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埃塞歷史文化

埃塞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3 10:05:46

⑴ 介紹下衣索比亞的歷史,獨立時是君主制吧現在呢經濟如何

國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重要節日:獨立日,3月1日(1896年);國慶日,9月12日(1974年);阿杜瓦大捷紀念日,3月2日;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紀念日,5月28日;埃歷新年,9月11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綠、黃、紅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旗面中間有國徽圖案。從19世紀未期起,衣索比亞就開始採用綠、黃、紅橫紋三色國旗。在現代史上,衣索比亞是第一個躋身於自由民族之林的非洲國家。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眾多非洲國家相繼獨立,並紛紛採用綠、黃、紅作為國旗色彩,於是被稱作「泛非洲色彩」。衣索比亞是非洲古國之一,有著3000多年的漫長歷史,賦予綠、黃、紅三種色彩在這片大地上更深的淵源。歷史上,它們與科普提克教堂的禮拜儀式息息相關,被供奉成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象徵,體現人類自由所崇尚的忠誠、希望、仁慈三種美德。這三種色彩還分別代表衣索比亞的三個地區:提克列(紅)、阿姆哈拉(黃)、西奧亞(綠)。現在綠色代表肥沃的土地、溫和的氣候和豐富的植物資源,還象徵對未來的希望;黃色象徵和平與博愛,也代表人民建設國家的決心;紅色象徵人民為保衛祖國隨時准備流血犧牲。原國旗上無國徽圖案。1995年8月22日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新國旗中央增加國徽圖案。

國徽: 呈圓形。藍色圓面上一顆放射光芒的金黃色五角星。藍色象徵和平;五角星代表多樣與統一,光芒象徵繁榮、昌盛。

國家政要:總理梅萊斯·澤納維 (Meles Zenawi),1995年8月當選總理,2000年10月續任。

自然地理: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內陸國,紅海西南岸,東與吉布地、索馬里接壤,西與蘇丹交界,南鄰肯亞,北接厄利垂亞。領土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衣索比亞海岸線長1013公里,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大部屬衣索比亞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佔全境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年平均溫度13℃。

人口:6700萬(2002年7月),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其中奧羅莫族人佔54%,阿姆哈拉族24%,提格雷族5%。其他還有阿法爾族、索馬里族、古拉格族、錫達莫族和沃萊塔族等。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居民45%信奉伊斯蘭教,40%信仰埃塞正教,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

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 。人口300多萬(2000年)。年平均氣溫15℃。

行政區劃: 除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外,全國按民族分九個州。

簡史:衣索比亞是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國。公元13-16世紀,阿姆哈拉人建立了新興國家阿比西尼亞。16世紀,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入侵。1868年英國入侵。1890年義大利入侵,並宣布埃受其「保護」。1896年3月1日,埃軍擊敗意軍,同年10月意承認埃獨立。1930年11月,埃皇海爾·塞拉西一世登基。1974年9月12日,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接管政權,廢黜埃皇。1987年9月,宣布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 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1995年5月全國大選,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

政治: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決定改國體為聯邦制;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內閣)制,政教分離。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六年。總理和內閣擁有最高執行權力,由多數黨或多黨聯合組閣,集體向人民代表院負責。議會實行人民代表院和聯邦院兩院制。人民代表院系聯邦立法和最高權力機構,由選民直選產生的547名議員組成,少數民族至少佔20席,任期五年。聯邦院擁有憲法解釋權,以及裁決民族自決或分離、各州間糾紛等權力,由大約117名各民族代表組成,每個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此外每百萬人口可增選一名代表,由各州議會推選或人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

經濟:埃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鉑、銅、鉀鹽、鋅、鐵、鎳等,大部分未開發。已探明的天然氣為250億立方米。水力發電潛力560億度,號稱東非水塔。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埃還是地熱資源最豐富國家之一。由於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壞嚴重。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製造加工業以食品、飲料、紡織、香煙和皮革為主。布局不平衡,集中於首都等兩三個城市。農業系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主要糧食作物有台麩、大麥、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鮮花、油料等,其中咖啡是世界10大生產國之一,占埃塞出口總收入的50-60%。埃多草原,適牧地佔國土一半多,適合牧畜生產。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

新聞出版:全國現有134家報刊。官方有阿姆哈拉文日報《亞的斯澤門》和周報《依扎瑞耶圖》、奧羅莫語周報《貝瑞薩》、英文日報《衣索比亞先驅報》、阿拉伯文周報《世界》。官方埃塞通訊社成立於1943年。埃政府於2002年1月通過廣播法並在新聞部下成立了廣播局(EBA)。「埃塞之聲」系國家廣播電台,對內用阿姆哈拉、提格雷和奧羅莫語,對外用英、法和索馬里語廣播。埃塞電視台為目前唯一的電視台,1974年開播,用阿姆哈拉、奧羅莫和英語每天播放6小時。

外交: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張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幹涉內政基礎上與各國發展關系,睦鄰友好,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推動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重視同西方關系,爭取投資和外援;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和非洲事務,加強同亞洲及海灣國家發展經貿關系。

與中國關系:1970年11月24日,衣索比亞同中國建交。

⑵ 衣索比亞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Rock-Hewn Churches, Lalibela1978 ■貢德爾地區的法西爾蓋比城堡及古建築Fasil Ghebbi, Gondar Region1979 ■阿瓦什低谷Lower Valley of the Awash1980 ■蒂亞回Tiya1980 ■阿克蘇姆答考古遺址Aksum1980 ■奧莫低谷Lower Valley of the Omo 1980

⑶ 衣索比亞咖啡歷史,文化,發展

衣索比亞咖啡

衣索比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適宜種植所有可以想像出來的咖啡品種。衣索比亞的咖啡豆作為高地作物主要種植在高於海平面海拔介於1100- 2300米的地區范圍內,大致分布在衣索比亞南部地區。深土、排水性好的土壤、弱酸性土壤、紅土以及土質松軟且含有壤土的土地適宜種植咖啡豆,因為這些土壤營養豐富而且腐殖質供應充足。在7個月的雨季中降水分布均勻;在植物生長周期內,果實會從開花到結果並且作物每年會增長900-2700毫米,而氣溫在整個生長周期內在15攝氏度至24攝氏度的范圍內波動。
大量的咖啡生產(95%)都由小股份持有者完成,平均出產量為每公頃561千克。在長達幾個世紀中,衣索比亞咖啡農場的小股份持有者一直生產各種高品質類型的咖啡。生產出優質咖啡的秘訣就是咖啡種植農戶通過幾代人對咖啡種植過程的反復學習發展了環境適宜情況下的咖啡文化,這其中主要含概了使用自然肥料的耕作方式,摘選成色最紅且完全成熟的果實以及在潔凈環境下對果實進行加工處理。衣索比亞咖啡品質、天然特性以及種類的不同都源於「海拔」、「地區」、 「位置」甚至是土地類型的差異。衣索比亞咖啡豆之所以獨一無二要歸功於其天然特性,其中包括了「咖啡豆的大小」、「形狀」、「酸性」、「品質」、「風味」以及「香韻」。這些特性使得衣索比亞咖啡具備了特有的天然品質,通常情況下,衣索比亞總是作為「咖啡超級市場」供客戶挑選中意的咖啡品種。
衣索比亞每年的咖啡總產量為200,000噸至250,000噸。今天,衣索比亞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之一,世界上排名第14位;非洲排名第四位。
衣索比亞擁有獨一無二、區別於其他的不同風味,為全世界的客戶提供了廣泛的口味選擇。
在衣索比亞的西南部高地,卡法(Kaffa)、謝卡(Sheka)、吉拉(Gera)、里姆(Limu)以及亞宇(Yayu)森里咖啡生態系統被認為是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的故鄉。這些森林生態系統同樣擁有各種具有葯效的植物、野生動物以及瀕危物種。
衣索比亞西部高地孕育了一些新的咖啡品種,這些新品種可以抵抗咖啡果實疾病或者葉銹。衣索比亞擁有世界聞名的多種咖啡類型。

⑷ 衣索比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和中國關系如何

一、地理位置

衣索比亞全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舊稱」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

東與吉布地、索馬里毗鄰,西同蘇丹交界,南與肯亞接壤,北接厄利垂亞。以高原山地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區屬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稱。

如今在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有超過30萬的華人定居於此,街道上隨處可見掛著中文招牌的店鋪,還有專門的中國城,令人恍若置身於中國四線城市之中。更重要是,從埃塞政府到普通民眾,都以中國為學習榜樣,他們自稱是非洲「小中國」,渴望有朝一日成為非洲驕傲。

埃塞過去10年經濟的平均增速約10%,在外媒看來,這是由中國親手「打造」的經濟奇跡。

中國參與衣索比亞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運輸、能源和電信。在埃塞,大約70%的公路網路由中國公司建造;在能源方面,名號最響是中國葛洲壩集團援建的「非洲三峽」——非洲混凝土拱壩最高的特克澤水電站。此外,中國通訊企業還援助埃塞電信升級並實現現代化。2007年至2012年間,埃塞行動電話的用戶數量從100萬增加到1500萬。

⑸ 為什麼衣索比亞幾乎從未被殖民統治過

衣索比亞被義大利殖民統治過。不知道哪個沒文化的,整天鼓吹衣索比亞沒有被殖民過。沒有文化還亂說。

⑹ 關於衣索比亞的文化,政治,經濟,幫忙介紹一下啊!

全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舊稱「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和一般非洲國家不同,衣索比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義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後,衣索比亞改為奉行社會主義。衣索比亞在1980年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由於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衣索比亞出現前所未有的飢荒。
國名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台灣地區則稱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意指】"埃塞",古希臘語意指:"被太陽曬黑的地方"!
面積
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
重要節日
阿杜瓦大捷紀念日(VictoryofAdwaDay):3月2日;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紀念日(Downfallofthe Derg):5月28日;埃歷新年:9月11日(New Year)。
語言
阿姆哈拉語為國語,通用英語以及義大利語
政治
政體
之前和安哥拉等國曾加入過社會主義陣營,埃革陣執政以來,創建以民族區域自治為基礎的聯邦政體,以發展經濟為重點,注重協調穩定、發展和民族團結三者間關系。2001年初,埃革陣內部以梅萊斯為首的改革派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元老派在國家發展方向、對外政策等重大問題上產生分歧。10月,梅主持召開埃革陣「四大」,通過新黨章、黨綱,選舉產生以梅為首的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革命民主」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經發展方向,統一了全黨思想。2002年以來,埃政府實行「以農業為先導的工業化」發展戰略,重點發展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拓展對外合作,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公務員改革,同時加強各級政府部門能力建設。2003年9月,埃革陣召開「五大」,梅萊斯蟬聯黨主席。2005年5月,埃舉行第三次議會選舉。埃革陣雖繼續贏得新政府組閣權,但議會席位流失近三分之一。反對黨以大選存在舞弊為由拒不承認選舉結果,並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動暴力活動,但很快被政府平息。新政府組成後,積極與反對黨展開對話,致力於政治和解,鞏固和加強農村地區的群眾基礎,制定和實施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執政地位得到鞏固。目前,埃局勢基本穩定。

經濟體制

衣索比亞貨幣—比爾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非洲農作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糧食主產苔麩,次有大麥、小麥、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產地,產量居非洲第二位。有豆類、努格(油菊)、油菜、棉花、芝麻和亞麻等,特產恰特和葛須。非洲牲畜數量最多的國家。除牛、羊、馬、驢、騾、駱駝外,還飼養高山珍獸靈貓。食品加工和紡織為主要工業部門,還有製革、製鞋、化工、木材加工、水泥、煉油、鋼鐵、農機具修配工廠。少量開採金、鉑、錳和鹽,還有石油、天然氣、銅、石棉等礦藏。水力和地熱資源豐富,尚少開發。農牧產品占出口總值95%以上,咖啡、皮張、蔬菜、油料、豆類為主要出口貨物。進口以機器、車輛、化工產品、原油、紡織品為大宗。亞的斯亞貝巴通鄰國吉布地港的鐵路,是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
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埃革陣執政後,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恢復較快,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5年起實施《和平、民主與發展五年規劃》,加快結構調整改革,頒布並修訂投資法,以吸引國內外私人投資,擴大就業,減輕貧困,消減赤字,力爭國民經濟持續發展。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後,埃將大量發展資金用於戰爭,加之西方凍結援助,外國投資銳減,又遇嚴重旱災,糧食大幅減產,經濟發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進程取得進展為契機,埃政府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2002年,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和減貧計劃》,先後採取修改投資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稅和銀行利率、加強能力建設、推廣職業技術培訓等措施,獲國際金融機構肯定。但2002年因旱災嚴重,經濟增長率放緩,翌年有所恢復。2005年以來,政府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努力提高農業生產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出口創匯型產業、旅遊業和航空業,吸引外資參與埃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上述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民俗埃塞人相互問候,在多數情況下要鞠躬行禮。如身披"沙馬"把頭裹住的,要把它摘下來,甚至撩起,露出肩膀以表誠意。問候的時間可長達一二分鍾,甚至還長。問候的內容無所不有,如問候彼此的健康、家庭成員、家畜、農田收成等。如果有事情要談,也要等相互從容問候之後才能談實質性的問題。在接受禮物時,表示高興接受要伸出雙手接禮。表示勉強接受時伸出一隻手。有客人登門,女主人拿出最好的咖啡進行招待。客人接過咖啡,首先要有幾句贊美話,否則會被主人視為無禮,不受歡迎。埃塞人喜愛鮮艷明亮的顏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徵圖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時,穿淡黃色服裝,但出門做客是絕對不能穿黃色服裝的。衣索比亞的男女青年,在初次接吻時,如相互把鹽粒吐在對方的口中,表示倆人真誠相愛,情投意合。
編輯本段禁忌
埃塞人喜愛鮮艷明亮的顏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徵圖案。埃塞人哀悼死者時,穿淡黃色服裝,但出門做客是絕對不能穿黃色服裝的。

⑺ 埃及歷史,風俗,文化

古埃及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外表修飾。對鏡梳妝打扮,再塗些化妝品,灑點香水,這些現代婦女每天必做的「功課」,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存在了。現已發現的古埃及人使用的化裝用品,主要為裝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裝眼線膏的小瓶,化裝匙和銅鏡等。
香油和香膏是將花的香味混合在動植物的油脂中製成,可謂現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僅將這些「香水」塗在臉上,也塗在身上,並把香膏製成香料堆在頭上,香膏逐漸融化流到假發和身上,他們以這種方法使香味保持長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線膏是方鉛礦或孔雀石磨成糊狀後與油脂混合而成。人們將它塗在眼圈和睫毛處,使眼睛顯既大又明亮。裝化妝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製而成,外觀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徵,如現存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裝匙,用優質木頭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個呈游泳狀的姑娘,手捧一個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著假發,沉沉的耳墜和項鏈。
披金掛銀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戴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如黃金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白銀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鏈等。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黃金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古埃及的黃金主要來自南方的努比亞和庫施王國,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與黃金相比,那時的白銀較希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黃金珍貴,一般是與黃金混合,製成合金飾品,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除了愛打扮外,還特別愛干凈,尤其是在宗教儀式中,不潔被認為是對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當進行祭拜活動時,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於這種愛干凈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污納垢的頭發和鬍子都剃掉,,男男女女都成了光頭和無胡須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發和假鬍子。久而久之,光頭與戴假發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種習慣,如果誰留了毛發,就會被別人羞辱和嘲笑。這就是古埃及壁畫或紙草畫中,人人都戴著漂亮的假發的原因。

⑻ 衣索比亞的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衣索比亞是個有著3,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從阿拉伯半島南部移入的含米特人是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975年孟利尼克一世稱王。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
公元1世紀至976年,在北方的阿克蘇姆建立衣索比亞帝國,又稱阿克蘇姆王國,4~5世紀基督教傳入衣索比亞。12世紀~1270年,建立了札格維王朝。
1270年,建立阿比西尼亞帝國。
西方殖民主義早期入侵時期
16世紀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入侵。1867年英國軍隊入侵衣索比亞,1887年蘇丹人馬赫迪軍隊入侵。
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現代衣索比亞疆域。1890年,義大利入侵,排擠英國勢力,宣布衣索比亞為意「保護地」。1896年,孟利尼克二世率兵在阿杜瓦大敗意軍,意被迫承認衣索比亞獨立。
塞拉西皇帝統治時期
1916年海爾·塞拉西被封為攝政王,1928年登基為國王。1930年11月2日加冕為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1936年,義大利再次入侵,佔領亞的斯亞貝巴,征服衣索比亞全國,塞拉西流亡英國倫敦。1941年盟軍擊敗義大利,同年5月5日塞拉西一世歸國復位。1974年國內政變後下台。
軍政府統治時期
1974年9月,由於一批少壯軍官組成「軍隊、警察和地方軍協調委員會」(即DERGUE,英文SHADOW之意,後泛指軍政府和門格斯圖政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海爾·塞拉西政府,宣布結束帝制,成立「臨時軍政府」。11月,「臨時軍政府」又改為「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12月,「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宣布衣索比亞為「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土地、金融財政機構和工業國有化。
門格斯圖獨裁時期
1977年2月,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MENGISTU HAILE MARIAM)中校發動軍事政變,擔任「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主席和國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軍人為主的「衣索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實行一黨制。1984年,按蘇共模式組成「衣索比亞工人黨」。1987年9月,門格斯圖宣布解散「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結束軍事統治,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並建立新議會,門格斯圖擔任國家總統和政府首腦。
1988年3月,反政府武裝活動的「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EPLF)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向政府軍發動進攻,大規模內戰爆發。1989年,「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佔領厄省大部。1991年5月28日,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為主的埃革陣軍隊進入亞的斯亞貝巴,門格斯圖政權宣告瓦解。
過渡政府時期
1991年7月,埃革陣主持召開全國會議,20多個政治和民族組織參加。會議通過了《過渡期憲章》,選舉產生了87人的代表院,埃革陣主席梅萊斯·澤納維任過渡政府總統和代表院院長。過渡政府成立。1993年5月24日,厄利垂亞(原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省)通過在國際社會監督下的全民公決,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聯邦政府時期
1994年12月,制訂《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埃塞在大選後將實行聯邦制和議會內閣制,任期為五年。1995年5月全國大選,8月22日,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梅萊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數黨主席的身份就任總理。2000年5月14日,埃塞舉行全國大選,埃革陣以絕對優勢擊敗其他反對黨蟬聯執政。10月,新一屆聯邦議會和政府成立,兩院議長和政府總理梅萊斯均當選連任,經議會批准原內閣也全部留任。2001年10月,梅調整政府機構,並對內閣進行改組,增設了青年、體育和文化部與稅務部,成立了由18名部長組成的新一屆內閣。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⑼ 關於衣索比亞的歷史

義大利19世紀末對衣索比亞進行殖民侵略,但被埃軍打敗了。
http://..com/question/4618737.html?si=1
義大利曾經兩次侵略衣索比亞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東北非的戰略地位日趨重要,西方列強進一步加強對該地區的爭奪。義大利對衣索比亞一直抱有侵略野心,於1882年接管義大利輪船公司據有的阿薩布港,1885年在英國支持下佔領馬薩瓦,並以此為基地不斷蠶食埃北部沿海領土。衣索比亞皇帝約翰四世率軍抗擊意軍,於1887年1月26日在多加利殲滅意軍500餘人。義大利增調援軍2萬人,企圖發動大規模進攻,但因突然流行疾病被迫撤軍。1889年5月,義大利在與埃皇孟尼利克二世簽訂《烏查利條約》時,篡改條約文本,宣布埃為其保護國,並佔領埃北部內陸領土。孟尼利克二世提出抗議,於1893年宣布將終止《烏查利條約》。1894年7月,意軍開始對埃採取行動,侵入提格雷省。1895年3月,意軍(1.4萬人,由O.巴拉蒂耶里指揮)發動全面進攻,先後攻佔阿迪烏格里、阿杜瓦、默克萊等地。9月17日,孟尼利克二世發布《告人民詔書》,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戰,至年底動員起一支11萬餘人的軍隊。同年12月,埃軍在阿拉吉平頂山首次重創意軍,殲敵2400人,於翌年1月收復默克萊。1896年3月1日,孟尼利克二世親率10萬軍隊在阿杜瓦與意軍決戰。埃軍採用穿插分割、各個擊破戰術,正面突擊與翼側迂迴相結合,殲敵1.7萬人(斃傷1.2萬餘人,俘獲4000餘人),並繳獲大量武器裝備。阿杜瓦之戰後,義大利無力再戰,於同年10月被迫與埃締結《亞的斯亞貝巴和約》,承認衣索比亞獨立,賠款1000萬里拉。此次戰爭是近代非洲人民反對殖民者入侵的第1次勝利。
1935~1941年衣索比亞(當時稱阿比西尼亞)人民抗擊法西斯義大利侵略的戰爭。30年代初期,義大利B.A.A.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為獨霸地中海 ,重新瓜分東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和擺脫國內經濟危機,加緊准備侵埃戰爭。1935年9月,意軍統帥部決心在意屬厄利垂亞和索馬里集中30餘萬兵力,由東北非意軍總司令E.德博諾將軍(同年11月16日由P.巴多利奧元帥接任)指揮,分北、中、南三路,以北路為主向衣索比亞腹地實施向心進攻,企圖一舉佔領該國。埃軍由皇室禁衛軍(1萬人)和各省、各部族的民團組成,總數約45~50萬人,武器裝備落後,訓練很差,但士氣高昂。最高統帥是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埃軍統帥部的抗戰計劃是:軍隊先從邊境後撤30公里,扼守險要,實施山區機動防禦作戰,為爾後轉入反攻創造條件。10月3日,義大利不宣而戰,在強大空軍配合下大舉侵入埃領土。埃全國軍民奮起抗戰。抗戰經歷兩個階段。從戰爭爆發至1936年5月埃首都淪陷,為正規戰爭階段。埃軍主要以陣地防禦戰抗擊意軍。在戰爭頭5個月內,埃軍曾在阿杜瓦、戈拉海和坦皮恩等戰役中重創意軍。意軍坦克的猛烈進攻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使戰局呈僵持局面。1936年3月,意軍發動新攻勢,大量施放毒氣,進行殘酷屠殺。埃軍接連失利。3月底,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親臨前線指揮馬伊喬烏戰役,反擊向首都逼進的意軍,受挫。5月3日,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國外。5日,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陷落。9日,墨索里尼宣布將衣索比亞領土並入義大利王國。從此,衣索比亞的抗戰進入新階段——游擊戰爭階段。部分埃軍分散到西部和南部各省,同當地人民組成游擊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游擊隊經常襲擊意軍駐地,炸倉庫,拆電線,破壞交通,多次粉碎意軍的「圍剿」,使義大利的「殖民開發計劃」遭到破產。游擊戰一直堅持到1941年,在英軍配合下,衣索比亞軍民終於把義大利侵略者趕出國土,光復祖國。在整個戰爭中,埃方共死亡70餘萬人,其中死於化學戰劑的有29萬餘人。意方傷亡14萬人,付出120億里拉的巨額軍費。衣索比亞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戰斗的精神鼓舞了當時其他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

⑽ 衣索比亞和埃及哪國歷史更悠久

你這問題其實應該這樣回答,埃及確實是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但埃及歷史回上有過很多個王答朝,也就是說改朝換代的次數多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托勒密王朝,阿拉伯王朝。其他的文明古國也一樣。但衣索比亞歷史上認為可能一直是由一個家族所統治,甚至有人說他們是示巴女王的後代。

閱讀全文

與埃塞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