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主持人的發展歷史

主持人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17:07:09

㈠ 中央電視台的發展歷史

中央廣播事業局派羅東和孟啟予組成電視代表團,於1957年12月赴蘇聯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為建立電視台進行了准備。
1958年5月1日19時整,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試驗播出,中國自己的電視信號第一次出現在北京播出,中國電視事業發展的歷史由此開始。當晚,在北京僅有的幾十台電視接收機的屏幕上,出現了一幅以總部大樓模型作為背景圖案,上書「北京電視台」字樣的電視畫面。新華通訊社為此發出電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已在5月1日開始試驗播出。」
創辦之初北京電視台自辦節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電影製片廠和文藝演出單位的支持。當時,除紀錄片、科教片以外,其他節目全是直播。試驗播出期間,每周播出兩次節目,每次二至三小時。包括新聞性節目、社教類節目和文藝節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電視台正式播出。正式播出的電視節目由每周兩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時試辦了五期《電視廣播節目報》周刊。北京電視台正式播出後,文化建設逐步走上正軌,並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從1960年1月1日起,北京電視台試行新的固定節目時間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節目。設置了十幾個固定欄目,既有面對廣大觀眾的欄目,又有對象型欄目;既有新聞性欄目,又有知識、娛樂節目。電視的媒體功能有了進一步體現。到1960年5月,在總部大樓院內設計建設的北京電視台「新樓」落成。北京電視台開始步入正軌。
1964年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為北京電視台親題「北京電視台」五字。
1973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PAL-D制式視頻信號;10月1日,北京電視台完全以PAL-D制式視頻信號播出。
1976年7月1日,根據全國省級電視台共同協商的意見,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向全國10多個省、直轄市電視台傳送信號,該節目成為《新聞聯播》的雛形。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正式開播,並成長為中央電視台乃至全中國最具權威性,影響力最大的新聞節目。
1978年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電視台正式改稱中央電視台。當晚,更換後的新台標出現在屏幕上,從此,揭開了中央電視台的時期。
1979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在電視播出中正式使用新台標。
1980年,中央電視台開播《天氣預報》欄目。
1982年,中央電視台將《為您服務》欄目設為固定欄目,設立固定主持人,由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沈力擔任。
1983年2月12日,中央電視台舉辦了第一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88年3月15日,總部大樓從廣播大廈院內原址遷至彩電中心,且被允許播放商業廣告。
1996年,央視升格為「副部級」事業單位。
1996年12月,央視網建立並試運行,是中國最早中文信息的網站之一。
1998年6月1日,央視更換台標,一套、二套、四套、七套推出統一的宣傳片(ID),宣傳片內容均為「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台第X套節目」。
2000年,廣電總局、體育總局下發《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加強體育比賽電視報道和轉播管理工作的通知》,宣布中央電視台具有在中國對奧運會(含殘奧會,青奧會和冬奧會),亞運會和世界盃(含亞洲杯和歐洲杯)的獨家轉播權,其他各電視台不得直接購買。中國國家各大類型運動會(如全運會,大運會和青運會)賽事及其開閉幕式等必須由央視獨家直播,其他各電視台不得直接直播(即使用央視公共信號轉播)。
2001年7月9日,央視正式更換雙線勺標式台標,同時各頻道推出統一的宣傳片(ID),除電視劇頻道、戲曲頻道外,宣傳片內容均為「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台XX頻道」。
2004年,央視開播數字付費頻道。
2006年8月16日起,因中央電視台在晚間黃金時段全面啟動「綠色廣告標識」的審核工作,央視各頻道在晚間黃金時段屏幕右上角顯示半透明狀的「綠色廣告標識」。至2011年取消。
2006年,央視開播CCTV-高清影視數字付費頻道;2008年4月9日停播;同年5月1日,該頻道改為免費開播的高清綜合頻道(CCTV-22);因央視的體育節目資源多但能夠播出的較少,再加上全國的高清頻道數量逐漸增多,直至2013年7月,該頻道正式轉入專業化加密傳輸的體育賽事頻道(以播體育賽事為主),2013年8月18日,CCTV22高清頻道改為CCTV5+體育賽事。(先前1999年國慶閱兵式,央視就開始測試播出高清信號直播了,作為高清晰度電視試驗頻道在北京部分地區試播)2012年,央視開播3D試驗頻道。
央視擬定於2018年推出4K頻道。 (目前江蘇有線、大連有線已向4K機頂盒用戶提供4K體驗信號。)
2007年9月,央視開播移動傳媒頻道,隨後又開啟了IP電視頻道。
2009年12月28日,由央視網改版而來的中國網路電視台(CNTV)正式開播。
2013年起,因央視加強公益廣告審核工作,央視各頻道在播出公益廣告時,右上角顯示彩色色塊的「公益廣告標識」,並沿用至今(2015-2016年內部分公益廣告不打「公益廣告」角標,且不使用廣告中心黃色統一落款條,或因部分事業單位與廣告中心同時落款有關)。
2015年5月1日,中星6B的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加密播出,使世界體育比賽播出范圍起到版權保護作用。
央視綜合頻道等28個公共服務頻道(其中新聞頻道為凌晨時段的節目)全部改在新台址製作播出,但新聞頻道大部分節目為了安全播出,仍在復興路舊址演播室。
隨著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中央電視檯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央電視台大力發展媒體經濟,積極拓展產業市場,切實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壯大覆蓋廣告經營、影視節目製作和營銷、技術服務等主領域的跨媒體、多元化產業格局。目前,中央電視台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積極打造擁有強大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實力、活力、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的新型媒體旗艦。

㈡ 社交類主持人的演變發展歷史,社教類主持人未來走向以及角色定位。這三問。在線等,高分懸賞。

社交能力與社交經驗的關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人們的日常內社交生活也會得到改善。容人們不單可以減少與別人發生沖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別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經驗。

有些人認為社交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屬性。譬如,一個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較外向、善於交際。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社交能力實比移山更為艱難。多數的心理學家並不贊同這種看法。反之,他們認為只要能辨認出可以預測社交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設計一些課程來培訓這種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對其他人心理狀態的洞察力。

對環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達到社交目標,便要因應情勢而作出相應的行為。社交環境瞬息萬變,交往的對象亦有不同的特質,要適應不同社交環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銳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不可。

對環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境。

㈢ 視頻主持人的歷史

視頻主持人3D效果中國2000年開始第一個3D主持人
2006年演變後全息投影
2013年由「虛擬主持人網」將主持人與WEB整合後成為網頁載入視頻主持人動態效果

㈣ 中國之聲的發展歷程

經過新一輪精心打造,享譽數十年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新聞綜合頻率,於2004年1月1日以「中國之聲」的呼號全新登場。
中國之聲全天播音21小時30分,分八大節目板塊,由頻率總主持人和欄目分主持人合作全程直播。
中國之聲以全天31次整點新聞、半點快報為發展主線,早中晚三大新聞密集區為重點支撐,清晨、午前、午後、夜間、午夜五大板塊為延伸,30檔背景式新聞專題和談話節目為兩翼,上下貫通、前後呼應,共同構成立體推進的動態新聞模式,充分彰顯「與世界同步,與時代同行」的傳播特點。
中國之聲秉承「頻率專業化,管理頻率化」的改革理念,實行總監負責制,全頻率節目統一布局,形象風格統一包裝,部門機構統一設置,幹部員工統一配置,考核分配統一標准,經營管理統一運營。 根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國新聞聯播》播出的消息,從2007年12月24日零點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開始實現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出。中國之聲已經成為唯一覆蓋全國24小時播出的廣播頻率。
《全國新聞聯播》節目指出,作為國家電台的主頻率,實現24小時播出的中國之聲,將借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契機,加快改革、銳意進取,突出新聞內容的准確性和權威性,提高節目製作理念和手段的前衛性。為廣大聽眾奉獻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 中國廣播第一品牌欄目《新聞和報紙摘要》直播登場,至此所有新聞節目全部實現直播,新聞更及時,播報更親切;中國新聞名專欄《新聞縱橫》,清晨一小時聽遍昨夜今晨重大新聞,深入報道焦點新聞;《全球華語廣播網》,午間環球一小時,讓你與世界同步;《全國新聞聯播》,打開視野,關注民生;《直播中國》鏈接全國電台,搜索各地新聞,讓電波連接你我。
除了早中晚三大新聞版塊之外,半小時一檔《央廣新聞》全天滾動直播,播報解讀剛剛發生正在進展的新聞。
夜間特色節目好戲連台:《今晚聽吧》用娛樂時尚刷新一天好心情;《小喇叭》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嘉賓雲集《新聞觀潮》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說道;《神州夜航》相約星空之下,分享人生感悟;《千里共良宵》聆聽美妙的音樂,用聲音在夜晚發光;每個周末,梁宏達妙語連珠2小時:《老梁說天下》梳理新聞,剖析背景;《體育評書》神侃一周體壇熱點,深入解讀體育事件。 在2012年8月23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化發展工程啟動儀式上,中央台台長王求宣布,將於9月2日(周日)19:30開始每個周日在中國之聲播出大型文藝專欄《中國大舞台》。
此次文化工程和文藝廣播節目,將攜手國家交響樂團、國家京劇院、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大劇院、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等藝術院團,為全國聽眾呈現最頂級、最及時的文藝演出和文藝精品節目。
中國之聲《中國大舞台》計劃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推出「紅色暢想——迎接『十八大』演出季」活動,將高雅、經典的文藝廣播精品節目薈萃其中,以饗聽眾。
據悉,音樂之聲、都市之聲、文藝之聲等央廣頻率隨後也將全力予以配合和展示。

㈤ 播音員的歷史起源

伴隨著無線廣播的發展播音員也開始出現,1895年,義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同時發明無線電波。
1899.3.28,馬可尼成功地發了第一封電報(英國至法國)1906年聖誕節前夜,美國的費森登和亞歷山德遜在紐約附近設立了一個廣播站,並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廣播的內容是兩段笑話、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獨奏曲。這一廣播節目被當時四處分散的持有接收機的人們清晰的收聽到了。
1908年,美國的弗雷斯特又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上進行了一次廣播,被那一地區所有的軍事電台和馬賽的一位工程師所收聽到。
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聞發布局的一個試驗廣播站播放了關於總統選舉的消息,可是在當時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收聽這些早期的廣播。由於無線電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們對於大功率發射機和高靈敏度電子管接收機技能的熟練掌握,使廣播逐漸變成了現實。
1920年6月15日,馬可尼公司在英國舉辦了一次以梅爾芭太太主演的「無線電--電話」音樂會,遠至巴黎、義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臘都能清晰的收聽到。這就是廣播事業的開始。
1919年,蘇聯製造了一台大功率發射機,並於1920年在莫斯科開始試驗性廣播。
1920年12月22日,德國的柯尼武斯特豪森廣播電台首次播送了器樂演奏音樂會。1920年11月2日,美國在康拉德的指導下,威斯汀豪斯公司廣播站KDKA開始廣播,首次播送的節目是哈丁-科克斯總統選舉,在當時,這事曾轟動一時。
1922年11月14日,倫敦ZLO廣播站正式開始在英國廣播每日節目,該站在1927年改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即BBC。1922年法國埃菲爾鐵塔也正式開始播音。
1927年止,美國國內已擁有737個廣播站。這一時期,廣播站如雨後春筍在各國中相繼涌現。當時,在歐洲廣播已被視為一個龐大的通信工具。以後,全世界的廣播事業不斷發展,現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廣播網。
1906.12.25,范斯頓的馬薩諸塞實驗電台首次廣播,從廣播工程技術標准上看,廣播從此誕生。它最早是娛樂工具。
1920.8.31,美國底特律8M實驗台廣播了密執安州長初步獲勝的新聞。(最早的廣播新聞)
1920.10.27,美國匹茲堡KDKA電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經營權的第一家電台。它的播音標志著廣播事業的正式誕生。
1923.1.24美在華第一個電台正式開播,呼號為ECO,是中國第一家廣播電台。
1940.12.30,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播,呼號XNCR。中共的第一個廣播電台。

㈥ 范愛雯的發展歷程

范愛雯出生於四川成都,高中隨母親移居加拿大。 2008年,開始在溫哥華發展自己的演專藝道屬路。
2009 SUNSHINE NATION TOP 5
2010 C-HOPE(C望之星)總冠軍,美白肌膚獎,完美體態獎,並簽約THE TRUE'S
加拿大中國文化節 特邀模特
加拿大新思路ITM TOP MODEL
加拿大國際模特大賽 最佳上鏡小姐
加拿大唯一代表返回中國參加海南第一美差(因個人原因中途退出)
曾與徐乃麟、劉畊宏、唐志中等明星多次同台演出
2011溫哥華最大型春節綜藝晚會特邀節目主持人

㈦ 中國播音主持的關鍵發展時期有哪些

中國播音學發展簡史

張頌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 要:本文將中國播音學發展歷史進行了簡單梳理,認為中國播音學的發展經過了以下四個時期:萌芽期(1923-1961),草創期(1962-1981),形成期(1982-1994),發展期:(1995-現在)。本文認為,中國播音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內容主要包括:播音主持藝術基礎理論,語言傳播發聲學和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體研究。文章還列舉了中國播音學研究的主要著作。
關鍵詞:中國播音學;分期;研究主要方向及內容

一、中國播音學研究的基本歷程
談到播音學發展,我們不妨以已故播音藝術家、原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會會長夏青先生在為張頌撰《研究播音理論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一文所作評述中的一段文字來開始,夏青說:「播音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但是,實踐不能沒有理論,實踐性再強,也需要理論的概括和理論的正確指導。由於一開始認識播音,只限於工作性質,尚缺少學科性質的認識條件,於是就產生某種偏頗,即『播音重要,但無獨立理論』。從蘇聯播音經驗中,又認識到播音同表演的相同之處,以表演理論解決播音實踐問題就行了。因此,長期以來,播音隊伍中形成播音理論體系的獨立學科意識相當淡漠。」而「直到播音和教學兩方面實踐都提出了研究理論的問題之後,才開始起步,脫離經驗總結階段,向建立體系階段進展」。1夏青的話簡單而准確的概括了播音學研究發展的基本歷程。
(一)萌芽期(1923-1961)
萌芽期還可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建國前與建國後。
1.建國前
建國前的播音研究,又可以分為國統區與解放區兩個部分。
國統區關於播音或涉及播音的文獻較少,多散存於一些知名學者或作家的文章之中。
葉聖陶於1932年12月23日的《申報·自由談》上發表的《文明利器》一文,較為集中地論述了當時廣播的傳播狀況,提出應正確利用現代廣播「團結大眾」、「傳授知識」、「報告消息」,以發展其正面價值,認為「一切所謂『文明利器』,其價值都不存在於本身,而存在於對於社會的影響。這可以從兩方面看:一,它被操持在誰的手裡;二,它被怎樣的利用著」,這些看法講的是媒體的存在價值和社會影響的問題,雖然沒有直接談及播音,卻對播音的性質和任務有宏觀的指導意義。
魯迅曾於1934年發表了多篇雜文,如《偶感》、《知了世界》、《儒術》和《奇怪》等,評述了當年上海民營廣播電台的節目,這些評論揭示了舊中國廣播為剝削階級服務的本質,批判了廣播迎合低級趣味的現狀,播音應也在其中。
茅盾在1937年8月28日的《救亡日報》上發表《對於時事播音的一點意見》一文,對當時的時事播音進行了評述,曾經建議,時事播音不必都只是死板地講讀報紙,應該「變換作風」,並以自己將報紙報道轉換成說書的方式為例,提出了抗戰文藝深入民間和文藝的通俗化、大眾化問題,已經涉及到播音再創作和播報樣態的問題。2
在解放區,廣播是有力的宣傳武器,播音也被作為重要的一環,受到較多的重視,因此,有一些專門論述,所存文獻也相對較多。
陝北新華廣播時期,1948年5月至9月, 當時負責新華社語言廣播工作的梅益、徐邁進、溫濟澤,尤其是溫濟澤,經常寫信給播音組,提示宣傳要點,指出播音時的注意事項、對播音工作進行鼓勵或批評,這些指導或建議,對於形成播音傳統極為重要(如語言規范、播讀正確、立場鮮明),個別方面發展成了播音理論的重要命題(如工作性質、編播兼顧、工作態度等),但大多數還只是在糾正錯訛、安排工作的層面,並沒有上升到系統的理論觀照的層面,尤其是還沒有更多地注意到播音的獨立價值。
1948年下半年,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制定了《播音手續》、《編播發稿工作細則》、《口播清樣送審辦法》等,其中,《播音手續》規定了陝北台播音員每天工作的程序,要求播音員「播音時必須嚴格依照稿件,不得錯漏或更改一字」,「如發現錯播,應立即重播」,「若系重大錯誤,應請示編輯部負責人,正式發表更正」,這些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使陝北台和其他解放區廣播電台的編播工作更加具體化、責任化、規范化,培養了一批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訓練有素、工作認真負責、作風一絲不苟的廣播工作者。3
播音員的個人工作總結。孟啟予1948年9月的一份《十天播音工作個人總結》,其中詳細地記錄了播錯、播漏的每個字,斷得不得當的字句,以及播得好的稿件和改進的辦法思路等。齊越在他的《十天播音工作個人總結》中,總結了播音的缺點和錯誤,分析了出現錯誤的原因,提出了改進辦法。涉及字音錯誤、語句錯漏、語氣把握等方面,認識到了責任承擔、認真備稿、心態調控的重要性。這些個人總結是最早涉及播音本體的研究,雖然以個人經驗總結的形式出現,但鑒於其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以傳授的方式對年輕播音員所產生的普遍影響,仍然具有理論研究的意涵。4
2.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為了適應和促進廣播更大范圍、更加規范的形勢發展,出台了相關政策,進行了業務交流,促進了播音研究的發展。
1949年3月,陝北台遷進北平,改名為北平新華廣播電台。電台制定的《北平新華廣播電台訓練播音方法》詳細指出了選擇播音員的標准,以及播音應注意的事項,如怎樣准備稿件,如何掌握抑、揚、頓、挫、快、慢、輕、重,如何表達語氣情感,規定了播音手續,播音員應遵守的制度等。5較早也較系統地勾畫出了播音所應注意的諸多方面。
1952年12月2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在這次會議期間,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召開了播音工作座談會,討論了播音工作的性質、任務、作用、重要性,以及對播音員的要求和應學習的內容。指出播音工作常常影響工作的全部效果,提出「播音員不是傳聲筒」,是「有豐富政治情感和藝術修養的宣傳鼓動家」,「……應是人民的喉舌,要使自己的聲音真正表現出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氣魄,他要使自己廣播第一言一句都深深打動人心」。在學習內容方面,業務部分包括了練聲。6
1954年7月,齊越作為中國廣播代表團成員去蘇聯學習,回國後先後在中央台傳達了蘇聯播音工作經驗,並翻譯了蘇聯播音員撰寫的一些文章。當時,中央台播音組在學習借鑒蘇聯播音經驗的同時,開始總結自己的播音經驗,經過全體播音員討論,共寫出五篇文章:《播音員和播音工作》,徐恆執筆;《克服報告新聞的八股腔》,夏青執筆;《播社論的體會》,李兵執筆;《把現實中的情景鮮明地再現在聽眾面前》,張洛執筆;《播音員和實況廣播》,齊越執筆。這五篇文章是總結我國播音工作經驗的最早的文章,總結了幾種主要新聞體裁的播音以及播音工作管理和培訓播音員的辦法。
1955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播音業務學習會」,是全國解放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的播音會,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梅益、副局長溫濟澤、地播處處長左熒到會講話,齊越介紹了蘇聯播音經驗,被邀請的一些專家、學者、著名演員作了專題報告。
其中,梅益的講話涉及播音創作的方向、播音工作的態度,以及創作手段、情感、技巧和修養等多方面的問題。左熒也作了重要發言,我們將在後面對他的講話加以較為詳細的介紹。專題報告內容豐富,包括台詞、朗誦、語音學知識、發聲機理與方法、嗓音鍛煉與保護、戲劇表演體系及演員修養等。
這次大會,明確了對播音的性質、地位、作用的認識,博採眾長,對蘇聯播音經驗和相關學科知識進行了學習、討論,豐富了播音表達方法,促進了各地播音組和播音員總結經驗,這些講話、講座的內容及形成的認識,基本上形成了播音創作的基本架構,為構築中國播音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左熒在1951年3月1日編印的《廣播通報》第2卷第1期上,發表了《從「編播合一」談到播音應該專業化》一文,對當時試行「編播合一」的背景、目的、得失進行了闡述,認為「作為培養播音員的辦法提出來的『編播合一』,顯然不但沒有提高播音水平,相反倒降低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否定了播音工作獨立發展的前途」,指出「播音工作應該專業化」,並對播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說「好的播音應是親切而有誘惑力的。使人們一打開機子就不能不聽我們的播音,聽就不能不聽完,聽完則久久不能忘懷。」7
1955年3月左熒在「業務學習會」上作了發言,並以《播音是一種語言藝術活動》為題發表於《廣播業務》試刊號二。文章首先論述了播音在廣播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播音是廣播工作程序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播音員是語言廣播的集中體現者,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應成為黨的出色的宣傳員,走在全國語言規范化的前列。並對輕視播音工作和片面強調播音工作重要性的兩種錯誤認識進行了辨析。文章指出,播音工作是一種語言表現藝術,分析了播音藝術的特點。文章還認為,「播音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要達到吸引聽眾的目的,必須研究「播給誰聽——播音的對象」、「播些什麼——廣播內容」、「為什麼播講——播音的最高目的性」、「怎樣播講——播音技術」的問題。其中,「播音技術」其實就是播音的「藝術」,這一看法的提出正是他重視播音專業化和藝術性的體現,對於播音此後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論述「怎樣播講」問題時,左熒還明確提出,「播音是一種藝術創作。任何藝術創作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我們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單純自我表現,一種是機械模仿」,這些論述,在半個世紀後,仍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振聾發聵的力量。8
張頌認為,「這篇文獻是左熒同志對播音理論的重要貢獻,尤其是他對於播音的第四個要素的闡釋,凸顯了他的真知灼見,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並成為中國播音學進入草創時期的前奏,為《中國播音學》專著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學術基礎」9。
1956年,齊越和崔玉陵節譯了蘇聯功勛演員符·阿克肖諾夫所撰的《朗誦藝術》10,連載於《廣播愛好者》,包括呼吸方式、發聲吐字、重音停頓、語調、節奏、手勢和創作想像、內心視像、內在語以及創作交流等內容,雖然較為簡單,但是其語言表達藝術的理論框架比較全面,為播音基礎理論研究打下了基礎。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學習蘇聯的播音經驗,研究「大文章」的播法,播音理論初見端倪。理論成果以《蘇聯播音經驗匯編》《全國播音經驗匯輯》《播音業務》等論文集為標志。
這一時期,理論成果以黃皮書《蘇聯播音經驗匯編》、白皮書《播音業務》、藍皮書《全國播音經驗匯輯》為代表,這三本書分別總結了國外(蘇聯)、中央台和地方台(主要是省台)的播音經驗,是對當時播音經驗的一次總結和推廣,也為播音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但是,「雖然有不少真知灼見,但明顯地帶有零散的經驗色彩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印記」。11
(二)草創期(1962-1981)
1962年,齊越在上海播音組的講話成為播音理論的奠基之作。以此為標志,開始了中國播音學的探索。
1963年9月,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招收中文播音專業。教學需要進行教材建設,在借鑒姊妹藝術經驗的基礎上,開設了「發聲教學」、「基本表達」(時稱「語言邏輯」)等課程,印發了有關教材和資料。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播音理論的主體已經比較明確了,一些基礎理論如播音的性質和任務、播音創作的目的、用氣發聲以及感情、停頓、重音、節奏等內外部技巧等都得到了闡述,播音理論體系開始建立一定的格局和基本觀點間架,播音研究由此開始走向體系化。12
十年動亂期間,播音理論和業務建設遭到破壞,建國以後建立起來的播音理論和積累起來的播音經驗,統統被誣蔑為「修正主義黑貨」,由政治代替一切,所有播音理論學習、播音業務培訓、播音基本語言訓練都被迫停止,優良傳統被拋棄,播音風格遭扭曲,「高、平、空」的大喊大叫充斥廣播。
1979年召開了全國的播音基礎教材研討會,由張頌編寫的《播音創作基礎》(尚未正式出版)得到了大會的認可。書中已經出現了「正確的創作道路」、「新中國播音風格」、「播音表達規律」等內容。
1981年8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第二次播音經驗交流會,著重討論了新聞播音特點和當時新聞播音存在的主要問題。會議提出了播音工作必須根據改革需要,勇於創新,探索新的播音方法。大會提出「大膽創新、百花齊放」的口號。會後,全國各地播音員貫徹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和實踐,在播音業務和理論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出版了《話筒前的工作》一書,
(三)形成期(1982-1994)
1982年1月,張頌發表了《研究播音理論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一文,構築了播音理論研究的框架,並由此拉開了播音學研究全面發展的序幕。夏青對此文的評價是「……研究理論卻顯得無足輕重,鮮有問津者。本文在這方面,提出了體系的構想,呼籲同行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向理論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不久便得到了認同。現在(所評述書籍出版時間為1990年—作者注)播音理論研究已經進入了新的層次,研究者的隊伍正不斷擴大。」13
1983年,張頌出版了專著《朗讀學》,主要內容包括朗讀規律、具體感受、態度情感、目的對象、朗讀狀態以及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等朗讀技巧。這些內容涉及有聲語言再創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流程、基本規律,雖然是針對朗讀進行的,卻也構築了播音創作基礎理論的基本框架。尤其是,此書立足於朗讀的獨特性所進行的建立學科體系的理論努力,實際上成為中國播音學學科建設的前奏。
「中國播音學叢書」為中國播音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作了前期准備,其中主要有:張頌著《播音基礎》 (1985年。後改為《播音創作基礎》)、徐恆著《播音發聲學》(1985年)、吳郁主編《播音學簡明教程》(1988年)、畢征主編《播音文體業務理論》(1989年)、張頌等著《論播音藝術》(1990年)、姚喜雙著《播音風格探》(1992年)等。
1986年在銀川召開了全國播音學術研討會,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會(後改為播音學研究委員會)。學會的成立對於播音理論研究全面、深入地開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994年2月,張頌出版《播音語言通論》,對播音學科的地位與作用、播音語言的性質與特點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充分的論證。針對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無視語言規范、輕蔑語言功力的觀點和理論,著重從語言文化的視角,以播音主持藝術為重點,論述了播音語言的內涵與外延,確立了「語言是精妙的」中心論點,闡述了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的繼承傳統、當下狀況、未來走向。同時,將播音創作主體置於中外語言傳播的廣泛觀照之中,並從受眾、隊伍、競爭、前景等宏觀層面進行了論證。書中駁斥了有導向性錯誤的諸種偏頗見解,並針對廣播電視語言傳播存在的危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這本書是繼《中國播音學》之後,在語言傳播理論研究方面的又一力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
1994年10月,《中國播音學》出版,它是中國播音學理論體系形成並開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也宣告了一個新學科的誕生。
《中國播音學》由張頌主編,匯集了我國播音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該書規模宏大,包括「導論」、「發音」、「創作」、「表達」、「業務」四編共四十章66萬字,不僅明確了本身的學科定位,而且在理論、方法、指導思想和實踐性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起點,初步建立起了中國播音學理論的嚴整體系。
(四)發展期:從1995至現在
這一時期,播音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深化,並拓展了研究的領域。
對節目主持藝術理論的研究,是這一時期人們關注較多的方面。一些研究者對八十年代中期就開始的節目主持人和主持人節目研究中的語言表達藝術,開始進行梳理和總結,初步形成了理論的框架。1999年,吳郁出版《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對節目主持藝術進行了更為系統、深入的研究,書中對節目主持人的語境、語用規則、語言功力、語言風格和主持人節目的語體特徵等問題作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對不同類型主持人節目的語言表達藝術也進行了分類研究。
1998年,姚喜雙出版《播音學概論》,從理論上對播音學科的獨立性作了全面地闡述,並對播音學科給予了美學理想的觀照,在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體現了學科的前沿性。
李曉華的《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發聲藝術概要》(1999年)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發聲進行了拓展性、深入性研究,一方面對播音發聲進行了歷史梳理和理論闡釋,一方面結合一線實踐和教學實踐,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內容設置和病例診斷。
祁芃的《播音主持心理學》(1999年)、陳京生的《電視播音與主持》(2000年)、魯景超的《廣播電視即興口語表達》等著作,都在不同角度對播音學研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從1999年開始,由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與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播音主持藝術》,每年一部,截至2006年已出版7輯,文集的內容包括歷年的獲獎論文,涉及基礎理論研究、教學研討、人物訪談、一線實踐等諸多內容。文集的出版,豐富和推動了中國播音學研究。
2003年,修訂後的《中國播音學》再版,將業務部分分為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
2003年,張頌出版《朗讀美學》,把對有聲語言表達的要求提高到了審美的高度。
從1997年開始,張頌在各種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這些論文被收入《語言傳播文論》(1999年)、《語言傳播文論》(續集)(2002年)、《語言傳播文論》(第3集)(2006年)。在這些論文中,張頌對中國播音學進行了深入和拓展,使得中國播音學的研究以播音為核心,涉及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新聞傳播學、哲學美學等諸多學科和領域,涵蓋了三個子系統,分別是: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系統、播音主持理論系統、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關系系統。
二、中國播音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內容
(一)播音主持藝術基礎理論
播音主持藝術基礎理論是中國播音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播音主持語言表達的基礎理論,著重研究從稿件(或話題內容)准備到實際播出這個過程中基礎性的理論問題,如播音主持語言創作的基本規律、原則、方法;傳播主體的業務序列等。
播音主持是一種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需要把稿件(或話題內容)變為有目的、有感情、有對象的有聲語言作品,及於受眾之耳,入於受眾之心。該方向把播音主持作為一個過程來研究,探尋其表達特點和規律,主要解決創造道路、分析理解和具體感受稿件的方法、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以及話筒前狀態諸問題。其基點在於正確處理「稿件(或話題內容)—傳播主體—受眾」這三者的關系,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問題作出回答。
該方向在有稿播音(朗讀學為主)、無稿播音(口語表達為主)的范圍內,以信息傳播為核心,研究以有聲語言為主幹或主線表情達意、言志傳神的藝術規律,以及聲情並茂、悅耳動聽的廣播特點和聲畫和諧、賞心悅目的電視特點。
我國人民廣播電視的播音主持藝術,幾經曲折逐漸成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與氣派。該方向還研究中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發生、發展的過程,探求其發展規律,其中包括發展史研究,各個時期主要代表人物、重點作品、不同風格流派的研究,以及中外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比較研究等。
上述研究的成果對於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具有直接指導作用;對傳播主體加深語言造詣,強化語言功力,完善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的感應系統,構建語言美感、語言鑒賞、創作風格體系都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語言傳播發聲學
語言傳播發聲學是中國播音學的一個基礎性分支。它以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中的發音和用聲為主要研究對象。
廣播電視語言傳播,是傳播主體(如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電聲系統運用有聲語言進行的傳播活動。語言傳播發聲學是從物理(聲學)、生理(器官、機理)和心理(感受、感情)等方面,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闡釋用氣發聲、吐字歸音、聲音彈性的規律與個體訓練難點和方法的一門科學。這個研究方向有兩個領域,一個是語言傳播主體在話筒前應用和日常訓練體系,主要解決處理情、聲、氣的關系,以達到自如地因情用氣、以氣托聲、以聲傳情的目的;另一個是對語言傳播主體的聲音運用進行科學的主客觀評價的體系,特別是解決「口耳之學」長期以來只有主觀評價而缺乏客觀評價的問題,通過使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語言傳播主體給以靜態恆量和動態變數的監測,以建立各項指標體系、形成客觀標准。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廣播電視的節目樣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主持人節目、現場報道、晚會直播等,給語言傳播發聲研究與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該方向將通過深入探討對之做出新的理論概括。
該方向的理論體系及研究成果,對於提高廣播電視語言傳播質量,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在幫助專業人員掌握科學的用聲方法,防治嗓音疾病等方面,顯示出較高的實用價值。對於「人機對話」中語音識別與合成的研究,也有積極的意義。
(三)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體研究
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邊緣性學科,它涉及到傳播學、新聞學、語言學、播音學、社會心理學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它的任務是,系統研究各類廣播電視節目播音主持的語體特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訓練方法;分析不同言語形式與心理機制、生理機制的關系,研究創作心態差異和肌體反應差異對言語表達模式的影響。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調查研究、個案研究、系統研究、比較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該方向將立足於總結我國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的豐富實踐經驗,吸收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構建中國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語體的理論體系。
廣播是運用有聲語言進行傳播的,它與聲畫結合的電視傳播方式相比,具有自身明顯的特點。廣播播音主持語體的研究,著重從廣播播音主持語體的特徵、功能、內容、結構、形式、創作心理、受眾心理、語言表達特點、語體美學特徵等方面來進行探討。同時,對廣播播音主持語體進行分類研究,根據不同體裁(包括文字稿和腹稿)、不同節目類型(如新聞評論類、知識服務類、教育欣賞類、綜藝娛樂類等)、不同言語模式(如播報式、宣讀式、談話式、朗誦式、文藝晚會主持、現場報道等),分別探究其創作實踐過程中的業務技能和表達規律。
電視播音與主持是電視傳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傳播手段和宣傳形式,具有聲畫結合的特點。隨著電視業的蓬勃發展,電視播音與主持的語體特點愈益鮮明,樣態也漸趨豐富。電視播音與主持語體的研究,著重探討與電視播音與主持相關的各種因素對語言表達的影響,電視節目語境對播音與主持語體的基本要求;分析各類不同節目播音主持的語體特徵和藝術風格;探求提高電視播音主持藝術水平的途徑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電視新聞口播與配音、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電視紀錄片解說、電視節目主持藝術、各類電視節目主持的特點、各種不同的電視播音主持風格、電視播音主持的形象造型及體態語的運用等。

㈧ 主持人的艱辛歷程

從保安到央視著名主持人——趙普(轉自貓眼看人)
央視直播潸然落淚的安徽籍央視主持人趙普的人生經歷!
每天早上7點打開電視機,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節目中,朝氣蓬勃的新聞主播趙普就以健康、清新、親和的主持風格,牢牢吸引了中國億萬電視觀眾的目光。然而,有多少人知道,這位中國頂級電視媒體的新聞主播,曾經只是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保安!
人們不禁要問:他是如何實現這種人生大飛躍的呢?
天方夜譚,山裡伢夢想當主持人
1971年,趙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他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趙普讀初中時,他的姐姐和哥哥都想結婚,可家裡卻窮得連一張新床都難以置辦。懂事的趙普考慮再三,決定放棄讀高中考大學的機會,參軍去!他慷慨激昂地向父母說明自己的理由:「我去參軍,既可以為家裡節省學費,又能在部隊得到鍛煉,還能為家裡爭得榮譽,復員後沒准還能找到工作,是一舉四得呢!」
就這樣,1987年12月,16歲的趙普離開家鄉,到北京某後勤部隊當了一名士兵。在新兵連的聯歡晚會上,他表演了詩朗誦。在場所有官兵都被他飽含真情的表演打動了。新兵連訓練一結束,他就被分配到連隊廣播室當了廣播員。為了做好廣播員的工作,趙普每天晚7點總會准時守在電視機旁,從頭到尾仔細揣摩《新聞聯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暗暗發誓以後要成為一個像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然而,1990年3月,趙普退伍後,卻到安徽省體育局下屬的省體育館當了一名保安。要強的他想:雖然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埋在地下與一塊石頭又有什麼兩樣?只有朝理想不斷努力,有一天機會降臨時才會被伯樂發現。
從此,每個月幾百元的工資,大部分都被他用來買有關主持藝術的書籍。
為了練好普通話,咬准每一個字音,每天下班後,他都會將《新華字典》上的字連同拼音抄滿6頁,折成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一有時間就一個字一個字地進行練習。為了練好形象和表情,他又專門從書店裡搜集一些印有電視主持人形象的掛歷,貼在鏡子旁邊,對照著模仿。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年,趙普的普通話就已練得爐火純青,就連當初曾笑話過他的同事,也都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他的普通話說得順溜。
不久,機會真的降臨了。1991年,安徽省氣象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名臨時氣象播報員。雖然,氣象播報員只有短短3分鍾的出鏡時間,而且還只是一個每月只拿200元勞務費的臨時工,但趙普還是決定試一試。
他向氣象台主管人事的領導,遞上自己的簡歷。然而,那位領導只是草草地掃了一眼,便丟還給他,面無表情地說:「招聘對象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
看到對方如此怠慢,趙普心裡難過極了,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錯過機會。
於是,他壓制住自己的情緒,誠懇地說:「雖然我沒上過大學,但我學習了很長時間的主持藝術,懇請您給我一個機會。」
這位領導聽趙普的確吐字清晰准確,又經不住他苦苦請求,最終同意讓他試一試。經過考核,趙普的綜合素質竟遠遠超過其他競爭者,應聘成功了!
誰能想到,趙普並不滿足當一名臨時氣象播報員,而是想以此做敲門磚,最終成為正式而且出色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因此,為了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有關播音主持的知識,趙普報名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的自學考試。從此,他一邊當好體育館保安,一邊抽時間做好臨時氣象播報員,一邊自學,每天都忙忙碌碌。
然而,這樣准備了近3年,正當他蓄勢待發時,一連串的打擊突然向他襲來—1994年11月,趙普的父親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3個月後,他又意外地接到了體育館「不再續聘」的通知!
越挫越勇,下崗了還能從頭再來
接連遭受喪父和下崗的雙重打擊,24歲的趙普並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下崗後的趙普立即開始在合肥找工作。然而,整整兩個月過去了,他連當搬運工的活兒都沒找到。
最終他只好拿出了僅有的2000元積蓄,加盟了一個同學的服裝攤位,賣服裝。
從此,趙普可謂是身兼數職,為了謀生而不得不放棄自學考試。白天,他是服裝小店的伙計,為了淘到物美價廉的貨物,他必須凌晨趕往千里之遙的武漢市漢正街,與小商小販們討價還價淘出新貨,並且在天黑前趕回合肥;而夜晚,他則是衣著光鮮的臨時氣象播報員。
雖然服裝小店在趙普和同學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越來越紅火,但每天巨大的失落感卻使得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一種想要成為真正主持人的渴望,仍然強烈地刺激著他的內心。
恰在這時,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幹部專修班正在全國招生。這個消息就像一支強心針,扎在了他那夢想「休克」了幾個月的心間。他毅然決定報考。但他從招生簡章中得知,北廣播音系屬藝術專業,既要考文化課又要考專業課。文化課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成人高考,專業課則是寄送本人主持或播音的作品。
此時已是1995年6月,離文化課考試只剩下4個月了,他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學完整整3年的高中課程嗎?
朋友們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趙普想:是男人就要像上戰場那樣去戰斗,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留下遺憾。為此,他給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從早上5點到子夜一點,所有的時間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即使是上廁所,他也要帶上英語單詞書,後來索性到一所中學的高三班插班學習。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憑的他終於接到了北廣播音系的錄取通知書!
1996年9月,趙普拿著退出服裝店得到的8000元錢,來到了北京。不同於別的公派來參加學習的同學,下崗後的趙普必須在學習之餘打工,掙夠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為了節省開支,趙普只能在離學校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小小的地下室住下。
隨後,趙普開始四處尋找兼職打工的機會。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活兒。想到自己曾經學過篆刻,趙普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地下通道里擺起了印章攤……
後來學校老師得知趙普是在一邊上學一邊掙學費後,為趙普爭取到了一個在圖書館勤工儉學的機會,使趙普每月都能有450元的助學工資。
破繭成蝶,他成為央視新聞主播
轉眼半年的學習過去了,1996年底,學院開始鼓勵干修班的學生外出實習。趙普通過114台查詢各家電視台的電話,然後挨家詢問:「我是北廣播音系的學生,你們那兒能接收我去實習嗎?」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查詢,趙普意外地獲悉北京電梘台正在招聘節目主持人。他立刻帶上自己的資料跑去應聘。北京電視台的領導看了他的資料和臨場表現後,最終同意給他3個月的試用期。
為了盡早展現個人的主持才能,趙普進台第三天,就主動請纓出鏡。但台里只是讓他配音。趙普心想:這樣長期坐冷板凳,哪裡能通過展示自己才能從而留下來呢?必須去尋找機會。當時春節將近,台里一片忙碌景象。趙普覺得越忙越可能出現缺人的情況,便打電話告訴母親,他春節不回家了……那些天,他日夜守在錄播室里,遇到同事們出鏡,他就一個聲調、一個表情、一段串詞細細地揣摩。錄制節目的空閑,他就捧著有關主持的專業書籍苦讀。
趙普的苦心沒有白費。1997年2月12日,大年初六,台里提前錄制的一檔迎新春的節目,需要一個外景主持人補錄一些外景。可是這時台里正式的主持人不是正在錄制其他的節目,就是回家過春節還沒回來。趙普立刻提出申請,製片人同意後,他扛起攝像機,就沖出了門外,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外景任務。節目一經播出,便受到一致好評。台里另一個製片人在看過這期節目後,竟主動找到趙普,點名要他主持自己負責的《財經報道》節目。
1997年底,趙普又被選中做《熱線律師》的主持人。自此,他開始頻頻出現在台里的「新聞播音排班表」上,逐漸在台里站穩了腳跟。終於,北京電視台正式與他簽訂了聘用合同,他真正實現當主持人的夢想了!
到了2001年,趙普已經不滿足只做一個單純的主持人。他覺得,主持人只是負責一個點的工作,而製片人則是負責一個面的工作。於是,他開始有意識地從一個製片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在非常緊張的主持工作中,擠出時間,到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進修製片專業。
2005年7月,通過4年的刻苦學習,趙普不僅拿到了製片專業的本科學位,而且因為從製片人的角度思考和主持節目,他的主持效果更好了,先後領銜近20檔節目,並獲得了中國第六屆金話筒獎提名。
雖然早已成為北京電視台主持節目類型跨度最大的主持人,趙普居然又攻讀了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專業碩士,還制定了新的目標:闖進中央電視台,成為中國頂尖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2006年初,恰逢中央電視台舉辦「魅力新搭檔」比賽,趙普出人意料地拿著材料去報了名。經過40多天的比賽,趙普從千餘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了這次比賽的第三名,果真沖進了中央電視台,成為中央電視台出色的新聞主播之一。

從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體育館保安,到中國頂級電視媒體的新聞主播,趙普的經歷告訴人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前一級台階踩牢,後一級台階才會再踩在腳下;對每一次擦肩的機遇都不是觀望,而是毫不畏縮地抓牢,才會贏得最大的成功!追逐夢想的朋友們,趙普已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14日在央視24小時直播的汶川地震節目中,主持人趙普在直播過程中忍不住熱淚盈眶。他的這一舉動感動了熒屏前的觀眾。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眼前的這位央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曾經只有初中學歷,曾經當過保安,但他一直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努力拚搏,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㈨ 主持人大賽 世界歷史

一、 活動宗旨 
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校園文化發展,豐富大學校園生版活,為我院愛好權主持及有才藝的同學建立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挖掘大學生的新點、亮點,充分展現南湖學子的風采。大賽以培養和發掘大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靈機應變能力為宗旨,以鍛煉實踐能力、發揮自身特長為目的,讓南湖的同學們從活動中挑戰自我,鍛煉自我。  二、比賽名稱: 
「挑戰無處不在,舞台由我主宰 」 嘉興學院南湖學院第三屆主持人大賽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fb7c2c0502020740be1e9b66.html

閱讀全文

與主持人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