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哈爾濱有多少年的歷史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參考:http://ke..com/item/哈爾濱
『貳』 哈爾濱歷史大概說下,謝謝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9]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已達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重大成就。超額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計劃。在全國40個大類行業中,哈爾濱有38個,主要產品達4000多個,覆蓋全國,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1990年起,連續舉辦了22屆「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成功地舉行了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和「98哈爾濱國際北方城市會議」;成功舉辦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不斷向前推進。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哈爾濱正在由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向綜合性、多功能的現代化城市轉變。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948.3萬人。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人口974.84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98.96萬人。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64.24萬人。 回答人的補充 2011-06-10 12:16 素有「東方巴黎」、「小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令人心馳神往之久矣。冰雪大世界、索非亞教堂、中央大街、太陽島俄羅斯風情小鎮等景點以及孔廟、金上京遺址、阿骨打陵等名勝,並在滑雪場有一番拼搏,頗有些收獲與感慨。現舉其大要羅列於茲,以饗同道。 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只覺得一股寒流迎面襲來,頓時周身發冷,面似刀割。你要有備而來,除眼睛之外盡在包裹之中,真是武裝到牙齒。環顧左右,人們大都縮脖拱背,身披「鎧甲」;口吐「仙氣」,行色匆匆。到賓館門外,見厚重的皮質門簾懸垂落地。鑽進過廳,暖風撲面,其樂融融。自此,就在這冷暖交替、忽熱忽冷的強烈對比過程中 哈爾濱地名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女真語「阿勒錦」一詞的譯轉,是「榮譽」之意;一說來自「哈魯濱」,滿語意為「魚網」。據說數百年前,附近一帶是滿人一大捕魚區,漢人稱之為曬網場。後哈魯濱音訛為哈爾濱;另有一說是昔日此地為松花江岸的一片草原地帶,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遙望如哈喇,故稱哈喇濱,後音訛哈爾濱。經歷了百餘年爭論,各說各有所憑,莫衷一是,使哈爾濱這個地名越發顯得神秘。近年,本地學者王禹浪經過認真研究、艱辛考證,歷時十載,認定「哈爾濱」即女真語「天鵝」之意。 其認為,從文獻學角度,自金代以後此地曾先後出現哈爾賓、哈兒邊、哈拉賓、河爾濱、哈兒必、合里濱、庫爾濱、哈爾分、哈里賓、科爾芬、哈兒芬、哈勒賓、剌爾濱、合兒濱、喀里賓等一長串與哈爾濱語音相近的名字。而無論「哈爾濱」一詞在歷史上呈現多麼復雜的字元形態,其語音音素都保持相對穩定,尤其是最後一個字,「芬、分、邊、賓、溫」之間,有相同之處,即韻母尾部都都是「n」。根據語音學的母音和諧律和重音發聲律可得出結論:這是當時標音者用帶有韻母「n」的不同漢字來標注同一地名的結果。女真語中「哈爾濱」本意為何?據《女真譯語》及《女真文辭典》,「哈兒溫」是女真語「天鵝」之意,從而證實「哈爾濱」是用女真語中的發音對應音近漢字而成。由於當時中原音韻中沒有北方少數民族常發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現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寫成「哈」、「合」或「阿」。即使現在,有些口音較重的蒙古族人及滿族人,也把齊齊哈爾念成「齊齊嘎魯」。「爾」則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數民族發音。這個音,在漢字中一般被寫成「勒」、「魯」、「爾」、「拉」、「里」等。此外,王禹浪又從地理學及動物學角度加以研究,發現從前此地的松花江兩側曾有大量天鵝棲息,當今也仍是天鵝遷徙的必由之路。考古學方面的成果也為「天鵝說」提供了佐證。此地曾出土的大量白玉雕琢成天鵝型玉飾,充分反映出哈爾濱當年天鵝成群之盛況,為「天鵝說」提供了學術支持。因此,「天鵝」說基本成為定論。 昔時飛雪未消融,今宵絲絮又飄零;長存更有心中雪,足勝昌齡玉壺
『叄』 哈爾濱的 歷史變遷
哈爾濱·老哈爾濱·新哈爾濱之謎
俄國人初來哈爾濱,雖然工程局本部設在田家燒鍋院內(今東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側)辦公,但一些新的建築都在紅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園附近,這也是俄國特別先遣隊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腳的大車店所在地--俄國人第一個營地是田家燒鍋附近的另一座莊院。相傳1805年前後,河北省樂亭縣李姓人家來此種地為生,後因其有做線香的手藝,於是便在草料街和衛生街拐角處(今香坊公園南門對面)蓋起了一座瓦房,門樓上邊刻有"香坊"二字,這便是"香坊"名稱的由來。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隊技師維謝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園內安設了第一座氣象站。6月9日工程局到達後不久,一台石印機也開始轉動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燒鍋院內,一家私人經營的公共食堂也開業了。7月6日,哈爾濱道勝分行在香坊衛生街(今輜重街)一個席棚里開辦,第一任行長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國東正教在西香坊軍政街(今香順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月24日,在西香坊開設了第一家魯西阿里化妝品兼理發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開辦了第一家商店--羅西安洋行。10月,一所鐵路小學也在香坊保衛街(今衛生街)舉行了開學典禮。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開始向阿什河方向鋪軌,同時在西香坊設置了火車站,稱哈爾濱站。根據1902年《哈爾濱及郊區中東鐵路附屬地圖》規定,將紅旗大街以西劃人中東鐵路附屬地,形成了東、西香坊。田家燒鍋位於東香坊,被圈出鐵路附屬地。由於哈爾濱站在西香坊之內,所以整個西香坊最初被稱為"哈爾濱"或"哈爾濱區"。
鐵路工程所需的建築器材,都是從伯力或依曼起運,溯烏蘇里江、黑龍江和松花江運到哈爾濱,在今通江街與中央大街靠近江邊稍高的地點卸貨,這便是埠頭區(今道里區)的由來。同時設置堆放材料庫(今鐵路江上俱樂部附近),並建立臨時總工廠(今哈爾濱鐵路材料總廠),組裝機車車輛。1899年9月,因急於向西香坊以東(濱--綏線)供應鐵路器材,於是就在江沿開始修築鐵路,並在江沿設置了哈爾濱最早的火車站(今兆麟公園內,後拆除),稱"松花江站"。
俄國人未來哈爾濱之前,在有關文件中就已將這個未來的鐵路樞鈕總站命名為"松花江鎮"。隨著中東鐵路的全線開工,1898年哈爾濱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頭區)一端和"哈爾濱站"(香坊區)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雛形。人們為區別香坊"哈爾濱站"與道外"哈爾濱村",便將"哈爾濱村"改稱"傅家店"了。
1899年春,鐵路工程局開始對南崗進行規劃和建設,南崗原稱秦家崗,原在今哈爾濱火車站第一站台的東頭保留著一棵大榆樹(大躍進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崗的歷史見證。後來,由於秦家崗位於道里、道外之南,又習慣稱它為南崗,這大約是在1903年以後了。
俄國人稱南崗為"諾威高爾特",漢譯為「新城」(新市街)。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師列夫切葉夫將自己的辦事處和指揮部從西香坊遷移到馬家溝渡口一帶(今市游泳館附近),以便對南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崗其它建築物尚未動工之時,就在南崗的最高點(今省博物館廣場),首先建造了一座"聖'尼』拉大教堂"(俗稱喇嘛台,"文革"時被毀)。這座教堂內高懸"松花江鐵路鎮"紀念銅匾。同時,中央醫院(今鐵路中心醫院)主樓也開始建設,另在海關街修建了幾棟房屋,在原來的軍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東鐵路開始向南鋪軌(濱--旅線),同時在今哈爾濱車站行李房的位置,臨時搭起一座小房子,作為站長辦公室及電報室和行車人員休息室,稱「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稱「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同時改"松花江市"為"哈爾濱市",改"松花江站"為"哈爾濱站",改"江沿站"為"碼頭站",改香坊"哈爾濱站"為"老哈爾濱站"。俄國人稱南崗為"新城",中國人習慣稱"新哈爾濱",這便是新老哈爾濱的由來。整個哈爾濱由"埠頭區"、"新哈爾濱區"、"老哈爾濱區"三個區組成,亦為"東方莫斯科"的由來。
還有很多歷史下面的網址有
『肆』 黑龍江省哈爾濱的歷史文化
一、哈爾濱(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黑龍江省省會,中國東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約為5.384萬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其中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2014年戶籍總人口994萬人。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遊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是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 及「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還有「文化之都」、「音樂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譽。
二、哈爾濱歷史:
1、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2、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3、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4、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5、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6、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7、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伍』 誰有關於哈爾濱的歷史沿革
哈爾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城市概況哈爾濱是中國黑龍江省省會,是我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我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郵政編碼是150000,區號:0451。全市土地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2.4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72.8萬人.轄8區10縣(市),分別為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香坊區、松北區、平房區、呼蘭區和阿城區,尚志市、雙城市、賓縣、方正縣、依蘭縣、巴彥縣、五常市、木蘭縣、延壽縣、通河縣。總人口980.4萬人,4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66萬人。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以及城郊著名的游覽勝地:鬱郁蔥蔥的松峰山、二龍山風景區、玉泉狩獵場及亞布力滑雪場,總令人心醉智迷,流連忘返。城郊,有風光秀麗的長嶺湖畔,是垂釣、野餐、野浴、篝火、宿營的好地方。鬱郁蔥蔥的松峰山、二龍山風景區、玉泉狩獵及亞力布滑雪場都是全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哈爾濱歷史悠久,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其古時為滿族祖先女真族村落。19世紀末,隨著國內外移民大量定居,哈爾濱成為中國北方較為發達的工商業城市。哈爾濱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居民以漢族為多,此外還居住著滿、回、蒙古、朝鮮等40多個民族。
『陸』 哈爾濱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哈爾濱這個城市約有100年的歷史,哈爾濱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已不太容易版考證。幾百年前它是一權個村子,隨著它在中國與歐洲通商貿易中地位的日趨重要,逐步的形成了一個城市。
哈爾濱市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古證實,早在兩萬兩千多年前,哈爾濱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大約在距今五千年哈爾濱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爾濱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源地,十九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從一個古老城市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居民以漢族為主,還居住著滿、回、蒙古、韓鮮等多個民族。19世紀末在現在的哈爾濱地區范圍已分布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這一地區的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並為以後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柒』 哈爾濱的歷史沿革
①天鵝論:主張哈爾濱的原始語音是「galouwen」,即「哈爾溫」,本意是「天鵝」之意,認定其為現今哈爾濱地名由來的「通說」。
② 滿語「打魚泡」或「曬漁網」說:這一說法1898年出自一個俄國采礦工程師之口,1922年《哈爾濱指南》和1929年《濱江塵囂錄》都沿用了此說。
③蒙語「平地」說:這是191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誌》中提出的,從發音角度跟蒙語相碰得出的結論。
④俄國「大墳墓」之俄語「大墳墓」說:見於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書,說明俄國人一開始就有永久佔有此地之意。
⑤「人名」說: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猜測,《東省鐵路沿革史》中認為這個詞可能是從前某個強大的統治者的名字,無從考證。
⑥滿語「鎖骨」說:完全的音譯,因滿語「哈拉吧」是鎖骨之意,由此推論。
⑦滿語「哈勒費延」及「扁」說:這個譯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費延」在滿語中是「扁」的意思,引申為「狹長」,象形之意。
⑧ 通古斯語「渡口」說與「船渡場」說:俄國人的研究成果,認為哈爾濱一詞源於通古斯語,含義為船隻停泊之地。
⑨女真語「阿勒錦」說:「阿勒錦」譯為漢語有名譽、榮譽、聲譽等含義。此說依據在《金史·本紀·卷二》中。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捌』 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地處黑龍江省的西南部,下轄5縣〔呼蘭、阿城、賓縣、方正、依蘭),面積為18076平方公
里,人口526萬人。是黑龍江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哈爾濱市有悠久的歷史。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率兵大敗遼軍後稱帝,建立金國,定都會
寧府(今阿城市上京舊址,俗稱白城)。1897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開始成為近代化城市。從本
世紀初至20年代末,俄、英、美、日、法等30多個國家的資本家在哈爾濱開設了工廠、洋行、商店等,
有16個國家設立了領事館,使哈爾濱成為東北亞國際貿易城市。
近現代的哈爾濱還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1900年,在哈爾濱、呼蘭、依蘭等地瀑發了
愛國清軍和義和團抗擊沙俄侵略者的斗爭,在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23年成立的
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是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東北地區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
哈爾濱召開,成立了中共滿洲省委臨時委員會,後遷至奉天(今沈陽市),後來由於戰爭的需要,中共滿
洲省委又遷回哈爾濱,羅登賢任省委書記。從此,哈爾濱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指揮中
心。嚴酷的斗爭環境,造就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和民族英雄。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趙尚志、楊靖宇、周
保中、趙一曼等。建於1948年的啥爾濱烈士陵園記載著1628名烈卜的英名和19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
哈爾濱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古跡和文物遺存。經文物普查發現各類遺址300多處,其中遼金文物遺存
特別豐富。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省級文保單位24處、市級文保單位20處。
坐落於哈爾濱船舶學院內的文廟,軒昂凝重,庄嚴肅穆,富麗堂皇,是黑龍江省最完整的仿古建築
群,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位於阿城市阿什河鄉的白城。它是金朝的早期都城,自1115
年完顏阿骨打建國稱帝至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止,先後有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建都於此。遷
都後,上京城仍是金朝東北北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位於呼蘭河畔的蕭紅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建築,始建於1908年。中國30年
代文壇上矚目的青年女作家蕭紅在這里度過了她金色的少年時代。為了紀念這位女作家,蕭紅故居已於
1986年修復後對外開放。
『玖』 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兩萬兩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
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
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干都司的轄地。
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清朝建立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設阿拉楚喀副都統,哈爾濱為其所轄,屬於吉林將軍。
清末民初哈爾濱屬於吉林省濱江縣治。清中後期,隨著「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的實施,大量滿漢百姓移居哈爾濱地區。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民國十二年(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9)哈爾濱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哈爾濱歷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哈爾濱文廟、極樂寺與西方古典式建築及造型奇特的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相映成輝。
被世人譽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哈爾濱自然風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陽島、東北虎林園、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松峰山、二龍山、玉泉狩獵場和亞布力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哈爾濱還是世界冰雪文化發源地之一,亞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園冰燈游園會、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樂、一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外,還有馳名中外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每年一屆的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
哈爾濱位於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都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
哈爾濱的集中降水期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溫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13.2℃至-24.8℃,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18.1℃至22.8℃。
3-5月份為春季,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 10℃左右。6-8月份為夏季,炎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 ~ 20℃,最高氣溫達38℃。
平均降水量佔全年的60%-70%,由於降水集中,間有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9-11月份為秋季,降雨明顯減少,晝夜溫差變幅較大,9月份平均氣溫為10℃。
10月份北部地區已到0℃,南部地區2-4℃。12-次年2月份為冬季,漫長而寒冷乾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氣溫-15℃ ~ -30℃,最低氣溫曾達 -52.3℃。
『拾』 哈爾濱的古代歷史
哈爾濱歷史究竟有多少年
哈爾濱——黑龍江天鵝項下的明珠,聞名的冰雪之都,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哈爾濱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最近在哈爾濱,一個關於這座城市歷史紀年的話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長李士良提出,哈爾濱城史應該以女真族在阿城建都為紀元,距現在是890年。而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李興盛則認為,哈爾濱城史應該以清政府在哈爾濱設立行政機構即設治為紀元,那麼哈爾濱的歷史應該是100年。哈爾濱到底是古老還是年輕,是890年100年?
哈爾濱890年歷史之說
近年來,哈爾濱一位70歲的學者,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長、以研究金元文化著稱的李士良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哈爾濱其實並不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著890年的悠遠歷史。
金朝1115至1234年間的都城——今阿城市白城地區
時間可以追朔到公元1115年,那時在北方的女真族已日益強大,並開始逐鹿中原。1月1日,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在現今哈爾濱東南約25公里的阿城市白城地區,建國定都。史稱金代上京會寧府。他的繼承人金太宗吳乞買開始大規模興建宮殿。到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把都城遷往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2004年北京舉行建都850周年就是以此為建都歷史的起點。
上京會寧府以今天哈爾濱地區的阿什河中、下游為統治中心,是大金帝國的第一個京師都城,大金國初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今天的哈爾濱在當時則成為金上京的京畿之地。又由於哈爾濱地近阿什河與松花江的交匯點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則成為金上京北部近畿的門戶。而且當時的哈爾濱是金上京地區水陸交通最為繁忙地區。
史料記載,金代之後,哈爾濱又經歷了元明清三朝,在這階段,哈爾濱城史經歷了文化衰落、停滯和再復興時期。清末,「哈爾濱」已有村屯數十個,人煙稠密,商品經濟發達。後人解說哈爾濱的名稱叫「阿勒錦」,還有人說是「天鵝」。但是不管是「阿勒錦說」、還是「天鵝說」,均源於金代的女真語,這也說明早在800多年前,哈爾濱的地名已載入史冊。
截至1985年,哈爾濱已發現金代居住址和墓葬址達百餘處,城址八處。特別是1983年以來對哈爾濱市新香坊金代墓群的發掘和近年來被譽為「塞北馬王堆」的金代齊國王墓的出土,更是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震驚和關注。
李士良認為,城市的歷史紀元,它的上限一般是應從該地最早建城鎮的年代開始算起的。城市有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一般而言,多是從城鎮形成過程中選擇最早一個或有文獻或有文物可證的最能顯示建城意義的時間,作為起算建城歷史的紀元。
以上可以說是哈爾濱有悠久而燦爛的古代文化特別是金代的歷史文化的佐證。因此,哈爾濱距今應該有890年的歷史。
哈爾濱100年歷史之說
原黑龍江省社科院歷史所國家級專家、現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李興盛認為,2005年10月31日,適值由我國中央政府在沒有外國干涉下批准設立的哈爾濱市最早最高的行政機構哈爾濱關道設治一百周年,他建議應該將該日作為哈爾濱市設治百周年慶典之日。他認為到2005年哈爾濱的城史紀元應該為100年。
他認為每一座城市,不論是否建有城垣,都應該有自己的歷史紀元,即誕生之日。當然,這種歷史紀元,有的已被後人確認而列入慶典,有的因文獻失載,記載混亂或存有爭議等原因未被後人公認而有待於將來論定確認。確定城市歷史紀元的標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建城之日為准,另一種是以設治之日為准,即以最早由中央政府自主批准設立的最高行政機構之日為該地之歷史紀元。前一種標准,對於曾經建有城垣的城市來講,自然是首選的方式,但它對於從未建有城垣的城市來講卻不適用,因此又產生了後者。不過,事物是復雜的,曾經建有城垣的城市,並不完全採用前一種標准,也有以設治為準的。可見一個城市的確定城市歷史紀元的標准雖然主要有建城與設治兩種,但相對來講,往往以設治為准。
2001年6月哈爾濱關道衙門遺存被世人發現:1905年10月5日,吉林將軍達桂與黑龍江將軍程德全再次會同奏請添設哈爾濱關道,並奏請以候補知府杜學瀛試署道台之職。10月31日,得到清廷批准。1906年5月11日哈爾濱關道正式啟用。杜學瀛上任後,在今道外區北十八、十九道街傅家甸四家子擇地開工建立官署。
李興盛這樣認為,1905年10月31日,是當時中國中央政府在沒有外國干涉下批准設立的哈爾濱市最早最高的行政機構哈爾濱關道設治,也就是哈爾濱市的歷史紀元。2005年該日應該作為哈爾濱百周年慶典之日。
關於哈爾濱年輕還是古老的話題,兩位學者提出各自的學說,他們也都介紹說,哈爾濱市城市歷史紀元,除了金源說、設治說外,還有1898年6月9日的興工修建或1903年7月14日的竣工之日的中東鐵路說,另有1905年12月22日哈爾濱市開埠說等不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