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觀摩歷史文化

觀摩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2 15:29:00

『壹』 請在暑假期間選擇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紀念館或一處歷史文化遺址,講所了解的內容和感受寫下來。(500字)

在港期間,參觀了香港的歷史博物館,我的感受很多。
我了解了香港歷史上和南越國的關系,突然覺得越南,就是越以南,以前華南大部都稱越或百越。出土的文物里,按時間的先後,先是青銅的兵器和陶制的日用器皿,後來是青銅的禮器和日用品(包括編鍾)之類,我當時由衷地感覺到,一開始地域安全不能保證時,最先進的工藝將用於軍事意圖,隨著疆域的穩定,軍轉民,軍用工業開始為民用服務,可惜在南越國,還是為帝王們個人所享受與壟斷的。疆域的穩定不代表社會和人心的穩定,在看到隋唐時期的眾多的精美佛像時,我真能體會到宗教對於世道人心的撫慰和安定。
我了解了香港本地人,客家人,水上人家和福佬的分類,並且參觀他們的居住住所和服飾以後,我發覺其沿革可能是這樣的,本地人先來先得,佔有了最好的土地,而且很容易成為地主。客家人後來才到,只能佔用比較貧瘠的土地,並且容易為前者打工成為雇農。等水上人家過來一看,地都沒了,只好出海打漁過日子。福佬比較特殊,他們過來一看,有人在打漁了,自己正好也有點錢和老關系,那咱們就邊打漁邊做鹽販吧。
中國人,是不喜歡四處流動的,因為土地是死的,你擁有了土地的同時,意味著你可能終生就守在這里。商業是需要流動的,中國從古以來就重農輕商,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農業比流動的商業更容易被管理。中國比較容易形成穩定的格局,但要發展和前行則大不易耳。在古代中國可不怎麼講法制,大姓欺負小姓時有發生,而且一旦有大的沖突,小姓會有被滅族的風險。所以農業人口絕對認為多子多福,因為人多別人就不敢隨便欺負,農業人口都很注重生育。婚姻在於中國人的生活里可是一件大事。
在西方的國家,法律到哪裡都是一樣的。所以在西方,人才或人口的流動是很自然和風險很小的事情,收益對於個人或國家都可能會很大,但在中國則不然,從香港居民層面的分類就能看出些端倪了。
最後,發現在廣東,道教盛行,有個集會好象叫太平集會(名字可能記錯)。這反應當時民眾的價值觀就是求個太平,也印證了當時社會的不穩定。包括那個金田起義的太平天國國號太平,也正迎合了當時社會的普遍心態。只是,用暴力的殺戮手段獲得的「太平」,反而會鼓勵更多的人採用這種「成熟」手段(其實是易獲「成功」的不成熟手段),結果加劇了社會的動盪。
出來的時候,我由衷地感覺到,香港的文明,不能不說是西風東漸的成果啊。科學,把社會精力真正導入到和平的方向。

『貳』 參觀歷史博物館的意義

參觀歷史博物館可以深刻感悟歷史,了解各民族文化,加深對民族團結的認識,讓大家牢記中國的歷史,繼承民族團結精神,從自身做起,維護、傳承華夏文明,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生活在今天,人們疲於奔走,游盪在眼花繚亂的物質世界,憧憬著應接不暇的繁華,這讓大家忘記了在城市中還有一處存儲記憶的地方,或許人們很少注意過它,但它一直在靜靜地守候著過去,守候著一份亘古未變的革命情懷。

餐館歷史博物館,可以讓人們見識了生活在中華這塊大地上勤勞的人民,風俗文化多彩的不同民族,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熱血奉獻的守國大將,奮斗不息的中華民族,從古代到今天,民族團結代代相傳,愛家愛國的精神傳播心間。

(2)觀摩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歷史文物存在的意義

所謂文物真正的存在價值不是用金錢衡量的數字,也不是多麼精美的雕花與材料。他們真正的寶貴之處在於它們本身的文化底蘊,他們不動,不說話,就作為一個旁觀者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變遷。

千百年來,法老的輝煌已經落幕,天子皇朝的統治已消亡,古希臘城邦戰爭的戰火硝煙已落定,角鬥士的廝殺吶喊已遠去,可金字塔、紫禁城、雅典衛城、羅馬角斗場、依然巍然屹立於世人面前,他們無聲地向世界證明,古建築遺址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記錄了古往今來那些時間軸上的興衰榮辱。

青銅鼎、唐三彩、山水畫、青花瓷……他們身上的痕跡、花紋代表了一個個朝代的審美,反映當代人的思想和價值觀。文物,就是我們和古人溝通的橋梁,是古人存在過的證明,是一種歷史印記。

網路-歷史博物館

『叄』 小朋友或者低年級小朋友適合參觀歷史文化類博物館么

有好的講解,可以。如果沒有,那麼不建議。當然,這出於我自己的私心。逛了太多博物館,包括非常肅穆嚴肅的,到處亂竄而沒有長輩約束,亂摸展櫃,大聲喧嘩,揮舞零食,令人想把他們的小腦袋摁進玻璃櫃里。

『肆』 寫一篇參觀歷史古跡作文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於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餘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牆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並一直延續到漢代。
內城和北牆外有大面積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東周和漢代遺址,外城中部,有大規模的戰國至漢代的冶鐵遺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鐵礦石、煉渣和戰國、漢代的瓦當。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崗,地勢稍高出四周,多書「千秋萬歲」卷雲瓦當和銅兵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嘗君陵園,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園。
1984年至1986年,山東省考古所在薛國故城發掘數百座、春秋至戰國墓葬,出土文物數以萬計。1988年,薛國故城被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是古代黃河下游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國。據《通志·氏族》稱:「薛代、任性、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於此,故以為姓。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後裔珍,復於薛國,爵為侯」。周顯王四十六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自薛真開始,相傳三十一世。齊滅薛以後,齊威王少子田嬰封於薛。田嬰去世後,田文繼封薛地,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競相求其輔政,他曾先後被齊泯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後,對薛國城池擴建加固並發展商貿,重農桑,減賦稅,使薛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薛國被秦滅亡後,設薛郡,漢至魏晉設薛縣,隋廢薛為滕縣屬地。薛國故城雖然歷經滄桑3000餘年,但雄姿依在,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詞文賦。

『伍』 求一篇關於歷史古跡的參觀作文 500字左右

天下聞名的趙州橋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趙縣,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兩端寬9.6米,跨徑37.38米在橋兩端的石拱上,辟有兩個券洞,這種結構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這些敞開的小拱在減輕橋身的重量同時,又起到減少流水沖力的作用。這在當時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千百年來,民間均傳說是神仙祖師魯班修建的,其實,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趙州橋進行了修繕,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 。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獎杯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如今,滄州鐵獅子已是聲名遠播,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話說古時候,滄州一代瀕臨大海,海中有一條妖龍,時時興風作浪,海水上漲,淹沒了大片農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一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路過滄州,見到此情此景,慈悲心腸大發,於是就派自己的座騎獅下界降伏妖龍,座騎獅來到海邊,大吼三聲,逼出妖龍,一獅一龍就這樣斗在一起,直殺得天錯地暗,日月無光。大戰三天三夜,妖龍逐漸體力不支,座騎獅瞅准一個破綻,撲了上去,咬住妖龍的脖子,妖龍慘叫一聲,掙脫獅品逃回海中,再也不敢興風作浪,於是滄州便又恢復了太平。人們為了紀念這只為民除害的獅子,便仿照它的樣子鑄造了這只鐵獅子,還給他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鎮海吼」。
鐵獅鑄造的年代和鑄造師,皆鑄造於獅身。獅頸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右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一件我國最大的鑄鐵藝術品,其體態究竟有多高大?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長6.5米,身軀寬3.17米。其總重量是多少?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准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鐵獅高大的軀體,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彷彿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其威武雄壯的氣勢,栩栩如生的姿態,與其頭部鑄有的「獅子王」三個大字,是多麼的相匹配呀!難怪歷代文人都為之贊嘆謳歌。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贊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
鐵獅裝束的鑄造工藝也堪稱奇絕。身披障泥(防塵土的墊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來。相傳這是文殊菩薩佛像的蓮座。獅身毛發呈波浪狀或作捲曲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於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還有以秀麗的隸書字體鑄造的金剛經文,具有一定的書法、考古價值,可惜現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數字依稀可辨認。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確系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採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注,共用范544塊拼鑄而成。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制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當時的一位蘇聯專家來滄州參觀考察,當他看到鐵獅子威武凜然的形象和豪邁磅礴的氣勢時,非常欽佩並贊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工匠的聰明才智。但當他發現由於多年風雨剝蝕,鐵獅多處傷殘,特別是因下巴損壞殘缺影響鐵獅造型時,感慨地說:「這樣的珍貴文物堪稱國寶,如果在我們國家是要受到加意保護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為它可以引為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如何保護這件國寶,當地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一直都很重視,並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令人十分遺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鐵獅子開始出現開裂現象。目前鐵獅子軀干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縫,由於風雨剝蝕,全身銹蝕嚴重。省、市文物部門已向全國徵集鐵獅子「醫療方案」,國家文物局甚至請來美國、英國、日本的專家,專程到滄州研究保護方案。我們期待著修復早日成功,以使鐵獅重振雄姿。

『陸』 參觀歷史古跡對我么有什麼好處

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培養愛國情操,可以增加自己文學素養,好玩

『柒』 參觀一個歷史名勝1000字

說起西安,那裡的名勝古跡舉世聞名。其中,最聞名遐邇的就是兵馬俑了。這個寒假,我就感受了一回。西安的名勝古跡很多。首先,我們就來到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於臨潼縣境內,從西安市裡乘車大約1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先去了秦俑博物館,那裡擺放了好多從俑坑中挖掘出的隨葬品。有將軍俑、武官俑、御手俑等,還有兩輛彩繪銅車馬。這兩輛銅馬車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結構最復雜、製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國人就使用了青銅冶煉術,比國外早了2000多年。可見中國勞動人民是很有智慧的。怎能不讓我們為之自豪?接著,我們就到了兵馬俑一號坑。「哇!這就是兵馬俑!好壯觀啊!」這是我進到一號坑裡的一聲贊嘆。在面積最大的一號坑裡共有6000多件有用陶土做的武士俑和車馬俑。俑坑的東面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武士俑,他們是一號坑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面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面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這些兵馬俑都是按實戰軍陣排列的。在二號坑裡,出土陶俑約1000多件,兵馬近500多匹。它的東邊是一個由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南邊的方陣是由駟馬戰車組成的;中部是由戰車和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北邊是戰車、鞍馬和騎兵俑組成的騎兵陣。整個二號坑就像一支整裝待發的特種部隊。三號坑位於一號、二號坑的後部,那裡僅有4馬1車和60多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米的斜坡門道,門道當初是用來向俑坑內運東西的。門道對面是一個車馬房,車馬房兩側有南廂房和北廂房。三號坑就像一個指揮機關。這三個坑俑組成一個龐大的軍事營壘,面朝東,背對著秦始皇陵,好似守衛秦始皇陵園的部隊。在這些兵馬俑中,每個都是千人千面,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它們的樣子與真人真馬一樣,都是以1:1樣子做的。我的心裡真是暗暗佩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捌』 游覽歷史文化古跡的意義是什麼

1、可以了解歷史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2、對於文化的學習也可以培養自回己的文化素養答。

3、游歷本身來說就是一件放鬆心情,陶冶性情,增長閱歷的事情。

4、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自己對人生,對一些事情或人物有更深層的理解,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8)觀摩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古跡列表編輯

1、萬里長城-—八達嶺【明.延慶】

2、十三陵【明.昌平】

3、焦庄戶地道戰遺址【抗戰時期.順義】

4、頤和園【明、清.北京】

5、真覺寺金剛寶座【明.北京】

6、盧溝橋【始建於金.北京】

7、周口店遺址【舊石器時代.房山】

8、雲居寺塔及石經【隋、唐、遼、金.房山】

9、獨樂寺【唐.薊縣】

10、平津戰役指揮部舊址【1948.楊柳青】

『玖』 求一篇參觀歷史文物古跡的報告

保護文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我們也應該愛護文物。 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文物有這樣兩個基本特徵,一是由人類創造,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二是成為歷史的遺存,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 按照國際上的一般慣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製作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質遺存。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通過對文物的鑒賞,不僅可以體味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還可以聯想到文物製作者生活的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和時代精神。魯迅有一篇《看鏡有感》,寫到自己在鑒賞古鏡時的感想,其中「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認識,都體現出十分透徹的歷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歷史,涉及時代風格的變遷,涉及近代化,涉及國民性,進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過,他說「海馬葡萄鏡」是「漢代的鏡子」,卻是一種誤會。現在考古學者已經明確知道,這種鏡是唐代製作。「海馬葡萄鏡」又稱「海獸葡萄鏡」,也有「禽獸葡萄鏡」、「天馬葡萄鏡」和「瑞獸葡萄鏡」等稱呼。 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成為人們自立和進取的精神支柱。文物體現了不同國家和民族長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傾向、意識風格、生活習俗等。因此,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另外,文物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也就是說,文物不僅是各個國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共同的文化財富。 現代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人為的和自然的破壞和損壞文物的因素顯著增長,文物保護成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4年6月發起了歷時6個月的保護文物古跡的國際運動,要求各成員國充實和改進保護文物的技術和法制措施,同時要求各成員國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使文物的價值觀念家喻戶曉。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8年11月,第20屆會議又通過了《關於保護可移動文化財產的建議》。 中國原本就有保護文物的傳統。秦始皇曾經派千人打撈沉沒在泗水的周鼎。漢武帝得到出土的銅鼎,將年號改為「元鼎」。據《宋書?五行志》記載,西晉的武庫中收藏有孔子穿過的鞋子和漢高帝斬白蛇劍。 《呂氏春秋?節喪》中寫道,對於盜墓行為,要「以嚴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論》說,當時法律有「發墓者誅」的條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盜墓行為的內容,《唐律疏議》卷一九有關於對「發冢」者處以刑罰的明確規定。 明代法律還規定,不論是國有土地還是私有土地,凡地下發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繳國家,否則予以懲處。 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貴的,我們應該保護文物,保護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

閱讀全文

與觀摩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