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論持久戰歷史意義

論持久戰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4 07:56:17

❶ 毛主席寫論持久戰一書的意義

《論持久戰》一書,是***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❷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在什麼情況下發表的它有什麼重大意義

1938年的五月,自盧溝橋事變以來,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全面抗戰的第十個月。這十個月的抗戰,在軍事上,一方面,日軍進攻勢頭兇猛,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繼陷落,國民黨抗日戰場凇滬會戰失敗,徐州會戰失敗,武漢危急,另一方面,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對日作戰中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場勝利,129師夜襲陽明堡戰果輝煌,台兒庄李宗仁率國民黨軍隊取得台兒庄大捷。在政治層面上,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已經形成,包括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國民黨領導的政府軍、各民主黨派、社會各階層都統一在民族抗戰的統一大旗下,國際社會也正在形成對法西斯的抗戰同盟,共產黨和國民黨不僅需要全國人民的支持,也需要取得共產國際和其他國際社會的援助。 在思想層面上,當時卻是各派分立,不但國內沒有對抗日戰爭形成統一認識,而且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抗日戰爭亦在觀望等待。在國內,就有速勝論和亡國論的存在,「亡國論」肇始於抗日之初,一開始即宣揚「槍不如人」,「如戰必亡」,在國民黨抗日戰場接連失敗後,又散布再戰必亡的論調。有這種思想的人,一部分是國民黨內的投降派,一部分是普通民眾中的受欺騙者,還有就是從失敗里看不到勝利的悲觀主義者。速勝論者則幻想通過英美的援助,依靠政府軍隊與日本軍隊的決戰,一定勝負,抱這種思想的人,有國民黨內的英美派,有共產黨內的速勝思想者,有普通民眾。總之,不論是亡國論,還是速勝論,在各黨派、各階層,在國內,在國際,都有倡導者,有附和者。 然而這十個月的時局,卻既不支持亡國論,也不支持速勝論。當時,必須得有一種理論,既能解釋抗日戰爭的現狀,又能指導全民族的抗戰。、 1938年5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發表。《論持久戰》的任務,一在於廓清思想,把全國人民從速勝論和亡國論的迷途中走出來,他要批判亡國論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的謬論,使被蒙騙的人清醒,他也要批判速勝論的幻想,使人民能腳踏實地的看清現實,他既要鞏固國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要向國際反法西斯同盟闡明中國的未來,消除國際社會的顧慮。二在於軍事上,在戰略上對抗日戰爭作宏觀的戰略分析,提出戰略決策,用以指導整個抗日戰爭,在戰術上從微觀方面提出有效打擊敵人的戰術,指導軍隊切實可行的實戰戰斗。《論持久戰》擔當了指導全民抗戰的政治綱領和軍事綱領的作用。

採納哦

❸ 論持久戰對大學生現實意義

速勝論--一開始別急著賺大錢買房子,先拼一下學一下。
亡國論--一時得失,代表內不了一輩子不成功。
抗日戰爭容 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做人要有信仰,什麼應該堅持,什麼要選擇放棄,要有智慧。
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實力不如人,要避短揚長。做企業,也是這樣。

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邪是勝不過正的,只要正願意堅守信仰。

❹ 論持久戰的現實意義

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主要解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問題,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

❺ 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主要內容
文章開篇以「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做引子,專然後針對這兩種錯誤屬觀點作者進行了一一駁斥,接著引出作者自己的觀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並通過「能動性在戰爭中」、「戰爭和政治」、「抗戰的政治動員」、「戰爭的目的」、「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等既獨立而又有聯系的篇章的闡述,來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怎麼進行持久戰,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基本論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意義
一: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二:客觀的評價了戰爭的局勢,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三:抵制國內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思潮,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四: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❻ 毛澤東《論持久戰》是在什麼情況下發表的有什麼重要意義

1938年的五月,自盧溝橋事變以來,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全面抗戰的第十個月。
這十個月的抗戰,在軍事上,一方面,日軍進攻勢頭兇猛,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繼陷落,國民黨抗日戰場凇滬會戰失敗,徐州會戰失敗,武漢危急,另一方面,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對日作戰中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場勝利,129師夜襲陽明堡戰果輝煌,台兒庄李宗仁率國民黨軍隊取得台兒庄大捷。
在政治層面上,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已經形成,包括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國民黨領導的政府軍、各民主黨派、社會各階層都統一在民族抗戰的統一大旗下,國際社會也正在形成對法西斯的抗戰同盟,共產黨和國民黨不僅需要全國人民的支持,也需要取得共產國際和其他國際社會的援助。

在思想層面上,當時卻是各派分立,不但國內沒有對抗日戰爭形成統一認識,而且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抗日戰爭亦在觀望等待。在國內,就有速勝論和亡國論的存在,「亡國論」肇始於抗日之初,一開始即宣揚「槍不如人」,「如戰必亡」,在國民黨抗日戰場接連失敗後,又散布再戰必亡的論調。有這種思想的人,一部分是國民黨內的投降派,一部分是普通民眾中的受欺騙者,還有就是從失敗里看不到勝利的悲觀主義者。速勝論者則幻想通過英美的援助,依靠政府軍隊與日本軍隊的決戰,一定勝負,抱這種思想的人,有國民黨內的英美派,有共產黨內的速勝思想者,有普通民眾。總之,不論是亡國論,還是速勝論,在各黨派、各階層,在國內,在國際,都有倡導者,有附和者。

然而這十個月的時局,卻既不支持亡國論,也不支持速勝論。當時,必須得有一種理論,既能解釋抗日戰爭的現狀,又能指導全民族的抗戰。、
1938年5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發表。《論持久戰》的任務,一在於廓清思想,把全國人民從速勝論和亡國論的迷途中走出來,他要批判亡國論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的謬論,使被蒙騙的人清醒,他也要批判速勝論的幻想,使人民能腳踏實地的看清現實,他既要鞏固國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要向國際反法西斯同盟闡明中國的未來,消除國際社會的顧慮。二在於軍事上,在戰略上對抗日戰爭作宏觀的戰略分析,提出戰略決策,用以指導整個抗日戰爭,在戰術上從微觀方面提出有效打擊敵人的戰術,指導軍隊切實可行的實戰戰斗。
《論持久戰》擔當了指導全民抗戰的政治綱領和軍事綱領的作用。

❼ 分析論持久戰的內容和意義

你好:(1)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其內容是分析了:
特版點: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里。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規律:一方面,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這一對比,決定了抗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國,發動的是退步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失道寡助;而中國是大國,進行的是進步的、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在國際上得道多助,最後勝利又將是屬於中國的。
進程和方針:科學地預測了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堅持持久抗戰方針,中國將在這個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乃至最後取勝。
(2)意義:毛澤東闡明的持久戰戰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戰爭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戰爭性質,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和堅持抗戰、爭取抗戰勝利必須實行的戰略方針,對全國抗戰起了積極作用。

❽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對抗日戰爭歷史進程的闡述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他認為,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戰爭雙方存在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具體來說,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其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都強於中國,但它是一個小國,地小、人少、兵少、物少,加上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退步性和野蠻性,必然失道寡助,這是日本必敗的主要根據。中國雖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但它是一個大國,地廣、人多、物多,正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代,加上戰爭的正義性,必然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支持。這是中國必勝的主要根據。所以,「亡國論」者和「速勝論」者都是錯誤的,他們的共同點是對戰爭認識的片面性。毛澤東與其他持久戰論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他抓住了戰爭雙方的本質因素——進步還是退步、正義還是非正義,這就使持久戰理論具有了科學的基礎。

《論持久戰》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的基本進程。毛澤東根據中日雙方的特點、力量對比以及戰爭發展的基本趨勢,預測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他著重分析了相持階段到來的條件,指明了在犬牙交錯的戰爭態勢下敵我優劣形勢轉換的各種因素,論述了相持階段是持久抗戰轉到最後勝利的「樞紐」。這是毛澤東持久戰理論的要點。

《論持久戰》闡發了依靠政治動員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的思想。毛澤東認為,抗日戰爭是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全國人民的總動員,離不開人民廣泛地支持和參與戰爭。毛澤東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這一「人民戰爭」的觀點,是毛澤東持久戰理論的靈魂,他把實施持久戰放在了人民戰爭的基礎之上。他說,只要「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事實上,在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之際,全民抗戰的政治動員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各階級階層、各種社會力量出現了團結一心、舉國抗敵的局面。抗日戰爭的勝利正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勝利。

❾ 論持久戰主要內容及其指導意義1200字

背景介紹:
毛澤東1936年7月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就已經提出堅持持久抗戰的各項方針。抗戰初期,當中國軍隊連連失利時,毛澤東始終堅持認為:「最後勝負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1937年7月,朱德在《實行對日抗戰》一文中說:「抗戰將是一個持久的、艱苦的抗戰」。洛川會議後,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等相繼發表文章,論述抗日戰爭的持久性,以及實行持久戰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條件、方法等問題。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對抗戰開始後十個月經驗的總結中,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於1938年5月30日,在延安《解放》周刊第40期發表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同時,他又作了《論持久戰》的長篇演講,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最重要的軍事論著,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1、論持久戰主要內容
①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②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③ 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2、論持久戰主要內容
①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②客觀的評價了戰爭的局勢,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③抵制國內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思潮,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④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❿ 論持久戰的歷史意義

「生於憂患,死於安逸,這是被歷史反復證明的真理。歷史有多長,發展就有多長,改革也就有多長。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要把延安精神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使延安精神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凝聚人心、鼓舞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針對目前在構建和諧社會討論中存在的「趨同論」觀點,認為,歷史從來就是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模式,各國的國情不同,發展的道路也不可能一樣;那種照抄照搬西方的想法,只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針對討論中存在的「速勝論」的觀點,特別指出,歷史的發展是一步一步積累的,沒有捷徑也不是變戲法。因此,我們對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復雜性,要有科學的、清醒的、理性的認識。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趨同論」、「速勝論」都是錯誤的。號召人們重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充分認識我們社會中目前還存在的各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通過發展來解決,只有通過歷史過程才能逐步消除。一個國家和民族,要興旺發達,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符合自己國情的理論和策略,必須有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精神。有了自己的正確理論和精神,就掌握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實踐,自己的理論,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傳統。當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我們仍面臨著國際國內復雜環境的嚴峻考驗。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靠誰也不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歷史的機遇和挑戰面前,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顯然,重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是針對我國現實情況的,為了解決我國經濟建設中現實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沒有錯的。如果沒有發展,那麼我們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就不能實現,都是空談。但是在發展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比如只談發展而破壞環境,浪費大量能源資源,只顧少數人賺錢而犧牲國家和人民利益,搞得有些地方被污染得寸草不生,莊稼不長,百姓沒有水喝。真是民不聊生。於是黨中央及時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但是有些就是不聽中央的聲音和招呼,由於利益的驅動,仍然盲目的發展,可見任重道遠。
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但是現在看來,有的人「解放思想」而「實事求是」不足。
欲速而不達,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國企改革本來是件好事,但是要依法辦事,按照《勞動保障法》安排職工,不能把解放以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實現的職工就業問題和飯碗問題,一古腦扔向社會,扔向職工自己,不但傷了民心,而且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以後採取的一系列比如低保之類的措施所花費的代價實際上是不小的,這成了歷史的教訓。
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主要解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問題,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根據我國國情民情,制定我們自己的方針政策,「又快又好」變成「又好又快」雖說只是一個順序顛倒,卻表示一個觀念的變化,更加科學化。所以即使在發展前面加上「科學」二字,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閱讀全文

與論持久戰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