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大學發展歷史

大學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11:05:11

『壹』 世界各個大學的歷史

1 哈佛大學 美國 1636年
2 斯坦福大學 美國 1885年
3 牛津大學 英國 12世紀中期
4 劍橋大學 英國 1209年
5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1861年
6 東京大學 日本 1877年
7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 1754年
8 巴黎大學 法國 中世紀
9 耶魯大學 美國 1701年
10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 1746年

1 Harvard Univ USA 美國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其文理研究生院於1872年組建,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迄今己培育出6位美國總統、29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7名普利策獎得主。哈佛大學不但是美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在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都十分活躍。

不論從學校的名氣、設備、教授陣容、還是學生素質方面,哈佛大學都堪稱世界一流。具體來講,它有近15億美元的資產、獲得最多的贊助、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第一流學者和教授、千里挑一的錄取者。

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中的生物、化學、地質學、數學、物理、經濟學、英文、歷史、政治科學、社會學、心理學在全美排名前5名。政府研究(Government Studies)、經濟 (Economics)和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更為突出。 哈佛大學首推為美國最好的大學,贏來了舉世公認的學術口碑和崇高的國際聲譽。

現在要提的是哈佛商科研究生院,它是MBA就讀學校申請人數最多的研究生院,一直維持在6千人以上(每年只錄取800人左右)。 哈佛大學的醫學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生院,也是全美聞名。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國斯坦福大學
所在國家:美國

建立時間: 1885年

學校性質:私立

【入學申請】

* 申請手續費: 約US$ 70 。

* 入讀斯坦福大學的競爭非常激烈,1997學年有16800人申請,被錄取的只佔15%。海外生有1700人申請,最後只有123人獲接納。

* 最多人修讀的科目是生物,其次是經濟、心理學、英文、政治科學。

【學校概述】

斯坦福大學,原名小李蘭德·斯坦福大學。地處加里弗尼亞州,舊金山半島聖·弗朗西斯科城南約30英里的地帶。

【費用及獎學金】

* 海外生學費: 約US$ 22110

* 宿舍: 約需US$ 7769 (學校為第一年的學生提供宿位。)

* 出外租住生活費:一年約US$ 11343 (包括住、食、交通及娛樂等)

【入學要求】

* SAT: Verbal 590-690分;Math 660-750分,海外生最好具TOEFL成績。

* 心理系和法律系共同實施六年的雙學位課程,心理或法律主修第一年學生可申請進入本課程,入學須分別獲得兩個系的批准。在九月一日後應盡早索取申請表,完整的申請手續須在一月一日前完成。

【入學時間】

斯坦福大學的學制與其它大學不同。在校規中,把一年分成四個季度,學生們每段都要選不同的課。因此,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比那些兩學期制大學的學生們學習的課程要多,壓力也比其它大學學生要大。

斯坦福大學基金雄厚,經費充足,教學設備也極為充裕。圖書館藏有超過670萬本書 籍及4萬多本期刊。 校內另設有七千多部電腦供學生使用,亦設有多個電腦室及電腦中心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可利用網路與校內的師生聯系。此外,校內的體育設施也很多,有能容納八萬五千人的體育館、高爾夫球場和游泳池等,充分體現了校園面積大的好處。

【學生服務】

斯坦福大學早就有培養優秀學生的美名。和許多重要的大學最近才為學生提供較多的研究機會不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往往只要發一個電子郵件就可以得到科研工作的機會,尤其是在夏季。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國劍橋大學
學校概述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73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位於風景秀麗的劍橋鎮,著名的康河橫貫其間。劍橋大學有35個學院,有三個女子學院,兩個專門的研究生院,各學院歷史背景不同,實行獨特的學院制,風格各異的35所學院經濟上自負盈虧;劍橋大學負責生源規劃和教學工作,各學院內部錄取步驟各異,每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微型大學,有自己的校規校紀。

劍橋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庄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面。劍橋大學有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1,000餘名,另外還有1,000餘名訪問學者。劍橋大學共有學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來自其它大學,研究生中42%是國外留學生,女生佔36%。大學校長為女王丈夫菲歷普親王(他同時兼任牛津大學校長),設一名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課程設置

一般來說,英國的學制要比美國的短。劍橋大學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上完三年,就可得到學士學位;上完四年,下來就是碩士(MA);如果三年拿到學士學位後就參加工作,一年以後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再交論文,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所以嚴格說來,劍橋大學沒有真正的碩士,碩士學位只是一個過渡。副博士是劍橋和牛津的一個稍具特色的學位,因專業不同,一般是兩年,授課一年,論文一年,(經濟系為一年的課程加論文)。如果課程的考試成績(一般是四門課)超過65分,就可直接轉為博士,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副博士和碩士的區別有三個: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兩年時間是可以計算到博士的時間,而從碩士直讀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其二,如果你的最終成績在65分以上,學校可以為你提供開放的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如兩年),你隨時可去上學,再繼續你的博士學業;其三,劍橋規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學位後,工作滿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學校根據你的論文質量和工作業績,可授你博士學位,而碩士則無此殊榮。但由此途徑得到博士學位是不太容易的。

專業設置

建築和藝術史系;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神學系;英語系;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法律系;哲學系;社會和政治科學系;地球科學地理系;工程系;數學系;物理化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

入學手冊

學院制:劍橋最大的特色是學院制。大學由三十五座學院組成,上至行政財務,下至招生教學,學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大學中央不過擔當一個像聯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觀的事情。在畢業禮上,最能看到劍橋如何重視學院。學生要由學院院長牽手引到校長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徵他是由學院教導成材。歷年來有73位教職員曾獲諾貝爾獎(包括28個物理獎,18個醫學獎,17個化學獎)。
入學須知:本科生通常向各個學院提出申請。申請時要注意,來年的申請截止日期是今年的10月15日,到時申請表必須寄到劍橋,或者UCAS申請表,這時也必須寄到UCAS。你不得同時申請牛津和劍橋。

入學要求

IELTS7.0以上,單項得分不得低於6分,或TOEFL600。

學習考試

英國的大學不設學分制,要求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完成規定時間的學習才能拿到學位。英國大學生的上課時間並不多,但每次上課,老師都會開一大堆的書目(reading list)。在課下都要到圖書館去查找,大量的時間就用在了圖書館中。和中國學生有所不同的是,英國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心中就已有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在後來的學習中會有意識的發展這方面的研究。在一邊念書的同時,一邊從事研究工作,整天忙於實驗室和圖書館。像劍橋、牛津這樣的名校,一些本科生在畢業前就會成為學者、科學家,在某個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
英國大學的考試一般都是綜合性的,包括平時表現、考試、論文、出勤率等方面的綜合評分,要想拿個高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劍橋大學向來是以考試制度嚴格而聞名的,每科課程只考一次,沒有補考的機會,考試如果未獲通過,其結果只有離開劍橋。因此每每考試前夕,劍橋的學生都特別緊張,全力以赴的復習,那種緊張的情形並不比中國的高考輕松。上英國一般的大學,中學畢業生都不需要另經高考,單憑中學畢業成績就可以讀大學,而劍橋、牛津這類學校,要經過入學考試,各科成績都得是A等;除此之外,還要看運氣,因為報考的人實在太多了,以致後來許多人都不敢報考這兩所學校,然而不管你的背景怎樣,你自己必須首先打定主意,提出申請,然後經由個人考核決定是否得以錄取。劍橋大學為水平不一的有識之士提供學術研究的機會,這里是求知慾強的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掌握一門學科的聖地。劍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范圍歷來非常廣。為了攻讀更高的學位,或是為了通過職業資格考試,通常有四分之一強的學生會繼續學習深造。

2006-2007年學費

(£) Overseas
Arts Science
學費 8,832 11,571
學院費 1,959 1,959
12個月生活費 8,125 8,125
一年總費用 18916 21655

4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劍橋(Cambridge),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其林肯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和斯隆管理學院十分著名。有59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校訓: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現任校長 蘇珊·霍克菲爾德

學校類型 私立

宗教關系 無

建立時間 1861年

所在地 美國,劍橋

學生數量 10340

教師數量 974

校園環境 市區

【歷史沿革】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MIT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院系設置】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劍橋(Cambridge),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其林肯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和斯隆管理學院十分著名。有59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校訓: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現任校長 蘇珊·霍克菲爾德

學校類型 私立

宗教關系 無

建立時間 1861年

所在地 美國,劍橋

學生數量 10340

教師數量 974

校園環境 市區

【歷史沿革】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MIT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院系設置】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5.Univ Oxford UK 英國牛津大學
學校概述
牛津大學建立於13世紀,世界十大學府之一,以美麗的大學城聞名全世界,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即以此地為故事背景。在牛津處處都是優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稱。牛津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培育出無數的頂尖傑出人士。該校包含36個學院,除了各自有不同的建築特色之外,每個學院為獨立自主的教學機構,提供學生課業及生活上的指導。該大學共有30多個學院,各具特色。牛津大學的課程,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或相應的榮譽學位,由導師自己挑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取得學士學位。近年來,牛津還設有兩種以上的科目結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學和數學、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等,充分體現了當今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亟需資源共享的潮流和趨勢。
學校聲譽
經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洗禮以及現代化的過程,牛津大學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30多個學院、1萬多名學生的綜合性大學。牛津大學以自然科學和應用經濟科學、商務管理哲學三大領域的不斷進取與創新成就,震撼整個世界,同時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聲名遠揚:閱讀、實驗、導師輔導等多種方法結合,尊重學習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出一代代堪稱天之驕子的牛津精英。該校在心理學、生物學和法律、工程學、社會科學、經濟、哲學、歷史、音樂、化學、生物化學、文學、法語、德語、丹麥語、數學、物理、地球科學上均是行內之翹楚。
在近800年的歷史中,牛津大學培養了5個國王、26位英國首相(包括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現任首相布萊爾)、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近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培根、詩人雪萊、作家格林、化學家羅伯特·玻意耳、天文學家哈雷等。就連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也畢業於牛津大學英文系。2001至2002學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學生總數超過1.65萬人,其中,來自130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佔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數目約為5000人。牛津大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學校資源
牛津在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教學、研究和圖書館管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改善網際網路的設施和服務,牛津使用一種分散的計算機分布策略。多數自然科學系都有自己的聯系廣泛的計算機資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強大,同時還有相當數量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學校也特別為文科學者裝備了聯網的個人電腦。所有聯網的電腦總數超過18,000台,這些電腦使廣大師生可以通過桌面的方式直接進入並使用各系、校中心、圖書館和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學校的每一所建築,每一所學院都聯入了校園網。對於這些資源的第一線支持主要來自校內大多數院系。校計算機服務部也提供了廣泛的網際網路服務,主要為那些在本系或學院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教員提供服務。牛津對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多方面研究也處於領先地位,主要是通過電腦實驗室和工程科學系進行,此外繼續教育部在應用電腦教學方面也很有成就。

學制
一般一個學年為3個學期,十月至六月。

學科設置
考古學、人類學與地理、神學、法律、美術、現代史、中東研究、人類語言產生研究、自然科學、心理研究、猶太人研究、數學及電算、 希伯來語、歐洲語言、工程學、社會科學、數學、中世紀及現代語言 研究、建築、化學工程、經濟、教育、電子工程、生物科學、臨床醫學、東方研究、管理、物理、音樂、哲學、政治學、宗教研究等。

學費
本科生:文科5,720;理科7,580;醫學13,960
研究生:生物-生理-心理8,910;臨床醫學16,337;MBA16,000;其他6,684

食宿費: 6,900/12個月

英語要求
IELTS最低分數:(研究生)7.5/TSE 5.5
TOEFL最低分數:(研究生)600/TWE 4.5(筆試),250(機考)

學生服務
學生會:學生會的存在是為使學生的觀念協調一致,把學生的興趣提升到大學水平。它向學生提供范圍廣泛的服務,包括為學生代言,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學生福利和學生服務等。
就業服務部:牛津特設就業服務部向學生提供綜合全面的就業服務,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於在校期間和離校四年內都可利用。就業服務部為牛津在校或剛畢業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多方面信息,特別是對現有機會的評價、鑒別,對所需能力和技能的調查研究;加深學生對自己價值觀和興趣的了解,認識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能力,系統規劃並實現學生早期的職業計劃,提供給他們可能的職業選擇等。這是英國最早建立,同時也可能是資源最豐富的大學職業服務部。
服務項目包括:一間備有關於職業、僱主、工作、研究生學習、國內和海外的學習與工作的詳細信息的資料室;學期間的講座和培訓項目;一系列假期工作,包括一個專為牛津學生獲取工作經驗而設立的項目;每周直接向,名學生發送的空職簡報;名就業顧問提供的建議;以及一個電腦化的就業指導系統。學生對這些服務的使用率很高,的學生在最後一年期間都使用過該系統。
對於畢業生與僱主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經濟、高效的溝通媒介。牛津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是英國大學中最低的。
畢業生的去向:牛津學生繼續保持很高的受雇率。從年情況看,約繼續進行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或學習,另有從事職業培訓,其中一半的人參加法律培訓,進入公共服務部門,約進入工業界,進入商界的超過。只有的學生畢業六個月後仍在尋找工作。
牛津的信息技術設施:牛津在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教學、研究和圖書館管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改善網際網路的設施和服務,牛津使用一種分散的計算機分布策略。多數自然科學系都有自己的聯系廣泛的計算機資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強大,同時還有相當數量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學校也特別為文科學者裝備了聯網的個人電腦

『貳』 簡述我國大學的發展歷程。

中國最早的現代意義的大學是哪一所,長期以來都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應該是1895年創辦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人認為是創辦於1893年的湖北自強學堂,還有人認為應該是京師大學堂,但無論如何,中國的現代意義的大學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了它的百年歷史。

1895年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創立,這是近代中國官辦最早的大學。1898年京師大學堂在戊戌變法中應運而生,是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國立學校。1902年新頒欽定學堂章程,當時設立了京師、北洋、山西三所國立大學堂,全國官私均興起了辦學熱潮。在推動學習西方科技方面,上海南洋公學、清華留學預備學院、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院先後成為早期三大留學預備學院。

以1922年新學制的頒布為標志,中國大學開始了百年發展歷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轉型,此時新學制的制定主要是參考了美國的教育體系。1937年,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浙江大學五所中國頂尖大學在全國進行統一招生考試,簡稱五大名校聯考,這就是民國五大名校名稱的來歷。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大學開始內遷,最著名的就是清華、北平、南開遷到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他的還有,中大和交大遷到重慶,浙大遷到貴州,武大遷到四川樂山等等。

1949年,共產黨開始接收舊國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改名國立南京大學,國立大學取消國立二字,所有私立大學包括教會大學改造為公立大學,組建中國人民大學,培養幹部人才。1952年開始了院系大調整,參考蘇聯單科大學模式,各大學開始拆分,除北京大學之外,民國的幾所名校都被拆得七零八散,原私立大學幾乎全部取消。

21世紀初,中國大學在以歐美高教模式為主,參考各國大學發展經驗的思想指導下開始了合並浪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浙江四校合一形成新的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合並了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北京大學和北京醫科大學合並,值得一提的是在21世紀初合並浪潮中的一些學校其實是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分離的學校。

總而言之,中國大學的百年發展雖然一直處在向西方大學模式學習的過程中,但目前中國大學正在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教育模式,相信中國大學的未來一定是十分光明的。

『叄』 大學排名的發展歷史


世界大學排名起源於美國,1983年《美新》雜志率先推出全美的大學排名,每兩年一次,主要面向本科教育的院校。1987年後至今又改為每年一次,並開始面向研究生教育。大學排行榜的資料數據多來源於美國相關機構,該雜志只是收集並加以利用,然後對外公布。它向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各種可比數據,以供他們在選擇學校時參考。這個由非官方、也非教育界的第三方主持的大學排名活動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重視,因為它是一種「民間行為」,所以美國官方教育管理機構也就從不介入其中。
中國的世界大學排名最早起源於上海,研究世界大學排名最初目的是尋找和設定世界一流大學的評價標准,然後通過評分定位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找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加快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上海交通大學高等研究院經過10餘年的研究後,於2003年,推出全球第一個世界大學排名(ARWU)。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不含排名機構主觀分數,以論文引用率、教授與畢業校友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得主數目、「自然」期刊與「科學」期刊論文數目、SCI和SSCI論文數目等學術數據做排名。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已經成為世界大學排名的標桿。
200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cation)和QS(Quacquarelli Symonds)合作推出世界大學排名(THE-QS),2009年起參照湯姆森路透社數據排列推出自己獨立的THE世界大學排名。2009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也推出自己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並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其它刊物上發表。
荷蘭萊頓大學世界大學排行榜則依據各校高水準論文與著作進行排名。
隸屬於西班牙的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網路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2004年開始發布Webometrics排名,根據大學對世界的貢獻進行的排名。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鑒中心,為了科學考評世界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水平,衡量台灣地區的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學術地位,推出了世界科研論文質量進行的評比。隸屬於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萊頓(Leiden Ranking)排名是根據對世界大學的網路科學論文索引影響力進行了評級。2009年,另外一家隸屬於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的SCImago Research Group所發布的SCImago大學排名是根據對國家以及大學期刊的評價得出的。歐洲聯盟曾宣布將在2010年試行一個「新的全球范圍的多維度大學排名體系」,截止目前,歐洲聯盟的這個排名還在醞釀中。

『肆』 中國大學的歷史沿革

學校初名國民大學,國民政府撥款84500兩白銀為開辦費,租得前門內西城根願學堂為校址(後為中國大學附屬中學校址,現已改建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由政府提供開辦經費,1913年4月正式開學。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後,開辦經費被北洋政府收回,學校由官辦改為民辦。1914年1月學校與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合並,改稱中國公學大學部。 1917年3月5日,中國公學大學部改名中國大學,學校遷入西單二龍坑鄭王府(後為新皮庫胡同乙12號)新址。
1921年起,由王正廷長期任中國大學校長。1930年,學校停辦大學預科,改為附屬中學。同年11月學校改稱中國學院。 1949年3月,中國大學因生員缺乏及經費匱乏停辦,部分院系教授及學生合並到華北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1949年中國大學(理學院)並入山西大學。所遺校舍成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辦公場所,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場所。直到1949年3月停辦,前後共歷36年。
其附屬中學,在1949年北平解放後改名新生中學,又更名新英中學,1952年改稱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2006年定名為中山中學。 2013年4月13日,中國大學北京校友會在京舉辦建校100周年紀念活動,51名80歲以上的老校友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北京中山堂和中大校友會聯合舉辦的中國大學百年紀念展覽,於4月9日開幕。展品計約230餘件,包括照片140餘張、書報刊60餘種。

『伍』 萬門大學的發展歷史

2012年10月抄8日,童哲在人人網襲開設公眾主頁,創辦「萬門大學」,從自己熟悉的物理學科開始,陸續上傳錄制的視頻公開課,並創立了「萬門大學圖書館」,推薦各個學科的入門書單。
2013年5月,以復旦大學為首的45所高校社團陸續邀請萬門大學舉行分享會,共同探究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應該如何更好地進行「自我教育」,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終身大學,為自己完成質量不低的終身高等教育。
2014年5月,萬門大學獲得人人網天使投資,成立「北京萬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9月,萬門大學官網和App上線 ,第一批課程正式發布。

2014年11月,校長童哲在全國23所高校舉辦巡迴分享會,分享萬門的成長經歷,受到全國大學生廣泛支持。
2015年6月,校長童哲代表萬門大學參加2015中國創客大會暨第十五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從來自各地的一千多個創業項目脫穎而出,成功闖入「十六強」。

『陸』 《大學》有什麼樣的發展歷程

《大學》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禮記》中的一篇。為「初學入德之門也」。著重闡述了個回人道德答修養與社會治亂的關系,以「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為修養的目標。北宋教育家程顥、程頤特別重視《大學》,曾分別將它從《禮記》中抽出來加以改編,使之獨立成篇。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在「二程」改編的基礎上繼續加工、編排,分為「經」、「傳」,作成章句,通過注釋闡發己意,並將它和《論語》、《孟子》、《中庸》合編為「四書」,在封建社會後期影響極大。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朱熹的《大學章句》,隨其《四書章句集注》一道,在封建社會後期一直被作為學校教育及科舉取士的基本程式,由此,《大學》的思想內容也就通過了朝野士大夫的思行言教而輻射到了整個社會心理之中。《大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兩千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窺儒家之門。該文從實用主義角度,對人們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等均有深刻啟迪意義。

『柒』 大學的歷史沿革

《大學》至今已流傳兩千多年,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學術特點、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 漢唐時期 宋代以前,《大學》一直從屬於《禮記》。盡管《大學》沒有從《禮記》中獨立出來,但是,西漢的董仲舒、東漢的鄭玄、唐代的孔穎達和韓愈,他們對《大學》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影響了《大學》的學術地位。
⑴董仲舒對《大學》的貢獻主要在於將儒家經學由民間思想提升到國家意識形態的高位,開啟了儒學成為官學、顯學和國學的始點。
⑵鄭玄將西漢後期流傳的各種《禮記》抄本,相互校對,並作註解,使得《禮記》大行於世,並流傳至今。他的著作《三禮注》中《禮記·大學》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大學》研究著述。
⑶孔穎達解讀《大學》,重點強調「誠意」的關鍵性作用。他將《大學》文本分為兩大段,為朱熹將《大學》分為經、傳兩部分做好了鋪墊。
⑷韓愈把「仁義」定為「道」的根本,並以《大學》為依據,提出了「正心一誠意一修身一齊家一治國一平天下」的儒家道德的修煉路徑。他在《原道》中引用《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來證明和張揚儒家道統,並把《大學》、《孟子》、《易經》視做同等重要的「經書」,提高了《大學》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 宋代時期 ⑴程顥、程頤將《詩》、《書》、《禮》、《易》、《春秋》稱作「大經」,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稱作「小經」,並繼續尊崇儒家經學的正統地位,認為「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人德之門也。」
⑵朱熹將《大學》從《禮記》中抽取出來,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把它們編在一起,做《四書章句集注》,經此,《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並被確立「四書之首」的地位。自宋以後,《大學》成為科舉考試科目的欽定科目。 元明清時期 ⑴元仁宗於皇慶二年(1313年)十一月頒布「考試程序」,明確規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用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用書。
⑵明代是中國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規定鄉試、會試頭場必考八股文,而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經文做題目,故大多讀書人往往傾注一生,研讀四書五經和八股文,使《大學》在儒家學說中的地位更加顯赫。
⑶清代鼓吹復興漢學,《大學》地位依然重要。 現當代 ⑴台灣將《大學》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課綱 。
⑵《大學》成為部分高校相關專業本科生必修課 。
⑶《大學》成為部分高校相關專業博士生必修課 。
⑷《大學》學習形式呈現多樣化,國學經典地位依然穩固 。 《禮記》注釋本(最古老) 漢熹平石經本 魏正始石經本 程顥改本 程頤改本 朱熹《大學章句》本(最通行) 王柏改本 季本改本 高攀龍改本 崔銑改本 葛寅亮改本

『捌』 中國 大學的發展歷史

▎民國沒有重點大學,但有西南聯大、中央大學等名校
在中國歷史上,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在19世紀末期,隨著傳統教育的衰落和現代新型高等教育的興起,才逐漸出現的。當時的大學基本上都是由私人創建的,如高層官僚、開明紳士、傳教士等,1895年建立的北洋公學,1896年建立的南洋公學,是中國現代大學的雛形。

民國時期,蔡元培借鑒德國的大學模式,把高等院校分為以理論學科為主的大學和以應用性學科為主的專業院校。他對北大進行教育改革,設立課程選修制度。五四運動後,北大一躍成為中國當時最有名的大學。

20年代初期的新學制深受美國教育制度的影響,高等學校分成了大學、獨立學院和專科學校兩種。新學制實施後,涌現了大量高等專業學校,學習工程技術、法律、醫學、農業等專業技術。

1927年,新的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主張建立一個統一的國立高等學校體系,在他的倡議下,中華民國大學院成立,除了管理全國的大學、圖書館等文化教育機構外,還起到教育部的作用,負責全國的教育立法工作。他還在全國實施大學區制,把中國分成若干學區,每個學區都擁有一定數量的高校。但是大學在之前就獲得了相當大的自治權,並不願意服從中央政府的規劃。1928年,蔡元培的改革計劃以失敗告終。

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的高校大量內遷,四川、陝西、甘肅、雲南等省的高校數量迅速增加。西南聯大合聚清華、北平、南開三校之力,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也是當時世界的名校。抗戰結束後,各校又紛紛回遷,並沒有改變中國高校地理分配不均的狀況。

1949年之前,陸續出現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等著名高校。西南聯大培養過楊振寧、李政道等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央大學也走出了無數傑出人才。

同時教會大學為中國的教育科技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頂尖教會大學的教學質量並不遜於國立大學,如金陵大學在南京堪與中央大學媲美,燕京大學在北京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並雄,聖約翰大學在上海與交通大學齊驅。
現代大學建立初期,在辦學思想、課程設置等方面,基本是移植了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經驗,結合中國傳統和實際情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知識自由和社會責任的大學辦學思想。

▎50年代開始院系調整,建立重點大學

建國後,政府接收舊國立大學,號召高等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開設適應國家實際應用所需要的課程,同時把馬克思主義教學內容融入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在蘇聯單科大學教育模式的指導下,進行了「院系調整」的教育改革,旨在使教育地區分布合理化,和對課程模式、高校名稱進行調整。那些已經擁有人文科學、基礎科學、工程學、教育學、農學和醫學的綜合性大學被紛紛拆散,並入新成立的各院校中,私立和教會院校也被合並重組。
中央大學被肢解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幾個大學,交通大學成為純工科大學,唐山、北方兩交大也相繼獨立,浙大按理、工、農拆成幾部分。它們是院校調整最大的受害者。

到1955年,一個結構嚴密的高等教育體系形成了。中國人民大學在這體系中居首,其次是高等教育部直接管轄的一些工業大學和綜合性大學,再次是由一些其他部委管轄的部屬院校。

50年代末期,地方創辦的大學明顯增多,如湖北大學、遼寧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從1957年到1960年期間,高校數量和入學人數增長驚人。高校數量從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1960年的1289所,學生數則漲了至少一倍。
特殊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曾一度停止招生,一些學校被裁並、撤銷。1971年高校數量328所,被砍掉了106所。

1954年,開始出現了第一批重點大學。教育部指定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6所學校為重點大學,到1959年又擴展到了16所。重點大學不斷增加,到1966年前,全國重點高校有68所。
西南聯合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到1946年結束。
▎「七五」「八五」期間重點建設15所大學改革開放後,高等教育開復甦。特殊時期被搬遷和解散的各類院校開始恢復,1952以後停辦的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也得到了恢復。

1977年5月2日鄧小平提出要辦重點大學,集中優秀人才辦。1978年恢復前60所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並增加28所高校為重點大學。1978年國務院最終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至今仍具有重要影響力。

八十年代初,四所大學校長(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聯名向中央寫信,建議中央政府增加對教育的財政預算和投入,特別是要撥出專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國著名的部分重點大學建設。國務院採納了這個建議,並於1984年確定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六所大學納入國家「七五」重點投資建設項目,後來增至15所。而上述四所大學均未上榜。

「七五」國家重點建設的15所大學確定後的十年間,教育領域的格局並未發生大的變化。因此五年後這15所大學又順延為「八五」重點建設的大學。

▎90年代高校格局大亂,211工程名單起變化

進入90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亂。南京大學要求每位博士生必須發表兩篇SCI文章才能拿到學位,使得連續7年SCI文章位列全國高校第一,學科建設水平、教師科研能力也都迅速提高。浙江大學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教育,其規模一度比其他同類學校高出一倍以上,使得浙大在學科布局,特別是理科博士點的布局及國家重點學科的爭取中都取得主動。華中理工、東南、天大、哈工大等校發展也很快,之前的重點大學建設名單有些不適應了。1995年,開始了在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大學的「211工程」。用新的15所高校取代了老的15所。去掉了國防科大、人大、北師大、北醫大四所,新添了南大、浙大、南開、天大共四所大學。211工程一定程度促進了各校的競爭,也一定程度助長了攀比。迄今為止,根據教育部官網數據,中國共有112所211院校。

1966年大學停止招生,1970年和1971年開始試點招收工農兵學員,每年只招4萬多人。

▎985工程是211工程的升級版,是高校重中之重

從1996年,國務院、教育部就設想再從這15所大學中選出10所,作為中國高校航母,即重中之重。國家將投入巨資,目標是在中國打造10所國際一流的、高水平大學。這就是所謂的「985工程」的原型。

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首批「985工程」的9所院校當年12月出爐:北大、清華、復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等教育部屬七所、中科院屬中科大以及國防科工委屬哈工大入選。其中北大、清華是重中之重,南大、浙大則是新面孔,取代了其他兩所高校。

985工程」成了其他各校爭搶的名額,不斷擴大。至今,985高校共有39所。而第一批上榜的9所頂尖大學基於互相認同,為了互相促進,「九校」組織了自己的「常春藤聯盟」,即C9聯盟。

▎985、211工程後,高校差距開始拉大

很多高校紛紛開始合並。北京大學合並北京醫科大學,復旦大學合並上海醫科大學,上海交大合並上海農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華中理工合並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建學院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則合並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浙江大學合並了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合並了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

211工程和985工程,本意是集中優質資源重點建設一批學校盡快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很多高校卻把它當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高校有了一個985的帽子,一戴定終身,缺乏淘汰、更新的機制。

在招生中,985、211高校能輕松地獲得比一本普通本科院校更好的生源;獲得的國家資源也遠比其他普通院校多。據媒體報道,2013年,清華大學科研總經費最多,為39.31億元,財政撥款為27.75億元,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經費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學,4.6億元經費中僅有26.1%為財政撥款,約1.2億元,兩者科研經費所獲的財政支持相差26億之多。

另外社會上的用人單位會以985、211工程為標桿來簡單衡量人才。雖然教育部多次提過「不得設置211、985門檻」,但實際收效甚微。甚至部分事業單位選拔,一些地方公務員引進人才,也把985視為一個必要的門檻。

這些弊端讓「985」「211」的存廢爭議在社會上時常出現。2014年11月,一則「國家已低調廢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國大學格局面臨重新洗牌」的傳聞在網上持續發酵。雖然教育部後來辟謠了,但關於「985」「211」高校存在價值,關於教育資源失衡、大學等級森嚴、利益固化等弊端卻再度成為熱議焦點。

教育部多次提過「不得設置211、985門檻」,但實際收效甚微

▎2011計劃,加強高校創新能力建設

進入2011年後,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計劃——「2011計劃」。

「2011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其根本目的旨在突破高校內外部機制體制壁壘、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活力。「2011計劃」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

2013年4月,中國教育部公布即「2011計劃」的首批入選名單,全國4大類共計14個高端研究領域獲得認定建設,相關單位成為首批工程建設體。

首批牽頭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中河南農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此前並不是211工程高校。

2014年後,國家層面又公布了2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單,入選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

▎「雙一流」是211、985的延續,引入淘汰機制

2015年開始,面對新的形勢,國家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新方案。教育專家曾表示,國家提出「雙一流」,是中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選擇。「我們最早提出211概念,是為了做出一批好大學;後來提出985,是為了培養出一批更優質的大學;現在提出雙一流,是要再提升一個層次,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三者之間是一個層層遞進、逐步發展的關系。
2015年1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到要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後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

985、211工程不同的是,一位教育部官員表示,「雙一流」建設的評審標准、資金分布都會有新的機制,不會像以前一樣向確定的一所高校撥款。「會更注重學科建設,同時在遴選上,會有滾動淘汰的機制加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確認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如今,距離雙一流計劃提出已經過去了數年,雙一流高校的建設評估提上日程應該也不會太久了。140所高校發展情況到底如何?未來哪些高校將新增進入這些名單,哪些高校「半路下車」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玖』 南京大學的歷史沿革

南京大學其學脈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調整出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並,仍名南京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學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設有31個直屬院系,88個本科專業;有「雙一流」建設學科15個;有博士後流動站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有教職工4647人;各類學生總計56068人。

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及其前身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南京大學又在嶄新的歷史機遇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1994年,南京大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的大學;1999年,南京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再次簽訂重點共建南京大學的協議;

2011年,教育部和江蘇省簽署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南京大學;2016年,南京大學入選首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2017年,南京大學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15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拾』 大學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大學來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實際源上,與其說是大學不如是教育教育,在歷史發展中的取的作用,那可是大區了,當我們原始的人時,沒有形成這個知識體系的時候,拿大家可能是芒種狀態,但是一旦從知識成為體系的時候,總是用某種理論知識去指導我們的時間

閱讀全文

與大學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