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什麼部門是管文化歷史古跡保護的
各級文化局下屬的文物局或文保所。
2. 中國國家文化部都有那些下屬單位
直屬單位:
1、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藝術科研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音樂研究所、中國美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定名。
2、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33號,與海淀區白石橋高粱河、紫竹院公園相鄰。是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之一。
3、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4、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5、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
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創建於1979年7月,曾為文化部黨校,1987年正式更名為「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始培養文化行政和經營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唯一的文化部屬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學院主要承擔全國文化系統黨政領導幹部、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文化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建院三十年來,已為全國文化系統培養了數萬名文化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6、中國文化報社
7、中國京劇院
中國國家京劇院成立於1955年1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劇院。我國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任京劇院的首任院長。全國近百家京劇藝術團體在進行對外交流演出時,都把自己稱為中國京劇院,造成名稱和概念的混淆,因此中國京劇院此次更名進一步明確了劇院的國家屬性,全面樹立起國家劇院的形象。
8、中國國家話劇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NTCC),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277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表演最高級藝術團體,是由兩個久負盛名的原國家劇院(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於2001年12月25日合並組建的國家話劇藝術演出團體。
9、中國歌劇舞劇院
中國歌劇舞劇院是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國家級劇院。劇院集多種藝術門類於一身,擁有歌劇團、舞劇團、民族樂團、管弦樂團、創作室及一個完整的舞台美術製作部。 劇院擁有以郭蘭英、趙青、陳愛蓮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近年來又涌現出許多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中青年藝術家。
10、中國東方歌舞團(國家歌舞團)
中國東方歌舞團是在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倡導和關懷下,於 1962年月1月13日成立的國家級歌舞團。 把中國傳統民族民間歌舞藝術和表現現代中國人民生活的音樂舞蹈作品介紹給國內外觀眾,同時把外國健康優秀的歌舞藝術介紹給中國人民是中國東方歌舞團的主要任務。
11、中國交響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CNSO)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音樂表演團體。
1956年7月3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前身——中央樂團在哈爾濱成立 ,而後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樂團成立後的第一場大型音樂會,音樂會的主題為紀念莫扎特誕辰200周年。1996年樂團進行了重組,更名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12、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成立於1956年,首任院長任虹。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肩負著國家兒童戲劇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的責任,發揮著國家藝術劇院的代表作用、示範作用和導向作用,培養了幾代從事兒童戲劇的藝術家和藝術骨幹,並多次榮獲各種藝術大獎。
13、中央歌劇院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和魯藝文工團。1942年就在延安創作演出了秧歌劇《兄妹開荒》、歌劇《白毛女》。在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
14、中央芭蕾舞團
中央芭蕾舞團是中國國家芭蕾舞團,誕生於北京舞蹈學院,成立於1959年12月31日,第一任團長戴愛蓮,現團長馮英,時稱「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代表作品有《天鵝湖》、《紅色娘子軍》等。
15、中央民族樂團
16、中國美術館
17、中國國家畫院
18、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19、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
20、中國演出管理中心
21、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2、文化部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中心
23、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
24、文化部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
25、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
26、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
27、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28、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
29、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30、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
31、梅蘭芳紀念館
32、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
(2)歷史文化部門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國文化行政的最高機構。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負責文化、藝術事業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門之一。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將文化部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
3. 歷史上的刑部、吏部、工部、戶部都是干什麼工作的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
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主要掌管營造工程事項。
(3)歷史文化部門擴展閱讀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1、分工明確,效率高。
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負責草擬吧頒布皇帝的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國家的政令。三省職責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
2、相互監督,相互牽制。
中書省頒布的皇帝的詔令和政令,如果門下省發現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是不可行應駁回。尚書省只負責執行政令,無其他權利。這樣嚴密的中央機構的設置使他們有監督和牽制。
3、分散相權,集中皇權。
三省將原來丞相的權利一分為三,分散了丞相的權利,加強了皇權。
4. 25個部門那個與 歷史有關
社會在進步,現在的政府職能部門更專業化了,分工也更明確了,有些部門很難歸類到古回代的六部當中。答
民政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戶部的部分職能可以掛上鉤。
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和禮部的部分職能可以掛上鉤。
國防部自然是和兵部的關系最大,但是有很多具體的職能其實大不一樣。
司法、公安、檢察等公檢法部門可以歸入刑部。
工信部、水利部、建設部等可以歸入工部。
而組織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社會和人力資源保障等部門可以歸入吏部。
其實大略的說基本上都可以歸到過去的六部之下!
只不過現在分的細致點,
5. 歷史文化名城的審批程序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並公布。
審批程序
(一)市、縣人民政府向省專人屬民政府提出申請;
(二)省人民政府批轉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省文化主管部門辦理;
(三)城市規劃處承辦人和分管副處長對申請材料進行核對;會同省文化主管部門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24號)進行初審,組織專家審核,並形成審查報告,於15個工作日內上報省人民政府;
(四)省人民政府審查通過後,上報國務院審查、公示、批准、公布。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歷史沿革
1949年9月~1954年9月設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由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指導文化部內的工作。1954年9月~1970年6月改設為中華容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由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協助總理掌管文化部的工作,1970年6月~1975年1月,根據的國務院機構精簡方案,撤銷文化部,成立國務院文化組。1975年1月,撤銷文化組,設置文化部。1982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其與文化部、國家出版事業局、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合並,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1987年6月,將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改為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仍由文化部領導,但獨立行使職權,計劃、財政、物資分配等計劃單列。1988年,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將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合並,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現內設機構有辦公廳、政策法規司、計劃財務司、人事司、藝術司、教育科技司、文化市場司、文化產業司、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對外文化聯絡局 (港澳台文化事務司)、直屬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機關服務局等。
7. 怎麼聯系國家文化歷史有關單位
先去你們當地的文化局反應一下,如果屬實,他們會逐級上報的。
8. 保護歷史文化建築交給哪個部門
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古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最古老歷史文物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的祖先留下了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大量有形文化遺產,如古遺址、墓葬、建築、典籍、器物、園林、文學、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以及大量無形文化遺產,如風土人情、節日慶典,民俗禮儀、鄉規民約、傳統技藝等民俗文化,民謠、諺語、酒令、號子等民間口頭文學,牧歌、秧歌、船歌、山歌、兒歌、戲曲、曲藝、雜技等表演藝術等等。在中國文物寶庫中,融會聚合著56個民族的智慧結晶,吸收了世界眾多地區的文明精粹。這是一份極其寶貴的財富,它們不僅是中國的瑰寶,而且也是全人類最寶貴的遺產。 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一向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根據大批文物正面臨自然或人為毀壞的現實情況以及文物不可再生這一特性,國家提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工作方針。中國文物的顯著特點是年代久、數量多。許多文物歷經幾百年、上千年,抵禦自然侵蝕的能力大大降低,如果不搶救,極有可能毀於一旦。面對數量極多、亟待保護的文物,需要區分輕重緩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首先投入搶救那些瀕臨毀損的孤品、珍品上去。 考古發掘是文物研究、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手段。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考古發掘必須以安全保護為前提,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特別要加強古代城市和邊疆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利用文物是保護文物的目的,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為了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國家又進一步提出了「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作為新時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關系,文物保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文物管理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系。 有效保護,就是要落實文物保護的責任,強調文物保護首先是國家的責任,要求各級政府把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責任制;同時強調社會保護義務,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保護文物的積極性。合理利用,就是在充分肯定文物所擁有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基礎上,發揮其文化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科學研究作用,把文物利用作為一項優勢資源進行開發,在文物的境內流通中注重發現、收購珍貴文物。 中國對文物實行分級保護,對於可移動文物,按照文物價值分為三級,進行科學保管與收藏。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則採取命名文物保護單位的辦法。分級保護制度,將國家對文物保護的責任明確地分解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政府,使各種文物得到有效保護。 利用文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是文物合理利用的重要內容,也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方面。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博物館總數為1384座,加上其他部門和民間興辦的特色博物館,全國各類博物館已達2000餘座,博物館藏品超過2000餘萬件,年舉辦展覽達8000餘個,對於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9.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哪個部門頒發認證
國務院審批確定通過的,具體是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住建部等
10. 與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的部門及組織有哪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抄和世界襲遺產委員會: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
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各級文物部門:管文物以及世界遺產和非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各級規劃建設部門: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財政部門管遺產保護資金、旅遊部門涉及遺產地的旅遊
熱心於文化遺產保護得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