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
攀鋼的建設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1965 年至1980 年是攀鋼進行艱苦卓絕的一期建設和創內業,實現從無到容有的重要歷史時期。攀鋼於 1965 年春開工建設,1970 年出鐵、1971 年出鋼、1974 年出鋼材,1980 年主要產品產量和技術經濟指標達到或超過設計水平,形成了150 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1981年至2000年是攀鋼建設二期工程,規模邁上新台階,品種結構實現調整,實現從「鋼坯公司」到「鋼材公司」戰略性轉變的重要歷史時期。攀鋼二期工程新建了四號高爐、板坯連鑄、板材等三大主體系統,總體裝備水平達到 80 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新增鐵、鋼、坯、材各 100 萬噸,後經挖潛達到年產 400 萬噸鋼的規模。2001 年至今是攀鋼推動實現「材變精品」戰略性轉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鋼鐵釩鈦企業集團的重要時期。目前,攀鋼已形成年產鐵830萬噸、鋼940萬噸、鋼材890萬噸、釩製品(以V2O5計)2萬噸、鈦精礦30萬噸、鈦白粉9.3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攀鋼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深度開發和利用釩鈦磁鐵礦資源,在中國鋼鐵工業中具有獨特地位、獨特優勢,獨具三大顯著特色:
『貳』 中國的不銹鋼發展歷史
我國不銹鋼標準的建立和發展概況
隨著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我過不銹鋼的技術標准在20世紀50年代的初期開始建立和發展起來。1952年我國制定了兩個不銹鋼標准,即重20--50《高合金不銹鋼、耐熱鋼及高電阻合金》和重21--52《不銹及耐酸各種條鋼技術條件》。這兩個標准共列有23個不銹鋼牌號,主要是Cr-Ni不銹鋼。依據這兩個標准,初期,主要是生產18-8型Cr-Ni奧氏體不銹鋼,如1Cr18Ni9Ti。隨後,根據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需要,又生產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鋼。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我國尚未大量生產鎳、鉻金屬,為了節約鎳資源,只得開展研製或引進國外節鎳不銹鋼的經驗的工作,並取得一定成績。為此,1959年對重20--52和21--52兩個標准進行了修訂,合並為YB10--59《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
YB10--59列有36個牌號,主要特點是增加了以Mn或Mn、N作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節Ni和無Ni的鐵素體不銹鋼。該標准一直執行到1975年,十多年中,對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擴大品種、提高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進入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由於我國化工及國防等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加上煉鋼技術的進步,一大批新的不銹鋼種,如00Cr18Ni10等超低碳不銹鋼、0Cr17Mn13Mo2N等無Ni的Cr-Mn-N不銹鋼、0Cr17Ni14Cu4Nb等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1Cr25Ni5Ti等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銹鋼等,相繼研製或仿製成功,並陸續投入生產和使用。為了更好的適應生產和實用的要求,鞏固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進步的成果,在頒布YB10-59的基礎上,1964~1965年還制定了七個不銹鋼鋼材標准,包括熱軋厚板、薄板,冷軋薄板、熱軋鋼帶及鋼絲等品種。1970~1971年又制定了四個不銹鋼材標准,包括航空用冷軋薄板、專用和通用無縫鋼管等品種,並修訂了厚板和薄板的標准。1972年又著手對YB10-59進行了修訂。
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1972年由冶金工業部標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鋼鐵研究院負責組織,著手對各大鋼類進行鋼種及標準的整頓工作。1973~1974年相繼組建了各大鋼類及標准整頓專業組。不銹及耐熱鋼專業組迅速開展了清理整頓工作。經過兩年的努力統計匯總了冶金廠的不銹鋼品種、產量、質量和技術水平,調研了新鋼種的研製開發情況,走訪用戶,廣泛聽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見。在完成鋼種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訂草案,經廣泛徵求意見,多次開會討論,通過審定,制訂了GB1220-75《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至此,我國共有不銹鋼標准13個,波啊擴65個牌號。
為了貫徹關於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現金標准(簡稱「雙采」)的方針政策,1982年,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標准化研究所組織有關工廠和鋼鐵研究院就不銹鋼標準的「雙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徵求意見。通過對美、日、德、原蘇聯等國家及ISO的有關標准分析論證,認為日本JIS的不銹鋼標准體系為主,結合我國實際生產和使用的情況,根據現有的標准和水平,進行補充修改,建立一套新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可使我國的不銹鋼標准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這樣一個思想認識的指導下,不銹鋼標准「雙采」工作組在多次召開論證會,反復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就鋼棒(坯)、鋼板、鋼帶、鋼絲四類產品提出了20個標准草案,1983年對這20個標准草案進行審定,新制定標准12個,包括冷加工鋼棒、鍛件用鋼坯、熱軋等邊角鋼、塗層薄鋼板鋼帶、熱軋鋼帶、彈簧用冷軋鋼帶、冷頂鍛鋼絲、惰性氣體保護焊接用鋼棒鋼絲、外科植入物用鋼棒鋼絲和薄板鋼帶;修訂標准6個,包括熱加工鋼棒(GB1220-1984)、熱軋板、冷軋板、冷軋帶、鋼絲、盤條等。共18個標准,其中國標17個,行標1個。這些標准在採用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總結吸納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取得的成績,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我國不銹鋼標准體系。
1985年以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不銹鋼生產技術不斷取得進展。為了適應生產、使用和進出口貿易的需求,又對上述標准體系進行了調整和補充,陸續制訂了不銹鋼復合板、鋼絲繩、機械結構用焊接管和無縫管、流體輸送用焊接管和無縫管、鍋爐及熱交換器用無縫管以及彩色顯象管用冷軋鋼帶等多個標准,並對GB1220-84及一些原有標准陸續進行了修訂。目前,我國已有不銹鋼產品標准33個,還有不銹鋼專用理化實驗方法國家標准13個,一個品種齊全、結構合理、視屏較為先進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基本形成。
『叄』 中國的不銹鋼產業發展歷史
中國不銹鋼的發展歷史
1、從「一九九七年由當時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冶金工業部」組成聯合調研組進行調研,就促進我國不銹鋼發展並制定長遠規劃起,至今已有十個年頭了,十年中我國不銹鋼產業得到飛速的發展,特別是近五年,年增長速度超過30%, 2006年我國產不銹鋼561萬t,鋼材644萬t,表觀消費量達到711萬t 左右。 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2006年全世界不銹鋼產量估計在2600萬t,我國的產量佔了1/4。特別是2006年又是近幾年我國不銹鋼增幅最大的一年,從2005年的370萬t增到561萬t,凈增近200萬噸,其中太鋼和上鋼一廠增產75萬t,太鋼由92.5萬t達到110.9萬t,上鋼一廠由56萬t達到113萬t。
張家港浦項當年投產即產鋼23萬t,酒鋼2006年進入正常生產,產鋼17萬t ;此外原有上鋼五廠、東北特鋼集團、長城、西寧等特殊鋼廠也比2005年增產15%,僅就上述重點國營企業不銹鋼的增產即達120萬t,至於民營不銹鋼企業遠不止增產70萬t,所以2006年全國不銹鋼增產近200萬t數字統計偏低,尤其是民營企業,也就是說2006年全國生產不銹鋼遠不止560萬t,大概在560-600萬t之間。2006年我國不銹鋼的大增產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不銹鋼消費以進口鋼材為主的局面。
2、一大批現代化的不銹鋼企業建成投產。由於我國不銹鋼產業基礎薄弱,長期以來僅有太鋼及幾個老的特殊鋼廠生產少量不銹鋼,數量品種都不能滿足需要,主要用在軍工及化工等方面,使用范圍也很有限。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國內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不得不大量依靠進口解決,特別是板材,在近15年的不銹鋼材進口統計中,板帶材的比例一直達到80%以上,2005年進口不銹鋼材達到了創紀錄的305萬t。(當然其中包括了部分國內合資、獨資企業生產冷軋板進口的熱軋原板在內)。 為了擺脫長期依賴進口不銹鋼解決國內需求的被動局面,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冶金工業部,通過調研製定了鼓勵發展我國不銹鋼產業的政策,並在1999年起的具體建設項目安排上支持了太鋼、上鋼一廠兩個國內重點不銹鋼企業,隨著當時國內不銹鋼市場需求的不斷上漲和不銹鋼產品的高效益,同時吸引了不少國內資金投入到不銹鋼建設中,先後有上海克虜伯、張家港浦項、寶新、聯眾、酒鋼等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不銹鋼廠,這批企業以板材為主,從冶煉到冷軋,設備先進,工藝完整,可以說配置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這批企業今年即將建成,總能力超過700萬t。它們的建成投產將基本上解決我國不銹鋼板材數量和品種問題。特別是一些高質量、高檔次的光亮板、拋光板、花紋板以及特殊用途的板材等等。由於這些企業工藝裝備配套完整,除生產300系列產品外將會大大提高我國400系列及雙相不銹鋼材品種的比例。廣州聯眾的冶煉部分在試生產中,酒鋼的熱軋、冷軋不銹鋼板酸洗退火線今年建成。
3、民營不銹鋼企業在我國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受市場的刺激,近幾年它的發展非常快,應該說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由於民營機制的靈活性已走在了大企業的前面,在上述幾個以板材為主的大企業建成之前,民營不銹鋼產量基本上保持在全國產量50%的比例。市場急需不銹鋼,國營大廠項目遲遲上不來,民營廠抓住機遇,先以窄帶鋼、無縫管、焊管等品種佔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反過來又促進自身的滾動發展和產品工藝裝備的升級換代。我們不能求全責備民營不銹鋼企業落後,應該說在我國不銹鋼快速發展中,民營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先解決有無,再進一步提高質量。
4、原材料漲價,加大了不銹鋼的生產成本,致使不銹鋼企業在品種開發和原料來源上另闢蹊徑。
隨著世界不銹鋼產量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近幾年中國不銹鋼的飛速發展,在去年世界不銹鋼增產的大約200多萬噸中,中國增產量最少佔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鎳、鉻、不銹鋼廢鋼等生產不銹鋼原料供需緊張的情況,除人為的市場炒作因素外,資源短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國生產不銹鋼的鎳、鉻資源有限,主要依靠進口,2006年進口鉻礦432萬t,鉻鐵25萬t,鎳鐵6.05萬t,進口金屬鎳超過10萬t,而世界原有生產硫化鎳礦石為主的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生產的金屬鎳年產量約在120-130萬t,而近期沒有新的礦石生產能力投產。而以不銹鋼廢鋼為主要原料的歐美國家(國外一般占原料用量40%,日本、歐洲為50-60%)隨著自身不銹鋼的增產,已沒有更多不銹鋼廢鋼可供出口,按海關統計,2006年進口的不銹鋼廢料僅21.8萬t,另有鋼錠、鋼坯21.86萬t,我國不銹鋼廢鋼供應緊缺的原因除社會積累少外,不像國外有正常規范的回收渠道,生產企業和消費企業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保證了不銹鋼數量、質量成分的穩定。再者有些生產偽劣產品的不銹鋼小廠直接通過感應爐熔化不銹鋼廢鋼,浪費了不少寶貴的資源。
5、加強對不銹鋼品種開發、生產工藝、市場營銷等問題的引導。我國大量使用和生產不銹鋼還是近幾年的事,無論是企業還是廣大消費者對不銹鋼還有個認識的過程;在不銹鋼生產技術、產品開發、產品合理使用方面和國外比均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肆』 不銹鋼的發展史
隨著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我過不銹鋼的技術標准在20世紀50年代的初期開始建立和發展起來。1952年我國制定了兩個不銹鋼標准,即重20--50《高合金不銹鋼、耐熱鋼及高電阻合金》和重21--52《不銹及耐酸各種條鋼技術條件》。這兩個標准共列有23個不銹鋼牌號,主要是Cr-Ni不銹鋼。依據這兩個標准,初期,主要是生產18-8型Cr-Ni奧氏體不銹鋼,如1Cr18Ni9Ti。隨後,根據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需要,又生產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鋼。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我國尚未大量生產鎳、鉻金屬,為了節約鎳資源,只得開展研製或引進國外節鎳不銹鋼的經驗的工作,並取得一定成績。為此,1959年對重20--52和21--52兩個標准進行了修訂,合並為YB10--59《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
YB10--59列有36個牌號,主要特點是增加了以Mn或Mn、N作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節Ni和無Ni的鐵素體不銹鋼。該標准一直執行到1975年,十多年中,對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擴大品種、提高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進入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由於我國化工及國防等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加上煉鋼技術的進步,一大批新的不銹鋼種,如00Cr18Ni10等超低碳不銹鋼、0Cr17Mn13Mo2N等無Ni的Cr-Mn-N不銹鋼、0Cr17Ni14Cu4Nb等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1Cr25Ni5Ti等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銹鋼等,相繼研製或仿製成功,並陸續投入生產和使用。為了更好的適應生產和實用的要求,鞏固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進步的成果,在頒布YB10-59的基礎上,1964~1965年還制定了七個不銹鋼鋼材標准,包括熱軋厚板、薄板,冷軋薄板、熱軋鋼帶及鋼絲等品種。1970~1971年又制定了四個不銹鋼材標准,包括航空用冷軋薄板、專用和通用無縫鋼管等品種,並修訂了厚板和薄板的標准。1972年又著手對YB10-59進行了修訂。
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1972年由冶金工業部標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鋼鐵研究院負責組織,著手對各大鋼類進行鋼種及標準的整頓工作。1973~1974年相繼組建了各大鋼類及標准整頓專業組。不銹及耐熱鋼專業組迅速開展了清理整頓工作。經過兩年的努力統計匯總了冶金廠的不銹鋼品種、產量、質量和技術水平,調研了新鋼種的研製開發情況,走訪用戶,廣泛聽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見。在完成鋼種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訂草案,經廣泛徵求意見,多次開會討論,通過審定,制訂了GB1220-75《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至此,我國共有不銹鋼標准13個,波啊擴65個牌號。
為了貫徹關於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現金標准(簡稱「雙采」)的方針政策,1982年,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標准化研究所組織有關工廠和鋼鐵研究院就不銹鋼標準的「雙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徵求意見。通過對美、日、德、原蘇聯等國家及ISO的有關標准分析論證,認為日本JIS的不銹鋼標准體系為主,結合我國實際生產和使用的情況,根據現有的標准和水平,進行補充修改,建立一套新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可使我國的不銹鋼標准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這樣一個思想認識的指導下,不銹鋼標准「雙采」工作組在多次召開論證會,反復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就鋼棒(坯)、鋼板、鋼帶、鋼絲四類產品提出了20個標准草案,1983年對這20個標准草案進行審定,新制定標准12個,包括冷加工鋼棒、鍛件用鋼坯、熱軋等邊角鋼、塗層薄鋼板鋼帶、熱軋鋼帶、彈簧用冷軋鋼帶、冷頂鍛鋼絲、惰性氣體保護焊接用鋼棒鋼絲、外科植入物用鋼棒鋼絲和薄板鋼帶;修訂標准6個,包括熱加工鋼棒(GB1220-1984)、熱軋板、冷軋板、冷軋帶、鋼絲、盤條等。共18個標准,其中國標17個,行標1個。這些標准在採用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總結吸納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取得的成績,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我國不銹鋼標准體系。
1985年以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不銹鋼生產技術不斷取得進展。為了適應生產、使用和進出口貿易的需求,又對上述標准體系進行了調整和補充,陸續制訂了不銹鋼復合板、鋼絲繩、機械結構用焊接管和無縫管、流體輸送用焊接管和無縫管、鍋爐及熱交換器用無縫管以及彩色顯象管用冷軋鋼帶等多個標准,並對GB1220-84及一些原有標准陸續進行了修訂。目前,我國已有不銹鋼產品標准33個,還有不銹鋼專用理化實驗方法國家標准13個,一個品種齊全、結構合理、視屏較為先進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基本形成。
『伍』 關於鋼鐵最近5年內的歷史最低價和08年元旦左右鋼鐵價格走勢
11月5日鋼鐵行業概覽
【熱點聚焦】今年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額發放: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11月3日晚間下發了年內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額,總量大約為1500萬噸,全年總量不超過4800萬噸,比去年實際出口量有較大幅度下降,這意味著全年煤炭出口總量將繼續萎縮。中國鋼需明年將迎來20年來的首次下跌: 國際研究機構標准普爾近日表示,由於國際需求的衰減,中國鋼企2009年將面對自1981年以來的首次市場需求的下跌。中國鋼鐵企業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第一季度,受鋼材價格下滑和市場需求低迷的影響出現虧損的風險很大。中國的鋼材市場價格已經比今年早些時候下跌了50%多,而上市鋼企的股票市值已經比9月末縮水30%強。胡錦濤將出席G20峰會討論全球金融和經濟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4日宣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本月中下旬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出訪四國。據此前媒體報道,由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0國集團將於1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峰會,討論全球金融和經濟問題。央行副行長:明年經濟環境將更為嚴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表示,目前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並未改變,但明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將比今年更為嚴峻,今後一段時間央行將繼續合理利用利率工具實施宏觀調控。蘇寧分析指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經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跡象,這將對我國外貿出口以及經濟增長產生巨大影響。「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明年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可能會比今年嚴峻。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採取更加積極的應對措施,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保持出口穩定增長。」蘇寧強調說,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同時,保持國內需求的穩定增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外資機構預計中國將出台更多寬松經濟政策:昨日,瑞信、渣打銀行及恆生銀行同時發表研究報告預期,中國短期內需求不會增加,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狀況將進一步惡化,政府將推出更多更為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山西焦煤集團下調主焦煤價格:由於下游需求疲軟,且煤焦價格倒掛,全國第一大焦煤生產商山西焦煤集團決定將主焦煤每噸降價500元的消息得到證實。11月4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副巡視員侯文錦在2009年煤炭市場高峰論壇上透露,此次焦煤集團的降價幅度將會達到30%左右,其中主焦煤由目前的1800元/噸降價500元至1300元/噸,而其它焦煤煤種降價幅度可能更高。歐盟聲明反對必和必拓收購力拓:必和必拓收購力拓的提議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稍早時歐洲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反對交易的聲明。必和必拓方面指出,已收到歐洲委員會反對交易的聲明,但聲明未透露任何的反對理由。這家礦業巨頭表示,將繼續與歐洲委員會合作,公司正准備應對聲明所引發的問題。鞍鋼擬增持澳礦企金達必:繼首鋼以打折價格擬增持更多澳大利亞鐵礦石公司股權後,昨日,澳洲鐵礦石公司金達必也公告稱,此前已成為公司股東的鞍鋼集團提議希望斥資1.6億澳元增持公司股權。但金達必未透露鞍鋼具體的增持計劃。鋼鐵巨頭阿賽洛米塔爾恐將擴大減產:全球經濟形勢惡化,世界最大的鋼鐵製造商阿賽洛米塔爾公司可能被迫擴大減產,分析師估計減產幅度將增為原先計劃的二倍。阿賽洛米塔爾預訂5日公布第三季財報,先前已經宣布本季將最多減產15%。而瑞士信貸公司分析師估計,阿賽洛米塔爾在歐洲與北美的扁平鋼產量恐需減產30%。交通運輸部門醞釀5萬億元投資計劃:繼上個月國務院批准鐵道部的2萬億元鐵路投資計劃後,有消息稱,交通運輸部門正在醞釀一個未來3~5年內投資5萬億元的計劃。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這5萬億規模的投資,包括在建項目、已經規劃的項目和追加投資,將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碼頭建設等。美國第四季度借債將創新高 歐洲經濟或繼續惡化:為填補2009年巨額財政赤字,美國財政部3日宣布計劃在第四季度出售5500億美元債券。這一融資額將刷新第三季度創下的5300億美元季度借債紀錄。
【鋼市綜述】今日國內鋼材市場整體行情繼續處於下滑通道之中。建築鋼材價格小幅回落;板材價格跌勢依舊;塗鍍板材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型材價格平穩盤整;管材市場價格跌勢趨緩。各種鋼材品種具體行情變動依次概述如下:
建築鋼材:今日國內建築鋼材市場價格出現回落。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國內重點城市Ф25mm螺紋鋼平均價格3717元,比昨天下跌23元,重點中心城市價格上海、杭州和天津下跌120元和50元,沈陽下跌20元,其它市場價格維持穩定;國內重點城市Ф6.5mm高線平均價格3712元,比昨天跌13元。重點中心城市價格中上海、杭州跌110元和100元,天津和沈陽上漲50元和30元,其它市場價格維持穩定。目前國內建築鋼材市場整體在盤整態勢,部分南方地區市場價格呈下跌態勢,北方市場大部分維持穩定。由於市場需求的不旺,以及市場資源陸續有補充,同時商家整體心態依然不太樂觀,導致市場價格出現松動。由於天氣的轉冷,南北方進入雨雪季節,市場需求的下降,使市場價格將處在震盪調整態勢。
熱卷:今日國內中心城市熱軋板卷價格繼續小幅陰跌,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國內國內重點中心城市5.5mm熱軋卷板的平均價格為3167元,比昨日跌13元,廣州、武漢地區價格均跌50元,沈陽、杭州市場價格分別跌20元、10元。據了解,近期市場低迷、疲軟的格局仍沒有明顯變化,貿易商心態普遍不是十分樂觀,低價位走貨逐漸增多;同時,考慮到後期風險等因素,進一步對商家心態形成刺激,從而也加速價格的向下運行趨勢。對於後期走勢,市場預期還較為統一,多數商家認為價格還將繼續下跌,其一是當前市場銷售情況不佳,其二是鋼廠資源壓力依然較大。
冷板:今日開盤,國內冷軋板卷調整范圍略有放大,主要一線市場均有所下調。國內重點中心城市1.0mm冷板的平均價格為4222元,較昨日跌23元。廣州、上海、天津、杭州、沈陽均向下調整,其中天津、廣州、沈陽、杭州跌50元,上海跌30元。近日來國內冷軋板卷市場成交較前期繼續萎縮,市場資源消耗較慢。尤其華東地區成交較差,商家心態亦較為悲觀。另外,近期國內部分主導市場熱軋板卷價格走低,據了解目前天津5.5mm規格熱卷已經低至2950元左右,導致市場心態進一步下滑。不過目前來看,冷軋板卷價格跌幅並不明顯,大多數商家基本隨行就市。預計,短期內國內冷軋板卷將繼續保持小幅盤調為主。
中板:今日國內中厚板市場價格有小幅下跌,國內重點城市20mm中板價格3677元,與上個交易日相比價格下跌25元。國內重點城市中天津、上海、廣州下跌50元左右,北京下跌100元,其餘城市價格保持穩定,與昨日持平。以津京地區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價格又出現了繼續下探的苗頭,今日開盤北京一大戶首先發起了一波低價拋售,早報價普碳中板再3200元左右,天津市場反應較為敏感,主流報價基本都集中在3350元,成交價格可下浮30元-50元,據貿易商反應,今天天鋼出廠情況仍不樂觀,普碳資源基本以大陸規格為主,貿易商由於資源規格出現斷檔,進貨較為積極。但目前市場成交情況仍舊不樂觀,價格還有繼續下調的空間。目前,南方市場中厚板價格價格,商家報價整體走低,成交情況不佳。近期國內原材料價格平穩,在華東地區上漲行情的帶領下,本地市場走勢一直平穩。但隨著鋼廠資源陸續到達,市場需求不足弊端顯現,商家對後市預期較差,成交價格也陸續回落。從鋼廠情況來看,11月份鋼廠中厚板出口訂單量環比大幅下降,而鋼廠排產基本正常,後期市場供大於求會更加明顯。長期來看,中厚板下跌的趨勢難以改變。
鍍鋅板:今日國內中心城市鍍鋅板市場價格跌勢依舊。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國內重點中心城市1.0mm鍍鋅板平均價格是4443元,比昨日價格下跌了80元,成都、福州、上海、武漢,鄭州地區價格分別下跌了300元、150元、100元、100元、100元。近日鋼廠現貨庫存不斷低價投放市場,部分資源以打包形式出售,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鍍鋅板價格難以保持平穩,不斷出現下跌,終端用戶對采購時機一直難以確認。市場價格一稍顯波動,下游觀望心態立即大漲。因此近兩日價格下跌沒有對成交產生有利刺激,並在無需求支撐的情況下有可能繼續下跌。
彩塗板:今日國內中心城市彩塗板市場價格繼續大幅下挫。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國內重點中心城市0.47mm彩塗板平均價格5680元,比昨日下跌了90元,其中武漢、成都、福州地區價格均跌200元,北京、鄭州各跌了100元,沈陽、天津各跌50元。剛剛進入11月份,各各鋼廠對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貨,這也是近期行情出現波動的重要原因。從熱卷到彩塗板,各板材品種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可見目前鋼廠方面為了削減廠內的庫存壓力,正在把壓力轉移到流通市場,而流通市場的貿易商的心態也更加傾向於快速套現,畢竟目前行情波動不穩。
熱軋帶鋼:今日開盤,國內主流市場帶鋼價格基本走穩,部分前期報價較高的廠家開始回調。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唐山市場,2.5*(232-355)的帶鋼承對含稅價格基本在3250-3300之間,與昨日持平;4.0*520的報價為3350元,批量采購價格有適當優惠;廊坊市場,2.5*(232-520)帶鋼現金價格為3300元,與昨日持平,並且部分鋼廠已經封庫停售;上海市場,2.5*232的帶鋼現金價格為3300元,較昨日持平,5.0*685帶鋼現金價格為3120元,比昨日下跌50元。今日國內鋼坯價格基本持穩,主流市場150*150鋼坯承兌含稅價格為3150-3200元。同時,在帶鋼減產、停產的情況下,廠家產出基本持平,大多數鋼廠均無太多庫存。目前145mm窄帶鋼成交略好於其他產品,故價格基本保持在3300-3350元之間。由於今日國內主導市場5.5*1500熱軋開平板價格已跌破3000元,因此後期中寬頻鋼所受挑戰較大。
焊管:今日國內中心城市焊管價格穩中回落,國內重點中心城市4寸(3.25mm)焊管的平均價格為3996元,相比昨天下跌60元,其中上海、杭州、成都分別比昨天下跌50元、350元和200元。在國內鋼材大盤平穩的格局下,華北地區主要帶鋼企業帶鋼出廠價格維持穩定,特別是窄帶鋼價格較為堅挺。焊管企業運作較為正常,一些中小管廠停產的仍然較多,大廠生產、出貨維持正常,管廠生產基本穩定,且產量並不大。從下游市場來看,終端用戶的需求量相比上周有所萎縮,經銷商多以現進現出的方式操作,一些庫存較大的協議戶繼續降價促銷,整體市場保持弱勢平穩。
無縫管:今日開盤,國內無縫管市場跌勢趨穩,今日上海、廣州等地區連續兩日企穩,今日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區弱勢調整,幅度在50-150元,整體成交成交情況依舊不佳,個別庫存壓力較大企業價格下調幅度較大。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監測顯示,全國重點城市159*6mm無縫管價格5485元,較昨日回落245元。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臨近需求淡季。西南市場方面,由於當地資源價格偏高及北方資源降價風險較大,當地商家心態謹慎,基本是消化庫存以銷定貨為主。華東、中南地區無縫管市場依然疲軟,終端需求低迷。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近期國內無縫管價格仍將以弱勢下行趨勢為主。
型材:今日國內部分中心城市型材市場價格穩定盤整。國內重點中心城市25#工字鋼的平均價格是4230元, 25#槽鋼平均價格是4268元, 5#角鋼平均價格是3951元,均與昨日價格持平。因為馬鋼的價格政策遲遲未出,所以國內大部分市場各經銷商多以觀望為主,並無心調價,缺貨的規格也不急於補充,並有市場傳言鋼廠可能要上調出廠價格,而經銷商本身大部分是對後市不為看好的,所以價格依然走穩。成交方面,相比前期並無明顯變化,不過資源減少後銷售壓力略有減輕,貿易商對外報價基本穩定。從目前市場狀況來看,支撐市場價格反彈的動力依然不足,預計短期內市場價格將繼續以弱勢運行為主。
【特鋼綜述】碳合結鋼:今日國內碳合結鋼市場較為平穩,受出貨壓力增大導致市場價格出現小幅波動,但整體行情仍然處於平穩走勢,其中蘇杭地區市場報價最為混亂,而華北地區則以觀望為主。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45#碳結鋼:湘鋼產Φ80mm為3850元,承鋼產4000元,杭鋼產Φ60mm為3800元,鄂鋼產Φ50mm為3700元,南鋼產Φ80為3850元,首鋼產Φ60mm為4100元;40Cr合結鋼方面首鋼產Φ20mm為4450元,Φ110mm為4850元,本鋼產Φ180mm為5300元。近期由於鋼廠出台價格政策以及公布減產措施以穩定市場行情,受此影響市場已經停止下跌行情改為觀望市場需求是否有所提升,但根據市場反映由於當前價格處於地位,加之臨近月底下游采購力度有所增加但上升空間有限。此外據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前期市場處於快速下跌的過程,市場行情已經構成企穩的先決條件,但市場需求並未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導致近期國內碳合結鋼行情出現震盪下跌的行情。此外由於現在貿易商所銷售的貨都是手裡的原有庫存,當前市場大跌的時候,貿易商的想法就是想把庫存清零。預計當前市場價格止跌過程是市場快速下跌後的調整期,未來市場仍將繼續保持下跌過程,行業內的供求關系尚未改變。
不銹鋼:今日無錫、佛山等國內主要城市地區市場價格小幅走跌,受昨日倫敦鎳價下跌的影響,國內市場價格開始小幅下跌。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市場監測顯示,國內市場報價為:張浦產:冷卷304/2B 0.8mm為18100元,2.0mm為17100元;太鋼產304/2B 2.0mm為16800元;熱軋304/No.1 平板4.0-6.0mm為15400元,同規格張浦產為15800元,304/NO.1 卷板太鋼產3.0mm為17100元。由於當前300系產品需求依然沒有找到合理價位接手,導致今年300系產品大幅下跌,而200系產品價格卻依然堅挺,主要是當前市場結構性的改變引起的。由於下游用戶群體受300系高位的影響,開始需求替代產品目標盯住了200系市場,市場需求支撐200系價位小幅下跌。今日無錫、佛山等國內主要城市的價格也受國際原料價格下跌的影響,市場商家對鋼廠成本的下降因而進一步打壓市場價格。由於下游用戶對後期市場的不看好,貿易商多採取小批量進貨、實現零庫存的操作手段來運作,此外市場觀望心態較重。今日市場成交價格也趨向於小幅下滑的情況鋼廠對市場價格持續下滑的擔心開始繼續實施限產報價的政策,此外市場商家認為未來市場價格短期內還是將以平穩為主但伴有小幅下滑的趨勢,期待國際市場采購將有所攀升,給市場行情走勢帶來回暖。
【爐料動態】11月5日國內爐料市場趨穩運行,整體依然表現低迷狀態。具體情況如下:
鋼坯市場: 今日國內鋼坯市場整體繼續以穩定運行為主,市場依舊充斥著濃厚的觀望氣氛,廠家出貨不佳。目前鋼市呈小幅回暖之勢,但現貨價上漲幅度不大,預計鋼坯市場也難反彈,短期內需求有可能回暖,而現貨價將企穩運行。另外,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三季度整個中國鋼鐵行業比2008年上半年的盈利水平下降了近四成,部分企業已經虧損,而四季度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鋼鐵行業的虧損面還將擴大。業內人士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了中國鋼鐵企業,最直接的影響是鋼鐵產品出口訂單大幅減少,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四季度出口訂單下降50%左右,而間接影響是實體經濟發展放緩,抑制了國內市場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唐山地區普碳150*150方坯主流市場承兌含稅價在3200元,普碳165*225矩形坯主流市場承兌含稅價在3250元,低合金150方坯價格在3300元;邯鄲地區普碳150方坯價格在3100元,低合金150方坯價格在3200元;石家莊地區普碳150方坯價格在3100元,低合金150方坯價格在3200元;遼陽地區普碳150方坯價格在3400元,低合金150方坯價格在3500元;淄博地區普碳150方坯價格在3000元,低合金150方坯價格在3200元;上海地區普碳150方坯價格在3500元,低合金150方坯價格在3600元。
鐵精粉市場:鐵精粉市場依然低迷運行。大部分鋼鐵企業仍處於停采階段,在消耗大量鐵礦石庫存的同時,加大進口礦試用的配比量。礦選企業正常生產更是寥寥無幾,供需雙方正處於博弈狀況,買賣雙方互不讓步,整體市場的成交依然萎靡。近期鋼材市場的動盪行情,無法為鐵精粉市場形成有利支撐,為此短期內精粉市場改觀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唐山地區66%酸粉濕基不含稅市場價格依然保持在590-610元。武安地區64%鹼粉濕基不含稅出廠價格在620-650元。東北地區市場波動不大,當地市場趨穩平穩。大石橋地區65%酸粉濕基不含稅價格在500元左右。北票地區66%酸粉濕基不含稅市場價格在510元左右。遼陽地區66%酸粉濕基不含稅出廠價格在480-500元。
生鐵市場:生鐵市場整體需求依然偏低,大部分鐵廠仍處於虧損狀態。國內大部分地區生鐵市場已經告別前期一跌千丈的情況,整體市場趨於穩定,但成交狀況依然不佳。現階段大型鋼廠依然停止采購煉鋼鐵,小鋼廠的需求力度又十分有限,生鐵市場需求暫時還沒有釋放的空間,鐵廠內資源庫存依然較多,為此大部分鐵廠仍不敢貿然開爐。據悉,山西地區煤炭企業預繼續下調煤炭價格,以緩解焦炭行業的低迷態勢。由此預示生鐵生產的成本線有可能繼續下沉,為市場走低孕育可能性空間。近期生鐵市場將表現盤整態勢。目前唐山地區煉鋼鐵市場現金價格在2250-2300元左右。武安地區煉鋼鐵市場價格在2300-2350元左右,鑄造鐵市場價格在3250-3300元。翼城地區鑄造鐵市場價格在3350-3360元。山東地區煉鋼鐵市場價格在2200元左右,鑄造鐵市場報價在3300-3400元。哈爾濱地區煉鋼鐵現款報價在2450元左右,鑄造鐵價格在3300元左右。
廢鋼市場:廢鋼市場基本趨穩運行。江蘇地區一些小鋼廠由於庫存不多,日上貨量不大,為此上調廢鋼采購價格吸引更多資源,由此拉動該地區廢鋼價格略有上揚。然而大鋼廠的限產、減產政策一出台,依然阻礙對廢鋼資源的需求,市場成交表現低迷。大多數貿易商還沒有從前期價格暴跌的陰影中走出,又遇到縮減政策,使得大部分商家對後期市場依然信心不足,均處於觀望狀態。近期廢鋼市場將依舊表現弱勢運行狀態。北京地區重廢市場報價在1800元左右;唐山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1950元左右;南京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2210元左右,上調10元;大連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1900元左右;安陽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1900元左右;佛山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1900元左右;江陰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2220元左右;臨沂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2100元左右;上海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2050元左右,上調50元;石家莊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2020元左右;西安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1800元左右;徐州地區重廢市場價格在2050元左右,上調50元;國內其他地區市場基本保持平穩。
焦炭市場: 今日開市,國內焦炭市場跌勢依舊,市場成交困難,減產停產愈演愈烈。目前焦化企業資金存在較大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現階段焦炭價格普遍在1500元/噸以下,但前期焦煤購買成本較高,致使噸焦虧損較為嚴重。據了解,目前焦炭一噸虧損預計在300-400元,而山西將這一數據定在500元。目前鋼廠出貨量增長放緩,對原料采購量有限,因而焦化廠資源普遍滯銷,現貨價格不斷下跌。盡管北方市場「冬儲」到臨,但鋼廠限產、停產後,對焦炭需求量明顯下降,一些中小焦化廠難尋「買家」。淮北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600元,淮南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550元,平頂山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400元,攀枝花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400元,較昨日均跌50元;淄博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500元,無錫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600元,濰坊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550元,臨沂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500元,聊城地區二級冶金焦出廠價格在1500元,較昨日均跌100元。
【鋼廠資訊】鋼廠調價:5日萊鋼螺紋鋼上調150元;5日八鋼對疆內線材上調150元,螺紋上調100元,圓鋼上調150元;5日水鋼對昆明地區線材、螺紋鋼上調50元;5日雲南德勝對昆明地區線材上調50元,螺紋鋼上調20元;5日酒鋼烏魯木齊線材上調150元,螺紋鋼上調100元
鋼廠動態:河北鋼鐵集團與7家國際軋輥巨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安徽寶鋼鋼材配送二期擴建項目正式簽約;鞍鋼攜手金達必開發西澳州大型鐵礦;寶鋼中標世界最大跨度三塔兩跨懸索橋鋼絲供貨業務;國內首條螺旋鋼管預精焊生產線在渤海裝備鋼管製造公司建成投產;鞍鋼鮁魚圈鋼鐵新區3台風力發電機組成功並網發電;天鐵圓坯改造工程建成投產;崇鋼公司2號30t—LF精煉爐竣工投產;武鋼股份冷軋總廠成功軋制超寬汽車面板;遷鋼Ⅲ型無料鍾爐頂裝備技術通過驗收;達鋼集團120噸轉爐中包包齡攻關見成效;青鋼燒結公司工藝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邯鋼平整罩式爐大修順利完成;寶鋼1580熱軋年修圓滿結束;攀鋼熱軋2008年度年修順利開工。
【國際動態】國際焦點:歐盟提議對中國螺絲螺釘徵收至多87%的關稅:歐盟委員會4日提議對從中國進口的金屬螺絲、螺釘徵收至多87%的關稅。 這是針對歐盟和中國一系列貿易爭端所作出的最新決定,也是歐盟新任貿易委員阿什頓最新作出的決定之一。該委員會表示,這樣做的原因是發現中國螺絲、螺釘製造商在歐盟市場傾銷產品。拉美鋼協:尋求採取行動限制中國鋼進口:在近日召開的拉美鋼協年會上,拉美鋼鐵協會稱,期望政府緊急考慮對中國鋼材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 今年來,拉美從中國的鋼進口快速上升,拉美鋼鐵協會已督促各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監控流向和採取行動,以保護當地鋼鐵工業免受進口鋼材的傷害。印度不銹鋼將步入繁榮發展期:印度不銹鋼開發協會副主席在近日召開的一個國際不銹鋼會議上稱,受國內大的基礎項目的拉動,印度不銹鋼工業將步入繁榮發展時期。預計到2010年,僅鐵路開發一項將消費不銹鋼20萬噸。歐盟聲明反對必和必拓收購力拓:稍早時歐洲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反對交易的聲明。必和必拓方面指出,已收到歐洲委員會反對交易的聲明,但聲明未透露任何的反對理由。歐洲委員會擔心這一交易將使合並後的新公司獲得鐵礦石市場的巨大份額,可能導致市場價格上漲和鐵礦石消費者的選擇減少。鐵礦石年度談判價9年來有望首降:2009年年度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即將展開。分析人士普遍預測,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大鋼廠的普遍減產,國際鐵礦石年度談判價格有望9年來首度下降。
國際行情:印度鐵礦石價格跌幅收窄:印度到中國的鐵礦石價格跌勢有所放緩,降幅收窄至4-5美元/噸,最新的63.5%印粉到中國交貨價為60-68美元/噸(CFR)。受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和庫存上升的影響,印度鐵礦石價格從今年初的峰值約200美元/噸開始下跌。從前幾周來看,通常每周跌10-15美元/噸,而最近降幅開始放緩,似乎市場有趨穩跡象。美國粗鋼周產量統計: 根據美國鋼鐵協會公布的數據,2008年11月1日結束的一周中,美國生產粗鋼160.5萬短噸,產能利用率為67.3%。該產量同比降低24%。截止11月1日,2008年以來美國粗鋼產量共計9044.6萬短噸,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6.7%。該產量同比提高0.1%。馬來西亞鋼材價格降低900林吉特:馬來西亞國內鋼鐵生產企業紛紛削減鋼材價格,確保產品貿易活躍。馬來西亞鋼鐵工業協會稱,自2008年8月以來國產鋼材價格每噸降低約900林吉特。2008年9月馬來西亞鋼材需求量降幅逾70%,僅5萬噸。印度10月出口鐵礦石150萬噸:印度10月鐵礦石出口量由去年同期的800萬噸下降81%,至150萬噸,因市場缺乏來自中國的需求,印度11月鐵礦石出口量將不足100萬噸。9月日本鋼鐵出口同比增26.5%:日本鐵鋼連盟初步統計,9月份日本鋼鐵出口384.6萬噸,同比增26.5%,環比增16.6%;出口額464億美元,同比增52.5%,而按日元計出口額5025億日元,同比增43.5%。
『陸』 工業爐的發展歷程
工業爐的創造和發展對人類進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在商代出現了較為完善的煉銅爐,爐溫達到1200℃,爐子內徑達0.8米。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在熔銅爐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了提高爐溫的技術,從而生產出了鑄鐵
1794年,世界上出現了熔煉鑄鐵的直筒形沖天爐。後到1864年,法國人馬丁運用英國人西門子的蓄熱式爐原理,建造了用氣體燃料加熱的第一台煉鋼平爐。他利用蓄熱室對空氣和煤氣進行高溫預熱,從而保證了煉鋼所需的1600℃以上的溫度。1900年前後,電能供應逐漸充足,開始使用各種電阻爐、電弧爐和有芯感應爐。
二十世紀50年代,無芯感應爐得到迅速發展。後來又出現了電子束爐,利用電子束來沖擊固態燃料,能強化表面加熱和熔化高熔點的材料。
用於鍛造加熱的爐子最早是手鍛爐,其工作空間是一個凹形槽,槽內填入煤炭,燃燒用的空氣由槽的下部供入,工件埋在煤炭里加熱。這種爐子的熱效率很低,加熱質量也不好,而且只能加熱小型工件,以後發展為用耐火磚砌成的半封閉或全封閉爐膛的室式爐,可以用煤,煤氣或油作為燃料,也可用電作為熱源,工件放在爐膛里加熱。
為便於加熱大型工件,又出現了適於加熱鋼錠和大鋼坯的台車式爐,為了加熱長形桿件還出現了井式爐。20世紀20年代後又出現了能夠提高爐子生產率和改善勞動條件的各種機械化、自動化爐型。
工業爐的燃料也隨著燃料資源的開發和燃料轉換技術的進步,而由採用塊煤、焦炭、煤粉等固體燃料逐步改用發生爐煤氣、城市煤氣、天然氣、柴油、燃料油等氣體和液體燃料,並且研製出了與所用燃料相適應的各種燃燒裝置。
工業爐的結構、加熱工藝、溫度控制和爐內氣氛等,都會直接影響加工後的產品質量。在鍛造加熱爐內,提高金屬的加熱溫度,可以降低變形阻力,但溫度過高會引起晶粒長大、氧化或過燒,嚴重影響工件質量。在熱處理過程中,如果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的某一點,然後突然冷卻,就能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如果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點後緩慢冷卻,則又能使鋼的硬度降低而使韌性提高。
為了獲得尺寸精確和表面光潔的工件,或者為了減少金屬氧化以達到保護模具、減少加工餘量等目的,可以採用各種少無氧化加熱爐。在敞焰的少無氧化加熱爐內,利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生還原性氣體,在其中加熱工件可使氧化燒損率降低到0.3%以下。
可控氣氛爐是使用人工制備的氣氛,通入爐內可進行氣體滲碳、碳氮共滲、光亮淬火、正火、退火等熱處理:以達到改變金相組織、提高工件機械性能的目的。在流動粒子爐中,利用燃料的燃燒氣體,或外部施加的其他流化劑,強行流過爐床上的石墨粒子或其他惰性粒子層,工件埋在粒子層中能實現強化加熱,也可進行滲碳、氮化等各種無氧化加熱。在鹽浴爐內,用熔融的鹽液作為加熱介質,可防止工件氧化和脫碳。
在沖天爐內熔煉鑄鐵,往往受到焦炭質量、送風方式、爐料情況和空氣溫度等條件的影響,使熔煉過程難於穩定,不易獲得優質鐵水。熱風沖天爐能有效地提高鐵水溫度、減少合金燒損、降低鐵水氧化率,從而能生產出高級鑄鐵。
隨著無芯感應爐的出現,沖天爐有逐步被取代的趨勢。這種感應爐的熔煉工作不受任何鑄鐵等級的限制,能夠從熔煉一種等級的鑄鐵,很快轉換到熔煉另一種等級的鑄鐵,有利於提高鐵水的質量。一些特種合金鋼,如超低碳不銹鋼以及軋輥和汽輪機轉子等用的鋼,需要將平爐或一般電弧爐熔煉出的鋼水,在精煉爐內通過真空除氣和氬氣攪動去雜,進一步精煉出高純度、大容量的優質鋼水。
火焰爐的燃料來源廣,價格低,便於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結構,有利於降低生產費用,但火焰爐難於實現精確控制,對環境污染嚴重,熱效率較低。電爐的特點是爐溫均勻和便於實現自動控制,加熱質量好。按能量轉換方式,電爐又可分為電阻爐、感應爐和電弧爐。以單位時間單位爐底面積計算的爐子加熱能力稱為爐子生產率。爐子升溫速度越快、爐子裝載量越大,則爐子生產率越高。在一般情況下,爐子生產率越高,則加熱每千克物料的單位熱量消耗也越低。因此,為了降低能源消耗,應該滿負荷生產,盡量提高爐子生產率,同時對燃燒裝置實行燃料與助燃空氣的自動比例調節,以防止空氣量過剩或不足。此外,還要減少爐牆蓄熱和散熱損失、水冷構件熱損失、各種開口的輻射熱損失、離爐煙氣帶走的熱損失等。
金屬或物料加熱時吸收的熱量與供入爐內的熱量之比,稱為爐子熱效率。連續式爐比間斷式爐的熱效率高,因為連續式爐的生產率高,而且是不間斷工作的,爐子熱制度處於穩定狀態,沒有周期性的爐牆蓄熱損失,還由於爐膛內部有一個預熱爐料的區段,煙氣部分余熱為由於爐膛內部有一個預熱爐料的區段,煙氣部分余熱為入爐的冷工件所吸收,降低了離爐煙氣的溫度。
以實現爐溫、爐氣氛或爐壓的自動控制。
燃氣為液化氣,天然氣,焦爐煤氣,城市煤氣,轉爐煤氣,混合煤氣,發生爐煤氣,高爐煤氣等。
『柒』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捌』 世界鋼鐵企業的發展史
從建國初期,國家以重點發展重工業以盡快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起,鋼鐵工業即被作為重工業的代表而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的重視,從而有了從幾乎是空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鋼鐵產業的可能。從一五計劃時起,國家就不斷地從農業和其他產業上為鋼鐵產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的資金,並不惜花很大的代價用於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同時,鋼鐵工業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與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步伐息息相關。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中國鋼鐵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整整60年了。在60年中,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在戰爭廢墟上艱苦創業,既有順利發展的機遇,也有探索前進的挑戰;有過三年「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的沉痛教訓,也遭遇過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和挫折。盡管如此,中國鋼鐵工業仍克服重重困難,艱難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後中國鋼鐵工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滿足下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在鋼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強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不斷改善品種質量,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前人的躋身於世界鋼鐵大國的夢想。2008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粗鋼產量的3164倍,鋼產量佔到全球的38.2%。
一、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歷程
回顧新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大體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時期(2001年以來)四個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1949~1978年)
在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中,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兩個黃金發展期」、「三次基本建設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一次重大轉變
從建國初期到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是在前蘇聯大力支援下開展的,幾乎全盤照搬蘇聯的模式。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之後,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在認真總結學習蘇聯經驗教訓基礎上,轉變到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走大、中、小相結合之路。這一轉變,對中國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2.兩個黃金發展期
第一個黃金發展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年),年均增鋼80萬噸,年均增長31.6%,到1957年達到了535萬噸。
第二個黃金發展期是國民經濟調整期間(1963~1965年),年均增鋼185萬噸,年均增長22.4%,到1965年達到了1223萬噸。
3.三次基本建設高潮
第—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蘇聯156個援建項目中的八大鋼鐵項目的建設,包括新建武鋼、包鋼、北滿鋼廠、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炭素廠、熱河釩鈦廠,改擴建了鞍鋼和本鋼等。同時還進行了大冶鋼廠、太鋼、唐鋼等近20個企業改擴建工程。
第二次是1956年規劃並開始建設的「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是繼續進行鞍鋼、武鋼、包鋼三個大型鋼鐵基地建設;五中是擴建、新建五個中型鋼鐵企業,即擴建太鋼、重鋼、馬鋼、石景山鋼鐵廠,新建湘鋼;十八小是新建十八個小型鋼廠,即邯鋼、濟鋼、臨鋼、新余、南鋼、柳鋼、廣鋼、三明、合鋼、長特、新疆八一、杭鋼、鄂鋼、漣鋼、安鋼、蘭鋼、貴鋼、通鋼等。
第三次是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主要是新建了攀鋼、長城特鋼、峨嵋鐵合金廠、水城鋼鐵廠、遵義金屬製品廠、樂山軋輥廠等:恢復建設了酒鋼、蘭鋼、略鋼;擴建了成都無縫鋼管廠、重鋼、重特、昆鋼、貴鋼、遵義鐵合金廠,還有鞍鋼援建寧夏石嘴山鋼繩廠。這三次基本建設高潮的開展,為新中國鋼鐵工業日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4.一段坎坷、曲折路
1958年「大躍進」的高指標、大辦鋼鐵、浮誇風,「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壞、整頓、再破壞,以及其後的「鬧翻番」、「洋躍進」等脫離實際、違背鋼鐵工業發展規律的行為,使中國鋼鐵工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走了一段三起三落的坎坷、曲折路程,使中國鋼鐵工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中,國家對鋼鐵工業的總投資為615.28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6.46億元,佔85.6%;更新改造投資88.8億元,佔14.4%。中國鋼鐵工業在跌宕起伏中,經過數百萬鋼鐵人的頑強拼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焦化、耐材、鐵合金、碳素等要素結構比較完善,地質勘探、工程設計、建設施工、設備修造、科學研究、冶金教育等門類比較齊全,以大型企業為骨幹、大中小相結合,具有3500萬噸鋼生產能力的新中國冶金工業體系。鋼產量由1949年的15.8萬噸增加到1978年的3178萬噸,年均增鋼100萬噸;鋼材板管帶比由1952年的12.3%提高到1978年的32.3%;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1962年的10.1%提高到1978年的16%;鋼材自給率由1953年的61.25%提高到1978年的72.66%;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2.54噸標煤。這30年取得的成果,為後30年中國鋼鐵工業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第二階段(1978~1992年)
在1978~1992年的14年中,中國鋼鐵工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效。鋼鐵工業從國外引進了700多項先進技術,利用外資60多億美元。特別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新建了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兩座現代化大鋼廠,並對老鋼廠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改造項目,使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在發展鋼鐵工業生產規模上,除新建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以及一些鄉鎮鋼鐵企業外,主要是抓現有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在抓老企業技術改造、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方面,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立足現有企業,走挖潛、改造、配套、擴建的路子。」第二步:重點解決發展速度(數量)、品種結構、產品質量都不適應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需要的「三個不適應」問題。第三步:鋼鐵工業要上「四個新台階」:上品種質量水平的新台階,上現代化工藝裝備水平的新台階,上集約經營和規模經濟的新台階,上綜合經濟效益的新台階,以增強鋼鐵工業的發展活力。
在這十幾年中,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不斷推進,使鋼鐵工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978~1992年,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共計1465.43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59.72億元,佔51.8%,更新改造投資705.71億元,佔48.2%。建成投產了上海寶山鋼鐵總廠一、二期和天津無縫鋼管公司。1983年鋼產量突破4000萬噸,1986年突破5000萬噸,1989年突破6000萬噸,1991年突破7000萬噸,1992年達到了8093萬噸。1978年到1992年,鋼材板管帶比由32.3%提高到37.4%,連鑄比由3.5%提高到30%,合金鋼、低合金鋼比由16%提高到21.6%,鋼材自給率由72.7%提高94.7%,噸鋼綜合能耗由2.54噸標煤降低到1.57噸標煤。
(三)第三階段(1993~2000年)
從黨的十四大到2000年,是中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著力「一個適應」,實施「二個轉變」,即著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由發展數量規模為主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轉變,由鋼鐵產品長期數量短缺向控制總量轉變。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是深化內涵式擴大生產的階段。
這一時期鋼鐵行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調整、優化結構,推進和實現了兩個重大轉變,促進鋼鐵工業生產力的發展。
第一個轉變:由長期規模擴張為主轉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提高綜合競爭力,提出把「結構優化作為鋼鐵工業發展的中心環節」,主要是優化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同時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大力推進淘汰落後,採用新技術對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工藝技術現代化。由此拉開了採用高爐噴煤粉、連續鑄鋼、濺渣護爐、熱裝熱送等六大共性先進技術改造老企業、優化品種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的大幕。
第二個轉變:鋼鐵產品由長期數量短缺轉向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開始實行總量控制。1993年到1998年期間,由於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了大量過剩的生產能力,從而提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大力提高冶金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方針,並在全行業特別是大中型鋼鐵企業中展開了壓縮生產總量的工作。
1993~2000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476.06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為1446.14億元,佔41.6%,更新改造投資2029.87億元,佔58.4%;鋼產量由1993年的8954萬噸增加到1996年10124萬噸,2000年鋼產量達到了1285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和消費國:鋼材板管帶比由1993年的36.7%提高到2000年的41.7%,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22.8%提高30.9%,連鑄比由33.9%提高到82.5%,平爐鋼比下降到0.9%,轉爐鋼比提高到87.5%:鋼材自給率達到93.1%;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1.18噸標煤;加速了淘汰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平爐、化鐵煉鋼、多火成材、橫列式和復二重軋機的進程,大大縮小了中國鋼鐵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四)第四階段(2001~2008)
2001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鋼鐵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
在這一階段中,中國鋼鐵工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滿足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積極應對新挑戰,不斷解決新問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鋼產量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的台階,2008年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2001~2008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0%,佔全球鋼產量的比重從17.8%提高到38.2%,在世界鋼鐵業的地位顯著提升;鋼鐵產品的進出口格局發生了根本性逆轉,徹底結束了中國鋼鐵材料供給不足的歷史。見表1。
技術裝備國產化、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品種質量得到優化。鞍鋼、武鋼、首鋼、馬鋼、太鋼、濟鋼、萊鋼、安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技術改造,廣泛採用了高效鐵礦采選技術,鋼鐵冶煉技術、軋鋼技術、高端產品開發、大型冶金成套技術集成、節能節水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鞍鋼、武鋼、太鋼、馬鋼、邯鋼、包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新區、新基地的建設和相繼投產;鞍鋼營口鮁魚圈沿海鋼鐵基地項目、首鋼與唐鋼集團合作的河北曹妃甸沿海鋼鐵基地項目也於2008年和2009年投產;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寶鋼集團的廣東湛江項目和武鋼集團的廣西防城港項目等一批沿海的現代化鋼鐵基地正在籌建之中。
節能減排取得巨大進步。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噸鋼綜合能耗由876千克標煤降到628千克標煤,這一指標意味著目前冶煉1噸鋼的綜合能耗僅相當於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4,噸鋼耗新水下降到5.31噸,SO2、COD、工業粉類排放均大幅下降;使鋼材品種與質量顯著改善,國內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2007年22類鋼材中有18類鋼材的自給率超過100%。
產業組織結構得到優化。2008年,全球年產鋼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其中中國佔5家。2008年與2001年相比,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從4家增加到24家;此間,唐鋼整合宣鋼和承鋼,唐鋼集團與邯鋼集團組建為河北鋼鐵集團;濟鋼與萊鋼組建為山東鋼鐵集團;寶鋼重組新疆八鋼和控股廣東鋼鐵集團;武鋼重組鄂鋼、昆鋼和控股廣西鋼鐵集團;馬鋼重組合鋼;沙鋼重組淮鋼、江蘇永鋼和河南安陽永鋼等等。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逐步呈現加快之勢,適應國際化競爭的能力增強,中國鋼鐵工業整體素質提高。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寶鋼、河北鋼鐵、江蘇沙鋼等三家中國大陸鋼鐵生產企業上榜,分列第220、375、444位,其中寶鋼已經連續5年入圍,並由2005年的第309位躍升至2009年的第220位。
二、我國鋼鐵工業近年來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幾代鋼鐵人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和自主創新,有效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鋼鐵材料的旺盛需求,有效地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有效地支撐了國民經濟主要用鋼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和積累了大量財富,創造了曠世空前的發展紀錄,鑄就了鋼鐵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需要鋼產量不斷增加,自1996年以來鋼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鋼鐵工業順應國民經濟發展對鋼材的旺盛需求,繼1996年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並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產鋼國後,自2003年以來,鋼產量又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5億噸的台階,並在2005年結束了自建國以來連續57年凈進口鋼的歷史,徹底扭轉了鋼總體生產能力不足的狀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在發展速度方面和發展規模方面均創造了世界鋼鐵發展史上的奇跡。
(二)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大大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和出口國。中國鋼產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01年的17.8%躍升至2008年的38.2%。
2008年我國鋼產量超過世界排名第二至第八位的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德國、烏克蘭之和。
2003年我國鋼產量比2002年增加了3997萬噸、2004年比2003年增加6057萬噸、2005年比2004年增加7033萬噸、2006年比2005年增加6591萬噸、2007年比2006年增加7014萬噸。從2004年開始,中國鋼材市場供不應求向供求平衡轉變,鋼材進口大幅下降,出口持續增加。
到2006年,中國鋼鐵產品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鋼坯和鋼材均實現了凈出口,凈出口鋼材2450萬噸、凈出口鋼坯(錠)867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3463萬噸。
到2007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出口量躍居世界首位,共出口鋼材6265萬噸、出口鋼坯(錠)645萬噸,鋼材和鋼坯合計折粗鋼出口7310萬噸;凈出口鋼材4578萬噸、凈出口鋼坯(錠)606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5476萬噸。
(三)鋼鐵工業裝備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一步加大投資的力度,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整體裝備水平迅速提高,依託自身技術實力,在部分引進國外高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技術裝備設計和製造的自主集成與創新,主要裝備的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有些先進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鞍鋼不僅實現了自主集成單條生產線——中國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ASP),並實現了向濟鋼的技術輸出:首鋼自主設計建造了世界首座全乾法除塵的5500立方米特大型現代化高爐;太鋼自主集成與創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
2001~2008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505.6億元增加到3903.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累計投資16329.58億元。大量的投資不僅使鋼鐵工業的生產能力快速增加,更使以裝備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為代表的冶金工藝技術裝備現代化、國產化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煉焦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機械化焦爐從193座增加到291座,年產能從5128萬噸上升到9961萬噸,每座焦爐的年平均生產能力從26.6萬噸上升到34.3萬噸。
在燒結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燒結機的年產能從7184萬噸增加到45404萬噸,其中130m2及以上燒結機35台增加到125台,占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年產能的比重從38.5%提高到52.3%。
在煉鐵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鐵高爐的年產能從12152萬噸增加到36629萬噸,其中1000m3及以上高爐50座增加到120座,增長了1.40倍,而1000m3及以上高爐的年產能從6433萬噸增加到19118萬噸,增長了1.97倍。
中國鋼鐵行業的高爐在大型化的同時,還廣泛採用了煉鐵先進技術,高風溫熱風爐、無料鍾高壓爐頂、富氧大噴煤、高爐長壽、自動控制、節能、余能余熱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先進技術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攀鋼高鈦型釩鈦磁鐵礦高爐強化冶煉技術和寶鋼高噴煤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煉鋼方面,中國煉鋼工藝裝備圍繞以連鑄為中心,包括鐵水預處理、大轉爐、精煉、連鑄,工藝配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高效化、自動化煉鋼生產的模式。轉爐煉鋼和50噸以上電爐煉鋼己基本實現了煉鋼一精煉一連鑄一對一的最佳經濟規模的工藝裝備配置。2002年,中國鋼鐵工業徹底淘汰了平爐煉鋼。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轉爐的年產能從11803萬噸增加到38749萬噸,增長了2.28倍。其中100噸及以上轉爐從30座增加到140座,增長了3.67倍,而100噸及以上轉爐的年產能從3602萬噸增加到19875萬噸,增長了5.49倍;占重點企業轉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30.5%上升到51.3%。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電爐的年產能從2574萬噸增加到4764萬噸,增長了0.85倍。其中100噸及以上電爐從11座增加到21座,增長了0.91倍,而100噸及以上電爐的年產能從727萬噸增加到2012萬噸,增長了1.77倍;占重點企業電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28.2%上升到42.2%。
中國100t以上轉爐和50t以上超高功率大電爐基本達到國外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並成為中國煉鋼生產的主體設備,寶鋼、武鋼、鞍鋼和國內大企業新建的大型化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四)鋼鐵產品品種優化,質量明顯改善
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工業根據我國鋼材消費結構及其變化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產品質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短缺品種。板管帶材比例從1978年的32.3%提高到2007年的50.6%:合金和低合金比從1978年的14.6%提高到2007年的36.3%。目前我國大多數鋼材品種的自給率超過了100%,凈進口的鋼材只剩下冷軋薄板帶、電工鋼等少量高附加值品種,而這些品種的增長很快,預計不久也能實耿常鈍端墁得惰全伐戶現自給。目前我國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石油、電力、鐵路等行業使用的鋼材絕大多數是國產的,其質量能夠滿足這些行業的基本需要,其中部分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來,我國開發的船用高強度寬厚板、高強度海洋結構用鋼板、高檔汽車用板和汽車零部件用鋼、工程機械和高層建築用高強度厚鋼板、X80以上高等級管線鋼板、百米在線熱處理鋼軌和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鋼軌、高速動車組用鋼、高端壓力容器用鋼板、高牌號取向和無取向硅鋼、高檔不銹鋼新品種、高強度角型鋼等均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經濟建設、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機電產品出口對鋼鐵材料的需求。我國出口鋼材結構也從以長材為主逐步變為以高附加值的板材和管材為主,說明我國鋼鐵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競爭力有了顯著提高。
(五)技術進步成效顯著,技術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隨著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工藝優化,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鋼鐵工業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有了很大改善,與發達產鋼國的距離大大縮小,大中型企業的很多指標已經接近、達到甚至超過發達產鋼國的水平。如大中型企業的高爐利用系數從1978年的1.43噸/m3·天提高到2007年的2.74噸/m3·天,高爐入爐焦比從600千克/噸左右降低到397千克/噸:轉爐鋼鐵料從1184千克/噸降低到1085千克/噸:軋鋼綜合成材率從74.8%提高到95%以上;噸鋼綜合能耗從2.52噸標准煤降低到632千克標准烷噸鋼耗新水從2000年的25噸以上降低到5.3噸;鋼鐵職工實物勞動生產率從33噸/年·人提高到370噸/年·人。
(六)鋼鐵工業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1978年鋼鐵行業利潤只有34億元,此後雖有增長但最好的年份也沒有超過300億元;1997~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全行業利潤很少;進入新世紀後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改善。2007年與2001年相比,大中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3793億元提高到20700億元,增長4.5倍;實現利潤從163.8億元提高到1599.6億元,增長8.8倍:銷售收入利潤率從4.32%提高到7.73%。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努力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堅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積極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推動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為早日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而拚搏努力。
『玖』 軋鋼生產的發展歷史
在20世紀末,世界軋鋼技術發展迅速。軋鋼生產在自動化、高精度化、連續化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軋鋼生產是將鋼錠或鋼坯軋製成鋼材的重要生產環節和主要方法。因為用軋制方法生產出的鋼材,具有生產率高、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品種多、易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等優點,而且比鍛造、擠壓、拉拔等生產產品,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目前,約有93%的鋼都是經過軋製成材的。有色金屬生產也大量應用軋制方法。
軋鋼生產的主要產品為建築、造船、汽車、石油、化工、國防、礦山等專用鋼材。目前,我國軋鋼生產的鋼材品種主要有薄鋼板、硅鋼片、鋼帶、無縫鋼管、焊接鋼管、鐵道用鋼、普通大型材、普通中型材、普通小型材、優質型材、冷彎型鋼、線材、特厚鋼板、中厚鋼板等。軋鋼生產的產品按鋼材斷面形狀分為:鋼板、鋼管和型鋼。型鋼是一種應用范圍廣泛的鋼材。我國型鋼產量占鋼材總產量的25%~30%。型鋼按用途分為:普通型鋼和專用型鋼。從斷面形狀又可分為異型斷面型鋼和簡單斷面型鋼。從生產方式的角度又可分為焊接型鋼、彎曲型鋼和軋制型鋼。
板帶材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鋼材,我國的板帶材產量占鋼材總產量的45%~55%。板帶鋼按應用領域分為建築板、橋板、船板、汽車板、電工鋼板、機械用板等。按照軋制溫度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熱軋板帶和冷軋板帶。鋼板按厚度分為:中厚板、薄板和箔材。
鋼管的用途主要有建築用管和石油管道等。我國鋼管產量占鋼材總產量的10%~15%,鋼管的規格一般用外形尺寸及壁厚標稱。其斷面一般為圓形管,也有多種異型鋼管和變斷面鋼管。鋼管從製造角度劃分為無縫鋼管、螺旋鋼管與直縫鋼管、冷軋鋼管等。按斷面形狀劃分為圓形管、異型鋼管和變斷面鋼管。這些品種齊全、樣式繁多的鋼管被應用在管道、石油運輸,鍋爐側壁、地質鑽探、軸承及注射針管等方面。
隨著軋鋼工藝及軋鋼技術的不斷發展,鋼材的生產范圍將不斷擴大,產品品種也將不斷增多。近年來我國許多有價值的鋼板產量大幅度增長,冷軋硅鋼片2003年已達89.6萬噸,鍍錫板2002年已經達到110萬噸,管線鋼、石油管、耐火鋼板、冷軋不銹鋼板產量達55萬噸。
『拾』 中國一共有幾大鋼廠
1.鞍本鋼鐵基地
包括鞍山鋼鐵公司和本溪鋼鐵公司。位於遼寧中部工業區,東倚千山山脈,北臨遼河支流太子河,兩側千里平原,南望渤海灣。鞍山與本溪兩鋼鐵公司之間相距僅10O公里。周圍資源豐富,鐵礦的探明儲量近百億噸,其中工業儲量40多億噸,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現有鐵礦開采能力約4000萬噸左右,是全國最大的鐵礦基地。1990年鐵礦(原礦)產量達3800多萬噸,佔全國鐵礦石總產量的1/5以上。鞍鋼的主要鐵礦基地有:東鞍山、眼前山、齊大山、大孤山等鐵礦,與鞍鋼相距僅10~20公里,呈弧形分布。本鋼則有:南芬、歪頭山,分布在本鋼南、北,相距各25公里左右。遼寧中部煤炭資源也相當豐富,擁有本溪湖(彩屯)、紅陽(沈南)等煤礦,與鋼鐵基地距離在100公里范圍內。但因經長期開采,區內煤炭不敷鋼鐵工業的需要。
鞍本鋼鐵基地經過40多年的改建、擴建,現仍是我國最大的鋼鐵基地。1990年生鐵產量為1016.26萬噸,佔全國的16%多,鋼產量為1008.16 萬噸,佔全國15%以上,成品鋼材633.77萬噸,佔全國12%。其中,鞍鋼歷史悠久,規模龐大,擁有鐵礦山、選礦廠、燒結車間、焦爐以及煉鐵、煉鋼、軋材等冶煉設備,鑄管、焦化、耐火材料、機修、動力、運輸等附屬生產單位,共有職工21.7萬,能冶煉800多鋼種,軋制600多個鋼材品種。本鋼的特點是:鐵礦石儲量大、易開采、品質優,用其冶煉鑄造生鐵,質量全國最優,低磷、低硫,被譽為「人參鐵」。
2.京、津、唐鋼鐵基地
包括首都鋼鐵公司、天津各鋼廠及唐山鋼鐵公司,是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主要鋼鐵產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0%左右。其中,成品鋼材產量佔全國鋼鐵總產量的13%。京津唐鋼鐵基地的有利條件是:①基地周圍資源豐富,冀東鐵礦基地擁有遷安、灤縣等大鐵礦,儲量僅次於鞍本;有開灤、京西等大煤田,其中開灤煤礦年產2000萬噸以上,是我國最大的優質煉焦煤基地;②基地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扼關內外聯系的必經之路,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有天津、秦皇島等重要海港;③基地靠近消費區,技術力量雄厚。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是北方的最大港口城市、華北的經濟中心,唐山是河北省重要的工業城市。三市互為依託,密切聯系,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區域之一,也是鋼鐵工業的消費大戶。從基地整體看,采選、冶煉和軋鋼能力大體平衡。
首鋼是京、津、唐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經近十年的改建、擴建,已形成300萬噸配套的生產能力,改變了過去生鐵產量大於鋼產量,鋼產量大於鋼材的不平衡狀況,1990年生產生鐵357萬噸、鋼435萬噸、成品鋼材374萬噸,首鋼技術先進,各項經濟指標均保持國內先進水平。
天津市各鋼廠以煉鋼、軋鋼為主,煉鐵基地在河北南端涉縣,與天津相距500多公里。每年還需要從外地調入近百萬噸的生鐵,供化鐵煉鋼;又調入大量鋼坯,供軋坯成材,造成往返運輸,能源浪費等不合理狀況。天津市的鋼材品種多樣,以中小型鋼材和金屬製品為主。
唐鋼與天津類似,以煉鋼和軋鋼為主,在河北宣化建立了煉鐵基地。「七五」期間,唐鋼新增75萬噸生鐵生產能力、172萬噸原礦處理能力、85萬噸連鑄能力和35萬噸軋材能力,連鑄生產能力由「六五」期末的5萬噸,增加到90萬噸,連鑄比也由4.21%提高到43.96%。
3.上海鋼鐵基地
擁有寶鋼及上鋼一、三、五廠3個主要煉鋼企業、梅山冶金公司及十多個軋鋼廠,目前生產規模僅次於鞍本鋼鐵基地。1990年生鐵產量526.9萬噸,鋼 894.18萬噸,成品鋼材609.58萬噸。生鐵、鋼、鋼材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8.4%、13.5%和11.8%。上海鋼鐵基地所在的上海市工業發達,生產協作條件好,技術力量強,管理水平高,水陸交通方便,這是本基地最有利的條件。但是上海市當地無鐵、無煤、無輔助材料,每年需要從外地運入數百萬噸的生鐵和焦炭。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南京梅山建立了煉鐵基地。現在上海鋼鐵基地鋼材品種及利潤率均居全國首位。適當利用進口礦石,生產優質、尖端產品是上海鋼鐵基地的主要方向。
寶鋼是我國第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投產,1992年4月寶鋼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二期工程正式投產後,將形成年產鐵650萬噸、鋼671萬噸、400萬噸熱軋板卷、210萬噸冷軋板卷、50萬噸無縫鋼管和260萬噸商品鋼坯的綜合生產能力。
寶鋼與我國現有其他鋼鐵企業相比,具有設備大型化、自動化程度高的突出優點。它擁有4063立方米的高爐、30O噸氧氣頂吹轉爐、450平方米的燒結機和 135O毫米的初軋機,都是目前國內鋼鐵工業同類設備中最大的,6米焦爐和140厘米的無縫鋼管軋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寶鋼建成後,有不少產品將填補我國鋼鐵工業的缺門或短線產品品種的空白。寶鋼的廠外運輸以水運為主,占運輸量的80%,廠內以膠帶傳送為主,有比較完整的自動控制系統。這是國內同類企業所少有的。
4.武漢鋼鐵基地
武鋼位於武昌青山區的長江沿岸,是1949年後我國新建的大型鋼鐵工業基地。現已形成煉鐵600萬噸、煉鋼500萬噸、熱軋400萬噸、冷軋122萬噸、硅鋼片19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帶鋼等,是我國最大的鋼板生產基地。
武鋼地理位置優越,水陸運輸方便,廠區用地平坦、寬闊,靠近消費區。鄂東鐵礦是武鋼主要礦石產區,所產礦石品位較高,含銅等有益組分;但儲量有限,埋藏較深,是武鋼進一步發展的限制因素。今後可以考慮利用長江水運,適當進口部分富礦,以充分發揮一米七軋機的生產能力。
5.攀鋼基地
位於四川渡口市,建於「三五」時期,是我國戰略後方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攀鋼所在的攀(枝花)西(昌)地區蘊藏極其豐富的釩、鈦磁鐵礦,釩、鈦儲量居世界首位,與其共生的鈷、鎳、銅、錳等十多種稀有金屬元素的儲量也十分驚人。這里還有巨大的水能和焦炭資源,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條件。
1974年攀鋼一期工程建成,形成年產生鐵170萬噸,鋼150萬噸、鋼材110萬噸的生產能力。1977年建成我國最大的提釩車間,在提釩綜合利用工藝上已達世界先進水平。1979年建成我國第一個年產5萬噸的選鈦試驗廠。1990年年產生鐵229萬噸,鋼191萬噸,成品鋼材78萬噸,主要產品有生鐵、鋼坯、釩渣、重軌、大型鋼材、小型鋼材和線材。釩渣產量由1977年的1.5萬噸,增加到34萬噸。目前全國85%的釩渣是由攀鋼供應,並運銷英、法、德、美、印度等國。
攀鋼位於鐵礦產區與寶鼎煤礦之間的弄弄坪,與煤、鐵各相距10公里左右,有鐵路相通。弄弄坪被金沙江河曲所圍,三面環水,面積只有2.6平方公里。廠區用地窄小,成為攀鋼進一步擴大的重要限制因素。最近攀鋼二期工程正規劃興建。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後,生鐵、鋼、鋼材的年產量將分別達到300萬噸、270萬噸、220萬噸,產品結構將有較大改變,產值、利潤都將成倍增長。考慮到弄弄坪面積窄小,規劃擬在宜賓市的李庄或其它地區建設二基地。
6.包頭鋼鐵基地
包鋼位於內蒙古包頭市新區昆都侖河兩岸,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正式投入生產。包鋼基地近鐵近煤。礦石基地在白雲鄂博,南距廠區僅150公里,有包白鐵路及公路相遇。廠區東北約80公里處有石拐溝煤礦。包鋼靠近黃河,地勢平坦,用水條件好。1990年年產生鐵 251萬噸,鋼252萬噸,鋼材153萬噸。包頭鋼鐵公司不僅是我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我國最主要的稀土生產基地。包頭礦具有巨大的稀土資源礦,其儲量居世界首位,有「稀土之鄉」的美稱。
7.太原鋼鐵基地
太鋼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是「二五」時期重點擴建、改建項目之一。1990年生產生鐵133萬噸、鋼179萬噸、鋼材96萬噸。太鋼周圍焦煤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這是太鋼布局的突出優勢。太(原)古(交)嵐(縣)鐵礦是我國主要鐵礦區之一;但礦石品位低,礦區分散。水資源不足、運輸緊張及鐵礦資源的缺陷是太鋼進一步發展的限制因素。
太鋼也是我國特殊鋼生產基地,以生產優質板材為主。
8.馬鞍山鋼鐵基地
馬鋼位於安徽省東部馬鞍山市內,臨江近海,交通十分便利,資源豐富。附近的寧蕪鐵礦是我國主要鐵礦產地之一,距淮南、淮北煤產地不遠。主要產品有各種鑄造用生鐵、用於製造鐵路運輸的火車輪、輪箍、各種異型斷面的環形件、各種角鋼及中小型鋼材等。生鐵產量大於鋼產量,1990年年產生鐵223萬噸、鋼204 萬噸、鋼材154萬噸,是江南重要的生鐵基地。
9.重慶鋼鐵基地
包括重慶鋼鐵公司和重慶特殊鋼廠。重慶鋼鐵公司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境內,前身系抗日時期由原漢陽兵工廠、六河溝鐵礦和上海鋼鐵廠的一部分設備組建而成。新中國成立後經4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綜合生產能力的鋼鐵聯合企業。1990年年產生鐵100萬噸、鋼83萬噸、鋼材83萬噸。重慶特殊鋼廠位於沙坪壩的雙碑地區,創建於1935年,是西南地區最早建設的鋼鐵企業。1949年後經多次擴建,成為我國精密合金鋼等特殊鋼的重要生產企業。
10.台灣中國鋼鐵公司
我國台灣省鋼鐵工業是在缺煤少鐵條件下,靠大力發展拆船行業興辦起來的。60年代台灣利用解體舊船板生產改制鋼材,用拆船所得廢鋼生產電爐鋼,70年代台灣年拆船量曾佔世界拆船總量的60%以上,一年拆船能力達200萬噸。為了進一步滿足台灣本島生產發展的需要,台灣當局決定在高雄建一座年產鋼600萬噸的大型鋼鐵廠,並命名為中國鋼鐵公司。該廠的鐵礦石、焦煤及主要原燃料全部經高雄大港進口。台灣省1990年年產鋼299.8萬噸。 河南濟源鋼鐵、舞陽鋼鐵和安陽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