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國的發展歷程
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俄羅斯帝國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其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而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1)俄國歷史的發展擴展閱讀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
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啟蒙思想,重視教育,並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
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復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㈡ 請問俄國、蘇聯、俄羅斯的關系及其發展史和演變史
六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奧列克征服了基輔城並將首都遷至此,史稱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侵入歐洲,並於1240年被欽察汗國所征服。
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上述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利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兒子費多爾去世後,留利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從此覆滅
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
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走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為反蘇維埃武裝叛亂的領袖。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共產黨取得了政權,實行共產主義政策,吸收其他小國家成為加盟國,定國名為蘇聯。建政初期發生了紅軍與白軍之間的內戰,紅軍勝利。列寧逝世後,斯大林取得領導權。此外,蘇聯的歷屆領導人還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卡年科、戈爾巴喬夫等。蘇聯在50-70年代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冷戰。90年代,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蘇聯政權於1991年解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名為「俄羅斯聯邦」,實行資本主義和總統制。葉利欽為首任總統,普京為第二任總統。
㈢ 淺談俄羅斯歷史
http://..com/question/41249233.html世紀上半葉,以基輔為核心的基輔羅斯構成了古俄羅斯公國。後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民族。13世紀,蒙古韃靼人佔領了俄羅斯,經過兩個半世紀的抗爭,至1480年,俄羅斯人終於趕走了蒙古韃靼人。 16世紀中葉,俄羅斯進入沙皇俄國時期,伏爾加流域、烏拉爾、西伯利亞北部、遠東的諸多民族相繼歸入俄國。 18世紀,彼得一世即位沙皇以後,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進入空前強盛時期。1700-1721年與瑞典的北方戰爭,使彼得一世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並於1721年,正式改國名為「俄羅斯帝國」。此後的葉卡捷林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期間,俄羅斯繼續進行領土擴張。 1917年,俄羅斯暴發著名的「十月革命」,1918年1月23日,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聯)成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41-1945年,經過4年的衛國戰爭,蘇聯人民有力地粉碎了德國法西斯稱霸世界的企圖,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貢獻。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蘇聯的經濟軍事力量得到飛速發展,與美國並列為兩大超級大國。 1991年6月,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任總統。同年12月21日,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2000年3月,普京當選俄羅斯聯邦的第二任總統。
㈣ 俄國發展史
問題浩大。 六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奧列克征服了基輔城並將首都遷至此,史稱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侵入歐洲,並於1240年被欽察汗國所征服。 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上述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利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兒子費多爾去世後,留利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從此覆滅 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 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走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為反蘇維埃武裝叛亂的領袖。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共產黨取得了政權,實行共產主義政策,吸收其他小國家成為加盟國,定國名為蘇聯。建政初期發生了紅軍與白軍之間的內戰,紅軍勝利。列寧逝世後,斯大林取得領導權。此外,蘇聯的歷屆領導人還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卡年科、戈爾巴喬夫等。蘇聯在50-70年代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冷戰。90年代,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蘇聯政權於1991年解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名為「俄羅斯聯邦」,實行資本主義和總統制。葉利欽為首任總統,普京為第二任總統。
㈤ 俄國的發展史(從俄國1861年改革——蘇聯解體)
問題浩大。來
經歷了自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同英法土進行的爭奪戰)之後,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通過這次改革,俄國緩慢走進了資本主義道路。
改革的主要內容:農奴獲得解放,可以通過贖買得到土地。
影響:通過改革,俄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使俄國在經濟發展中受到了制約,資本主義也相對薄弱,為日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可能性。
(未完待續)
㈥ 俄國的歷史進程怎樣
俄國最先是歐洲的小國。因為俄國的沙皇帶有侵越土地的性質,所以他們把侵回越發展領土范圍作為目標。答從沙皇彼得一世開始了東征之旅。他們先後佔領了東亞,一直打到遠東太平洋。後來和清朝的康熙年間爆發了一次戰爭,以清廷獲勝,俄國退出外興安嶺,簽訂了《璦琿條約》。之後清朝沒落,俄國趁機侵佔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接著被列寧領導的共產黨打敗建立了前蘇聯!大明互助團隊真誠為您解答,祝您愉快!希望您在滿意的答案上選擇「採納」☆⌒_⌒☆"!
㈦ 簡要概括俄國的發展史
俄國,是俄羅斯國家的簡稱,它通常指現在或歷史上存在的以俄羅斯族為主體內的以下國家:
俄羅斯帝容國:又稱沙皇俄國,在1917年俄國革命解體;簡稱沙俄或俄國曾與英國、法國於1907年組成「三國協約」。
蘇俄:1917年俄國革命後,繼承俄羅斯帝國領土之共產國家。於1922年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南高加索組成蘇聯。
蘇聯:於1991年解體成15個共和國。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
㈧ 俄國歷史發展總體特徵
俄國歷史上的幾個時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大動亂時期(1598-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蘇維埃時期(1917-1991年);新俄羅斯(1991年以後)。按照統治中心的變遷劃分:
基輔羅斯時期(862-1240年)
俄羅斯國家形成於9世紀末。862年,留里克統治諾夫格羅德。882年,留里克的親屬、諾夫格羅德公國的奧列格大公征服基輔公國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取得基輔大公稱號。伊戈爾(912-945年);奧麗加(伊戈爾之妻945-962年);斯維亞托斯拉夫(965-972年);弗拉基米爾(978-1015年在位)。從專制統治(862-1132年)到采邑統治貴族時期。13世紀初,基輔羅斯衰落,封建制度與諸侯分立。
蒙古人(韃靼人)統治時期(1240——1480年)
1237年,金帳汗國入侵羅斯,攻佔梁贊,1240年攻佔基輔。諸侯割據與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達(1325-1340年)取得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稱號,史稱「伊凡一世」。伊凡二世(1341-1359年在位)。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年在位)率軍在頓河平原擊敗蒙古軍,被尊稱為德米特里·頓斯科伊(亦即「頓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還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年)、瓦西里二世(1425-1462年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
莫斯科時期/沙皇俄國〔1480-1703年〕
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的歷史作用:1472年,娶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亞·巴列奧略格為妻,以雙頭鷹為國徽,開始自稱沙皇。開始恢復君主制。於1478年吞並諾夫戈羅德共和國。1480年迎戰蒙古軍隊,蒙古軍因嚴寒不戰而退,從此結束了長達二百四十年的異族統治,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獨立的俄羅斯國家。開始逐步建立農奴制度。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為沙皇,俄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綽號「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確立農奴制度。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王冠,成為俄國的第一個沙皇,在俄語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愷撒」。
費多爾·伊凡諾維奇(1584-1598年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鮑里斯·戈都諾夫(1598-1605年在位)
偽季米特里(1604-1613年在位)「大動亂時期」,波蘭、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縉紳會議選舉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1613-1645年在位)。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亞,並使農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確立。
阿歷克塞(1645-1676年在位),費多爾(1676-1682年在位)。費多爾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伊凡和彼得同時登基為帝。伊凡(1682-1696年在位)體弱多病,彼得年幼,實際權力掌握在長公主安娜手裡。彼得成年後,放逐了安娜,奪取了政權,並把首都遷到彼得堡,由此開始了俄國歷史的新時代。
彼得堡時期/俄羅斯帝國(1703-1917年)沙皇俄國晉升為俄羅斯帝國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的改革與戰爭:通向西歐之路。對內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對外發展與西歐的關系,加強俄國的實力,從而使古老的俄國逐漸擺脫了中世紀封閉落後的狀態。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個對俄羅斯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決定,他放棄了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俄羅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從瑞典手中奪來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個嶄新的首都——聖彼得堡。 1721年獲得皇帝稱號。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
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年)
女皇安娜(1730-1740年)
女皇葉莉莎維塔(1741-1761年)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年被殺)
皇帝伊凡(1762-1764年被殺)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的開明專制。 1762年,一位33歲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在殺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競爭者伊凡之後,為爭取貴族的支持,解放貴族,免除貴族的兵役,但強化農奴制度。引起普加喬夫起義(1773-1776年)。
保羅一世(1796-1801年被殺)
亞歷山大一世(1801-1825年)的自由主義的細微改革。與拿破崙的戰爭(1812年)。十二月黨人起義。俄國向何處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黑暗王國」;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斯拉夫派與西歐派的形成,思想論戰。
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農奴制的廢除(1861年俄歷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義的誕生和民粹派運動。
亞歷山大三世(1881-1895年在位)的暴政;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民粹派與無產階級革命派的論戰。
蘇維埃時期(1917-1991年)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發展、衰落和聯盟的解體。1917年11月7日,震動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佔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 列寧(1917-1924年);斯大林(1924-1953年);赫魯曉夫(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安德羅波夫(1982-1984年);契爾年柯(1984-1985年);戈爾巴喬夫(1985-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社會改革:葉利欽(1990-1999年)普京(2000年以後)
㈨ 成為俄國近代歷史發展的重大轉折點的是什麼事件
1861年的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史稱1861改革.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1861年3月3日(俄歷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正式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特別宣言》,其主要內容如下: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 活,但農民對地主的依附關系依然存在;農民獲得"解放"時還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贖金的1/5到1/4,由農民以現金交付地主,其餘部分由政府以息利債券墊付,農民在49年內逐年計息還清. 改革方案的主要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提供資本主義勞動力;收取份地贖金——增加資本主義發展的資金.
農奴制的廢除,使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獲得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然而改革後的俄國仍然保持了大量封建殘余. 導致後期俄國兩大革命發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這次改革有其積極意義:1861年改革從性質上看是農奴主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而收取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資金.這些都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