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溫州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文化是海洋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混合物
費孝通先生說溫州地區的歷史傳統是「八仙過海」:是石刻、竹編、彈棉、箍桶、裁縫、理發、廚師等百工手藝人和挑擔賣糖、賣小百貨生意郎周遊各地,掙錢回家,養家立業。這些飄泊異地的手藝人和商販同居家耕地的農家女結合,是藝商與農業的結合。這是溫州模式的靈魂,從而有異於蘇南模式。然而,溫州的商業為什麼繁榮?從溫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和甌江下游,自古以來,既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為發展的地區,又是一個貿易發達的沿海地區。溫州這種區域性的商業特徵,跟大海有著深層次的聯系,溫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海洋文化。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沿海地區較之內地優先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託良好的港口條件,憑借發達的海上運輸。北宋時期,溫州就已經是一個工商業繁榮、海上交通、貿易發達的城市,為全國11個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溫州造船的歲額達六百艘,與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同居全國首位。這種情況提供了溫州人漂洋過海的方便,一些溫州商人隨貿易商船去國外經商;有的則客居那裡經商。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就有溫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溫州人紛紛飄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歐海諸國經商謀生,到建國前就有華僑3.8萬人。海上交通的發達給了溫州人外出謀生的機會,也逐漸鑄造了溫州人四海為家,喜歡闖盪的個性,這是溫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溫州古城是個傳統化、鄉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使不願受少數民族統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溫州人口也急劇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間溫州人口則驟增至九十多萬人。墾田面積大大超過前代,畝產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傳統農業血緣、地緣等鄉土關系所形成的慣例、習俗對溫州經濟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給溫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設下了伏筆。
大海文化與鄉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孕育了獨特的溫州模式。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溫州人隱藏著的闖盪沖動不曾熄滅過,而在溫州農村,尤其是東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帶,在制度的灰色區域內,積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識,經商沖動,以及農村中孕含著的市場因素一下子煥發出來。正如金祥榮、朱希偉所言,溫州的商業文化與傳統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一旦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剛性有所松動,便會尋找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形成對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的「背離」,這是溫州推行准需求誘致型制度變遷的重要動因。溫州小商品從一開始就繞開當時計劃經濟嚴格的產品范圍,以市場為起點和歸宿,市場和商品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溫州模式不是產生於城市中心,而是在溫州廣大農村城鎮產生的。
② 溫州文化
由溫州博物館、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溫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溫州邁斯文化發展公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溫州民間工藝精品展,歷時一個月,終於圓滿落下帷幕,並評出了「邁斯」杯觀眾最喜歡的溫州十佳民間藝術品。
溫州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甌綉、甌塑、彩石鑲嵌、石雕、細紋刻紙、黃楊木雕、磚雕、彩塑等都是最具甌越地域特色的藝種。千百年來,溫州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不同的藝術領域用不同的方式將其充分表現出來,江海吐納,有容乃大,方有今日之蔚為大觀。
這次藉助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的東風,為溫州民間工藝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藝的絕佳平台。展覽從一開始就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先後收到來自全市各縣(市)各藝種300多件展品,參展種類、作品之多為歷年所少見。引起溫州及省內外的眾多傳媒的關注。同時,一些外國朋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展廳里不時可看到不同膚色的觀眾。據統計,僅10月1日一天來參觀的人數就達6000人。整個展覽期間,累計接待觀眾3萬人次。「邁斯」杯觀眾最喜愛的十佳工藝精品活動也開展得非常順利。所收到的大量選票中,參與的觀眾基本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學生人數居多,從事的行業有工人、農民、教師、軍人、公務員等。所收到的選票最遠的來自黑龍江,年齡最大的是76歲,參與評選群眾之踴躍以及重視程度,均超出舉辦者的預想。在入選的十佳作品中,最具溫州民間工藝特色的藝種幾乎都名列其上,它反映出溫州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甌綉
甌綉始於唐宋,為我國六大名綉之一。古時溫州少女「十一十二娘梳頭,十二十三娘教綉」,具有刺綉的優良傳統。
清咸豐三年(1853)溫州開始設立專業綉鋪,後以庄競秋為代表的溫州畫家參與創作,使民間服飾品逐漸向裝飾品和觀賞品發展,並出口歐美及南洋各地。甌綉以構圖精巧,綉法嚴謹,運針纖巧,色彩鮮明而著稱。不少佳作被選為國家級禮品,多次參展國際藝術博覽會。2001年甌綉被浙江省列為重點保護藝種。
甌塑
甌塑,又稱「油泥塑」。它將繪畫、浮雕和泥塑融為一體,用富於可塑性的五彩油泥堆塑成人物、山水、風景、花卉、獸禽等,色彩繽紛,瑰麗奪目。建國後,甌塑從單色發展為彩色,並創作出諸如掛屏、屏風、台屏、壁塑、案頭擺設等新產品。代表作品《韶山》、《西湖天下景》、《飛天》以及《國外庄園》等享譽國內外。
石雕
石雕以葉蠟石為原料,是「浙江三雕」之一。早在唐代,溫州就有人從事這門藝術。因材施藝,依色取巧,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瓜果、禽獸魚蝦、寺院亭台等造型。近年來,工藝師還採用雞血石、巧色石等珍稀石料雕刻大型作品,很有藝術價值。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為浙江著名的「三雕」之一。清末,永嘉藝人朱子常把木雕人物從龍燈裝飾改變為獨立的案頭工藝品,表現手法簡練含蓄,自成一家。1925年葛雨亭、葉阜如、朱子常等14人,開設永樂雕塑工局,從事生產經營黃楊木雕等工藝品。建國以後,更是涌現了一大批如王鳳祚、葉潤周、陳志雲、王篤純、高公博、虞金順、王篤芳、虞定良等大師級的藝術人才。作品頻頻在國際、國內重大展覽上獲獎。
筍殼雕
又稱竹殼雕,是以毛竹筍殼為原料,通過繪畫、雕刻、剪貼、上光等工藝製作而成的新穎工藝品。筍殼雕集竹雕(淺雕)、脫胎、竹編於一身,體現了筍殼自然本色、花紋及質地輕巧的特點,別具一格。
③ 溫州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點溫州歷史上有哪些有些影響的人物
溫州地處浙東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業、商貿、港口城市。她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地區的縉雲、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台州地區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溫州市現轄三區(鹿城、龍灣、甌海)、兩市(瑞安、樂清)、六縣(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
溫州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山脈之間,溪流奔騰,大都由西向東注入東海。主要河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甌江為浙江第二大河,左納楠溪江入海。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潤濕性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氣溫16.1~18.2攝氏度。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台風。因此,來溫州的最佳旅遊時間為一年四季。既便是梅雨季節,雨中游雁盪也別有一番風味。
溫州不僅以「商貿」城市聞名遐邇,其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現擁有雁盪山(溫州雁盪山、南雁盪山、中雁盪山)、楠溪江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麂列島、烏岩嶺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仙岩、瑤溪、洞頭、濱海玉蒼山(玉蒼山公園)、百丈漈、寨寮溪、澤雅七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八個市級風景區,還有眾多的森林公園和文物古跡。
雁山雲影,甌海潮蹤,楠溪勝景,百島風光,玉蒼石景,百丈飛瀑,寨寮風情,承天氡泉,孕育出璀燦的甌越文化,使得溫州更加深沉,更為神秘,更有內涵。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溫州機場已開辟42條國內航線,並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溫州港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
溫州是我國著名僑鄉之一。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大部分在美國、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從事餐館業、皮革業、服裝業等。在溫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畲族,其次是回族,此外還有壯、苗、土家、侗、滿、布依等民族。
溫州概況
簡 稱:甌
區 號:0577
郵 編:325000
位 置:位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是浙南政治、文化、經濟、交通、旅遊中心。南接福建省,西連麗水市,北通台州市。
區 劃:現轄鹿城、龍灣、甌海三個區及瑞安、樂清、永嘉、文成、泰順、平陽、蒼南、洞頭八個縣(市)。
④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4)溫州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⑤ 有關溫州的歷史文化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回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答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故又名「鹿城」。<br/>「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盪山和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兩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岩嶺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br/>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經濟相當發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商,專業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湧入溫州,使其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溫州模式」、「溫州速度」、「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br/>
⑥ 溫州的風土人情及歷史文化,地理環境
溫州位於中國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簡稱甌,別稱鹿城。擁有面積11784平方千米,轄海域11000平方千米。地理位置:東經119°37′-121°18′、北緯27°03′-28°36′ 溫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級市 東南丘陵,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福建寧德福鼎市,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浙南經濟、文化中心。溫州2009年GDP突破2527億元,浙江省內排第三,2009年溫州GDP比上年增長8.5%,增幅與上年持平,2009年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60.72億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00元,增長7.1%。 全市總面積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總人口799.8萬人(2008年)。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共有30個街道、119個鎮(包括2個民族鎮)、143個鄉(包括5個民族鄉)。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溫州話)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 溫州,是一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滿魅力與夢幻的城市,一座充滿智慧與故事的城市。溫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邇聞名。 溫州文化燦爛,史稱「東南鄒魯」。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溫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樹是榕樹,市鳥是海鷗,市歌是《會飛的家鄉》。 還有一本描寫溫州的小說《溫州別戀》,作者是六百里。歷史文化 溫州五馬街 溫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據《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斗,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斗城。傳說在築城時,有隻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將這座城市稱為白鹿城或鹿城,也把郭璞登上的這座山稱為「郭公山」。 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綉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溫州歷代人才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祐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傑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讓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璀璨: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劉旦宅、孟慶江、林曦明、林劍丹、陳忠康、張素、張如元、馬亦釗、汪廷漢、戴宏海…… 溫州歷代鼎甲:溫州自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至清末廢科舉(公元859-1905年)的1050年間,共有文科狀元7人,進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兩宋1228人(北宋81人,南宋1147人)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歷代共有武狀元19人,武進士近400人,其中兩宋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約70-80人。 溫州歷代狀元、榜眼、探花 1、文科狀元(7人): 徐?、王十朋、木待問、趙建大、周坦、徐儼夫、周旋 2、文科榜眼(9人): 葉適、陳棟、陳求魯、林公一、陳宜中、鄒臻、周仁勇(文武榜眼)、卓敬、王瓚 3、文科探花(3人): 陳桷、黃中、孫希旦 4、武科狀元(20人):潘文虎、陳鰲、陳鶚、蔡必勝、黃裦然、林管、薛贄、朱嗣宗、林夢新、朱熠、趙國華、項桂發、章夢飛、侯畐、張宗德、朱應舉、蔡起辛、翁[木鄂]、林時中、王名世 5、武科榜眼(4人): 林景衡、戴應發、林景新、周仁勇 6、武科探花(6人): 林武子、陳元普、孔元圭、葉宗澤、薛應龍、陳龍發 古文化遺址 首次於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門山發現,後在許多地點又陸續發現。 80年代以來通過全市范圍內的文物普查和專題調查,查明境內二區九縣(市)均遺有古文化遺址,計達百餘處,主要分布在甌江、飛雲江及其支流兩岸,大多依山傍水。 溫州古文化遺址大致可分前後兩個階段,前階段,除少數早期石器磨製欠精、器面留有錘擊痕跡外,大多數石器磨製精緻,已採用打、磨、琢兼施技術;陶器主要有夾炭陶。與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徵相似,以樂清白石遺址為代表。後階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較簡單,其錛類石器橫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質陶、彩繪陶和印紋硬陶等。與福建閩侯曇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徵相似。目前這類遺址的發現約占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馬嶼牛頭頸等遺址為代表。 ①白石遺址:在樂清白石鎮白石溪楊柳灘溪床下二三米深處。系沖積形成的遺址。 ②大坪遺址:在瑞安北龍鄉大嶴村北龍山北麓。北龍鄉在飛雲江口外一島嶼上。 ③下湖墩遺址:在泰順百丈鎮交溪洋村北下湖墩山上,范圍約1500平方米,1988年11月發現。 ④山前山遺址:在瑞安碧山鎮街路村,南臨飛雲江,面積約250×50米,遺物多裸露在地表,以山坪和東南山坡最為豐富。 ⑤牛頭頸遺址:在瑞安馬嶼荊谷鄉山頭上村牛頭頸山中段,北眺飛雲江,1961年發現,范圍約6000平方米。遺物多分布在山坡地表。 ⑥鶴嶼山遺址:在瑞安仙降鎮下社村,與山前山遺址隔江相對,1971年發現,面積約10000平方米。 ⑦獅子崗遺址:在泰順司前鎮前村,1986年發現,面積約8000平方米。山頂-壕溝斷面和東面山坡遺物較豐富。 ⑧仙堂山遺址: 在蒼南橋墩鎮仙堂村北海拔40餘米山坪上,1985年發現,面積約3500 平方米。 溫州旅遊景點: http://www.lvmama.com/place/dest/330300 溫州網: http://www.66wz.com/
⑦ 溫州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哪些
紅軍橋來,距離
城西約15公里,橫跨浙江省源
與福建省
犀溪鄉
交界溪上;
南麂列島,位於浙江省
東部海域、
口外,距
港30海里;
劉基
,位於
天頂湖西邊的南田鎮;
蒲壯所城,位於浙閩交界處的
蒲城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
城堡建築;
古街,位於岩頭鎮上,沿街有
古橋、接官花亭、楠溪石寨等景觀;
,是溫州舊城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著名的商業街。東起解放街與公園路相接,西至蟬街與府前街相交,長400米,寬12米;
雪溪胡宅,坐落在三魁鎮雪溪鄉橋西村的胡宅;
古橋,又名「永慶橋」,位於麗水湖上,建於南宋末年;
望兄亭,蒼坡村南寨牆上;
蒼坡溪門,是整個古村寨的大門,為元明時期建造,三間四柱木造牌樓式;
仁濟古廟,已被辟為蒼坡民俗館;
妙果寺,位於浙江溫州市區人民路松台
,系東甌著名古剎;
普明寺,又稱後嶼堂,位於
瞿溪鎮後嶼羅漢山;
張璁祖祠,坐落在
永中鎮普門村
⑧ 溫州有哪些古建築可以體現溫州的歷史文化
現在印象中還有就是朔門街,解放路上的墨池坊,還有府前街的老城門
永強龍灣的永昌堡
⑨ 走進溫州歷史文化
溫州地處浙東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業、商貿、港口城市。她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地區的縉雲、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台州地區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溫州市現轄三區(鹿城、龍灣、甌海)、兩市(瑞安、樂清)、六縣(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
溫州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山脈之間,溪流奔騰,大都由西向東注入東海。主要河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甌江為浙江第二大河,左納楠溪江入海。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潤濕性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氣溫16.1~18.2攝氏度。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台風。因此,來溫州的最佳旅遊時間為一年四季。既便是梅雨季節,雨中游雁盪也別有一番風味。
溫州不僅以「商貿」城市聞名遐邇,其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現擁有雁盪山(溫州雁盪山、南雁盪山、中雁盪山)、楠溪江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麂列島、烏岩嶺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仙岩、瑤溪、洞頭、濱海玉蒼山(玉蒼山公園)、百丈漈、寨寮溪、澤雅七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八個市級風景區,還有眾多的森林公園和文物古跡。
雁山雲影,甌海潮蹤,楠溪勝景,百島風光,玉蒼石景,百丈飛瀑,寨寮風情,承天氡泉,孕育出璀燦的甌越文化,使得溫州更加深沉,更為神秘,更有內涵。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溫州機場已開辟42條國內航線,並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溫州港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
溫州是我國著名僑鄉之一。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大部分在美國、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從事餐館業、皮革業、服裝業等。在溫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畲族,其次是回族,此外還有壯、苗、土家、侗、滿、布依等民族。
溫州概況
簡 稱:甌
區 號:0577
郵 編:325000
位 置:位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是浙南政治、文化、經濟、交通、旅遊中心。南接福建省,西連麗水市,北通台州市。
區 劃:現轄鹿城、龍灣、甌海三個區及瑞安、樂清、永嘉、文成、泰順、平陽、蒼南、洞頭八個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