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山師范學院的歷史沿革
韓山師范學院的歷史,以清光緒廿九年()為轉折,之前是古代書院,之後是近現代師范學校。韓師的前身是建於宋代的韓山書院,歷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是州(路、府、道)的官辦書院。院址多有變遷,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定址於筆架山麓韓文公祠南側,延續至今。
韓山書院歷史上一再遷徙,屢經興廢。以下按年期概述:
淳禧十一年(1251年),郡守劉希仁捐俸修潮濕殘破的院舍。不久,書院廢。
至元十五年(1278年)城南書庄(原韓山書院舊址)及所附韓祠,經戰亂,亭院無存。廿一年(1284年)由潮州路總管王用文重建,又稱「韓山書院」,祀孔子及諸賢,又以韓祠附。
至順二年(1331年)因「營繕多缺」,總官王允恭令城南書院長陳文子「撤舊構而新之」,歷時四個月,新舍落成。
翌年(1332年)七月臨川吳澄撰《潮州路韓山書院記》,記載書院落成盛事,碑記現存於潮州西湖公園內。
至正十二年(1352年)城南韓山書院地毀於火災,韓祠也隨之廢。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巡道史起賢於筆架山麓韓祠左側的明代御史蔡夢悅祠重建書院。就坊址建構大門,改稱「昌黎書院」,題其堂為「原道堂」。康熙年間立《昌黎書院碑記》,現存於韓山師院。
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知府龍為霖沿舊址擴建,翌年三月完工,復稱「韓山書院」。現有雍正年間立《韓山書院碑記》存於韓山師院。
光緒廿九年(1903年)呈准立案,改「韓山書院」為「惠潮嘉師范學堂」。古書院歷史從此宣告結束。惠潮嘉師范學堂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效仿西方教育制度培養師資的新式學堂之一。
1911年改「惠潮嘉師范學堂」為「廣東省惠潮梅師范學校」。
1921年10月,改校名為「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二師時期學校規模不斷得到擴展。
1935年,改校名為「廣東省立韓山師范學校」。
1939年6月潮州淪陷。韓師在日寇鐵蹄踏入汕頭之5月間,被迫舉校遷往原揭陽縣古溝鄉尾寨。當時韓師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一所省立中學」。1944年下半年,因戰火燃近,韓師又輾轉遷往地處大北山區的原揭陽縣灰寨鄉下輿村,借崇正小學校址辦學,條件相當困難。
1946年春,韓師搬回潮州原址。中學部移交金山中學。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23日潮安解放。12月27日,粵東行署、潮安縣軍事管制委員會派鄭淳為軍代表接管韓山師范學院。1950年5月,鄭淳任校長。
1958年秋,韓山師范學院升格為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校名為汕頭韓山師范專科學校,面向惠潮梅地區招生。由汕頭地委主管文教工作的副書記李雪光兼任校長。設置文史、數理、生化、外語4 個科,開辦中文、政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7個專業,附設初中教師訓練班、 農業中學教師訓練班和中師函授部,面向潮汕、興梅、海陸豐各市縣招生,培養初中教師,輪訓提高在職初中、小學教師,辦附屬小學。其時曾辦有1期俄語教師培訓班。校園面積擴大到80多畝,另闢有游泳池,桃坑、後坑、小陂、小心坑4個農場,以及生物實驗園地。
1961學年度在校專科學生1270人,教職工217人。1961年,國家實行「整頓、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調整大專學校設置。韓山師專遂於1962年秋停止招生,1963年7月停辦專科。
1963年秋,師專停辦,返辦為中師和教師進修學校。專科停辦後,學校分設為韓山師范學校和汕頭地區教師進修學校。師范學校開設中師班,面向汕頭、潮安、澄海、饒平、南澳等市縣招生,為5市縣培養小學教師;教師進修學校則舉辦學校行政和教師培訓班,為全地區輪訓在職的中小學教師和學校行政幹部。另有附屬小學2所,作為教育實習基地。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韓山師范學校和汕頭地區教師進修學校各方面的正常秩序都受到嚴重沖擊,教師挨斗,教學活動和招生中止。韓山師范學校校名一度被改為工農師范學校。
1968年,工農師范學校和汕頭地區教師進修學校合並。起初仍稱汕頭地區工農師范學校,後稱汕頭地區師范學校。
1971年以後,開始以推薦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學員」。開辦1年制或2年制文科、理科、文體、英語等中師班。實行所謂「開門辦學」,學生除校內課堂教學外,要常下農村搞教育運動和調查研究,參加生產勞動。共培養各類中小學師資2000多人。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和統一招生制度。韓山師范學院獲准開辦中文、數學、物理、化學4個專業大專班。
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教育部批准,韓山師范學院恢復了大學專科建制,定校名為韓山師范專科學校。
1983年起連續開辦6期政治和經濟管理專業幹部專修科,招 收40歲以下,具有5年以上工齡和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幹部進行為期2年脫產學習;1985年起開辦4期3年制建築管理工程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除函授教育外,1984年以後,相繼開辦中文、英語、微機應用、電子技術等專業的夜大學。
1993年,開設的專業已由起初的中文、數學、物理、化學4個,逐步增加到包括英語、政史、化生、微機應用、電子技術、體育、音樂等共14個。1993年1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升格為本科師范學校,稱「韓山師范學院」。期間自1990年起至1993年,與華南師范大學聯合開辦了中文、數學2個專業本科班。1993年在校普通全日制學生1952 人,教職工425人,校園面積10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這個階段培養的全日制普通師范專科畢業生共6995人。
1995年1月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
1998學年度,全日制在校生達到4003人,其中本科生2400人,佔在校生總數的60%以上。
1998年4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組織專家對數學教育、物理教育、化學教育、漢語言文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5個專業,以及學校辦學總體情況進行全面考察評審,同意韓山師院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有153名應屆本科畢業生獲得了首次由學校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
1999年,教育部將韓山師院列為接受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師范學校之一。
2000年開始與華南師大等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2001年根據省教育廳的安排,潮州師范學校改為韓山師院下的分學院,仍隸屬於潮州市教育局,招生納入韓山師院管理,教育質量接受韓山師院監督。
2002年6月,韓山師范學院接受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並獲得通過。
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級。
⑵ 請問韓師的專插本歷史學分別考哪五門
公共課:政治,英語,語文
1、中國近代史
2、世界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回)李侃等著,中答華書局出版社,2000年7月;
《世界歷史•近代史卷》(上下卷),吳於廑、齊世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⑶ 韓山師范學院會不會有可能升為大學!都千年了都要成精了!為什麼還只是學院呢求解答!求韓師排名
因為韓師主要是師范專業 專業不夠多 所以目前還是學院
不過韓師正在增加專業 如果非師專業夠多的話 就可以升為大學了
韓師本來就本科的 不是所謂的專升本
⑷ 韓師學校在哪裡
韓山師范學院
在廣東省潮州市
有分校本部和陶瓷學院校區
校本部
位於潮州市橋東東興南路,也就是在廣濟橋的附近,與韓文公祠相鄰。
陶瓷學院校區
位於潮州市西榮路52號
⑸ 西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好嗎
答:西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事實應該好的。
⑹ 曲師大歷史文化學院
在曲阜校區。。。
實力不錯啊。。。
⑺ 韓山師范學院怎樣
韓山師范學院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和辦學特色鮮明的廣東省屬本科師范院校,坐落於享有「中國瓷都」、「中國著名婚紗晚禮服城市」、「中國潮菜之鄉」等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學院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韓山師范學院具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優良育人傳統。學院前身可追溯到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建立的「韓山書院」。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改韓山書院為「惠潮嘉師范學堂」,是我國第一批、廣東省第一所專門培養師資的學校。1912年更名為廣東省立惠潮梅師范學校,1921年更名為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1935年更名為廣東省立韓山師范學校,1949年更名為韓山師范學校,1958年由中等師范學校升格為高等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由韓山師范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師范學院。學院於1998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開始分別與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院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0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等級。
一百多年來,學校數易校名,幾度遷徙,雖歷經滄桑,卻弦歌不輟。學院繼承古書院嚴謹治學、尊師愛生的優良傳統,經過一代又一代韓師人薪火相繼、言傳身教,形成了「勤教力學,為人師表」的優良校風,共同鑄就了學院今天的繁榮與發展。學院已經為社會輸送了7萬多名師資及其他各類人才,涌現了一批傑出人物,如國際攝影大師陳復禮,旅港愛國實業家、廣東十大慈善家陳偉南,台灣著名書法教育家陳其銓,文藝理論家陳傳才,歷史學家郭豫明,首屆全國「十佳」公務員、廣東省公安廳原副廳長朱明健等。近年來,學院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特色辦學」的理念,培養基礎實、知識廣、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適應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形成了「秉承百年師范教育傳統,融匯潮汕區域文化精華,提升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為粵東基礎教育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的鮮明辦學特色,多次獲得省、市政府和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為廣東省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粵東的高等教育創造了響亮的品牌。
學院包括校本部和陶瓷學院校區,佔地面積73.3萬平方米。其中,校本部56.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4.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5.26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7.6萬平方米。目前,擁有各類教學實驗室87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999萬元。圖書館面積近2.8萬平方米,藏書132萬冊,中外期刊2850種;實現電腦化管理,擁有可供讀者光碟閱覽和普通閱覽的座位2285個。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微格教室等各類教室263間,教學科研用計算機近3000台;已建設校外就業見習實習基地92個。學院建有一批設施先進、器材齊全的體育場館,以及功能齊全、環境舒適的學生宿舍,為師生的教學、科研、生活和文體活動等提供良好條件。
學院校本部設有數學與信息技術、物理與電子工程、化學、生物、中文、政法、外語、教育、旅遊管理、體育、音樂、美術共12個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設有39個本科專業(含7個方向),其中師范類專業17個,非師范類專業22個,涵蓋文學、歷史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7個學科門類和基礎教育的所有學科;學院面向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雲南、海南、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南、安徽、甘肅、貴州等十四個省(區)招生。陶瓷學院校區設有基礎教育師資、陶瓷工藝、管理3個系。校本部和陶瓷學院校區普通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12000多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905人,其中專任教師近66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分別占專任教師的52%和38%。一批留學歸國的學者已經成為教學骨幹,有的還擔任了重要的崗位。學院聘任國際漢學大師、校友饒宗頤先生為顧問教授,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王梓坤,北京大學教授洪子誠,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俞元洪,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徐昌盛,哈薩克國立美術學院教授、前蘇聯功勛藝術家木拉帥夫?卡米力等為客座教授。
學院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在課外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及社會實踐中取得優異成績,多次在全國和廣東省各類學科比賽和科技競賽中榮獲佳獎。在第九、十兩屆全國和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賽中獲得2個特等獎、3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連續獲得省級「優勝杯」。
學院重視對外交流,注重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經常聘請國外知名專家和教師蒞校講學和任教;先後與哈薩克國立師范大學、韓國大田大學、日本國立愛媛大學、馬來西亞南方學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我院還在哈薩克國立師范大學建立了「中國語言文化中心」,傳播中國文化,為中哈兩國之間的友誼和合作交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005年,學院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有來自英國、哈薩克、韓國、泰國等國家留學生到我院就讀。
我院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專業技能嫻熟,責任心強,吃苦耐勞,安於本職工作,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自2002年以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連續6年高達98%以上,穩居全省高校前列,在社會上享有良好聲譽。
傳承歷史輝煌,譜寫改革華章。學院將秉承百餘年辦學的優良傳統,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堅持以教師教育為優勢,堅持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相結合,加強內涵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努力構建和諧校園,闊步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⑻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所轄各系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史系是由原來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的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當代史4個教研室、東北師范大學美國研究所以及一些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組成的。本系長期以來在國內歷史專業擁有一定地位,林志純、朱寰、丁則民國內外知名學者都曾經長期在本系任教,由本系編寫的教材《世界上古史綱》、《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及配套發行的參考資料、《世界近代史》、《世界史綱》及配套發行的多媒體光碟等等,在當代中國史學界都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世界史教學與研究中的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相當的影響。目前,本系教師承擔著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領域的本科在校生、本科函授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課、教育碩士研究生、高校教師兩課碩士研究生等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承擔全校通識課、文科大綜合課的教學任務。
本系有現有教師1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10名(含博導),副教授2名,講師4名。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者12名,擁有碩士學位者4名。教師中曾經出國留學者14名,美國富布萊特研究學者4名。近年來,由我系教師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4項,其他項目30餘項,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各級出版社公開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美國研究》、《日本學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0年,由於我繫世界史研究獲得了巨大成就,由我系教師組成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我系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6個世界史重點學科之一。現在,我系招收的博士專業有:西方文化史、美國社會史、美國外交政策史、日本史、現代國際關系史、歐洲中世紀史、拜占廷史等多種專業方向,碩士生有學歷碩士、教育碩士和高師碩士等多個系列。 古典文明系本科生由我校著名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培養和訓練,優秀的學生可以保送到所里(或北大)攻讀碩士和博士課程。歡迎文科各學院的學生從2年級轉到研究所上課和學習。研究所每年招收10-12名碩士生、2-5名博士生。
東北師大古典文明史所在1982年成立的宗旨是開創三個國內從未有的國際新學科:亞述學及其分支赫梯學、埃及學以及西方古典學。當時這些學科的教學特點和科研模式對於我們來說是嶄新的:既把學習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臘文、古拉丁文作為基本課程;在掌握古代文字的釋讀之後,根據第一手的資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重新理解和解釋古代世界的文明和歷史。當我國學者可以直接閱讀古代世界各文明區出土的文字材料後,中國學者就可以改進我國當時的以翻譯和介紹西方和蘇聯學者的研究成果(包括他們對原始史料的解釋)為方法的、以編寫通史教材為主要形式的低層次的科研和教學現狀,可以在這些我們的前人所未知的國際人文科學新領域中發表論文、寫專著,進行創新式的科學研究,第一次步入以研究世界人文遺產為宏大宗旨的各個古代文明學科的神聖國際講堂。我們中國學者要為這些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學者獨霸的傳統人文科學領域做出貢獻,要在世界人文科學研究領域中樹立起我國的強勢形象。
19世紀首創於歐洲的、至今已碩果累累的亞述學、埃及學和研究西方經典的古典學長期以來一直是歐美大學府的專利,當時國內無人能釋讀兩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而能讀希臘語、拉丁語的學者也寥寥無幾。因此,在國內建立或發展這三個學科必須向西方學習,充分掌握他們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借鑒他們的研究經驗,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因此,請進來和走出去:請西方學者來華傳授真經並同時派我國學子去西方學府取經,就成了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開展填補國內空白學科亞述學、埃及學和發展古典學教學和科研之世紀工程的必由之路。 東北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建設的重點大學,是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是東北地區較早開設旅遊專業課程的院校。1993年開始招收旅遊管理專業專科學生,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已形成了以歷史文化學院教師為主體,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等教師合作參與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教授與副教授佔90%;留學歸國教師佔70%;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任課教師盞95%。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系的辦學宗旨是為中、高等旅遊院校和旅遊企事業單位培養具備全面的旅遊科學及相關文化基礎知識、科學思維方法、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為中國旅遊事業的發展服務。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系的辦學理念是厚重人文,兼顧理工;淳厚學養,高尚德能。
旅遊管理系設有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並招收函授生,同時是吉林省旅遊管理專業自學考試的主考單位;在非學歷教育中,積極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專業培訓。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系課程設置和辦學特色:加大人文含量;強化語言能力;重視技能培養。如,在學科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上發揮歷史文化學院的優長,為學生鋪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素養;在開設公共外語和專業外語基礎上,《各國旅遊文化》等部分專業課程實施外語授課;為強化專業技能的訓練,除系內設有專業實驗室外,還有校內賓館和校外星級酒店等多種類型的實習基地。
在國際交流方面,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依託近鄰俄日韓,逐步形成東北亞國際旅遊教育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