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筒車歷史意義

筒車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07:14:38

1.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筒車

筒車(chinese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稱「水轉回筒車」。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答於隋而勝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2. 介紹水排翻車耬車筒車的發明朝代,是用來幹嘛的歷史題,

耬車
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我國古代的耬車,就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因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山,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人在前面牽牛拉著耬車,一人在後面手扶耬車播種,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還改進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對當時農業生產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筒車。
唐朝時的一種提水工具,其水輪用木或竹製成,直立於河邊,底部浸入水中,受水流沖擊而轉動。輪周系有竹製或木製的盛水筒,筒在水中盛水後,隨輪轉至上方,水自動傾入特備的槽內,流入農田。這種農具歷史悠久,唐劉禹錫《機汲記》中已有記載。我國甘肅、寧夏一帶所用的筒車,輪徑有達20米以上的。當地稱為「天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水輪泵大量使用後,筒車已逐漸被淘汰。這種工具的最大特點是靠水的沖力來作為動力,完全不需用人力,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繼續向前發展。

翻車
中國一種古老的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稱龍骨水車。據《後漢書》記載,最初為東漢畢嵐所發明。三國時馬鈞又加以改進,使結構更加輕巧,效率更高,從而擴大了使用范圍。翻車是使用人力轉動輪軸提水的,小型的用手搖,稱為拔車;大型的用腳踏,稱為踏車。翻車結構除車架外,主要是一具20尺×1尺×0、7尺的木板槽,槽中架設行道板一條,長度比槽板兩端各短一尺,用以安裝大小木輪。行道板是由刮板逐節用木梢子連接起來,猶如龍的骨架,由人力驅動上端的大小輪軸帶動刮板,將水刮到木槽上端,連續不斷地流入田間。後來又發展成為牛轉翻車以及水轉翻車和車轉翻車。

3. 曲轅犁和筒車出現的意義

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和效率,有利於社會安定

4. 什麼是"筒車″

筒車是一種提水機具,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專提上岸來進行灌溉屬。



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的發明。

筒車又稱 「天車」 、「竹車」 、「水輪」、「水車」,是水力灌溉工具。按照材質分竹筒車和木筒車兩種。筒車的水輪直立於河邊水中, 輪周斜裝若干竹木製小筒, 有達四十二管者。利用水流推動主輪; 輪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滿, 至頂傾出, 接以木槽, 導入渠田。最早的記載見於唐代, 宋以後逐漸推廣。南宋張孝祥《於湖居士集》中《竹車》詩雲: 「轉此大法輪, 救汝旱歲苦」。「老農用不知,瞬息了千畝。」功效顯著,較人、畜力翻車為優, 一些地區沿用至今。

5. 古代的筒車和翻車分別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筒車最初發明於隋朝,但唐朝的筒車勝於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漢代的畢嵐是我國歷史上「翻車」的「創造」者,而三國時的馬鈞,應是翻車技術的「改進」者。

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筒車又稱 「天車」 、「竹車」 、「水輪」、「水車」,是水力灌溉工具。按照材質分竹筒車和木筒車兩種。筒車的水輪直立於河邊水中, 輪周斜裝若干竹木製小筒, 有達四十二管者。利用水流推動主輪; 輪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滿, 至頂傾出, 接以木槽, 導入渠田。最早的記載見於唐代, 宋以後逐漸推廣。南宋張孝祥《於湖居士集》中《竹車》詩雲: 「轉此大法輪, 救汝旱歲苦」。「老農用不知,瞬息了千畝。」功效顯著,較人、畜力翻車為優, 一些地區沿用至今。

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

《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5)筒車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莊周《南華經》記載的漢陰抱翁老人恥用的桔槔,即是豎於井邊的提水器械。隨著社會的發展,提水工具的使用越來越被重視,先後又出現了戽斗、汲筒、龍骨車(又名翻車)和筒車。戽斗是用粗繩縛於木桶或笆斗的兩邊,兩人對立各執一繩,將河水汲入田間。

汲筒是用打通竹節之粗大竹桿,相互連接,隨地勢高下,用木石支架,跨越澗谷,引水入田。龍骨車是用連串的活節木板裝入水槽中,上面輔以橫軸利用人力踏轉或利用牛力旋轉,溝溪河水隨板導入田中。筒車是利用水力運轉的原理,讓竹筒取水,流水自轉導灌入田,不用人力。

筒車的使用在安康始於南宋郭浩營田時。恆口千工堰龍口下筒車河是郭浩營田時制筒車引水入渠處,故地留「筒車河」之名。在河東岸崖壁上遺有石刻兩方,字跡雖已漫漶,但依稀仍可認出「奉檄制龍筒車」、「提水入堰」、「灌田」等字樣。

後來發展的高轉筒車,王禎《農書》描繪的高轉筒車,屬於提水機械。以人力或畜力為動力,外形如龍骨車,其運水部件如井車,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裝一個木輪,輪徑約四尺(明代一尺約合0.32公尺)輪緣旁邊高、中間低,當中做出凹槽,更顯凹凸不平,以加大輪緣與竹筒的摩擦力。

下面輪子半浸水中,兩輪上用竹索相連,竹索長約一尺,竹筒間距離約五寸,在上下兩輪之間、在上面竹索與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滿水後的重量。高轉筒車也用人力或畜力轉動上輪。

綁著竹筒的竹索是傳動件,當上輪轉動時,竹索及下輪都隨著轉動,竹筒也隨竹索上下。當竹筒下行到水中時,就兜滿水,而後隨竹索上行,到達上輪高處時,竹筒將水侵瀉到水槽內,如此循環不已。帶動連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從低水源地區取水。

南宋以來,筒車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並漸行推廣普及。明、清之際,安康各縣都可見到筒車。地方誌書多有記載。諸如平利壩河的筒車埡,紫陽縣的筒車溝,寧陝縣汶水河的筒車灣這些至今沿用的地名,即可探尋到當年的蹤跡。在漢濱區迎風鄉黃洋河畔,至今仍可看到筒車風姿。它們在噴珠濺玉、澆灌農田的同時,也成了人們旅遊觀光的靚麗風景。

6. 唐朝的筒車有什麼作用咯

各種水車廣泛用於農田灌溉,是唐朝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杜甫版在四川寫的《春水》權詩說:「連筒灌小園。」李實解釋這句話說:「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這是一種利用水力轉動的筒車。筒車用竹或木製成一個大型立輪,由一個橫軸架起,可以自由轉動。輪的周圍斜裝上許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這個轉輪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沖擊,自行旋轉不已。輪周斜掛的小筒,當沒入水中時滿盛溪水,隨輪旋轉上升,由於筒口上斜,筒內水不流灑。當立輪旋轉180°時,小筒已平躺在立輪的最高處,進而筒口呈下傾位置,盛水即由高處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農田。這對解決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區的灌溉有著重大意義。這種自轉不息、終夜有聲的筒車,確實是人無灌溉之勞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晝夜可灌田百畝以上(唐代缺乏具體記載,此據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

7. 筒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筒車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稱「水轉筒車專」。據史屬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勝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筒車最初發明於隋朝,但唐朝的筒車勝於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陳廷章在《水輪賦》曰:「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把它安裝在有流水的河邊上,因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動木葉輪不停轉動,將地槽里的水通過竹筒提升到高處,倒入天槽流進農田中。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的發明。 筒車

8. 筒車的發明對推動農業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筒車

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將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裡,可自由轉動。大輪輪輻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當大輪受水板受急流沖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並沿水槽流向田間。此種筒車日夜不停車水澆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約產生於隋唐時代。唐詩人劉禹錫有《機汲記》加以描述。直至今日,雲、桂、川、甘、陝、粵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車」,依靠齒輪傳動帶動筒車;「高轉筒車」,通過兩大輪,將低處之水帶向高處,結構均巧妙合理,為我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唐陳廷章《水輪賦》:「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宋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自營。隨流轉自速,居高還復傾。」《宋史.太祖紀三》:「六月庚子,步至晉王邸,命作機輪,挽金水河注邸中為池。」宋李處權《土貴要予賦水輪》詩:「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一輪十筒挹且注,循環下上無時了。」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9. 筒車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什麼玩意

筒車抄發明於隋而勝於唐襲,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陳廷章在《水輪賦》示意圖曰:「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把它安裝在有流水的河邊上,因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動木葉輪不停轉動,將地槽里的水通過竹筒提升到高處,倒入天槽流進農田中。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閱讀全文

與筒車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