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瑜伽的起源和發展
瑜伽術原產於古印度。它最初本是古代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為了實現解脫而採用的一種修持方式,後來這種方式也被佛教和耆那教所吸納,故成為印度宗教特有的產物。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原來居住在高加索和南歐草原一帶的雅利安人開始南下,途徑伊朗和阿富汗,侵入印度河流域並征服當地民族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原是游牧民族,侵佔印度河流域後定居下來,他們一方面學習農耕知識,另一方面也大量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文化。其中,他們把達羅毗荼人的瑜伽活動也吸收過來,作為實現自己宗教信仰的一種補充。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信仰的婆羅門教已經形成,當時出現的《梨俱吠陀》就是婆羅門教產生的標志。有關瑜伽的最早文字記載,已出現在《梨俱吠陀》中。《梨俱吠陀》雖然是一部贊美神靈的詩歌集,但其中有一首詩,專門描述了人通過瑜伽所獲得的神奇智慧和力量。
公元前7世紀以後,婆羅門教又涌現出一批探討宇宙起源、人的本質、人與世界關系的哲學經典,統稱奧義書。在奧義書中,婆羅門教的先哲們進一步發展瑜伽思想,並對瑜伽實踐作了具體闡述。例如,《石氏奧義書》把瑜伽解釋為「統制心和各種器官的活動」。《白驢奧義書》論述了瑜伽的各種行法,如身體的姿勢、呼吸的調整、修習的場所和目的等。《慈氏奧義書》對瑜伽行法作了系統的分類,形成最初的「六支行法」。這六支行包括調息、制感、靜慮、執持、觀慧和三昧。此時,關於瑜伽的學說基本成形,它已成為婆羅門教的主要修持方式,其特點是通過對身體、感官和心思的控制,達到人與神、個人靈魂與宇宙本體相結合的神秘境界。
公元前4世紀以後,進入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時代,瑜伽已在印度民間廣為流行。《摩訶婆羅多》記載了許多有關瑜伽的內容,無論對身體修煉,還是對精神控制,都有生動的敘述。在這個時期,瑜伽的形式也有新的發展,出現了各種類型的瑜伽術。在《薄伽梵歌》中曾提到三種瑜伽:「智瑜伽」、「業瑜伽」和「信瑜伽」,此後又產生了「王瑜伽」。
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瑜伽學說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哲學流派,名為「瑜伽派」,並且成為婆羅門教六大正統哲學流派之一。瑜伽派的創始人為波顛闍利 (Patajali),他所著的《瑜伽經》(Yoga-stra)是該派的主要經典。《瑜伽經》對以前的瑜伽方法和實踐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並把它進一步理論化。這樣,瑜伽學說就上升為一個既有完整理論,又有實踐知識的系統哲學體系
4世紀以後,古代婆羅門教經過改革,出現了全新的面貌,人們把此後的婆羅門教稱為「新婆羅門教」。我們今天所說的「印度教」,就是指這種「新婆羅門教」。
在印度教的時代,瑜伽被各種教派廣泛採納,並出現了不少新的種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12世紀出現的「訶特瑜伽」 (Hathayoga)。「訶特瑜伽」,意譯為「力量瑜伽」。此種瑜伽的創始人為古羅俱商那特,著有《訶特瑜伽》和《護牛頌》等書。訶特瑜伽有幾十種功法,測重於調息、坐法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訓練。因此,它後來演化為一種體育鍛煉的方式或保健體操,現在在歐美和我國流行的主要是這種瑜伽的現代版。
❷ 瑜伽起源於哪個國家
瑜伽起源於:印度
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
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
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2)瑜伽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練瑜伽好處
1、練習瑜伽可以讓伽人們身心健康,幸福感增加
練習瑜伽的人每天都會精力充沛容光煥發。體力充沛,會讓生活發生改變。在一個群體里,練習瑜伽的人往往是精神最好的。
每天抽出1-2個小時練習瑜伽,各種BMI各種指標都趨於健康的最佳值,身體棒棒噠,也會緩解一天大部分的壓力,心情自然會舒暢。
心情舒暢身體就好,干什麼都會幸福感很強,每年的體檢指標也會是最健康的。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的來源,健康的體魄會給你帶來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因為你更多的精力去享受生活和工作。
2、練習瑜伽培養氣質,提升個人魅力
瑜伽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運動,通過瑜伽,練習者在表現自己的同時培養了自信和氣質。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會通過瑜伽的練習讓自己變得優雅有氣質,身姿挺拔。當然練習瑜伽的同時也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能強身健體,保持青春活力。這會影響到你的人格魅力。
2、練習瑜伽可以塑造人格,加強自律性
瑜伽是一個從懶惰到勤奮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你擯棄越來越多的壞習慣,拖延症也會被治癒!瑜伽會讓你的品格韌性增強,在壓力面前你會變得游刃有餘。堅韌會讓你更好的處理不好處境。
瑜伽的人,絕對是一個堅強的人。同時堅持瑜伽,本身就是一個律己的行為。而飲食營養和運動的律己要求更高。你會為此得到更規律的生活,當體型轉變的時候,你更會知道自己做法的正確性。你會是一個原則性越來越強的人。
參考資料:網路—瑜伽
❸ 瑜伽的起源和歷史,創始人是誰
瑜伽是「yoga」的譯音,含義是「軛」,指用農具軛將兩頭牛連在一起耕地,駕奴牛馬之意。兩頭牛用軛連接起來耕種,就要步調一致,和諧統一,不然就要無法幹活。有「連接、結合、和諧」之意,後引申為「連接、拓展靈性的方法」,即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加以引導、運用和實施。
當代哲學研究者與瑜伽學者,根據考證與傳說,想像並描述了瑜伽的萌生過程:在喜馬拉雅山的一側,有一座高達8000米的聖母山,那裡有許多隱修者,他們通過靜坐苦修,很多人修成聖人,於是開始有一部分人羨慕並追隨他們,這些聖人就以口訣的方式將修煉秘法傳授給追隨者,這就是最初的瑜伽行者。
初期的瑜伽行者都是苦修者,常年在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腳下向大自然挑戰。要想長壽而健康的活下去,就必須面對「疾病」、「死亡」、「肉體」、「靈魂」及人與宇宙的關系,他們仔細觀察動物,看它們如何適應自然的生活,如何實施有效的呼吸、攝取食物、排泄、休息、睡眠以及克服疾病,根據這些觀察,結合人類的身體結構、各個系統,這就是瑜伽體位法產生的淵源;
同時他們解析精神如何左右健康,探索出控制心理的手段,追求使身體、心靈和自然和諧統一的方法,從而開發人體潛能、智慧和靈性,這便是瑜伽靜坐冥想法的緣起。
開始時,瑜伽行者局限於在喜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帶修持,後擴展到寺院、鄉間小舍。當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靜坐中進入最深層次時,就會獲得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的結合,喚醒內在沉睡的能量,得到開悟和最大愉悅,從而使瑜伽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與吸引力,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間流傳開來。
現代學者將瑜伽的發展歷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 .原始時期:公元前2500—3000年,印度修行者在原始森林從動物身上參悟瑜伽的修持方法,在梧桐山谷,主要以密傳得方式,歷1000年的演變,文字記載少,以靜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現。此時的瑜伽為密教瑜伽。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次大陸有一群原住民在大地四處游盪,萬物給他們無限靈感,舉行復雜嚴肅的儀式,祭祀神靈,以此叩問生命的真相,對性力的崇拜,特異功能、長生是密教瑜伽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瑜伽是一種針對內心靈魂的修持術,瑜伽的發展一直伴隨著印度宗教的歷史演變,瑜伽的內涵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的發展和豐富起來。
2. 吠陀時期:瑜伽最初的概念出現 15世紀—8世紀,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加劇了印度土著文明的衰落,帶來了婆羅門文化,其宗教經典《吠陀》中首次提出了瑜伽的概念,將瑜伽定義為「 約束」或「戒律」,但無體式,在其最後一部經典 中,將瑜伽作為一種自我約束的方法,也包括了呼吸控制的一些內容,當時是信奉神的教士們為了更好的唱誦而產生的。吠陀瑜伽修習的目標開始有主要基於肉體練習來達到自我解脫,而過渡到證悟梵我合一的宗教哲學高度。
3 .前經典時期: 成為修行的方式
公元前6世紀(內觀)13世紀在印度消亡,穆斯蘭教入侵,迫信義斯蘭教,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在宗教經典《奧義書》中,無體式,指一種可以徹底擺脫痛苦的籠統的修行方法,在此有兩種瑜伽流派盛行,即:業、智瑜伽。業瑜伽強調宗教儀式,智瑜伽著重對宗教典籍的學習和理解。兩種修煉方式均可使人最終達到解脫的境界。
4 .經典時期:重要的瑜伽經典出現 公元前5世紀—公元2世紀,兩部經典著作《博伽梵歌》、《瑜伽經》。《博伽梵歌》起源於《奧義書》,主要講各種與神性的溝通方式,其內容包裹王瑜伽、奉愛瑜伽、業瑜伽、智瑜伽。《瑜伽經》講通過精神上的凈化獲得身、心、靈平衡的狀態,它將瑜伽定義為一種抑制心念多變的修行方式。即:數論思想與瑜伽派修持理論之大成,嚴守八支分法,以獲得解脫,回歸真實的自我狀態。八支分法即:「習練瑜伽的八個步驟;自律、精進、靜坐、調息、制感、執持、禪定、三摩地。」它是王瑜伽的中心,用於獲得開悟的途徑。
5.後經典時期:現代瑜伽蓬勃發展時期 公元2世紀—公元19世紀,對現代瑜伽影響深厚的密教(坦多羅),他認為終極自由只有通過嚴格的苦行和冥想才能得到,利用對女神的崇拜,最終獲得自由,他們認為事物都有相對性和兩重性(善與惡、熱與冷、陰與陽),從痛苦中解脫的唯一途徑是,將身體中所有的相對性和兩重性連接並融合起來。帕坦伽利-雖然強調了鍛煉身體並凈化的必要性,但同時認為人體是不潔凈的,一個真正開悟的瑜伽士,會盡量擺脫人群的陪伴,以避免受到污染。但(坦多羅)瑜伽派十分欣賞人的身體,認為濕婆神存在於人的身體中,並認為自然萬物的本源是性力,就位於脊柱骨的下方。世界並不是一個幻覺,而是神性的證明,人們可以通過對世界的體驗,更接近神性。他們更偏向象徵性的方式使男女能量結合,他們依賴艱苦的瑜伽體位來喚醒體內的女性力量,並從身體中提煉出開,後將她與位於頭頂的男性力量結合,他們比任何瑜伽士更尊重女性。
6.哈他瑜伽的歷史 公元19世紀—公元21世紀(至今),哈他瑜伽只是後經典時期一個很小的不太重要的瑜伽流派,但也是當代最受西方世界歡迎的瑜伽流派,由於迷戀於身體和神通修煉,在當時的印度教中多少有點異端的嫌疑,它的理論起源於坦多羅瑜伽,同時還吸取了佛教、煉金術和濕婆教的因素,哈他瑜伽是也相信事物的正反相對,如:男和女、熱和冷、快樂和悲傷,所引起的疾病、痛苦和誤解。哈他瑜伽的「哈」指太陽,「他」指月亮。哈他就是太陽和月亮的結合,意味著相輔相成,哈他瑜伽對兩性結合興趣並沒有像坦多羅瑜伽那麼大,它更熱衷於將肉身轉化為微妙的神聖身體,從而得到開悟。
在整個後經典時期,哈他瑜伽都是一個邊緣性的流派,但產生了數量驚人的專著,其中哈他瑜伽之光,描述了16種體式,大多數是蓮花式的變體,介紹了多種潔凈法,8種調息技巧和多種特殊的收束法。另一著作是《濕婆本集》,它強調即使是一個普通人(男性)也可以練習瑜伽,它列出了一套復雜的生命體系,命名了84 種不同的瑜伽體式,還描述了5種具體的生命氣和控制這些生命氣的具體技巧,它主張練習瑜伽,不僅可以治病,也可以獲得神秘的超能力。
當今最流行的瑜伽形式——哈他瑜伽的體式,最早是促進健康和改變外表為重點而出現在我們的文化中的,但是隨著練習者對瑜伽的逐步深入,他們通過瑜伽所獲得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會使其進入生命中更深入、更精神化的境界,身、心、靈的統一,成為他們追求的最終目標
❹ 瑜伽迄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三個時期:
一、前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明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三.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英身英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❺ 瑜伽的起源和概念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回印度北部的喜馬答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❻ 瑜伽的來歷
瑜伽的由來和起源
瑜伽起源於印度,流行於世界。瑜伽一詞原初的意思是駕馭牛馬,從遙遠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設想幫助達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實踐或是修練。在古聖賢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經》中,准確的定義為"對心作用的控制"。瑜伽在印度有著淵遠的歷史。在我們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羅門體系中與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印度,人們相信通過瑜伽可以擺脫輪回的痛苦,內在的自我將與宇宙的無上我合一;通過瑜伽將產生輪回的種子燒毀,心的主體被證悟,一切障礙都將不存在。在印度現在很難區分瑜伽與印度教的關系,在寺廟中、在經典中、在生活中、在許許多多的范圍,兩者的關系都彼此相互融合。瑜伽是東方最古老的強身術之一。它產生於公元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賢在最深沉的觀想和靜定狀態下,從直覺了悟生命的認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論和實踐互相參證的法典。
傳說古印度高達8000米的聖母山上,有人修成聖人,亦有人成為修行者,他們將修煉秘密傳授給有意追求者,因而沿傳至今。
瑜伽修持者開始只有少數人,一般在寺院、鄉間小舍、喜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帶修持,由瑜伽師講授給那些願意接受的門徒。以後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間流傳開來。
而今的瑜伽,已經是印度人民幾千年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人體科學的修煉法,再也不是只限於少數隱居人僅有的秘密。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印度有很多專門研究瑜伽的學校。瑜伽有他一套從肉體到精神極其完備的修持方法,當今的瑜伽不僅只屬於哲學和宗教的范疇,它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千年不衰,有強大的生命力。
當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靜坐中進入最深層次時,就會覺醒人生自性與生命的至善境界,從而獲得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的結合,喚醒內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開悟和最大愉悅。
❼ 古典瑜伽的發展歷史
學者將瑜伽分為五個時期:
一、吠陀瑜伽吠陀文獻(大約在公元前2500-1500年)是大量的古印度典籍的綜合,在這其中一開始提及瑜伽。
二、前古典時期: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三、古典時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確的記載瑜伽,到《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四、後古典時期: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英身英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五、現代瑜伽1893年,維偉克南達在宗教會議上介紹瑜伽,並從此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從此瑜伽開始在這一大洲廣為傳播。
❽ 瑜伽的發展歷史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三個時期:
一、前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確的記載瑜伽,到《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創作了 《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三.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❾ 瑜伽有哪些發展歷程
現代學者將瑜伽的發展歷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原始時期:公元前2500—年,印度修行者在原始森林從動物身上參悟瑜伽的修持方法,在梧桐山谷,主要以密傳得方式,歷1000年的演變,文字記載少,以靜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現。此時的瑜伽為密教瑜伽。
2. 吠陀時期:瑜伽最初的概念出現 15世紀—8世紀,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加劇了印度土著文明的衰落,帶來了婆羅門文化,其宗教經典《吠陀》中首次提出了瑜伽的概念,將瑜伽定義為「 約束」或「戒律」,但無體式,在其最後一部經典 中,將瑜伽作為一種自我約束的方法,也包括了呼吸控制的一些內容,當時是信奉神的教士們為了更好的唱誦而產生的。
3 .前經典時期: 成為修行的方式
公元前6世紀(內觀)13世紀在印度消亡,穆斯蘭教入侵,迫信義斯蘭教,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在宗教經典《奧義書》中,無體式,指一種可以徹底擺脫痛苦的籠統的修行方法,在此有兩種瑜伽流派盛行,即:業、智瑜伽。
4 .經典時期:重要的瑜伽經典出現 公元前5世紀—公元2世紀,兩部經典著作《博伽梵歌》、《瑜伽經》。《博伽梵歌》起源於《奧義書》,主要講各種與神性的溝通方式,其內容包裹王瑜伽、奉愛瑜伽、業瑜伽、智瑜伽。
5.後經典時期:現代瑜伽蓬勃發展時期 公元2世紀—公元19世紀,對現代瑜伽影響深厚的密教(坦多羅),他認為終極自由只有通過嚴格的苦行和冥想才能得到,利用對女神的崇拜,最終獲得自由,他們認為事物都有相對性和兩重性(善與惡、熱與冷、陰與陽),從痛苦中解脫的唯一途徑是,將身體中所有的相對性和兩重性連接並融合起來。
6.哈他瑜伽的歷史 公元19世紀—公元21世紀(至今),哈他瑜伽只是後經典時期一個很小的不太重要的瑜伽流派,但也是當代最受西方世界歡迎的瑜伽流派,由於迷戀於身體和神通修煉,在當時的印度教中多少有點異端的嫌疑,它的理論起源於坦多羅瑜伽,同時還吸取了佛教、煉金術和濕婆教的因素,哈他瑜伽是也相信事物的正反相對。
❿ 瑜伽的歷史
我們已經了解了「瑜伽是什麼」,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瑜伽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了解了瑜伽的歷史可以擴展我們的知識范疇,也會讓瑜伽更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經過現代的考古證明,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印度河文明中,就有了瑜伽的實踐。後來阿瑞安人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並與當地土著結合,也吸收和傳承了瑜伽,做為他們宗教實踐的重要修行之一,但真正將瑜伽發揚光大並傳承下來的,主要還是游離於當時正統的婆羅門社會以外的自由思想家的流浪的哲人伊耳,他們包括瑜伽行者,苦行者,聖者,祖師,先知和森林哲學家。透過他們的長期堅持與發展,瑜伽行法深深地進入印度社會的各個階層去了。到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新興的佛教也充分吸收了瑜伽,作為其宗教修行的法門,後來佛教大乘和密宗都強調和發展了瑜伽的修行法。(注意佛教跟瑜伽的關系)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四個時期:一、前古典時期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二、古典時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的出現,將瑜伽開始有系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更精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的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闡述古典瑜伽的理論。全書共195章節,將瑜伽定義為:yama 控制;niyama 純潔的操守;Asana,身體姿態;Pranayama,呼吸的控制;dharana,集中意念;dhyana,冥想;Samadhi,至善境界 8個分支,意在傳播瑜伽的智慧精髓。古典瑜伽的特徵之一便是在修習瑜伽功的同時研讀聖書。而瑜伽經的最具顛覆性特徵便是其哲學二元論,即物質必須與精神分離,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這與前-古典瑜伽或韋達瑜伽大相徑庭,後者強調物質與精神的合二為一。三、後古典時期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後古典瑜伽的時代催生了豐富的瑜伽文學創作與各異的修習分支,其中包括瑜伽氣功(hatha)與密教瑜伽哲學經典(Tantra)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的瑜伽專門學校。後古典瑜伽不再渴求從現實中解脫,而是強調捕捉現在的時刻,接受現實。四、現代瑜伽在印度民族資本主義興起時期,瑜伽思想成為反殖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同時傳統的瑜伽思想也在新的時代下吸收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新的發展。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西方瑜伽的興起公元1800年前後,操持大師Vivekanada將後古典瑜伽引進美國。隨後,後古典瑜伽歷經多位大師的努力傳播,奠定了西方瑜伽的傳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Paramashansa Yogananda,他建立了自我實現聯盟,並撰寫自傳講授瑜伽。時至今日,Yogananda所倡導的教義仍廣受瑜伽修習者的推崇。中國瑜伽的發展瑜伽的中國起源,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傳入的。瑜伽雖起源於印度,但其核心思想卻在有著同樣悠久文明的中國,驚人的相似並在同一時期出現。如果拋開瑜伽來說冥想的話,我國的冥想在公元前5、6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比如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莊子的「心齋」等,都與冥想類似。而瑜伽強調的天人合一(YOGA相應)思想在我國的《黃帝內經》中早有說到,其思想形成於上古,而成書於周秦,與印度瑜伽「梵我一如」理論形成的《奧義書》時代大致同時。瑜伽據說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甚至更早的古印度大陸。公元前1400年雅利安人入侵並統治印度大陸後建立的婆羅門教沿用了瑜伽的修持方法,同樣,印度的所有宗派,都以瑜伽作為修行的主要實踐法門之一,佛教也一樣。而且佛教對瑜伽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佛教傳入我國的具體時間是公元67年,公元64年東漢漢明帝夢見佛祖,後派人去西域取經迎法,回來已經是公元67年了。瑜伽在佛教中屬於修持三學「戒、定、慧」中的「定」的范疇。「定」,就是「禪定」,也是「止觀」,就是瑜伽修持。所以,瑜伽傳入中國應該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傳入的,而YOGA的漢語音譯「瑜伽」最早也是出現在漢譯佛教經典中。瑜伽是古印度各宗派對自我調制以鍛煉身心的功夫的統稱,印度佛教亦稱禪定為瑜伽,修禪定者被稱做瑜伽行者、瑜伽師、瑜伽士(男性)、瑜伽尼(女性)。印度大乘佛教時期的中後期,出現瑜伽行派,而唐玄奘主要在這一時期入印求法,歸國後創建了唯識宗,其理論思想根基主要來源於印度瑜伽行派。玄奘大事的高徒窺基在《唯識記述》首次解釋「瑜伽,義為相應,有與境、行、理、果、所化機感相應五種義」。中唐以後,瑜伽一詞多見於佛教著論中,但稱禪定為瑜伽者仍不多見(密宗除外),宋元以後,瑜伽專用於稱密宗,密宗僧被稱為「瑜伽僧」由明太祖敕為定製。在印度,至今仍將各種修煉方法統稱為瑜伽。瑜伽一詞在歐美早以被人熟知,而我國則是最近幾年才漸漸流傳得益於一位瑜伽修煉者--張蕙蘭(瑜伽名字是瓦伊史那瓦·達西)在中央電視台的大力推廣。1985年張蕙蘭通過中央電視台,張蕙蘭和瑜伽走入了千家萬戶,深入了成萬上億人的心中,瑜伽就此深受人民的喜愛,蕙蘭也就成為中國大陸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蕙蘭老師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當代中國「瑜伽之母」。古代瑜伽和現代瑜伽的區別古時的瑜伽是修練靈魂的。是將」真正」的」我」由肉身的」我」中修練出來,去和永恆不變的」梵」結合為一。這樣,我可以脫離六道輪回,達到三摩地的法喜之中。現代的瑜伽是修練身體的,經過瑜伽體位法的練習和呼吸法及靜坐,將身體的肌肉、骨骼及內分泌系統調節到最健康的位置,可使人青春不老且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