⑴ 廣東英德紅茶文化調查,最好由發展歷史、紅茶介紹等組成 謝謝啊,各位
英德紅茶是創建於抄1959 年,英德紅茶產於廣 東,它色澤烏潤,顆粒 均勻結實,香氣高銳, 茶湯紅亮,滋味濃烈, 飲後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適合清飲。加上
白糖後,色、香、味俱佳。英德紅茶 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直接利用雲 南大葉種鮮葉研製獲得成功,1964年工藝 基本定型,並通過中央四部(農業部、商
一機部)鑒定。九十年代初 研究開發出品質超卓的「金毫茶」產品,成為 紅茶之最,被譽為「東方金美人」,令世人矚目
⑵ 英德市九龍鎮有什麼歷史
英德,素稱嶺南古邑,又稱英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旅遊重鎮。由清遠市代管。位專於南屬嶺山脈東南部,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東鄰翁源縣、新豐縣;南連佛岡縣、清新區;西與陽山縣接壤;北與乳源縣、曲江區相連。東起青塘鎮,西至黃花鎮,跨度約119公里。北自沙口鎮、南至黎溪鎮,跨度約78公里。[1]全市土地面積5671平方公里(850.65萬畝),城區面積23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英德市林地總面積22.47萬公頃,林木總蓄量61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1.8%,野生動物種類多、分布廣。農業形成了優質米、油料、甘蔗、蠶桑、茶葉、蔬菜、水果、筍竹等商品生產基地,其中筍竹種植面積達2135公頃 。英德是國家茶葉、優質米、甘蔗生產基地,並被農業部定為全國農業產業化試點市(縣)之一。享有廣東水泥之鄉、廣東石灰岩溶洞之鄉、中國英石之鄉。「中國紅茶、綠茶之鄉」、「中國麻竹筍之鄉」的美譽。
⑶ 英德是什麼地方
英德市位於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東鄰翁源、新豐、南連佛岡、清新,西與陽山交界,北同乳源、曲江接壤,東西最大距離12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3千米。總面積5672平方千米。總人口108萬人(2007年)。
市人民政府駐英城街道,郵編:513000。代碼:441881。區號:0763。拼音:Yingde Shi。
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英德市歷史悠久,是嶺南文明古邑,古稱英州,以盛產英石得名。其境內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時設立了湞陽、含匡兩縣,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歷史上曾設立過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1949年建國後沿襲縣制,隸屬韶關市;1988年劃歸清遠市管轄,1994年撤縣建市,現轄24個鎮(街道辦事處)。現有人口103萬,國土面積5679平方公里,是廣東省國土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英德市地處廣東中部,北江中游,位於珠江三角洲和粵北地區的結合部,地理條件優越,南距廣州138公里;交通發達,京廣鐵路穿境而過;公路網路四通八達:東聯106國道,西聯107國道,銀英公路、英坑一級公路南通廣州,北達韶關,已通車的英佛一級公路距廣州新機場僅89公里,車程僅1小時。境內北江、連江航運發達,上游有白石窯水利樞紐、下游有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已是一條黃金水道,500噸級船舶可由香港、澳門、廣州直抵英德。
早在宋代,全國四大著名觀賞石之一的「英石」,便是因英州的「英」字而得名,如今每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定購,用以製作山水盆景或作園林裝飾。「英石」曾遠涉重洋,作為廣東省珍貴的禮物贈與美國和日本。「英石」盆景更是遠銷世界各地。
英德是中國紅茶的故鄉,「英德紅茶」以其外形勻、齊、凈,湯色鮮亮,香氣濃郁,味道甜潤等顯著特點,享譽中外,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英德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文物古跡。歷代的文人墨客,游歷古代英州,留下了千古不滅,著稱於世的摩崖石刻;歷代留下的文物古跡,雲嶺獅石山中石器古文化遺址更彰顯英德歷史的深邃和古代的文明;英德的山青水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聞名海內外的特大溶洞--寶晶宮、南天第一峰林風光--英西峰林走廊、秀麗的長湖、神秘的琵琶山地下河和石門台原始森林風景保護區,眾多奇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⑷ 清遠有什麽歷史文化
清遠名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榜眼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2年),字玉堂,號聘三,又號隘園,清遠人,清末民初法學家。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老一輩的清遠市民在津津有味地回憶清遠歷史時,總免不了要提到朱汝珍。原來,朱汝珍本來應該是清代末科的狀元,但是由於姓名和籍貫的緣故而與狀元無緣——
按照慣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閱評完所有考生的試卷後,從參加殿試的273名考生的試卷中挑選出10份,並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劉春霖第二),呈送給慈禧太後「欽定」。慈禧太後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見該卷雖然文詞暢順華麗,但字體卻為粗筆楷書,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體,故看後不禁連連搖頭。當她看到「朱汝珍」這個名字時,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厭惡之感:奪魁的舉子是廣東人朱汝珍,不禁讓這位老佛爺想起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這些人都出自廣東,在慈禧看來,廣東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與「誅」同音。珍妃支持光緒皇帝變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這三個字一下就觸動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經。於是她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狀元之門對他關閉了。相反,慈禧覺得劉春霖這個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貴州人,便將他提升為狀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
據史料記載,在考取榜眼前,朱汝珍發奮讀書,曾以縣試冠軍入讀清遠縣學,22歲時又憑優異成績考入廣雅書院,取列廣州府闈第一。27歲考取拔貢,以朝考一等欽點七品小京官,簽分刑部江蘇司行走,開始了仕途生涯。朱汝珍中了榜眼後,授翰林院編修。他不同於清朝的遺老,安於現狀,抱殘守缺,而是能跟時代步伐前進,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1906年,他決心赴日本東京政法大學深造,回國後任京師法律學堂教授。第二年,任第一次法官考試貴州省主考。1930年南歸,受聘為香港大學教習;1933年任香港孔教學院院長兼附中校長。
朱汝珍不僅是一個科舉生,他還是一個抗日愛國者。抗日戰爭爆發時,朱汝珍早已是68歲的老人家,他由於受愛國思想驅使,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他在香港主持清遠公會,組織募捐、義演為抗戰籌款。香港淪陷後,他不懼日本人和漢奸的威逼利誘,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這期間,年事已高的朱汝珍還發動組織歸鄉指導委員會,極力幫助因戰亂流離失所的難民疏散回鄉。抗戰期間,有3萬多清遠人在香港謀生。他們大都是從鄉間逃荒走難流落到香港的農民。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平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紛紛離港返回內地謀生,一些有實力的社會社團也積極協助鄉人回鄉。當時在香港的清遠人,要回鄉又缺路費,許多人只好流落街頭乞食,病倒街頭。朱汝珍主持的清遠公會想方設法幫助難民回鄉。1942年,同鄉會要組織3萬多清遠難民疏散回鄉,但由於這時日本人已有所察覺,將公會的賬號凍結了,一時籌措不到經費,難民的處境異常艱難。後來幸經朱汝珍斡旋,同鄉會才解決了全部疏散經費。1942年2月、3月間,第一批幾百名難民從九龍步行經過深圳到達東莞虎門乘船返回廣州,再坐車回清遠。到三月底,最後一批難民也順利啟程了。三萬清遠難民得救了!
我還了解到,朱汝珍寫得一手好詩文,又擅長書法藝術,行書疏淡和平,嫻靜爽利,有晉唐遺風。他知道劉春霖、商衍鎏、張啟後也有書畫作品,便將四人的作品配成一套,名為「四屏」,成為當時極享盛名的書畫作品。朱汝珍著作頗多,主要有《詞林輯略》、《詞林姓氏韻編》、《清遠縣志》、《陽山縣志》等。在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大禾崗學發公祠里還保留著多副由朱汝珍所撰並書的石刻對聯。
家鄉出了這樣一個榜眼。毋用置疑,朱汝珍是清遠人的驕傲!
清遠市博物館記載著朱汝珍的史實
⑸ 文明英德,是什麼意思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個宣傳口號
⑹ 韶關歷史文化有哪些
韶關歷史文化具體如下:
1、石峽文化
韶關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 。舜帝南巡曾經過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樂,動聽的樂曲使周圍的山石也為之動容。
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以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唐代詩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磷、清代文學家廖燕。
鐵軍創始人張發奎、為傑出代表的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
韶關民間文化藝術種類豐富,包括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山歌、說書、快板、粵曲、舞龍、舞獅等民間歌舞以及木雕、編織、刺綉、剪紙等民間工藝。
2、客家文化
韶關作為中原南遷進入廣東的門戶,容留了越來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客家文化底蘊豐富,是我國內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稱之「嶺南客州」。
全市300多萬人口中,擁有近280萬客家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0%。如今四川儀隴縣的客家人也多半是來自粵北韶關地區,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書中,開宗明義告知世人:「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
3、特色的習俗風俗文化
韶關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畲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漢族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
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經商貿易講究擇吉開張、注重招牌,有趕墟日(定期集市)、賒銷等習俗。
在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
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
瑤、畲兩族有各自獨特的風情習俗,在姓名稱呼、起居飲食、衣冠服飾、喜慶禁忌、社會風尚等各方面富有當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關宗教歷史久遠,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較多。一些宗教廟會如南華誕等影響至今,信徒在飲食、服裝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關旅遊資源豐富,是廣東的旅遊航母,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成為無數海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休閑目的地。韶關擁有世界級、國家級景區景點17處和省級及以下景區景點100多處。
包括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廣東乳源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車八嶺華南虎保護區、珠璣巷、梅關古道、滿堂客家大圍、必背瑤寨等大批旅遊景區。
梅關古道是國家4A景區、廣東省紅色旅遊示範基地、「中國四大賞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及東南亞的咽喉之地,連接長江、珠江兩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是當今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
⑺ 下列屬於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的有:A連州市 B韶關市 C英德市 D梅州市 謝謝。。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廣東省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共有版6個:
廣州、權潮州、佛山、肇慶、梅州、海康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共有16個:
高州、連州、新會、平海、佗城、碣石、揭陽、揭西、惠州、南雄、羅定、德慶、韶關、英德、海豐、東莞
⑻ 請介紹廣東英德市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
英德_網路
英德,廣東省清遠市轄市。英德是廣東省國土面積最大的縣專級行政區,是中國紅屬茶之鄉,是廣東水泥之鄉,是廣東石灰岩溶洞之鄉,是中國英石之鄉。 共44次編輯
市情概況 - 地理氣候 - 民族宗教 - 地貌
⑼ 英德大灣的文化特色(火麒麟 與 金山祖廟)
大灣鎮歷史悠久,享譽廣東三大祖廟的「金山祖廟」(當地人稱「大廟山」)建於明代嘉靖年內和清容代光緒年的「文英書院」,其建築工藝精緻,別具一格,是人們觀賞游覽的好去向,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大廟山「不登大廟,不到大灣」,確實如此。從小街盡頭,拾石級而上,攀扶石欄桿,越過石碑坊,我們暗暗為一個小鎮里,竟有這么一個文雅清麗的山峰公園而稱奇不已。大廟山儼如「獨秀峰」,雄峙在大灣潭前,三面臨水,一面依城。山頂上,有一座造工精緻的「金山祖廟」,碧瓦飛檐,題柱畫壁。當年曾在此辦過知聞遐邇的「文英書院」。在如此偏在如此偏僻的鄉鎮里看到這般廟堂大殿的書院,令人感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那綿綿的長河、頑強的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