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延安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古時由於地理位置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回位置,成為兵家答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近現代為革命中心:洛川會議,延安整風運動,延安保衛戰,大生產運動,瓦窯堡會議等為中國共產黨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
⑵ 延安的歷史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猶存。
民國二年(1913年),延安屬榆林道。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0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1996年11月0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2)延安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風景名勝
延安市境內有歷史遺跡5808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革命舊居140多處。
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中國第一號古墓葬——軒轅黃帝陵(5A)、寶塔山景區(4A)、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4A)、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延安國家森林公園、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等。
⑶ 誰能告訴我延安的歷史意義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
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⑷ 延安在近代中國有什麼歷史意義
傳說中的革命聖地,很多事件的起源就是在延安,還有就是即使沒有延安的話,也會在西北地區出來一個小安、大安,所謂的精神家園嗎。
⑸ 延安的歷史地位現在重要嗎
延安抄,古稱膚施、高奴、延州,原陝甘寧邊區政府首府。簡稱「延」,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延安是中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位於陝北金三角經濟協作區腹地。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⑹ 陝西省延安市蘊含著什麼意義
延安,古稱膚施、延州,原陝甘寧邊區政府首府。簡稱「延」,國務院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延安是中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位於陝北金三角經濟協作區腹地,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甘肅,南接本省銅川市,北與陝北另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市相連,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吳起鎮。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隸於邊區政府。1942年始置吳旗縣,屬三邊分區。同年11月,設延屬分區,1月成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市及延安、富縣、甘泉、志丹、安塞、子長、延川、延長、固臨10縣(市)。1948年1月,陝甘寧邊區設黃龍分區,轄洛川、黃陵、宜君、宜川、黃龍等10縣;次年2月,增轄富縣。1949年5月,撤延屬分區,設陝北行政區,衛北行政公署駐延安,轄榆林、三邊、綏德、黃龍4個分區及延安、延長、延川、子長、安塞、志丹、甘泉7個直屬縣。
⑺ 延安在革命史上的重要性
延安: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因為在抗日戰爭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共產黨就是在那裡指揮全國抗戰的,所以被稱為總後方。
一、歷史沿革
延安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夏朝時延安屬雍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白狄、晉、魏、秦國所有,秦漢歸上郡所轄,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被納入前秦、後秦、大夏的版圖。隋朝始設延安郡,唐宋後為延州或延安府。延安一直是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融地,很早就成為陝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
安精神,在延安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頁。
二、自然和人文資源
延安地下地上資源十分豐富。土地面積遼闊,人均達27畝,發展林果業、畜牧業和設施農業前景廣闊。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地下礦藏10多種,其中石油儲量7.5億噸,煤炭71億噸,天然氣33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萬噸。森林總面積2769.7萬畝,木材蓄積量4520萬立方米,林草覆蓋率42.9%。自然景觀和人文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以中華民族聖地黃帝陵、中國革命聖地延安、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為主體的旅遊資源馳名中外。市內現有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革命舊址350多處,珍藏文物3萬多件,歷史照片近萬張,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民間文化積淀深厚,社火、燈會、轉九曲等民間文藝活動和信天游、農民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具有濃
郁的黃土風情。
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實施「開放帶動、城市帶動、產業支撐」的發展戰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都有了較快發展。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2.7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財政總收入37.29億元,增長35.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12億元,增長49.5%;非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30%以上。
農業經濟 繼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林果、草畜、棚栽三大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對農民收入的貢獻率達到57%。截至2003年底,全市水果面積累計達到316.2萬畝,總產59.63萬噸,產值9.6億元;其中蘋果面積163.2萬畝,總產55.41萬噸。累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56812棚,年產蔬菜26.97萬噸,產值2.49億元。年末羊子存欄107.59萬只,牛存欄15.4萬只,生豬存欄50.32萬頭,畜牧業產值7.57億元。糧食總產56.84萬噸,油料總產1.8萬噸。紅棗、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區域性主導產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對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山川秀美工程 延安是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全市水土流失面積2.8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8.4%,建國後到1997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保存面積5694.3平方公里,治理保存率為34.1%。1997年以來,我市積極實施山川秀美工程建設,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全面推行封山禁牧、舍飼養畜,治理速度、規模和質量空前提高。到2003年底,全市共實施退耕還林草面積663.46萬畝,其中國家已驗收兌現463.46萬畝。目前全市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一些重點治理區域的生態開始恢復。
工業經濟 延安工業以石油、卷煙、煤炭等骨幹產業為主體,現有規模以上企業97戶,主要產品有汽柴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卷煙、變壓器、水泥、鋼材、電線、電機、白酒、中成葯等50多個品種。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191.77億元,實現稅利54.32億元,其中利潤28.43億元,分別增長25.35%、69%和1.07倍。全年地產原油479.57萬噸,加工532.85萬噸,生產卷煙18.25萬箱,煤炭950萬噸。
第三產業 2003年實現增加值34.8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41%。被國家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業的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市現有旅行社16家,旅遊星級飯店18家,直接從事旅遊服務人員近2萬人。2003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28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1.1億元。旅遊產業有力地帶動了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貿餐飲等服務業快速發展。
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176.0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27.47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3億元,增長6.91%。
⑻ 延安對中國革命的意義是什麼
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後方,十三年間,這里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因為在抗日戰爭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共產黨就是在那裡指揮全國抗戰的,所以被稱為總後方。
二十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民族英雄劉志丹、謝子長創立的陝北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紅軍長途征戰的落腳點。
(8)延安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的。回顧黨的歷史,從在上海成立到井岡山時期,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西柏坡到奪取全國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艱苦奮斗是工作作風。
也是思想作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並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歷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又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那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治。」
⑼ 關於延安在抗日時期的重要性40字
延安精神的形成與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因素有關。當時,隨著日本帝國主內義入侵,民族矛盾上升為容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國難當頭時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不得不屈服於國內外的壓力,把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於是,相對放鬆了對延安地區的圍剿,以至形成了國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國統區經濟凋敝,民族工業舉步維艱,四大家族控制經濟命脈,大發國難財,加之,陝甘寧邊區及其他抗日根據地陷入的財政經濟困難境地。抗戰時期,在全國上下一片混亂,重慶等地出現無政府狀態,國民黨壓制民主,打擊進步力量,相比之下,唯獨延安成為了全國人民嚮往的革命「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