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頂山武強婚紗攝影的發展歷史
平頂山武強婚紗攝影發展至今有十幾年的歷史,從起初的膠片攝影發展到如今的數碼攝影,平頂山人對審美的要求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平頂山婚紗攝影的發展源於平頂山攝影的影響和整體實力,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平頂山攝影在武強等人的帶動下逐步崛起,屢獲國內外攝影展(節)大獎,平頂山也成為中國攝影的重鎮和創作基地,在平頂山舉辦的攝影展和創作交流活動吸引了國內外著名的攝影家和理論家。平頂山攝影人對婚紗攝影的介入,開辟了攝影服務百姓的新途經,他們以專業攝影人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藝,提升了平頂山婚紗攝影的藝術水平。上世紀90年代初期,第一家婚紗影樓在國內出現,婚紗照也開始漸漸流行,現已成為整個婚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同時,婚紗影樓也經歷了從產生到壯大成熟的快速發展,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行業間競爭的日趨激烈,婚紗影樓逐漸步入了品牌時代。
時尚、經典、創新是平頂山武強時尚攝影人永久研究的課題,他們致力開發創新既時尚又經典的尚品風格。
如今,時尚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武強攝影用時尚攝影的理念和手法,用照片營造一個時尚的夢境,許大眾一個時尚的承諾,讓您心甘情願地為時尚買單,實現您一生一次的婚紗夢。
平頂山武強婚紗攝影的總經理武強先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平頂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武強先生自一九八三年以來有千餘幅作品在國家刊物和國際、國內大型攝影藝術展中榮獲大獎,被授予全國首屆攝影藝術金象獎、提名獎、國家「德藝雙謦」榮譽獎。
武強大師著力追求清新、自然、淳樸、厚重的攝影風格,努力塑造獨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他拍的人像作品常採用戲劇性的光線,賦予人物生活的魅力和浪漫的情調。
武強在1999年8月28日創辦了以攝影家著稱的武強時尚攝影城,武強大師帶領的優秀攝影團隊在平頂山地區享有盛名。堪稱平頂山影樓行業的領航者(在平頂山影樓行業佔主導地位)。
武強時尚攝影城在總經理武強先生的帶領下走過了12年的輝煌歷程,已經走出平頂山,面向全國與世界接軌,炫耀著鷹城人的追求、審美和品味。也訴說著武強人發現美,創造美,改變美的歷程。
② 婚紗影樓起源於哪裡
婚紗攝影的歷史起源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中國景氣監測中心曾在北京、武漢兩座城市對結婚消費進行了居民調查,結果顯示,婚紗攝影作為結婚的時尚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婚齡青年及其父母所接受,此項支出排在結婚消費中的第五位。在許多都市年輕人的心目中,引領這股時尚之風則是涉足大陸剛剛十年的台灣婚紗攝影工作室。
夢想與成功
對於很多北京人來說,最初接觸到的台灣時尚是來自於台灣的婚紗攝影。十年前,當北京人從「王開」、「人民」、「北京」等老字型大小的照相館里拿著三張一套的結婚照走過普陀區長壽路,看到一家剛剛開張的名叫「聚焦」的台灣婚紗攝影店時,幾乎都會大吃一驚,發現「老三篇」式的結婚照原來也可以這么拍:新娘、新郎身著絢麗耀眼的婚紗與禮服,彷彿電影海報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俯首低語或溫柔對視間,點燃起浪漫與溫馨的火花。這種創意新鮮、風格唯美的婚紗攝影一下子打動了北京人的心。雖然當時拍這種婚紗照的價格是國營照相館的幾倍,但不少追求時尚的北京新人還是選擇了台灣婚紗攝影工作室,留下了一生中最美麗的倩影。一股拍攝婚紗照的熱潮由此而在北京掀起。
婚紗攝影在台灣發跡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可稱得上是台灣的一大特產。早在30年前,台灣的婚紗業就頗具規模。台北市西門町的昆明街出現了台北第一條婚紗街,後來這條婚紗街漸漸轉移至位於中正紀念堂邊的愛國東路。大約10年前,在台北的中山北路上又發展出了第三代婚紗街。這種規模化的經營大大促進了台灣婚紗業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台灣婚紗攝影也以其鮮明的風格和個性化的設計一度揚名海外。
1993年,台灣的婚紗業發展已到飽和的階段,不少婚紗業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大陸市場。「聚焦」婚紗攝影是台灣同業中最早進入北京市場的先行者。總經理李峻青來自台灣一個專營婚紗攝影的家族企業。1992年,他開始考察大陸市場,1993年毅然決定進入北京。雖然在他來大陸之前,台灣同行有的已經來考察過,所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再得等上5-10年的開發才可帶動北京的市場,但李峻青並不這么認為,他准備以價格策略試探市場的消費水平。從最初人民幣198元 /套的定價,很快提升為開業前一周的298元/套,直到「聚焦」正式開業時所定的398元/套,這個雖然高於當地同業但仍被市場所接受價格,更加確認了李峻青對北京專業婚紗市場所蘊含潛力的判斷。北京攝影工作室「聚焦婚紗攝影」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功。
此後,台灣的「巴黎」婚紗、「儂儂」婚紗、「龍攝影新人世界」、「米蘭新娘世界」相繼進入
北京市場。創業初期,這些台灣婚紗業者在北京由於初來乍到,條件比較艱苦。巴黎婚紗董事長李紹白剛踏入北京灘時,看中了租金昂貴的淮海路繁華地段,由於條件有限,他帶著手下將幾張桌子拼一拼就當作辦公室。而儂儂婚紗攝影的曾麗珍和同來的五位台籍幹部則把第一間婚紗攝影店開在一家百貨公司的地下室。婚紗攝影在台灣發跡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可稱得上是台灣的一大特產。早在30年前,台灣的婚紗業就頗具規模。台北市西門町的昆明街出現了台北第一條婚紗街,後來這條婚紗街漸漸轉移至位於中正紀念堂邊的愛國東路。大約10年前,在台北的中山北路上又發展出了第三代婚紗街。這種規模化的經營大大促進了台灣婚紗業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台灣婚紗攝影也以其鮮明的風格和個性化的設計一度揚名海外。
1993年,台灣的婚紗業發展已到飽和的階段,不少婚紗業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大陸市場。「聚焦」婚紗攝影是台灣同業中最早進入北京市場的先行者。總經理李峻青來自台灣一個專營婚紗攝影的家族企業。1992年,他開始考察大陸市場,1993年毅然決定進入北京。雖然在他來大陸之前,台灣同行有的已經來考察過,所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再得等上5-10年的開發才可帶動北京的市場,但李峻青並不這么認為,他准備以價格策略試探市場的消費水平。從最初人民幣198元 /套的定價,很快提升為開業前一周的298元/套,直到「聚焦」正式開業時所定的398元/套,這個雖然高於當地同業但仍被市場所接受價格,更加確認了李峻青對北京專業婚紗市場所蘊含潛力的判斷。北京攝影工作室「聚焦婚紗攝影」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功。
此後,台灣的「巴黎」婚紗、「儂儂」婚紗、「龍攝影新人世界」、「米蘭新娘世界」相繼進入
北京市場。創業初期,這些台灣婚紗業者在北京由於初來乍到,條件比較艱苦。巴黎婚紗董事長李紹白剛踏入北京灘時,看中了租金昂貴的淮海路繁華地段,由於條件有限,他帶著手下將幾張桌子拼一拼就當作辦公室。而儂儂婚紗攝影的曾麗珍和同來的五位台籍幹部則把第一間婚紗攝影店開在一家百貨公司的地下室。
③ 婚紗影樓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婚紗影樓的形式能夠在固定資源基礎上規模復制,並在擴張過程中最大化節約人力及物力成本,提供多樣化服務的場所,因此,在市場上比較常見,並且逐漸成為攝影服務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1、規模上,婚紗影樓婚紗影樓一般地理位置較優越,在場地上較大,一般都是幾層樓。2007年開始大多數影樓開始擁有攝影基地。2、服裝方面,婚紗影樓名氣大,前期投入成本高,衣服和布景比較多。按照套系將婚紗服裝分為不同的區域和等級,比如精品區、貴賓區、VIP區、出租區。3、首飾和道具,婚紗影樓的首飾道具很多,在攝影場景上投入較大,會根據影樓規模的不同做出大小不同的場景也叫(實景)。但總體更新不是很快。4、工作量與拍攝質量,一般每天要拍10多對新人,讓人感覺是在趕工作,氣氛緊張。但影樓的內景場地很多,傳統,莊重,擺的造型也都是總結過的經典動作,拍出來的動作不會難看。5、風格婚紗作品婚紗影樓的風格比較傳統、規矩、模式化。6、收費婚紗影樓因為是品牌經營,一般價格不菲。7、後期製作,以精細秀出完美照片的設計為理念。但那是比較單一,模板方式,商業流程,大同小異。8、服務,婚紗影樓的服務十分標准化,商業味更濃一些。影樓類型市場型,市場型婚紗影樓比較適合預算較低客戶,一般都是小型的工作室,工作室一般都採用一對一的拍攝方式。更加趨近於個性的攝影,以為一對一的拍攝理念,可以讓你有大把的時間與攝影師溝通,可以針對你對婚照的理解不用,而追求和對個性化的拍攝。
④ 我想了解中國大陸數碼影樓的由來和發展歷史情況。
根據專業攝影協會的相關資料解釋,有關中國大陸數碼影樓的來歷和發展解釋如下:
在中國最早開設照相館的,大多是從畫師轉行過來的,如史料中記載:咸豐年間(1851——1861),在香港合夥經營油畫業的畫師周森峰、張老秋、謝芬認為攝影和繪畫有相通之處,並且未來發展前途很大,就一起請當地外國兵營中一個會攝影的人傳授攝影技術。學成後又合夥投資了六百元置辦器材,遂改營照相館。幾年以後,三人分道揚鑣,周森峰留在香港繼續經營,謝芬去福州開了照相館,張老秋跑到廣州開設了「宜昌」照相館。這種畫師轉做攝影照相的情況,在早期攝影發展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畫師轉業之外,還有一些人士也開設了照相館,如香港的賴阿芳、廣東的鄒佰奇、上海的羅元佑、杭州「二我軒」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鄒佰奇(1819~1869年)自製照相機和工具曾撰寫《格術補》《攝影之器記》。羅元佑19世紀50年代起在上海開照相館,當年是上海最有名的職業攝影師。賴阿芳19世紀50年代起在香港開照相館,當年是香港第一流的攝影師。
上世紀50年代,國內結婚拍照己經很普及了。那時候新人們領了結婚證明,都會換上嶄新的軍裝或者工農裝,整理一下頭發,到當地的照相館里拍一張黑白照片作為結婚紀念。這種結婚照一般都沒有布景和專業的光影效果,兩個人肩並肩坐在一張長凳子或者兩張椅子上,也有並排站在一起進行拍攝。有的照相館為讓畫面更豐富,會在牆面上繪畫一些名勝風景作為背景。8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步伐,婚紗和西服開始流行,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婚紗攝影。
中國的傳統婚紗攝影應歸於台灣婚紗攝影行業的開創和發揚光大,上世紀90年代以前,婚紗攝影己經在台灣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他們的經營理念和審美觀經過十幾年的摸索和發展,比較成熟和系統化。到90年代初期,隨著中國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龐大的未開化大陸婚紗攝影市場開始吸引台灣婚紗攝影創業者的注意。
1993年,據說第一個將台灣婚紗影樓開到上海的是wns婚紗攝影,並非常成功地在大陸撈到了第一桶金。隨後台灣各大婚紗攝影品牌紛紛來大陸投資,並運用全新的加盟連鎖方式快速擴張,很快就帶動了中國大陸的傳統婚紗攝影行業的蓬勃發展。
所謂傳統婚紗攝影,實際上是相對與我們現在的數碼攝影而言的。習慣上,人們將運用傳統膠片拍攝照片的方式稱為傳統攝影。在中國大陸,傳統膠片時代的婚紗攝影隨著台灣影樓經營者的帶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台灣婚紗攝影經營者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永遠美白的大平光拍攝法和黑白的藝術拍攝、專業的影樓門市行銷系統、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更科學的技術流水線流程、組合型影樓產品套餐的推廣以及市場商業化的品牌炒作等等,將中國大陸的婚紗攝影消費觀念深入到了每一個人的思想中,並漸漸轉變成新人結婚時不可忽缺的必要程序。
上世紀90年代末,國外的高科技數碼後背開始引進中國,當時常用的有柯達、仙娜、飛思及超意等品牌,由於其價格昂貴而僅限於在一些高端商業廣告攝影行業中使用,個別有實力的大型影樓也作了一些初步嘗試。真正使數碼攝影完全替代傳統膠片攝影是在2003年,婚紗影樓行業傳統膠片攝影轉數碼攝影己經形成一種大風潮,尤其是數碼單反相機的銷售更推動了這次變革的進程。2003年的傳統轉數碼風潮可以稱得上是自台灣婚紗攝影進駐大陸以來的第二次影樓行業大洗牌。
攝影數碼技術的採用,優勢簡而易見。它放棄了傳統的感光膠片利用銀鹽化學劑保留影像信息的模式,採用電子感光晶元作為它收集光線信息的方式,並利用微處理器對收集到的光信息進行可以人為指定設置的數據計算,然後存儲在存儲卡片上,傳輸到計算機中進行影像編輯。由於採用了高科技的電子技術,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過程中當場顯示拍攝的效果,現場參考性很大。另一方面,數碼攝影的後期處理能力非常強,人們只需要學會一些圖形編輯軟體就可以操作它,利用這種優勢,以往在專業暗房裡都無法創作的效果,在數碼技術中可以很輕松地就完成。可以這樣說:數碼攝影技術的出現,讓人們感到神奇,並立即關注了它。
然而和在大陸己經發展了十年的傳統攝影相比,影樓的數碼變革是一個很值得讓人思考的過程。當時影樓行業的從業人員實際上對攝影的數碼技術並不是非常了解,多數人僅僅局限於數碼技術的影像立拍立顯和強大的後期處理的認識層面上。從觀念上來說,這種不全面的認識對於今天的數碼技術專業性而言顯得過於幼稚。事實上影樓的數碼技術絕不是單純的增加幾台平面圖形編輯用的計算機,找幾個會photoshop的影像後期處理人員就能夠搞定的,它涉及到從化妝、攝影到後期處理的整個技術流程。也因為這種不全面的認識,影樓的數碼技術在普及過程中也一直力不從心,幾乎所有的影樓老總都為之頭痛。至今為此,婚紗攝影行業的從業人員們在相當一部分人中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
但不管怎樣,如今在中國婚紗攝影行業,數碼攝影己經完全取代了傳統膠片攝影。今天的數碼婚紗影樓市場呈現五彩紛呈的局面,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不斷成長,影樓行業的市場也更加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如果說2003-2004年是傳統攝影轉型數碼攝影的一個高峰期,那麼圍繞著數碼技術隨之而來的主題攝影研發、外景基地組建、實景棚設立等都通過影樓的推廣而得到攝影消費者的喜愛。2006年左右,國內出現一些個性十足、風格突出並且攝影研發技術能力較強的攝影團隊,他們通過自身技術優勢以國內大型婚紗攝影博覽會和網路營銷等形式向全國推廣自己的攝影產品,並取得巨大成功。和以往傳統攝影遺留下來的唯美單一的婚紗攝影風格相比,他們的攝影風格更具特色和多元化。比如成都V2視覺的唯美大氣的外景風格、古攝影濃烈典雅的歐式油畫風格、重慶瑪雅攝影的活潑前衛的室內服飾主題等,都受到了影樓行業的好評。在他們的這種技術研發思路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的小型攝影工作室遍地開花,由於風格獨特,推廣一對一的貴賓服務,很快受到一些80後和90後的人們的喜愛,對原來占據主流婚紗攝影的大中型婚紗影樓造成很大的市場沖擊。
我們同時意識到,這種特色攝影工作室無論是從經營規模、經濟實力、軟硬體設施還是原有市場佔有率方面,還無法替代大中型婚紗影樓的主流市場;再加上它們經營體制的局限性,無法量化,有實力的攝影工作室開始設置更多的外景拍攝點和主題實景,走加盟連鎖之路。但是它對市場造成的沖擊矛盾,實際上推動著影樓行業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和革新,有相當一部分大中型婚紗影樓在一次次陣痛中精心策劃調整自己,吸取特色攝影工作室的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以更強勢的經營企劃推向市場。
而數碼攝影行業的發展,就是這樣一步一個坑地向前走著……
⑤ 婚紗影樓的發展歷史
研究影樓設計,必須追溯影樓的起源,婚紗影樓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由台灣人引入中國;20世紀末衍生出中國第一家寫真館;2008至2009年,影樓界滋生出新派攝影,特點表現為:規模不大,多以工作室為主,人員較少,拍照質量高,價位也較高,其中新派攝影推出的一對一服務是區別於傳統影樓的重要標志。氣氛舒適小資,講究品位,彰顯個性,注重原創。 照相館的延伸
國內大部分婚紗影樓的前身是照相館,當時,人們結婚時一般只拍張簡單的合影。照相館也使用簡易的機械相機,化妝也全憑自己喜好,沒有專業化妝師和專職攝影師。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結婚照的要求逐漸多了起來,在拍照時會更換幾套衣服,旗袍、軍裝、古裝以及婚紗等。市場要求攝影的分類更加專業和細化,於是一些專拍結婚照的影樓開始出現,它們配備了一些較為專業的攝影器材,有了自己投資的簡易工作間。 第一桶金的時代
從1992年開始,在台灣風行已久的專業婚紗攝影技術漸漸被祖國大陸吸收引進。
1994年,國內最早的一些婚紗影樓開始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時的影樓不僅引進了專業的攝影器材,也吸收和培養了一批專職的攝影人才,較為專業的婚紗攝影服務也逐漸在工作中顯現。「人們在最初的驚奇之後,很短時間內就接受了這種現代的結婚紀念方式。」金巴黎的經理告訴記者,「在這種消費需求的拉動下,大部分影樓挖到了第一桶金。」據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在1997-2001年的時候,婚紗影樓的利潤相當高,可達到70%左右,這既是從業者挖到第一桶金的時代,也是婚紗影樓的積累期。 數碼的時代
在市場利潤的吸引下,婚紗影樓的經營者不斷增多,這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精緻服務的同時,競爭也開始了。在競爭的過程中,行業內部迎來了轉型的契機。2002年,沿海城市在國內率先將數碼攝影技術應用在婚紗攝影上,同時也創建了首家數碼婚紗影樓。這一技術的應用在減少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也使影樓內部的工種增多,如電腦後期處理工作,超大幅映像製作等。這不僅要求影樓吸收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內部管理以及相關服務也至關重要。於是,一些經營和管理方式較為成功的婚紗影樓逐漸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一些經營不善的影樓或退出行業,或縮減經營項目,由市場造成的行業內部分級逐漸明朗。 服務的時代
在市場分級的大趨勢下,一些知名婚紗影樓成為了人們消費的主要對象。這些影樓漸漸注意到企業形象在經營中的重要性。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經營者更加註重產品的創新和服務的優化細致。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勢下,各影樓力求通過各種方法將服務做得更加周到、細致入微。售前,包括影樓的裝修、氛圍、格調、接待、介紹等都要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售中,從化妝、服裝到攝影、取景、後期製作等也力求滿足消費者要求;售後,包括鏡框製作、保修、補拍等也盡量讓消費者滿意。到這時,由照相館發端的婚紗影樓也步入了品牌期。 文化藝術、民族特色的時代
婚紗影樓絕大部分是以歐美西洋文化為主的,進入了激烈的同質化競爭時代,各有實力點的影樓都在尋求優勢突破。於是以傳統文化為底蘊、以民族特色為亮點的影樓逐漸出現。
隨著中國的強大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文化將作為本位主義,回歸市場,向世人展示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燦爛的東方古典文明。物以稀為貴,在地球上眾多的國家中,具有淵源歷史的人類文明發源地的中國,其民族文化是世界歷史文明的文化遺產,今天倍受世人關注。因此,以中國文化為背景和內涵的「中國式攝影」,必然興盛於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加上如今隨著「攝影技術」向「攝影藝術」的過渡,攝影早已超過技術層面,更多追求文化層面的內涵,而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有著取之不盡的攝影藝術題材。古裝苑定位於「中國式攝影」,源於古裝苑兩位創始人對中國文化的尊崇與痴迷,以及對傳承與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和追求。她是以古裝造型為主,讓顧客在拍攝的同時,能親身感受到中國古代仕女的那一份柔美、神話仙女的一種飄逸、大俠的豪爽、書生的彬彬有禮及謙遜,通過不同的攝影風格來為客戶進行工作。因此,從藝術理念到創作手法,從服飾道具、化妝造型到場景布置,從服務模式到照片等產品設計,古裝苑均以中國五千年文化為依託,萃取中國文化元素精華,完全有別於市場以西洋文化為背景的攝影。因而,古裝苑必將成為攝影業的權威領導品牌。
⑥ 影樓拍的個人藝術照發展歷史與背景
大話復述說藝術照的由來,德里夫制人發明了X光,用自己的手作實驗,能清楚的拍到手部骨頭,由於拍X光頻繁最後得了骨癌,最早是用於研究的,後來發展成了相機,成為達官貴人的新寵,逐漸代替了繪畫頭像,由於人的慾望不斷追求美好的東西,不在滿足於簡單的正坐頭像,為了美,他們開始在鏡頭前做各種姿勢,再後來用於戰爭成為搜索和保存證據的工具,轉眼到了和平年代,人們對精神需求的提高,對美的追求不在滿足於擺各種姿勢,隨後流行起了在上鏡頭前化裝的流行風,可是有些外表不美的人也有追求美的權利,再化裝和擺各種姿勢也是枉然,這時數碼相機誕生了,它可以滿足這些人的需要,彌補不足,可以完全抹掉缺點,劃腐朽為神奇,成為這些人群的最愛,當然世界上這些人還是很多,畢竟美的不是多數,上帝創造了兩極.照相館為了更多的生意就把數碼流行了起來......
⑦ 攝影藝術發展史技術演變的三個時期是什麼
21
世紀是一個全新的圖像影音立體時代,是一個由影像畫面、語音信息和互動交流共同構成組成的網路信息時代。
這其中,視頻影像(主要是數碼攝像技術)擔任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為其直觀真實、傳播方便、實用立體的優點,成為當今社會人們記錄信息並傳播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大眾百姓所需要和愛使用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放眼看,無論是電視台、影視公司,也不管是攝像機與手機,還是公眾網路和家庭個體,等等,視頻攝像的廣泛使用,都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無論你是專業攝影人,還是只想拍攝小短片的愛好者,為了更好地學習攝像技術,首先就要了解攝像是什麼,以及攝像技術的發展和功能等知識點!
攝像技術發展簡史
攝像機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具有哪些功能?攝像技術又有哪些特點,可以用來做什麼?這些都是每一個學習攝像技術的人都會問的。的確,凝聚現代高科技成果的攝像機的發展歷史,是學習者應當知道的。
攝像機和相關技術的發明發展,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初~20世紀20年代為啟蒙時期,20世紀30~50年代為電子攝像時期,20世紀60~90年代為磁錄攝像時期,2000年迄今為數碼攝像時期。
圖1 電影拍攝
1900年前後,路米埃爾兄弟依據攝影(照相)術發明了電影技術(圖1),從而將人們觀看真實、連續影像的願望變為現實(圖2)。從此,人類進入了電影時代,也開創了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現代社會。伴隨科技的發展,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成為世界各地最時尚、最受歡迎的科技產品和藝術門類。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電影的影響下,科學家又設想和研究採用光電感光成像(電子成像)來代替膠片感光成像(化學成像),記錄連續影像畫面的技術。這就是攝像技術的啟蒙階段。
圖2 連續畫面(奔馬)/邁布里奇攝
20世紀30年代前後,隨著現代物理學研究的深入和電子管科技產品的成熟,科學家根據光電效應(圖3)的原理,發展出圖像掃描技術,生產出光電攝像管等實用科學技術。兩者的綜合應用,就可以對一個實物對象進行即時拍攝並輸出視頻影像,這樣直接促成了電視的誕生。
圖3 光電效應
1936年11月2日是攝像技術史上值得慶祝的日子。這一天,英國廣播公司打破傳統的聲音播報形式,在倫敦向公眾播出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電視節目(圖4),讓人們同時看和聽到了鮮活的視頻畫面(動態畫面和聲音),正式宣告了電視的誕生。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電視節目一直採用「直播」(圖5)的方式播放,因為當時的錄像技術沒有發展成熟,不能進行後期編輯加工等處理,攝像機的功能比較簡單,類似於現在的攝像探頭。這就是攝像技術的電子直播階段。
圖4 第一台電視機
圖5 早期電視直播
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磁性記錄材料有了成熟完整的科研與技術應用,磁帶錄像機問世並進入實用之中。這樣,就可以將攝像機拍攝的視頻畫面很好地存儲下來,打開了後期剪輯加工的大門,也促成了錄像和後期剪輯的交互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電視節目的製作播放基本實現錄播方式,電視熒屏因此變得豐富多彩了。攝像技術發生了從單一的攝取到攝錄的轉變,在拍攝的同時存儲拍攝的內容(圖6)。磁錄攝像時期在攝像技術歷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既是攝像工作自由、便捷和豐富的開端,也是後來數碼攝像的重要基礎。
⑧ 婚紗攝影工作室的發展歷史
婚紗攝影工作室早期的攝影行業都以照相館命名,北京最早的成規模的照相館可回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八十答年代末期以前可以說攝影行業一直以照相館的形式運作!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進程,很多新思想新觀念席捲而來!人們更注重服務品質與產品的豐富!很快以酒店式服務與照相館相結合的形式「婚紗影樓」迅速崛起!幾乎替代了傳統的照相館形式!
最早的婚紗影樓起源於中國台灣,迅速在祖國大地遍地開花!隨著97香港回歸整個婚紗影樓行業紅紅火火,在那個時期幾乎被台灣影樓壟斷著。
⑨ 攝影發展史有哪些
在網上找的。
攝影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3年—1924年) 這一階段,照相機的機身由木箱改變為金屬機身,鏡頭由單片新月形透鏡發展為校正像差的多組多片正光鏡頭,鏡頭上設置了光圈和快門,以控制曝光量。 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發明了安裝膠卷的方箱照相機,對攝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13年德國蔡司顯微鏡廠的奧斯卡
⑩ 關於攝影的歷史
達蓋爾照相法是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發明的。1838年,這位法國物理學家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體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時,仍不得要領。突然有一天,他發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物體上。他於是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造成了這個現象,最後,他發現,大功臣原來是一支溫度計打破後遺下的水銀。攝影技術便從此誕生了,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院的聯合集會上,公布了法國畫家和物理學家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法國政府放棄對這項發明的專利,並公之於眾。人們通常以這一天作為攝影術的開端。
右邊這是達蓋爾的銀版肖像。
1838年達蓋爾就想發表並且出售他的攝影術,幾經努力最後求助於法國科學院常任秘書、天文學家兼國會議員阿拉哥,並得到他的贊賞,他是第一個看出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與科學的進步將提供最大貢獻的人,也是最早建議並促成法國政府收購攝影術發明權的人。
尼爾普斯也是達蓋爾的合作者,比達蓋爾年長四歲,早在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公布前六年就因病去世了。法國政府在授予達蓋爾6000法郎年金的同時,授予尼爾普斯的繼承人4000法郎年金以示獎勵。
英國發明家卡爾波特是由底片負片到正片的開創人。1835年開始試用塗有氯化銀或硝酸銀的圖紙作為感光材料,在照相機里拍成負像,然後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為卡羅攝影術。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術的消息發表後,他提出發明優先權的問題,但為時已晚。
達蓋爾銀版照相法是利用鍍有碘化銀的鋼板在暗箱里進行曝光,然後以水銀蒸汽進行顯影,再以普通食鹽定影,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金屬負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於曝光大約需要 20到 30分鍾,因此,早期攝影多拍攝靜物、風光、人像等等。
由於曝光時間過長,當時拍攝人像,被拍攝者需要坐在安裝有頭部支撐架的特製座椅上。
雖然全世界都公認1839年8月19日是攝影術發明的紀念日,但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實際上吸取了人們在這方面長期探索的成果。早在 13年以前法國的尼爾普斯拍出的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的照片《哥茲沃》,他把感光後能變硬的白瀝青塗在錫銘合金板上,曝光長達八個小時,由於感光時間太長,且影像模糊,他的發明未能得以推廣。
攝影術是由16世紀以來畫家的寫生使用的暗箱發展出來的,這是當年畫家使用的桌形暗箱。所謂攝影術的發明實際上是尋找最理想的記錄影像方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