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品牌研究的發展史及其現狀
[摘要] 本文對產業集群和區域品牌的互相關系進行了研究,並對澄海玩具產業集群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應確立區域品牌的法律地位,構建區域品牌的識別評價體系,設置區域品牌的准入條件,促進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區域品牌 產業集群 澄海玩具
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產業領域中,大量相互關聯的企業及支撐機構在空間上的集聚。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使得集群企業在生產成本、營銷成本、運輸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學習成本方面佔有優勢,而由於集群的分工提高了效率、競爭促進了創新、聯合提升並擴大了影響使集群企業的附加值得以充分體現。
但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如缺乏內部協調機制和對接外部的平台,缺乏集群認同意識和創新動力等。這不僅制約了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也大大縮短了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而構建一個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區域品牌是突破這些瓶頸的有效途徑。
一、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戰略
1.區域品牌的成長路徑
不少企業都經過了從貼牌到企業品牌的成長過程。而區域內的品牌集群揭示了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較之單一品牌更利於市場對集群企業的偏好和認同,對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由所在地政府或行業組織推動,產業集群內多數企業參與,通過相關法律程序認定,就形成了有法律地位的、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公共意義的品牌——區域品牌。
2.區域品牌的內涵及特徵
區域品牌是一種公共資源,它的創建是以產業集群為載體,以區域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國際化的注冊商標為存在方式,以市場化運作為基本模式,以整合優化資源、統一標准規范為手段,促進產業集群的國際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區域品牌具有如下特徵:
(1)具有法律地位。它是依法注冊的具有區域或地方名稱加特色產品的商標,是受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
(2)使用上的公共性和復合性。它是一定范圍之內的公共資源,歸由政府授權的組織或行業管理組織所擁有,為經過認可的使用者共同享有使用,使用時,更多地表現為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組合。
(3)承載豐富的區域信息。它以區域文化為靈魂,通過對區域文化、歷史和傳統的傳承挖掘,提煉出產業集群的文化價值並受到社會的認同和宣揚。
合作營銷要求產業集群的企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增強市場開拓、滲透與競爭能力,通過共同分擔營銷費用,協同進行營銷傳播、品牌建設、產品促銷等方式。
二、 區域品牌的識別與運作
1.區域品牌的評價體系
作為一個區域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區域品牌需要通過一定的指標加以評價,並設定一定的准入門檻,才能維護區域品牌的權威和公信力。根據區域品牌的構建目標和現有經濟指標的意義,應使用以下幾項指標作為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評價指標(以產業集群為核算單元):
(1)產業集群相關產業的貢獻率指標,即構成集群的產業及服務的產值占區域經濟總量的比例及增長率、產業稅收、就業人數等占區域相應總量的比例及增長率。
(2)產業集群相關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指標,即產業集群相關產品在國內市場份額及出口量在同類產品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及增長率。
(3)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包括集群內科技人員構成、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企業及政府財政的科技投入等。
(4)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包括產業的單位產出的土地消耗和能耗等。
(5)產業集群的名牌帶動戰略發展狀況評價,包括集群內企業及產品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數量,中國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數量,國家免檢產品數量,注冊商標總量及國外注冊商標數量等等。
2.區域品牌的運作與管理
(1)區域品牌管理機構的性質。品牌管理機構是獨立的社團法人,擁有獨立的民事權利,承擔獨立的民事責任,受政府的監管。品牌管理機構可以是行業協會或商會等具有一定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中介機構。
(2)品牌管理機構的基本職能。品牌管理機構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確定品牌的定位、應用范圍、合作規劃、形象設計和准入條件,負責創建、維護和管理品牌的工作,審查核准使用品牌的資格條件,維護集群內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協助打擊假冒和侵害品牌的行為,負責區域品牌的宣傳和傳播和品牌價值的開發等。
(3)區域品牌的管理。對區域國際品牌的管理包括日常管理和戰略管理。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對成員企業使用商標規范性的督查,產業集群各類標準的執行,服務平台的保障等等。戰略管理主要表現在對產業集群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業務和核心運營能力的建設,對區域國際品牌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等。
(4)政府的角色與作用。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地方政府在區域品牌的構建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出台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制度體系,為產業集群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信息、研發、標准、物流、人才等公共設施平台建設等。
三、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構建實踐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一個國家的成功並非來自某一產業的成功,而是來自縱橫交織的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作為提高區域競爭力的一種有效的發展戰略模式,受到國內外的普遍重視。而產業集群的發展,必定與區域品牌的構建相聯系。
1.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
澄海玩具禮品產業產值占區域工業總產值一半以上,2006年達到近150億元人民幣,全區共有從事玩具禮品生產的企業3000多家,是全國最重要的玩具禮品生產出口基地,已經形成原材料供應、造型設計、模具加工、零部件製造、裝配成型、包裝裝潢和產品銷售、運輸等專業分工協作的生產體系,構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產業集群。
澄海玩具產業的發展從區域特點上說源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深厚的文化積淀。二是豐富的人文資源。
2.澄海玩具區域品牌建設
澄海區通過多方面的措施構建玩具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已連續九年舉辦澄海國際玩具禮品博覽會,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個名片和窗口。培育了「奧迪」、「驊威」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全國馳名商標和全國名牌產品,十數家企業的產值已超億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注重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全國專利工作試點之一。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創立產業公共服務平台,設立玩具工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玩具檢測中心和專利技術市場等服務機構。組建行業協會、制訂行業維權公約,促進行業自我規范、自我約束。經過多年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該區被授予「中國玩具禮品城」稱號,並被確定為廣東省創建區域國際品牌試點之一。
3.幾點啟示
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建設對產業集群的發展至關重要,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發展和目前遇到的升級瓶頸問題對於我們思考區域品牌的進一步規范建設有啟示作用。
(1)要積極利用產業集群的堆積效應。單個企業品牌需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且經濟規模要達到幾十億美元才能構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國際品牌,而一個產業集群,幾千家企業幾百億的產值,相當於一個國際跨國企業,將集群內企業通過區域品牌紐帶捆在一起,並利用其特殊功能對產業集群進行重新整合,可以大大縮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
(2)區域品牌的法律地位應予以落實。按我國原來相關法律,商標中不能含有地名,加入WTO以後,商標法應予以修改,實現與相關國際法的接軌,使集體性區域品牌能實現國內國際的廣泛注冊,獲得國家法律的保護。
(3)區域品牌的注冊審批應設置一定的准入條件。一般企業商標的注冊是以先後為序,只要符合有關要求,沒有重復或影射即被批准。但區域品牌除了地域的獨特之外,應以產業集群為授予對象,以某個中介組織或行業組織或龍頭企業為所有者,並設置一定的准入標准,特別是經濟指標的准入門檻,確保區域品牌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4)要加強對區域品牌的維護和管理。特別要通過相關部門的執法,嚴肅查處「搭便車」的違法侵權行為。由於區域品牌的法律地位,同區域內但未加入品牌組織的企業不能使用區域品牌,防止魚目混珠和假冒偽劣行為,防止一些惡意競爭企業或質量不合要求產品的檸檬效應,損害區域品牌的美譽度。
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構建是一項新的經濟發展舉措,是一件專業性、技術性和系統性較強的工作,必須堅持政府引導推動,企業主導參與的原則,要有相關標准化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創新戰略的支撐,要有長遠規劃和清晰規范的操作途徑,通過綜合區域經濟、文化和歷史等多方面資源,促進區域發展。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華夏出版社,1997
[2]史海英黃文傑:企業集群品牌構建模式探討[J].商業時代,2006年第7期
[3]王秉安洪文生江振娜:基於福建實證分析的產業集群合作營銷研究[J].福建論壇,2006年第7期
『貳』 迪奧的品牌發展史
1946年,克里斯汀·迪奧才在巴黎Montaigne大道開了第一家個人服飾店。
1947年起,迪奧公司即成立自己的美妍研發中心。對於他們的每款產品,觸感一直是迪奧強調的重點,亦是他們堅持不變的傳統。
1947年,克里斯汀·迪奧推出了他的第一個時裝系列,顛覆了所有人的目光,被稱為「New Look」。
1952年,迪奧開始放鬆腰部曲線,提高裙子下擺。
1953年,更是把裙底邊提高到離地40厘米,使歐洲社會一片嘩然。
1954年,設計的收減肩部幅寬,增大裙子下擺的「H」型,以及同年發布的「Y型」、「紡錘型」系列,無不引起轟動。
1985年,「Poison」問世。
1991年,「Dune」問世。
1995年,「DolceVita」問世。
(2)品牌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迪奧擁有絕對部分的客戶資源,保持良好的客戶關系,在市場上佔領了絕對的優勢;有現代發展所必需的戰略觀念,創新觀念,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人文環境建設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市場制度環境。
日趨完善的服務質量,具有集團客戶服務中心,為跨國的集團客戶解決進網需求,建立了一站購齊的服務體系。迪奧非常善於利用機遇,以品牌為無形資產,涉及各服飾品類,以不知名到專賣店,在中國部分高檔商品均有售,無論從品質上,從商品價位上都是最大程度滿足客戶的需求。
參考資料:官方網站--迪奧
『叄』 品牌服裝發展史
不同品牌服裝有各自的發展歷史,列舉不完,下面列舉中華古代文化發展歷程:
1、 先秦時期的服飾
中國的衣冠服飾制度,大約是在夏商時期初見端倪,到了周代漸趨完善,並被納入「禮治」范圍。當時的服飾依據穿著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別。天子後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級制度日益嚴格。
商周時期,服飾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黃、白、黑等五種原色;裳用間色,即以正色相調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裝以小袖為多,衣長通常在膝蓋部位。衣服的領、袖及邊緣都有不同形狀的花紋圖案,腰間則用條帶系束。春秋戰國之期,出現一種名為「深衣」的新型服飾,它是一種連體服飾。深衣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服飾樣式,故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用作常福、禮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戰國時期,胡服的誕生打破了服飾的舊樣式。胡服的 短衣、長褲和革靴設計,善於騎射,便於活動,在軍隊里廣為盛行。
先秦時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諸履之中,以舄為貴。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種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鞋是一種高幫的便履,以皮革製成;靴則是來自西域,胡人騎馬射箭時穿著,後來漢族人也逐漸接納。
2、 秦漢時期的服飾
秦朝統治中國的十五年間里,秦始皇兼收六國的車旗服御,創立了衣冠服飾制度。秦朝的服飾仍然是連體式,寬袖、大袍,服飾制度嚴禁。
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漢代的服飾中的冠制特別復雜,有十六種之多。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繫上五彩的帶子。
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大體上仍承襲秦漢舊制。南北朝各少數民族初建政權時,仍然按照本族的習俗穿著,後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也開始穿著漢族的服飾。
中原人民的服飾,特別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礎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飾特點,衣服的形式適體。六朝的服飾,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則穿褂襦,雜裾雙裙,甚是美觀。這個時期的服飾,可以參鑒《洛神賦》、《列女傳》等圖卷。
北朝的服飾,以合身的褲褶裝、短袍衫,各式的靴子為特點,服裝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婦女的服裝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種花冠為點綴,進而導致宋代的鳳冠定製。
南朝服飾 北朝服飾
灑脫娟秀的魏晉風度 錦履立花紋,綉帶同心苣—晉
4、 隋唐五代時期的服飾
隋初的服飾,比較樸素。袍衫和胡服是當時的主要服飾。自隋煬帝起,社會風氣發生變化,服飾因此日趨華麗。這種華麗的風格一直延續至唐代。
唐代初期,車服制度皆承襲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頒布車服之令,冠服制度開始確立。唐代 是中國歷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唐代的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來的技巧和風格,對外來的服飾,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這使得該時期的服飾大放異彩,更富有時代的特色。由於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許多新穎的服飾紛紛出現,胡服在此時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對褲褶服飾的產生,將秦漢時期的交領、寬衣大衫、曳地長裙的服飾逐漸淘汰,轉為盤領、緊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長裙所替代。服飾逐漸的開放,強調體態的美感,配掛披或胡帽;鞋子除雲頭高履外還出現了小蠻靴。在加上織品的發展,許多輕薄細柔的布料被開發出來,因此透明的、多層次的穿著開始引領風騷。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裝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裝、胡服和所謂的「時世裝」等。
唐代仕女下裝多穿裙子,腰束的極高,甚至高過胸部。裙色以紅、紫、黃、綠最多,其中以紅色最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寬長的肩巾、下穿高頭雲履。婦女服飾展現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屬禮服的中單,是用透明的薄紗製成。在以往只當作內衣穿著,但是在盛唐時期,明衣被拿來當作外衣,並成為盛裝。
女扮男裝也是唐代的服飾特點之一。身著窄袖圓領長袍、配腰帶、穿長褲,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裝的模樣;這些服裝有寬袖、窄袖,有圓領、翻領,以及烏皮六合靴,是當時很有特色的服飾。
5、 宋代服飾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飾均沿襲晚唐的服飾制度。新制頒發後,才逐漸將其服飾分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稱為常服)、時服(按季節頒賜文武朝臣的服飾)、戎服以及喪服。宋代婦女的穿著與漢代婦女相似,都是瘦長、窄袖、交領,下穿各式的長裙,顏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邊再穿長袖對襟褙子,褙子的領口及前襟繪綉花邊,時稱「領抹」。宋代的服飾主要的特點是清新、朴實、自然、雅緻。
宋代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其褲子的形式特別,除了貼身長褲外,還外加多層套褲。宋代婦女有纏足的習俗,因此裙長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婦女的彎頭短靴形狀小巧玲瓏。
宋代織品非常的發達,泥金、印金、貼金、彩繪、刺綉在服裝上廣泛使用。織品的質地輕薄、飄逸,給人秀麗之感。
6、 遼金元時期的服飾
五代十國以後,中國社會先後出現了遼、西夏、金、元等少數民族為主體的政權。這些民族的服飾雖然保存了一部分漢制,但更多的體現了少數民族的特點。
遼代服飾衣冠服制並不統一。金代服飾初始也不甚完備,直到元代,服飾才日趨成熟,日漸華麗。元代服飾統稱長袍,男女差異不大。用華麗的織金布料及貴重的毛皮製成;但是由於民族性質,分為蒙制和漢制兩種。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為主的袍夫,交領、左衽、長及膝,下著長裙,足著軟皮靴,是元代皇後貴妃所穿著的服飾。漢制的婦女服飾一般沿用宋代的樣式,以交領、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為主,也常穿窄袖的長褙子,下穿百褶裙,內穿長褲,足穿淺底履,這類服飾是當時服飾的特點表現。
7、 明朝時期的服飾
明代對於整頓和恢復傳統的漢族禮儀十分重視。首先,廢棄了元朝的服飾制度,隨後根據漢族的傳統習俗,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對服飾制度作了新的規定。
明代的男子服裝恢復了唐宋的傳統特色,以袍衫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員祭祀時戴梁冠,穿赤羅衣裳;冠上的梁數及所佩戴的綬分別等級;職官公服穿袍,盤領、右衽、袖寬三尺,用絲或紗等製成。袍服的顏色有所定製:一至四品用緋,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綠,並按照級別綉織各種紋飾。常服比較的簡便,一般由烏紗帽、團領衫及革帶等組成。
明代的婦女主要穿著衫、襖、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樣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復了漢族的習俗。普通的明代婦女的禮服規定只能為紫色粗布,不許有金綉。袍衫只能用紫、綠等淺色,不許用大紅及黃色。明代的仕女服飾有禮服和便服之分,禮服為寬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則合身、窄瘦、修長,以長襖和長裙為主。這一時期,雲肩、比甲(長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著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對襟的窄袖羅衫與貼身的百褶裙;明代婦女喜歡將比甲當作外出服穿著,並配以瘦長褲或大口褲。
明代的纏足之風盛行,並以此為美。服飾多以團花為飾,喜歡紫、綠、桃紅及各種淺淡色,至於大紅、鴉青、黃色等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時期的服飾
皇太後、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和嬪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龍緣、紅織金壽字緞和石青行龍庄緞
清代的服飾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代仕女服飾內容主要以旗裝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寬口褲、寬褶裙,等等。這類服飾多為合領、右衽,領、襟、袖使用寬大的襕邊作為修飾,袖子短而口寬,長及手;袍在身側開高衩,下穿寬口大褲,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飾沿襲明代的風格,以大褂和大衫為外衣,合領右衽,短袖而寬;下穿寬大的百褶裙,裙長及足,內穿寬口大褲,不穿綉花鞋。
清代的服飾融合漢滿兩族的風格,大襟長褂,以滿族的高領、大襟緣邊、寬口袖、衣長至膝的長褂配合漢人的發型、長裙、綉花鞋,有時外套長褙子,有明代的遺風。有些外套坎肩,形式為高領右任、無袖的夾衣,領、襟、衣緣同樣飾有寬大的緣邊,下穿寬口長褲,足穿尖頭綉花鞋。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著造型。
9、近代服飾 (西風東漸話變革) --辛亥革命後的服飾
自乾隆之後,西洋商品日漸輸入我國,制裝的外來原材料大大吸引著國內的婦女們,於是在衣著傢具上明顯地出現了變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風氣。
辛亥革命後,服制形式大變,清代的官吏衣著和頂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辮,當時「剪」與「留」,已經成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嶺。剪辮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識分子,偏遠鄉村仍不輕易接受。當時旗人盛裝雖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學生中的「藍布大褂」是領銜的式樣,而後日漸流行起來。
由於電影的出現,電影明星成為逐漸顯赫的人物,上海成為中國女裝的大本營,粵裝、港裝成為上海裝的一個支派。民國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變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來思潮影響,紛紛走出閨房,奔向社會,投身電影業、商業、手工藝業、做教員、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於此類職業的要求,改裝換容就成為必然之事。
由於城市與外界交往頻繁,因此服裝的款式、材料變化快,而邊遠山區和農村,相比之下幾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當上海女子已經開始整燙頭發,足著高跟鞋時,河北的三河縣婦女頭上還戴著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還纏著一雙「三寸金蓮」;當北平的貴族婦女已經著貼身旗袍之時,在甘肅還有三十年前上海時興過的大鑲滾袖衣。民國元年政府規定了男女禮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禮服和常禮服。大禮服分晝禮服和晚禮服兩種,均採用黑色衣褲和領結。常禮服有西式和中式兩種,中式即長袍馬褂,女子禮服是身長齊膝,有領,對襟式,裙的前後有鏡面,兩側做襇,兩端有帶結的式樣。都市女子結婚採用頭披白紗,身著絲織禮服,手持白色花束,舉行"文明"結婚,農家女子仍然穿紅襖戴珠冠,乘坐紅轎,保持著舊式風俗。民國初年,福建一些地區甚至還在延用著明代的婚裝,女子頭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頭戴大禮帽,上綴紅緞辮或紅絲線,這男女二者的裝束實不相稱,與都市的距離也更大。
北伐以後,政府規定新服制,男子採用中山裝和西裝。這兩種服式均為外來式樣,在官職人員和知識界比較多用,夏季選用白色,其他季節選用黑色或深色。長袍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種。立領、三袋七個扣子的學生裝主要是高等學府的制服。長袍外加坎肩、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褲或外罩一條紵裙(圍系式的或長或短的小裙),是鄉間男女的普遍裝束。女裝在這個時期變化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褲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黑色綢裙。社會婦女的常裝仍以旗袍為主,民國廿年以後這種裝束又普遍流行起來。新裝的總趨勢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各種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線長旗袍,特點是在衣邊加鑲條、補花或衣外加套小馬甲和絲質圍巾,另一種是上衣下裙分開的衣裙式。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外來商品的進入,西方生活習俗的滲透,國內大城市女子頻繁地出入交際場所,使得社會風氣為之一變,合體著裝最為突出,洋式衣裙還要配上眼鏡和手錶,遮陽傘握在手中,更顯新潮和浪漫。甌洲和東洋摩登時裝,從短裙、內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響著國內的女子,仿效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模仿美國的簡便裝束,愛好運動的女士們多穿紅色鑲銀鈴的百褶裙,並以胸罩代替舊時的肚兜〈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一種用紅布綉花,並加金銀鏈,掛在頸部的護身衣)。此外連衣裙〈五十年代蘇聯稱"布拉吉"〉也較為普遍,追其根源,我國古代傳統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連衣形式,只不過由西方再度傳入則更加簡化和便於活動罷了。在民國以後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於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貴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種反毛對襟式外衣,其區別在於不是翻領。「斗篷」是一種外出常用的服式,著此裝瀟灑自如,風度翩翩,當時這種斗篷在上層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較流行。以上服式雖然只有幾種類型,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地區差異較大,所以眾多地區的服式可從幾種類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裝飾、原料的不同,選擇,變異出更多的服式品種來。
皮鞋、提包和傘,都是日本"東洋女"帶進來的。光緒末年在廣州就已出現過這種裝束,被人們稱為"自由女"裝束,這表示了她們開放的思想和行為。民國初期開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結婚」、做「文明事業」、成立「小家庭」等,他們所穿的摩登服裝叫"文明裝"。西方服裝對我國的影響,主要在二戰後的時期。我國女留學生有不少去甌美名城尋求配偶,於是將東方的裝飾藝術帶向西方,同時又將甌洲的服裝、飾物和化妝品等帶回我國,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為外國商品的推銷者和消費者。
時裝的興起,也促進了童裝的發展,迫使不利於兒童身體發育的緊窄小旗袍和短褂改變成適合身體發育的新式童裝。
『肆』 品牌策略理論的發展歷程
平章了待十分佳處著個茅亭
『伍』 中國名牌的發展歷史
早在2001年,質檢抄總局開始每襲年舉辦一次「中國名牌產品」評選,並於2005年推出「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的評選。但2008年隨著質檢總局職能調整,不再直接辦理與企業和產品有關的名牌評選活動。
其中,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2005年公布的493個中國名牌產品,於2010年9月有效期滿;2006年公布的556個中國名牌產品,於2011年9月有效期滿;2007年公布的856個中國名牌產品,於2012年9月有效期滿。
根據《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規定,名牌標志將被陸續禁用,最晚的將於2012年期滿。屆時,「中國名牌產品」標志將走入歷史。
中國名牌產品有效期滿後,企業不得在產品及其包裝、裝潢、說明書、廣告宣傳以及有關材料中繼續使用中國名牌產品標志。其中,2010年9月有效期滿的中國名牌產品,如已印製產品包裝材料、說明書並在產品包裝材料、說明書上使用中國名牌產品標志,可以順延使用至2010年12月31日。之後,不得再繼續使用中國名牌產品標志。
『陸』 LV品牌的歷史
LV品牌的歷史:
1835年,路易威登先生(Louis Vuitton)年方14歲,便告別接近瑞士邊境侏羅山區Anchay村莊的老家,徒步250哩遠赴巴黎闖天下。來自磨坊及木匠之家的他,在途上當上多種小工來解決三餐一宿及賺取盤纏,後來主攻木製品之手藝,但卻令他製作櫸木及白楊木的手藝大為精進,成為受用一生的寶貴經驗。
1837年路易威登先生抵達花都,並有幸成為行李箱工匠Marechal先生的Layetie-Emballeur學徒,當時生產行李箱的工匠均被統稱為Layetie-Emballeur。
1837年法國首條鐵路通車,1838年一艘歐洲蒸汽輪船首度成功橫越大西洋,標志現代旅遊年代正式來臨,當時巴黎行李箱工匠以人手製作的白楊木衣箱非常精美,他們又精於為皇室貴族收拾華麗的行裝,所以首都巴黎對其產品需求隨之急升。
1853年,路易威登已晉升為老闆的首席助理,同時成為Eugenie皇後最信任的行李箱專家。自成為皇家御用後,來自上流社會階層的時尚客人隨即紛涌而至。
路易威登於1854年結婚,同年作出建立自己的公司的重要決定。夫妻倆在尊貴地段Rue Neuve Des Capucines四號(即今天的Rue des Capucines)開設店鋪,選址跟梵登廣場(Place Vendome)及後來興建的歌劇院僅咫尺之遙。
路易威登成立公司後立即作了一個影響深遠的重要決定,就是以耐用又防水的帆布物料將其中一個旅行箱覆蓋。四年後(即1858年),他推出一款全新產品—方便運輸的平蓋白楊木行李箱。此行李箱表面覆以優質灰色防水Trianon帆布,角位以金屬包邊,裝上手挽及托架,表面的櫸木條以鉚釘釘牢;內部設計同樣富有心思,一列隔底匣及間隔方便擺放各式衣物及優雅襯飾。這新設計不但能保護衣物及易於攜帶,更標志留芳百世的路易威登行李箱及現代旅遊文化正式誕生。
1859年,路易威登決定將生產線遷至還未被印象派畫家發掘的市郊—Asnieres。寧靜的Asnieres小鎮位處塞納河畔,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製造行李箱的白楊木材可以從附近Oise山谷由駁船運至,鎮內又有鐵路連接至巴黎Saint-Lazare車站。
1871年巴黎的總店亦不敷應用,遂遷至附近的rue Scribe大道一號,對面就是著名的Grand Hotel,當時隔鄰的大劇院尚未落成。
當時公司業務如日方中,但市面卻出現各式各樣的仿製品,路易威登為了打擊這抄襲情況,遂於1872年在灰色Trianon帆布中加入紅白條紋圖案。他的兒子佐治威登(Georges Vuitton)於1880年接掌公司業務,其後於1888年推出更復雜的啡白格子新圖案,並相間地印上L.Vuitton標志字樣,令他人難以仿效。超過一世紀之後,這方格圖案便成為另一經典—Damier系列的創作靈感。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喬治便在紐約開辦了分店。許多大明星還專門到巴黎購買箱包。各種用途的箱包也紛紛問世。隨著路易·威登箱包的暢銷,許多贗品也充斥市場。路易·威登雖然就此提起訴訟,但並沒有制止冒牌貨的泛濫。
路易威登與後人對世界先進事物以及運輸、科技、建築、藝術及時裝的發展興趣極濃,對世界事物觀察入微。當時裝大師Charles-Frederic Worth曾經向路易威登指出,闊大的撐裙快將末落,輕便的衣裙款式即將取而代之,他立即有所領悟,於1875年創制一款兩面直立打開的衣櫃式行李箱,一面是掛衣架,另一面是一列抽屜,讓旅客穿梭各地時不需重復收拾衣服。這款「Wardrobe」行李箱至今仍是路易威登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早於1885年,路易威登已於倫敦Oxford Street開設了一間分店。1898年佐治威登深信美國市場的發展潛力,遂與大型百貨連鎖店老闆John Wanamaker簽訂分銷協議,首先在紐約及費城銷售品牌的行李箱,其後版圖擴大至波士頓、芝加哥、華盛頓及洛杉磯等地。
1905年,即Henry Ford推出Model汽車前兩年,品牌便推出可以藏在後備輪胎中央的防水「driver bag」,必要時當作浴盆。最早期的飛行旅程絕少不了充滿實驗意味的「nacelle trunk」行李箱,就算降落水面時發生意外,駕駛飛船的人員亦以靠行李箱浮在水面;另一傑作的是輕盈的「aero trunk」行李箱,就算滿載衣物重量亦只有26公斤。
另外一項重要的革命性發明,則當數佐治威登掌管公司期間於1890年面世的「unpickable」多制動栓按鎖,其後品牌生產的所有行李箱均安裝這款按鎖設計;而每位客人獲分配私人鎖頭號碼,即客人的所有行李箱可以同一鎖匙開關。這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1912年,巴黎中心商業地帶逐漸向西發展,佐治威登決定在香榭麗舍大道興建一座新派藝術風格大樓作為品牌的旗艦店,大樓於1914年落成,外牆刻上「巴黎-路易威登,創建於1845年」。原來大樓的位置剛好在今天的香榭麗舍大道總店對面,牆上的字刻至今仍清晰可見。二次大戰後,Monogram帆布產品需求日增,公司決定拓展全球獨家分銷網路,品牌開設新店的態度非常嚴緊,與保持產品完美質素的理念同出一轍。
路易威登於全球開設超過424間專門店,全部由總公司直接管理。1987年品牌與Moet Hennessy合並,組成全球最大規模及最成功的奢侈品集團—LVMH。同一時期,品牌的產品領域亦不斷擴充,首推1985年面世、色澤鮮艷的Epi皮具系列,其後1993年推出男裝Taiga皮具系列以及在1996年再次重新推出Damier帆布系列;同年路易威登慶祝Monogram誕生100周年,特別委託七位著名時裝設計師創作限量Monogram手袋,當中最別致的設計為Azzedine Alaia創作的美洲豹皮配Monogram,以及Vivienne Westwood設計的《鬼馬》faux-cul旅行袋。
1998年路易威登正式晉身為全面性的時裝品牌,男女成衣及鞋履、配飾及珠寶部門相繼成立,來自美國紐約的設計師Marc Jacobs獲委任為藝術總監。當時,時裝界對「grunge大師」Marc Jacobs入主法國殿堂品牌甚為驚訝,但經過幾年磨合,兩者堪稱如魚得水。Marc Jacobs與紐約前衛藝術家Stephen Sprouse合作而成的Monogram Graffiti(塗鴉系列)、以及與日藉藝術家村上隆創作的Eye Love Monogram、彩色Monogram Multicolore及Monogram Cerises櫻桃系列。
2004年路易·威登已經到了第六代傳人帕特里克·威登,現有1.36萬製作箱包的工匠,他們分別在14個作坊工作,除了在法國有11個作坊外,在西班牙的加泰羅西亞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也有生產基地。製作箱包80%的活兒都靠手工。路易·威登還在52個國家開設了314家箱包專賣店,僅在中國就開了9家。2002年,它的營業額為30億歐元,10年間翻了整3倍。年年的贏利額都以40%-45%的速度增長。日本是路易·威登產品的銷售大戶,佔了它總銷售額的30%。2002年在東京一家分店開張那天,在門口等候的人排了1公里長。第二個銷售大戶是美國。
1996年,路易·威登加盟L.v.m.h集團,極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活動空間。不僅大量生產傳統產品高級箱包,還涉足時裝、鍾表、珠寶等行業,它一家的經營活動就佔了這個集團業務總量的70%。
2004年,路易威登慶祝成立150周年,分別於紐約、香港、東京及上海等地豎立巨大行李箱型帳幕作為慶祝派對場地,向品牌創辦人致以崇高敬禮。品牌亦於印度、俄羅斯、中國、及南非等地開設了大型旗艦店。充滿歷史價值的香榭麗舍大道總店大樓經過全面翻新工程後,已於2005年10月重新開幕。
路易威登創意總監馬克·雅可布2013年10月將離職,合計任職16年。LV任命Nicolas Ghesquière接替小馬哥為新創意總監。2007年8月,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曾代言路易威登皮包廣告。
『柒』 歐密雅的品牌的發展歷程
歐洲富庶的古羅馬時期,大型家族商業非常發達。 Alice·omiar以卓絕的設計理念為皇室貴族階層專門設計高檔名貴珠寶首飾,其獨特工藝技法以及認真的工作精神在主流社會中聲名遠揚。之後其後輩亦不斷開創新技法以保持OMIAR的新潮和高貴。後來,由於戰爭等種種歷史緣故,這個曾經顯赫的奢侈首飾品家族逐步為世人所淡忘,直至世紀70年代,在富足的OMIAR家族中,雄心勃勃的Louis·OMIAR公爵因偶然機會重新認識理解了家族與奢侈首飾的種種淵源後,決心以全新思想將歐式的大氣莊重與韓式最新潮流相結合,以歐韓時尚為設計風格,投入重金重振OMIAR,隨之獲得了巨大成功。
經過近多年的不斷經營開發,OMIAR推出了各種配飾手袋、手錶、頭飾等千餘種產品,集團棋下有「BEAUTY UNION」「MIDO」「OMIAR」等知名品牌,先後在歐洲及美洲開設數家專賣店,得到市場更深的認同,並都起得了驕人業績。同時OMIAR的國際貿易業務也一直有著出色表現。多年以來,OMIAR基於精細工藝與經典潮流形式來勾勒女性的獨有魅力,結合歐式古典浪漫和韓式現代流行時尚,從容、大氣的創意氣息,渲染低調的浮華特質,使真實產品具有橫跨時空的永恆質感,完美的詮釋出OMIAR的經典與輝煌。
『捌』 簡述中國品牌的歷史演進
全球手機產業遷移路徑分析
從手機產業遷移路徑角度看,全球格局下,手機產業遷移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發達國家向中國轉移,中國已經成為手機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第二階段為中國向印度、越南等地區轉移。從中國國內看,手機產業轉移表現出三大特徵:部分地區手機整機製造產業基本出清,部分地區逐漸崛起;廣東地區始終保持在龍頭地位;手機產業陸續向內陸轉移,重慶地區表現最為突出。
階段一:全球手機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
從全球手機行業的發展歷程看,手機市場的階段性變化受到幾個因素影響,一是通訊網路的代際發展,從1G到4G、5G,直接導致了手機市場在增量市場與存量市場之間切換;二是手機產品的變化發展,這種發展有大哥大到功能機、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顛覆式變革,也有像素、屏幕優化等升級式發展。因此,手機行業在不同時期,市場增長點也不同,從最初的功能驅動型市場發展到性能驅動型市場,並進一步要發展到智能型市場。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