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海淀歷史文化

海淀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2 12:02:22

① 頤和園歷史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園,耗銀480餘萬兩。清漪園內以中國古代神話中「海上三仙山」的構思,在昆明湖及西側的兩湖內建造三個小島:南湖島、團城島、藻鑒堂島,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同時廣泛仿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如鳳凰墩仿太湖、景明樓仿岳陽樓、望蟾閣仿黃鶴樓、後溪湖買賣街仿蘇州水街、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等。

園內的主體建築為大報恩延壽寺,並有一條長達700多米尺的長廊,其建築與裝飾繪畫都相當精彩具有藝術價值以及眾多游賞建築。 頤和園萬壽山清漪園園中理政及居住性質的建築極少,乾隆帝游覽清漪園均為當日往返,從未在園中居住。

頤和園鼎盛時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大約220公頃)。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為代表性建築。古樹名木1600餘株。

清朝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陳設,清漪園逐漸荒廢。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 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

由於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築群,並在昆明湖四周加築圍牆,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園內建築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修復。頤和園盡管大體上全面恢復了清漪園的景觀,但很多質量上有所下降。

許多高層建築由於經費的關系被迫減矮,尺度也有所縮小。如文昌閣城樓從三層減為兩層,樂壽堂從重檐改為單檐,也有加高的建築,如大戲樓。蘇州街被焚毀後再也沒有恢復。由於慈禧偏愛蘇式彩畫,許多房屋亭廊的彩畫也由和璽彩畫變為蘇式彩畫,在細節上改變了清漪園的原貌。

(1)海淀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清漪園營建之前,其前身西湖瓮山一帶是京城西北郊一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尤其瓮山泊(西湖)美妙天成的自然景象,不但成為京城百姓遊玩賞景的佳處,也吸引著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徜徉其間。在西湖周圍,稻田、寺廟、村莊星羅棋布,與山湖共同組成一幅宛如江南的優美畫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頤和園

② 北京有那些名勝古跡

北京簡稱「京」,位於華北大平原的最北端。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形勢雄偉,有「天府」、「神京」之稱。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清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最佳旅遊季節為4-11月。

距今50萬年前居住在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猿人,是形成中國古代中原民族的最早族源。元代時忽必烈在此興建宮殿,修築城池,開鑿運河,正式建都,號稱「大都」。13世紀的大都在當時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明代建立之始,改北平為北京。成為今天北京的基本格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揭開了北京歷史文化的新篇章。從此,北京古老的長城、金碧輝煌的殿宇、風光秀麗的園林等,不再是皇家禁苑,而成為人民大眾的游覽勝地。北京古跡之多、園林之秀、山水之勝飲譽中外。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個,現存古寺廟2666座,古文化遺址51處。市區主要游覽點有:天安門廣場、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天壇、北海公園、景山公園、圓明園遺址、香山公園、龍潭湖公園、陶然亭公園、大觀園、北京動物園、雍和宮、大鍾寺、古觀象台等等,以及一批博物館、展覽館、中小公園等。

郊區風景游覽區根據資源的自然狀況、功能性質可分在6類4系列,即以名勝古跡為主的歷史文化游覽區,包括雲居寺、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潭柘寺、八達嶺、十三陵等;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風景旅遊區,包括十渡、龍門澗、妙峰山、龍慶峽、黑龍潭等;以水上活動為主的的風景游覽區,包括密雲水庫、珍珠湖、十三陵水庫等;以現代游樂設施為主的游覽娛樂區場;以民俗風情為主的民俗游覽區,包括燃燈塔民俗活動等。4系列是:以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為代表的古長城系列;以明十三陵、房山金陵、大葆台漢墓為代表的封建帝王陵墓系列;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董家林商周遺址為代表的古文化遺址系列;以盧溝橋、宛平為代表的革命遺址系列。被譽為「燕京八景」的盧溝曉月、瓊島春陰、金台夕照、太液秋風、玉泉趵突、薊門煙樹、居庸疊翠和西山晴雪,早已聞名天下。1986年,又評選為包括天安門廣場、故宮、八達嶺長城、北海、頤和園等在內的16個最佳新景點。

③ 關於北京的資料

北 京 概 況

一、歷史概況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內國際交往中心,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公元前1045年成為薊、燕諸侯國的都城。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到公元937年,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和地方政權的都城。公元938年,統治中國北方的遼以北京(時稱燕京)為陪都;以後,金、元、明、清各代都以此地為首都,前後達650多年。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二、自然環境

北京位於北緯39°56',東經116°20';西北毗臨山西、內蒙古高原,南與華北大平原相接,東近渤海;市中心海拔43.71米;總面積1680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40平方公里。西、北、東三面環山,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3°C,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3.7°C,七月最熱,平均氣溫為25.2°C,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無霜期189天。

三、人口與行政區劃

1998年末北京常住戶籍人口1091.5萬人,每天還有300萬以上的流動人口,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0.7‰,比上年下降1.2個千分點。中國的56個民族都有人在北京居住,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3.5%,其中回、滿、蒙古族最多。

北京市劃分為13區5縣: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縣、密雲縣、平谷縣、懷柔縣、延慶縣。

四、科教文化

1998年全市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8.1萬人,比上年增長2.9%。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91.7億元,增長14.8%,其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52.3億元,增長19.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2.6%。全市技術市場簽定合同20724項,合同金額達81.6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73.9億元。全市申請專利6321項,專利授權3800項。

全市教育積極改革辦學管理體制,全面推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入初中的改革全部到位;將高等院校原有的502個專業調整為249個;形成了以六所大學郊區分校為基地,其他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部分專業為補充的高等職業教育網路。1998年全市招收研究生1.6萬人,普通高校本科生和大專生6.2萬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10.3萬人,普通教育30.8萬人,成人教育10.4萬人。向社會輸送各類高等教育人才6萬人,中等專業技術人才7.2萬人,成人教育9.9萬人。

全市有市屬文化館22個,文化站320個,公共圖書館23個,博物館(含歷史名人故居)101個,市屬電影院74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38個。北京新華書店分店遍布全市,廣播覆蓋率98.5%。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夏日文化廣場、文化科技下鄉活動深受群眾歡迎。文物保護工作受到社會廣泛重視,天壇、頤和園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五、居民生活

1998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123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人均消費性支出6970.8元。消費結構日趨合理,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1.1%,比上年降低2.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4029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287.2億元,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2063.2億元,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22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14.8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27.6平方米。市政府確立的19片共568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項目,已陸續開工。

六、名勝古跡

北京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都,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2個。

七、經濟發展

1998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0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地方財政收入227.3億元,比上年增長20%;財政支出281.1億元,比上年增長14.9%。

1、農業

1998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總產量239.2萬噸,增長0.7%;畜牧業呈現較快增長,肉類總產量達44.9萬噸。農業在平原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15.5萬千瓦;農村用電量27.5億千瓦小時。「菜籃子」工程取得成效,各類副食基地可提供豐富的副食品。

2、工業

1998年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61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北京市工業發展以「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佔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術密集程度高」為原則,根據市場需要,優先發展高新技術。主要扶植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四個新興技術先導行業,重點發展汽車、電子、機械裝備三個技術密集型支柱行業。積極支持輕紡、醫葯、印刷等行業適合首都特點的優勢產品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撐點。1998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2.6%,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6%,比上年提高15.2個百分點。

3、商業、服務業

1998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32.1億元,增長10.5%。全年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07.8億元,比上年增長4.5%;社會商業商品購進總額204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商品銷售總額2125.5億元,下降5.6%。全市以超級市場、便民連鎖店為主體的各類連鎖店鋪達到1500家,全市城鄉各類集貿市場986個,生產資料市場89個。

4、對外經濟貿易

1998年進出口總值305.2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05.2億美元;地方完成出口28.3億美元,增長14.7%。1998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51家,合同總金額62.4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41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1.2%和1.4倍。1998年末,全球最大500家跨國公司已有151家來京投資。實際利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28.7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額20.7億美元,增長29.6%。

5、金融、保險業

1998年實現增加值271.95億元,比上年增長8.62%。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金融政策,加強監管、改進服務,保持金融平穩運行。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666.8億元,比年初增加1263.2億元;全市貸款余額3326.6億元,比年初增加610.8億元,增長20.2%。證券市場平穩發展,全年證券交易額10241.5億元,股票交易額3426.37億元,國債交易額1219.8億元。1998年完成國內外保險業務收入84.3億元,其中,人壽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60.2億元,全年保險理賠總額18億元,綜合賠付率21.4%。

6、房地產業

1998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68.1億元,比上年增長55.8%。房地產施工面積3499.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6%;竣工面積842.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3.5%;銷售商品房409.1萬平方米,增長40.6%,其中銷售商品住宅376.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7.1%;商品房銷售額216億元,增長31.6%。

八、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

1998年下崗職工16.96萬人,其中10.21萬人實現了再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率60.2%;富餘人員分流安置率為72.9%。年末城鎮失業登記2.95萬人,登記失業率0.66%。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全市養老保險統籌覆蓋面為95%,失業保險統籌覆蓋面為94%,地方企業大病醫療統籌覆蓋面為85.2%,分別比上年增加12.6個、9.7個和12.2個百分點。

九、城市建設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1998年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17.8億元,比上年增長45.6%。重點工程建設順利,年初確定的67項重大建設項目中的首都圖書大廈、首都醫科大學教學科研樓、小營世紀村住宅小區、國際金融大廈、首都師范大學文科教學樓、北京戲曲學校排演場、北京工業大學經貿樓、中國評劇院劇場等10項工程已經建成。城市道路建設日新月異,年末全市道路總長度達到3800公里,道路面積4200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4.5%和3.4%,具有國際水準的八達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成通車。

2、城市公用事業

公共交通能力增強。1998年末,全市公共交通運營車輛達到7524輛,比上年增加278輛。運營線路總長度9384公里,增加927公里;新辟公共電汽車線路26條,調整延長線路26條。全年新增天然氣用戶超過26.6萬戶,其中為提高燃氣質量而置換天然氣的用戶達到19.9萬戶。年末,全市集中供熱採暖面積突破3800萬平方米。全年用電總量276.2億千瓦小時。全年售水量超過8.2億噸。

3、城市環境保護與綠化

1998年北京市大氣環境質量不容樂觀,空氣質量4級及以上的23周,佔42.2%,空氣質量3級的21周,佔40.4%。為此,經國務院批准,決定採取控制大氣污染18項緊急措施,主要包括控制煤煙型污染、控制機動車污染和控制揚塵污染三個方面的內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緊急措施,到年末改裝的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公交車可達515輛;強制報廢了1.4萬輛尾氣嚴重超標和超期服役的「面的」;出動10萬人次,取締露天燒烤4000多個;道路機掃面積擴大到74%,噴霧壓塵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積極推廣使用低硫低灰優質煤和清潔燃料。由於採取了綜合防治措施,初步控制了污染加重的趨勢。積極開展植樹綠化工作,完成綠化面積538公頃,年末全市城近郊區公共綠地面積4945公頃,人均佔有公共綠地8.18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34.9%,比上年提高了0.26個百分點,新建改建公園7處。

4、組織機構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是北京市的國家權力機關。選民直接選舉區、縣人民代表,區縣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市人民代表,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並作為常設機構,同時選舉市長、副市長。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是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和北京市的國家行政機關,受國務院領導,主要職權是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國務院的決議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的工作,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市政府由市長、副市長、秘書長、各委員會主任和辦公室主任、各局局長組成,每屆任期五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設置工作部門45個,其中: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5個,直屬機構20個。此外,設置部門管理機構6個,設置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3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是中共北京市委領導的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少數民族和各界代表、在京的台灣、港澳人士和歸國華僑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組成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北京市統一戰線組織。中國8個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的北京市地方組織都有代表參加。市政協每屆任期5年。
關於北京的資料

④ 誰能介紹一下北京海淀區清河的歷史

清河地區在解放前曾經隸屬昌平,名字可能與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有關。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於河北省邢台縣,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也是十三世紀世界上傑出的科學家。

公元1262年,元朝重臣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說他熟悉水利,聰明過人。元世祖就在當時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內蒙古多倫附近)召見了郭守敬。郭守敬初見元世祖,就當面提出了興修水利建議。第一條建議修復從當時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縣)的漕運河道。

當時的清河兩岸頻發水患,民不聊生,百姓受盡了水患之苦。元世祖忽必烈採納郭守敬意見後,疏通了河道,使水患變水利,為了表達思鄉之情,郭守敬就以家鄉邢台地區清河縣的縣名為這條河命名。

1949年5月設清河鎮,1959年11月設清河街道,1963年3月清河街道單獨建制。

2017年7月22日,北京市公布河長制「加強版」,並公示18名北京市市級河長名單:杜飛進為清河市級河長。

(4)海淀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清河街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地處北五環,北經西三旗通昌平,東與朝陽區奧運村相鄰,西部與北京科技中心上地相接,是現在北京發展的一個重要地區。

附近單位:

1、清河毛紡廠、加氣混凝土廠、空軍研究所等。

2、清河小學、清河中學、清河二十中、北京交通大學清河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清河小營校區、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

3、北京京北醫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隊清河大隊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河

⑤ 北京有哪些好地方以及 豐富的歷史文化

這是歷史文化
建於1420年的故宮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中國西周時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自中國金朝起成為古代中國首都——中都。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元朝國都,元大都,或稱大都,由於中國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國的大汗,蒙古文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元大都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明朝自成祖後開始對北京進行大規模擴建,清朝在延續明北京城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修繕和擴建。至清末北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7餘年的建都史。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等。
古代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堯之後人(一說黃帝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1071年),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則為857年),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朝統一了全中國。蒙古大汗國改名中國元朝。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6][7][8]。元朝時的北京稱為元大都。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後明朝在大部分時間內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明朝從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為了便於加強北方邊防,保衛北方安全,將都城遷至北京。從那之後,北京成為了明朝的新都城。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據馬可波羅游記敘述:元人篤信佛,象為佛教祥獸,當時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北京城秩序井然,繁榮安樂。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近代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進北京,借傳教的名義促使和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定,搜集中國情報,進行文化侵略,傳教士常常訴諸該國領事,以政治勢力維護「傳教」活動,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美麗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軍和壞民劫掠。 中華民國前期(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國軍北伐至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1928年-1949年) 1928年北伐戰爭後,由於蔣介石不重視北方邊防,把首都遷到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盡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將軍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正義,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實現對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旅遊景點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6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旅遊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八達嶺長城: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 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煙袋斜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密雲縣古北口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門頭溝區: 齋堂鎮爨底下村、齋堂鎮靈水村、龍泉鎮琉璃渠村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大運河; 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古觀象台; 北海公園; 盧溝橋

⑥ 北京的簡介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是祖國的心臟。

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北京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北京是唯一入選世界15大購物之都的內地城市,擁有百餘家大中型購物商場。王府井大街、前門大柵欄、西單商業街是北京的傳統商業區;國貿商城、東方新天地、中關村廣場。

(6)海淀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風習俗:北京小吃、京劇、京韻大鼓、相聲、舞台劇、鐵板快書、景泰藍、牙雕、毛猴、漆雕、賽蟈蟈和蟈蟈籠、吹糖人、捏麵人等等。

北京是「博物館之都」,注冊博物館多達151座。國家博物館為世界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7處)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北京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

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地質公園、15處國家森林公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概況

⑦ 北京的歷史朝代和主要遺跡

春秋來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源 薊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元朝 為 大都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歷史遺跡,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山戎文化遺址,琉璃河西周燕國都城遺址,大葆台漢墓,唐法源寺,遼天寧寺,房山金陵,元大都遺址公園,元代運河北京段,明清兩代皇城,紫禁城,明十三陵,盧溝橋,清代的萬壽山頤和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遺址

還有一些寺院,如大鍾寺、法源寺等等。

⑧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文化合名城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內、文化、科教和國際交容往中心,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縣、延慶縣等16個區縣。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萬人。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擁有6項世界級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閱讀全文

與海淀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