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書的發展歷史
電子書是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反展而誕生的一種數字書籍形式。任何一種事物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下面就介紹一下電子書的產生背景和電子閱讀的開發現狀。
[編輯]電子書的產生背景
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全世界的人們提前很多年享受到虛擬網路世界給人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信息的快速傳遞和思想情感的充分交流是IT和Internet給人們帶來最為美好的一面。但是IT和Internet經濟的泡沫,卻讓過早的享受這一切的人們也付出了代價,尤其是使投資者們損失了巨額的資金。
當帶有許多泡沫的網路大潮退卻的時候,人們發現海灘上還留下了電子郵件,資訊的快速瀏覽和尋找,聊天和免費的互動娛樂,除了這樣幾件東西以外,還有另外一件東西,那就是電子書。電子書簡介,請參見條目:電子書
網路的存在,無疑會使傳統的精神文化產品受到沖擊。人們歡迎電子書,但是電子書卻不能違背產業發展的規律,也不能無視資本的力量。不然我們絕對不會看到:現在所有新出的「書籍、雜志和報紙」原本都已經數字化了,可就在面向讀者的最後一關——出版,沒有將「數字化」進行到底,仍舊使用的是紙張。如果說,這是由於技術的原因而不能實現以電子顯示的方式進行大眾閱讀,那麼這顯然不是正確的回答。
[編輯]電子書閱讀器具的開發現狀
美國
l 、Microsoft PC機操作系統及工具軟體王國的事實上的統治者,同時憑借內容格式和經營閱讀平台方面的技術優勢,期望通過eBook產業闖入經營內容的王國。 2、 Gemstar 美國新聞集團為主要股東的NSDAQ上市企業,准備在IPG和eBook方面找到未來消費類電子產業中最具發展力的增長點,並於1999年徹底的收購了美國ebook閱讀器最著名的兩家公司Rocket Book 和SoftBook. 在專用閱讀器方面准備實行技術壟斷控制。 3、HP&Adobe HP無疑是IT公司中的佼佼者,尤其在列印機語言方面HL已基本形成了業界的標准。而Adobe公司以PS語言與之抗衡,特別是其網路上的PDF格式更加著名,目前60,70%以上的西文電子文檔都使用該格式。這兩家公司豈能放棄eBook方面的積累優勢,都投入巨資,希圖佔領未來的肥沃市場。4、 Franklin 美國著名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品牌,且擁有自己的內容渠道,但其ebook的形象是稍大一點的PDA形象ebookman,目前出貨量在美國號稱第一,但年出貨量仍然小於10萬台。
日本
l、 Toshiba(東芝) 憑借著其綜合的優勢,在非揮發超大容量存儲器、數字版權處理、存儲卡和顯示技術方面頻頻出大手筆,據說在ebook閱讀器方面也投入了巨資開發。
2、 Sony(索尼) 在許多的電子類終端產品都有長線的投資,其在PS2方面的成功,使得全世界的業內人士清楚的看到,沒有系統、內容和運營的全面服務,很難在未來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Sony在ebook產品所涉及部分大舉投資,是其本能的反應。 3、 MEI(松下) 松下SD卡全系列技術和盟員的出台,不但在版權和半導體技術上進行了集成,而且在盟員的聯合和新品的開發上都採取了全新的模式,可謂出手不凡。e平台方面的全面投入,使得他在未來的經營中取得了綜合優勢,ebook已經被松下聚焦為重中之中的旗艦產品。
中國
l、 (港台)漢文化傳信 香港上市公司,中文倉吉輸入法的發明人朱邦復為整體的領軍人物,協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力開展中文學生課本的工作,理念宏達、手筆龐大,核心技術為字型檔、操作平台和中文MCU.
2、北大方正 依據多年來,在華文出版界和報界的排版系統和相關設備的行業優勢,大舉進攻網路出版,並搶占內容格式(CEB與XEB)方面的制高點,以形成事實上的標准,目前主要的戰略是:廣泛與出版界聯合,建立網路出版的依託平台,同時密切與國內外的硬體閱讀器廠商合作。
3、南開津科 專心致力於電子書閱讀器具的研發,生產「翰林電子書」,廣泛與網路出版、傳統出版商合 作,重點突破閱讀器具與版權控制的瓶頸,為形成新型的產業構築堅實的基礎。
4、遼寧秦通 遼寧出版集團與美國矽谷一家公司合資,其「掌上書房」,主要仿製Rocket Book,缺乏可競爭的技術核心,運營思路是內容和閱讀器一起上。
5、 湖南遠景科技 整體思路和概念十分類似一Rocket Book, 內容有湖南出版集團的支持。
6、北京伯通 推出主要針對中小學市場的「綠色電子書包」,其實是擴大的PDA,技術主要來源於台灣的PDA廠商。
2. 《讀者》雜志發展歷程
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讀者》雜志,自1981年3月創刊時的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4年5月月發行量858萬冊,躍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從創辦至今,《讀者》始終以高雅文化、人文關懷為主調,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追求高質量、高品位、高水準,形成了高雅、清新、雋永的風格,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贊譽。 (一)《讀者》雜志的發展歷程1998年以來,《讀者》連續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第二屆百種重點社科期刊,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高」(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2002年再獲國家期刊獎。 2000年1月、2001年11月分別創辦《讀者·鄉村版》、《讀者欣賞》兩份子刊,2003年主辦《老年博覽》、《西部人》雜志。《讀者》雜志還出版盲文和維吾爾文版,出版《讀者》合訂本、《讀者》精華本、《讀者》系列叢書、明信片和《讀者》多媒體光碟。 《讀者》雜志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1年-1984年,為《讀者》的初創期。《讀者》根據「文革」後形成的文化知識斷層,率先介紹西方的優秀文化、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知識,很快引起了廣大讀者的興趣,尤其是青年讀者的關注。雜志在創刊第三年發行量達到136萬冊,為雜志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1985年-1989年,為《讀者》的發展期。這一時期,雜志的發行量一直在150萬冊上下徘徊。《讀者》根據形勢的要求,對編輯思想適時作了調整,增加了弘揚中華文明和愛國主義的內容,雜志成功實現了分印,解決了制約雜志發展的「瓶頸」問題。 第三階段:1990年-1999年,為《讀者》的成長期。這一時期雜志提出「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的口號,加進了與時代脈搏合拍的現實生活作品。雜志的發行量開始有力地攀升,1991年突破200萬冊,1992年突破300萬冊,1994年突破400萬冊大關,成為全國第一大刊,1995年月發行量穩定在400萬冊,穩居全國第一大刊。 1996年以來,發行量有所回落,但月發行量仍保持在300萬-400萬冊之間。 第四階段:2000年以後,為《讀者》的拓展期。這一時期,雜志利用自身的品牌效應,進行了一系列擴張,如擴版、改刊期、創辦子刊等。 2000年,雜志在年度由48頁改為64頁的基礎上,再改為半月刊;2001年月均發行量467萬冊;2002年月平均發行量達545萬冊;2003年4月突破700萬冊大關,10月又突破800萬冊大關,達到802萬冊,月平均發行量可達738萬冊以上;今年前7個月平均月發行量已達800萬冊,5月份更是到了創記錄的858萬冊。 《讀者》雜志推出的《讀者人文讀本》中學生版近日成功面世,此套讀本分別由12位不同背景的文化人出任各冊的主編,分初中、高中兩卷,每卷各6冊,印刷10萬套,碼洋2000萬。目前,《讀者人文讀本》大學版也在積極籌劃之中。 (二)《讀者》雜志發展成長的體會和經驗《讀者》雜志20多年的發展歷程,為我們提供了如下一些思路、啟示和經驗:1.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以人為本,抵制低俗,體現看似超然,實則親近的人文關懷。 《讀者》是一本文化類綜合性雜志,注重於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積累。編輯們全身心投入編輯實踐,像關愛自己的生命一樣關愛雜志,好中選優,百里挑一,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糧奉獻給讀者。編發的文章,不僅注意思想性,更注重可讀性、感染力和滲透力。闡述人類文明的真諦,傾注社會關懷,與讀者產生共鳴,努力去體會和挖掘文章的韻味,可讀、愛讀、耐讀,在互動交流中陶冶情操,達到心靈溝通的效果。 《讀者》從創刊伊始,就確定了是一本不以純贏利為目的的大眾化刊物。其核心讀者群是高中到大學一二年級的青年學生,決定了這本雜志只能是低價位,「高質量低價位」是《讀者》以人為本、尊重讀者、依靠讀者、回報讀者的辦刊思路和原則體現。 尊重讀者,更要尊重作者,《讀者》率先做到了一稿三酬,使作者權益得到維護。 2003年8月又與百名作者、作家簽訂了作品使用合同,在執行著作權法、依法辦刊上又邁出了實質性的步驟,是中國期刊史上的又一個第一。 《讀者》始終堅決抵制低俗,堅持「真、善、美」的陽光主題,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為標尺,旗幟鮮明地倡導人文關懷。《讀者》的人文關懷是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的辯證統一,體現為一種文化的關懷,體現為情感的關懷,體現為成長及實現人生價值的關懷,體現為對社會發展的關懷。《讀者》的人文關懷是全方位的,是一種從個人到社會,從家庭到國家,從道德到科技、經濟、政治等的整體模式。 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緊扣時代脈搏,走漸變式發展道路。 《讀者》創刊於改革開放之初,發展成長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辦刊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一份雜志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必須貼近時代,依時代的變化而進行適度地調整。 《讀者》20多年來的創新發展是一種漸變的過程:實現了由介紹人類優秀文化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漸變。 實現了刊發較長文章向內涵深刻、富有哲理性的短小精悍文章的漸變。 實現了由編輯型向編輯經營型的漸變。 實現了由面向全國到放眼世界市場的漸變。 3.樹立文化產業化思想,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讀者》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樹立文化產業化思想,努力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互利互濟、互相促進。 《讀者》的公益事業注重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倡導對社會、公眾的終極愛心。 從題材到內容:尊師重教,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維護人們健康、提倡衛生、遠離毒品等,都體現了人類主體對自身的關心。如為希望工程募得捐款152萬元,向全國特級教師贈送一年的《讀者》,免費作禁毒公益廣告,舉辦「保護母親河,共建讀者林」活動,至2004年7月,在全國范圍內捐款者已達120萬人次,募集資金400餘萬元,建設林地近2萬畝,等等。 《讀者》的社會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公益事業。 2001年以來,《讀者》雜志積極調整辦刊思路,適時整合刊物內容,在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方面加大力度,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舉措。《讀者》品牌和影響力的提升,有助於廣告客戶形象、產品的提升,使《讀者》成為讀者心目中的《讀者》。 《讀者》雜志確定了在探索、拓廣發行市場與廣告經營能力的同時,圍繞《讀者》品牌,立體經營,多元發展,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讀者》成功實現了月刊改半月刊的轉變,又創辦了鄉村版、《讀者欣賞》;200期推出光碟版;推出合訂本、精選本,以及與雜志有關的叢書等。 2004年,《讀者》與新東方教育在線推出簡訊交流平台,進入互聯網領域;與聯通、移動運營商合作,為跨媒體經營作了有益的嘗試和准備。 4.努力跨越地域性障礙,實現走出去戰略,樹立民族品牌之旗,積極宏揚中華文化。 《讀者》成功地跨越地域性障礙,樹立中國民族文化品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在內容設計上,《讀者》成功地建造了開放性的優秀文化構架。 《讀者》創刊以來,堅持並不斷完善「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在堅持以中華文化為主線的前提下,力圖把中華文化置入世界文化的大構架中。《讀者》強調文化的綜合性,設法在文學、藝術、歷史、人文、科普等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體現文化的文明本質及其地域性、民族性、互補性、交叉性、傳承性和永恆性。《讀者》還試圖在高雅和通俗之間打通一條管道,彌合兩個極端之間的鴻溝。 在人才建設上,《讀者》自創刊以來到現在,出版社黨委對《讀者》實行直接領導,把《讀者》的工作作為全社的重中之重來抓;由思想政策水平高、業務知識水平豐富的副總編輯兼任主編或編委會主任,確保宣傳導向的正確。編輯和經營人員大多具有豐厚的知識背景和廣闊的視野;工作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不同的學校和學科背景,形成了敬業愛崗、團結互助、寬松和諧、緊張有序的團隊精神。 在管理經營上,歷屆領導、主編的發展意識、責任意識和全局意識使《讀者》跨越地域性障礙,穩步成長,最終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刊,並順利走出國門,樹立中國民族品牌之旗。 在印刷發行上,《讀者》雜志利用中國現行發行機制,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行之路。在全國建立了蘭州、南京、貴州等15個印點,有效地保證了雜志在最快時間內上市。 在市場擴張上,《讀者》積極探索麵向世界走出去的可行性道路,與美國大路公司、德國MC媒介公司就《讀者》在國外發行等事宜簽訂了合同。同時謀求將來出版英文版《讀者》,不僅打入海外華人市場,還要爭取更多的國外讀者,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3. 誰知道叫叫閱讀的發展歷史
叫叫閱讀是一個專門做早教和繪本的老品牌,叫叫閱讀學院 從來回2006年開始是一個專門答做早教和繪本的老品牌——「叫叫閱讀學院」推出的。
2007年-2011年為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兒童早期閱讀繪本及解決方案期間創作500餘本多語言繪本
2011年-2017年,基於叫叫閱讀內容衍生出系列兒童教育APP,智能故事機,全球斬獲7000萬用戶
2018年小雞叫叫升級為叫叫閱讀學院,專門為3到8歲兒童做大語文在線閱讀課程
4. 書的發展史閱讀答案
B
不能,因為科學技術佔大部分,如果沒有科學技術書籍的發展只能南柯一夢。
我們的書
5. 國外書籍的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對於人類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時代,
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
促成了世界性的經濟
繁榮,
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精神面貌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隨著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會的來到,
科學文化的日新月異,
人類越來越不滿足僅僅是現實所提供的某些物質條件。
近乎於持一種
挑剔的態度去接受經濟高度發達的物質性、
精神性的享受。
而今的書籍裝幀設計,
也只有在
不斷更新與提高的基礎上,才能符合時代的需要。
電子書代表人們所閱讀的數字化出版物,
從而區別於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出版物。
電子
書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一定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信息,通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
電、磁為介質的設備中,藉助於特定的設備來讀取、復制、傳輸
。
圖
9
:光碟與電子書
三、國外書籍的發展簡史
人類最早的問題是由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和腓尼基人創造的楔形文字(公元前
4000
年,由
22
個拼音字母組成)。蘇美爾人用一種三角形的小鑿子在粘土板上鑿上文字,
筆畫開頭粗大,
尾部細小,很像蝌蚪的形狀。
待泥板乾燥窯燒後形成堅硬的字版,
裝入皮帶
或箱中組合,這就成為厚厚的一頁一頁重合起來的書。
公元前
3000
年,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是用修剪過的蘆葦筆寫在尼羅河流域濕地生
產的紙莎草紙上,呈卷軸形態。紙卷在木頭或象牙棒上。
1
)書籍的開始
紀元初年的歐洲是一個由口頭文化支配的世界,
修道院成為書面文化和拉丁文化的聚集
地。從紀元初到
11
世紀,書籍的製作也幾乎都是修道院等宗教機構完成,僧侶們傳抄的作
品多為宗教文學,如:《聖經》,祈禱書,福音書等禮拜經文。
8
世紀時,才出現了關於世
俗作品的書籍。
(
4
)現代書籍的發展
16
世紀至
17
世紀,是歐洲多事紛亂的年代,德國的宗教改革,英國內戰„„但這個時
期卻是書籍不斷發展與革新的時代,書籍的現代特徵更加明顯起來。
大開本的書籍已不再流行,
小說、
詩集等大多採用
4
開或者更小的開本印刷,
伴隨著小
開本的普及及心得圖書種類的不斷出現,
18
世紀出現了一股閱讀的狂潮,書籍成為人們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18
世紀可以說是詞典和網路全書的世紀,其創新的文本結構為所有人提供了便於閱讀
和理解人類知識整體的機會,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6. 跨媒體閱讀的發展歷史
2010年9月16日,跨媒體閱讀的風潮首先在最具現代氣息的大學校園內掀起。南京大學圖書館在仙林校區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媒體閱讀試用活動。據悉,此次南京大學圖書館跨媒體閱讀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阿帕比),至此南京大學也成為全國首個公開試用數字圖書館的跨媒體閱讀功能的大學。由於數字圖書館跨媒體閱讀的開通在高校圖書館尚無先例,為了讓在校師生更好的體驗全新的跨媒體閱讀,南京大學圖書館精心策劃試用活動,以推廣數字資源在多種終端包括手機、手持閱讀器(電紙書)、平板電腦、觸摸屏等設備上的試閱讀。數百名南京大學的學生來到現場試用,反響十分熱烈。
活動現場,供學生試用體驗的閱讀終端幾乎涵蓋了目前市場上所有的主流設備,iPad、方正文房、漢王、津科、觸摸屏等,甚至學生自己的手機也可以進行體驗,其中,iPad自然最受學生關注。據方正阿帕比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更好地體現出跨媒體閱讀的全新體驗,前不久Apabi Reader for iPad版本正式發布,並已在蘋果軟體商店中供蘋果用戶免費下載使用。」而採用了最新Apabi Reader的閱讀平台也的確給現場大學生帶來了驚喜。「這個平台和iPad結合的太完美了,而且視覺效果超炫,可以模擬紙質書翻頁,版式也和真書一樣的,看起來和真書一樣舒服。同時裡面有幾十萬本書可以看,想看的書裡面都有,就像有自己的圖書館一樣。」一位參加試用活動的學生表示。
對於此次跨媒體閱讀在南京大學的全面體驗,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洪修平教授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搜索引擎、移動終端、電子閱讀器等為主的數字出版技術的創新日新月異,數字閱讀終端產品不斷升級,新型閱讀方式不斷涌現,進一步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局限。大學是現代科技和先進文化的建設者和傳播者,大學生是未來生活的主導,他們對於移動數字閱讀這種方式具有『先天性』的接受度。學校圖書館作為學生閱讀資源的提供者,理應緊跟時代步伐。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讓南大學子進一步體驗數字閱讀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新變化,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同時圖書館也可以進一步了解數字閱讀的最新技術和最新成果,推進學校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進程,更好地為南京大學師生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7. 散文的問題特徵,發展歷史,分類,閱讀策略。
散文的問題特徵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3、藉助想像,體察作者情感。
4、辨識手法,找准突破口。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
散文的歷史
先秦。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唐宋。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明代。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近現代。指與詩歌、小說、戲劇等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
散文的分類
1、敘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哲理散文
散文的閱讀策略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2、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3、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4、品味散文的語言。
5、領會作品的內涵。
學習散文的方法
1、可以認真閱讀幾遍。我們在閱讀散文的時候可以邊閱讀邊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麼、作者是想說明怎樣的道理。
2、了解散文的內容。散文寫作比較不受限制,內容包容萬象。散文可以是抒情的美文,也可以是游記,還可以是針對某人物或者某個事件、作品的夾敘夾議。
3、散文的結構。一般而言,散文結構不是那樣嚴謹,但是線索還是很明確的。作者在散文中會交代自己所要表述的想法;有時候散文就如同詩歌一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來說明,但是主旨大意還是看得出來。
4、可以學習散文的語言和表達方法。散文形式比較自由,作者表達手多種多樣。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態度、主觀想法。
5、理解散文語言的特色。 很多散文作者喜歡用比喻、擬人、象徵等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態度。散文用語有別於其它的文體,類似詩歌,但不是詩歌。
8. 散文的文體特徵,發展歷史,分類,閱讀策略是什麼
散文的文體特徵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美。
散文的發展歷史:
先秦: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唐宋: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明代: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近現代:指與詩歌、小說、戲劇等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
散文的分類: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閱讀策略: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2、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3、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4、品味散文的語言。
5、領會作品的內涵。
(8)閱讀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散文的鑒賞問題: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
如《長城》(2000年)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餘。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閱讀《獸·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須認真閱讀注釋,分析背景材料。
抗戰勝利後,國統區人民掀起了反內戰運動,國民黨當局卻大行不義,倒行逆施,製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先生十分悲憤,堅決主張聲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對個別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極為不滿,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透視創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再對照原文,試卷中的問題就不難找到答案。
3、藉助想像,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於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像,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
讀《長城》,如果能聯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對「長城」的議論,能想像到長城上狼煙四起,民族斗爭的慘烈,想像到中華民族融合過程中的曲折歷程,就不難觸摸到作者那顆希望中華民族走出封閉與落後,走向繁榮與強大的赤誠滾燙的心。
4、辨識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高考試題中。如《報秋》(1999年),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並茂的散文,深含著生活的哲理。
作者通過玉簪花這個載體,提醒人們要多珍惜光陰,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這個「精神」,也就等於找准了閱讀的突破口。
9. 閱讀空間的閱讀空間的發展歷史
2007年底,來內測時,閱讀源空間是一個純粹的RSS閱讀器;
2008年,增強了對QQ空間的支持,提供了自動同步QQ好友列表,實時更新、評論等功能,使得閱讀空間成為關注好友為主的閱讀區域;
2009年,閱讀空間開始加強推薦等交互元素,預期會向好友圈的閱讀交互方向發展。
10. 起點中文小說網的發展歷史
不用太復雜,知道這些就行了吧?
1、 2001年11月,起點中文網的前身,玄幻文學協會由一批愛好玄幻寫作創作的作者發起成立。
2、 2002年5月,玄幻文學協會籌備成立文學性質的個人網站,正式成立起點中文網。
3、 2002年6月,起點中文網第一版網站推出,開始試運行。
4、 2003年5月,起點中文網第二版問世並投入使用。
5、 2003年8月23日,起點第二版的改良升級工作完成,加入更多貼近書友的閱讀設置。
6、2003年10月10日,起點正式推出第一批VIP電子出版作品,VIP會員計劃正式啟動。
7、2003年11月1日,2003年全國個人網站大賽,起點中文網從近2000多參選網站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名。
8、2004年6月1日,起點中文網世界ALEXA排名第100名,成為國內第一家擠身於世界百強的原創文學門戶網站。
9、2004年10月8日,起點中文網正式宣布被盛大網路收購,成為盛大全資子公司。
10、2004年12月18日,起點中文網在上海召開「盛大起點2004年原創文學之旅」,創國內網路文學年會盛況。
11、2005年5月15日,起點中文網三周年慶,綜述起點三年創業及發展歷程。
12、2005年7月31日,起點中文網當月簽約作品稿酬發放突破100萬,創業內發展奇跡。
13、2005年10月10日,起點中文網VIP制度實施二周年慶,起點電子出版業務步入高速發展期。
14、2005年12月17日,第二屆中國原創文學年會暨起點作者年會在上海召開,探討原創文學及出版工作的發展。
15、 2007年3月7日,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大網路)正式宣布,向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玄霆)增加1億元注冊資本。玄霆主要運營起點中文網網站(以下簡稱起點網)。這是繼2004年10月,盛大網路全資收購起點網以來,第三次向其增加投資,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