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陶瓷的產生的意義和作用
陶瓷器的發明出現重要意義:
1.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專重要標志,是人類第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
2.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
3.陶器的出現,標志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4.陶器的發明,也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辟了新紀元。
② 陶器出現的意義
1.是手工業雛形,標志著勞動力分工開始
2.是人類早期藝術表現的承載體
3.生產力豐富的體現,物品需要精製和存貯了
③ 陶瓷的歷史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中華民族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是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乾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他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乾,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如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形成「北白南青」的兩大窯系。同時唐代還燒制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宋代是中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瓷窯遍及南北各地,名窯迭出,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耀州窯、湖田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統理窯務,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燒制出大型瓷器,並成功地燒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紅及樞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燒製成功,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金時戰亂後遺留下來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窯仍然繼續生產,其中龍泉窯比宋時更加擴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龍泉窯的上乘之作。還有「金絲鐵線」的元哥瓷,應是仿宋官窯器之產物,也是曠世希珍。
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200多年來燒制出許許多多的高、精、尖產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銅紅釉、成化的鬥彩、萬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窯廠的存在也帶動了民窯的進一步發展。景德鎮的青花、白瓷、彩瓷、單色釉等品種,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還有福建的德化白瓷產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景德鎮瓷業盛況空前,保持中國瓷都的地位。康熙時不但恢復了明代永樂,宣德朝以來所有精品的特色,還創燒了很多新的品種,並燒制出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青花。郎窯還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的燒制技術,郎窯紅、缸豆紅獨步一時。還有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創燒的琺琅彩瓷也聞名於世。
雍正朝雖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藝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緻,成為與號稱「國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種。
乾隆朝的單色釉、青花、釉里紅、琺琅彩、粉彩等品種在繼承前新的基礎上,都有極其精緻的產品和創新的品種。
乾隆時期是中國制瓷業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到嘉慶以後瓷藝急轉直下。尤其是道光時期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力衰竭,制瓷業一落千丈,直到光緒時稍微有點迴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壽終正寢。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並至此落下帷幕。
文化期、三代:白陶、黑陶、彩陶。
戰國、漢、魏晉、南北朝:陶俑、原始青瓷。
唐朝:三彩陶、白瓷、青瓷、長沙窯、花釉(唐鈞)。
宋朝:汝窯、定窯、鈞窯、哥窯、官窯、龍泉窯、耀州窯、磁州窯、
建窯、吉州窯、青白瓷。
元朝:青花、釉里紅、紅綠彩、單色釉。
明朝:五彩、鬥彩、法華彩、德化白磁。
清朝:素三彩、琺琅彩、粉彩、單色釉、石灣陶、交趾陶、宜興陶。
④ 陶瓷器的發明出現有何重要意義
在中國現代陶瓷發展的坐標上,布滿了西方陶瓷的參照物,如果稍不留神就會掉進別人成果的陷阱里,消解掉自身的意義,這就是藝術的侵略性。 在當代美術經意和不經意之間,中國現代陶瓷藝術,隨著滾滾而來的各種美術樣式匆匆上路,在主流美術的邊緣不斷地增長著自信,參與並影響著中國現代美術的變革。 現代陶瓷雖然象各種現代藝術一樣,極力尋找自身未來的多種可能性,從而重新定義藝術,也試圖超越時代理性,用藝術的手段呈現精神的探險,為生命顯現力量。但是,藝術的成長,從來就不存在脫離外在影響的純自身建構,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多方面原因,中國現代陶瓷的價值和尷尬的處境並存。本文就潛藏在中國現代陶瓷價值背後的尷尬境況作如下論述。 缺乏認可自身價值觀的建設 中國傳統陶瓷從神奇的材質、製作工藝到審美形態,在世界文化現象中,以原創價值意義洋洋灑灑,譜寫了中國篇章。說這是閉門造車,但卻把自身的價值觀造得如此輝煌燦爛。 而如今中國現代陶瓷藝術面對的,可以說是蔚巍壯觀的西方陶瓷景觀。無論在材質范圍、工藝手段、形式語言和個體精神表現等方面,以及在對材料非單純可視性,媒材表現的多樣化,和在公共環境中的運用等方面的成就,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藝術的中國經驗。這使得中西方現代陶瓷無法同日言說。 在近二十年的啟蒙及發展中,中國現代陶瓷似乎是架起了與西方陶瓷對話的平台,但是,卻找不到現代陶瓷在中國發端的本土原由,和自身的價值標准。中國現代陶瓷近二十年的成果,是否被編織在西方價值體系內的「異國風情」,就象對威尼斯收租院的認可,是誰的價值觀在起作用? 目前,只可以說中國現代陶瓷藝術,走出了對自身傳統陶瓷語言樣式的反叛。以及個性精神對材料的介入的初級階段。未來的目標還取決於對自身價值觀的明確認證。面對西方已經日漸成熟的現代陶瓷盛況,中國的做陶人始終處於追趕的狀態,然而,藝術上只有差異,沒有超越。被動的追趕狀態導致自身價值取向的丟失。 在中國現代陶藝家的創作中,深藏著兩大毛病,第一就是對個人主義的盲目誇大,顯示出對嚴肅高尚審美的無知或者厭倦。對個體日常精神的崇拜,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個體對隨機生活方式和心理感覺的放任,形式語言被無辜重復濫用,使得藝術創造缺少從社會和文化的角度切入自我生存感受,或許這正是現代中國文化中普遍缺少的基本素質保障。這是中國「現代性」對個人主義的承認與發展成果所帶來的弊端。第二就是依然對技術的盲目追求,這本是中國古典陶瓷的遺憾。雖然現代陶瓷審美同樣表現在對材料的依賴,但是,一味地在材料上廢寢忘食的演繹與實驗,而僅呈現出材料景觀,卻也陰藏不了作品精神的蒼白。「陶瓷」就是陶瓷,泥做火燒,還能如何,材質是藝術的原料,其在作品中的意義如同文字在文章中的意義,文字的本身不能鮮活,陶瓷材料本身與藝術沒有直接的關系,與藝術理想更是相差甚遠。雖然對陶瓷材料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道路,但是,要建構當代文化語境中的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的豐碑,就不能總停留在泥與火的材料實驗上。 創造基於對現實生存的依賴,現實生存的欲求是創造的動力。以自身的文化特徵參與當代全球文化的建構,實現對自身形態的認證,或許是當今藝術的目標。中國現代陶瓷藝術應該引領出我們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生存經驗,並且明卻指向當代和未來。 價值觀的建設同時還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是指不僅在理論上,要有陳述中國現代陶瓷存在價值的能力,同時在當下的批評上要有一隻強有力的隊伍。到現在為止,現代陶瓷理論上具有邏輯較為完整的文字沒有見到,批評上間或見到一些文字,大都將陶瓷的學科批評走斜為陶瓷的歷史評論和文化批評,而卻乏對學科本位語言建設的高見。 游離於體制之外 在中國政府主辦的全國大型美展的通知中明確地寫著:「石膏、陶瓷、紅磚、軟、硬泡沫材料的作品謝絕參展」。陶瓷和石膏,軟硬泡沫同類?因為材料的易碎而「廢」之,不知這和因咽廢食有啥區別。現代陶瓷藝術在政府行為的美術展覽中,竟然連點綴都不能成為,在這白
⑤ 陶器的產生在人類文明的演進中有重要意義
陶器的產生,來在人類文明的演進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首先它是人類按照自己的設想創造實物的重大成果,其次,它顯示了巨大的經濟意義,說明了農耕時代的到來和進步。對於藝術而言,它為裝飾藝術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隨著陶器的產生,彩陶裝飾繪畫也逐漸產生出來。
⑥ 陶器的出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1.是手工業雛形,標志著勞動力分工開始;
2.是人類早期藝術表現的承載體;
3.生產力豐富的體現,物品需要精製和存貯了。
⑦ 陶器的發明的意義是什麼
陶器的發明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人類已從以採集、內漁獵活動為基容礎的遷徙生活過渡到以農業為基礎的定居生活,意味著人類由野蠻狀態向文明狀態轉變的開始。在藝術設計發展的歷史上,陶器的發明與使用同樣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是因為,陶器設計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種造物活動,它告別了人類僅僅依賴於利用自然材料進行藝術設計活動的歷史,從而奠定了人類有意識地創造新材質的實踐活動的最初基石。
⑧ 陶瓷之路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陶瓷的發展回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答成部分,古代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它與人類歷史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既是民族藝術與科學漫長的發展史之縮影,也是當時社會生活及文化交流乃至政治、經濟的真實反映。
⑨ 陶器產生的進步意義
中國是世來界上幾個歷史源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從初創於商代、到真正創制於東漢時期的中國瓷器,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貢獻。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已達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涌現;明清時代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我國的陶瓷業至今仍興盛不衰,質高形美,其中比較著名的陶瓷產區有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廣東石灣和楓溪、江蘇宜興、河北唐山和邯鄲、山東淄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