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短褲發展歷史

短褲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17:20:03

㈠ 褲子的由來

褲子,本來是專指男性的下衣而言,但是經歷了各個時代而逐漸也被女性採用,這是因版為以第二次世權界大戰為契機,女性加人了社會生活,隨警外出活動的增多,意識到褲子能帶來很大的行動便利。女褲最初出現時,是較為寬大的西褲,後來又從長褲演變到現在的褲子。以時裝的姿態出現時,距今已有30年的歷史。最初時,在男子氣中透出些女性美,由於它的輕快與活動性,誘惑力極強。現在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種之一。更進一步說,它同裙子已不可區分地被人們所用。

褲子隨著它時裝性的不斷增強,在形狀、長短等細節的設計上也發生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在80年代的初期,是褲子發展的最高峰。一般人們都傾向於機能性較好、符合於生活方式的寬松型。無論是日常服或是晚禮服,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個性進行服飾搭配的話,那麼在很大的范圍內,褲子對於表現女性的手法,就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㈡ 內褲的發展歷史

史前男抄人用纏腰帶,考古學襲家發現了7000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推測它的形狀類似嬰兒用的尿布。古希臘人也用纏腰帶,歷史學家懷疑只有奴隸才穿,公民的凱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古羅馬人要多樣化,有的穿長襯褲,有的系包裹式纏腰帶。 男式內褲變得穩重簡單,長至膝蓋,門襟上釘紐扣,面料除了亞麻也開始用棉布和絲綢。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於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
1935年
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前片有Y字形縫線的三角內褲。三角內褲讓男人腿露出的面積達到極限,服裝史學家認為它的意義和文胸不相上下。3個月里,三角內褲在美國售出3萬條,Jockey公司緊急生產出「陽剛」系列,用飛機送往美國各地的商場。拳擊短褲和三角褲的競爭從此開始,雙方都宣稱自己穿著更利於健康,更舒適。這一時期,內褲縫上了松緊帶,在1935年「內褲」這一詞被收入詞典。

㈢ 褲子的發展歷史

如果告訴你歐洲人直到極晚才開始使用「惡魔的草叉」餐具,而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習慣的是用手抓東西吃,你或許不覺得吃驚,不過若是告訴你直到俄羅斯那位千古一帝彼得大帝於1717年到巴黎訪問,風流世紀的中心——巴黎的婦女們都還不穿內衣的話,那麼你或許會說這怎麼可能。而事實上至少巴黎那些粉頭粉臉,洛可可的男人們還是有褲子可穿,而很多古代文明璀璨的國度卻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發明褲子,也就是說無論男女,他們都不穿褲子。這可不是歷史惡搞,真實而可信

那麼這些沒發明褲子,或說在很長一段歷史都不穿褲子的民族到底有哪幾個?首先呢古希臘人排第一位,他們始終都對褲子過敏,從不去穿,事實上對他們而言衣服有時候也無關緊要,比如說在體育館里或運動會上。第二位是古埃及人,由於沙漠炎熱,或許情有可原。三呢,則是中國。

話說燕趙悲歌的俠客,在飛檐走壁,展現傲人輕功的時候要注意的或許不是被人發現,不是被人當成採花大盜揪下一頓海扁,而更有可能的是要擔心春光乍現問題。當然趙武靈王射騎胡服後,趙國的刺客或許也因此得益而有了一條褲子。

這話從何說起呢?簡單一句話就是褲子是游牧民族發明的,因為他們要騎馬穿裙子不方便,而定居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文明高度發展的民族卻不穿褲子,他們穿裙子,或是其他東西,總之里邊從來都不穿褲子就是。

為什麼定居民族往往會被游牧民族掠奪呢?因為打不過人家,為什麼打不過人家呢?因為不會騎馬,攻擊效率差,要逃跑又跑得慢。這可不是菠蘿我總結出來的,這應該是國家被一幫游牧民族包圍的趙武靈王總結的,於是他射騎胡服,對國民的衣著進行改革,終於成為了一大強國。簡單的說趙武靈王的成功就是讓國人穿上褲子,爬上馬而已,至於射術嘛~都列入六藝中,怎麼會不熟練呢。

不過中國古人也不是老穿不上褲子,他們在後來還是有了褲子,在五代十國時期就肯定穿上了。不過中國的婦女與法國的婦女一樣,穿上內衣是更晚的事情了,雖然她們曾穿過有褲筒無褲襠的東西,不過這能叫褲子嗎?

古希臘以喜好裸體出名?你如果這樣認為,那你就是跟別人人雲亦雲了。他們也認為裸體是羞恥的事情,而且極度對人不尊敬,當然這是在體育館外及運動會除外。由於古希臘的年輕男人一天有很多時間都浪費在體育館里,所以衣服對他們而言並不太必要,但出了體育館就不同了。你要是不穿長內衣,只穿件長外套,那麼就會有人說你是裸體,因為這個民族始終沒有發明褲子。

古希臘人是個奇怪的民族,他們在很多領域上都有傲人成就,但卻沒有發明一款像樣的男性服飾。小孩子都只穿件長內衣,就到處跑,大人也只是在長內衣外再加件長外套,而這長外套也只是一塊四方型的大布料。但總有些傷風敗俗的男人,只穿件長外套不穿長內衣也到處亂跑,比如蘇格拉底就是。

據說長外套的長短很講究,長過膝蓋你就准備被人罵奢侈,而短過膝蓋,就更慘,那就是很不要臉的事了,說到底都是里邊沒穿褲子的關系。古希臘那位以美貌出名的大將亞斯比德就因為長外套太長而被人指責過。

古埃及人是最為性感的民族,抱歉,我不得不用「性感」這個詞。白色亞麻布實在是透明的可怕,而就連古埃及的法老也經常只穿條短裙。(擦汗~)古埃及男人的服飾很摩登,迷你超短裙,曲線優美的背帶裙。咳,去看看他們的那些壁畫吧。無論男女,當他們穿長白色亞麻布的長裙的時候,總是有兩條修長的腿露了出來,而且還不包括他們竟然是個不穿褲子的民族。

基本上古埃及的男人很符合現代時裝提倡的中性主張,他們喜歡戴假發,有著漂亮流蘇的假發,畫上黛綠色眼影,穿著白色透明的亞麻布短裙。(咳,真難想像啊~)

不過古埃及的男人之所以要畫上眼影,那是為了保護眼睛,不受風沙,細菌的侵害,有人是如此說的。但毫無疑問,很大的原因還是為了美觀。
呵呵,講到這里才發現有點離題了,不過反正談的也是服飾。

㈣ 中國自古到今內褲的發展史。答案越詳細越好,謝謝

你好,史前男人用纏腰帶,考古學家發現了7000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推測它的形狀類似嬰兒用的尿布。古希臘人也用纏腰帶,歷史學家懷疑只有奴隸才穿,公民的凱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古羅馬人內衣要多樣化,有的穿長襯褲,有的系包裹式纏腰帶。 史前男人用纏腰帶,考古學家發現了7000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推測它的形狀類似嬰兒用的尿布。古希臘人也用纏腰帶,歷史學家懷疑只有奴隸才穿,公民的凱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古羅馬人內衣要多樣化,有的穿長襯褲,有的系包裹式纏腰帶。13世紀,Braies出現了。Braies是薩克森語,指口袋似的寬松襯褲,長及膝蓋,用亞麻布做成,腰部穿有繩子可以束緊,從國王到農夫都穿它。到文藝復興時期,襯褲變短,前面開了門襟,這樣男士在小便時就不用脫下襯褲。打有皺褶的門襟要麼釘扣子,要麼用繩子抽緊,成為現代男褲款式的雛形。那時的男子不穿外褲,將緊身長筒襪套在襯褲外,用吊襪帶固定,所以亨利八世將襯褲的襠部墊厚。歷史學家推測,他可能在褲襠里藏了浸著葯水的綳帶,以緩解梅毒帶來的痛苦。很多男子把襯褲門襟當做便利口袋,在裡面裝治療性病的葯品和錢。都鐸時代,男式內褲變得穩重簡單,長至膝蓋,門襟上釘紐扣,面料除了亞麻也開始用棉布和絲綢。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於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1935年,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前片有Y字形縫線的三角內褲。三角內褲讓男人腿露出的面積達到極限,服裝史學家認為它的意義和文胸不相上下。3個月里,三角內褲在美國售出3萬條,Jockey公司緊急生產出「陽剛」系列,用飛機送往美國各地的商場。拳擊短褲和三角褲的競爭從此開始,雙方都宣稱自己穿著更利於健康,更舒適。這一時期,內褲縫上了松緊帶,「內褲」一詞被收入詞典。「二戰」結束後,男式內褲有了顏色和圖案,人造絲、滌綸、萊卡等新興面料為內褲增加了緊度和彈性,三角褲的款式更為簡潔。英國70年代流行緊身牛仔褲,三角褲一時戰勝了拳擊內褲。80年代,李維斯牛仔褲掀起了拳擊內褲旋風。英國名模、流行歌星尼克·卡門(Nick Kamen)為李維斯501牛仔褲拍了該品牌最著名的廣告。在洗衣店裡,尼克只穿條內褲坐在洗衣機前,他穿的可是沒有Y字形的白色純棉拳擊內褲。被煽動起來的女人們紛紛買回成打的拳擊內褲,似乎自家男人穿上拳擊內褲就變成了可愛的尼克。保羅·史密斯等新銳設計師也開始設計拳擊內褲,當然他的內褲上少不了彩虹條紋。像史密斯的外套一樣,拳擊內褲成為雅皮士的行頭;而穿三角褲的男人永遠是媽媽的乖兒子,看那有Y字縫線的三角褲多像嬰兒尿布!內褲的時裝化,讓男人們第一次對這件小衣服有了態度上的傾向。最初男式內褲只突出宣傳實用性和健康,時尚工業和男同性戀賦予了男式內衣市場多姿多彩,多了丁字褲、低腰三角褲等受人非議的款式。90年代,凱特·莫斯和搖滾歌星馬奇·馬克一同為卡爾文·克萊恩拍了幅受到嚴苛批評的內褲廣告。馬奇·馬克赤裸上身,摟著只穿條內褲的莫斯,他牛仔褲腰外露出白色內褲的松緊邊,上面的品牌標識清晰可見。2008年,超短拳擊緊身內褲最流行,比約·博格的該款內褲,褲腿僅長25厘米。 請採納!

㈤ 內褲的起源是什麼

13世紀

Braies出現了。Braies是薩克森語,指口袋似的寬松襯褲,長及膝蓋,用亞麻布做成,腰部穿有繩子可以束緊,從國王到農夫都穿它。到文藝復興時期,襯褲變短,前面開了門襟,這樣男士在小便時就不用脫下襯褲。打有皺褶的門襟要麼釘扣子,要麼用繩子抽緊,成為現代男褲款式的雛形。那時的男子不穿外褲,將緊身長筒襪套在襯褲外,用吊襪帶固定,所以亨利八世將襯褲的襠部墊厚。歷史學家推測,他可能在褲襠里藏了浸著葯水的綳帶,以緩解梅毒帶來的痛苦。很多男子把襯褲門襟當做便利口袋,在裡面裝治療性病的葯品和錢。

都鐸時代

男式內褲變得穩重簡單,長至膝蓋,門襟上釘紐扣,面

料除了亞麻也開始用棉布和絲綢。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於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

1935年

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前片有Y字形縫線的三角內褲。三角內褲讓男人腿露出的面積達到極限,服裝史學家認為它的意義和文胸不相上下。3個月里,三角內褲在美國售出3萬條,Jockey公司緊急生產出「陽剛」系列,用飛機送往美國各地的商場。拳擊短褲和三角褲的競爭從此開始,雙方都宣稱自己穿著更利於健康,更舒適。這一時期,內褲縫上了松緊帶,在1935年「內褲」這一詞被收入詞典。

這就是起源吧

㈥ 牛仔褲的起源與發展

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義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捷即「或「Genoese」Genes」。從19世紀60年代 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 ,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褲子」(Pantaloons)。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 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而這個時候,一些工廠用熱那亞的帆布生產工 作褲時,就將那種帆布叫做genoese,意思就是「熱那亞的」。後來乾脆把用那種帆布製成的褲子叫做genoese.後來演變成'jeans'. 這樣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斯特 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拷鈕 、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 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 不是就跟人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 下面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893年--懷特肯.賈布森(Whitcomb Jobson)發明了拉鏈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26年--Lee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拉鏈牛仔褲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 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 「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製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 。牛仔褲可謂是一年四季永不凋零的明星,被列為「百搭服裝之首」。牛仔褲的面料和花色也越來越多。特別是現在的牛仔褲還具備了良好的修身作用,比如直筒褲能讓腿粗的女 人顯得健美修長,緊身褲能讓胖女人變得苗條、瘦女人變得性感等。牛仔褲有很多種,特別是對於很多女生來說,韓版牛仔褲如今變的很流行,人們都在談論韓版牛仔褲的特點。網友們最經典的回答,居然只有四個字:顯瘦,低腰。

㈦ 褲子起源介紹

女 褲

褲子,本來是專指男性的下衣而言,但是經歷了各個時代而逐漸也被女性採用,這是因為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契機,女性加人了社會生活,隨警外出活動的增多,意識到褲子能帶來很大的行動便利。女褲最初出現時,是較為寬大的西褲,後來又從長褲演變到現在的褲子。以時裝的姿態出現時,距今已有30年的歷史。最初時,在男子氣中透出些女性美,由於它的輕快與活動性,誘惑力極強。現在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種之一。更進一步說,它同裙子已不可區分地被人們所用。

褲子隨著它時裝性的不斷增強,在形狀、長短等細節的設計上也發生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在80年代的初期,是褲子發展的最高峰。一般人們都傾向於機能性較好、符合於生活方式的寬松型。無論是日常服或是晚禮服,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個性進行服飾搭配的話,那麼在很大的范圍內,褲子對於表現女性的手法,就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女褲以形態區分的名稱見圖4—1—1。

女式基本型褲子

設計說明

這是褲子的基本型,可以說任何人都能穿。根據愛好的不同,前片的活褶可以變化為抽褶等。

面料:可以使用一般的毛料、棉、麻織物和化纖布料等。顏色如果使用黑、灰、藏藍、茶色等,那麼同上衣搭配組合就較為容易:素雅、纖細的條癲劑弦部梢浴?/font>

使用量

表布140cM幅寬110cm(褲長十10cm-15cm)

90cm幅寬210cm(褲長×2+15cm-20cm)

制圖(圖4—2—1)

從前片開始。

從前後中心加放出來的厚度,是按臀圍 尺寸的比例計算出來時,較胖體型的加放量可以稍多些,較瘓的可以少一些。

膝高線可以按制圖的位置決定,如果褲長在腳跟骨以下較長、腳口較寬的褲子,那麼膝高線就要再抬高一些,這樣褲形比較好看。

後立檔線的傾斜度,是考慮了機能性而決定的。即傾斜度越大,後立檔線越長。樣板的前後立檔長之和,與測量到的立檔凈尺寸之差,就是餘量與運動量。在正常情況下,這個差在2cm~3cm比較適當。多餘或不足時,在橫襠線上和後立襠線的上端增減。在特體的情況下,差值還是較大些比較好。

制圖完畢後,把前後下襠線拼合在一起,校對一下立襠弧線是否自然圓順,如有偏差,需訂正制圖和樣板。

裁剪要點(圖4—2—2)

利用布料的光邊取腰頭,剩餘部分雙折後,把前後片穿插裁剪。有倒順順和光澤的布料,要把前後片排成同一方向裁剪。圖例的前開口,因為是同裙子緔拉鏈方法相同的,就把縫頭加寬了,如果要使用貼邊的話,也要排出貼邊樣板。

試穿補正(圖4—2—4~圖4—2—7)

著裝後,以輕松的姿勢站立。看褲線是否筆直下垂,各部位的餘量是否適宜,立襠與褲長是否合適等。如有需補正的地方,請參考下例修正樣板。

前後厚度大的體型[圖4—2—4)

前後襠彎打褶,這是立襠弧線量不足而造成的,在前後下檔線和立檔線上追加不足量。

臀部突出的體型[圖4—2—5)

由於臀部突出,朝側縫方向打斜縐,後檔便也起皺。把臀圍的不足量,從側縫和後中心放出,在後立襠傾斜度加大的同時,增加橫檔的寬度。其次加大省量,加大部分的量在側縫放出。

臀部扁平的體型(圖4—2—6)

因後立襠過長,在襠彎處出現余褶。把後立檔的傾斜度變小,並減少橫檔寬度,重新連結立襠弧線。移動省縫位置。在側縫線上減去立檔向外的移動量。

大腿部向外突出的體型[圖4—2—7)

因大腿部外突出較強,朝側縫的方向出現斜皺褲線也偏斜;在側縫線上追加不足量,把由此而增加的腰圍尺寸平分到兩個省縫中。大腿部的前邊突出情況也很多,那樣要把下襠線也追加不足量。

馬 褲

設計說明

圖例是馬褲的一種變化形式。臀部向兩側凸起,從膝下到腳腕較為貼身,使腿部顯得細長。下側的開權不僅具有機能性,還宵把握整體的效果。

使用量

表布 140cm幅寬 120cm

制圖[圖4—4—2)

一般情況下,褲子的下檔是以褲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但是馬褲從膝到腳腕比較瘦,為了使上側縫凸感強烈,下襠的下半部就要比側縫稍鬆些,加出0.5cm的弧度。

在後片的(W/4+o.5)中,o.5cm是製作時的吃量;在前片的(W/4+o.5)中,是為了增加在收褶時,由於布的厚度而減少的腰圍量。

褲腳旁開衩的製作方法(圖4—4—1)

①②合下襠後,在後片上掩襟。

③縫合前後側縫至開口止處。

④從表面向貼邊壓明線。

⑤釘子母扣。

燈 籠 褲

設計說明

長度在膝下左右的寬松式褥子。腳口的束帶可以扎出「燈籠」形。比起直筒褲來更富有女性美,因穿警感覺又具有裙裝的特徵,更能滿足不適宜穿褲子的人。

面料除水洗棉布;麻、生絲、化纖、毛料、針織布以外,還可使用塔夫綢和天鵝絨等作為宴會服。

使用量

表布 140cm幅寬 120cm

制圖(圖4—5—2)

因臀圍的餘量較多,為掌握圍度與長度的比例,就把立襠深向下加深了1cm。腳口束帶的長要先側量束帶位置腿的周長,再加4cm的餘量。

斜插袋的製作方法(圖4—5—1)

①袋布用面料裁剪。如果面料較厚的話,袋布B就使用棉布或裡布。

②在袋口鋪袋布B。

③在袋口壓明線。之後把袋口縫頭固定在袋布上。

④讓開袋口縫合袋布A。

⑤⑥鉤袋布,縫合前後側縫、劈縫。

參考設計

(1)在褲口旁邊扎有柬帶的燈籠褲。

(2)對襇褶式的燈籠褲。

(3)高腰束帶式燈籠褲。

男 褲

男褲的名稱很多,從形狀上可以分為筒褲、喇叭褲、錐子褲、寬松褲等四種(圖4—6—1)。褲子有各種設計與機能性,穿著方法也多種多樣。僅作為旁開袋與後開袋就有很多種(圖4—6—2)。

褲前片的設計也根據穿著目的而不同,如活褶的有無與多少等。腳口的設計通常有翻褲腳和平褲腳兩種,但是,也有像馬蹄腳那樣特殊的腳口(圖4—6—3)。因褲子的設計多種多樣,所以,同上衣等的搭配非常重要。

男式基本型褲子

設計說明

一般式單褶西褲。不分年齡和職業誰都可以穿用。

可使用一般毛料、棉、麻和化纖等。

使用量

表布140cm幅寬150cm,90cm幅寬250cm

袋布90cm幅寬80cm

粘合襯90cm幅寬50cm

制圖(圖4—7—1)

前片 從前片開始制圖。臀圍線取立襠的1/3,作為圍度的餘量,在H/4中加2cm—3cm。

在橫檔線上,把臀圍量4等份,向左延長1/4的厚度(前窿門寬)。褲線過橫檔線的中點向下取下襠長,畫腳口線。膝線的下襠長向上5cm處。腳口寬度是以褲線對稱兩邊各取11cm。

一般情況下,在前中心的腰圍線上向里進0.5cm—0.7cm後,連結立襠弧線,但在特體的情況下,因為有肥胖量的計算,前立襠線還要偏離前中心再向上抬高。腰圍線取W/4+3cm~4cm,過臀圍線畫弧形側縫線,把側縫線向上延長0.5cm後,重新畫腰圍線。腰上的活褶從褲線向側縫取3cm—4cm,向膝線與褲線的交點畫線。下檔部分的側縫線,是先連接腳口與橫襠線,在膝線上向里進1cm後畫弧線。把側縫這邊的膝線寬向前側取相同寬度畫下襠線。

後片以前片為基礎制圖。在橫檔線上從後中心向里進1cm,腰圍線上向里進「●」尺寸,連結這兩點,向上延長3.5cm。後片的厚度(後窿門寬)比前片追加2.5cm,畫後立檔弧線。腰口線取W/4加2cm的省量,向上o.5cm後重新畫腰口線。膝線和腳口的寬度向兩邊各擴大1cm。側縫線經過腰口線和臀圍線上的「口」尺寸向下畫弧線。下襠線是從橫襠線下落1cm,經過膝線與腳口相連。

裁剪要點(圖4—7—2)

把布幅雙折後比好紗向,前後片穿插裁剪。有方向性和有光澤的布料,要向同一方向裁剪。要是翻腳口的一定要注意留夠翻折量。圖中的虛線部分的裁片,表示在試穿補正後裁剪。括弧內標注的尺寸,是正式製作時縫頭的大小。

男西式短褲

設計說明

西式短褲,褲長在膝圍以上,根據年齡、穿著習慣而定。著用後莊重、大方、舒適,是夏季男士們最受歡迎的下衣。

可使用一般薄形毛料、棉、麻、化纖料等。

使用量

140cm幅寬褲長+12cm

90cm幅寬 褲長*2

測量與加放

褲長一般在膝圍以上,要根據年齡、穿著習慣而定。

臀圍 圍量臀部最豐滿處一周放12cm—16cm。

腰圍 圍量腰部最細處一周放 1Cm~2cm。

褲口要根據長短進行測量,長短不同,褲口也不一樣,或者是用公式推算。

制圖要點

1.褲口的確定

(1)要根據年齡確定。

(2)要根據褲子長短確定。

(3)要根據臀圍的大小確定。

2.落襠的確定

落襠深是指後片橫襠線低於前片橫襠線的尺寸,一般長褲的落襠深總穩定在1cm左右,而西短褲的落襠深可在1cm—3cm內進行波動。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如果在西褲的後褲片自膝圍線開始,向上畫幾條不同位置的橫向線,會發現橫向線自膝圍線向上與後下襠縫的夾角會越來越大(90 作起始角度),如(圖4—9—1)所示。這主要是由於後下襠縫太斜且帶弧度所致。由於前片下襠縫的斜度較小,因此,在前片上身自膝圍線往上的橫向線與前下襠線的夾角幾乎是90,如(圖4—9—1)。一旦前後下襠縫縫合,則下襠縫處腳口必然出現凹角,如果將後褲片的褲口畫成弧狀,使其與下襠縫保持90。夾角,就可以消除這種現象。但是修正後的後下襠縫將會長於前片下檔。很顯然,唯一解決的辦法只有增加落襠深。

落襠深的尺寸大小與褲口大小有關,與褲子長短有關,與褲子肥瘦有關。

瘦型男褲

設計說明

從腰部到腳口較為貼身、瘦型的褲子.比起有襇褶的褲子來更顯得年輕些:

一般毛料、化纖等較為適合。

使用量

表布 140cm幅寬 l 30cm。90cm幅寬 230cm

粘合襯90cm幅寬 50cm

袋布90cm幅寬 30cm

制圖(圖4—10—1)

從前片開始制圖,制圖要領與「基本型褲子」基本相同,因較為貼身。臀部的餘量就減少至0.5cm—1cm,考慮到機能性。把褲線的位置從橫檔的中點向側縫移動了1cm。

為了使前面的袋口使用方便。在袋口中加入了2cm的餘量。

牛 仔 褲

設計說明

牛仔褲 男女沒有區別, 應用非常廣泛。它起源於勞動裝,具有很高的機能性。較為適合的有粗斜紋棉布、皮革、合成皮革和化纖等。

使用量

表布 90cm幅寬 210—220cm

粘合襯90cm幅寬 50em

制圖(圖4—11—1)

從前片開始前窿門寬放出了5cM,這個尺寸可以根據體型而增減。因是貼身型的褲子,前中心在腰圍線上向里進了1.5cm,但是如果側縫線弧度太強的話,這個尺寸還可以進到2cgn左右。

後片的過腰為了適合臀部的圓度,使之交叉0.5cm。貼袋的形狀,可以根據愛好進行各種變化。

抽 褶 褲

設計說明

在褲腰中穿入松緊帶的褲子。在前貼袋的設計中。右邊緔有袋蓋,左邊緔的是拉鏈。臀部較寬松,穿脫方便。較適宜的有棉、化纖、合成皮革等。

使用量

表布 90Dm幅寬 230—250cm

粘合襯 (褲腰量)少許

制圖(圖4—12—13

從前片開始,把前片的臀圍尺寸延伸至腰口線,腰頭寬取4cm。袋布長從腰口錢開始到橫襠線以下20cm處,右前在單開線袋牙上用袋蓋分成兩段,左前用拉鏈分成兩段。

後片的腰圍尺寸是:首先在水平的腰圍線上把中心線到褲線2等分,與橫襠線上的中心點連結向上延長3cm,再與側縫線上的1cm與「▲」的連線延長線相連。

㈧ 歷史上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內褲

漢代開始穿的。復

內褲,一般制指貼身的下身內衣,分男裝與女裝兩種。而且根據性別不同,款式也越來越多花樣了。穿內褲各國各地出現的時間不一。

內褲並不是古已有之的,漢代以前,女人下體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直至現代,內褲款式和面料上已經有很多種了。

(8)短褲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西方的內褲:

Braies出現了。Braies是薩克森語,指口袋似的寬松襯褲,長及膝蓋,用亞麻布做成,腰部穿有繩子可以束緊,從國王到農夫都穿它。到文藝復興時期,襯褲變短,前面開了門襟,這樣男士在小便時就不用脫下襯褲。

打有皺褶的門襟要麼釘扣子,要麼用繩子抽緊,成為現代男褲款式的雛形。那時的男子不穿外褲,將緊身長筒襪套在襯褲外,用吊襪帶固定,所以亨利八世將襯褲的襠部墊厚。

歷史學家推測,他可能在褲襠里藏了浸著葯水的綳帶,以緩解梅毒帶來的痛苦。很多男子把襯褲門襟當做便利口袋,在裡面裝治療性病的葯品和錢。

都鐸時代男式內褲變得穩重簡單,長至膝蓋,門襟上釘紐扣,面料除了亞麻也開始用棉布和絲綢。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於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

㈨ 誰知道內褲的發展史

史前男人用纏腰帶,考古學家發現了7000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推測它的形狀類似嬰兒用的尿布。古希臘人也用纏腰帶,歷史學家懷疑只有奴隸才穿,公民的凱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古羅馬人內衣要多樣化,有的穿長襯褲,有的系包裹式纏腰帶。 史前男人用纏腰帶,考古學家發現了7000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推測它的形狀類似嬰兒用的尿布。古希臘人也用纏腰帶,歷史學家懷疑只有奴隸才穿,公民的凱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古羅馬人內衣要多樣化,有的穿長襯褲,有的系包裹式纏腰帶。 13世紀,Braies出現了。Braies是薩克森語,指口袋似的寬松襯褲,長及膝蓋,用亞麻布做成,腰部穿有繩子可以束緊,從國王到農夫都穿它。到文藝復興時期,襯褲變短,前面開了門襟,這樣男士在小便時就不用脫下襯褲。打有皺褶的門襟要麼釘扣子,要麼用繩子抽緊,成為現代男褲款式的雛形。那時的男子不穿外褲,將緊身長筒襪套在襯褲外,用吊襪帶固定,所以亨利八世將襯褲的襠部墊厚。歷史學家推測,他可能在褲襠里藏了浸著葯水的綳帶,以緩解梅毒帶來的痛苦。很多男子把襯褲門襟當做便利口袋,在裡面裝治療性病的葯品和錢。 都鐸時代,男式內褲變得穩重簡單,長至膝蓋,門襟上釘紐扣,面料除了亞麻也開始用棉布和絲綢。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於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 1935年,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前片有Y字形縫線的三角內褲。三角內褲讓男人腿露出的面積達到極限,服裝史學家認為它的意義和文胸不相上下。3個月里,三角內褲在美國售出3萬條,Jockey公司緊急生產出「陽剛」系列,用飛機送往美國各地的商場。拳擊短褲和三角褲的競爭從此開始,雙方都宣稱自己穿著更利於健康,更舒適。這一時期,內褲縫上了松緊帶,「內褲」一詞被收入詞典。 「二戰」結束後,男式內褲有了顏色和圖案,人造絲、滌綸、萊卡等新興面料為內褲增加了緊度和彈性,三角褲的款式更為簡潔。英國70年代流行緊身牛仔褲,三角褲一時戰勝了拳擊內褲。 80年代,李維斯牛仔褲掀起了拳擊內褲旋風。英國名模、流行歌星尼克·卡門(Nick Kamen)為李維斯501牛仔褲拍了該品牌最著名的廣告。 在洗衣店裡,尼克只穿條內褲坐在洗衣機前,他穿的可是沒有Y字形的白色純棉拳擊內褲。被煽動起來的女人們紛紛買回成打的拳擊內褲,似乎自家男人穿上拳擊內褲就變成了可愛的尼克。保羅·史密斯等新銳設計師也開始設計拳擊內褲,當然他的內褲上少不了彩虹條紋。像史密斯的外套一樣,拳擊內褲成為雅皮士的行頭;而穿三角褲的男人永遠是媽媽的乖兒子,看那有Y字縫線的三角褲多像嬰兒尿布!內褲的時裝化,讓男人們第一次對這件小衣服有了態度上的傾向。 最初男式內褲只突出宣傳實用性和健康,時尚工業和男同性戀賦予了男式內衣市場多姿多彩,多了丁字褲、低腰三角褲等受人非議的款式。 90年代,凱特·莫斯和搖滾歌星馬奇·馬克一同為卡爾文·克萊恩拍了幅受到嚴苛批評的內褲廣告。馬奇·馬克赤裸上身,摟著只穿條內褲的莫斯,他牛仔褲腰外露出白色內褲的松緊邊,上面的品牌標識清晰可見。2008年,超短拳擊緊身內褲最流行,比約·博格的該款內褲,褲腿僅長25厘米。

㈩ 褲子的發展史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古褲有二:一為褲;一為惲(褌)。《說文》無袴而有絝,曰:「絝,脛衣也,從系誇聲(苦故切)。」惲,《說文》:「惲,重厚也,從心軍聲(古渾切)惲或從衣。」音義全異。袴絝音義形皆同。《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澤」之澤,為此襗字。《說文》又曰:「褰,絝也,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征褰與襦(去虔切)」,所以袴絝襗褰四字,音形或同或否。但為脛衣則一。袴(褲),《釋名》曰:「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急就篇》顏注曰:「袴,謂脛衣也,大者謂之倒頓,小者謂之校口。」褲之兩股曰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袴,謂為「今所謂套袴也」,殊誤。按褲為脛衣無檔,古服上衣下裳,或衣裳相連,長可及肘,最短如襦亦及膝,皆可蔽下,著脛衣已足,無須著有襠之褲。今之著套褲另有裹褲,古之著褲則無,不能混為一談。有檔之褲,或以為惲,一作褌,亦有問題。褌,《釋名》曰:「褌,貫也,貫兩腳,上系腰中也。」《急就篇》顏注曰:「合襠謂之褌,最親身者也。」段注說文,褌字,亦曰:「今之滿襠褲,古之褌也,自其渾合近身言,曰惲,自其兩襱孔穴言,曰惚,方言,無桐之褲,謂之犢。郭雲:即犢鼻褌。」皆以褌為合檔,與古褲異,今褲同。其實顏以褌為合檔,段且
謂褌即犢鼻褌,為合檔,皆屬臆說,難以遽信。(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褲子是人們下體所穿的主要服飾。原寫作「絝」、「袴」。從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獻來看,早在春秋時期,人們的下體己穿著褲,不過那時的褲子不分男女,都只有兩只褲管,其形制和後世的套褲相似,無腰無襠,穿時套在脛上,即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這種褲子又被稱為「脛衣」。左右各一,分衣兩脛。因其只有兩只褲管,所以褲的計數與鞋襪相同,都用「兩」字來計,居延漢簡中就有這樣的情況。穿著這種褲子,其目的是為了遮護脛部,尤其在冬天,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至於膝蓋以上部分則無遮護。 一、《拾遺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曾先後出任秦、魏丞相的張儀和齊相蘇秦「同志好學」,外出時見到什麼故典,就馬上將它記下。有時身邊沒有竹木之簡,無所題記,就乾脆「以墨書掌及股里」,晚上回到家裡,再將它抄寫下來。股即大腿,因為手掌及大腿無衣,墨書之後可以洗去,所以被用來代簡題記,假若在兩股也著有袴,那就不是書在股上而是書在袴上了。
二、《韓非子·外儲說》中還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齊國有個盜賊,為了避免人們的注意,專門披著塊狗皮出外行盜、他的兒子不知實情,向他的小夥伴誇耀道:「吾父之襲獨有尾。」沒想到那小夥伴的父親是一個因犯了罪而被剁去小腿的人,兒子無知,反吹噓道:「吾父獨冬不失袴。」有個沒留下姓名的人在《韓非子》的這段話下加了一個註:「刖足者不衣袴,雖終其冬夏,無所損失也。」可見,被砍斷了小腿的刑餘之人,即使是在嚴冬,也不需要穿袴--因為無從依附。當時穿著這種褲子,如果外面不用其他服飾加以遮掩,那簡直是不堪設想的事情了。所以,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著有一條圍裙狀的服飾,那就是裳。衣、裳、袴三者並用,就可以將身體全部遮覆。當然到了炎熱的夏天,人們也可以只穿衣裳而不穿褲,因為那時用以遮羞的服飾是裳而不是褲。由於褲都被穿在裡面,所以常用質地較次的布製成,富貴之家也有用絲織品為之者,但在社會上被公認為奢靡之服。我們今天稱衣著華麗、不學無術的年輕人為「紈褲子弟」,就由此而來。「紈褲」,即細絹製成的褲。
三、《漢書·敘傳》:「數年,金華之業絕,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於綺襦紈袴之間,非其好也。」唐杜估《通典》:「然貴子弟榮其觀好,至乃襁抱坐受寵位,貝帶、脂粉、綺襦,紈袴。」所以,明代張岱在《夜航船·衣裳》一節中明確地說:「紈袴,貴家子弟之服。」絰衣和衣裳,是中原人民的傳統服飾,對於北方民族來說,穿裳騎馬很不方便,所以他們的褲子比漢族完善得早。德國東洋美術館收藏的一件中國青銅帶飾,上雕兩個力抵人物就穿著合襠長褲。與此相同的帶飾,在陝西長安匈奴墓中也有出土。這是現存文物中年代較早的長褲形象。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後,漢族人民也開始穿著長褲,不過最初多用於軍旅,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從文獻記載來看,秦漢之際的褲子,雖然已從脛衣發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長褲,但褲襠往往不加縫綴,那是為了便於私溺,因為在褲子之外,還著有裳裙,所以不會顯露下體。後來,在宮廷中出現了一種「窮袴」,其制上達於股,下覆於腔,在兩股之間施以褲襠,襠不縫綴,以帶系縛。據說這種褲子出現在西漢宮中。
四、據《漢書·上宮皇後傳》記:西漢名將霍去病之弟霍光,受漢武帝遺詔,輔助昭帝即位,並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昭帝做皇後。為了讓皇後「擅寵有子」,他特以皇帝身體不安為由,提出「禁內」,雖富人使令皆為窮袴,多其帶,後宮莫有進者。東漢學者服虔在這段記載下特地註明:「窮袴,有前後當,不得交通也。」當時寧可在襠上縛帶,而不做成滿襠,仍然是為了便溺的方便。所以窮褲又有「溺袴」之稱,這種褲子不僅用於女子,男子也有穿著者。
五、據《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及《漢書·周仁傳》記載:「(周)仁為人陰重不泄,常衣敝補衣、溺袴,……以是得幸。」因為他經常穿著打了補丁的舊衣服和縛帶溺袴,所以深受漢景帝的信賴和寵幸,破例地容許他出入於深宮後闈,置身於粉黛佳麗之間,因為在景帝眼裡,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去淫猥和狎昵女性的。溺袴,據顏師古注,就是窮褲。北方民族的滿襠之褲,在漢代已為百姓所採用的,為了區別開襠之「袴」,滿襠之褲多稱為「袴」,也有寫成「褌」的。《汝南先賢傳》記東漢袁閎死後,「勿設殯棺,但著褲衫,疏布單衣,幅巾,親屍於板床之上。」這里的「袴」,就是指滿襠的褲子。晉代阮籍是個不遵禮儀的人,他把循規蹈矩的人比作「群虱之處袴中」,並嘲笑這些「虱子」。「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袴襠,自以為得繩墨也。」這里明確提到了「袴襠」一詞,可見袴就是有襠的褲子。正如顏師古注《急就篇》所說:「合襠謂之袴,最親身者也。」所謂「最親身者」就是指貼身穿著。褲襠被縫合之後,也具備了蔽羞的功能,因此,在它的外面,可不必加罩裳裙。但是,由於受傳統習慣的拘束,上流社會的人都不願單獨穿著它外出,只有軍人及社會地位低卑的奴僕,為圖活動的便捷,才肯單獨穿袴。我們從戰國及兩漢時期的人物畫中就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凡下體穿袴而不加裳裙者,大多是這個階層的人物。
六、除下長過膝的長袴以外,漢代也有短袴,即褲襠縫合的短褲。這種短褲也為平民百姓所著。山東嘉祥洪山漢墓、沂南漢墓出土的畫像石上的一位農夫,就穿著這種短褲耕作,除了用這條三角褲遮掩一下私部之外,全身的其他部位全部袒露。從文獻記載來看,這種三角短褲,在當時叫「犢鼻袴」。《史記》中就載有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當年在成都「自著犢鼻袴,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的史實。為什麼將這種三角短褲稱之為「犢鼻」呢,後人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解釋。三國的韋昭解釋說,因為這種短褲「以三尺布作,形如犢鼻。」漢代三尺,約合今70厘米,而漢代布帛的門輻又很窄,以這么一塊布帛裁製的褲子,根據韋昭的解釋,這種短褲上寬下狹,兩頭有孔,以使承受雙股的貫串,與犢鼻之形十分相肖,所以得了這么個名字。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解釋,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犢鼻」是人體上的一個穴位,正處於腿上,因為這種短褲穿在身上,其長度恰巧至此,故以得名。與李時珍同時代的鄭明選在《秕言》一書中也有這么說:「膝上之穴為犢鼻穴,言袴之長才至此。」然而文字家又有他們的說法,他們認為,最早的三角褲叫「(衣+突)」,讀為「突」,「犢鼻」即「(衣+突)」的音轉。清代學者錢大昕在他的《十駕齋養新錄》一書中就這么講道:「《說文》無『(衣+突)』字,當為突,後人又加衣旁耳。」不管怎麼說,犢鼻褲即三角褲總是事實。司馬相如身為士人,而且還一度為官,按當時習俗,不至於在眾人面前穿著這種短褲,只是他在出遊臨邛時,愛上了剛剛喪偶的富家之女卓文君,並攜其同奔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孫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當他得知女兒私奔的消息後,立即斷絕了對文君的經濟供給。一代才子司馬相如出於生活所迫,只能買下個酒舍,靠賣酒度日,他讓文君親自當爐,作起了掌櫃,而自己呢?索性脫去外衣,在大庭廣眾面前只穿一條三角短褲洗滌酒具,丟盡了老丈人的臉,弄得卓王孫非常尷尬,最後不得不承認這門親事。
七、魏晉以後,袴、褌二字合同,合襠之褌既可稱「褌」,也可稱「袴」。《世說新語·任誕》:「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巾+軍)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梁書·諸夷傳》:「國人……辮發垂之於背,著長身小袖袍,縵襠袴。」這里的袴、褌,指的都是一物,也就是合襠的褲子。魏背南北朝時期是褲子的盛行時期。因受異域生活方式的影響,這個時期士庶百姓的下體之服,多以著褲為尚。褲的形制比較寬松,尤其是兩只褲管,往往做得十分肥大,因形得名,俗稱「大口褲」。幾年前,「喇叭褲」在中國風靡一時,很多人都將它看作為「時裝新款」,殊不知早在千多年前,這種褲子已經在中國出現了。和大口褲相配用的上衣,一般做得比較緊身,名稱叫「褶」。褶和長褲穿在一起,在當時叫做「袴、褶」。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流行的一種服式。最初多用於軍旅,以便於行軍、作戰。後來人們發現這套服裝比中國傳統的衣裳要簡便、適體得多,所以也紛紛加以採納,並逐漸成為士庶百姓的常用之服。一般以質地厚實的布帛為之,秋冬所用者,則以獸皮製成。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吳書·呂范傳》引《江表傳》:「范出,更釋(衣+勾),著袴褶,執鞭,自稱領都督,策及授傳,委以眾事。」
八、《晉書·楊濟傳》:「濟有才藝,嘗從武帝校獵北芒下,與侍中王濟俱著布袴、褶,騎馬執角弓在輦前。」婦女也有穿袴褶者,如《太平御覽》卷695引《西河記》:「西河無蠶桑,婦女以外國異色錦為袴褶。」由於褲管過於肥大鬆散,人們多將絲帶截為3尺一段,將褲管的膝蓋處緊緊系縛,這樣,在走路騎馬時,就比較便捷了。這種縛帶的褲子,在當時被叫做「縛袴」,史籍中有大量記載。如《太平御覽》卷六九五引《宋書》:「元兇邵弒逆,袁淑止之,邵因起,賜淑等袴褶。又就主衣取錦裁三尺為一段,又中裂之,與淑及左右,使以縛袴褶。」《南史·沈慶之傳》:「上開門召慶之,慶之戎服履(韋+未)縛袴入。」又《東昏侯紀》:「(東昏侯)戎服急裝縛袴,上著絳衫,以為常服,不變寒暑。」穿著這種縛褲的人物形象,在河南鄧縣南北朝墓出土的畫像磚,山西大同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士的漆畫以及河北景縣北朝封氏墓出土的陶俑上都有反映,縛褲的形式也交代得非常具體。唐代男子常用之服,以袍衫為主,袍衫之內就著有褲。婦女雖然喜歡穿裙,但褲子並沒有被廢棄,尤其在「胡服」盛行之時,皆以穿褲為尚。縛褲之制依然存在,不過多用於軍將、儀衛。普通男女的褲子,褲管有明顯的收斂,尤其是女褲,與魏晉南北朝流行的大口褲恰相反,通常做得比較緊窄;褲腳部分也明顯收束。褲子最初以脛衣的形式出現,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後來又恢復到脛衣的形式上來,宋代以後流行的膝褲,就是一種脛衣。只是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體穿著,而宋明時期的膝褲,還可加罩在長褲之外。從史書記載來看,兩宋時期的男女,不分尊卑,都穿膝褲。《朱子語錄》記稱,南宋奸臣秦檜在朝為相,雖然得高宗皇帝的重用,但高宗對他也時有防範,秦檜死後,高宗不免鬆了口氣,對臣下說:「聯今日始免膝袴中置匕首矣!」由此可見,連皇帝平常也穿膝褲。明清男女穿膝褲者十分普遍。明代膝褲多製成平口,上達於膝,下及於踝,著時以帶系縛於脛。
九、《金瓶梅詞話》第67回記潘金蓮服飾:「上穿黑青回紋錦對衿衫兒」,「下著紗裙,內襯潞紬裙」,裙子裡面,則系縛一對「錦紅膝褲」。《西遊記》第47回也稱:「那女兒頭上戴一個八寶垂珠的花翠箍,……腿上系兩只綃金膝褲兒」說的都是這種膝褲。清代稱膝褲為「套褲」,因為它的長度已不限於膝下,也有遮覆住大腿的。所用質料有緞、紗、綢、呢等,也有做成夾褲或在夾褲中蓄以絮棉的,後者多用於冬季。褲管的造型也有多種:清初時上下垂直,呈直筒狀;清中葉一變為上寬下窄,褲管底部緊裹於脛,為了穿著方便,多在褲腳部分開衩,著時以帶系結。到了晚清時期,又崇尚起一種寬松式的套褲,褲管之大比最初翻倍。清人李靜山《增補都門雜詠》一詩就說得非常形象:「英雄蓋世古來稀,那像如今套褲肥?舉鼎拔山何足論,居然粗腿有三圍。」這個時期的褲管上大多被裁製成尖角狀,著時露出臀部及大腿外側。婦女所穿的套褲,褲管下腳常鑲有花邊,所用布帛色彩也較鮮艷。除套褲以外,普通的長褲在明清兩代仍然被使用著,既可襯在袍衫長裙之內,也可和襦襖等服配用,被穿著在外。所用質料也有多種,視季節而別。明清小說中有大量描寫,如《醒世姻緣傳》第33回:「拿了狄員外的一腰洗白夏褲,又叫狄周來伺候先生洗刮換上。」《紅樓夢》第63回:「寶玉只穿著大紅棉紗小襖子,下面綠緩彈墨袷褲,散著褲腳,……和芳官兩個先劃拳。」《鏡花緣》第59回:「只聽嗖的一聲,......又有一個女子也飛了進來,身穿紫紬短襖,下穿紫紬棉褲。」由於時代距今不遠,這些褲子實物在民間還有大量的遺存。 中德兩國考古專家日前(2014年5~6月)在中國吐魯番洋海古墓內發現了兩條褲子,這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最為悠久的褲子,可追溯到3300年前。這次發現也支持另一觀點,即褲子是游牧民族專為騎馬發明的。長袍和寬外袍等服飾不適合騎馬,褲子隨之興起,到了漢代才把有襠的褲子叫做「褲」。

閱讀全文

與短褲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