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拜占庭文化的歷史地位
拜占庭帝國對於西方世界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
1.作為中世紀前期基督教文明中最強大的國家,拜占庭帝國正好處在東南歐和小亞細亞,長期以來先後擔負了對抗薩珊波斯,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重任。拜占庭擁有中世紀前期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他們抵禦了東方敵人的進攻,保護了西歐的小國家。
2.作為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拜占庭不同於西歐國家,其基督教始終處於皇帝的管轄下。強大的皇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較好的保護了在西方被羅馬教廷嚴厲禁止的思想,學術等。在拜占庭歷史上曾經有幾個時期都是文化大發展的時期。
3.拜占庭繼承了古典時代希臘,羅馬的一些生活方式,加上有很多東西經過拜占庭流入阿拉伯,使得古典時代的文化遺產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4.幾位偉大的拜占庭皇帝都為羅馬法和史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查士丁尼大帝和後世一個由姐姐們輔政,熱衷學術研究(不記得叫什麼了)的皇帝。拜占庭時期是希臘文化的又一次大發展時期。
5.拜占庭和保加利亞,波蘭,基輔羅斯的密切聯系促進了斯拉夫地區的發展,拜占庭的宗教-東正教深刻的影響了俄羅斯,進而影響了世界。
B. 拜占庭帝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
拜占庭帝國對於西方世界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
1.作為中世紀前期基督教文明中回最強大的國家,拜占庭帝國正好答處在東南歐和小亞細亞,長期以來先後擔負了對抗薩珊波斯,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重任。拜占庭擁有中世紀前期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他們抵禦了東方敵人的進攻,保護了西歐的小國家。
2.作為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拜占庭不同於西歐國家,其基督教始終處於皇帝的管轄下。強大的皇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較好的保護了在西方被羅馬教廷嚴厲禁止的思想,學術等。在拜占庭歷史上曾經有幾個時期都是文化大發展的時期。
3.拜占庭繼承了古典時代希臘,羅馬的一些生活方式,加上有很多東西經過拜占庭流入阿拉伯,使得古典時代的文化遺產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4.幾位偉大的拜占庭皇帝都為羅馬法和史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查士丁尼大帝和後世一個由姐姐們輔政,熱衷學術研究(不記得叫什麼了)的皇帝。拜占庭時期是希臘文化的又一次大發展時期。
5.拜占庭和保加利亞,波蘭,基輔羅斯的密切聯系促進了斯拉夫地區的發展,拜占庭的宗教-東正教深刻的影響了俄羅斯,進而影響了世界。
C. 帝國存在的世界性歷史意義
帝國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依靠歷史大勢所驅,落後的帝國封建主義必定由先進的資本主義革命所推翻,而資本主義必定需要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來結束,帝國的歷史是現在社會制度的前提~
D.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命運給我們什麼啟示
拜占廷帝國的歷史命運給我們的啟示是: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拜占庭是因為開放包容而強大,也是因為封閉而失敗
E.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拜占庭帝國,在世界史上享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呢
無論是在西方史還是世界史中,拜占庭帝國都在歷史舞台上享有一席之地和重要的影響力。這個在世界舞台上活躍了十多個世紀的帝國,對東西方文明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即便帝國曾經在公元395年時分裂成東西兩部,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羅馬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曾被削弱。
那麼這個在世界歷史舞台上一直活躍至公元15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在歷史舞台上具體有著怎樣的地位呢?
天主教首腦是為教皇
公元1054年,東西方兩大教會"劃地絕交",即基督教史上的"東西教會大分裂"事件。西方教會則演化為了後來的天主教會,而東方教會即東正教會。二者相互開除了對方的教籍,並皆以基督教正統自居,二者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了。
由於二者本就是因為對教義及文化的分歧而走向分裂的,所以絕對不會允許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有"異教徒"或"異端學說"的存在。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被天主教廷認定的所謂的"異端學說"才會被傳播至東方,並被東正教會保護了下來。
F.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命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盡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倖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佔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占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死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一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克服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G. 拜占庭文明的歷史影響
拜占庭帝國早期亦稱東羅馬帝國,其後極盛時發展成為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之大帝國。版圖之內,民族眾多,造就了拜占庭文化的多樣性。欲闡明拜占庭文化的歷史地位,必先系統歸納拜占庭文化的大致發展過程,以期從中獲得其文化的特點。
4、5世紀,拜占庭帝國在原東羅馬帝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經濟穩定,基督教始終在王權控制之下,這一切都為拜占庭帝國由希臘—羅馬古典文明向具有其特點的拜占庭文明的過渡奠定了基礎。這是一個多種文化沖突和融合的過程。在狄奧多西二世以後,拉丁文地位不斷下降,逐步被希臘文取代。希臘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東方異教文化,逐漸融合成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6世紀的優士丁尼時代是拜占庭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由於優士丁尼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此時歷史、地理、建築藝術、法律諸多方面有驕人的成就。歷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繼前人之成就,尤其是修昔底德和波里比阿的垂訓史觀,寫出了《戰爭》、《秘史》、《建築》三本史書,為後人了解優士丁尼時代社會和宮廷諸多方面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地理學家科斯馬斯著《基督世界地誌》,記述了基督教世界的地理。建築藝術方面最為人稱道的乃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其建築之華麗宏偉固然體現出當時建築水平之高超。由聖索菲亞衍生出的諸多神話故事傳入了俄羅斯及其他斯拉夫人的文學之中,也傳入了阿拉伯文學之中,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內容之一,其建築風格對歐洲和西亞有重要影響。另外,此時最突出的文化成就當屬《優士丁尼法典》。法典編纂者審定了自哈德良皇帝以來400多年羅馬歷代皇帝和元老院決議,以及歷代法學家解釋法律的論文匯總,編纂成歐洲歷史上第一步系統完備的法律文獻,對後世立法影響深遠。
及至7世紀至9世紀中期,隨著社會動盪和聖像破壞運動的興起,藝術文化成就相對較少,故有人稱之為「黑暗時代」。然而此時的歷史學、教育的發展仍然不容小覷,與聖像破壞運動對應的有關聖像崇拜的文獻、作品也有所保留,為馬其頓王朝的第二個文化黃金期的產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H. 拜占庭帝國對世界的影響
一、羅馬帝國和
1.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公元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2.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又稱新羅馬,帝國核心位於君士坦丁堡和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半島,領土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義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I. 拜占庭帝國在歷史上有什麼作用
拜占庭之名原起於一座靠海的古西那(這里說的古西那是指dorins人的西那)殖民城市,公元 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為羅馬帝國的陪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於連接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扼制海陸商業要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
盡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拜占庭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里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希臘化時代 拜占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麼混雜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國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占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後,在剩餘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試圖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占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軍事上已經與古羅馬大相徑庭了,在羅馬分裂東西之後,西羅馬繼承了古羅馬的步兵方陣的戰斗方式,而東羅馬則開始嘗試著以重騎兵代替步兵作為戰斗主力。
此後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擴張的步伐,此時的拜占庭雖控制范圍無法與查士丁尼時代相比,但因著經濟的繁榮和軍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榮昌盛,確實較少的地盤也比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范圍內仍充當著老大的角色。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保衛拜占庭繁榮面貌的正是強勢的經濟,當然也離不了數量不多但精銳善戰的軍隊——似乎拜占庭的軍隊從查士丁尼時代開始就有了以少勝多的傳統。
洪亮的教堂鍾聲終於歇止,並將不再響起。數萬居民被掠為奴,皇宮教堂內無數珍寶被劫,回教征服者們肆無忌憚地蹂虐這座偉大的城市。數十個民工冒生命危險攀上聖索菲亞大教堂黃金的圓頂,用鑿子等工具將教堂頂上巨大的石制十字架拆除,在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僧侶和城民們含淚的目光中這巨大的十字架拋落在地摔碎成幾塊,然後安上鐵制月牙標志——將這雄偉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回教徒擁有了這座城市,直到今日。這城並被賦予了新的名字——伊斯坦布爾
回教徒擁有了這座城市,直到今日。這城並被賦予了新的名字——伊斯坦布爾。
偉大的拜占庭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終於成為了歷史。
拜占庭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是同一個國家。
J.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意義有哪些
拜占庭帝國滅亡給我們的啟示: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
拜占廷帝國的統治者無視西歐城市出現之後悄然興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於已有的輝煌成就,更不屑於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持續了若干世紀之後,拜占廷帝國文明終於被歷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國最終滅亡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另一個意義是,歐洲人 了解外部世界必須繞開家門□的「異教徒」土耳 其,這樣他們被迫去尋找新的途徑,地理大發現 時代與文藝復興時代幾乎是同時登場。後來咖 啡被歐洲人帯到全世界各地與此是密不可分的。 1480年,一群天主教聖方濟會的修士代表羅馬 教廷從羅馬出發去衣索比亞,首次見識到了咖 啡,並將其寫進了游記里。後來人們根據他們所 戴的那沖中央高高聳起的帽子,非常形象地命名 了一款奶沬高高隆起的咖啡飲品——卡布奇諾。
數十年後的1505年,奧斯曼土耳其大軍南下 佔領阿拉伯地區,品嘗並愛上了咖啡飲品。沒過 幾十年,喝咖啡的習慣便已傳遍了整個奧斯曼帝 國領土。蓬勃發展的伊斯蘭教裹挾著咖啡文化, 即將吹響進軍歐洲的號角。咖啡國際化傳播的序 幕緩緩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