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正式建交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美建交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束了長期的對話,開始了兩國關系的回新階段。答
2.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3.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4.中國處於美蘇之間的關鍵性制衡地位,使中國戰略地位空前提高。
5.尼克松訪華,促使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形成中國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2. 中美建交的影響及意義
中美建交的意義及影響:
一、結束了長期的對峙,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新階段。
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 中蘇之間的裂痕加大。從美方來說,美國經過二十幾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的失敗,而當時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劣勢,不得不考慮改善中美關系。
中美建交,使兩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美國在與蘇聯爭霸的同時,少了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競爭對手,減輕了美國的爭霸壓力。
二、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一個大國,美國與中國建交,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極大地促進了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三、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而美國是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發達國家,經濟與科技等方面等方面都全方位領先於世界。兩國的合作與建交,能夠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掀起了各國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自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中國重新得到了國際特別是西方各國的認識,中國成為了各國眼中的潛力大國,掀起了各國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2)中美建交的歷史經驗與當代意義考試擴展閱讀
2019年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互致賀信,熱烈祝賀兩國建交40周年。
2019年5月17日,中國旅遊文化周暨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圖片展在美國西部城市洛杉磯開幕。開幕式上,洛杉磯南海岸廣場旅遊市場總監全泓康表示,南海岸廣場能與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共同舉辦中國旅遊文化周暨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圖片展讓他們感動非常榮幸。
展覽期間,觀眾會看到24幅極具代表性的精彩圖片,時間從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到現在2019年,包括尼克松訪問中國、鄧小平訪問美國、中國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等珍貴畫面,從多方面反映了中美兩國關系不斷發展的歷史。
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紀念圖片展到2019年5月26日結束,展覽期間,中國傳統手工藝人也一展身手,水墨畫家、書法家、麵塑家、草編藝人、剪紙藝人等都將在現場表演,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圖片展期間,還有一系列活動在洛杉磯都市區舉行。5月18至19日,在洛杉磯環球影城步行街舉辦中國味道—中國美食公眾體驗活動; 5月19日,舉辦「中國美食」專項活動,並在活動現場播放「超乎想像的中國」宣傳片;5月22日至24日,在漢庭頓圖書館舉辦中國世界遺產圖片展等。
3. 中美正式建交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美建交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束了長期的專對話,開始了兩國屬關系的新階段。
2.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3.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4.中國處於美蘇之間的關鍵性制衡地位,使中國戰略地位空前提高。
5.尼克松訪華,促使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形成中國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4. 求有關中美建交30年的歷史題
沒必要,只要記住中美正式建交的時間是1979年就是了,其它不重要,不會考的,因為你有考標啊
5. 請結合中美建交35年來的歷史談談對中美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認識
對中美關系的認識
----以新千年後中美關系發展為例
關鍵詞:中美關系 密切 不信任 合作假戲
內容提要
中美兩國至1949年以來,關系發展大致經過一下四個階段:(一、)隔絕與對峙時期)(1949——1971此文對此不做探討)(二)破冰與建交時期(1972 ——1978)(三)中美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時期(1979——1989)(四) 中美關系在曲折中前進(1990至今)。
中美關系在建交後的三十年裡,得到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在奧巴馬繼任後,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打背景下,雙方關系被歷史性、第一次推上歷史的前台。可以說中美關系的走向牽動著全球的神經,在國際政治這個詭計多變的環境中,這一問題更顯的撲朔迷離。也正是如此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謂人言言殊。我認為中美關系在歷經三十年的風雨後,在各方面關系發展日益成熟時,互相間的不信任也在增大。換句話說,中美兩國在一系列廣泛問題上變得不成熟時,雙方對對方長期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增大。
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回顧
1971年雙方以乒乓外交拉開了兩國建交的序幕。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開始實質意義上的雙邊關系。1986年十一月,美國太平洋艦隊訪問中國青島,中美雙邊關系有政治、經濟領域向軍事領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雙邊關系向戰略高度發展。2009年美國信任總統奧巴馬上任不久,新任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國,以密切同中國的聯系。此舉本外界普遍認為是中美關系新發展階段到來的前奏。
從以上發展歷程來看,中美雙邊關系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的合作還會更加密切。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會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認為侵害美國利益或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這顯然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有直接關系。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以後的一個時期里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將更加凸顯。美國對中國是「既愛又恨」,這似乎聽起來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細的研究一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後,就不會再感到驚訝了。事實上,美國對華的大政策沒變,可中國卻是在不斷的變化著,變得日益強大了,而中國的強大無論以何種方式展現出來,都會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國利益。但另一個方面,美國和中國的依存度,以及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美國不敢採取過於激烈的措施。由於這種「蘿卜加大棒」的情況的存在,在暫時的時期內蘿卜被時局推到最前沿,但也應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漸強硬起來。這一切決定了中美關系必須在前進與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中美關系發展狀況及原因
一、戰略角度方面
美國是全球霸主這一現狀是美國制定自己戰略政策的基點,也就是全球霸權政策。其他的不說,就看看大家熟知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南聯盟大使館事件」還有近期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會知道什麼叫囂張,什麼叫霸權!因而中國的崛起,讓多年沒有對手的」山姆大叔」很不習慣。畢竟歐盟、日本雖然很強,但是美國對他們還是自己感覺可以控制的,至少美國自己認為還是可以琢磨透他們的意圖的。可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卻不是這樣的,盡管她的實力還遠不如歐盟和日本,但她的很多舉動確實有些讓美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一點美國心裡很清楚:雖然很多事務上美國和中國有密切的合作,但更多重大事務的決策上北京絕不會按美國的意圖走,即使華盛頓向北京施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涉及到國家根本利益時。這一切讓習慣了「我是老大,聽我的」的美國很不適應,卻也有些奈何不得。畢竟美國自己明白,中國這個東方的「龐然大物」不是自己能一口氣吃得消的。這也就決定了美國對中國的防範的必然性。
在防範的同時,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這讓美國不防範中國更多的是與中國合作,當然共同利益是根本。而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也是讓美國意識到很多事情必須要有中國的參與。所以中美之間關系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
二、政治方面:
發展中美關系的最大障礙是台海關系,而美國一直把台灣問題視為牽制中國的一張「王牌」。美國在太灣問題的作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台海之間的局勢,這也是三十年來中美關系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一問題也成為中美最易出現摩擦的敏感問題。美製定的安全戰略特別是亞太安全部署,更是吧「圍剿中國」視為第一要務。中國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潛在對手。隨著「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形成,美國對中國新一輪海上封鎖實際上已經形成,這難免給中美關系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另一方面,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提出和成功應用,使美國在亞太地區所作的安全戰略布署很大程度上成為徒勞。國民黨在台灣「大選」中獲勝後種種想緩和兩岸關系的舉動,又使台灣問題暫時性的緩和下來。中國在西北地區的戰略部署更是讓美國「完全封殺」戰略化為了泡影。因此從這些層面看,中美發生大摩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少近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中美關系近期不會有太大的波折。
三、處理國際事務方面:
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毫無疑問仍是絕對的「老大哥」,但如果理解成對國際事務的絕對話語權,卻也是不合理的。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成為美朝雙方斡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協商的平台,雖然朝鮮近日宣布成功進行了核爆實驗,但中國與美國的密切合作對六方會談的巨大促進作用,也是國際公認的。在反恐方面,中美之間也在積極尋求相互間的合作。「天劍行動」毫無爭議的昭示了中國在反恐事務中的態度和地位。在伊朗核問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以及對全球變暖和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機上,中美雙方大都有這密切而有效地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似乎和美國是一個步調,但卻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的第一要務,而在現在這個有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無疑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根本沒實力、更沒必要去試圖改變這種國際秩序。換句話說,中國現在沒必要、也沒資本和美國公開的一對一叫板。所以呢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中美之間的合作是大於競爭的,至少近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四、經濟方面: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不僅成功融入世界經濟,更是在2006年實現對世界經濟貢獻額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火車頭。並成功的坐上了「世界工廠」的寶座,與世界經濟高度影響力。也正是這些才使西方經濟學家稱:我們害怕中國失敗遠勝於害怕中國成功!特別在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上佳表現更讓許多美國經濟人士呼籲應給予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更大話語權。更有人批評美國和西方說:「如果你不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你們最終會明白你們開出的葯方遠比問題本身更嚴重。」於是乎又出現了讓中國人都大跌眼鏡的「G2"理論。這些都讀不免有恭維之嫌,畢竟中國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家底」,畢竟現在中國正處在時代的岔路口,更需要冷靜,最忌飄飄然。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國際對中國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重視。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美合作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程度。
在貿易逆差方面,對於其真實原因美國高層更是心中肚明。中美兩國分屬兩個不同鏈條斷,一個是上游,一個可以說是絕對的下游。美國如果想改變貿易逆差的現象,只要放鬆一下對華貿易限制,就不存在所謂貿易逆差問題了。說白了,貿易逆差問題就是為了政治的需要而已,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美一直向中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全球經濟形式帶動了人民幣升值,可人民幣剛升值美有望指責中國操縱匯率。這一問題也就等於挑明了,就是一個政治游戲,沒有現實價值。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清楚的知道巨額外匯對中國所意味的風險,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而這一切的「元兇」就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但無奈的是中國必須和全世界一起為美國買單——不得不繼續買入美國國債,特別是中國!因為美國國債是現在相對最好的避風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容下2萬億美元這個近乎可以成為「巨無霸」的外匯儲備。盡管美元貶值的話,外匯會巨額縮水,可也沒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不買進美國國債,美國經濟可能會很快崩盤,這樣對外匯以美元為主的中國來說損失會更大。也許有人會說,拋售美國國債或用美元資產到國外並購來減少外匯不就行了。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敢賣出美國國債誰能買、誰敢買?再者說你這個最大債權國都急著拋售美國國債,那其他的國家不就更急著拋售出去嗎?這只會更快的加速經濟的衰退!還有,買入別國資產,可對於如此大塊的外匯湧入,別的不說,單就國家經濟安全考慮也沒有國家敢接啊。所以對中國來說這更多是一個無奈之舉,中不想美經濟崩盤,以減少損失,美國更不想了。所以美中形成了一個「金融恐怖平衡」,把雙方結實的困在了一起。
其他一些方面,中國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中國模式是合法性和親和力,相應的美國對中的體制壓力會有很大的減弱。這向西方發起的沖擊,不可避免的會削弱美國的「軟實力」。勢必會引起美國方面更多的「戒心」,這也是影響中美關系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因素。
結 語
總之,中美雙邊關系的不斷想前發展是必然的,爭端與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鑒於雙方的現實狀況和國際的大背景,相當的一段時期內不可能有大的沖突。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美國自認為可以控制、可以容忍中國的前提下。當然也是出於這樣一種認知:中國以維護國家統一和維護國家利益為第一原則,其次才是發展對外勢力意圖民族崛起。事實上中國也就是在這個層次沒發展著,這也就成了現在中美關系合理的一個狀況原因。所以說,中美關系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總趨勢是好的。也就是說,在短期的可見對方意圖的時段內在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問題上雙邊關系會變得愈發成熟,而對對方長期政略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不斷增長。
6. 中美建交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中美建交
1.結束了長期的對話,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新階段。
2.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內,對亞太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3.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4.中國處於美蘇之間的關鍵性制衡地位,使中國戰略地位空前提高。
5.尼克松訪華,促使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形成中國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7. 中美建交的意義
中美建交的影響及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結束了長期的對峙,開始版了兩國關系的權新階段。
②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③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④中國處於美蘇之間的關鍵性制衡地位,使中國戰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訪華,促使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形成中國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8. 中美建交歷史
中美建交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同時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國際地位日益重要。
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 中蘇之間的裂痕加大。從美方來說,美國經過二十幾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的失敗,而當時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劣勢,不得不考慮改善中美關系。中蘇關系的惡化為中美關系改善提供了契機。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 這標志著自新中國成立後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面終於打破。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 抓住機遇, 促成中美於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態。
(8)中美建交的歷史經驗與當代意義考試擴展閱讀:
1970年10月1日這一天,北京秋高氣爽。參加慶祝共和國成立21周年的各界群眾,一大早就匯集在天安門廣場上。
兩個熟悉而特殊的身影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他們就是中國人熟知的老朋友、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和夫人。
剛從陝北志丹縣參觀返回北京的斯諾和夫人,是受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在國慶節這一天登天安門城樓參加慶典活動的。這對於斯諾來說,肯定是一種特殊而意外的榮譽。因為他在這一天站立在中國政治最中心的位置上。
這次訪華,也是斯諾第四次訪問中國。
斯諾從1928到1941年間,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中國。他是第一個深入陝北蘇區系統采訪並第一個向全世界全面報道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真實情況的外國記者。
他不顧個人安危和艱苦,克服重重困難,寫出了《西行漫記》等許多重要著作,讓全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國革命的真相,在國際上和中國國內產生了重大影響。
斯諾真有他特有的記者運氣,從紅軍時代,他每次來中國總是趕在節骨眼上。第一次他用眼睛觀察了紅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全過程。
第二次是中國自然災害時期;第三次是「文革」前夕1964年底中國經濟全面復甦階段;第四次是「文革」中期,而且是毛澤東和林彪關系出現緊張的時候來到中國的。
1970年8月,斯諾攜夫人能實現第四次訪問中國,是在周恩來的親自過問和安排下實現的。8月18日,正在一個朋友的宴會上吃著烤鴨的斯諾突然接到電話通知,讓他到首都體育館去一趟。
斯諾馬上意識到,一定有重要的人物要同他見面。他猜想一定是周恩來總理。斯諾真猜對了。周恩來在百忙中不忘要會見老朋友斯諾。當時周恩來和國家代主席董必武、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一起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及其夫人觀看中國與朝鮮兩國乒乓球隊的比賽。
在斯諾的眼中,72歲的周恩來還是同過去一樣英俊而機敏。然而,與1964年相比,他的白發更密了,顴骨凸了出來,兩頰凹了進去,眼窩深陷的那雙眼睛流露出憂慮和凝重、剛強與堅毅。
9. 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談談中美建交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1)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哪三大發明?
(2)根據材料二,回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答這三大發明有何重大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科學技術的認識。
答案
(1)圖一:活字印刷術(或印刷術) 圖二:指南針 圖三:火葯
(2)預兆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到來;推功了科學的發展和創新;是我國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任意答兩點即可)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10. 請以1860年以來的中美關系歷史發展經驗,論述當代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及對世界的影響
60年代中美對立
70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並建交
80年代仍保持友好關系
79至89稱為中美蜜月期
91年蘇聯解體後中美關系時好時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