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口腔發展歷史

口腔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11:44:04

『壹』 天津市口腔醫院的歷史沿革

醫院總建築面積23791平方米,設有23個臨床一線科室,設置住院病床80張,全院共有產自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牙科綜合治療台200餘台,其中西門子的Sirona C1﹢是世界頂級的牙科綜合治療台。醫院還引進了根管治療顯微鏡、純鈦金屬鑄造系統、數字化全景X光機、CAD/CAM雕磨系統、牙周內窺鏡、口內掃描儀、下頜軌跡分析系統、口腔專用CT等系列口腔專科先進設備。醫院年門診量63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300餘人。
天津市口腔醫院始建於1947年4月1日,是由原天津市立第一、二齒科醫院合並組建而成。(市立第一、二齒科醫院前身則分別為日藉牙醫在津開設的、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接收的小松崎和愛齒齒科醫院。)醫院初建名稱為天津市立牙科醫院,院長由牙科醫師容文照暫代。院址遷設在天津市第一區羅斯福路(今和平路)233號,醫院建築為二層樓房,總建設面積為280m2。全院共有職工20人,其中醫護技人員14人,設有治療科和補裰科,擁有牙科治療機和牙椅13台,是天津市唯一的一所口腔專科醫療機構。1947年12月,經天津市衛生局准聘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腔外科學院進修歸來的牙醫學博士吳廷椿為醫院名譽顧問兼主任醫師。1948年8月醫院更名為「天津市立牙病防治院」。同年5月原代院長容文照因病長休,任命吳廷椿為代理院長。由於醫院經濟上實行自給自足,自負盈虧,發展緩慢,至1948年底,除人員略有增加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沒有發展。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醫院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醫院黨政領導幹部被打倒,領導班子被奪權,老技術專家被扣以「反動學術權威」,遭受迫害。正常醫療秩序被打亂,規章制度被破壞,醫療質量下降。醫院發展遭受嚴重挫折。醫院非正式更名為「天津市向東醫院」。1968年軍、工宣傳隊進駐,成立「革命委員會」,同年9月又重建黨支部。醫院更名為「天津市口腔醫院」。

『貳』 上海口腔醫學的發展歷史

《上海口腔醫學》成立至今,走過了近20個年頭,其發展經歷了創業、建設和發展3個階段。
1 創業階段
1992年初即開始了雜志創辦的籌建工作,經過一番艱苦而精心的准備,獲得了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頒發的內部准印證,於1992年9月創刊。開始時編輯部3個人,邊學習,邊工作,一切從零開始,向兄弟期刊取經,特別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從人力上、資料的借鑒上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上海口腔醫學》雜志是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市口腔醫學會聯合主辦的專業學術雜志,初創時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開64頁。創刊初期,根據國家對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訂出了雜志的辦刊方針。
(1)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上海口腔醫學》始終把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繁榮我國口腔醫學界的學術爭鳴,反映國內外口腔醫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動我國口腔醫學研究工作的開展,為四個現代化服務作為辦刊宗旨;並把不斷提高質量,努力擴大影響,堅持立足國內,爭創世界一流作為奮斗目標;不斷進取,努力實踐,為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口腔醫學的不斷進步服務。
(2)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科學技術與出版的政策、法令、條例;貫徹執行有關保密、版權、專利、國界等規定。不斷按照國家對科技期刊質量的要求和評估標准,做到標准化、規范化。在論文的要求方面重視其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預見性4個方面,並對報導計劃、編排設計、報導時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與設計,廣告,印刷與裝訂,出版與發行,訂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努力提高期刊的質量。
(3)積極倡導社會主義科技道德、編輯道德,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期刊在創業期間,也是最困難的時期,經濟方面主要依靠口腔醫學研究所、口腔醫學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贊助費來支撐。
(4)創業階段,按照國家規定,每年由編輯部向上級主管單位: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呈送樣本和自檢報告。
(5)加強內部建設和保證期刊質量是辦好期刊的生命線,雜志一經創刊,即成立主編主持的常務編委會,終審期刊的錄取與否。在此之前,實行稿件三審制,以加強編委會對編輯部工作的指導和稿件質量的把關。在收稿後1個月內提出初審意見,對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擬用稿件送有關2名同行專家復審;如意見不一,再送第三位專家復審,復審後稿件匯總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開由主編主持的常務編委會進行審定,提出終審意見後,編輯部按終審意見進入發稿周期。發稿後實行編輯加工及三校對一點紅的制度,每期實行責任編輯負責制。
在創業階段,面對同行雜志的挑戰,雜志的發展步履維艱,訂戶只有130餘家,且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苦盡甘來,在第一屆歷時四年主編主持下的編委會領導下,編輯部人員齊心協力,最終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聞出版局對雜志的認可,上報國家科技期刊管理處,於1996年初獲得了國家科委期刊管理處的正式刊號,迎來了雜志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春天(第一個轉折點)。
2 建設階段
自1996年成為正式期刊以後,隨之獲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廣告許可證,正式刊發廣告。發行工作由原先編輯部自辦發行,改由上海市郵政局統一發行,訂戶也逐年增多,由開始正式郵發時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辦刊信心。除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外,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
(1) 堅持嚴格的審稿制度,進一步提高審稿標准。
(2) 欄目中除了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經驗交流,短篇報道,病例報告,綜述及信息流外,還增設了講座和專欄論著。
(3) 不斷擴大和更新審稿人隊伍,在第二屆(1996-1999)編委會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術骨幹力量,還特邀了美國、日本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的編委7名。此外,根據國家對編輯部編制人員的規定許可,編輯部又正式引進了1名編輯。
(4) 通過對退稿數進行宏觀控制,基本上達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這不僅減少了稿件的積壓,也使稿件質量進一步提高。
(5) 優先發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同時也注意到與國外學者合作論文的發表,並適當地進行組稿、約稿及派出人員參加些全國性口腔學術會議。
(6) 組織編輯部人員陸續參加電腦學習班,科技編輯人員學習班,以提高編輯部人員的素質。
(7)縮短論文發表周期,編輯人員對來稿先進行初審,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專家審核。
(8)強化質量管理,明確每個編輯工作的職責,編務的職責。每期除責任編輯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對編輯,有分工有合作,保證稿件的編排質量。
(9)1998年加入國家科技部與清華大學創辦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實現全文上網。
(10)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大力開展期刊的廣告業務,保持收支平衡。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各位編委及編輯部人員各盡其責,雜志質量不斷提高,於1996年榮獲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稱號。統計1995年~1999年口腔醫學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共有25篇論文獲科技進步獎,在本刊發表有關論文67篇,平均每項獲獎發表論文數為2.68篇。
1998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全國范圍內對不合格期刊進行清理、整頓及復核,我刊於1999年經上級機關審核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新的期刊准印證及刊號。1999年開始,雜志由原來的小16開64頁改為大16開64頁,增加了文章的容納量和信息量,並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簡介及文章編號。從1999年起,開始向國外征訂,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負責發行。
3 發展階段
1999年,雜志編委會換屆,吸收上海市及全國老中青知名專家,第三屆編委會成立,鄭家偉教授擔任常務副主編。在各級領導和全體編委的共同努力下,雜志學術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專業領域有影響的專業期刊之一,1999年底進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成為雜志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轉折點。為了提高雜志的國際影響,從1999年第1期開始,在主編的建議下,雜志按學報類雜志的要求進行編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題、圖題)。從2000年第1期開始,雜志採用銅版紙印刷,無線裝訂,彩色插圖按彩色印刷,是國內第一本彩圖隨文印刷的口腔醫學專業雜志。2000年,雜志又被美國著名的CA(化學文摘)收錄,並發行到香港、澳門等地區和美國、日本等國家,進入了美國30餘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圖書館。為了縮短發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納量和信息量,經報請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雜志頁碼由原來的64頁增加至96頁。從2003年第1期開始,雜志由原來的季刊改為雙月刊,頁碼為80頁。為了增加辦刊經費,在企業、公司的協助下,從2001年開始,成立刊務委員會,廣納會員,互惠互利。廣告業務從2002年開始,交由專業公司經營,進一步走向正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歲末,本刊主編邱蔚六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口腔醫學專家,無疑極大地提高了雜志的知名度和影響,為雜志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無限美好的空間。
2003年10月16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正式通知,《上海口腔醫學》雜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錄,成為第2本同時被CA和MEDLINE收錄的中文口腔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實現了質的突破。經過積極協商和努力,《上海口腔醫學》自1992年創刊以來的所有論文的英文摘要均進入MEDLINE資料庫,免費供世界讀者檢索和引用。《上海口腔醫學》雜志能夠邁出這可喜的一步,是各級黨政領導、海外校友高度重視和支持的結果,是全體編委和編輯部工作人員勇於進取和努力奮斗的結果,更是廣大作者和讀者熱心支持的結果。
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醫學》編輯部高興地迎來了全國各地的100餘位新老編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演講廳,舉行了第四屆編輯委員會成立大會。張志願教授擔任第四屆編委名主編,邱蔚六院士、張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樹夏教授和劉正教授受聘擔任顧問。新一屆編委會突破了以往編委地域分布較局限的缺點,增補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中青年專家教授,並廣泛覆蓋全國各省市,同時邀請了11位海外知名學者作為特邀編委,為豐富稿源、提高稿件質量、完善審稿學科分布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擴大雜志發表論文的引用率,提高雜志的國際影響,2005年,編輯部投資建立全文資料庫,並與MEDLINE進行全文超級鏈接,供讀者下載、瀏覽全文。
2006年第1期始,正文頁碼由原來的80頁增加至112頁,每本定價由原來的8.00元調整為10.00元。
2007年8月,與美國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簽署協議,雜志全文數據進入EBSCO文獻資料庫。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開換屆會議,成立第五屆《上海口腔醫學》編委會。新一屆編委會由145名老中青專家組成,同時成立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審稿委員會,以確保稿件的學術水平。
2008年,《上海口腔醫學》影響因子在15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5。
從2009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用網上投稿審稿系統,所有稿件均通過網上投寄和評審,既方便了讀者和審稿人,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辦公自動化水平,為不斷提升雜志的影響力和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0年年初,經醫院院務會議討論通過,決定每年給予雜志一定的辦刊經費,支持雜志的軟硬體建設,使雜志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醫學》第六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召開。第六屆編委會成員160名,其中,顧問5名,主編1名,副主編9名,編委132位,特邀編委13位。《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第三屆編委會由109名編委組成。其中,顧問4名,主編1名,副主編5名,編委84名,特邀編委15名。
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對603種上海期刊開展編校質量檢查,《上海口腔醫學》被評為優秀,列第23位。
2012年1月,為了滿足稿件數量日益增加的需求,雜志正文頁碼由112頁增加到120頁。同時,依據文獻計量學的原理和方法,經研究人員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統計和分析,以及學科專家評審,《上海口腔醫學》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CD)2011年第6版臨床醫學/特種醫學類的核心期刊。

『叄』 牙科有多久的歷史

我們可以從早期人類的頭骨中發現一些粗糙地填補過的牙齒,還有古代的假牙版。埃及一個建權於公元前3000年的古墓中發現的一塊木質嵌板,上面繪有「黑西里」,也就是醫生、牙醫或「治牙的人」。1400年,英國的亨利四世委任弗林特為「倫敦的拔牙手」,替有牙患的人治療,每天給他六便士作為報酬。拔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些時候,拔牙還是一種刑罰,是劊子手的一項工作。
19世紀以前,牙醫都沒有好的聲譽,直至牙醫學校出現,牙醫技術才有所改善。1878年,英國政府通過法律,確保牙醫必須經過正統訓練。1872年,美國發明了現代牙醫用的牙鑽。早期的牙鑽,原理和縫紉機一樣,牙醫用腳控制踏板,使牙鑽轉動。最新的牙鑽由壓縮空氣或水作動力,每分鍾可以轉動50萬次。

『肆』 種植牙的發展歷史

早在古代,歐洲、中東、中美洲人們就試圖使用各種同種或異種材料,包括人和回動物的牙齒、雕答刻的骨頭和貝殼等,植入頜骨來替代缺失的牙齒。近現代,人們嘗試採用人工材料製成多種形狀的種植體,通過植入骨內或骨外來修復缺牙或為牙修復體提供支持。但這些種植體因不能滿足復雜的口腔環境要求,出現了大量的脫落失敗。20世紀中期,瑞典人Brånemark觀察到動物的骨組織能與植入的鈦金屬裝置緊密的結合。他後來將這一現象定義為骨結合(osseointegration)。1965年,他將研發的骨結合鈦種植體用於第一例臨床病例,成功地修復了齶裂缺損。1982年,在多倫多會議上,Brånemark報道了關於骨結合長達15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被公認為口腔醫學的突破性進展。它奠定了口腔醫學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口腔種植學的基礎。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口腔種植學迅速發展並成熟,種植牙作為一種與天然牙功能、結構以及美觀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復方式,已經成為口腔醫學界和缺牙患者的首選。

『伍』 吉林大學口腔醫學院的歷史沿革

1970年為適應當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原吉林醫科大學黨委決定開設口腔醫學專業,當年在省內統紹決定口腔醫學專業學員24名。
1978年在全國科技、教育大會東風的鼓舞下,為辦好口腔專業,不斷提高教學及師資水平,1978年7月29日校黨委決定:「籌建工作由二院黨委統一領導、口腔系人員設備可以逐漸加以補充,招生規模每年50名,從1979年開始招生「。與此同時批准口腔醫學成立了四個教研室,確定了各教研室成員和負責人。
1979年6月恢復校名後的白求恩醫科大學黨委為加強對口腔專業的領導,健全組織機構,任命何廷貴同志為口腔專業主任(兼),王化岐同志為口腔專業副主任,任命曹樹民同志為口腔外科教研室主任;孫清穆同志為口腔內科教研室主任,張斌同志為口腔矯形科主任,梁儻同志為副主任;歐陽喈同志為口腔基礎教研室副主任。 為適應迅速發展的口腔醫學事業,控制口腔疾病的發生,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意識,學校黨委決定在口腔系的基礎上,成立口腔醫院,故學校在1984年3月任命歐陽喈同志為口腔系主任。1984年7月任命梁儻同志為口腔系副主任,在1984年12月任命歐陽喈同志為口腔醫院副院長。
1985年1月5日學校黨委決定「口腔系從二院分出成立口腔醫院,經一年的籌備,口腔醫院於1986年1月21日在新建大樓正式開診。 口腔醫院在85年成立後,在校黨委的領導和關懷下,經全院教職工的努力,學科發展較快,特別是口腔基礎醫學各學科的建立,為口腔醫學院的命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校黨委決定將口腔醫院命名為口腔醫學院。
1989年9月11日在院門前舉行了口腔醫學院命名典禮。
1992年3月為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不斷提高口腔醫學教育水平,學校黨委決定:「在口腔醫學院的基礎上,成立第四臨床學院「。即「一個班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由於院址及經費等種種原因,於95年第四臨床學院下馬。 白求恩醫科大學60周年校慶後的第二年隨著全國教育形勢的發展,根據教育部的決定:吉林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吉林工業大學、長春郵電學院,長春大科技大學等五校合並命名為吉林大學,故於2000年6月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易名為吉林大學口腔醫學院。

『陸』 關於口腔的故事,

牙齒的故事
我叫牙齒,你們知道我有多重要嗎?告訴你們吧,有了我你們可以吞食物,有了我你們說話不結巴,有了我……
我小時候是-副健康的乳牙,原本住在-個又舒服又干凈的口腔里。可是有-天,主人和她的夥伴們-起玩。玩著玩著主人看她們嘴裡含著什麼東西,於是她便問:「你們嘴裡含著什麼呀?」「是糖可好吃啦,你要不要?」她們-起回答。「糖?」主人覺得奇怪,「糖是什麼好吃的東西。我怎麼沒有見過?」她們聽了哈哈大笑地說:「糖,就是很甜的,過年常吃的-種零食。」主人聽了好奇,就向她們要了-粒糖。主人把糖放進嘴裡,這時我全身被糖給包圍了,很不自在,那甜味都快把我給淹沒了,很難受,但主人卻吃得津津有味。從此以後,-主人成了愛吃糖的孩子。
有-天晚上,主人吃了東西不刷牙就睡了,這時我覺得身體很不舒服,這兒癢,那兒癢。我一看,原來左右邊和頭上都擠滿了殘渣,如果再不給我洗澡,我的身體就會發酵生酸,會助細菌繁殖,使我生病。我不停地抓癢,主人被吵醒了,她大叫:「媽媽、媽媽…我的牙齒很癢怎麼辦?」.她媽媽連忙走過來看了看我,說:「哎呀!牙縫里都粘滿了殘渣。來,給你好牙刷快去刷牙,以後別忘記早晚刷牙呀!」我聽了高興極了,「主人要給我洗澡嘍!」我歡呼道。洗過澡後,我終於可以舒舒服服睡覺了。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了,我的小主人有六歲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一顆顆脫落了,這時恆牙為我接了班,又開始了新的生命。
現在你們知道我有多麼重要了吧!知道就別再傷害我了,快快做個牙齒健康的孩子吧!

牙齒和舌頭的故事
前言

兒子很小的時候,因為各種事情,我給他編了不少故事來教育他,有的效果顯著,有的收效甚微,不管怎樣,我都將它記錄了下來,現在翻出來,把它放在這里,如果能對媽媽們有一點點用處,則足矣。
我想對我兒子說:兒子,因為有了你,媽媽才變成了那個多才多藝的天使。
所以-好好做下去,做兒子心中最信賴的天使。

(一)

兒子吃蛋糕,不小心牙齒咬了舌頭,流了點血,兒子大哭。我說哎呀,牙齒和舌頭不是好朋友嗎,怎麼打架了?兒子馬上說:「媽媽,給我講講牙齒和舌頭的故事吧。」
「沒問題。」我給兒子就講了以下的故事。

牙齒和舌頭是好朋友,他們平時互幫互助,一起努力幫助他們的小主人念念長得有高又壯。牙齒幫助念念嚼碎食物,這樣食物能夠被念念充分消化,營養充分吸收。舌頭能幫助充分攪拌食物,而且舌頭上面還有許多小味蕾,幫助念念辨別味道,吸引念念的食慾,這樣念念吃東西時,就會覺得東西好香呀。

念念慢慢的長大了,大家都誇念念長得真結實,牙齒和舌頭聽了也很得意,本來他們都有功勞,可就為了這事,他們竟然吵了起來。牙齒說他的功勞大,舌頭說他的功勞才大,因為沒有牙齒,念念還可以吃流質的食物,可沒有舌頭,念念就不能吃東西了。牙齒反駁說念念長大了,光吃流質的東西,肯定長不了那麼結實,念念愛吃肉,愛吃魚,愛吃饅頭和蔬菜,愛吃蘋果和香蕉,念念愛吃那麼多東西,可這些東西如果沒有牙齒幫著嚼碎了,念念就沒有辦法吃了。舌頭當然不甘示弱,也想出理由來證明自己厲害。

正巧,念念想吃香噴噴的蛋糕,舌頭和牙齒為了證明自己的功勞大,就開始不協助工作,念念嚼不好蛋糕,可著急了,就拚命想讓他們象平時一樣工作,可舌頭和牙齒就是不聽話。他們甚至還打起架來了,牙齒不去嚼蛋糕,卻去咬了舌頭一口,舌頭流血了,念念哭了,把蛋糕都吐了出來。

我問兒子:「牙齒和舌頭誰厲害呀?」

兒子說:「都厲害。」
「那麼,牙齒和舌頭如果不互相幫助,念念還能不能吃蛋糕了?」

「不能。」兒子很乾脆的回答,還加上一句:「牙齒和舌頭打架,念念就哭了。」

「對呀。所以呀,牙齒和舌頭都很重要,缺了誰念念都沒法吃東西了。」
兒子接著說:「那念念就長不高了。」

「以後,牙齒和舌頭還打不打架了?」
「不打了。」

這個時候,兒子早已經不哭了,一心一意想著這個故事,又讓我再給他講一遍又一遍。我輕輕的擦去兒子臉上的淚花,摟著他,給他一遍又一遍講這個故事。車外的夜色已濃,夜風沁人。我的心頭卻暖暖的,都是因為你,我的寶貝,我的愛。

『柒』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的歷史沿革

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的前身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口腔科,附屬一院口腔科始建於1911年的原「滿洲醫科大學」時期。建國後的口腔科第一任主任為吳繼,當時有病床25張,門診量日均100人次,醫護人員19名。20年前,隨著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口腔健康越來越受到關注,時任口腔科主任鍾寶民教授等前輩以及中國醫科大學的領導抓住時機,積極申報成立附屬口腔醫院。1986年12月衛生部同意了中國醫科大學成立附屬口腔醫院的申請。
在各級政府的關懷與資助下,由原沈陽市檢察院改建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1987年5月27日舉行了建院慶典。
口腔醫院成立後經運轉發覺口腔頜面外科病房遇到很多難以克服的困難,1994年經學校、附屬第一醫院及口腔醫院三方領導的多次磋商,確定口腔外科搬遷至附屬第一醫院。
1997年醫院領導班子開始為籌建新大樓運籌帷幄。2000年4月衛生部批准建樓。2002年4月份破土動工,2003年8月落成試運行。建成後口腔醫院綜合樓使用面積12000平方米。2004年9月在現任領導努力下,分離十年之久的口腔頜面外科和整形外科順利回歸醫院。2004年9月17日舉行了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新樓啟用慶典。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聞世震給醫院題詞:「精誠團結年,德重技高,爭創一流口腔醫院。」
新大樓的落成、口腔頜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回歸,成為口腔醫學院發展的新的里程碑。 醫院自建院起就擔負著沈陽市、遼寧省乃至東北三省口腔疑難重病的診治任務以及遼寧省老幹部口腔保健工作。2005年經評審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成為全國七個該專業的專科醫師培訓基地之一。沈陽市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於2006年12月成立並掛靠該院。
各科室每年開展新技術6—10項。開展的顳頜關節鏡手術、等離子手術項目、精密鑄造體修復技術、各類固定矯治技術和舌側矯治技術、根管顯微鏡和鎳鈦根管預備系統、全麻下兒童牙病治療、超聲骨刀的應用等使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達到新的台階。2005年承擔了中華慈善總會「微笑列車」項目,至今已為470餘名患者進行了免費治療,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近兩年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被遼寧省衛生廳連續評為「誠信服務先進單位」。
中國醫科大學較早地開展了口腔醫學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的口腔專科人才。建國初期培養了八十餘名口腔專業學生。1978年開設大學本科五年制口腔專業並正式招生。1985年5月經衛生部批准,成立了口腔醫學系。1998年,在中國醫科大學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口腔醫學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現有口腔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點和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並獲得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資格。現有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9名、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34名。

『捌』 瑞爾齒科的發展歷程

1999年,瑞爾齒科北抄京國際大廈診所正式成立,標志著瑞爾齒科品牌的誕生;鄒其芳先生將國際著名NOBEL BIOCARE種植牙系統引進中國;瑞爾齒科簽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口腔醫學院,開始深度合作。
2001年,開拓深圳市場,成立了瑞爾齒科發展中心診所(後移至地王大廈)。
2002年,進軍上海市場,成立瑞爾齒科力寶診所(後移至新天地企業天地大廈)。
2003年,瑞爾齒科義齒加工中心正式成立。
2007年,瑞爾齒科自主研發的診所信息化系統正式上線。
2010年,鄒其芳先生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口腔醫學院中國籍董事;瑞爾齒科引入戰略投資夥伴凱鵬華盈和啟明創投,全面提速在華發展;進軍廈門市場,瑞爾齒科廈門診所開業。
2011年,瑞爾齒科完成德福資本領銜的二期融資;與新加坡口腔醫療中心T32,開始深度合作;進軍廣州市場,瑞爾齒科廣州高德診所開業。
2012年,進軍杭州市場,瑞爾齒科杭州歐美中心診所開業。
2013年,瑞爾齒科聯手太平財險推出高端齒科醫療保險產品;進軍天津市場,瑞爾齒科天津國際大廈診所開業。

『玖』 中華口腔醫學會的發展歷史

1951年1月,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批准成立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同年8月,口腔科學會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推舉朱希濤為主任委員。
1963年10月14-22日在成都舉行第一次大會,到會正式代表200餘人,會議期間選舉出第二屆委員會,朱希濤為主任委員,柳步青、鄭麟蕃為副主任委員。
1984年5月22-27日在南京召開第二次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320人。學會進行換屆改選,推選出33名委員,產生9名常委,主任委員為朱希濤,副主任委員為柳步青、王大章,常委戚道一兼任秘書。
1988年10月25-28日在貴陽舉行第三次大會,出席會議的正式和列席代表共550人。委員增加到38人,選出常委11人。鄭麟蕃任主任委員,徐君伍、王大章、邱蔚六為副主任委員,常委戚道一仍兼任秘書。名譽主任委員朱希濤,名譽顧問柳步青、張錫澤、王巧璋。
1992年5月6-8日在北京召開第四次大會。會議正式代表552人。第五屆委員會共有委員41人,從中選舉產生11名常委,主任委員為張震康,副主任委員為徐君伍、王大章和邱蔚六,秘書由常委戚道一兼任。鄭麟蕃為名譽主任委員,張仁德為名譽顧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口腔醫學也得到迅速發展,一些領域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一些專業已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被國際組織和同行承認。學科的發展,國際交往的需要,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下,經衛生部、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注冊中華口腔醫學會成立。1996年11月16-18日在北京召開中華口腔醫學會成立大會,出席會議正式代表520人,特邀代表60人。經民主選舉,選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由75人組成,常務理事21人,會長張震康,副會長邱蔚六、樊明文、顏景芳、王大章、呂春堂。
2001年10月26-29日在武漢召開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正式代表627人,特邀代表及學術會議代表87人。大會選出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會由122人組成(理事107名,中青年理事15名),常務理事31人,會長張震康,副會長邱蔚六、樊明文、王大章、顏景芳、欒文民、馬軒祥。

閱讀全文

與口腔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