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故事
傳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 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 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造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間量的皇宮,並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官。劉伯溫領旨就辦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 過了些日子,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千間也差不多,再看宮院里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怕溫加封晉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里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里的七十二條地溝。
2. 故宮歷史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5、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6、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
7、現代狀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2)故宮歷史文化故事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1、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2、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3、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3. 故宮歷史故事
北京故宮是來中國明清兩自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1]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3]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 故宮歷史故事
有獎勵寫回答
故宮歷史故事
有獎勵寫回答共個回答
xiaofly11
LV.7
聊聊關注成為第3位粉絲
嘉慶實在是個運氣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蓮教就開始造反了。這場1840年之前最大規模的民變讓嘉慶和他的政府元氣大傷,史學家稱之為「清帝國由盛轉衰的重要標志」。之後又有無為教、龍天教、黃門道等秘密教會的悄悄活動。到了嘉慶十八年,終於又爆發了天理教的造反運動。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間,在河南、直隸、山東三省交界地帶和京畿地區爆發了以林清、李文成為首的天理教民變。造反的教民先後攻佔了河南滑縣,直隸長垣,山東定陶、曹縣等地。秘密活動於京城大興、宛平一帶的天理教徒在宮中太監的接應之下攻入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1813年農歷九月十四日,林清派教徒二百人分兩小隊,暗藏武器,化裝潛入北京。次日有九十餘人在陳爽、陳文魁率領下,由信教的太監張太、劉得財等引導接應,分別從東、西華門攻入皇宮,守衛皇宮的「八旗勁旅」猝不及防,一敗塗地。攻入皇宮後,為了尋找並殺死嘉慶帝,起義軍化整為零,分成小隊四處尋找皇帝,宮廷侍衛們大多死的死,逃的逃,僅有少部分在隆宗門外與義軍激戰,皇宮內一片混亂。部分義軍甚至沖至養心門,正在讀書的皇子綿寧大驚失色,疾呼侍衛,竟無人響應,無奈之下,只得拿出鳥槍抵禦,擊斃了兩名義軍士兵。這時,本來准備開赴承德避暑山莊保衛皇帝的火器營正在紫禁城內休整,被緊急調來鎮壓起義軍,起義軍人少而且分散,又敵不過凌厲的火器,最終被火器營各個擊破,全軍覆沒。
其實關於這件事,還有一段插曲,義軍攻入東華門之後,遇到一個「煤黑子」——運煤的挑夫,在一直給皇宮運煤,此時與義軍狹路相逢,便打了起來,義軍與其糾纏,錯過了時機。因為這時恰巧有一個大學士保興,在上書房教授諸王讀書,從景運門出來,望見門外有一個黑大漢,在那裡抵敵一群匪徒,急急回進門去,召集許多太監來關了熙和門,一群侍衛也在這之後趕到......最後,這個煤黑子被義軍殺死了,領侍衛大臣怕皇帝知道這件事後更加怪罪自己失職,就沒有上報,結果這個「煤黑子」的家人也沒得到撫恤。
事件發生後,嘉慶皇帝極不情願地為此下詔「罪己」,並在臨終前告誡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變」。平變之後,混戰中射在隆宗門上的一個箭鏃,一直被保留了下來。嘉慶希望這個箭鏃能夠對愛新覺羅皇室的子孫們保持一種緊迫:務必寬仁愛民,勿為「害民之虐事」。盡管天理教民變沒有嘉慶初川陝白蓮教民變的規模,但其深入皇宮的事實確實讓滿清政府感到驚悸不安。
這次天理教起事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夥不到百人的「烏合之眾」,居然順利地攻入了由八旗軍層層守衛的皇宮。這還不算,攻入之後還分成小隊搜索,在皇宮里大肆「掃盪」了一番。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歷史上也極為罕見。如果起義軍攻入皇宮是因為有內應,守軍猝不及防,也還勉強說得過去,但起義軍在攻入皇宮後分成小隊「掃盪」,宮內的侍衛居然還無法將其剿滅,就實在貽笑大方了。如果沒有那個「煤黑子」,火器營當時沒在紫禁城內,真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這件事充分暴露出「八旗禁衛軍」乃至整個清王朝腐朽衰敗、不堪一擊的事實,更是當時社會矛盾急劇激化的真實寫照。
如今,紫禁城隆宗門上的那個箭鏃,像一個無言的證人,向人們講述那段歷史......
有沒有看過《金枝欲孽》,講得就是這段。
順便說一句嘉慶是乾隆的兒子。
5. 故宮的歷史故事
關於故宮的歷史故事有很多,可以給你三個比較好展開的點:
第一是關於故宮的門檻,當時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遜位之後,依然居住在當時紫禁城的後宮,一切供應還是皇帝的標准,但是也是相當於變相的囚禁。他喜歡騎自行車,於是就命人鋸掉了後宮一部分的門檻方便自行車通過,但是老舊的封建思想認為門檻相當於皇族的臉面,但是皇帝的命令也不得不聽,所以當時的造辦處將鋸掉的門檻精心改造,白天可以將門檻取下,晚上宮門下鑰了,就把宮門按原樣裝回去。具體可以搜《上新了故宮》
第二是關於龍椅。我們都知道乾清宮的龍椅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已經陳舊不堪,在正式故宮開放給遊客之前經歷過了一次詳細的清洗,其實龍椅並不是純金的,而是以整塊的木頭雕刻後,上面雕刻繁復的花紋,然後再附上金漆和其他名貴的塗料,最後再做防腐處理,工藝的復雜程度也就加劇了清洗的難度。溥儀在十幾年後故地重遊,還從龍椅座下掏出了一個養蛐蛐的籠子。
第三是關於故宮文物南遷。抗戰爆發,北平岌岌可危,首當其沖的就是故宮內浩如煙海的文物保護工作。故宮人為了最大程度保護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將所有的瓷器、書畫、木製物、珍寶,所有能拿走拿不走的,甚至包括一個重達半噸的石鼓提前半年裝箱打包,將文物分三批分別運往台灣、四川等地,分中、南、北三路,歷經十四年時間才重新回到故宮。幾乎無一損毀。哦,運往台灣的文物一樣沒拿回來,全留給國民黨了……現在都在台北故宮呆著。
6. 誰知道有關故宮的歷史故事啊
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明史》上說,修建這座世所罕見的巨大皇宮役使了10萬最優秀的工匠和100萬普通勞工,歷時15年才最後完成。此後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並無多少改動。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 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6)故宮歷史文化故事擴展閱讀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7. 關於故宮真實的歷史故事
1、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獃獃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製「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
2、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故宮簡稱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
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在明朝,乾清宮是皇帝的主要寢宮,也是主要政治活動場所。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於宮殿高大,空間過敞,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分隔成數室。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後妃們得以進御。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8. 故宮的傳說及故事
故事一:清朝宮女再現
1983年的一個深夜,一個人在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於是就想上前看看,但是怎麼也追不上那隊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旗袍的宮女在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
(8)故宮歷史文化故事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紫禁城內現有10餘個藏館,包括歷代藝術館、工藝美術館、繪畫館、清宮玩具館、青銅器館、陶瓷館、鍾表館、珍寶館、銘刻館和明清傢俱館,共有珍貴藏品約100萬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宮方能看到。
9. 北京故宮 有哪些傳說、故事
1、明世宗:一個皇帝剋死三個皇後
故宮是一座超豪華級宮殿,這專給皇後居住的坤寧宮就是其中的一座。坤寧宮本意是安寧,但是明清兩朝歷史,坤寧宮內死過三個皇後。
(1)陳皇後:明世宗,嘉靖皇帝,好面子又信神鬼。這張太後,他嬸子,給他選了個皇後,陳皇後。畢竟張太後是他嬸子,自然有些不放心,懷疑是安插在他身邊的奸細眼線,就不太喜歡她。後來陳皇後懷了他的孩子,和陳皇後聊天的時候,看上了邊上伺候的宮女,就當著她和宮女親熱。陳皇後非常生氣,推倒了宮女,給這嘉靖皇帝撂臉子,嘉靖皇帝二話不說抬腿就踢,陳皇後流產而且身亡。
(2)張皇後:宮女冊封成的皇後,一直沒懷上孩子,嘉靖皇帝得到一民間寶物,靈芝。張皇後怕是什麼臟東西就幫皇帝試葯,結果食物中毒,就勸皇帝別吃,皇帝就非是不聽,生氣了,打入冷宮。張皇後在冷宮連病帶氣,結果給氣死了。
(3)方皇後:嘉靖皇帝挺寵愛一個妃子,端妃。話說這天晚上住在這兒了,但是,這天深夜,十幾個宮女因為皇帝弄宮女的經血煉丹被折磨的生不如死想要勒死他,結果失敗了。這方皇後趁機借口在端妃房裡發生的事,不幹凈,殺了端妃。嘉靖皇帝得知後生氣了。後來方皇後宮里著火,嘉靖下令不要去救她,活活給燒死了。
2、光緒在洞房花燭夜和皇後抱頭痛哭
光緒皇帝不是慈禧太後親生的,慈禧特別霸道,光緒什麼主都做不了,慈禧為了控制他,將自個侄女,葉赫那拉氏(隆裕皇後)嫁給他。光緒並不喜歡她,結果這婚險些沒結成。大清的皇帝結婚有個規矩,結婚時要過5個門,然後要在坤寧宮住兩天。婚前這故宮里著了把火,把太和門給燒了。
光緒正得意,沒想到這慈禧不想耽誤婚期,要工匠按原來太和門的制式用紙糊了一個。新婚之夜,對著這隆裕皇後,越想越生氣,痛哭流涕,這隆裕皇後也難受,越想越不是滋味,倆人相顧無言,兩眼淚千行,哭了一整夜。
3、故宮陰陽道
故宮裡面的西六宮,是皇帝嬪妃居住的場所,位於中軸線左側,與東六宮對應。西六宮主要包括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太極殿。而夾雜在西六宮、奉先殿、北五所與寧壽宮之間的宮道,習慣性的被人們稱作東筒子夾道,據說宮里的太監、宮女死後只能從此道抬出宮,因而很多靈異事件都是在這里發生的,因此這條路也被大家叫作陰陽道。
那麼什麼是陰陽道呢?簡單的來說就是明月當空的夜裡,在高強聳立、悠長的夾道的地面上,會出一陰一陽兩個界面(其實就是一部分是月亮光,另一部分月亮光被牆擋住了,形成的牆影子)。根據流傳,陽面是宮里人行走的,陰面是妖魔鬼怪行走的。
4、故宮珍妃井
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後的威懾下無奈地「選」了隆裕皇後和瑾妃、珍妃之後,他與慈禧太後的親侄女隆裕皇後的感情始終疏遠,卻漸漸地愛上了為人善良、聰穎、伶俐的珍妃。由於珍妃在政治上同情並支持光緒皇帝的變法行動,因此她在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的同時,也遭到了西太後的極度仇視。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後以陰謀使得戊戌變法失敗,再度大權獨攬。此後,慈禧太後因不喜歡珍妃而把珍妃禁閉在景棋閣後面的小院里。禁閉珍妃的冷宮在皇宮東南角花園的一個小院里,完全與外人隔絕,吃喝拉撒都在太監監視之下,珍妃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她姐姐瑾妃有時偷偷送幾件衣服或捎幾句話,珍妃才感到有點溫暖。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後挾持也曾被單獨軟禁的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臨行前不忘對珍妃下毒手。她命二總管把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里放出來,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為由,命珍妃投井。
5、故宮太和殿內軒轅鏡
太和殿類正面有一個兩米高的方形平台,平台上是皇帝坐的金鑾寶座,兩旁是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在金鑾寶座的正上方雕刻著一條精美生動的蟠龍,龍嘴裡掛著一顆倒垂的大銅球——這便是傳說中的軒轅鏡。相傳是上古時代黃帝所鑄造的,代表著皇位的正統合法性。
神奇的是,據說當有冒牌貨皇帝坐在金鑾寶座上,這個軒轅鏡就會自動啟動機關,上百斤的銅球便掉落下來,將假皇帝砸成肉泥!所以沒有人敢去坐皇帝的寶座,怕的是軒轅鏡照出他是冒牌貨,從而啟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