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863計劃實施的意義
。863計劃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一大批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內的創新性成果,特別是在容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高速信息網路、深海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天地觀測系統、海洋觀測與探測、新一代核反應堆、超級雜交水稻、抗蟲棉、基因工程等方面已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重視高技術集成創新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生物工程葯物、通信設備、高性能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平台、人工晶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國際高技術競爭的熱點領域,成功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形成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增長點;同時,圍繞國防現代化建設需求,發展我國新的戰略威懾手段和新概念「殺手鐧」裝備,取得了突出的成績。863計劃已經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特別是高技術研究發展的一面旗幟。更為重要的是,863計劃所取得的成就對於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增強民族自信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 863計劃順利實施的意義是什麼
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們高技術,最大限度縮短研究應用科技的時間時間,使之早日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③ 863計劃的主要目的
我國是一個來發展中國家,從國情出自發,我國在較長時期內,還沒有條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全面大規模地發展高技術,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世界范圍內同發達國家開展爭奪高技術優勢的全面競爭.因此,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中國的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領域15個主題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點、組織一部分精乾的科技力量,希望通過15年的努力,力爭達到下列目標:
1、在幾個最重要高技術領域,跟蹤國際水平,縮小同國外的差距,並力爭在我們有優勢的領域有所突破,為本世紀末特別是下世紀初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創造條件;
2、培養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通過傘型輻射,帶動相關方面的科學技術進步;
4、為下世紀初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奠定比較先進的技術基礎,並為高技術本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5、把階段性研究成果同其它推廣應用計劃密切銜接,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發揮經濟效益。
④ 863計劃的提出時間代表人物研究重點領域歷史意義分別是什麼
863計劃是1986年3月,中國老一輩科學家孫嘉淦等有感於中國在高新科技領域落後面貌,希望國家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計劃,主要是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研究等,有利推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⑤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一五計劃的意義:
1、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勝利完成,開始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這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根本和基礎,為後來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鋪墊。
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超過了中國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建設規模,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的道路,顯示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偉大的力量。也向世界證明我們國家的頑強生命力和強大國力。
3、一五計劃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4、一五計劃完成對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一五計劃完成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絕對的優勢。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1.8%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l%以下。
2、基本建設
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產的有428個,部分投入生產的有109個。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建設項目,到1957年底,有135個已施工建設,有68個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產。中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3、工業發展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2.8萬台,比1949年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糖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4、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5、交通運輸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公里。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後建成。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6、民生改善
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1957年達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衛生、科學、藝術事業也有很大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並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⑥ 863計劃的含義和內容是什麼
來歷:1986年3月,面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鄧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的「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上,做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於1986年11月啟動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863計劃
原則及宗旨:
20年多來,863計劃始終瞄準世界高技術發展前沿,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高技術領域,以提高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為宗旨,堅持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術研究發展為重點,統籌部署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範,充分發揮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作用。
巨大作用: 863計劃經過20多年的實施,為中國高技術的起步、發展和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1986—2005年期間,國家累計投入863計劃330億元,承擔863計劃研究任務的科研人員超過15萬名,約有500餘家研究機構,300餘所大專院校,
近千家企業參與了863計劃的研究開發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863計劃發表論文12萬多篇,獲得國內外專利8000多項,制定國家和行業標准1800多項。863計劃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一大批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性成果,特別是在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高速信息網路、深海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天地觀測系統、海洋觀測與探測、新一代核反應堆、超級雜交水稻、抗蟲棉、基因工程等方面已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重視高技術集成創新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生物工程葯物、通信設備、高性能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平台、人工晶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國際高技術競爭的熱點領域,成功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形成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增長點;同時,圍繞國防現代化建設需求,發展中國新的戰略威懾手段和新概念「殺手鐧」裝備,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目前,863計劃已經成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特別是高技術研究發展的一面旗幟。更為重要的是,863計劃所取得的成就對於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增強民族自信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⑦ 我國「863計劃」誕生的背景
80年代以來,抄許多國家紛紛投入大襲量的人力與物力,把發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983年美國提出的「戰略防禦倡議」(即星球大戰計劃)、歐洲的「尤里卡」計劃和日本的「今後10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等。這些計劃的實施,對世界高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經過廣泛、全面和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從此,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863計劃是在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關鍵時期,我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歷史使命。
⑧ "863"計劃名稱的由來是
什麼是「863」計劃?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給專中共中央寫信,提屬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這封信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經過廣泛、全面和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從此,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5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科技人員的奮力攻關,863計劃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我國高技術發展、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863計劃是在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關鍵時期,我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辜蘋
⑨ 863計劃的來歷
1986年3月,王淦昌,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聯合向中共中央上交《關於跟回蹤世界戰答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鄧小平很快批復同意,因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所以這項計劃被稱為「863計劃」。後經反復論證,形成《863計劃綱要》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作為我國發展高科技的重點。1996年又將海洋高科技列為計劃的第八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