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埃及歷史,風俗,文化
古埃及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外表修飾。對鏡梳妝打扮,再塗些化妝品,灑點香水,這些現代婦女每天必做的「功課」,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存在了。現已發現的古埃及人使用的化裝用品,主要為裝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裝眼線膏的小瓶,化裝匙和銅鏡等。
香油和香膏是將花的香味混合在動植物的油脂中製成,可謂現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僅將這些「香水」塗在臉上,也塗在身上,並把香膏製成香料堆在頭上,香膏逐漸融化流到假發和身上,他們以這種方法使香味保持長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線膏是方鉛礦或孔雀石磨成糊狀後與油脂混合而成。人們將它塗在眼圈和睫毛處,使眼睛顯既大又明亮。裝化妝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製而成,外觀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徵,如現存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裝匙,用優質木頭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個呈游泳狀的姑娘,手捧一個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著假發,沉沉的耳墜和項鏈。
披金掛銀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戴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如黃金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白銀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鏈等。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黃金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古埃及的黃金主要來自南方的努比亞和庫施王國,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與黃金相比,那時的白銀較希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黃金珍貴,一般是與黃金混合,製成合金飾品,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除了愛打扮外,還特別愛干凈,尤其是在宗教儀式中,不潔被認為是對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當進行祭拜活動時,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於這種愛干凈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污納垢的頭發和鬍子都剃掉,,男男女女都成了光頭和無胡須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發和假鬍子。久而久之,光頭與戴假發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種習慣,如果誰留了毛發,就會被別人羞辱和嘲笑。這就是古埃及壁畫或紙草畫中,人人都戴著漂亮的假發的原因。
❷ 談談對埃及文化的認識
人們每每說到古埃及時,除了對她源遠流長的燦爛歷史抱以敬意外,還會被奇特的尼羅河文明深深吸引。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太陽歷,這些古埃及的文化結晶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中極為珍貴的部分。要在此完整述說整個古埃及文化是不可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古老神秘的埃及文化的幾個關鍵詞,這牽涉到一些傳說: 木乃伊 曾經火爆一時的好萊塢大片《木乃伊》(The Mummy ,又譯為《盜墓迷城》),給無數影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及其續作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叛逆的祭司和法老之妻之間發生了戀情,結果引發法老的震怒,法老之妻被製作成木乃伊後埋葬,而祭司則被下了狠毒的詛咒嚴刑囚禁起來。三千年後,人們在尋寶時不慎釋放了已經變成充滿怨恨的惡魔的祭司,結果引發了一場人間災難......而這部意外地達到4億美元票房的電影實際上只是上世紀70年代同名電影的重拍,當然,精彩的電影特效和連續的情節高潮是它成功的最大原因,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神秘的木乃伊題材對現代人人來說,具有著非凡的吸引力。
簡而言之,木乃伊就是通過塗敷香料保存下來的屍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不會終結,即使在"死"後,生命仍有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延續,而屍體就是靈魂棲息的場所。因此,為了保護死者的肉體,古埃及人研製出了一套極為先進的防腐方法。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古埃及人沒有留下有關木乃伊製作方法的文字記載,不過後人的研究推論出了一套"木乃伊理論",這或許能夠解釋古埃及人的神奇高超的醫學秘密。
根據希羅多德和狄奧多勒斯的說法,木乃伊製作主要採用埃及某些地區特別是奈特龍窪地出產的氧化鈉使屍體完全乾燥,之後吸出腦髓,向腦部注入葯物,然後再取出內臟,僅僅留下心和腎。再後用椰子酒和搗碎的香料洗凈體腔,注入樹脂或者是浸過樹脂的亞麻布等物,原樣縫好。這樣當然是不夠的,屍體還將全部埋入氧化鈉中乾燥70天,之後進行清洗,塗上油膏和香料。最後的步驟是用上等的亞麻布將屍體嚴密包裹起來,在亞麻布上塗滿樹脂。
古埃及人並不會把內臟隨意處置,所有被切除的內臟全部要經過乾燥處理,然後用亞麻布包裹,裝入瓶中,置於墓室內。當然,要想完全按照這套法子來製作木乃伊,並不容易,這大約需要消耗掉1000多米的優質亞麻布,普通的平民是沒有如此財力的,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如此。這或許部分解釋了為何留存至今的木乃伊相當稀少。
木乃伊的製作工藝說明了古埃及人能夠規模化地生產相關用品,比如充作乾燥劑的氧化鈉和優良的亞麻紡織品。古埃及人無疑掌握了豐富的化學和醫學知識,並且在很早的時候就能並且被允許解剖屍體,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也間接證明古埃及人的宗教觀和歐洲人大相徑庭,要知道,在古希臘,解剖屍體是重大罪過。
木乃伊讓想像力豐富的人們設想到了一種永生的方式,馮·丹尼肯認為:在諸神重返時,將喚醒沉睡的木乃伊。事實上,今天的科學技術已經可以保證人的新鮮血液在零下195攝氏度下不受時間限制地保存下去,並且還有人進行了冷凍人體的研究——患病的人體被保存在專門的冷凍場所里,待醫學破解病因,便將人解凍。這無疑是非常大膽的設想,更加大膽的設想就見諸於電影和電腦游戲了:木乃伊被描繪為一種復生了的怪物,它擁有巨大的力量,能給人帶來疾病和不舒適感,是十分可怕的對手。我們在《木乃伊》系列電影里已經見識到了木乃伊那誇張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無數電子和電腦游戲中,木乃伊更是常見的敵人。早在FC游戲《雙截龍》里,木乃伊就作為最終BOSS之一存在;PC大作《博德之門Ⅱ》里,木乃伊能令玩家染病並且迅速損失生命值直至死亡;而由電影改編的游戲《木乃伊》也借著強勁的影院票房和巨大的影響力登陸游戲機和電腦。今天,木乃伊已經成為和吸血鬼同樣經典的電影和游戲題材,它被賦予了背離原始含義的新內容:邪惡而強大的亡靈。美國人哈德著作的小說《木乃伊復活之迷》生動地描繪了木乃伊的復生故事。
這個網站的資料很全
http://www.hydeum.com/index_main.html
❸ 埃及對人類文明有什麼意義
眾所周知,埃及是人類歷史中一個悠久的文明古國,對於人類文明而言,具有回非常重要的答意義。古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更是盡人皆知的偉大奇跡。而這一切的創舉,都是發生在幾千年前,表現了人類生生不息和偉大的創造精神。
❹ 古代埃及的文化的詳細介紹
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地理
埃及大部分都是黃沙滾滾的沙漠,只有尼羅河沖刷而過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綠帶,1/30的面積聚集了90%以上的埃及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目前埃及共有八十餘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弗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也是埃及的象徵。
歷史
古埃及歷史年表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 ,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 (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 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過渡時期 (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 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 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並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 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 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點陣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後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❺ 如何理解古埃及文明的歷史地位
李曉東(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吉林長春130024)
[摘 要]
埃及法老的王銜分五部分,即荷魯斯、兩女神、金荷魯斯、登基名和姓。其中,荷魯斯最早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宮廷禮儀的象形文字中。古埃及人認為有兩個世界同時存在,現世是短暫易逝的人的世界,死後的世界是永恆不變的神所主宰的世界。法老是這兩個世界的橋梁,代表神進行統治。在法老的王銜中不同時期出現不同的神的名字,這些神在王銜中的升沉表明了國家政權的演變。我們能夠通過對埃及王銜的研究,勾勒出古代埃及政治歷史的主線。
[關鍵詞]
王銜;神名;姓氏;登基名
[中圖分類號]K411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201(2003)05-0017-05
一、埃及法老王名的理解與翻譯
古埃及的法老有許多名字,除了登基後所擁有的王銜外,還有其自己的姓名以及流傳下來的傳統稱謂。根據伽丁內爾(Gardiner)的記述,法老登基後的名字可分為五部分:荷魯斯名、兩女神名、金荷魯斯名、登基名和出生名。以第十二王朝的塞索斯特里斯二世(SesostrisI)的王銜為例:Hr anh mswt,nbty anh mswt,Hr nbw anh mswt,n-sw-bit Hpr-ka-Ra,sa Ra S-n-Wsrt,di anh djdt was mi Ra djt。「荷魯斯,生命之源;兩女神,生命之源;金荷魯斯,生命之源;上下埃及之王,赫珀爾卡瑞(意為:拉神之靈的誕生)[1](P72-76);拉神之子,塞索斯特里斯(意為:屬於女神葦色瑞特的人),願他像拉神一樣永遠長壽富有。」荷魯斯這個鷹頭神,天空之主,神性王權的象徵最早出現於大約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宮廷禮儀的象形文字中。古埃及王權的神聖地位首先通過荷魯斯神得到確認,而王座上的法老也就成了現世的活的荷魯斯[2](P87-97)。兩女神是第一王朝即將建立時期的兩位主神,分別代表上下埃及。法老通過這個名字展示其與兩女神的特殊聯系,同時也是埃及統一的象徵[1](P72-76)。金荷魯斯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十一朝。羅塞塔石刻上這一表述的希臘文翻譯是「高於其對手」,象徵著荷魯斯神對塞特神的勝利。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和第六王朝法老麥爾恩瑞的王銜中都有類似的符號,但不同的是有兩個鷹神站在「金」字上,表示的是兩神(荷魯斯神與塞特神)的和解。其確切的含義還待進一步研究確定[1](P72-76)。王名緊跟「上下埃及之王」這一表述,幾乎總是與拉神結合在一起。拉神首先出現於第四王朝胡夫(Ha?f ra)的王名中。王名和姓都是圈在王名圈中的[1](P72-76)。皇家名由「拉神之子」引導,是法老繼承王位前的姓氏。
關於埃及法老的王銜應該如何理解如何翻譯的問題還存在著一些分歧。盡管各種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理解古埃及王銜所蘊涵的全部文化內容開辟了不同的道路,但約翰?本乃特(John Bennett)和艾瑞克?伊沃森(Erick Iversen)的觀點卻更令人信服。在一封題為「王名與登基名的意義」的簡短的公開信中,約翰?本乃特提出一種觀點,認為所有王名都是描述,賦意與法老的,而不是指向哪個神的,其中的形容詞或短語部分是描述,賦意給此名的擁有者,而其中的神名是此王名的修飾語,應用「像……神一樣」的句式來翻譯。例如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名wsr-maat-Ra,應譯為「在瑪阿特方面(像)拉神一樣強壯的人」①、「拉神選中的人」。
①也可譯為「拉神的瑪阿特是有力量的」。
古埃及人有一種與世界許多古老民族相似的世界觀,認為有兩個世界同時存在,即現世與死後的世界。所不同的是,古埃及人認為這兩個世界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相輪回的兩個階段,就像白天黑夜一樣。現世是人的世界,是神通過法老來主宰的世界;人死後的世界是神直接主宰的世界。墳墓是這兩個世界的橋梁,而法老是神的代表統治著此岸世界。古埃及人把他們的統治者既看做是個體存在,又視為一個官職,前看是現世的,後看是神性的。法老的埃及文是Pr-as,原意為「大房子」,就很好他說明了這兩者的結合。一個法老在即位時通過儀式使自己變成神,他再次扮演奧西里斯死後荷魯斯的繼承父位,變成了荷魯斯神,而他死去的父親則變成了奧西里斯神。這個重演不是一般的模仿,而是通過嚴肅而有魔力的神聖儀式再現神的歷史,其目的是使這一繼承神聖化,使法老變成神的化身。
二、王名中的神
根據《埃及學辭典》第四卷(Lexikon Der Aegyptologie Band IV)所列王名,在五個王銜構成框架之下具體王名中,約有30多個神名出現。前王朝只有兩個:索卡爾(Sokor)神和塞特神。索卡爾神是孟菲斯墓地的鷹神,出現在第二王朝法老內佛爾索卡爾(Neferka sokar)王表上的名字中。這一名字可能是他的王名,意為「索卡爾神心之愉悅的人」,這表明孟菲斯的墓葬在內佛爾索卡爾統治時期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這一神名在埃及法老的王名中只出現一次,之後便再沒有出現。塞特神最早出現在第二王朝法老瓦頡乃斯(Wadjnes)的荷魯斯名中。塞特這個在上埃及從母親努特神(Nut)腹中撕裂而出的不和之神,在埃及三角洲東北部和上埃及奧姆伯斯-內伽達(Ombos-Naqada)地區的上層社會受人崇拜。第十九王朝有兩個法老在出生名中自稱塞特神,這與第十九王朝統治家族的三角洲祖先有直接關系。塞特神在第二十王朝第一位法老塞特納赫特(Sethnacht意為「強有力的塞特」)的出生名和法老拉美西斯八世出生名sth-hr-hpsh中再度出現。
從王名的情況看,塞特神的崇拜主要在新王國。盡管塞特神沒有在第十八王朝的王名中出現,但圖特摩斯三世(TuthmosesIII)曾稱自己是塞特神所鍾愛的人。荷魯斯神在具體的王名中出現是從第四王朝法老比赫瑞斯(Bicheris)開始的,在出生名名中,他稱自己是「荷魯斯神之心靈」。一般荷魯斯神都是在登基名和出生名中出現的,只有兩例出現在兩女神名中,一是第十二王朝法老阿蒙內姆赫特三世(AmenemhetIII),兩女神名為「擁有上下埃及繼承權的人,擁有荷魯斯神繼承權的人」;二是第二十二王朝第一位法老沙尚克(Shoshenq)的兩女神名,「像荷魯斯神一樣出現於權力中的人」。在登基名和出生名中出現荷魯斯神的法老,有的自稱是荷魯斯神,如第十二王朝的法老霍爾一世(HorI),同一王朝的霍爾二世;有的稱自己為「具有荷魯斯心靈的堅毅者」,如第五王朝法老曼卡恩霍爾(Menkanhor);也有的稱自己是「具有荷魯斯之子慈祥的人」,如第六王朝法老俳匹一世(PepyI),第七/八王朝第十一位法老乃佛爾卡霍爾(Neferkahor);還有稱自己是「荷魯斯所愛的人」,如第七/八王朝法老美爾恩霍爾(Merenhor)等等。
拉神幾乎出現在所有登基名之中,表現了赫里奧伯里斯(Heliopolis)的主宰天空、陸地和冥界三個世界的創世之神太陽神拉在埃及神性王權中的崇高地位。拉神在王名中出現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nfr-ka-Ra,意思是「具有拉神心靈的仁慈的人」。使用這一名字作為自己登基王名的法老有古王國第六王朝的徘匹二世(PepyII),第七/八王朝的法老乃佛爾卡瑞二世(NeferkareII),同一王朝的法老特瑞汝(Tereru)和俳匹-塞乃伯(Pepi-seneb);第一中間期第九王朝法老乃佛爾卡瑞二世(NeferkareII),第二中間期第十六王朝法老乃伯絡二世(NeberauII),中王國第二十二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九世(RamesesIX),第三中間期第二十四王朝法老伯克霍瑞斯(Bokchoris)和第二十五王朝的沙巴克(Schabak)。
Shm-ka-Ra或shm-Ra,意思是「具有拉神心靈力量的人」、「具有拉神力量的人」,出現在下列法老的王名中:阿蒙內姆赫特-塞乃伯佛(Amenemhet-Senebef第十三王朝)、阿蒙乃姆赫特五世(AmenemhetV第十三王朝)、塞拜克霍泰普(SebekhotepII第十三王朝)、塞拜克霍泰普三世(SebekhotepIII第十三王朝)、拉霍泰普(Rahotep第十六王朝)、塞拜克艾姆薩夫一世(SebekemsafI第十七王朝)、齋胡梯(Djehuti第十七王朝)、塞拜克艾姆薩夫二世(SebekemsafII第十七王朝)、阿尼奧特夫六世(AniotefVI第十七王朝)、安晝特夫七世特(AnjotefVII第十七王朝)。
Aa-hpr(w)-Ra,意為「具有拉神生命的偉大的人」。這一王名從新王國第十八王朝開始被使用。使用這一王名的法老有:圖特摩斯二世(第十八王朝)、阿蒙諾菲斯(A menophis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四世(第十八王朝)、普蘇森尼斯一世(PsusennesI第二十一王朝)、奧索霍爾(Osochor第二十一王朝)、沙尚克五世(第二十二王朝)、奧索爾康五世(OsorkonIV第二十二王朝)。
Wsr-maat-Ra,意思是「在瑪阿特方面(像)拉神一樣強壯的人」。這一王名從第十九王朝開始使用,有以下法老使用這一王名:拉美西斯二世(RamsesII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五世(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七世(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八世(第二十王朝)、阿蒙內茂辟(Amenemope第二十王朝)、奧索爾康(第二十二王朝)、沙尚克三世(第二十二王朝)、帕麥(Pamai第二十二王朝)、沙尚克四世(第二十三王朝)、奧索爾康三世(第二十三王朝)、塔克洛特三世(TakelotII第二十三王朝)、阿蒙汝吉(Amenruji第二十三王朝)、伊戊普特二世(IuputII第二十三王朝)、匹捷(Pije/Pinchi第二十五王朝)。此外出現較多的帶有拉神登基名的還有Wsr-ka-Ra,「(像)拉神心靈一樣堅定的人」。使用這一王名的有古王國法老尤塞爾卡(Userkare第六王朝)、徘匹一世(第六王朝)、乃姆佛-艾姆薩夫(Nemtl-emsaf第六王朝)、乃姆梯-艾姆薩夫二世(第六王朝);中王國法老乃佛汝索拜克(Nefrusobek第十二王朝)。
Smn-ka-Ra,「使拉神的心靈高貴的人」。使用這一名字作王名的有第二中間期的法老伊彌拉-麥沙(Imira-mescha第十二王朝)、新王國法老塞門赫卡瑞(Semenchkare第十八王朝)。Sanh-n-Ra,「拉神給其生命的人」。在此王名之下的法老有第二中間期的法老Sewadjtu(第十三王朝)、MentuhotpVII(第十六王朝)。
Mri-ka(w)-Ra,「拉神之心愛者」,第二中間期的塞拜克霍泰普六世(SebekhotepVI第十三王朝)、麥瑞卡瑞(Merkare第十二王朝)用了這個王名。第十六朝法老安晝特夫(Anjotef)和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哈門(Tutanchamun)的王名為nb-hprw-Ra,「像拉神一樣誕生的國王」,新王國的阿蒙諾菲斯三世(AmenophisIII)和拉美西斯六世(RamsesVI)取王名為nb-maat-Ra,「拉神真理之主」。叫hdj-hpr-Ra,「具有拉神生命之光的人」的法老有第二十一王朝的斯曼得斯(Semendes),第二十二王朝的沙尚克和同一王朝的法老塔克洛特二世。其他如「拉神之子」、「具有拉神美貌的人」等各不相同,所含拉神王名還有許多。
除了拉神之外,在法老的名字中經常出現的神還有阿蒙神、塞拜克神和阿圖姆神。阿蒙神最早於第十二王朝法老阿蒙乃姆赫特一世(AmenemhetI)的姓中出現,Imn-m-hat,意思是「像阿蒙神一樣在最前列」。此外這些神還貫穿於第十五王朝、第十八王朝、第十九王朝、第二十王朝、第二十一王朝、第二十二王朝、第二十三王朝、第二十五王朝和第二十七王朝的一些法老的名字中。索拜克神主要出現在第二中間期的一些法老的名字中,只有一個列外,即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乃佛汝索拜克(Nefrusobek),意為「像索拜克神一樣仁慈的人」。阿蒙神出現在王名中是從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開始的,出現在他的兩女神名中,意為「崇拜阿蒙神的人」。這一神名出現在王名中主要集中在新王國。
三、姓氏與登基名
名字每一個人都有,法老和將要成為法老的王子也不例外。但古埃及法老的五個王銜中卻沒有他們的姓氏,所以我們無從知道他們都姓什麼。但法老在出生的時候卻要起個名,即他自己的名字。在早王國時期,法老的名字一般不在文獻中提及,但這種做法已經開始出現,在第一王朝的第一個法老美尼斯的王銜中,除了荷魯斯名外,就是他自己的名了。這一做法很快形成一種習慣,在此後的許多法老的王銜中都有自己的名字出現。從第四王朝第一個法老斯諾佛汝(Snofru)開始,法老自己的名字被正式引進王銜,出現在王名圈中,緊跟著登基名。在五個王銜中,法老自己的名字是法老或王子惟一在登基前擁有的頭銜。法老自己的名字在王銜中出現由「拉神之子」引導,接著就是王名圈中的法老自己的名字。盡管法老自己的名字不是他們的姓,只是在出生的時候取的稱呼,但埃及法老當中有很多人擁有同樣的王名。所以,我們可以將法老自己的名字當作他們的姓氏來看待。第十一王朝法老大多王名為In-n-T.f和Mnchw-htp;第十二王朝的法老大多叫Imn-m-hat和S-N-Wsrt;第十三王朝有許多法老叫Sbk-htp;而第十八王朝幾乎所有法老都叫這樣兩個名字:Imn-htp和Djhwty-ms。
法老的登基名從第五王朝開始出現。最早出現在第五王朝第三位法老乃佛瑞伊瑞卡瑞(Neferirkare)的王銜中,之後一直持續到法老時代結束。登基名在法老的王銜中由「上下埃及之王」引導,接著是上名圈中的登基名。王名圈是一個橢圓形的圈,是畫出的一條繩子圈起來打上個結,代表一種「圈起來保護」的觀念。第十八王朝的一些法老在帝王谷的墳墓中的陵寢的形狀就被建成王名圈的形狀,這就使他們的木乃伊像他們的名字一樣受到保護。幾乎所有法老的登基名中都有拉神出現,只有個別的法老的登基名中除了拉神之外還有荷魯斯神或皿神在王銜中作為構成成分出現。到了第十一王朝,最為廣泛知曉的王名不再是荷魯斯名了,而是兩個王名圈中的登基名和法老自己的名。這一變化說明,法老已不再是荷魯斯神的代表,而更強調兩地之王以及與拉神的關系。
如果考察一下古埃及的都城變遷,我們會看到一條非常有趣的路線:古王國之前埃及的政治中心在阿比多斯(Abydos),古王國轉移到了孟菲斯,第一中間期在西拉克里奧坡里斯(Herakleopolis),中王國轉到底比斯(Thebes),喜克索斯人建立的第二中間期又將都城轉移到了阿瓦瑞斯(Avaris),之後,喜克索斯人被底比斯民族勢力驅逐出埃及,都城再次回到底比斯,十八王朝中間經歷了阿赫那吞宗教改革,將都城遷至阿瑪那地區,之後是十九和二十王朝王朝的孟菲斯和匹-拉美塞斯(Pi-Ramesses),接著是第三中間期的北南對峙,埃及越來越走向衰落。我們知道,從宗教角度看,孟菲斯崇拜普塔赫神,底比斯崇拜阿蒙-拉神,而阿赫那吞都城阿瑪那地區,其主要崇拜的神是阿吞神。這些崇拜,從法老的名字中我們能夠嗅到一點痕跡。第十二王朝法老名字中多見「阿蒙神」和「拉神」,因為阿蒙-拉神的崇拜中心在底比斯。經過中間期的混亂,新王國王名再見「阿蒙神」,都城也回到了底比斯。古埃及人的姓氏是我們追尋其老家籍貫的非常重要的線索。
❻ 埃及的歷史文化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地當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海岸線長約2700 千米,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開羅。埃及人口和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號稱古埃及文明,有人說埃及文明是尼羅河文明,這是對尼羅河的最高評價。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托勒密王朝覆滅,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並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點陣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後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緹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6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6~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
歷史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的曼涅托,將從美尼斯開始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止的埃及歷史分為三十個(或三十一個)王朝,現在學者又在此基礎上將上古埃及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時期(約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時期(約前2181-2040年) 4、第一中間期(約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時期(約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時期(約前1567-1085年) 8、後王朝時期(約前1085-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9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於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註解】 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❼ 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是什麼
金字塔是埃及特有的建築物,它們巍然屹立,傲對碧空,舉世聞名,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後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築,因形似漢字「金」字,故譯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於埃及古王朝時期。
在埃及已發現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面的吉薩高地上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大金字塔(也稱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與其周圍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為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頂峰。
以前,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7)埃及文化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古埃及文化是人類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源頭之一。
埃及文明的對外傳播的原因:
1、地理上的原因
埃及位於非洲的東北部,以尼羅河為中心,其東西為乾旱的沙漠,南北瀕臨地中海和尼羅河的幾處大瀑布。這樣一種相對閉塞的環境,對於外來民族來說,幾乎是形成一種天然的屏障。所以,埃及很少像兩河流域那樣,經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於進行相互的文化交流。
從新王國時代以後埃及越來越多的陷入對外軍事和商貿活動中。在埃及人的不斷對外戰爭中,埃及帝國成為近東歷史上第一個軍事霸國,地理環境對它的限制和影響也就越來越少,因而,所謂閉塞和保守性也就越來越被對外的軍事活動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2、文化上的原因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從公元前4000年代後半葉開始出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末,大約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過西奈銘文,最後影響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發明。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還有很大適應性它不斷的改變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勝利的承載、傳播、流傳下來。所以到了近代象形文字雖然失傳,但是法國的商博良最終還釋讀成功。更加說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術上的原因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發明了莎草紙,它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如質輕、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於運輸等。於是得以大批量生產,作為壟斷產品向地中海國家出口,在近 4000 年的時間內,是最受歡迎的書寫材料。
古代,埃及是生產莎草紙的唯一國家。由於埃及氣候乾燥,文件不易腐爛,有的至今還能在沙漠里找到。近 100 年來發現的莎草紙中有前 2700~公元 900 年用十幾種文字書寫的文件,其中有希臘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來文等。
埃及是我們今天了解的記載最豐富的古代文明,這要歸功於莎草紙,它不僅傳下來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傳播文明不能靠口口相傳,所以作為介質的紙就成為文明傳播過程中重要的媒介。
4、軍事上的原因
古埃及時期由於地理上的封閉,埃及與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敵國入侵也很少,但是隨著人類文明交往的范圍的擴大,埃及也開始受到了外敵的威脅。喜克索斯人就在埃及建立過15、16王朝,統治過大半個埃及。即便是當周圍國家較為弱小時埃及也會必不可免的去入侵其他國家。
在埃及與外界的軍事對抗交往中,敵國為了戰爭的需要當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會文化情況。雙方發生的戰爭也不斷的有各自的俘虜,而俘虜也會帶去埃及文明的許多影響。
5、交通上的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過腓尼基人傳遍東地中海沿岸各國和島嶼的。要是沒有腓尼基人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以及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氣。那麼埃及文明的影響自然會大打折扣,會被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也不會對西方文明留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