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

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18:51:06

A. 昭君出塞的意義

「昭君出塞」無疑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更密切了西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關系回。作家王答族說:「王昭君嫁給呼韓邪,讓匈奴和中原像握緊了的兩只手,從此再未分開,被排擠出局的郅支像另一隻孤獨的手,再也抓不住命運的稻草,在歲月的長河中幾經沉浮,便沒有了蹤跡」。他是用文學的語言道出了歷史的真實。
昭君出塞"圓滿完成了"胡漢和親"的偉大使命,對於促進當時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昭君做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後,胡漢之間50多年友好相處,北國邊疆出現了"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漢和親做為歷史上一種文化現象,創建了"華夏一統、胡漢一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變"血染沙場"為"交歡玉帛",實現民族之間"雙贏對話"的中國方式。這對於現代中國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借鑒和啟示的作用。
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主要說作用就行,你也可以自己再整理一下語言

B. 昭君出塞有何歷史意義

「昭君出塞」是發生在公元前33年的歷史事件。雖然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但仍廣為流傳,名垂千古。 昭君出塞不僅對鞏固和加強漢匈兩族團結友好關系起過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給後來的漢匈關系與和睦相處局面的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昭君出塞是漢甸雙方共同重視的結果 據史書載,昭君出塞前漢匈之間關系已由戰爭轉為和平,與漢持對立態度的那支也被消滅,在她出塞前的18年間漢匈關系已趨於和平。如:「呼韓邪與漢使韓昌、張猛在匈奴地區的諾水東山盟誓立約『自今以後,漢與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漢與匈敢向背約者,受天不詳,令其世世子女盡如盟。」固然,漢元帝的和親良策,呼韓邪單於的幾次附漢,並表示要作漢朝的女婿,這些都為昭君出塞和親打下了政治基礎。然而出塞本身對於雙方必竟是一件政治大事,他(她)們的婚姻關系實質上是一種政治關系,這是無可非議的。呼韓邪單於號昭君為「寧胡 闊氏」(「言胡得之,國以安寧也」)就是一例。從1954年在內蒙古包頭市召灣漢墓里出土的屬西漢後期的「單於和親」、「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陶片瓦當,也可見漢匈雙方對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都十分重視,都把它作為國家大事來對待。 2、日召君出塞為漢匈關系播下和平友好的種子 昭君死後她的女兒、女婿,按照其生平之志,繼續為漢匈友好往來而努力奔走。盡管後來王莽時的漢匈關系政策有變,雙方曾調兵遣將,大有劍拔弩張之勢,但是最後還是由昭君的後人又一次促成了和平友好關系的繼續發展。如:公元前13年烏珠留單於死,昭君之子及婿雲,當 欲與漢和親,而此二人素與咸友好,故越輿而立咸(輿與咸均為烏珠留之弟)為烏累若鞋單於。而烏累既立後,便按照雲、當二人之意派人求見漢和親侯王吸,而王莽也派就赴匈奴,賀烏累單於立,在雲、當的斡旋及單於的努力下,使緊張的漢匈關系復現光明,雖未完全成功,但盡了最大努力。 3,昭君出塞的歷史影響是深遠的 後來的漢匈關系交涉大多都是通過昭君的家庭親屬關系完成的。上述的王款和王颯於公元15年之所以又被王莽委派為和親侯皆因他們都是昭君的侄子,而匈奴方面的使者也是上述雲、當之子男大且渠奢(大且渠為官銜,奢是名,且音:沮)。在此之後仍有昭君的親屬,呼韓邪單於的子祠活躍在漢匈關系發展的舞台上,可見昭君在漢匈關系中歷史地位的重要及其身後影響之深。 昭君出塞之舉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團結的典範,深受擁戴,千古流傳。她的歷史功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團結的史冊。

C. 昭君出塞的主要歷史意義是什麼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的種子,因而在她死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女婿須卜當,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繼續為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執政以後,由於採取對匈奴的錯誤政策,如貶改「匈奴單於印」為「匈奴單於章」,擬大分匈奴為十五單於及妄斬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漢匈關系的緊張。發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國三年)以後,匈奴單於便發左右部兵馬進擾北方地區,王莽也動員三十萬眾准備反擊,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這時雲、當二人便挺身而出,設法彌合。史載公元13年 (始建國五年),烏珠留單於死,雲、當欲與漢和親,又素與咸友好,故越輿而立咸 (輿與咸俱為烏珠留之弟)為烏累若鞮單於。烏累既立,雲、當遂勸他與漢和親。公元14年 (天鳳元年),雲、當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內蒙古准格爾旗)下求見和親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諷(音薩)使匈奴,賀單於初立,並賜黃金、衣被、繒帛。在雲、當的居中斡旋及單於的努力下,漢匈關系復呈現出一線光明。但因「其後莽復欺詐單於,和親遂絕」。雲、當對漢匈關系的彌合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時,漢匈雙方交涉大多是通過昭君的家族關系來進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為和親侯和王颯之所以被派遣為出使匈奴的使節,很明顯是因為他們與昭君有親 (歇、颯俱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鳳二年),莽復遣王歙與五威將王咸等送還前所斬匈奴侍子登,單於遣雲、當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號,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鳳五年),烏累單於死,呼都而屍若鞮單於立,為了再一次爭取漢匈關系的和好,復遣大且渠奢與雲女弟當於居次子醯櫝王(醯音兮,櫝音獨)奉獻至長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輔立奢為單於,會莽被誅,雲、當亦死。從這里可以看到,當時代表漢匈雙方出面居中折沖的人物;如須卜居次雲、須卜當、大且渠奢、當於居次之子醯櫝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孫,總之都是昭君的親屬。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漢匈關系中原來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遺留下來的深遠的影響

D. 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專下,屬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在人們詩人的眼下,王昭君可能是悲傷的,但是不管怎麼樣,王昭君她是堅強的。她為了祖國,嫁給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她無怨無悔,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

E. 昭君出塞有何歷史意義

直接意義:使西抄漢與匈奴和睦相處。昭君出塞後西漢與匈奴50幾年沒有戰爭。
深遠意義:促進了名族融合與經濟發展。昭君出塞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與技術,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名族的民族融合。

F. 昭君出塞的主要歷史意義是

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出現了"南有大漢、北有強胡"的對峙局面。當時匈奴的勢力范圍包括東起大興安嶺,西到祁連山和天山,北面囊括了貝加爾湖,南達長城的廣大地區。胡漢之間時有爭戰,百姓遭受苦難,冤冤相報何時了?和平解決、和諧相處成為人民大眾的美好願望,"和親"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明智選擇。"和親"是"化干戈為玉帛",解決民族糾紛的一種有效方式,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成熟和智慧。"胡漢和親"是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國農耕文化平等交往、相互融合的典範。

"昭君出塞"圓滿完成了"胡漢和親"的偉大使命,對於促進當時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兩千年來一直為歷代各族人民所稱頌。中國文化是主張和平的文化,是包容性很強的文化。中國文化主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多元一體",認為人類應該擺脫人類中心主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擺脫文化本位主義,堅持文化公平"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多元並存,和平共處。特別是在解決民族問題上,中國文化堅持不同民族之間的跨文明對話,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文明延續不斷,中華文化純種單傳。這一方面得益於草原、黃河、長江之間地域廣闊,三大主源文化互補共濟;一方面就是和平、和諧、和合文化凝聚了多元一體的格局。由於中國人的這種"文化的自覺",所以我們有必要從大歷史、大文化、全球的視覺重新認識"昭君出塞、胡漢和親"的現代意義。

首先,昭君做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後,胡漢之間50多年友好相處,北國邊疆出現了"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漢和親做為歷史上一種文化現象,創建了"華夏一統、胡漢一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變"血染沙場"為"交歡玉帛",實現民族之間"雙贏對話"的中國方式。這對於現代中國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借鑒和啟示的作用。

其次,縱觀當今世界"恐怖主義"泛濫成災,其根據在於西方文化的一個致命的缺陷:即文化的本位主義。文化本位主義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唯一正確的,缺乏對異質文化的包容性,不能容忍不同文化價值並存不悖。文化本位主義必然導致民族本位主義和國家本位主義。本位主義狹隘的價值觀在上世紀從歐洲燃起兩次世界大戰,然後是長期的冷戰以及現在的恐怖主義。近日,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的一項調查報告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交家和反恐專家認為:美國的"反恐戰爭"將以失敗告終。本位主義"以牙還牙"的"單向思維",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使恐怖事件進一步升級。而來至中國遠古的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告訴我們:人類完全可以更加明智、更加平和地解決爭端。

第三,對於草原文化的深入研究使我們認識到:一部草原文化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互相學習交融、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的歷史;是多種文化在草原地區相互補充磨合、相互影響滲透,並創造出新的更加輝煌文明的歷史。昭君出塞、胡漢和親是民族文化互補融合的歷史案例,是實現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國家統一的經典。"長江女兒"、"偉大母親"昭君也成為國內外有識之士公認的和平友好使者。歷史的長河由遠古流到今天,陰山上刻滿祖先的語言,草原上撒滿文明的詩篇,現在的內蒙古,離不開歷史的根,文化的魂。做為模範自治區,我們借鑒和肯定昭君文化中的先進內涵,對於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實現長治久安、和諧共進,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雖然對昭君是悲劇但對國家來說卻帶來了福祉,也是功德,舍自己為國家昭君是偉大的

G. 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的種子,因而在她死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女婿須卜當,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繼續為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執政以後,由於採取對匈奴的錯誤政策,如貶改「匈奴單於印」為「匈奴單於章」,擬大分匈奴為十五單於及妄斬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漢匈關系的緊張。發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國三年)以後,匈奴單於便發左右部兵馬進擾北方地區,王莽也動員三十萬眾准備反擊,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這時雲、當二人便挺身而出,設法彌合。史載公元13年 (始建國五年),烏珠留單於死,雲、當欲與漢和親,又素與咸友好,故越輿而立咸 (輿與咸俱為烏珠留之弟)為烏累若鞮單於。烏累既立,雲、當遂勸他與漢和親。公元14年 (天鳳元年),雲、當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內蒙古准格爾旗)下求見和親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諷(音薩)使匈奴,賀單於初立,並賜黃金、衣被、繒帛。在雲、當的居中斡旋及單於的努力下,漢匈關系復呈現出一線光明。但因「其後莽復欺詐單於,和親遂絕」。雲、當對漢匈關系的彌合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時,漢匈雙方交涉大多是通過昭君的家族關系來進行的。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為和親侯和王颯之所以被派遣為出使匈奴的使節,很明顯是因為他們與昭君有親 (歇、颯俱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鳳二年),莽復遣王歙與五威將王咸等送還前所斬匈奴侍子登,單於遣雲、當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號,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鳳五年),烏累單於死,呼都而屍若鞮單於立,為了再一次爭取漢匈關系的和好,復遣大且渠奢與雲女弟當於居次子醯櫝王(醯音兮,櫝音獨)奉獻至長安。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輔立奢為單於,會莽被誅,雲、當亦死。從這里可以看到,當時代表漢匈雙方出面居中折沖的人物;如須卜居次雲、須卜當、大且渠奢、當於居次之子醯櫝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孫,總之都是昭君的親屬。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漢匈關系中原來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遺留下來的深遠的影響

記得採納啊

H. 昭君出塞的歷史作用

給漢朝換回了和平,使漢朝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也使人民免受戰爭的痛苦。

I. 昭君出塞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直接意義:使西漢與匈奴和睦相處.昭君出塞後西漢與匈奴60幾年沒有戰爭.
深遠意義:促進了名族融合與經濟發展.昭君出塞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與技術,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名族的民族融合.

閱讀全文

與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