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要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重要歷史意義,
抗戰勝利原因﹕
①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
②人民解放軍的英版勇作戰
③中權國人民的團結一致
意義:中華民族第一次徹底打敗外國侵略者,捍衛了領土主權和國家尊嚴,是近代中國由衰轉盛的轉折點。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規模戰爭,中國近代有多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像抗日戰爭這樣的規模、性質和勝利結局的戰爭,確實為前所未有。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國人民力量的空前壯大,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民族的勝利,人民的勝利。50年以後回顧那場偉大的戰爭,我們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樣轉換祖國命運的,並增進對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認識。
B.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原因是什麼
一、抗戰勝利的原因:
1.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匯聚了中華民族各階級、階層、各界愛國人士等 參加的全民族抗戰。
2.中共為抗戰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並在抗戰困難時期,採取一系列正確 施,扭轉了局面。
3.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互相配合,共同為抗戰作出重要貢獻。
4.國際法西斯力量和愛國華僑的積極援助。
二、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
(1)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這個根本轉折,一是與近百年間中國抵抗外國侵略戰爭比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全面勝利的反侵略戰爭;二是與抗戰前後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共產黨力量壯大並走向成熟,中國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發展,這為人民解放戰爭很快取得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致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6)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C. 抗日戰爭勝利原因及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規模戰爭,中國近代有多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像抗日戰爭這樣的規模、性質和勝利結局的戰爭,確實為前所未有。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國人民力量的空前壯大,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民族的勝利,人民的勝利。50年以後回顧那場偉大的戰爭,我們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樣轉換祖國命運的,並增進對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認識。
關於抗日戰爭的性質
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日本對中國的民族壓迫,從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到「九一八」佔領中國東北,這里不去細說。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謂「東亞新秩序」,在中國實現「王道樂土」,也就是滅亡中國,把中國變為它的附屬國、殖民地。抗戰八年中,大半個中國土地遭到日軍佔領踐踏。中華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續絕的關頭。抗日戰爭就是中國人民用民族戰爭來掙脫日本施加的民族壓迫,收復中國領土主權,恢復自己的民族尊嚴。這是全中國人民的神聖事業。中國屬於反抗侵略的正義的一方,日本屬於施加侵略的非正義的一方。這個性質不僅僅是用種種文字、圖像記錄下來的,也是用中國人民流成河的血記錄下來的。這個性質不僅僅記載在中日雙方的文字、圖像中,也記載在《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為全世界所普遍承認的《聯合國憲章》中,記載在遵循聯合國大會批準的國際法原則的東京國際法庭材料中。「侵略」這個詞人們可以改成別的什麼,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事實卻永世也無法改變。
人們也許要問,國際和日本歷史學者怎麼看。抗日戰爭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國際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稱為「主流派」的歷史學者的大量著作都是這么寫的。日本少數人宣傳「大東亞戰爭肯定論」、「皇國史觀」,學術界不認為那是嚴肅的科學性研究。
事實上,中國抗日戰爭的性質,根本不需要那段歷史過去以後才能作出判斷。這里可以看一看就在抗日戰爭進行中正直的日本皇族成員是怎麼說的。1943年至1944年,裕仁天皇胞弟三笠宮崇仁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幕僚,在中國戰地廣泛考察以後,有感於需要對派遣軍總司令部的佐、尉級軍官進行教育所寫的題為《作為日本人對中國事變的內心反省》文中說:「明治維新以來,伴隨歐美文化的輸人,日本人也感染了霸權主義的侵略壓榨思想,並與歐美諸國一起,對中國實施此等行徑,如二十一條要求」。「甲午戰爭以後滋長了侮華思想」。「滿洲獨立後,日本又對華北懷有野心」。「中國事變爆發以後,日本軍隊的殘暴行為又給中國的抗日宣傳提供了事實根據。如掠奪,強奸,殺害平民,放火等等。」「大東亞戰爭開始以後,把中國看成,『日本的軍事基地』,在中樞決策機構內還有人認為,戰爭的主角是日本,日本必須戰勝,所以日本必須榨取中國以自肥」。「如果是『有取有予』,尚可另論,而現在的日本是無所不取,掠奪殆盡。這還成什麼事體!」「烈犬是不狂吠的,回顧以前高喊『聖戰』、『正義』雲雲,叫喊的聲音越高,事實越近於相反」。三笠宮至今健在。這份文書當時被沒收,後來偶然發現。他在回答《讀賣新聞》編輯部負責人采訪的提問中,接著又講了許多親眼目睹的駭人聽聞的事實。對於日本從「九一八」佔領中國東北以後的所作所為,他的斷語足:「連侵入他人所有的土地都要構成非法侵佔罪,更何況侵佔他國的領土,這能說不是侵略嗎?」
抗日戰爭50年以後的今天,日本政界一些人極力否認中國抗日戰爭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極力給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翻案。他們揚言日本侵略中國、侵略亞洲鄰國不但無罪,而是有大功。這個大功是把中國和亞洲國家從英美統治下「解放出來」了,促進了亞洲國家今天的經濟發展。那些人並非不知道聯合國憲章精神、東京審判材料,不知道日本和國際上一切嚴肅歷史學者的看法,不知道《作為日本人對中國事變的內心反省》那類文件上記述的基本事實。但是他們仍然無止無休地顛倒黑白,這表明日本至今仍潛在著一股軍國主義勢力,表明日本社會中至今仍有那麼一批蔑視、輕侮中國的人,盼望有朝一日重溫「大東亞戰爭」、「皇軍赫赫戰果」的舊夢。6月間,日本國會通過的《戰後50年國會決議》,受到東京各家大報猛烈譴責,認為「可恥,可悲,難以容忍」。這些言論鮮明地反映了廣大知識界、大多數日本人的良知,和他們要求保持民族榮音的情感,是應該受到尊敬的。但《戰後決議》大耍花招,顛倒原則,暗藏蒺藜,甚至有一天可能成為想要復活軍國主義勢力的所謂「法律根據」。中國人民有充分理由對此感到憤慨。日本政界一些人將把2l世紀的日本,把中日關系引向何處去,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是國、共兩黨共同取得的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存在兩個矛盾。一為民族矛盾,二為階級矛盾,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地位、作用,同這兩個矛盾的性質與相互關系直接相聯。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戰爭,這是民族矛盾居於主導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戰爭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勢力,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由十年內戰轉為結成統一戰線合作抗日,是抗日戰爭實現並堅持下來的基礎。
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各派系,在抗戰爆發前基本上掌握著國家政權,有蔣政權參加,才有全民抗戰。共產黨先把「反蔣抗日」改為「擁蔣抗日」,抗戰實現以後又反復強調國共合作,強調全國團結抗戰,就是說明了這個事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興起、壯大,是抗日戰爭實現並取得最後勝利的基本條件之一。共產黨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創導者,軍事上領導著敵後戰場,有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參加,全民抗戰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變後,蔣政權由「攘外必先安內」轉為准備抗日。抗戰開始不久,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關於國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的應有地位和國共合作抗日,就是說明了這個事實。國共兩黨合作成為一個歷史關鍵。中國內部新的團結格局由此確定下來。全國各階級,各民族團結起來,一致抗日救亡。中華民族使自己的覺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戰爭就是這樣實現的和雖然經歷驚濤駭浪終於堅持到底了的。從雙方合作奠定抗日戰爭的基礎來看,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們這時都站在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關鍵位置上,力挽日本軍國主義洶涌而來的狂瀾。這是歷史事實。
抗日戰爭中,民族矛盾起主導作用,階級矛盾並沒有消失。蔣政權這時具有兩面性格。參加抗日民族解放戰爭,這一面是愛國的,帶著革命性的;堅持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帶著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後一面違反民族利益。抗戰初期,前一面表現得比較明顯。戰爭進人相持階段,日本對重慶加緊誘降,共產黨在敵後戰場上很快發展,國民黨的態度逆轉。蔣介石這時談話多次拿抗日、反共並列,甚至認為反共重於抗日。他要求美國給予軍事經濟援助時也把擔心「國內中共之猖狂」作為重點。中國因此幾度出現國共分裂內戰、抗日戰爭中途夭折的嚴重危險。
參考資料:http://www.cass.net.cn/zhuanti/y_party/yb/yb_m/yb_m_076a.htm
D.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有哪些
我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在當下之中,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在為我們分擔責任而在更久遠的過去,有那麼一群偉大的人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為我們奮斗,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回想當年我國被侵略者入侵,而無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嚴重落後於日軍的情況下,最終趕跑了侵略者,並且讓我們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是多麼大的勝利,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情!
甚至可以說這是多麼傳奇的一件事情,而對於我,中國軍隊為何能夠最終打敗不可一世的日本,取得抗戰的勝利,有哪些原因我們就來列舉一下。
第3點則是資源。雖然我國的資源很是稀少,比如說像石油像鋼鐵的產量在世界上來說都很低,但是日軍作為侵略者來說,他所需要維持的補給站更長,對於資源的消耗更大,所以說在美國切斷日本的補給線之後,他才急於向東南亞進攻。
E.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原因是什麼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
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冰以此為標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勝利;2.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戰勝外來勢力,特別是結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說明弱國可以打敗強國,是以弱取勝的典型戰例;但不能說抗日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因為美帝國主義還在支持台灣勢力並占據著台灣,英國,葡萄牙還分別占據著香港與澳門 ,所以,抗日戰爭的勝利只能說明是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場反對外來列強的勝利.是一次民族戰爭的勝利.3.抗日戰爭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必須團結與強盛,否則,就要受到外來勢力的欺負.這也是我們目前謀求發展的動力與原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第一,國土大,引誘日軍深入以後,日軍力量被分散,後勤供應線拉長,越來越吃力,單這一條就可註定日本必敗。
第二,隨著戰爭的深入,中國軍隊得到了很大的鍛煉,經驗越來越豐富,戰鬥力越來越強,而巨大的兵員儲備(人口),也是讓日本陷入泥潭的因素之一。
第三,美軍的全面參戰,是加速日本失敗的原因之一。
就這場戰爭而言,打到1941年的時候,日本失敗的結局已經可以預見了,只不過時間早晚而已,當時日本的後勤供應已經出了問題。
F.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
原因:(1)建立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作用內;
(3)實行容全民族抗戰和持久戰方針;
(4)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相配合;
(5)國際進步力量和愛國華僑的支持援助。
意義:(1)是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3)它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4)中國收回了寶島台灣;
(5)在戰後建立了聯合國中,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從而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我們剛教過,這是我們老師說的答案,簡潔全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G.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原因是什麼
抗戰勝利意義:
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華民族復興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契機。
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一次次被打斷,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而是一次次戰勝艱難險阻、重新整裝出發,並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將長期給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造成巨大危害和災難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徹底逐出中國,並迫使日本歸還甲午戰爭以後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從此,再也沒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中華民族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民族的復興由此迎來了重要的歷史契機。
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大大增強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
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民族團結如此廣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此前近百年來中國人民一切偉大斗爭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中國數萬萬站起來的人民面前,使其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非被燒死不可。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大大促進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為民族前途和命運抗爭的意識,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對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追求。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幽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在愛國主義旗幟的感召下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重新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為中華民族復興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1942年元旦,中國與美英蘇三國領銜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一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表明了同盟國共同打擊法西斯的決心,也表明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成員。戰爭後期,中國參加了開羅會議,與盟國共商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戰略,並探討處置戰後日本問題和亞洲被壓迫民族問題,參與制定並簽署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國際法規性文件。為鞏固戰爭勝利成果,維護戰後世界和平與安全,中國還以反法西斯戰爭四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籌劃創建聯合國的工作,並與美英蘇三國共同發起旨在制定聯合國憲章的舊金山會議。隨著1945年10月聯合國憲章的生效,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在抗戰勝利後通過聯合國憲章得到國際法的正式確認。
抗戰勝利原因:
一、搶在抗戰爆發之前,鉚足勁發展經濟,1927---1936年每年經濟增長超過9%,為堅持抗戰攢下了本錢。經濟增長促進了輕武器生產。抗戰爆發時我國輕武器自給率超過70%,步槍機槍手榴彈性能均超過日本鬼子,這也是蔣公敢於和日本開戰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國才能在幾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單獨頑強抗擊日軍達5年之久,一直到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
二、搶在抗戰全面爆發前,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中國政府為了民族生存,不計前嫌聯合一切聲稱願意抗日的隊伍,幾乎是什麼烏龜王八都籠絡收容,因而順利實現了全民族抗戰。雖然犧牲慘重,但是自我恢復力量驚人。南京戰役失敗後短短三個月,就恢復了戰鬥力。
三、制定了正確的戰略,長期抗戰,充分利用國土縱深,使日本鬼子速戰速決的美夢徹底破產,一直堅持到美蘇參戰,至日本於死地。
四、我軍在戰爭中力量迅速增長,改變了力量對比,抗戰初期戰損比為5:1(比如忻口戰役),到了抗戰後期達到了1:1(比如衡陽保衛戰,常德保衛戰,第三次長沙會戰,雪峰山會戰等)這是日本鬼子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五、美國原子彈的誕生,投放廣島、長崎,產生的震懾。
H. 論述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勝利原因與基本經驗。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國內意義: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國際意義: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勝利的原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抗日戰爭勝利的經驗:人民的團結是力量源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動力;提高綜合國力是基本保證;中國人愛好和平,反對戰爭,但不懼怕戰爭;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捍衛自己生存的權利。
(8)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勝利原因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I.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
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9)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勝利原因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戰爭背景:
1、日本對外擴張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白銀中的80%來發展軍事,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
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攻克俄國建立的旅順口要塞,並於對馬海戰中重創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更加加強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韓並合,更使日本有朝鮮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的德國勢力,進而占據山東。1915年,跟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徹底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1927年,中國國民革命迅速發展,日本一面策劃「滿蒙」獨立,一面出兵濟南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有外務省、陸海軍省、參謀本部、關東軍及有關中國問題專家等人參加的「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確立了先佔東北、內外蒙古,進而侵佔全中國的擴張政策。隨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摺》,明確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擴張總戰略藍圖。《對華政策綱領》和《田中奏摺》的出籠,標志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不可避免。
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專車開到皇姑屯車站以
東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叉點的橋洞時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橋下的炸葯炸得粉碎,張作霖身受重傷後不治身亡。這就是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1936年11月25日,日本與德國在柏林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翌年義大利也加入這個協定,形成「柏林——羅馬——東京」的軸心國聯盟,標志世界法西斯國家侵略聯盟正式建立。
2、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3、國際環境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
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