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電視劇發展歷史

電視劇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04:47:47

『壹』 中國歷史上最早年代的電視劇有哪些

1、敵營十八年

這部劇是中央電視台在1980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一共九集,它是中回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答,由王扶林,都郁執導,張連文、劉玉等主演,並有時任貴州省文化局唐佩林擔任編劇。

2、神鵰俠侶

翁美玲的演繹真的讓人無可挑剔。最喜歡的是楊康,苗僑偉當年帥的一塌糊塗,硬生生把一個反面角色演成了讓無數少女心動的王子。

3、木魚石的傳說

這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紅遍大江南北的中國大陸電視劇,劇在80年代時期在全國轉播,收視率和重播率都很高。該劇在首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藝術"駿馬獎"評比中榮獲三等獎。

4、新白娘子傳奇

早已在很多人心中封神,盡管一次次重播,仍然大獲好評。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這首歌也耳熟能詳。

5、三國演義

完美詮釋了細膩而宏大的戰爭場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漢末三國魏晉的風骨,全書寫在這部電視劇里。

『貳』 電視劇的國內發展歷史

1、60、70年代,破冰與蹣跚學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的開播標志著中國電視事業開始了。一個多月後的6月15日,北京電視台播出了家庭倫理劇《一口菜餅子》,該劇成為中國第一部電視劇。電視劇全長只有二十分鍾,這也成為了我國電視劇發展初步探索階段的重要精神支柱。

2、80年代,這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經典年代

被無數人緬懷的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看電視成為人們頗為時尚的精神消費。這段時期,1981年,王扶林導演完成了第一部內地長篇電視劇《敵營十八年》,初剪版本為10集,後剪成9集在春節播出,掀起極大反響,它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2)電視劇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說起80年代末期,經典是一個推著一個出來的,而且這段時期的經典作品伴隨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主題曲。比如,1986年,中國第一部採用特技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播出,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

這版《西遊記》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1986年,上海電視台製作的電視連續劇《濟公》應運而生,每晚家家窗戶里傳出的都是「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題歌。

還有,1987年春節,36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當《枉凝眉》在劇中唱得千回百轉之際,最高收視率創下了空前紀錄,造就了中國電視劇史「難以逾越的經典」。

『叄』 自製劇的發展歷程

中國最早的自製劇有跡可循,《敵營十八年》由中央電視台製作,雖然只有短短的八集,卻掀起了抗戰劇的熱潮,後來北京電視台製作的《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都是自製劇中的精品,自製劇的概念在09年得到清晰化,說是風潮,事實上則是一種回歸。
追溯到20年前,電視劇大都是由電視台製作,當時的電視台都有自己專門的影視製作部門,萬人空巷的《渴望》、《編輯部的故事》便是北京電視台製作的。與現在不同的是,那時的電視劇資源嚴重貧乏,電視台之間的商業行為不明顯,關系也相對和諧,相互間實行資源互換,以劇換劇,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隨著民營影視公司的日漸增多,電視劇逐漸演化成社會公司投資拍攝,進而發展到民營機構的介入與融資,電視台則以叫價的方式進行購劇。
1983年,由山西電視台獨立拍攝製作完成的3集電視連續劇《楊家將》是第一部地方電視台自製劇。由山西電視台著名導演孫偉拍攝。本電視劇由《戰幽州》、《雙龍會》和《金沙灘》3部分組成。藝術性的展現了北宋楊繼業一門忠烈,抗擊遼國入侵的悲情故事。
為山西省奪得第一個全國電視劇「飛天獎」,被譽為「零的突破」。這也是山西第一部走向世界的電視劇,行銷英、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從此引起了地方電視台自製劇的熱潮!
1986年,當時還被稱作「農業電視台」的湖南電視台製作了一部抗戰戲《烏龍山剿匪記》,結合了本土化元素,曾經風靡一時。該片的製作人劉向群表示,在當時一幫年輕氣盛的人,想要進行電視改革,於是摸索出了這么一部電視劇。接下來湖南衛視《還珠格格》的大獲成功,再直到2008年《醜女無敵》的贏利,湖南台自製劇的道路經歷了大起大落,並不平坦。
自製劇成為話題就是從2008年湖南衛視的《醜女無敵》和上海東方衛視的《網球王子》PK開始的。從2008年起,「自製劇」這個新的詞彙便以其迅猛之勢逐漸取代和佔領《大長今》等「獨播劇」的地位,成為電視劇市場上一個新而潮的熱門劇種。
2008年7月,東方衛視推出自製劇《網球王子》。9月,《醜女無敵》在湖南衛視高調登場,「山寨劇」的爭議和無孔不入的植入式廣告都成為坊間津津樂道的話題,收視率在爭議中一路飆升,也讓自製劇這一概念進入大眾視線。隨後湖南衛視又開播《微笑在我心》、《時尚王國》、《一起來看流星雨》等一系列收視率很高的自製劇。如今,隨著自製劇的火熱播出,搜狐等一批網路視頻網站也開始開拍自己的自製劇,如《錢多多嫁人記》和《瘋狂辦公室》,讓更多的電視台開始籌拍自製劇。

『肆』 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

中國來的電視劇幾乎是與源中國電視事業一並誕生的。自1978年以後,中國電視劇復甦、發展,迅速成長為與社會、時代緊密相連,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擁有大量觀眾的藝術樣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電視劇日益豐富多彩,各種題材、風格、樣式的作品爭奇斗妍,藝術表現領域和表現方式也不斷得到拓展。

『伍』 中國電視劇是怎麼發展的

中國電視劇的發展

1958年6月15日,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以直播形式播出了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這標志著中國電視劇的誕生。迄今中國電視劇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其間,在歷史發展的縱向緯度,按照電視劇藝術形式在社會系統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藝術自覺與生產規模,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宣傳工具階段(1958—1977)。二,審美自覺階段(1978—1989)。三,文化產業階段(1990至今)。在電視劇藝術系統的橫向緯度,按照電視劇藝術的類型發展實際,中國電視劇又可以分為革命歷史題材劇、古裝戲(歷史題材電視劇)、農村題材劇、軍事題材劇、城市社會生活劇(家庭倫理劇)、都市言情與青春浪漫劇、情境喜劇等類型。

從電視劇藝術誕生的1958年到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在文本意識形態層面的主導傾向來說,中國電視劇基本上是作為那個年代政治宣傳工具而存在的。雖然說在這個階段,包括文學、戲劇、電影、電視劇在內的藝術形式家族,都要受制於當時左傾政治文化形勢的強力影響和左右,但由於電視傳播的新興大眾傳媒屬性,相比前幾種藝術形式,電視劇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在更加受到政府、把關人系統以及從業人員重視的同時,由於外有壓力以及內化而來的自我抑制,電視劇的審美屬性更為淡化。並且,由於文化形勢和電視技術的雙重製約,電視劇的生產數量和規模都比較弱小,因之電視劇對於整個社會文化系統的影響較之報紙、電台其他大眾傳播媒介和文學、戲劇、電影藝術形式,也要小得多。

1958年播出的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便是當時配合中央「憶苦思甜」、「節約糧食」宣傳精神的產物[1]。內容說的是兩姐妹中的妹妹用一塊棗絲糕喂狗,被姐姐發現給予了嚴肅批評。然後,姐妹倆共同回憶起舊社會的苦難生活,感受新社會新生活的來之不易,最後達成了要珍惜糧食的共識。這部電視劇採用了「直播戲劇」的形式,反映了萌芽時期中國電視劇藝術的技術特徵和民族審美傳統基因。

1958年9月4日,當時的北京電視台播出了電視劇《黨救活了他》。這是根據上海廣慈醫院搶救被燒傷的煉鋼工人丘財康的真實事跡而創作的紀實性電視劇。由此以後,這種「真人真事」類型的紀實電視劇,成為中國主旋律電視劇范圍內的一個重要類型。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電視台播出了第一部電視劇《紅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北京電視台播出電視劇《莫里生案件》,它是根據美國作品改編的,用來揭露非美活動委員會對美國進步人士的迫害性審判。1963年8月17日,北京電視台播出電視劇《火種》,它是一部反映美國種族和階級矛盾的電視劇。1965年,適應當時「抗美援越」形勢的需要,北京、上海、廣州陸續播出了根據越南民族英雄阮文追事跡改編的電視劇。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根據柯岩同名獨幕劇改編的電視劇《相親記》,是一部比較貼近生活的作品。由於廣受歡迎,《相親記》連續演播4次,並曾赴廣州演出—— 在直播時代,這意味著整個劇團搬遷式的巡迴演出。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國電視劇的草創時期,8年時間全國范圍內共播出200多部電視劇。其中,北京電視台90部,上海電視台35部,廣州電視台30多部[2]。由於當時電視接收機是稀缺產品,電視劇的社會影響力有限。

從1967年到1977年,其間多數時間處於文革時期。這一時期,電視劇「為政治服務」的色彩更為明顯,且創作成績極為寥落,幾成空白,乏善可陳。值得記入歷史的有這樣幾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題的《考場上的斗爭》(1967),學大寨主題的《架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主題的《公社黨委書記的女兒》(1975)、《神聖的職責》(1975)。其中,《考場上斗爭》,是中國電視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錄像設備製作的電視劇,它也標志著中國電視劇生產此後脫離直播時代,跨入錄像製作時代和彩色時代。

1978年,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標志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全面轉型。1979年,鄧小平出席了中國作家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將黨的文藝方針由「文藝為政治服務」調整為「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這預示著對文學藝術功能認識的重新定位,也標志著對全社會對文學藝術自身獨特規律的尊重。

作為整個文化藝術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視劇藝術在這一階段獲得了審美意識的自覺,開始了對中國特色電視劇藝術規律的探索和開拓。電視劇藝術在新時期獲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年產量由1978年的10餘集發展到1979年的30餘集,再發展到1980年的80餘集。中國電視劇送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年產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數量在激增,電視劇的藝術品種和類型也日趨多樣,質量在明顯提高。不僅出現了一批思想、藝術水平較高的製作精緻的短篇電視劇,而且產生了一批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長篇連續劇,問世了一批樣式新穎的戲曲電視劇和專為少年兒童錄制的電視劇。特別是1984年以來榮獲「飛天獎」一批優秀電視劇,如《今夜有暴風雪》、《新聞啟示錄》、《走向遠方》、《巴桑和他的弟妹們》、《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陽從這里升起》和《尋找回來的世界》、《四世同堂》、《新星》、《紅樓夢》、《努爾哈赤》、《雪野》等,引起了社會和文藝評論界的廣泛矚目,使電視劇這種新興藝術形式在中國文藝領域里佔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3]。

自1987年起,鑒於前一階段電視劇生產中出現了不少平庸之作,有關管理部門制定實施了「提高質量、控制數量」的方針,取得明顯效果,使不能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劣次產品由1986年的500集下降到1990年的24集[4]。特別是這一階段,出現了堪稱電視劇藝術精品的《秋白之死》和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長篇連續劇《西遊記》、根據現代文學名著改編的《圍城》。

伴隨著中國電視劇走向成熟的歷程,中國電視劇開始逐步走向世界。《紅樓夢》、《西遊記》、《武松》、《濟公》、《諸葛亮》、《甄三》、《努爾哈赤》、《末代皇帝》、《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圍城》等都先後在美國、日本及歐洲、東南亞國家播映。中國也開始選送電視劇參評國際電視節,《太陽有七種顏色》、《小木屋》、《小船》、《窮街》等作品都分別在參賽的國際電視節上獲獎。

需要說明的是,受制於上個世紀80年代整個中國文學藝術的整體狀況和氛圍,中國電視劇藝術在表現了濃郁審美意識自覺特徵的同時,也顯現出了某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孤芳自賞的形式主義傾向。

1990年,中國第一部長篇室內電視連續劇《渴望》的播出,標志著中國電視劇藝術走向了「基地化」製作和作為文化產業的正式登場。此後,基地建設成為了中國電視劇事業發展的必然,陸續興建了上海「東海基地」、山東「齊魯基地」、湖北的「九真山基地」、四川「新都基地」和中央電視台的「無錫基地」、「涿州基地」、「橫店基地」等等[5]。同時,電視劇的投資方式和流通方式也越來越市場化。1990年以前,電視劇多是由政府部門提供拍攝資金, 1991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拍攝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採用了企業贊助的方式,並首次將廣告隨電視劇捆綁播出,同時還在電視劇中利用劇情為贊助企業做隱性廣告。1992年,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投資200萬元製作了41集電視劇《愛你沒商量》,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貸款150萬美元赴美拍攝了《北京人在紐約》。這種方式意味著需要取得相應的商業回報,才能進行擴大再生產,僅僅「圖名」在央視播出遠遠不夠了,還要「圖利」贏取商業利潤。

這就迫使各家電視機構為爭奪有商業潛質的電視劇展開市場化競爭,而不能在僅僅利用電視機構的等級來獲取壟斷性購買了。於是,1992年央視及時調整思維,以350萬元價格購買了《愛你沒商量》的播映權,後來又用黃金時段的廣告時間換取了《北京人在紐約》的播映權。隨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以1000萬元購買了30集電視劇《武則天》的國內版權,隨劇徵集廣告,用電視台的廣告時間來交換電視播映權。這種「貼片廣告」的方式,在很長時期內都是中國電視劇市場化的重要途徑[6]。此後一直到2007年,中國電視劇藝術生產理念、體制在悄悄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市場化機制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電視劇作為文化產品的商業特徵獲得了越來越多業內外人士的認同。這與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方針是密切相關的?/P>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電視電視劇生產進入了繁榮階段,規模急劇增長,精品佳作迭出。據國家廣電總局社會管理司統計,到1998年的時候,國產電視劇的生產數量為682部9780集。1999年全國上報的題材規劃劇目有989部15812集,當年批准發行播出371部6227集。2001年的電視劇規劃數量年初就達到了22000集[7]。近幾年來,中國電視劇每年製作、播出的數量都在萬集以上。

就電視劇意識形態層面的文化類型拓展來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突出的現象,就是以《渴望》為發端的大眾文化類型電視劇的異軍突起以致蔚為大觀。這並不是說上個世紀80年代就沒有大眾文化類型的電視劇,只不過其時由於當時的總體文化氛圍制約,這一類型的電視劇沒有形成氣候。1980年2月5日央視開始播出的《敵營十八年》,既是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也是一部採用情節劇模式製作的大眾文化類型的通俗電視劇。在90年代,這一類型的電視劇數量猛漲,獲得了不少電視收視份額。

在我國,包括電視在內的大眾傳媒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中國特色,也決定了我國的傳播體制不同於歐美資本主義社會。作為中國傳播系統和文藝系統的一個單元,電視劇藝術生產必須服從於主導意識形態的宣傳需要。國家廣電總局制定的《2001年—2010年廣播影視事業發展計劃綱要》指出,要「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按照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以繁榮廣播影視文藝,滿足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為中心,實施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廣播影視文藝作品的質量」。「切實加強電視劇、廣播劇生產,健全題材規劃管理,不斷推出精品力作。要優先抓好劇本創作,組建創作隊伍,建立創作中心,充分調動和挖掘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潛力。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題材、現實題材和優秀傳統文化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生產,爭取年產量達到國產電視劇的60%以上」。

總括說來,在文化意識形態層面,自上個世紀90年來以來大眾文化興起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的整體文化系統,主要由主導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三種力量構成,並且在三種力量博弈過程中,形成當代中國文化的動態流變。這種文化構成,必然也會折射於電視劇藝術文化生產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電視劇藝術批評界的許多爭論,實質在於如何理解電視劇藝術形式的本質和本性[8]。對電視劇藝術文化形式新聞媒介屬性、藝術屬性、商品屬性之間關系的不同理解和文化掌握,就產生了媒介本性論、藝術本性論、商品本性論幾種不同文化立場的看法。但是,就文化現實與發展前景來說,在黨和政府提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下,在構建和諧文化的語境中,在當代中國電視劇藝術文化場域中,三種文化都不會也不必一統天下,而是在國家意識形態的合理調控過程中,形成新型的多元共生的21世紀中國和諧電視文化形態。

『陸』 電視連續劇總體水平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20世紀80年代初期,電視連續劇從總體水平看屬於初創期,質量不高,但也出現了《蹉跎歲專月》、《赤屬橙黃綠青藍紫》、《魯迅》等幾部很有影響的作品。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電視連續劇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在1985年到1989年5年中,電視連續劇的產量猛增了10倍。

『柒』 國產電視劇的發展歷程

1、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1958年6月15日)
2、中國第一部連續劇:《敵營十八年》(1981年2月5日)
3、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6年)中國唯一
一部電視劇:《帝國主義的反修斗爭》
4、1980年,中國第一電視劇獎:飛天獎創建
探索期(1978-1985):海納百川的年代 年代劇目1978年《三家親》1979年1979年《巧入敵後》1980年《喬廠長上任記》1981年《敵營十八年》1982年《武松》1983年《高山下的花環》1984年《華羅庚》1985年《新星》

成長期(1986-1989):名著拍攝的高峰
年代劇目1986年《濟公》1987年《紅樓夢》1988年《西遊記》1989年《公關小姐》成熟期(1990-1995):平民情結的回歸
年代劇目1990年《十六歲的花季》1991年《編輯部的故事》1992年《封神榜》1993年《北京人在紐約》1994年《我愛我家》1995年《宰相劉羅鍋》發展期(1996-2000):娛樂風氣的興起
年代劇目1996年《水滸傳》1997年《一場風花雪月的事》1998年《還珠格格》1999年《永不瞑目》2000年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繁榮期(2001-2008):多元題材的匯集
年代劇目2001年《康熙王朝》2002年《金粉世家》2003年《血色浪漫》2004年《家有兒女》2005年《武林外傳》2006年《亮劍》2007年《金婚》2008年 《闖關東》 2009年 《愛情公寓》

『捌』 跪求一部,可是完整講述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型電視劇.(夏商一直到清朝) 和一部講述中國最早朝代的電視劇.

這樣的電視劇到目前沒有,書就有《上下五千年》。

幾部比較符合歷史的電視劇如《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春秋戰國)、《秦始皇》(秦 始皇)、《漢武大帝》(漢武帝)、《三國演義》(三國 小說嘛 藝術色彩比較重 )、《貞觀長歌》(唐 太宗)、《武則天》(唐)、《康熙王朝》(清)、《雍正王朝》(清)、《大敦煌》等。

《大敦煌》是較長的史詩電視劇,採用宋代、清末和民國三個歷史階段創作形式,以一部金字大藏經的命運為貫穿,反映了千年敦煌的形成、發展、輝煌、衰敗、重生過程。《大敦煌》以敦煌「藏寶、奪寶、護寶」三個頗具神秘傳奇色彩的故事搭建了敦煌文化輝煌、劫難、重生三部曲結構。

(8)電視劇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康熙王朝是陳道明最好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劇的背景也是清朝,從順治帝的董鄂妃去世開始說起,演繹了康熙大帝從六歲登基在位61年的豐功偉績。陳道明所飾演的皇帝演技非常張弛有度,而且人物出場時間和歷史事件吻合度較高。

他成功的還原了中國史上最矚目的一位皇帝的多個感情支線,面對夫妻,面對子女,面對王位的種種取捨,還有對老百姓的負責,都是這位帝王的有血有肉的一生。

『玖』 電視劇藝術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中國的來電視劇幾乎是與中國電視事源業一並誕生的。自1978年以後,中國電視劇復甦、發展,迅速成長為與社會、時代緊密相連,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擁有大量觀眾的藝術樣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電視劇日益豐富多彩,各種題材、風格、樣式的作品爭奇斗妍,藝術表現領域和表現方式也不斷得到拓展。

『拾』 國產電視劇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今年是我國電視劇誕辰60周年。年6月15日,隨著北京電視台《一口菜餅子》開播,中國電視事業開始了。正如《一口菜餅子》,早期電視劇主要聚焦在農村現實題材和政治宣傳,大多有「廟堂之高」的深遠立意。而接下來1962年的《綠林行》、1966年的《焦裕祿》等電視劇,都是以正面典型人物作為作品主體。這一時期的電視作品起到了較強的教化功能,但作為文化藝術作品,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娛樂性。這一時期我國的電視劇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都在萌芽。

如果說《士兵突擊》展現了新時代軍人的成長歷程,那麼《亮劍》就是一部總結過去軍旅精神的追溯之作。該劇為中國觀眾發掘了中國式的「巴頓將軍」,讓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成為國民印象之一,直到現在,「亮劍精神」還常常被引用,不斷輻射到其他行業。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閱讀全文

與電視劇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