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包頭最早叫什麼
包頭作為一個城市,形成較晚,從清嘉慶14年(1809年)設置包頭鎮算起,至今還不到200年。但是,由於包頭地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長的嬗變過程中,也曾幾度成為演出威武雄壯活劇的歷史舞台,故不應以設鎮、築城為限,可以追溯更長的歷史。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經包頭的地段是原始人類較早活動的地方,在這里蘊藏著大量的古人類文化遺跡,已發掘的就有10多處。在位於東河區以東15公里的阿善溝門的格膝蓋溝,發掘出一處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和大量的文物。
蒙古高原位於東西上千公里的陰山山脈之北,中國古代,這里是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與黃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過程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交往。
從戰國至唐朝,包頭境內曾幾次建築過一些古城。最早是趙武靈王於公元前306年(武靈王20年)築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為九原郡。公元433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設懷朔鎮。後來,隨著形勢的變化,時間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廢棄了。
進入五代後,包頭屬遼統治。遼在這里設雲內州,一直沿襲至金元,建制未變。元代初年,包頭地區的冶煉業、紡織業、陶瓷業開始興盛,出現了商品經濟,商業活動隨之興旺起來。後來蒙古族各部落陸續進駐河套,包頭地區又成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王朝建立後,乾隆5年(公元1741年),薩拉齊建築,設協理通判,這是包頭地區最早出現的行政建制。1870年(同治9年)前後,包頭修築城牆,辟東、南、西、東北、西北5座城門,形成了近代包頭的城市規模。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包頭已發展成為我國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碼頭。1923年平綏鐵路通車包頭,1931年,包頭電燈麵粉公司和永茂源甘草公司創辦,包頭開始有了近代工業。1934年,中德雙方組織的「歐亞航空郵運股份有限公司」在包頭修築飛機場,開辟包頭--寧夏--蘭州航線,定期航班每周往返一次。飲食、服務業日益興旺,市面日趨繁榮。
包頭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革命初期,王若飛、烏蘭夫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過地下斗爭。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領導包頭地區各族軍民,開創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與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1949年9月19日,綏遠發動「9·19」起義,包頭獲得和平解放。1950年2月13日,包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貳』 包頭為什麼不是內蒙古的省會
因為包頭只是內蒙古的一個以重工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作為省會,僅僅有重工業和經濟實力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有地緣、文化、影響力、其他產業均衡化等等因素,包頭經濟實力雖然常年霸佔內蒙第一,歸根結底還是重工業為核心,而呼市卻是全面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呼市利用包頭的重工地位,可以規避重工發展,一個首府城市絕對不能擁有過於發達的重工,而同時又依賴重工,剛好包頭就很好地充當了這個重工產業的地位,更加鞏固了呼市的省會地位,另外呼市蒙族人發展指數遠超包頭,也就是說,蒙古文化在呼市得到了極大的傳承與發揚,擁有文化才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要知道蒙古人曾建立的元朝多麼強大,而對後世影響卻微乎其微,因為沒有文化傳承。而清朝卻因為積極接受漢文化洗禮,勇於將滿文化與漢文化融合,才得以流傳甚廣,甚至有些民俗已經深入人心。
縱觀全國乃至世界,其實很多地方都是明明讓人很熟悉,卻不是一個省會。比如外國人眼中的上海,中國人眼中的紐約。國內還有河南洛陽和開封,陝西的咸陽,江蘇的蘇州,廣東深圳,吉林省的吉林市,有的是地緣,有的是文化,有的是近代正制,各種原因導致的耳熟能詳的名地,卻不是省會。其中河南省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地方,其省會鄭州被洛陽壓制幾十年,近些年才翻身為主,輪文化、輪經濟、輪知名度,洛陽都當之不愧,但地緣卻不那麼盡人意,鄭州借清朝時英國鐵路的便利,成為了京廣線、隴海線兩大鐵路大動脈,和京港高鐵(世界最長的高鐵線路)、徐蘭高鐵兩大超高速高鐵的中心點,一度被稱為中國鐵路心臟,另外鄭州的貨運編組站規模雄踞亞洲之最,吞吐量全球第一,再加上鄭州「二七大罷工」的紅色文化和黃帝故里的光環,也算「有歷史(黃帝故里),有發展潛力(交通)」的省會之城,而許多人為九朝古都洛陽憤憤不平,認為神都洛陽應為省會,但那都是一些目光短淺之輩,不看河南局勢,若洛陽為省會,鄭州必然沒有發展,而鄭州為省會,洛陽也仍然會是一個重要經濟城市,這樣,洛陽成為豫西經濟命脈,而鄭州攜新鄉開封組成豫北乃至河南經濟三角區,改變黃泛區的落後頹勢,如今,河南雖不富裕,但卻是京廣線一路唯一的清凈之地,貧富差距小,文化厚重,交通極其便利,社會安定的宜居之地。
『叄』 我的家鄉在包頭,誰知道這兒的民族風俗急急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殺豬宰羊、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開門爆竹、除夕守歲、迎禧接福、祈求豐年……
大小雪宰豬羊、過臘八打冰人、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守歲、初一拜年、初五破五,如今,一些農村仍然保留著這些習俗。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這是當地農村的風俗習慣,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准備年貨了,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們都要過來幫忙,你磨刀、我燒火、他宰殺。殺了豬,東家還要用腌酸菜、鹵豆腐、寬粉條、沙土豆做一鍋被稱為「民族團結飯」的殺豬燴菜,再配上熱騰騰的二米飯,略備薄酒、小菜,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進入臘月初八,就算邁進了年關的門檻。臘八這天,天沒亮的時候,就准備熬臘八粥,大米、小米、花生米、紅豆、紅棗、桃仁、葡萄乾等等放在一起,熬上一大鍋,乘著天剛蒙蒙亮熱乎乎地喝下去,象徵著來年的豐收和安定。「臘八打冰人」也是過臘八的一個重要內容。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院角牆根處凍一個小冰人,臘八那天把紅豆倒在冰人的頭上,傳說來年便可以一帆風順、五穀豐登。
臘八一過,村裡的家家戶戶便開始蒸饅頭、炸糕、炸麻花、炸饊子……忙著准備年貨了,如此熱熱鬧鬧地忙乎著,轉眼便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日子,薩拉齊等旗縣區村鎮的居民都有焚燒灶王爺畫像、吃麻糖糊嘴、啃豬頭解饞的傳統。記者在薩拉齊下毛庵村便看到了這樣的情景。村民們把豬頭煮到了鍋里,熟了之後在給鍋灶里塞幾片「豬頭肉」祭灶,人還要吃一些事先蒸好的年糕糊嘴。等到焚燒了灶王爺的畫像,大家便開始打掃房屋除塵驅邪。「現在的年輕一代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過小年還有焚燒灶王爺像、啃豬頭祭祀、除塵清潔的習俗了。年輕人往往只是遵照舊歷,購買麻糖糊糊嘴,香香甜甜地過個小年。」村民李大娘笑著說。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熬年守歲迎接「各路神仙」。全家都要圍坐在一起宴飲談笑,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並與遠在異鄉的親朋好友通過電訊網路互相拜年祝賀新喜,為傳統的新春佳節繪上時代的色彩。同時,一家人還要團聚在一起包餃子,在餃子里放置錢幣測富,之後再悶一鍋隔年米飯,寓意年年有餘、生活富足。
初一的鍾聲響起,家家戶戶出門接神,爆竹齊鳴旺火熊熊,人人都期盼著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強。天亮後,幾乎所有人都忙著拜年,同事之間、鄰里之間、親友之間、家族家庭、長幼尊下,大家都在相互恭賀彼此問好;路上只要碰到熟人便上前道個恭喜平安。而過年,小孩子最開心的事情便是收壓歲錢了,「爺爺奶奶過年好!」一聲祝福便能賺一個紅包,大人們笑嘻嘻,孩子們樂呵呵。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古時講究遵守各種禁忌而不出門。據了解,我市一些鄉村還有在太陽出來時掀起炕席打掃炕土後倒掉,或者將爛衣破衫扔到院牆外,更有一些人家倒掉從元日以來積存的垃圾等習俗,稱為「送窮」。破五以後人們開始幹活,過年的氣氛日漸稀疏,所謂「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總的說來,春節是民間百姓尤其是莊稼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時值農閑,忙碌了一年的莊稼人藉此放下一切農活,休生養息,娛樂身心。春節期間的種種習俗禁忌,於農事毫發無損,反倒給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了機會。如今的春節,團圓祥和的氣氛最為濃烈。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鄉交流,農民進城務工、農家子弟在外讀書工作的越來越多,都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刻影響著廣大農村,於是春節也成為合家團圓的隆重節日,也成為城鄉信息交流的重要時刻。
『肆』 包頭的文化
包頭好玩的地方不多,響沙灣景區,梅麗庚景區,南海公園,賽罕塔拉公園好玩些,如果看草原的話包頭絕對不是首選,而且這個時節也看不到草的,怎麼也要7月份往後才好看。包頭還真沒有什麼文化特點,畢竟是走西口來的,沒有太久的歷史沉澱,而且已漢人居多。
『伍』 包頭的人文文化,風俗習慣,民風民俗都有哪些
才5分就問這么難的問題啊!看在宙斯的份上我就幫你吧!
今年年初,巴盟盟委、行署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對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視,對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盟委、行署重新調整了盟信息化領導小組人員組成,決定由羅湘成副盟長分管全盟的信息化工作。羅盟長是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現任巴盟盟委委員,行署副盟各行其是。上任不久,羅盟長就專門聽取了盟信息辦工作匯報,對全盟信息化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並決定召開盟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下面是3月29日羅盟長一行就巴盟信息化工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向自治區信息辦匯報的主要內容。
一、巴盟信息化發展概況
巴盟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較早。早在1999年就組建成立了盟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先後由常務副盟長、盟長任組長,對全盟信息化工作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各旗縣市政府和盟直主要部門也都組建了信息辦或信息中心,專門負責信息工作。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全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主要體溫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
1、郵電通信傳輸網路初具規模
進入新世紀以來,巴盟的信息化建設有一了長足發展,尤其是電信服務業增長強勁。據初步統計,到2003年底,令盟電信干線光纜總長度為2358千米,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46萬門,固定電話用戶總量為28.4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總量32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17部/百人。全盟90%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了電話。郵電通信網路系統基本形成了以光纜傳輸為主,以衛星和數字微波傳輸為輔,覆蓋全盟的信息傳輸網路。
2、廣播電視網的傳輸和覆蓋能力進一步提高
到2003年底已建設主幹光纖120千米,基本形成了一個有線、無線相結合,廣播、電視、調頻、微波、衛星地面接收站、MMDS有線網等組成的廣播電視傳輸網路。全盟廣播綜合覆蓋率達90%以上,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2.7%。全盟現有7個有線電視台(包括臨河網路公司),還有MMDS有線網,共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2萬戶以上,其中農村用戶3萬多戶。
3、計算機區域網和互聯網建設取得較快發展
到目前為止,全盟經濟信息、金融、稅務、公安、工商、科技、電力、鐵路、氣象、農業等十幾個業務信息網路和實用資料庫系統已相繼建成並投入運行。盟內較大企業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內部區域網。
互聯網出口總帶寬超過450M,上網用戶逐年增加。到2003年底,全盟互聯網注冊用戶總量約1.3萬戶,已建起了「河套信息港」、「巴盟經濟信息網」、「巴盟政務信息網」及重點企業網等一批特色網站,為宣傳巴盟、招商引資、推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信息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在政府信息化方面,盟內主要黨政機關和職能部門利用信息技術,積極推進辦公自動化。如盟委組織部、盟計委、盟財政局、盟農業局、盟林業局、盟教育局、盟氣象局及稅務、金融等單位和部門都先後建立了自己的計算機區域網,並根據業務需要正在開發和使用不同的網路應用軟體。許多專業部門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專門從事行業信息採集和處理工作,為下一步實施電子政務打下了基礎。盟發展計劃委員會正在建設的「巴盟投資項目資料庫」和0A系統,運用信息網路技術初步實現了項目的策劃、儲備、管理、查詢、上報的網路化和自動化。盟農業局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了「巴盟農業信息網路」。盟水務局正在建設「數字河套」信息化項目。金卡、金稅等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已在盟金融系統和稅務系統逐步推開,為改進金融服務和稅收征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盟工商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迅速,2003年實現交易金額18.4億元。盟公安系統已和國家與自治區實現聯網,初步顯示了信息系統在「網上追逃」、「打拐」、「打黑除惡」等一系列專項斗爭中的強大威力。盟行署已建成了與自治區及各盟市互聯的視頻會議系統,經十多次正式使用,收視互動效果良好。
全盟七個旗縣市、農墾局、開發區在機構改革中,都組建了信息中心或網路中心,開通了旗縣政府網站。一些旗縣專設了科局級信息化工作機構,承擔規劃管理和電子政務建設任務。如五原縣、磴口縣、臨河市等,對當地網路建設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信息引導作用。
——企業信息化方面,盟內重點企業普遍使用計算機進行財務管理和銷售管理。一些企業使用計算機輔助製造(CAM)系統,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目前,河套酒廠、金川保健啤酒總廠、恆豐集團、5303廠等都在廣泛使用計算機進行財務核算和銷售網路管理,並建立了自己的互聯網站點,開展了網上洽談和產品營銷活動。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正在引起企業的廣泛重視,電子商務模式和網路管理模式開始走進企業,成為企業科學管理、產營銷和拓展市場的重要工具。
——在社會信息化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逐步擴大,人們對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目前,全盟金融、保險、醫院、學校等普遍使用計算機網路進行業務管理和教學管理。上網查閱信息、發送電子郵件、網上交流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醫療保險IC卡、銀行IC卡和自動櫃員機(ATM)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大專院校和重點中學普遍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智能化住宅小區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遠程教育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盟已有202所農村中小學安裝了遠程教育網路設施,對偏遠農村牧區共享先進的教育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農牧民流通協會利用互聯網,了解國內外市場,在網上進行交易洽談,推動了農牧業產業化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如杭錦後旗二道橋鄉葵花銷售協會,五原縣世達會社等。
(三)信息服務業蓬勃興起
巴盟信息服務業發展迅速。全盟現有注冊信息服務類法人單位約260多家,主要分布在全盟各旗縣市所在地,對促進就業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貨運信息服務、就業信息服務、房地產信息服務穩步發展。臨河市電子配套市場經過幾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內蒙古西部地區較大的電子配套市場,專營各類計算機硬體、軟體和信息產品,就業人數不斷增加,規模和效益逐年擴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巴盟的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自治區先進盟市和其它省的同級地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由於經濟相對落後,財政困難,投入不足,信息化在推進農教業產業化經營、促進工業化發展、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當前,制約巴盟信息化發展的突出問題是:
(一)缺乏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
2001年,根據巴盟「十五」發展規劃編制了。全盟信息化發展「十五」專項規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這個規劃已與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急需制定新的全盟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來指導今後的信息化工作。
(二)信息化建設資金不足
巴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小,財力緊張,沒有建立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資金嚴重短缺,直接影響了信息化的推進。特別是各部門僅有的少量網路建設和維護費用常常被擠占挪用,導致網路運行困難,服務無法開展。
(三)體制尚待理順,人才嚴重短缺
1、信息化工作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
巴盟一直沒有組建信息化專職工作部門,管理體制不健全,運行不順暢,缺乏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不同系統、不同部門的網路建設各行其是,標准不一,資源共享困難。各網路公司競相拉線、鋪設管道,地下管線管理混亂,導致重復建設和信息網路管道資源情況不明。一些信息化項目沒有經過審批論證,設計不合理,預期目標難以實現。
2、信息技術人才短缺
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巴盟考出去的人才大多不願回本地工作,向發達地區流失,使各旗縣、各部門在推動本地信息化工作時舉步維艱,甚至基礎性的網站維護、網頁更新都感到力不從心。 盟直有限的專業人才分散在各部門、各單位信息中心,處於單兵作戰狀態,由於沒有行業管理與協調,使有限的人力物力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安排
(一)制訂總體規劃,加強宏觀指導
根據內蒙古黨委、政府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的決定》精神,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把技術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結合起來,在完善《巴盟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五」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盡快制定並出台《巴彥淖爾盟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
(二)完善機構職能,充實技術人員
根據撤盟設市後的機構變化情況,進一步完善盟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職責,抽調盟內多年從事信息化建設工作、熟悉信息化業務的同志和技術骨幹充實盟信息辦工作機構,加強信息辦內部建設,對全盟信息化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綜合協調、統籌規劃和監督考核,確保信息化建設合理、有序、健康發展。
(三)建設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的決定》及《內蒙古自治區電子政務建設總體方案》的精神,進一步完善《巴盟電子政務建設總體方案》,細化具體管理辦法和標准,整合現有資源,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按照《行政許可法》要求,加強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明確管理職責,促進政務公開,提高公眾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盟電子政務網路平台,實現統一信道,分布管理,聯合共建,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目標。
(四)強化信息服務,.促進經濟發展
首先,加快完善已建成的全盟農牧業信息網路,大力開發涉農信息資源,完善農牧業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多種媒體(網路、電視、報紙等)結合,切實為廣大農牧民提供有價值的政策信息、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用信息引導農牧民增產增收。其次。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建設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台,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幫助盟內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做大做強。
(五)抓好重點項目,推動廣泛應用
要協調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國家「金"字工程在我盟的延伸。要重點推進金融信息化、稅務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公安信息化及農牧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的建設。特別是要抓住今年國家扶持農村教育的發展機遇,大力推進遠程教育的發展。
(六)制定相關措施,抓好行業監管
信息辦作為巴盟信息網路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成員,要與有關部門配合,依法對全盟信息服務行業實施監管,特別是網吧的管理。積極倡導網路文明,打擊網路犯罪活動。要推廣應用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信息化安全標准體系,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全盟信息網路安全管理工作,抵制邪教、黃毒等各種有害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
(七)加大資金投入,培育高新產業
建立信息化建設財政專項資金,加大政府對基礎性、公益性信息化建設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立項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項目,加大投資力度,促進全盟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電信運營企業加快對基礎信息網路的投資,抓緊建設、改造臨河市城域網。通過招商引資、合資合作等形式,逐步弓{進電子產品製造企業和軟體企業,培育新型高科技工業,增強我盟經濟發展後勁。
繼續抓好國家電子信息應用貸款項目和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的策劃、儲備和申報工作,擴大宣傳,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
(八)搞好職工培訓,加強隊伍建設
與人事部門合作,盡快制定全盟電子政務培訓考核方案,落實好培訓基地和師資,精心組織,切實抓好廣大幹部職工的普遍培訓工作。繼續抓好全國信息技術水平考試和軟體考試的培訓和考務工作,推動信息技術在全盟的廣泛應用。根據工作需要,從應屆畢業生中選錄一些信息技術人才,逐步改善各信息化工作部門的人員結構,形成一支專業層次結構合理、有創新開拓能力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來源: 內蒙政府信息化辦公室
『陸』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文化遺產
包頭市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展順利,近年來,包頭市列入自治區級的文物保回護單位有19處,列入答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有11處。包頭市有五個項目申報了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有四個已獲通過並被公示。
據了解,包頭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巡迴展」內蒙展的首發站,本月15號在阿爾丁廣場進行為期四天的巡展。屆時將以大型圖片、展板、現場演示等形式,集中介紹國務院公布的首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全國巡迴展將歷時3年。
『柒』 包頭市歷史文化最悠久的是哪個區
查不到
中文名稱
包頭
外文名稱
Baotou(英)、Бугат(俄內)
別容 名
鹿城、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較大的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5個區、1個縣、1個旗、1個縣級市
截至2015年底,包頭市轄5個市轄區、1個縣、2個旗及一個國家級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昆都侖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石拐區、固陽縣、土默特右旗、白雲鄂博市(擬由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雲鄂博礦區合並而成)和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包括濱河新區)。
『捌』 包頭的歷史有什麼
包頭作為一個城市,形成較晚,從清嘉慶14年(1809年)設置包頭鎮算起,至今還不到200年。但是,由於包頭地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長的嬗變過程中,也曾幾度成為演出威武雄壯活劇的歷史舞台,故不應以設鎮、築城為限,可以追溯更長的歷史。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經包頭的地段是原始人類較早活動的地方,在這里蘊藏著大量的古人類文化遺跡,已發掘的就有10多處。在位於東河區以東15公里的阿善溝門的格膝蓋溝,發掘出一處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和大量的文物。
蒙古高原位於東西上千公里的陰山山脈之北,中國古代,這里是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與黃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過程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交往。
從戰國至唐朝,包頭境內曾幾次建築過一些古城。最早是趙武靈王於公元前306年(武靈王20年)築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為九原郡。公元433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設懷朔鎮。後來,隨著形勢的變化,時間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廢棄了。
進入五代後,包頭屬遼統治。遼在這里設雲內州,一直沿襲至金元,建制未變。元代初年,包頭地區的冶煉業、紡織業、陶瓷業開始興盛,出現了商品經濟,商業活動隨之興旺起來。後來蒙古族各部落陸續進駐河套,包頭地區又成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王朝建立後,乾隆5年(公元1741年),薩拉齊建築,設協理通判,這是包頭地區最早出現的行政建制。1870年(同治9年)前後,包頭修築城牆,辟東、南、西、東北、西北5座城門,形成了近代包頭的城市規模。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包頭已發展成為我國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碼頭。1923年平綏鐵路通車包頭,1931年,包頭電燈麵粉公司和永茂源甘草公司創辦,包頭開始有了近代工業。1934年,中德雙方組織的「歐亞航空郵運股份有限公司」在包頭修築飛機場,開辟包頭——寧夏——蘭州航線,定期航班每周往返一次。飲食、服務業日益興旺,市面日趨繁榮。
包頭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革命初期,王若飛、烏蘭夫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過地下斗爭。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領導包頭地區各族軍民,開創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與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1949年9月19日,綏遠發動「9·19」起義,包頭獲得和平解放。1950年2月13日,包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4年原綏遠省包頭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為自治區轄市。
1960年原屬巴彥淖爾盟的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領導。
1961年以1958年撤銷並入包頭市的原固陽縣轄區復設固陽縣(駐固陽城關鎮)。轄1縣、1旗。
1963年將固陽縣劃歸烏蘭察布盟,烏拉特前旗劃歸巴彥淖爾盟。
1970年烏蘭察布盟所屬土默特右旗(駐薩拉齊)、固陽縣劃歸包頭市。轄1縣、1旗。
1996年5月18日,國務院批准將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達茂旗)劃歸包頭市管轄。
『玖』 內蒙古的歷史
內蒙古地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搖籃之一,也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據文獻記載,古代曾在這里活動過的游牧部族有10多個,其中維系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有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額爾古納河畔是蒙古族的歷史搖籃。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逐漸統一各部落後才演變成了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大約在公元7世紀,蒙古部從額爾古納河流域開始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回紇建立起了一個新汗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成為如今蒙文的先鋒。
12世紀時,這部分人繁衍子孫氏族分出了乞顏、扎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當時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兒、翁吉刺、蔑兒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諸部。
近代內蒙古: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內蒙古地區的革命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內蒙古的各族人民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這正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建立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深刻歷史原因。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召開,會議決定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紀念日,民族區域自治在全國第一個得以實現,時轄呼倫貝爾、納文慕仁、興安、錫林郭勒、察哈爾盟,計32個旗、1個縣、3個縣級市,面積54萬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駐王爺廟。
『拾』 包頭建築歷史文化圖片
這兩張很有代表性。希望你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