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進步性什麼意思
任何社會制度無不發源於一定的思想意識形態.思想意識形態變革是社會制度變革回的先導.經濟社會答活動作為人的活動,從客觀上說,始終離不開支配人的所有活動的思想意識,即便從主體作出符合實際要求的選擇來說,也不能忽略主體性因素的影響.情況還不僅僅如此.社會制度的組織,首先是作為社會制度靈魂的制度目標,然後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確定的制度架構,以及具體的組織規則的確定,都是由思想意識形態決定的.簡言之,一定的思想意識形態,為一定的社會制度提供了基本規則.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也是如此.因此,要准確把握資本主義的實質,特別是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看似令人困惑的的新變化,我們有必要從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及其演變的角度,來透視和分析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2. 科技進步的歷史意義
生物科技帶來的好處
據Truthabouttrade網2005年12月5日報道,生物技術的第一個醫療產物是合成人類胰島素。科學家們把人類胰島素注射到細菌中,就創造出了「人工胰島素」。合成的人工胰島素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這些病人原本一直使用從豬中提取的胰島素,會引起並發症。
如今,科學家們利用DNA技術和普通農作物相結合來生產各種葯物混合物。這些能生產葯物的改良作物通常被稱作「葯作物」。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把基因「插入」大麥、玉米、胡蘿卜、土豆、苜蓿、香蕉、大米和番茄中。改良的基因作物不僅可以生產在牛奶和眼淚中發現的蛋白質,也可以製造潛在的疫苗。
生物科技作物大米含有改良的蛋白質,包括乳鐵傳遞蛋白和溶菌酶。這兩種人類蛋白質可以在人乳、唾液和眼淚中找到,但很少通過日常飲食攝入。 這兩種蛋白質的大量生產也許會幫助緩解世界很多地區的飢餓現象。在發展中國家,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使每年有數百萬兒童喪命,已經證實乳鐵傳遞蛋白和溶菌酶可以幫助減少這種感染。
不幸的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讀到因誇大生物技術而引起恐慌的故事,而生物技術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道。人們對轉基因作物好壞的公正評估是至關重要的。批評者的目的也許是想限制葯用作物的使用。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技術的發展會停止。
在大米和煙草中生成類似胰島素的生長因子(IGF-1)的研究已經獲得一定的成功。可以生成狂犬病和腸癌抗體的轉基因作物也獲得了成功。
在過去30年來一直使用雞蛋來製作疫苗。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製造的。例如人類刺瘤病毒,這種病毒只能生長在人類細胞內,所以無法在雞蛋內培養刺瘤疫苗。這種病毒約有140種,大多數不會產生任何傷害,但少部分會致癌。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6億人感染刺瘤病毒,僅在北美地區就有兩千多萬人感染。病原體每年導致50萬例宮頸癌,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耐鹽抗旱作物可使惡化的土地保持產量甚至有所增產。防病蟲害的作物將繼續通過防止蟲害來提高產量。而耐除草劑的作物業將允許農民保護寶貴的表層土。生物燃料將幫助減少對進口石油的需求。
未來會有更多證據證明農業生物科技給世界帶來好處。
電腦給人帶來的好處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發達了,電腦當然也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了電腦。但是關鍵之處是在於自己怎樣使用它。
電腦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它可以讓人們發送電子郵件,很快就能傳到對方的電腦,比在郵局寄信自然快多了。我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工具書上也找不到有關知識。這時,電腦就成了大家的好幫手,讓大家查找資料。想要了解國家大事,不出門買報可以,網上有許多第一時間的新聞。除此以外,電腦上的「word」還可以寫文章或繪制統計圖表……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100375.html?si=7
3. 韓非子進步歷史觀的現實意義
韓非子的歷來史觀體現在《五蠹》自中,比如文中提出「世異則事異」等觀點,體現了進步的歷史觀,其意義在於:
1、《韓非子》認為,歷史不斷發展變化,人民生活條件、社會生產情況、時代面臨的問題都有著根本性的變革。
2、韓非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意思是說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看待問題的時候,不能以老眼光看待問題,要注重因時因地、與時俱進。
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4. 說明「三權分立」在歷史上的進步意義、
三權分立學說的意義 1起到防止專制,保障自由的作用。 2隻有以相同的佔有力才能相互制衡 3對社會成員的利益維護程度最高
5. 論述《長生殿》的歷史進步意義!我要寫鑒賞,謝謝!
《長生殿》是一部愛情悲劇的巨大著作。敘述唐明皇在開元以後,縱情聲色,委政權奸,國政日非。楊貴妃恃寵善妒,楊國忠招權納賄,激起擁有重兵之番將安祿山。稱兵造反。哥舒翰潼關不守,兵敗降賊。明皇束手無策,倉皇幸蜀,逃至馬嵬曙,隨行將士殺死楊國忠,陳元禮縱兵逼哄,貴妃佛堂自縊,搖搖將墜的大唐江山到此才獲得一線轉機。是作者通過民間傳說中唐明皇和楊貴妃有著真摯愛情的故事,更根據歷史把他們的愛情在現實中所發生的壞的政治影響而寫出的。此後便摭拾白居易的長恨歌;唐人小說玉妃歸蓬萊;元人雜劇等故事,寫出唐明皇對於楊貴妃的懷念,以及二人原系天仙,謫居人世,終於回到天宮,永為夫婦作結。
《定情》是《長生殿》里的第二出,敘述唐明皇寵愛楊玉環,冊封為貴妃的事。
作者簡介:
洪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又號南屏樵者,錢塘(今杭州)人。康熙七年(1668)入國子監肄業,終身未入仕。康熙十二年(1673)作《沉香亭》傳奇,後改寫為《霓裳舞》。至二十七年,又重取更訂之,易名《長生殿》。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清聖祖孝懿溫誠仁皇後佟佳氏大喪期間於寓所演出,被言者所劾,革去國子監學生籍,一時株連達五十人左右,時人詩雲:「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翌年在浙江烏鎮失足落水而亡。他是和孔尚任齊名的劇作家,作品有傳奇《長生殿》,雜劇《四嬋娟》一種傳世,另有《錦綉圖》待考。其餘作品均佚。今人章培恆著有《洪升年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生殿與紅樓夢
《紅樓夢》與《長生殿》,《長恨歌》主題的一致性
《長生殿》的作者,是清初的文學家,戲曲家,詩人洪升.《長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是中國古典戲劇的峰巔,是戲劇界永恆的保留劇目.
《長生殿》直接取材與《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同《歌》,《傳》一樣,《長生殿》主要描寫的是李,楊愛情.其實,《長生殿》的創作初期並不是這樣的.《長生殿》的創作歷經十年,前後三易其稿.初稿名《沉香亭》,主旨是寫李白作"清平三絕",感嘆太白一生不幸遭遇;二稿名《舞霓裳》,"去李白,入李泌輔肅宗中興";"後又念情之所鍾,在帝王家罕有,馬嵬之變,已違夙誓,而唐人有玉妃歸蓬萊仙院,明皇游月宮之說,因合用之,專寫釵合情緣",此為第三稿,即《長生殿》.
同《長恨歌》,《長恨歌傳》一樣,《長生殿》問世三百年來,文學界對於它的創作主題探討,也是眾說紛紜,但令人奇怪的是,文學界對《長生殿》主題的認識,幾乎與對《歌》,《傳》的主題研究基本一致.
首先是"政治主題"說.認為《長生殿》表達的是"興亡感嘆"思想,借安史之亂的歷史題材,寓故國之思於明皇貴妃的濃情蜜意之中.由於作者對故國眷戀之深,所以對降賊二臣刻意諷刺,對異族入侵極端憎恨.對李,楊"佔了情場,彌了朝綱","逞侈心而窮人慾,禍敗隨之"的封建統治規律,給以深刻揭露和提示,以"垂誡來世".假借唐代"安史之亂",總結明王朝滅亡的教訓,抒發對清初社會大動盪的強烈感嘆!
二是"愛情主題"說,認為《長生殿》作者明確交代:"念情之所鍾,在帝王家罕有","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作者的目的不在於勸懲淫亂,垂誡來世,而在於宣揚"至情"主義,歌頌"精誠不散,終成連理"堅貞愛情.認為作者表現了進步的,民主的,自由的愛情理想,鼓吹"真心到底"的"兒女情緣",以"至情"對抗封建禮教.
三是"雙重主題"說.有人認為《長生殿》的主題既有"勸懲"思想,又有歌頌意圖,二者之間是"矛盾"的,復雜的,作者自己也說不清 .也有人認為作品的雙重主題是主副關系,喚起民族意識為主,歌頌純真愛情為副.還有人認為"雙重主題"是辨證統一的,歌頌愛情悲劇加深了對社會動亂的痛恨,相反,譴責異族入侵,更強化了愛情的悲劇氣氛.
除以上三個主要方面以外,對《長生殿》主題研究還有兩種說法,一是混合主題說,是對以上三個方面和稀泥;二是自傷主題說,認為作者在劇作中暗隱了自己難以出口的事情,或者是愛情婚姻方面,或者是家庭社會方面,總之,有不得已的事情,假借李楊的故事,顧左右而言它,表達自己心中的隱痛.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長生殿》不僅創作主題與《長恨歌》雷同,就連學術界對兩部作品的研究,理解,矛盾,爭論,和稀泥都基本相同.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長生殿》直接取材於《長恨歌》,洪升與白居易在創作過程中的思想感受,立意原則,取捨標准都是完全相同的.
據洪升在《長生殿》"自序"和"例言"中交代,《長生殿》的創作,"止按白居易《長恨歌》,陳鴻《長恨歌傳》為之",只寫纏綿誠摯的李,楊愛情,對《天寶遺事》,《楊妃全傳》中記載的故事,適當用於劇中"點染",但"一涉穢跡,恐妨風教,絕不闌入".這與《長恨歌》與《長恨歌傳》的創作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無獨有偶,不僅《長生殿》主題與《長恨歌》相同,《紅樓夢》的主題思想與研究中的分歧,爭論,也同《長恨歌》如出一轍!迄今為止,紅學界對《紅樓夢》主題的研究,大致也可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是言"情"主題說.研究者認為,《紅樓夢》作者創作此書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寶黛愛情的歌頌以及對愛情毀滅的渲染,宣揚作者心中的"至情"理想.他"試遣"的"愚衷"的目的就是"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紅樓夢》的這種"至情"理想,是對封建婚姻家庭觀的反動,追求的是一種進步,民主,自由的新型愛情婚姻觀念.
二是言"恨"主題.研究者認為,《紅樓夢》作者在作品開篇,就表現出一種滿腔幽恨的情緒.在冗長的故事中,表達了對"金玉良緣"的憤恨,對"無材補天"悔恨,對封建禮教的痛恨.作者在"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創作小說過程中,看到的是"悲涼之霧,遍布華林",心中裝著滿腔悲憤,筆下是對丑惡社會和封建大家庭無情的暴露和鞭笞.
2
三是言"悔"主題.研究者認為,《紅樓夢》是一部"悔書",作者開篇就講了一大套自己"愧則有餘,悔則無益"的創作心理,說自己"不肖","無能",以至於"一技無成,半生潦倒",辜負了"天恩祖德",竟至於"不若彼一干裙釵.說創作此書的目的,就是將自己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並非"怨時罵世".
不論"言情","言恨",還是"言悔"主題,都不脫《長恨歌》"愛情主題","隱寓主題"和"諷喻主題"的范疇.紅學界對《紅樓夢》主題的認識,除以上三個方面外,其實還有一些重要觀點.傳統的索隱紅學都認為,《紅樓夢》的主題"抱著真摯的民族主義感情","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是對興亡更替的強烈感嘆!今天的探佚紅學和"經解"紅學則多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充滿了隱情的奇書,書中幾乎每一個情節,每一句話,都隱含著當時的陰謀和變故.對《紅樓夢》背後隱藏的這些事情,一般多猜測是雍正與他的兄弟和政敵們爭奪權勢的血淋淋斗爭.還有一些學者是混合主題,多重主題的倡導者.至於文革期間的階級斗爭主題論,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不在此文研究之列.
我們把以上分析同學術界對《長恨歌》,《長生殿》的主題研究加以對照,就會發現,三部作品的主題竟驚人地相似!不僅對作品主題分析得出的思想類別相似,就連對主題爭論的內容和切入角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基本相同.如果說《長生殿》取材於《長恨歌》,同一題材,同一背景,同一事件,同一人物,前者對後者影響,主題一致可以理解,那麼,《紅樓夢》與《長恨歌》,《長生殿》似乎風馬牛不相及,題材,體裁背景,人物,時間,地點均不同,為什麼還會出現以上主題重合的怪現象呢?
《長恨歌》對《紅樓夢》創作的影響
《長恨歌》是敘事長詩,《長恨歌傳》是史記體文章,《長生殿》是劇本,《紅樓夢》是小說,三個方面的四部作品差異很大.但是,只要你認真閱讀這些作品,你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確確實實存在著前後相繼關系.《紅樓夢》和《長生殿》,都是受《長恨歌》深刻影響,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模仿《長恨歌》創作出來的.
1,在思想境界上,三部作品都宣揚的是"至情"理想,都深刻表達了對"至情"幻滅的沉痛和無奈.《紅樓夢》和《長生殿》中宣揚的"情種"精神,以及愛情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毀滅後的感傷和哀嘆,都是出自於《長恨歌》的"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展示出的思想境界.李,楊和寶,黛一樣,同是愛情悲劇的承擔者,又同是悲劇的製造者.如果說《長恨歌》和《長生殿》宣揚"佔了情場,彌了朝綱"的矛盾主題,《紅樓夢》中的寶,黛二人,何嘗不是"佔了情場,彌了仕途",否則,在《紅樓夢》卷首,作者那麼痛心疾首地悔恨自己"一技無成,半生潦倒",辜負"天恩祖德"做什麼?
李,楊和寶,黛本身都在追求情投意合的人間至愛,本意並非想"彌了朝綱"或"仕途",但客觀上悲劇畢竟都發生了,發生的原因說到底都是性格的悲劇,用《紅樓夢》中形容黛玉的花簽令說,"莫怨東風當自嗟".三部作品都沒有把愛情悲劇淺薄化,沒有描寫成一般的生離死別,而是通過對愛情復雜性的解剖,體會到了"情場"與"朝綱","仕途"之間兩難選擇的尷尬與困惑.
三部作品的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共同點,就是在展示作品主人公命運悲劇的同時,作者不僅沒有譴責和追究主人公造成悲劇命運的自身原因,反而對他們的痴情和悲劇下場給予了最大的惋惜,同情和歌頌,造成了作品主題的內在矛盾.李楊愛情與寶黛愛情的悲劇,不是傳統的善與惡斗爭的結果,而同屬於善與善,善與美內在矛盾的結果,悲劇的製造者和承受者是同一個人,難道李隆基的朝政不是自己因愛情而"怠"的?難道《紅樓夢》作者的"一世無成,半生潦倒"不是自己沉湎愛情造成的?"果"無法譴責"因",因此悲劇的主人公無法作出理直氣壯的抗爭,同時又無法自悔自責,因為愛情畢竟是無限美好的.總之,對這樣的愛情,既不能簡單地譴責,也不能簡單地歌頌,只能採取近乎寫實的手法,加以意識流式的描繪了.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中,確實找不出三部作品中李楊與寶黛這樣相似的愛情婚姻思想了.
3
2,在作品結構上,三部作品都按照悲喜兩大階段構建故事框架和悲劇發展過程,並分別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手法表達.《長恨歌》和《長生殿》的前半部分,描寫了李,楊"芙蓉帳暖度春宵","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旖旎生活;《紅樓夢》的前半部分也描寫了寶黛在大觀園中風中聽戲,花下讀書,逐步由"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游移感情,發展到非彼此不娶不嫁的專一感情經歷,描寫了二人互相試探,互訴衷曲,彼此盟誓的曲折過程.三部作品的這些過程描寫,用的都是現實主義手法,基本以白描為主,其中不攙雜神秘因素.
而在三部作品的後半部分,則都是描寫悲劇的產生,發展和結局,用的又都是浪漫主義手法.《長恨歌》和《長生殿》中,楊妃"婉轉蛾眉馬前死",死後到了"海上仙山",再描寫二人的生死戀,這時的故事就並非塵世的事情,使用的基本是浪漫主義手法.《紅樓夢》後的半部分已經遺失,真實情節已經不可知,但從前半部分預設的"太虛幻境","放春山遺香洞"等場景看,也似乎應該是浪漫成分大於現實成分,不過已無法確知了.
3,在虛擬世界中,三部作品共用一套子虛烏有的神話系統,構成獨特的神話世界.這三部作品中的神話世界,迥異於傳統的"天界","道教","佛教"神話體系,而是作者獨創的玄妙而又美麗的獨特體系.
在《長恨歌》中,"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在《長生殿》中,海上仙山變成了"蓬萊仙境"和"月宮仙境",仙子變成了織女大士和牛郎真人,以及蓬萊山和月宮中的一幫仙女.在《紅樓夢》中,他們又變成了"太虛幻境"中"放春山遺香洞"和人間的"大觀園",其中有"警幻仙姑","鍾情大士","引愁金女"和"度恨菩提".《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明顯是出自《長恨歌》中的仙山"太真院",以"太虛"對"太真",當非偶然.大觀園"樓台高起五雲中",就是套用的《長恨歌》的"樓閣玲瓏五雲起".《紅樓夢》中對警幻仙子的描寫,也明顯受《長恨歌傳》中"冰雪姿,芙蓉冠,露綃披,儼然如在姑射山"的影響.雖然有所變化,不過換湯不換葯,神話體系都是獨特而一致的,與其他神話體系迥然不同.
實際上,三部作品在好多具體情節描寫上,也是相沿一致的.《紅樓夢》中金釵和寶玉,從根本上就是來自《長恨歌》和《長生殿》中李,楊的定情信物"金釵","玉合".《紅樓夢》中寶,黛,釵,湘間三角關系,同《長生殿》中楊貴妃與梅妃,"三國夫人"的關系也完全相同,就是書中人物對愛情的游移和吃醋性格,也彷彿剿襲而來.《長恨歌》中的"臨邛道士",在《長生殿》中變成了"楊通幽",到《紅樓夢》中,又一變而為"空空道人",連道士的身份都沒變.
在幻境中,《長生殿》中的唐明皇,曾在睡夢中,夢見一個怪物,把自己扯入水中,大驚之下高喊"高力士何在"?《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在夢中,被夜叉鬼扯進迷津,驚慌中高叫"可卿救我".《紅樓夢》中寶玉所做的《危畫詞》,第一句是"恆王好武兼好色",而《長恨歌》的第一句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兩首詩的第一節,用韻也完全相同.
好多讀者感到奇怪,《紅樓夢》中出現了"太上皇"的提法,說"當今皇上"以孝治天下.作品的背景是清朝,而清朝只有一個"太上皇",那就是乾隆六十年退位,讓位給兒子嘉慶,自己做太上皇.乾隆退位時,《紅樓夢》早已成書,所以書中出現"太上皇"是奇怪的.說奇怪也不奇怪,清朝沒有"太上皇",唐朝卻有"太上皇",他就是李楊愛情的主體之一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亂後,由於他的兒子唐肅宗久已在靈武即位,他只好當了"太上皇".《資治通鑒》中就記載了他退位後,與皇帝兒子的一番談話,要求兒子"使朕得保養余齒,汝之孝也".這也大概就是《紅樓夢》中說當今皇帝"以孝治天下",聽命太上皇允准皇妃省親的來歷.
《紅樓夢》中還有一處頗堪注意,書中交代作品"朝代年紀""無考",同時交代,不妨假借"漢唐".作者為什麼不假借宋明偏偏假借漢唐呢?原來,《長恨歌》詩中本是唐朝故事,卻假借漢朝敷衍,第一句說的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唐朝皇帝在詩中成了漢皇.《紅樓夢》受《長恨歌》影響,自然順手"假借漢唐"了.細心的讀者還會注意到《紅樓夢》中兩次出現"大明宮"的提法,清廷並沒有什麼"大明宮","大明宮"是唐朝皇宮最主要的宮殿.
4
4,在藝術手法上,三部作品也有著極為相似之處.《長恨歌》是敘事長詩,但它決不是簡單地採用現實主義手法的敘事,而是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想像和渲染.《長生殿》前半部分採用的是現實主義手法,後半部分採用的則是高超的浪漫主義手法.《紅樓夢》呢?大概所有讀者都承認,他既有"正因寫實,轉成新鮮"的自傳記實特點,又有虛無縹緲的浪漫渲染藝術風格,與《長恨歌》,《長生殿》的藝術特點是一脈相傳的.
其一,三部作品都具有淡化情節,借敘事而抒情的特點.《長恨歌》流傳久遠,早已證明其藝術的卓絕.前半部分集中概括了李楊長期愛情活動,但其重點並不是具體的愛情活動,而在於這些事件體現的性質和傾向,其高潮在於楊貴妃慘死而李隆基作為帝王卻無可奈何的心靈震撼.其後半部分敘述得似乎詳盡淋漓了,其實並不然,只是為人物抒情提供基礎,契機,為作者的感情尋找噴發點.其結尾實際上是不結而結,"用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茫茫無絕期",為讀者留下多少感嘆,想像的餘地.
《紅樓夢》的藝術特點與此基本相同.作者描寫寶黛的愛情,主要著力點並不在於二人之間卿卿我我的場面,而是著力於詩化情景的展現.讀《西廂》,聽琴,葬花等內容,明顯有詩化傾向,其核心不是敘述故事情節,而是展示人物的微妙情感和情感在生活中的流動,起伏,迴旋.讀者在這里獲得的不是曲折動人的故事,而是撼人心魄的精神感受.
其二,三部作品都具有敘事者與作品人物話語交錯互滲的特點.《長恨歌》是敘事詩,但作者把楊貴妃由故事中的人物轉化為抒情詩的第一主人公,把她鏡頭一步步推近,讓敘述者站在人物的角度或立場上,引導讀者按照人物的弦索,去體味敘事者的愛憎,從而並達到強烈共鳴,創造出一種抒情詩的濃郁氣氛.詩中的好多具有強悍震撼力的語言,可以理解為作者的話,也可以理解為作品主人公的話,
《紅樓夢》更是如此,它雖然是記實性小說,但作者決不是簡單地寫人狀物,而是創造出詩化的場面,用詩化的語言,描寫詩化的思想.在黛玉葬花一節中,作者由敘事者的角度巧妙地轉到人物的角度和立場,引導讀者按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意識去理解領會,比描寫一百件"風刀霜劍"的故事,更有震撼力!
其三,用復義語言,表現復雜的思想.最先發現這個問題的,是《紅樓夢》的評點折戚蓼生,他敏銳地地看出,《紅樓夢》的藝術特點在"一聲兩歌,一手兩牘".其實《紅樓夢》的這種特殊藝術手法,就直接來源於《長恨歌》.
古代高明詩人往往都十分重視運用漢語言的歧義現象,認為"以兩解更入三昧"(李光地《榕村語錄》),是詩人盡力追求的一種精妙境界.《長恨歌》的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就是運用復義手法的典範."傾國"二字,在這里既可以理解為"傾國傾城"的美女,也可理解為不理朝政導致政權傾覆的昏君.
以上分析的目的,不是研究《長恨歌》對《長生殿》的影響,而是研究《長恨歌》和《長生殿》對《紅樓夢》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長生殿》的作者是洪升,而洪升創作《長生殿》時,坦承自己是完全按照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創作的,現在的問題是,與《長恨歌》與《長生殿》主題與創作手法完全一致的《紅樓夢》,究竟是誰創作的?
《紅樓夢》作者推論
白居易和陳鴻是唐代人,《紅樓夢》的作者自然不可能是他們.而洪升則是清初人,《紅樓夢》與《長生殿》又是如此驚人的一致,他會不會就是《紅樓夢》的作者呢?會不會是他,在《長恨歌》的影響和啟迪下,先後創作了《長生殿》和《紅樓夢》呢?
首先,他有沒有創作《紅樓夢》的思想基礎?清初江南的士大夫階層,在他們的作品中,往往把明清易代時的社會大動盪,同唐朝的安史之亂相比.洪升的家庭的確是顯赫的"百年望族","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孫太保五尚書".在清初改朝換代中,先是"外面架子未倒,內囊漸漸盡上來了",隨後受"三藩之亂"牽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洪升既然創作了感嘆興亡的《長生殿》,也完全具備發出《紅樓夢》中興亡感嘆的時代和家庭基礎.
5
其次,洪升自小受具有"遺民"思想的老師毛先舒等人影響,具有強烈的改朝換代,興亡感嘆意識.洪升本人經歷了家庭的"天倫之變",後半生過著極為貧困潦倒的生活,與前半生形成了巨大反差,隨後又因為在"國喪"期間聚演《長生殿》,被永遠革去國子監生籍,"斷送功名到白頭",對朝廷怨恨情緒更深了.洪升完全具備發出《紅樓夢》中怨恨語言的思想和人生基礎.
再次,洪升有創作《紅樓夢》的文化功底,他的家族詩禮傳家,世代簪纓,富有藏書,號稱"書海",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特別是對詩,詞,曲的造詣尤深;一生創作了四十多部傳奇,還評點過小說《隋唐演義》和《女仙外史》,熟悉小說創作;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熟悉"假語村言".在《長生殿》序言中自己承認,特別熟悉《長恨歌》和《長恨歌傳》,而這些都是創作《紅樓夢》的必備條件.
最重要的是,洪升具備創作《紅樓夢》的個人感情生活基礎.洪升的妻子黃蕙是自己的嫡親表妹,文化教養很好,善於音樂繪畫,但為洪升的"無能不肖"還了一輩子眼淚.洪升的兩個妹妹冰雪聰明,十分美麗,但由於家庭敗落,婚後生活不幸,雙雙年輕夭亡.洪升的一大群表姐妹,曾在清初組成著名的文學團體"蕉園詩社",各自都出版過詩集,洪升與這些姐妹們青梅竹馬,從小感情很好,但這些姐妹們後來都有各自的不幸,正可謂"萬艷同悲".洪升的姐妹們,應該就是大觀園姐妹們的生活原型.正像《長恨歌》與《長恨歌傳》是為楊貴妃作傳一樣,《紅樓夢》的創作目的也是給姐妹們作傳,就是作者在書中交代的"閨閣昭傳".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洪升在創作《長生殿》的十年裡,很可能姐妹們與他有共同的愛好,並一起參與過李楊愛情故事的醞釀.如何能證明這一點呢?直接的證據早已淹沒了,但間接證據還是有的,證據就在這些姐妹們出版的詩集上!
洪升在創作《長生殿》時,別號為"嘯月樓",其含義大概同長生殿的"月宮"相關.他的表妹錢靜婉,詩集名為《天香樓集》,天香者,桂樹也,月宮之別稱也.洪升友人說洪升致禍的原因,就有"桂子飄香是禍胎"的說法,可見"天香"與《長生殿》意義相關.倘非錢鳳婉與表哥洪升有共同愛好,何以取此名號?洪升的這個表妹,很可能就是《紅樓夢》書中寶釵的原型.
洪升的另一表妹馮又令,詩集取名《湘靈集》.這個別號有什麼特殊意義呢?原來和白居易《長恨歌》有著深刻關系."湘靈"是白居易的初戀情人,二人感情甚深,但終於沒有結成連理.白居易對此耿耿終生,撰寫《長恨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與湘靈的愛情遺恨引發的.《紅樓夢》中為甄仕隱丟失的女兒取名"香菱",似乎也有這個原因.試想,如果不與表哥一起讀《長恨歌》,馮又令為何取此室名?洪升這個"湘靈"表妹,很可能就是《紅樓夢》書中湘雲的原型.
洪升的一個最親近的表妹,名叫林以寧.林以寧的詩集名《鳳瀟樓集》,鳳者,後妃也,瀟者,斑竹也,正是《紅樓夢》中"瀟湘妃子"林黛玉的生活原型!《紅樓夢》書中處處把黛玉喻為芙蓉花,其原型林以寧就曾創作過一部傳奇《芙蓉峽》.由於早已失傳,其內容已不可知.但我們可以推測,他們表兄妹的文學創作活動,都是受了白居易
6. 近代科學的誕生對人類歷史進步的重大意義
科學的誕生和人類的歷史基本上一樣久遠
科學的誕生和人類的歷史基本上一樣久遠。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700萬年,據考古發現,大約距今30萬年前,原始人就在製造石器的過程中,開始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在距今一兩萬年前,原始人發明了新的勞動工具—弓箭。弓箭的發明人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組織地狩獵,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剩餘的獵物則被飼養起來,使人類由狩獵進入畜牧的時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繞鑽桿打孔的方法鑽木取火,又發明了摩擦生熱的制火技術,不僅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而且增加了生產的手段;用火煉制粘土,發明了制陶技術;用火熔化銅和鐵,製造出金屬農具,使人類結束了一萬多年的遷徙不定的生活,進入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從而開始了人類五千年的文明史。
同時,科學是人種人類意識對客觀自然的一種正確的認識,它是來源於實踐(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指導人類進行新一輪的實踐並接受實踐的檢驗從而進行具體有續的整理的周而復始的過程。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復雜方面!
實際上,在此以前,由於科學一詞從來就沒有嚴格定義過,所以會引起一系列的混亂和無謂的爭論。比如: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中醫是否是科學?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別是什麼?科學與宗教的區別是什麼?等等。而這些問題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所以時代要求我們盡早地給出恰當的定義以解決這些爭議。
該定義中「逼近真理的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該定語是自己加進去的,原因是為了明確科學的涵義,即明確科學是一個怎樣的知識體系(我至今為止不明白為什麼很多書上為什麼不敢明確地加上它)。其中「矛盾」當然是指邏輯矛盾。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討論范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么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眾不同了。但知識體系並不只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確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討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里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不能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重復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正確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但只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來源於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並考查其任一導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隨著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復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鑒!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並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確,也只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而范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導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秘密存在於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7. 科技進步的歷史意義(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方面)
周四,華爾街投行美馳CEO Ken Moelis在CNBC的收盤報道中提出了技術驅動通貨緊縮的觀點。
據美國財經網(博客,微博)站Business Insider, Ken Moelis認為,通過降低產品成本,獲取新資源或者提高價格透明度,技術的進步有助於推動價格下降,導致通脹率下降至目標通脹以下,甚至造成通貨緊縮,這會影響到央行的貨幣政策。Ken Moelis表示:
我確實認為,我們處在一個通貨緊縮的世界,但人們不應該對這個世界感到恐懼。事實上,如果對大部分的美國人進行一項調查,問他們:「你想用更少的錢去買更多的東西嗎?」我認為,99.9%的人都會說,「是的,這正是我想要的。」那麼,這就是通貨緊縮。
他們不想掙更少的錢,但通貨緊縮能夠使他們用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只有少部分人(通常是央行官員)會擔心通貨緊縮。
我認為,當前世界,我們有這么多技術,能夠提升價格透明度,提高定價能力和效率。這些技術都是偉大的。亞馬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個零售商,你最好降低你的利潤,為顧客提供一個非常好的交易價格,否則亞馬遜就會取代你。
人們經常問我,最熱門的行業是什麼。有趣的是,並購發生在每個行業,有緊縮的表現。大家都不得不尋求成本協同效應,每家公司都盡可能從它們的利潤表中控製成本。這就是為什麼能看到這么大規模的合並,公司設法扣除公司的開銷,降低產品的成本,這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我認為,緊縮是一個長期趨勢,而不是一個循環。當沙特新油田被發現的時候,油價沒有變得更低;當出現新技術的時候,油價下跌了。另外,從現在起一年後,將會有更好的技術出現。技術並不是循環的,而是加速發展。因此,如果我們處在一個技術驅動緊縮的市場,我們將會看到緊縮比人們想像的要持久。
技術進步和監管環境的變化對資產造成沖擊,將會使人們持有的資產變得過時。所以,我認為,關於現在如何為自己的公司融資,人們需要小心。
目前,發達國家的通脹低迷,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據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發布的報告,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通脹率低,未來仍將長期處於低位,導致通縮風險上升,央行的通脹目標無法實現。報告將低通脹的結構性原因歸結為以下四點:勞動力市場管制放鬆;國家間的低成本競爭激烈;大宗商品供應過剩;數字技術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