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孫中山公園歷史意義

孫中山公園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21:15:07

『壹』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中山公園」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立的。迄今為止,中山公園已成為世界上數

(1)不屈不撓、頑來強奮斗的大無源畏精神。說明了在孫中山等人堅持不懈反清起義影響和英勇頑強精神推動下,革命形勢迅速發展,推翻清朝統治的局面已經形成。
(2)追求民主自由與平等權利,喚起民眾並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為實現這個目標加快努力。奮斗不息、死而後已的高尚情操(或「為國奮斗的高尚情懷」)。

『貳』 孫中山對中國近代歷史有什麼重要的影響

孫中山是推翻了被馬克思稱作世界上最落後的堡壘——清朝封建帝國——的人,他為民主思專想和民主制度奮屬斗終生,並最終以他的探索精神激勵著中國人民。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歷史巨變處於緊要關頭的縮影,是他最終在改良不成的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挺身而出而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從而他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他創造了一個時代,雖然在其有生之年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的一句名言至今仍有重要意義:「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叄』 孫中山公園的介紹

貌似中國起碼有二十個中山公園。。

『肆』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意義簡要說明!

孫中山先生誕生於1866年月12日,出生於廣東香山翠亨村一個農民家庭。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偉大的愛國者,是二十世紀站在時代前列的一位偉大人物。為中國民主革命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勛,奉獻了偉大的思想,具有強烈的愛國、愛民精神、愈挫愈奮的革命精神、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天下為公的理想精神和博愛精神。他的三民主義學說和經濟建設思想在今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參考作用,顯示出孫中山思想的強大生命力。

一、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

孫中山先生把「改良祖國、拯救同群」作為畢生奮斗的理想。在他光輝的一生中,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政黨,提倡並實行以武力推翻清朝統治,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在他一生中經歷了兩次重大轉變,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在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影響下,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改革綱領,但遭到了李鴻章的冷遇,從此,孫中山放棄了改良思想和行醫職業,認清了「和平手段」不可復施,堅定地轉向民主革命,實現了一生中的第一次轉變。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的政治綱領,在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指導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中國的民主進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統治壽終正寢,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這是孫中山先生推行三民主義取得的最大成果。但是,由於三民主義自身存在著局限性,由孫中山舊三民主義指導的一系列資產階級斗爭都無法取得徹底的勝利,不能指導中國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這些方面,被歷次的革命和運動的結局所證實。

由於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壓力,加之革命黨本身的渙散無力,孫中山既定的目標未能實現,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給孫中山以很大的鼓舞和啟發,他接受共產國際、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和幫助,中國共產黨向孫中山提出了國共兩黨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的建議,被孫中山接受和採納。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充實了反帝、反封建的內容,形成了新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不僅是國民黨改組的基本指針,在國民黨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而且是三民主義同共產主義建立統一戰線,國共兩黨進行合作的共同綱領,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具有開拓性和指導性意義。它的提出是孫中山先生一生中的第二次轉變,也是最偉大的轉變。毛澤東稱之為「對於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貢獻」。

二、孫中山思想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影響

孫中山是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在1918-1920年間,孫中山先生完成了著手撰寫的《建國方略》,提出了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計劃。在孫中山經濟建設思想和方案中,大致包括區域建設、交通、農業、工業、錢幣革命、開放主義等六個方面。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的主要內容包括:修建10萬英里的鐵路,以五大鐵路系統把中國的沿海、內地和邊疆連接起來;修建100萬英里的公路,修建遍布全國的公路網;開鑿、整修全國的水道和運河,大力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力、電力事業等。提出要在上海一帶建設東方大港的計劃。

但是,孫中山先生完成他的《建國方略》時,提出了一系列氣魄宏偉的計劃,在當時的舊中國,經濟基礎極其薄弱,積貧積弱的中國人只能將其視為無法實現的夢想。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孫中山先生傾心規劃的宏偉設想正在逐步地變為現實,並在不斷地造福於中國人民。

《建國方略》中曾提出在上海一帶建設中國東方大港的計劃。從2005年開始運行的上海洋山港,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將達到1500萬標准箱,相當於新建一個上海港。

《建國方略》中最早提出在三峽建壩的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資其水力」。這是中國人首次提出三峽水力開發的構想。這座跨世紀的龐大的水利工程,於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進行156米水位蓄水,全面發揮防洪、發電和航運效益。三峽工程使長江名副其實地變成了「黃金水道」。

《建國方略》中提出了「火車進西藏」的設想。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極力倡辦鐵路,並進行具體籌劃,2006年7月1日,孫中山「火車進西藏」的計劃變為現實。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自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繼承者。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為了實現孫中山先生率先提出的「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孫中山先生近百年的理想正在變成或逐步變成現實。

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2周年之際,我們緬懷孫中山歷史偉績,繼承其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先進思想,繼續完成孫中山未盡的革命事業,致力振興中華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伍』 請說出孫中山一生的三大重大活動及歷史意義,再給他一個稱謂

孫中山,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三大重大活動如下:

1、興中會成立,1904年(光緒三十年)11月,孫中山重抵檀香山。20多名華僑青年接受他的倡儀,舉行會議,成立了興中會,規定以「振興中華」作為立會的主要宗旨,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

2、推翻帝制,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3、宣傳民生主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

(5)孫中山公園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

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孫中山是一個謙虛的人。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方面,知道他是很謙虛的。

『陸』 中山陵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詳細一點的,謝謝了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孫中山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友人都稱呼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薄稱為孫中山先生.他於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後又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並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中山陵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鍾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整個墓區平面形如大鍾,頂部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鍾的鍾鈕,鍾糙就是半球形的墓室。
「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鍾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中山路1926年動工,1929年完成,是原來的迎樞大道,是孫中山先生靈樞南下時走過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墓道南端有三門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石坊前廣場南端孫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擺動的手勢好像正在發表關系國家命運的演說。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柒』 孫中山的名字有什麼含義

「孫中山」名字的由來

章士釗年輕時曾在日本留學。在日本,他重要收獲之一是「發明」了孫中山這個名字。

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不能不提孫中山。其實,孫中山的家譜上沒有孫中山這個名字。清廷檔案中沒有孫中山這個名字,民國政府檔案中也沒有孫中山這個名字,中國國民黨黨史中也沒有孫中山這個名字。孫中山留下的所有著作中也沒有出現過孫中山這個名字。孫中山本人從來沒有用過孫中山這個名字。孫中山這個詞是章士釗一時疏忽翻譯錯誤造成的。

孫中山在德明族譜上的名字叫孫帝,乃親人為其請求「北帝」神,護佑之意。孫中山上學後的名叫孫文,字載之。載之由名「文」而來,取「文以載道」之義。孫中山信天主教,教號叫日新,取自《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語。孫中山常年流亡國外,孫中山的英文名字是Sun Yat-sen(孫日新),西方人稱孫中山為孫逸仙,英文Sun Yat-sen譯為漢語就是「孫逸仙」。孫中山行醫時用的名字是孫逸仙。

孫中山」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903年出版的章士釗翻譯的《大革命家孫逸仙》一書中。

這本書出版前,孫文在東南亞及美洲等地籌募革命經費,並於廣州灣一帶策劃革命活動,震動了清廷,也就上了清政府的「黑名單」。清廷在公文中,皆在其名字「文」上做文章,加上三點水部首,貶稱其為「孫汶」。「汶汶」一詞,出自《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註解此文的人,或說「汶汶,猶昏暗不明也」,或說「蒙垢塵也」,或說「玷污也」。可見,「汶」是一個貶義詞,是清政府的官吏們有意侮辱、打擊、謾罵孫文這位革命領袖所使用的。因此,在那個時候一般老百姓的心裡,「孫汶」是廣州灣一帶的江洋大盜。如此,孫文的思想怎麼能得到宣傳,孫文的形象怎麼能得到樹立? 孫中山1897年曾流亡日本,為逃避清廷通緝,化名中山樵。中山是日本的姓氏,明治天皇的母親姓中山。孫中山欽佩明治天皇推動明治維新之舉措,便為其取日本姓為「中山」,加上自取之名「樵」。孫中山在日本的朋友為了掩護孫,稱孫文為中山先生。

1903年,章士釗在日本王佩叔家做客,偶然在其書房的信袋中發現了「中山樵」寫給王的信函,其字跡蒼勁雄渾,別具風范,於是詢問王,王佩叔以實相告:「中山樵」即「孫文」。

此時,恰好日本友人宮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落花夢》一書在日本出版。其中有一段記載孫文的文章。章士釗將這書有關孫文的段落翻譯為中文,書名為《大革命家孫逸仙》。書名不叫《大革命家孫文》是因為清政府把「孫汶」視為「國賊」、「海盜」通令緝拿。書中註明:「孫文即中山樵先生」。章士釗一疏忽,譯成「孫文即孫中山先生」。《大革命家孫逸仙》再版,更名《大革命家孫中山》,從此,有了孫中山這個新詞。

這事有章士釗的《疏黃帝魂》為證:「時先生(孫中山)名在刊章,旅行不便,因易姓名為『中山樵』,『中山』姓,『樵』名„„顧吾貿貿然以『中山』綴於『孫』下,而牽連讀之曰『孫中山』。」

也就是說,孫文因為被清廷通緝(刊章),在為革命奔波中大不方便了,也就為自己取了「中山樵」的日本化名。章士釗「貿貿然」地將「中山樵」拆開,用「中山」二字與孫的本姓合一,編出個「孫中山」的名字。

《大革命家孫中山》一書出版在辛亥革命的8年之前,中國人知道「孫文」、「孫逸仙」的甚少。 《大革命家孫中山》出版以後,「孫中山」的革命事跡逐漸在大江南北流傳,「孫中山」的大名也家喻戶曉。但孫文本人還不知道《大革命家孫中山》說的就是他自己。

後來章士釗在著文或演講時,對孫文也直呼為孫中山,人們漸漸也習慣了此稱呼,孫文本人也默認了。但是,孫文本人從來沒有用過孫中山這個名字,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文件中也沒有用過孫中山這個名字。國民黨總理叫孫文,不叫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叫孫文,不叫孫中山。廣東革命政府大元帥叫孫文,也不叫孫中山。從來沒有人當著孫中山的面稱其為孫中山.

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禁止使用孫文這一稱呼,規定必須稱「總理」、「國父」。

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余,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任國民黨主席。國民黨通過決議:今後國民黨不再設總理,總理的稱謂永遠留給孫文。之後,國民黨及國民政府的文件中不再提孫文,直接稱「總理」。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此後,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文件中直接稱國父,不再用總理這個稱呼。

南京的汪精衛偽政權也作出了一系列規定。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所以,舊中國無論是南京汪偽政府還是重慶政府出版的歷史教科書都稱「國父」而不稱孫文,當然,更不可能稱孫中山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產黨執政,稱孫中山為國父或者總理顯然不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總理」或者「國父」,專指孫中山一個人,可以代替名字使用,「革命的先行者」不能代替名字使用,孫文的名字早已被禁止使用了,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該怎麼稱呼孫文呢? 歷史總是由人來寫,誰寫歷史總要加上作者的意見。新中國成立後,章士釗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歷史教科書由章士釗來審定,大陸出版的歷史教科書改「國父」、「總理」為孫中山,是章士釗的主意,用的是章士釗給孫文起的名字。 現在,在台北、香港和澳門,都有「國父紀念館」,而不稱孫中山紀念館。如要提及,可稱中山紀念館。

北京碧雲寺停放總理遺體的地方原來叫「總理紀念堂」,共產黨執政後改名為中山紀念堂,而不能叫孫中山紀念堂。北京為總理舉行國祭的中央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而不能叫孫中山公園。南京埋葬總理遺體的地方叫中山陵,而不能叫孫中山陵。因為歷史上沒有孫中山這個名字。

『捌』 孫中山對近代史的意義,

1、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光輝旗幟。他系統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綱領——三民主義,並為之奮鬥了終生。

2、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先生最大的歷史功績。為了維護之後的共和,從護法到北伐,孫中山先生時刻都沒有停歇。

3、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孫中山與工農日益接近,他參加工農群眾的集會,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8)孫中山公園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隨著中國民主革命的步步深入,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不斷發展,由舊三民主義發展到了新三民主義。

他接受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毅然決定改組國民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奠定北伐戰爭勝利的基礎,使中國革命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新時代。

孫中山先生經過無數迂迴曲折,終於找到了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正確革命出路。孫中山先生是最了解舊民主主義在中國行不通的嘗試人,所以他邁開了前進的步伐,堅決地踏上了革命征途。

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國民黨發生了分裂,其統治當局在北伐緊要關頭背叛了革命、反共反人民,拋棄了孫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義的旗幟,終於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立足之地。

『玖』 為什麼在中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中山公園 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嗎

對的,就是為紀念來孫中山先生。
中山公自園的來源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種是孫中山先生曾經生活革命過的地方,比如中山、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青島等;第二種是1925年先生逝世後,全國為了紀念他,把原有的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的,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第三種就是純粹為了紀念中山先生新修的公園。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根據孫氏族譜及其它史料,孫中山先祖從贛南寧都,遷到寧化石壁,再遷到廣東紫金。

『拾』 紀念孫中山有什麼意義

孫中山首來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自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皇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涌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閱讀全文

與孫中山公園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