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四川南充在歷史上有什麼重大典故故
南充歷史厚重,文脈深遠。南充有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堯、虞舜之前便謂「果氏之國」,春秋以來歷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省級行政機構川北行署的駐地,胡耀邦同志曾任川北行署主任。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民風淳樸,民俗優雅,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輝,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剪紙、川北皮影飲譽中外,孕育了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史學大家陳壽、天文歷法巨匠落下閎和忠義大將軍紀信等眾多歷史名人。
南充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民主革命家張瀾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均誕生於此,有5萬多英雄兒女參加紅軍。南充因《三國志》而發祥了三國文化地,因《太初歷》而發源了春節文化。
歷史事件
1. 爭奪順慶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一,李自成部將馬科率大順農民軍1萬餘人佔領順慶城(今南充市)。當月,張獻忠遣兵爭奪川北。馬科率軍北撤,在綿州戰敗,退回漢中。順慶城即為張獻忠所部大西農民軍佔領。都督劉進忠、馬元利率兵駐守順慶城。明朝官兵譙應瑞、馮有慶及順慶府報房殷承祚投降農民軍。
不久,馬元利奉調帶兵去遂寧,殷承祚同往。殷暗中煽動馮、譙二人說:「張獻忠將要殺盡全部川兵」。馮、譙遂回師順慶,擁立原明順慶知府史覲宸。次年正月初二,劉進忠率大西軍由南而北沿嘉陵江進軍順慶,接連攻打七天,皆未攻下,遂繞城北去廣元。九月初七,張獻忠親率大西軍攻打順慶。馬元利在城西南馬尿溪戰死,初九日,大西軍攻下順慶,譙、馮二叛將被誅,知府史覲宸縱火燒城,然後在南門城樓上吊自殺。
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遇難後,大西軍向南撤至重慶。打明朝旗號的總兵王命成佔領順慶城。清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副總兵杜君恩投降清軍。清順治八年(1651年),已經與南明王朝聯合抗清的大西農民軍余部,由劉文秀率領北伐,於農歷九月佔領順慶,包圍保寧府 (今閬中縣)。劉文秀在閬中戰敗,退回川南,順慶又為清兵佔領。順治十一年(1654年)翟文選由重慶領兵攻打順慶,為清軍總督李國英所敗。至此,順慶便為清軍所控制。[21]
2. 圍攻順慶
清咸豐九年(1859年),雲南昭通爆發了李永和、藍朝鼎領導的農民起義,號稱「順天軍」。
咸豐十一年(1861年)農歷四月,順天軍統領何國梁、女將「謝大腳」(真名不詳)帶兵由蓬溪進攻順慶。清兵在城西郊外小老君戰敗,農民軍於四月十四日佔領西山,近逼南充城。次日,起義軍攻城,在大西門外永安橋一帶(今西橋上下)與守城清兵激戰,雙方各有傷亡。
十六日,起義軍在甘露寺外(今四川省蠶桑學校外),架浮橋,大舉渡過西河,女將「謝大腳」領兵由環子河攻打大南門,激戰終日未能攻下。
十七日農民軍分南北兩路攻城。接連圍攻至二十三日,未下,遂撤圍,沿江北進,包圍綿州(今綿陽市)。清廷調駱秉章率湘軍入川,六月駐扎順慶。六月十五日,湘軍統領黃淳熙窮追順天軍至定遠縣二郎場燕子窩,被順天軍擒獲斬首。[21]
3. 兵敗西充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夏,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佔武昌,抓住楚王朱華奎,將他沉於江中。散發楚王府錢財,賑飢民,百姓大悅,「蘄、黃等州縣」紛紛來歸。
1644年(明崇幀十七年)張獻忠再度進入四川,他採用「以走制敵」的戰術,攻佔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年號「大順」,並以成都為西京。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職,鑄造寸順通寶』,任孫可望、李定國等為將軍」,嚴厲鎮壓地主的反抗。
1646年(清順治三年)冬,清政府派軍隊去四川鎮壓農民軍;同時,向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提出誘降,遭到拒絕。1647年1月2日(清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張獻忠李軍迎擊清軍於四川北部的西充鳳凰山時,遇伏中箭身亡。張獻忠余部繼續抗清,1647年開始清軍屠川,滿清於1647年公開發布告示: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佔領四川全境,四川人口僅餘9萬,開始湖廣填四川。[21]
4. 儀南戰役
1933年8月12日,紅九軍向儀隴方向進攻,在尹家鋪與敵李煒如部1個團遭遇,殲其200餘人,余部向閬中潰逃。紅九軍主力乘勝將儀隴城及外圍之興隆場、黃林石、日興場、鳳儀場等據點分割包圍,一部向南迂迴,包圍了土門鋪。各部隨即組織小分隊以夜襲戰術,消耗和疲憊敵人。經約1周連續作戰,先後攻佔上述外圍據點,殲敵1個多團。
23日攻佔儀隴城,殲敵2個營,俘敵300餘人,繳槍400多支。紅九軍佔領儀隴後乘勝西進,據守該地區之敵紛紛向嘉陵江以西敗退。紅九軍一部乘勝攻佔嘉陵江東岸之新政壩,一部進抵洪山場,佔領了該地的大批鹽井。與此同時,紅三十一軍一部向廣元方向進擊,相繼攻佔元壩子、紅土關、千佛岩等要點,迫敵西撤至尹家溝至九花岩一線。
18日,經過激烈戰斗,又攻佔了廣元城東南要地柳林子,殲敵1個多營,威逼廣元城,並以一部兵力向陝南寧羌(今寧強)發展。紅三十軍一部亦進抵蒼溪城郊,與敵對峙,使敵不敢外出,有力地配合了紅九軍的作戰行動。此役歷時半月,共殲田頌堯部3000餘人,繳槍千餘支,蘇區擴大到儀隴縣全境及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南部等縣嘉陵江東岸地區,並控制了大片井鹽產區。
此戰的意義在於擴大了蘇區,保證了蘇區軍民的食用鹽供應,打破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的經濟封鎖。[21]
5. 運山戰役
宋末,蒙古人大舉入侵中原,1234年滅金,宋朝也出兵北上恢復中原,雙方不斷發生戰爭。
湖北蘄州人余玠任四川制置使,他採取守點不守線的辦法,抵抗蒙古軍。運山處於利州(廣元)、閬中、巴州(巴中)南下的要沖之地,為軍事要地。為抗蒙,蓬州署、蓬池縣、朗池縣(營山)、相如縣署全部遷往運山上。余玠也親臨運山城,落實戰備。
1250年蒙古大軍,由漢中出發克閬中、銅鼓寨、進逼運山城,運山城軍民利用有利的地理優勢,同心固守。燕山寨四壁陡絕,山頂平闊,蒙古軍無法施展他們騎兵優勢,屢攻屢敗,運山軍民備力作戰擊斃蒙軍主帥汪德臣坐騎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古退兵。
1253年利州(廣元)失守,川北各州宋軍退守運山。1258年蒙哥親征四川,對宋王朝採取三面合圍,由甘肅六盤山出發,順嘉陵江而下,蒙軍主力屯兵運山下,蒙哥親自指揮作戰,運山軍民在利州轉運使施擇善帶領下英勇抵抗,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1259年蒙哥克蓬安運山、南充青居山後進逼合州,在釣魚城下遇到了合州知州王堅的堅決抵抗。王堅利用釣魚城堅固的城防,機動靈活的戰術,激戰幾個月,擊斃了蒙軍前鋒主帥汪德臣和蒙古大汗蒙哥。蒙軍被迫撤退,1260年忽必烈繼承了蒙古汗位,繼續進攻四川,1276年宋都失陷,王堅部將張珏仍堅守合州。1278年,蒙古不花軍從成都南下合攻合州,因寡不敵眾,宋軍全部戰死。1279年宋亡。[21]
6. 入駐閬中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十一師(後擴編為紅三十軍),在師長倪志亮、政委李先念的率領下,分兩路進入閬中東北邊境的老觀場和三廟場等地,先後佔領了閬中所屬東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同年9月4日,紅九軍副軍長許世友率部直抵閬中水觀場,於9月6日在這里建立起閬南縣蘇維埃。
1935年3月下旬,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成功,同月31日攻克閬中縣城,隨即西進,於4月初佔領閬中所屬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此間,在縣城同時建立起閬中縣蘇維埃、忠發市蘇維埃兩個縣級政權。紅四方面軍轉戰在閬中的3年裡,分期建立縣(市)蘇維埃4個,轄區面積1885平方千米,總人口472900餘人,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4月下旬,紅軍撤離北上,各級蘇維埃機構隨之消失。[21]
7. 攻打順慶
清宣統二年(1910),同盟會員在廣安州城舉行武裝起義成功,11月21日,建立大漢蜀北軍政府。
次年九月,軍政府都督曾省齋(化名吳從周)率民軍第三大隊,第一大隊之一部經岳池攻打南充,民軍第二大隊攻打蓬州(今蓬安縣城),革命軍佔領了舞鳳山,何慶雲率隊佔領了江東鶴鳴山白塔寺,唐治平率隊佔領了環子河南岸的法興寺。
守城清兵早有防備,民軍猛烈攻城不下。都督曾省齋在舞鳳山前沿,帶隊沖鋒,不幸中彈受傷。何慶雲見都督受傷,攻下蓬州的民軍南下援助又在中途受阻,於是決定撤兵。曾省齋南下重慶治傷,攻打順慶之戰遂告結束。
⑵ 南充為何稱為「春節文化發祥地」
南充閬中市在傳承春節和保護春節文化資源方面在全國都有標本專意義。春節從屬何而來,要從24節氣說起。公元前110年,閬中古天文學家落下閎,已竿影長短確定出夏至,冬至,又根據一年中晝夜的長短確定出春分,秋分,又確立了立春,雨水等24節氣,從此,春節以固定節日出現在歷史上,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春節文化之鄉
⑶ 南充的傳統民俗文化,你知道哪些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民間傳統文化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以前的人們會去茶館看戲、看皮影,現在卻是抱著手機刷消息。盡管如此,那些民間傳統文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領域發光發熱。
南充的傳統民俗文化來自南充板眼00:0007:11
說到民間傳統文化,其實南充就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文化存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咱們南充本地有哪些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
川北燈戲
川北燈戲,又稱「鼓樂神」 ,是流行在川北一帶歷史悠久的民間歌舞小戲。閬中是川北燈戲的故鄉。
2006年5月川北燈戲被國務院授牌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6月8日,四川省南充市川北燈戲劇團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川北燈戲的劇目多取材於當地民間生活,現有劇本200餘個。其表演十分接近生活,給人以詼諧通俗的感受,唱詞質朴健康,沒有固定的程式套子。
再加上川北燈戲舞蹈性很強,有「無跳不成燈」之說,因此具有一定的娛樂性。並且,燈戲的形式有很多種,比如地燈是以歌舞為主,有的也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天燈則是以故事情節的戲為主。
這樣的地方曲藝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完全可以體現出川北文化的特點,所以小編認為,這種藝術形式也可以成為旅遊文化的重要內容。
川北大木偶
說起川北大木偶,也是值得南充人驕傲的一種傳統文化。其實南充地區的木偶戲有川北大木偶與京木偶,二者都是杖頭木偶,但卻很少有人聽過京木偶。
川北大木偶之所以盛名,則是因為它與其他大木偶相比,更加風格別具,頗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餘,且表演不受劇種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陰陽班)演出時,神貌無異。
今年六月初,第二屆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在南充大劇院開幕。南充原創大型木偶劇《絲路駝鈴》閃亮登場,引起了國內外木偶專家及愛好者的關注,並獲得一致好評。
2006年6月10日,川北大木偶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以川北大木偶為亮點、融合四川其他民間藝術形式編排的劇目,在省內各大旅遊景點演出,成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旅遊文化項目。
川北王皮影
川北王皮影是四川北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民間藝術大師王文坤祖孫八代相傳的雕刻藝術和表演藝術。王皮影的身高有1.5尺左右,雕刻精細,人物造型生動,色彩鮮亮協調,構圖完整統一。每件皮影,都可謂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1988年川北王皮影代表中國民間藝術團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國際藝術交流表演賽,榮獲「國際藝術金獎」,奧地利總統希斯萊辛格贊賞:「這才是真正的東方藝術」。
後來隨著廣播、電視的快速發展,皮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王皮影的接班人一直沒有放棄,並且不斷的更新觀念,繼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2004年前後,川北王皮影開始常駐閬中古城商業演出,在接班人王彪的帶領下不斷更新戲劇內容,並編創了古典、現代、迪斯科等不同風格的皮影戲,開創了皮影風格的新時代。
2008年王皮影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王彪正努力把川北王皮影推向世界。
川北剪紙
作為有形文化傳承的川北剪紙,從形式、內容到用途,都有與全國各地剪紙不同特性和風格。它既不同於北方剪紙的「天真渾厚」,也不同於南方剪紙的「玲瓏剔透」,而是粗中有細,細中見粗。
川北剪紙的題材廣泛多樣,飛禽走獸,五穀六畜,無不栩栩如生,令人遐思無窮。其花樣可分為吉祥如意圖、翎毛花卉圖、古今人物圖、現實生活圖等五大類。
其技法和製作方法可分為陰陽套刻法、黑白貼刻法、暗刺排剪法、折疊剪紙法、雙手撕法和火燒燙繪法六種。
蠐蟆節
「正月十四送蠐蟆」是川北地區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間傳統節目,流行於南充市幾周邊。歷經演變,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是南充市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傳在清朝年間,一場突如其來的「蠐蟆瘟」襲擊了當地村民,後來有一位高僧指點,這是「蠐蟆瘟」在禍害人間。於是當地鄉親就用自製的「蠐蟆燈」,揮舞著捆紮的火把,抬著彩龍,敲鑼打鼓地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趕走「蠐蟆瘟」。
從此每年的正月十四晚,家家戶戶扎「蠐蟆燈」,送「蠐蟆瘟」的風俗便延續到了現在。
其實民間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它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我們每個人
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
或是有意義的民間傳統文化呢
歡迎在文末留言區發表評論
讓小編和大家一起長長見識
內容來自南充板眼
⑷ 四川南充的知識
地理位置
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嘉陵江中游。介於北緯30°35''''''''''''''''~31°51'''''''''''''''',東經105°27''''''''''''''''~106°2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東鄰達州,南連廣安,西與遂寧、綿陽接壤,北與廣元、巴中交界,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圖1)
地形地貌
南充市地形以淺丘為主,全市地勢可分為北部低山區和南部丘陵區兩大地貌單元。地貌由北向南緩傾,海拔高度256~889米。地貌類型以丘陵為主,淺丘帶壩、中丘中谷、高丘低山類型地貌各佔三分之一。
北部低山區大致范圍是閬中市的北部、南部縣的西北部、儀隴縣大部分、營山縣境、儀隴河以東區域和蓬安縣的北部。海拔一般為500~800米。北部低山區以嘉陵江為界,江西為劍門山支脈,江東屬大巴山余脈。東西兩部分的地貌差異較大。
面積人口
幅員面積1249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0餘平方公里;南充市總人口730萬(居全省第二位),人口密度564人/平方公里。市區人口近60萬。
南充市轄順慶、高坪、嘉陵三個區和西充、南部、蓬安、營山、儀隴五個縣以及閬中市,487個鄉鎮,5746個村,48029個社。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
民族宗教
全市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36個民族大雜居、回族小聚居的格局。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閬中市和順慶區,以回族居多,回族人口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6%。其餘少數民族為藏族、苗族、彝族、滿族、白族、土家族、羌族、蒙古族等等。閬中市博樹回族自治鄉是南充市境內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鄉。南充人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自然氣候
南充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川盆地底部共同的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暖、春早、夏長、秋雨、雲霧多,霜雪少。春季大約80~85天,夏季則長達115~125天,秋季短至65~75天,冬季為85~110天,全年有霜期甚短,一般在60天左右。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空氣濕度大,陰天多。
全市各地平均氣溫差別不大。年均氣溫約15.8゜C ~17.8゜C左右。冬季氣候溫和,最冷為一月份,多年月均氣溫不低於4゜C,個別年份的極端低溫低於零下2゜C;最熱為七八月份,多年月均氣溫27゜C以上,個別年份的極端高溫在40゜C以上。受四川盆地地形影響,南充多秋雨天氣,雲量大、日照少,加之冬季多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僅1200~1500小時,日照率為27%~35%,是全省日照較少的地區。從三月份起,日照數不斷增多,盛夏日照時數達190~230小時,日照率為48%~57%。
南充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約980~1150毫米,大致由西南向東北遞減,其中元月至九月降雨和地表徑流佔全年徑流總量的60%。受季風影響,夏季降雨較多,約佔全年的45%,冬季較少,約佔5%,春季稍多,約佔25%,秋季與春季大致相當,約佔25%。
農歷正月初一祭祖墳。高坪機場已建成通航,現可直接抵達北京、廣州、深圳等地;成南、南廣高速連接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南渝高速公路建設正式啟動,國道212線、318線、達成鐵路縱貫全市,通往各景區(點)的公路均為一級公路。蘭渝鐵路南充段進入實質性施工設計階段廣(元)南(充)高速公路 有望明年開工 。 南(充)廣(元)高速可研結束進入評審
憨厚淳樸的風俗民情:正月十五鬧元宵。
五月初五和雄黃酒、吃粽子、劃龍舟。
七月十五接鬼送鬼,做法事、燒紙錢、潑水飯。
八月十五舂糍粑、吃月餅、賞明月、慶團圓。
除夕夜守歲,放煙花爆竹,吃年夜飯,發壓歲錢。
民間婚嫁坐歌堂、唱嫁歌、抬花轎。
⑸ 作為四川省的第三大城市的南充有哪些特色
文化教育南充市有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獨立院校)等6所部省市屬大學,有博士點17個、博士後流動點3個、碩士點112個;有中等專業學校22所,省級重點中學5所,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日趨完備,以及各類科研人員10萬多人。 資源經濟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南充資源富集、是重要的水能開發基地。石油儲量7779萬噸;天然氣儲量90億立方米;鹽岩地質儲量1.8萬億噸,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天然鹽礦;嘉陵江流經全市,水能蘊藏量達200多萬千瓦;南充勞動力充足,科技教育發達,是四川的人才大市、科技大市和勞動力資源大市,南充人口僅次於成都,居全省第二位。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南充是巨大的市場和物資集散地。這里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東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長江三峽經濟區、成渝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擁有絲綢大世界、西門綜合批發市場、川北糧油批發市場等一批規模大、輻射力強的商品交易場。 風景旅遊南充古樸,鍾靈毓秀,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因立城久遠,人才輩出、文化傳統深厚,故市內佳境眾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60餘處,既有名揚遐邇的勝跡名苑,天生麗質的自然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閬中,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雲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閬中滕王閣、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張憲祠、李淳風墓、袁天罡墓以及漢將軍王平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南部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青居淳祐故城遺址,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南部禹跡山、南部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麻子灘,升鍾水庫、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八爾灘等人工水庫景觀。
古南充八景:果山秋色、白塔晨鍾、金泉夜月、棲樂靈池、青居煙樹、曲水晴波、朱鳳朝霞、連洲古讖。
新南充八景:西山宛如「睡美人」、北湖勝景迷人眼、清泉寺廟成聖地、萬卷樓上「破萬卷」、奎閣風采仍依舊、川北行署舊址風光美、瑞卿故居成勝景、老君道觀名遠揚。 南充美食順慶羊肉粉
順慶羊肉粉,歷史悠久,製作精細,是南充乃至川北名特小吃之一。早在清代,順慶羊肉粉就聞名遐邇,最為有名的當屬朱老拱粉店。順慶羊肉粉是由米粉(以大米製成的熟米粉)和羊肉湯、餡,配上考究的佐料而成,具有三鮮特色(粉鮮、餡鮮、湯鮮),米粉質細、綿軟、餡味清得無腥膻,湯色乳白而滾燙。數九寒冬,食一碗羊肉粉可發熱冒汗,大有驅寒祛濕之功,故有人喜用食羊肉粉發汗治療感冒。
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自清末問世以來,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當時,原南充縣江村壩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棚賣擔擔涼粉,他的涼粉製作精細,從磨粉攪制到調料、配味都有獨到之處,行人品嘗後 川北涼粉無不稱道,謝涼粉便有了名氣。其後,農民陳洪順悉心研究謝涼粉製作工藝,取其所長並加以改進,涼粉製作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他選用新鮮白豌豆用小磨磨細,十分講究攪制火候、所作涼粉質細柔嫩,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調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陳涼粉便名揚川北一帶,「川北涼粉」也不脛而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生前回南充視察工作時,就曾特意品嘗了川北涼粉。川北涼粉之所以出名,不僅僅是涼粉製作獨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薑、蔥葉、冰糖等摻合製作的紅油,以及有精選大蒜搗制的蒜泥,可謂色、香、味俱全,獨具風味。
保寧干牛肉
保寧干牛肉,亦稱張飛牛肉,為閬中市一大名食。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遠近馳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民國時期在成都「勸業會」上被評為「上等食品」,自此聲譽更佳,至今不衰。保寧干牛肉分生、熟兩種。生干牛肉又稱風干牛肉,經腌制、煙熏、風干、密藏等工序精製而成。熟牛肉,系選用精肉,經浸漬、松肉、腌制、抹香、煮熟、烘乾等工序精製而成。保寧干牛肉,色顯玫紅,滋潤光亮,肉質細嫩,紋絲緊密,不幹、不燥、不軟、不硬。食之,鹹淡適口,五味俱香,具有濃郁的山野味,為宴席配餐、伴酒佐餐之上品。
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為南充名特產品。系採用傳統天然原料配方,不含鉛,無有害物質,且含有多種氨基酸和麩酸鈉,呈弱鹼近中性。南充松花皮蛋質量特佳。蛋體離殼容易肅取,蛋白透明,富有彈性,松花明顯,宛若松柏盆景,蛋黃油泣,略帶糖心。近年來,又創一種在蛋層間具有明顯的赤、橙、黃、綠、青等色彩絢麗的「五彩松花皮蛋」,為海內外盛大宴會和工藝菜譜增加了新的品種。1982年,在外貿部商檢局重慶分局和外貿系統在羅江召開的出口食品質量評比會上,南充松花皮蛋獲總分第二名,在四川省食品系統質量評比會上,獲第一名。1984年該產品遠銷首都,被譽為「嘉陵狀元皮蛋」。目前,該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地及全國各大城市。
保寧白糖蒸饃
保寧白糖蒸饃為閬中市一大名食。系清乾隆時回民技師哈公奎所創。據閬中縣志記載:「保寧麥面最知名,取南麥碾細,重羅篩之,蒸為饅首,名曰蒸饃。遠行者攜千餘里外,雖外霉內燥,蒸之移時,而色、香、味、形如故。外來客商多於縣中購蒸饃以作饋品」。
營山板鴨
營山板鴨在埋沒千年以後,直到清代方名噪天府,民國以後,馳名遠近。營山板鴨的製作,有其獨特之處。一是非時不做。每年立冬以後,立春以前方可製作;二是選鴨挑剔。有三忌:即忌未閹之雄鴨;忌越冬老鴨;忌體弱瘦鴨。有三選:即選膘肥肉厚者;選羽毛光亮者;選活潑強食者。三是製法特殊。板鴨的製作要經過宰殺、去毛、密封、熏烤等多道工序。製成後色澤金黃、臘香四溢。四是選形別致。其一鴨體正圓,頭頸反顧,宛似團扇飛鴻。其二秀頸直伸,若鯤鵬展翅。如此做成,使人聞香滴涎,但又愛不忍食。目前,營山板鴨遠銷成渝及雲南、貴州、陝西、廣州等地。
南部鴨老殼
說了那麼多的美食,又怎麼能忘了自己的家鄉——南部呢,在南部,其他縣市的美食也能找到蹤影,但更為獨特的還是南部二中門口鴨老殼真可謂品味獨特,但也秉承了老川味——辣的特色!在這兒也就不說它選料的考究了,你試了就知道聽我的沒錯!!!
蓬安河舒豆腐
蓬安河舒鎮的豆腐歷史悠久,遠近馳名。據當地老人回憶,相傳清順治年間就有了名氣。河舒豆腐由於質量好,附近幾個鄉的人逢場都要到這里來買,成了當地久負盛名的土特產。
河舒豆腐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綿軟,端在手上東搖西晃不垮墩子,放在桌上仍端正不偏,放一天不流水,不變型;入鍋任煮不爛,火炕任翻不硬,筷子挑起仍是嫩閃閃的不斷裂。二是吃起細嫩,味道鮮美,吃後有回味,給人以爽適的感覺。
河舒豆腐
⑹ 四川南充的民間習俗
四川南充的民間習俗有:蛤蟆節。
「蛤蟆節」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大量病菌開始繁衍,免疫能力較低的兒童容易染上疾病。與此同時,自然界萬物復甦,作為兩棲動物的青蛙交配繁殖異常活躍,正月十四後蛙聲一片。
在科技知識匱乏的年代,先輩們將疾病與呱呱亂叫的青蛙聯系起來,希望能趕走青蛙,驅除疾病,讓孩子健康成長。蠐蟆節的活動都由當地老百姓自發組織,一年年保留下來。如今這一民俗已經被當地的村民代代相傳,在2011年時,該民俗活動被列為了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蛤蟆節的來源
民間對「蛤蟆節」的起源眾說紛紜,盡管不知孰真孰假,但蠐蟆節代表的都是人們趕走邪惡,帶來美好的祈願。相傳在明末清初,張獻忠屯兵川北時,遭官兵圍剿,死傷無數。不少將卒埋葬在五洞橋後,因此當地有了「張官墳」的得名。
然而常年的戰亂,導致瘟疫橫行,盡管百姓紛紛供奉豬頭三畜到附近的寺廟燒錢化紙,卻無濟於事,後來,在一得到高僧的點化,當地村民才度過這場浩劫。後來人們每逢正月十四便會舉著自製的蠐蟆燈,舞著龍等以這種方式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祈求河神庇佑,趕走蠐蟆瘟。
使用這樣的方式後,不再瘟疫橫行,而這樣的風俗被延續了下來,這就是蛤蟆節的來源。
⑺ 南充的歷史文化有哪些呢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論述南充文化的發展
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聯系具有普遍性。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什麼什麼。這個好像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有點忘了,四年不碰了。 唯物主義,物質第一 ,
⑻ 為什麼南充是三國文化發祥地
1700多年復前,魏、蜀、吳三足鼎立的三制國時期,以其傳奇任務眾多,治國用人和指揮戰爭的策略著稱於世。
西晉陳壽在南充市西山萬卷樓讀書歸隱,纂寫了千古史學名著《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爭霸這一中國歷史上驚心動魄的一頁。
明代羅貫中演《三國志》之義,撰寫了千古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三國故事,膾炙人口,婦孺皆知,東度扶桑,流譽海外。
1993年10月,「三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陳壽故里——南充市舉行,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國內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在一起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會議正式確定南充是三國文化的源頭。
⑼ 南充明代有哪些歷史文化名人
首批公布的十大四川歷史名人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
南充名人:
黃輝(15551612),字平倩、昭素,號慎軒,又號怡春居士、鐵庵居士、無知居士、蓮花中人、雲水道人。南充人,明朝詩人、書法家,明光宗朱常洛老師。萬曆17年(1589)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後為編修。與公安派袁宗道等人結成蒲桃社,飲酒談禪。後去職歸鄉閑居。萬曆39年(1611)復官,升任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次年病卒。被追贈為禮部右侍郎。
四川眉山人蘇東坡舉世聞名。在明朝的四川,有一個被稱為「東坡第二人」的名人,卻不為人知。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會會長黃龍,鄭重推薦他和研究會專家、學者最為推崇的四川歷史名人、今南充市西充縣扶君鄉黃家溝村人、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師、侍讀學士黃輝。
黃龍說,在《明史·列傳·文苑四》《明清檔案》《四川通志》與清嘉慶《南充縣志》、湖南寧鄉縣花明樓鎮泉塘坪《黃氏族譜》、台灣《黃氏族譜》等史籍和族譜中,都有關於黃輝的記載。南充文廟中有黃輝畫像和簡介,南充城區北湖公園東門,有南充籍明朝四大文化名人塑像,黃輝位列其中。2016年1月,建在黃家溝村的黃輝書法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黃輝的詩和書法很有名氣。他的詩歌清新自持,為文古勁,是公安派的重要作家,與公安派的主將陶望齡齊名。他的書法,為明朝「四大家」(邢侗、黃輝、米萬鍾、董其昌)之一,與董其昌齊名。時人稱譽他「詩書雙絕」,今人詩贊:「從今詩苑書壇史,記下東坡第二人。」
明朝父子宰相:陳以勤、陳於陛
陳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甫,號松谷,別號青居山人。明四川南充人,北宋宰相陳堯佐之後,明朝中期名臣。
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後為裕王講官,遷修撰,進洗馬。因為為裕王講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於是裕王曾書「忠貞」二字賜之。父喪除,還為侍讀學士,掌翰林院。進太常卿,領國子監。擢禮部右侍郎,尋轉左,改吏部,掌詹事府。
陳於陛,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號玉壘;隆慶二年進士,明朝萬曆年禮部尚書、陳以勤之子。
萬曆二十一年(1593)官至禮部尚書,領詹事府事。次年預修國史,任副總裁,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疏請神宗勤政,不被採納。終官南京戶部尚書,謚文憲。著有《意見》、《萬卷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