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神後鎮的歷史記載
神後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里的先民就從事農耕和冶陶。宋代成為北方陶瓷版中心。明成化年間的《神權後真武廟碑記》記載,當時「神後之鎮耕讀冶者千家」,遂成七里長街。清代以後,依然是「日進斗金」之地。神後古鎮保護區面積達3平方公里,鎮區內建築布局合理,整體為東西走向(北寨街為南北走向),自東向西除民居外,重點建築依次有溫家大院,霍家院、白家院、伯靈翁廟、望嵩門、騶虞橋、天保寨、文廟、老君廟、白衣堂,古代政府機關、商會、民團、文化、祭祀等場所都設於此。
流傳民謠說:「進入神後山,十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歷史上曾因陶瓷興盛、鈞瓷御用而「神垕」地名被四次皇封,厚重的鈞瓷文化孕育了神後鎮。
❷ 神垕古鎮中的「神垕」,是什麼意思
神垕是什麼意思呢?神垕鎮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部。是國內外鈞瓷文化的發祥地。它也是五千多年來著名的瓷器文化之神。
1.古今中外:
早在唐代,就燒制了彩花瓷和鈞瓷。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產達到頂峰,被譽為“宮廷御用珍品”。宋代,政府在揚州君台附近設立官窯,為朝廷製作貢瓷,實現了鈞瓷生產像民間窯向官窯的轉變,在中國五大名瓷中名列前茅。
他們不僅在游盪後購買了許多手工藝品和古董收藏品,還從中原南北的古產區帶來了各種特色手工藝品。神後已成為著名的“中原潘家園”和全國性的商品集散地。三是古董作坊直接掛牌交易。過去,他們一直在等顧客上門。現在,每逢開市日,每家古玩作坊都有自己的產品參與交易,有條件地實施店鋪經營,形成“前店後坊”的傳統產銷布局,成為神後古街的一道風景線,集古鎮、古街、古玩於一體相互反映。
❸ 神垕鎮的歷史文化
神垕古鎮區保留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稱「七里長街」。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版盛,許多富商權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從東到西有東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紅石橋街、關爺廟街等街道,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古民居依勢而建。
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伯靈翁廟、鄧禹樓、溫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樓、古民居、廟宇鱗次櫛比。
其中的古民居多為明清時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藝,古樸典雅,端莊大方。
一進三、一進四的庭院形成經營、生活、製作一體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
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點的相映襯,把神垕繪成了一幅集歷史、自然、人文特色於一體的旅遊畫卷。神垕鎮現擁有的「鈞瓷一條街」「古玩一條街」「手工作坊一條街」不僅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遊客在此還能體會民俗、民風的淳樸和接觸悠久的民間工藝。
❹ 神垕的「垕」字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垕
hòu
——「神垕」(Shénhòu):地名,在河南省禹州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垕
hòu
ㄏㄡˋ
古同「厚」。
姓。
❺ 始建於宋代的神垕古鎮,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
神龍寺是神垕古鎮的一大特色。其中著名的寺院之一是伯靈翁廟,稱為窯廟和火廟。它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
1. 標示性建築:
是神垕“中國鈞瓷之”、“火藝之”的重要標志,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神龍古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豐富,包括老街、宗教建築、明清民居、鈞窯遺址等,除了得益於鈞瓷文化外,神龍的民俗飲食也頗具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以其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值得參觀和推薦。還有坪山鈞窯,可以體驗畫胚。
它的特點是街道狹窄,路面鋪有青石板,路的兩邊有許多商店。古民居的地形是建成的,有許多角樓、古民居和寺廟。老街兩旁有許多小巷,都是交通道路,如“火家巷”、“雞蛋胡同”、“文家拐”等,老街上洋溢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自古以來神後經濟繁榮的見證。
❻ 你能簡單介紹一下河南省神垕古鎮的旅遊特點嗎
每到五一、十一黃金周或者學生們放寒暑假,都是旅遊的高峰季,有的人對“網紅”景點十分嚮往,十分熱愛人群的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覺得這才是人間煙火氣的直接體現;有的人卻愛好安靜不喜歡去人擠人的地方,旅行前會搜集各種小眾景點,做好充足的出行准備,到寧靜而美好的地方去陶冶情操、放鬆心靈。你喜歡哪一種形式的旅遊呢?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不難看出,古鎮景點一旦開始爆火了,與時代潮流一接軌難免會變得十分商業化,神山古鎮如今雖然低調,相信等到越來越多的人見識到這里的魅力之後也會爆紅。所以趁著這里還保留著古色古香的樣子,趁著這里還不收門票錢,就讓我們快來領略一下這里的鈞瓷文化吧,必不會令你失望的,畢竟這座古鎮的未來已經開始被所有人看好了。
❼ 「唯一活著的古鎮」,神垕古鎮為何被這樣說
是神垕“中國鈞瓷之”、“火藝之”的重要標志,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歷史文化:
神龍古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豐富,包括老街、宗教建築、明清民居、鈞窯遺址等,除了得益於鈞瓷文化外,神龍的民俗飲食也頗具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以其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值得參觀和推薦。還有坪山鈞窯,可以體驗畫胚。神龍寺是神垕古鎮的一大特色。其中著名的寺院之一是伯靈翁廟,稱為窯廟和火廟。它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我建議你來玩。神龍古鎮始建於宋代,明朝弘治八年重建。
老街兩旁有許多小巷,都是交通道路,如“火家巷”、“雞蛋胡同”、“文家拐”等,老街上洋溢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自古以來神後經濟繁榮的見證。
❽ 神垕的歷史文化
古廟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點。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伯靈翁廟,該廟也稱窯神廟、火神廟,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也是神垕「中國鈞瓷之都」、「火藝之都」的重要標志,現已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伯靈翁廟位於鎮區老街中心,它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和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兩次重修。
伯靈翁廟為庭院式的群組布局,其主要建築物有窯神廟、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門。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滿神秘色彩。正門為花戲樓,門前一對石獅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青磚飾牆,玻璃金瓦,風鈴叮當。門旁兩邊石柱上鐫刻著一副對聯:「靈丹寶籙傳千古,坤德離功利萬商」,包含著陰陽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經濟等諸多內容。樓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馭鈞瓷寶瓶,形象生動,透出祥瑞之氣。
伯靈翁廟窯神殿內供奉著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窯神孫伯靈,相傳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傳說中的「金火聖母」。每一位神像背後都有著一段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 花戲樓是伯靈翁廟的山門,和伯靈翁廟是一整體建築。面對伯靈翁廟大殿的一面,是演出用的戲樓,面對大街的一面,是伯靈翁廟的山門,把戲台和山門結合起來而形成過路式戲台。戲樓的結構屬於九脊歇山頂,挑角單檐式建築。屋頂由三色琉璃瓦覆蓋,組成古樸大方的菱形圖案。屋檐下邊有22根攢斗拱和4個轉角鋪就。面闊四柱三間,主間寬3.80米,東西次間寬2.05米,進深均為6.50米。面向大街的山門,門額上建有單檐三坡、挑角廈式門樓一座,它依附於戲樓屋檐之下,小巧別致,風格獨特。花戲樓內雕梁畫棟,粉壁彩屏,各種青石雕刻玲瓏剔透,精巧雅緻。整個花戲樓,全是木榫連接,沒用一個釘子。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
此外,花戲樓還有一個奇特之處,說花戲樓前的戲樓場面積雖然不大,卻是一個「活地」,看戲的人再多,從來沒有擁擠過。人們說這是與祖師爺顯靈有關,這個傳說恰恰說明了花戲樓建造奇巧,如有神助。 神垕有許多古寨,其鎮區就是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實的寨牆,有的高達3丈有餘,厚2尺多,固如城牆。寨四周和寨牆上建有炮樓,主要用作軍事防禦和抵抗匪患,防範洪災。每個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古寨門之上。東寨建於清光緒20年,牆體為青磚結構,牆基高2米左右,均為巨石砌成,牆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見方,繞東寨一周,長約6000米。寨門洞高約4米,上部由拱型青磚砌成,門洞長約8米,寨門上方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炮孔,供瞭望和射擊使用。此寨為何叫「望嵩」,據說站在古寨寨門上,可以看到嵩山,因此稱為「望嵩門」。這些古寨內都有不少傳統建築,如東寨內有伯靈翁廟、關帝廟、白衣堂、貞節牌坊等,還有沿街店鋪及富有時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
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設有保甲組織和武裝民團,以維持地方秩序和防範兵亂、匪患。在教育上,每個寨子都設有學校。因此,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建築各方面看,每個寨子都像一座小城。 傳說漢世祖、光武帝劉秀被王莽軍隊追殺時,曾經到一戶農婦家中討飯吃,該戶主婦當時正在蒸饅頭(口語:饃),該農婦嫌棄劉秀,怕他吃了自家的饅頭,於是就托詞沒有蒸好,不給劉秀吃,後來劉秀等了很久,那家主婦還是說沒蒸熟,劉秀一急之下,生了氣,脫口而出「難道所蒸的不是饃,是石頭?」,拂袖而去。結果,該主婦在揭開蒸籠時,果然應了劉秀的讖語,蒸籠中全部成了石頭,該主婦就把這些石頭倒進了一個坑。後世稱這個地方為「饃石坑兒」(加兒字是為了表明當地口語兒話念法)。
其實,這是一種自然形成的。是風化的石頭解體形成的饅頭大小的小石塊的聚集。只是人們為了懷念一代英明之主劉秀當年逃難至此,所創造的傳說。 神垕古玩市場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鎮境內,距京珠高速50公里;距鄭州100公里;佔地面積約7.48公頃。古玩市場創建於2001年,每逢周二、三開市,到時一街兩行,攤位上珍品陳列,琳琅滿目,多為瓷器、銅器、玉器、古錢幣、像章、古書、字畫等,盡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玩市場逢周二開市。平時為生產、銷售仿古陶瓷的專業街道,同時該地域還聚集了二郎台、老君廟、白雲堂等諸多古跡景點。目前,神垕古玩市場每個交易日展出攤位900多個,客商數萬,出現了營銷火爆、人氣旺盛的局面。古玩市場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古玩交易的品種呈多樣化。由以往比較單一的古瓷器而發展為銅器、玉器、石器、木器、首飾、字畫等數十類上千個品種,人們選擇的空間更大,品種更多;二是外地客商來神垕交易人數成倍增加。客商中省內有鄭州、洛陽、開封,省外有西安、太原、北京、武漢、合肥等。他們不僅買走了神垕眾多的工藝品、古玩藏品,同時帶來了中原地區及南、北古老產區的各式特色工藝品,神垕已經成為知名的「中原潘家園」、全國賣品集散地;三是仿古作坊也直接上市交易。以往他們是坐等客戶上門,如今每到開市日,各仿古作坊都帶著自己的產品參加交易,有條件的實行進店經營,形成了「前店後坊」傳統式生產銷售布局,成為神垕古街的一道風景,使古鎮、古街、古玩融為一體,相映生輝。
❾ 神垕的神垕
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部,距市區30千米。面積.1平方千米,人口43369人(2006年)。全鎮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0%。禹(州)神(垕)公路、平(頂山)神(垕)公路、禹(州)鄲(城)地方鐵路過境。是鈞瓷藝術發祥地,神垕古鎮被許昌市列為三大旅遊品牌之一。古跡有柏靈翁廟花戲樓,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垕鎮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農村100個小城鎮經濟開發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河南省改革與發展綜合試點鎮」。2003年9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鈞瓷之都」榮譽稱號。2005年11月12日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7個居委會:北大居委會、東大居委會、南大居委會、西大居委會、紅石橋居委會、關爺廟居委會、清崗澗居委會、翟村社區居委會
12個村:白家溝村、駐駕山村、梁橋村、羅王村、邊溝村、苗家灣村、郗庄村、溫堂村、楊嶺村、槐樹灣村、白峪村、於溝村。 1958年建火箭公社,1968年更名神垕公社,1981年改鎮。
1997年,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南大、東大、西大、北大、關爺廟、紅石橋、於溝、白峪、槐樹灣、楊嶺、溫堂、郗庄、邊溝、羅王、苗家灣、梁橋、駐駕山、翟村、清崗洞、白家溝20個行政村。
現轄8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鎮有文字記載是從明朝開始的,而其名字的由來一直是一個謎。《新華字典》里專用字「垕」字介紹:「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辭海》又將神垕作為多次鈞瓷故鄉作了簡明的介紹。從近年來出土的關沙、紅陶、篦紋灰陶推斷,早在夏商時期神垕就有人群住,並從事農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進化演變說明神垕歷史與華夏文明歷史幾乎是同步的。
神垕鎮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里就有人類居住,從事農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現鈞瓷以來,神垕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宋時稱神垕店,明代開始稱神垕鎮,屬鴻暢都,清時屬文風里。明清時期流行一首民謠:「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由此可見當時之繁華。
神垕古稱神垕店,明代稱鎮,屬鴻暢都凌錦里;清屬文風里;民國初年仍屬文風里,後設神垕鎮。1961年先後稱神垕鎮,1968年改稱神垕公社,1981年改建神垕鎮至今。
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布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神垕老街位於神垕中心鎮區,俗稱「七里長街」,原是由肖河(騶虞河)兩岸的二道街、高老莊、朱園溝、茶葉溝、老窯坡5個古老村莊連片而成的。目前,神垕老街比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如東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紅石橋街、楊家樓街,總長度約4公里。其間的建築群、建築物和許多有價值的建築細部,乃至周邊環境基本上都做到了原貌保存。
神垕老街由東、西、南、北4座古寨和紅石橋、關爺廟兩個行政街道組成。肖河(騶虞河)從西向東穿過老街,騶虞橋連接著東西兩個寨。老街有多座寨門,寨牆高大堅固,而且都有炮樓,古時主要用作軍事防禦和抵擋匪患,防範洪災。每個寨子都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等,而且和城門一樣,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寨門之上。同時,每個寨子都有不少傳統建築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宅、胡同。
神垕老街建築沿街兩側布置,景觀獨特,建築類型十分豐富,主要建築包括宗教建築、民居建築、特色市場和店鋪等。其中,主要宗教建築有伯靈翁廟、關帝廟、文廟、老君廟、白衣堂等;主要明清民居有郗家院、白家院、溫家院、霍家院、王家院、辛家院等。此外,還有鈞瓷一條街、古玩市場、望嵩門、騶虞橋、天保寨、鄧禹寨等其他建築或設施。 禹州為中國古代「四大瓷都」之一,神垕是鈞瓷的主產地,因煤、瓷土、釉土資源蘊藏豐富而名聞中原。神垕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物質條件,促進了神垕陶瓷生產與商貿經濟的發展,加之鈞釉開陶瓷銅紅釉的先河,更有窯變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萬貫,不抵鈞瓷一片」的珍貴價值。神垕鈞瓷的生產,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對位於下白峪、劉家門一帶的神垕鈞窯遺址考古發掘證明,始於唐代,盛於宋。目前,神垕鈞瓷注冊生產廠家83家,其中孔家鈞窯、榮昌鈞窯、苗家鈞窯、金堂鈞窯等已成為規模、檔次較高的大型企業。
鈞瓷之鄉神垕還培養孕育了一大批鈞瓷工藝美術大師,出生於神垕的鈞瓷大師主要有盧廣東、王鳳熹、郄傑等。當代的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苗長強、孔相卿、楊志、楊國政;中國陶瓷工藝大師、河南第一位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晉佩章;中國民協陶瓷協會主任閻夫立;以及一大批河南工藝美術大師等鈞瓷大師。 唐宋以來的燦爛鈞瓷文化,使神垕中外馳名,與此同時,許多古典傳說也為古鎮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歷史文化亮點。歷史上漢高帝略地賞獵於大劉山;漢光武帝在神垕境內的傳奇遺跡;漢將鄧瑜在這里屯兵打仗,智退敵兵的故事;李自成起義軍兵駐神垕;清代捻軍兩次攻克神垕;抗日戰爭時期,聞名豫西的神郟抗日根據地和壯烈的乾鳴山保衛戰;鈞瓷職業學校;地下黨組織斗爭經歷,歷代窯民不屈不撓的罷工斗爭;更有那歷經滄桑的伯靈翁廟和神奇的「金火聖母」等神話傳說。
神垕鎮因歷史上有外委官吏駐守,經濟富足而注重教育。依制建有孔廟,每春秋丁祭,附近諸生舉行。明清科舉,考中有布政使司、教諭諸官員。
神垕民間文藝有高蹺、旱船、龍燈、舞獅、大響等,每逢節慶,則由各行業籌資聘請河南地方劇種的梆子、曲子、越調等劇團演出,其中當地各窯場自供自演的「一把泥」(窯工)劇團演藝及行頭最好,也最著名。地方特色傳統小吃在上坡口一帶,有火燒夾牛肉、燴羊肉、油酥火燒、盛茂祥的糕點等。
❿ 神垕鎮的資源狀況
豐富的礦產資源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鎮有文字記載是從明朝開始的,而其名字的由來一直是一個謎。《新華字典》里專用字「垕」字介紹:「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辭海》又將神垕作為多次鈞瓷故鄉作了簡明的介紹。從出土的關沙、紅陶、篦紋灰陶推斷,早在夏商時期神垕就有人群住,並從事農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進化演變說明神垕歷史與華夏文明歷史幾乎是同步的。 唐宋以來的燦爛鈞瓷文化,使神垕中外馳名,與此同時,許多古典傳說也為古鎮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歷史文化亮點。歷史上漢高帝略地賞獵於大劉山;漢光武帝在神垕境內的傳奇遺跡;
漢將鄧瑜在這里屯兵打仗,智退敵兵的故事;李自成起義軍兵駐神垕;清代捻軍兩次攻克神垕;
抗日戰爭時期,聞名豫西的神郟抗日根據地和壯烈的乾鳴山保衛戰;鈞瓷職業學校;地下黨組織斗爭經歷, 歷代窯民不屈不撓的罷工斗爭;更有那歷經滄桑的伯靈翁廟和神奇的「金火聖母」等神話傳說。 2005年11月12日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時是國家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中國鈞瓷之都。神垕鎮東接禹州市鴻暢鎮,南臨郟縣,西與禹州市磨街鄉交界,北與禹州市文殊鎮相連。神垕鎮地處伏牛山淺山區,鎮區內東有角子山、鳳翅山,西有牛頭山、鳳陽山,南有大劉山,北有雲蓋山,東西走向橫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鎮分成兩個狹窄的盆地。
神垕鎮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里就有人類居住,從事農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現鈞瓷以來,神垕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陶瓷中心之一。
宋時稱神垕店,明代開始稱神垕鎮,屬鴻暢都,清時屬文風里。明清時期流行一首民謠:「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由此可見當時之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