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龐氏與李氏的歷史
起源
李(Lǐ)姓出自嬴姓,顓頊的後代皋陶,在堯舜時擔任掌管刑獄的理官,他的子孫世襲了回「大理」職務,答並以官為姓,稱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後代理征因辦案公正,得罪了紂王,被暴君無故處死,其妻帶著兒子利貞逃難,一路上以木子為食才得以活命。為了不忘這段蒙難的歷史,利貞的母親決定將「理」姓改為「木子」構成的「李」姓。李利貞從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國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億人,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四。同時也是華人以及世界第一大姓,人口超過1.2億人。
2. 龐氏的來歷
龐姓起源參考之一
「龐」源出:
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所在載,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受封於龐鄉, 因以為氏。
家族名人
龐涓 戰國時魏將,與孫臏同學兵法於鬼穀子,因嫉臏之能而刖其足。後魏、齊交戰,臏為齊將,困涓於馬陵,涓智窮自剄而死。(並不是給孫臏射死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龐統(179~214)三國時襄陽人,字士元,德公之侄。少時朴頓,未有識者,往見司馬徽,徽甚異之,稱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劉備召以為治中從事,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佐劉備取蜀。後因圍雒縣,攻城時中流矢而卒,時年三十六。
地望分布:陝西戶縣,安徽亳縣。
龐姓起源參考之二
龐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龐姓的起源十分古老,遠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領袖黃帝時期,上古時黃帝的孫子古帝顓頊有八個兒子,其中一個名叫「龐降」,龐降的子孫後代就以「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於黃帝嫡裔。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畢公高受封為諸侯,封在畢地,爵位公爵。畢公高的一個庶子被封到龐鄉,他的子孫後代遂以封地名「龐」為姓。因此這支龐姓起源於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龐姓後來在南安郡發展成 望族,世稱南安望。
姓 氏 來 源
姓氏: 龐 祖籍: 龐鄉
祖宗: 畢公高 郡望: 始平郡
分類: 以封、住地為氏
歷史名人
龐氏在歷史上始終擁有較好的聲名。戰國時期,就有與孫臏鬥智的魏將龐涓;三國時期有與「卧龍」諸葛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龐統為劉備謀士,可惜英雄,竟中流矢而死;魏有將軍龐德;宋有宰相龐籍、醫學家龐安時
姓氏來源
龐姓是周文王是後裔。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龐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因受封於龐鄉,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受封地名「龐」作為姓氏。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龐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之後,他的兒子庶受封於龐,後代因以龐為姓氏,望族出於譙國。望族居於始平郡,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興平縣東南部;而譙國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縣。
3. 誰知道龐姓有什麼歷史偉人
龐姓 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0位。 歷史名人: 龐涓,戰國時期專魏國大將軍。屬 龐統,東漢末年群雄劉備的重要謀士。 龐德,中國三國時曹魏將軍。 龐玉,中國唐朝時將軍。 現代名人: 龐愛蘭,香港政治人物 龐建國,台灣政治人物,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4. 龐氏家族的來歷,先人是誰起源何地
龐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畢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建立後,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他採取寬大為懷,平反了不少冤獄,表彰了因直諫受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為「周初四聖」之一。後被周武王封於畢國,爵位為公。世稱畢公高。武王駕崩後,其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召二公等一起輔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畢公高支庶有封於龐鄉者,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姓。因畢公高名聲顯赫,他們尊畢公高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龐鄉今無從考,春秋以前龐姓於史書鮮見。戰國時魏國有龐涓,趙國有龐火爰,西漢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龐真。東漢時,見諸史冊之龐姓人達十六人,如龐參、龐俊父子為河南緱氏(今偃師)人,龐萌為山陽(治所在今山東金鄉)人,龐雄為巴郡(治所在今重慶北)人,龐奮為遼東屬國都尉,龐德公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這些史實表明,魏晉以前,龐姓人已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湖北、重慶、遼寧等地。三國蜀有龐德公之侄龐統,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肅隴西)人龐德(其從兄龐柔入蜀)。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龐迪,酒泉表氏(今甘肅高台西)人龐淯。可見此際龐姓已播遷於四川、甘肅等地。兩晉南北朝時,龐姓發展迅速,並逐漸形成了龐姓南安郡望、南陽郡望、始平郡望、譙郡郡望。隋唐之際,龐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以其為主源向四周擴散,如陝西之榆林、涇陽,山西之太原、代縣、太谷,山東之菏澤,江蘇之徐州,安徽之壽縣均有了龐姓人定居,並有一支龐姓入遷浙江泉州。宋元之際,由於中原一帶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漸多,使得龐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廣,並有一支入遷廣西北流,後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龐籍入朝為相,並子孫顯貴當朝,使得山東龐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龐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川籍龐姓避逃於雲貴高原。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龐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間以後,山東龐姓有闖關東到東北者,亦有華東 、華南之龐姓渡海赴台,進而遠播海外。如今,龐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山東、廣西為多,此二省之龐姓約佔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5. 龐氏的起源是什麼
龐氏的起源
6. 全球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的內容簡介
《全球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講述了在美國巨額國債後隱藏的各種內幕。版作者直擊美債危機,深刻剖析美權國繁華背後的「被資本家玩弄的經濟游戲」,聚焦在美債危機下,全球不得不面對的威脅。
《全球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從經濟學史上最著名的龐齊說起,層層揭露,實際上美國正在經營著一個更大的「龐氏騙局」:他們利用其他國家對他們信譽的信心,寅吃卯糧,故意壓下部分本來應該用於其他國家建設的資金,互相利用,然後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美國為了保持自己國家金融系統的穩定,不惜用貨幣貶值、拆東牆補西牆、把其他經濟體拉下水、降低信用等手段綁架其他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最後讓所有人為美國的經濟崩潰來買單。美國就是這樣用他們的霸權,製造了一個陷阱,讓整個世界,也包括我們,統統被納入了這個陷阱之中。
就在美債危機愈演愈烈的同時,世界各國也對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一些著名的國際頂級投資大師,他們經過了慎重的分析,發現其實美國自己完全可以解決美債難題,但如果想徹底解決,恐怕還是需要世界各國拿出一個統一的解決政策,最後達到完美解決的目的。
7. 龐姓的來源及姓龐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龐姓的來源有六種說法:
(1)源於姬姓,出自畢公高之後。
周武王駕崩後,畢公高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公、召公一起輔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
畢公高賜封其支庶之子於龐鄉,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龐氏正宗。龐氏族人大多尊奉畢公高為得姓始祖。
(2)源於高陽氏,出自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
據史籍《百家姓注》記載,顓頊有八子,號稱「八凱」,分別形成了八個以高陽氏為中心的氏族部落,其中之一名叫龐降。在龐降的後世子孫中,有以祖上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龐氏至今。龐降被龐氏族人尊為得姓始祖。
(3)源於襄陽龐氏。相傳,古時襄陽有一大戶,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氏,子孫世代因襲之。
(4)源於西羌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漢書·王莽傳》記載,西漢時期,西羌族人中有龐恬。龐恬為漢化改姓為氏。當時龐恬率族人活動在以青海湖為中心的地區。
直至唐朝貞觀年間,青海湖地區始為大唐王朝控制。至唐朝開元年間,該地區被吐蕃、回紇等民族輪流控制,西羌民族逐漸分化瓦解,除極少部分遷徙至西南滇、黔地區得以保存外,其他的大部皆融合於各個民族之中,而原來的龐恬所部早以龐為氏,融入漢族中了。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龐佳氏,滿語為P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青城子,後多冠漢姓為龐氏。
(6)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瑤族、壯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龐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龐氏,世代相傳至今。
2、歷史上龐姓的著名人物有:
(1)龐涓:戰國時魏國將領。早年與孫臏同學兵法,涓後仕魏惠王,自認為能力不及孫臏,乃陰謀斷其臏骨(即膝蓋骨),後為孫臏設計殺於馬陵道(今山東范縣西南)。
(2)龐統: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劉備謀士,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從劉備入蜀,謀策居多,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後在進軍雒縣途中,中流矢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3)龐德:南安狄道人,三國魏名將。先從馬騰,後事張魯,後同張魯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戰,拜其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擒,不屈而死。
(4)龐會:龐德之子。王隱的《蜀記》指出龐會在父親死後隨鄧艾、鍾會討伐蜀國,蜀國滅亡後,便將關氏後代盡殺,令關羽一脈盡斷。
(5)龐蒼鷹:太原(今屬山西)人,南北朝時北齊大臣。愛交遊豪俠,高歡常去其家做客。高歡起兵後,棄家投歸,為兼行台,倉部郎中,後擢安州刺史。
8. 龐姓有什麼歷史偉人
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龐姓起源於哪個朝代呢?龐姓名人又有哪些呢?
龐姓族人是周文王的後裔。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龐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因受封於龐鄉,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受封地名「龐」作為姓氏。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龐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姓氏。後,畢公高的兒子庶受封於龐,後代因以龐為姓氏,望族出於譙國,居於始平郡,即現在的陝西省興平縣東南部;譙國郡即今天的安徽省毫縣。
尋根溯源龐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龐涓:戰國時魏國將領。早年與孫臏同學兵法,涓後仕魏惠王,自認為能力不及孫臏,乃陰謀斷其臏骨(即膝蓋骨),後為孫臏設計殺於馬陵道(今山東范縣西南)。
龐統: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劉備謀士,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從劉備入蜀,謀策居多,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後在進軍雒縣途中,中流矢而死,年僅三十六歲。龐德:南安狄道人,三國魏名將。先從馬騰,後事張魯,後同張魯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戰,拜其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擒,不屈而死。
龐蒼鷹:太原(今屬山西)人,南北朝時北齊大臣。愛交遊豪俠,高歡常去其家做客。高歡起兵後,棄家投歸,為兼行台,倉部郎中,後擢安州刺史。
龐孝泰:白州(今廣西博白)人,唐初任左驍將軍,為遼東行軍總管,與蘇定芳征高麗嶺西。兵近蛇水,蓋蘇文來攻,孝泰身先士卒,沖殺在前,過關斬將。但因出征遙遠,接濟困難,寡不敵眾,偕同十三子為國捐軀。孝泰逝後,部署尊其遺囑:「泰生於白州,死當歸白州。」將其頭顱取下護送歸里,葬於雲飛山巔。此「千古英傑」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博白人民和兩廣龐姓子孫的垂仰和崇敬。
龐勛:唐末桂林戍卒起義首領。唐末為防止南詔東侵,從徐州藩鎮召募士卒八百人,戍守桂林,約定三年輪換,六年後,當權者仍然食言,戍卒遂發動暴動,並推他為首領。北歸途中,飢民紛紛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到二十萬人。後戰死。
龐師古: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西北)人,唐末朱溫部將。初從黃巢,後事朱溫。唐昭宗光華二年(八九九年)冬,唐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派李瓊攻連州,城破後,龐師古自殺。
龐福成:太谷(今屬山西)人,五代十國時後蜀名將。公元九三零年,石敬塘征西川,攻佔劍門天險,龐福成率兵襲破唐營,以少勝多,扭轉戰局。龐籍: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歷任侍御史、天章閣待制等職。西夏元昊反,為陝西安撫使,又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用名將狄青。宋夏議和後,任相五年。
龐安時:蘄州蘄水(今湖北浠水)人,北宋醫學家。少從父學醫,年未二十即通黃帝扁鵲醫書。為人治病,十愈八九。著有《難經辨》、《傷寒總病論》、《本草補遺》等。
龐尚鵬: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明朝官吏。嘉靖年間進士,曾任右僉都御史,福建巡撫等職。「一條鞭法」是其首創,為政頗得民心。浙江、福建、廣東皆感德之,立祠祭祀。有《百可摘稿》。
龐鍾璐:江蘇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等職。後遷工、刑等部尚書。
龐雄:廣東吳川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曾因策劃廣州新軍起義未果,亡命日本。一九一一年參與廣州起義被俘,寧死不屈,被清廷殺害,年僅二十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9. 龐姓的起源
龐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畢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建立後,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他採取寬大為懷,平反了不少冤獄,表彰了因直諫受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為「周初四聖」之一。後被周武王封於畢國,爵位為公。世稱畢公高。武王駕崩後,其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召二公等一起輔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畢公高支庶有封於龐鄉者,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姓。因畢公高名聲顯赫,他們尊畢公高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龐鄉今無從考,春秋以前龐姓於史書鮮見。戰國時魏國有龐涓,趙國有龐火爰,西漢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龐真。東漢時,見諸史冊之龐姓人達十六人,如龐參、龐俊父子為河南緱氏(今偃師)人,龐萌為山陽(治所在今山東金鄉)人,龐雄為巴郡(治所在今重慶北)人,龐奮為遼東屬國都尉,龐德公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這些史實表明,魏晉以前,龐姓人已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湖北、重慶、遼寧等地。三國蜀有龐德公之侄龐統,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肅隴西)人龐德(其從兄龐柔入蜀)。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龐迪,酒泉表氏(今甘肅高台西)人龐淯。可見此際龐姓已播遷於四川、甘肅等地。兩晉南北朝時,龐姓發展迅速,並逐漸形成了龐姓南安郡望、南陽郡望、始平郡望、譙郡郡望。隋唐之際,龐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以其為主源向四周擴散,如陝西之榆林、涇陽,山西之太原、代縣、太谷,山東之菏澤,江蘇之徐州,安徽之壽縣均有了龐姓人定居,並有一支龐姓入遷浙江泉州。宋元之際,由於中原一帶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漸多,使得龐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廣,並有一支入遷廣西北流,後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龐籍入朝為相,並子孫顯貴當朝,使得山東龐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龐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川籍龐姓避逃於雲貴高原。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龐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間以後,山東龐姓有闖關東到東北者,亦有華東 、華南之龐姓渡海赴台,進而遠播海外。如今,龐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山東、廣西為多,此二省之龐姓約佔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10. 龐家有什麼歷史人物
龐涓:戰國時時期,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公元前354年,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今河南長垣北)遇到埋伏在那裡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歷史上的著名戰例。
龐統(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現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西的鹿頭山白馬關處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墓。
龐德(?—219)字令明,東漢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肅隴西東南)人。曹操部下重要將領。官至立義將軍、關門亭侯。謚曰壯侯。有一子龐會。
龐蒼鷹:太原(今屬山西省)人,南北朝時北齊大臣。愛交遊豪俠,高歡常去其家做客。高歡起兵後,棄家投歸,為兼行台,倉部郎中,後擢安州刺史。
龐勛:唐末桂林戍卒起義軍領袖。初在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軍中任糧料官。公元863年,唐曾在徐州、泗州募兵二千戍守交趾,其中抽出八百人戍守桂林(廣西桂林)。原定戍卒三年調換一次,至868年已滿五年仍朱調換。868年,戍守桂林的都虞侯許信等發動兵變,殺死都將王仲甫,他被推為領袖,經湖南、浙西,入淮南,攻克宿州(安徽宿縣),稱兵馬留後。全殲彭城(江蘇徐州)來攻的崔彥曾所遣的三千人。他北渡濉水,取彭城,俘唐徐泗觀察使崔彥曾等,擴展至萬餘人。他鞏固彭城外圍,人們遠道來歸,發展至二十萬人,佔有今魯南、皖北、蘇北大片地區,乘勝連克濠、滁、和等州。唐命康承訓為都招討使,並約沙陀朱邪赤心(後來唐賜名為李國昌)協助鎮壓,他也屢勝,滋長驕傲輕敵情緒,部眾紀律鬆懈。他派徐州歸將張玄稔拒守,玄稔叛變,宿、徐失守。他反攻失利,在蘄縣(宿縣南)西漁水邊戰死。
龐福成:太谷(今屬山西省)人,五代十國時後蜀名將。公元九三零年,石敬瑭征西川,攻佔劍門天險,龐福成率兵襲破唐營,以少勝多,扭轉戰局。
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後,任黃州司理參軍,深得知州夏竦的贊許,認為龐籍極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龐籍又先後升任為江州軍事判官,開封府司法參軍,刑部詳復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遷至樞密副使,樞密使,宰相等。 龐籍還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龐安時:字安常,宋朝人,幼時讀書,過目不忘,他家裡世代是醫生,所以家裡藏有許多醫學書,凡是來求診的人,都留宿家中,親煎湯葯,病痊癒後,才讓回去,從試驗中又歸納出了許多秘方。著有《難經解數》、《草本補遺》、《傷寒總病論》等,對醫學的貢獻最大。
龐尚鵬:字少南,廣東南海人。是中國明朝官員。
嘉靖三年(1524年)生於南海疊滘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由樂平知縣歷巡按河南、浙江。萬曆年間上任福建巡撫,清廉自潔,《虛室行》詩雲「細視瓶中久無粟,舉火終朝待鄰曲。長飢近午始一餐,敢望豐年收萬斛。」主要從事福建之軍政事務,以推行一條鞭法和清理整頓兩淮鹽法而聞名。一條鞭法成閩省定製。隆慶二年(1568年)任右僉御史。隆慶三年(1569年)十二月,河東巡鹽郜永春劾尚鵬行事乘違。神宗即位,御史計坤亨等上疏言尚鵬無罪。
萬曆四年(1576年)福建巡撫龐尚鵬與胡守仁發生沖突,首輔張居正以重言譴責龐尚鵬。隔年罷官南歸。萬曆八年(1580年)卒於家。謚「惠敏」。著有《百可亭稿》、《奏議》、《殷鑒錄》、《行邊漫議》、《龐氏家訓》。
龐鍾璐:江蘇省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等職。後遷工、刑等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