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內戰對美國歷史的影響
影響如下: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在鞏固國家統一的同時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成了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
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1)美國南北戰爭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北戰爭期間重大戰役介紹:
1、安提塔姆會戰
1862年9月17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北部安提塔姆發生的內戰中以至於美國歷史上日傷亡最大的戰役。
北軍麥克米倫指揮的9萬部隊擊退了南方羅伯特·李的4.5萬名軍隊向華盛頓的突進。這場戰役之後,誕生了林肯的廢奴宣言,這時,南北戰爭已經進行了一年零五個月。
2、弗雷德里斯克堡戰役
19世紀工業革命傳到美國,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美國獲得了西部的大片領土,急需勞動力,南方奴隸製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
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總統,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南方蓄奴州紛紛獨立,1861年2月組成邦聯政府,戴維斯當選總統。同年4月南方邦聯軍先發制人攻佔薩姆特要塞,內戰爆發。
南軍准備充分,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海軍基地諾福克,5月6日佔領鐵路樞紐馬納薩斯,進逼華盛頓,北軍倉促應戰,24日進入福吉尼亞。
7月21日,北軍被擊潰,逃回華盛頓,林肯緊急動員50萬志願軍。1862年,北軍發動進攻,西線由格蘭特指揮,進展順利,2月攻克亨利堡和多納爾森堡,4月在夏洛戰役中擊敗南軍,5月攻克科林斯和孟菲斯,解放了肯塔基和田那西。
東線北軍則進展遲緩,7月被羅伯特.李指揮的南軍擊潰,李乘勝北進,8月在布爾河再次擊敗北軍,兵臨華盛頓,9月兩軍進行安提塔姆會戰,李被擊退。12月北軍在弗雷德里斯克堡戰役中再次被李擊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戰爭
『貳』 美國南北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在鞏固國家統一的同時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南北戰爭摧毀了奴隸制,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但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南北戰爭中工業革命帶來了軍事上的巨大進步,雙方使用了金屬彈殼和後裝填步槍作戰,使用鐵路和蒸汽船實現快速的兵力機動和集結。
使用蒸汽鐵甲戰艦進行海戰,機械連發槍第一次投入實戰,特別是北方發展了製造標准化零件組裝武器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推動了美國歷史上的進步。
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戰爭結果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最終以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叄』 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影響是什麼
戰爭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北部同奴隸制度的南部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激化的結果,美國南北戰爭標志著北部進步力量戰勝了南部奴隸制度,使黑奴獲得了社會解放。
『肆』 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及歷史意義是什麼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的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內戰期間,雙方戰費消耗150億美元。北軍傷亡63萬人,南軍傷亡48萬人。戰爭顯示了近代工業的威力,雙方都大量裝備了新式線膛武器,促進了散開隊形、野戰工事和步兵近迫作業的運用和發展。鐵路和電報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裝甲艦、地雷、水雷和潛水艇等武器。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 ,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傷亡人數超過60萬,但較好的解決了公民的土地問題,發展了西部的荒地,發展後的西部的土地大部分成為了工業中心,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並為美國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局限性: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並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力,黑人問題依然存在。
『伍』 美國南北戰爭的起至時間及歷史意義是什麼
時間為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 歷史意義為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專革命,它維護了國屬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使美國迅速成為工業化強國。但是,內戰並沒有徹底消除種族歧視,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陸』 美國內戰的主要原因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美國內戰的主要抄原因襲是南北方不斷激化的利益沖突。美國獨立以後,特別是在擴張領土的過程中,北方工商業資本主義和南部種植園經濟沿著不同的經濟道路都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南北矛盾越來越尖銳。雙方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對西部新拓展土地的爭奪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雙方對西部土地的爭奪除了經濟原因還在於希望由此增加自己在國會的議席,進而影響聯邦政府的政策,同時,南方奴隸主採用奴隸制方式,佔用了大批勞動力,而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卻需要大量廉價的「自由的」僱傭勞動力。到19世紀中期,南北矛盾集中表現在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矛盾的不斷激化,導致了美國內戰。
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取消了黑人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除了障礙,使美國的經濟在19世紀後半期迅速趕上和超過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
『柒』 美國內戰的歷史意義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內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容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捌』 美國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有什麼作用
簡單地說,作用一是統一全美,二是人權解放。
美國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CivilWar),是在美國本土進行的制止南部分裂、維護聯邦統一的國內戰爭。這是一次關乎美國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事件。時隔140年後,它所引發的很多問題,如聯邦制和聯邦憲法地位問題、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問題、聯邦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許可權與運行機制問題以及黑人權利問題等,
仍被世人廣泛關注。
本文無意對南北戰爭及其學術研究作詳細介紹與評論,僅選取幾個與內戰起因有關的重大原則性問題作一梳理。
內戰是南部和北部矛盾沖突不可避免的結果
美國南北矛盾的根源在於南部千方百計庇護奴隸制。這種矛盾早在殖民地時期就已存在。美國獨立後,北、南雙方分別走上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和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這兩種不同體制在一個國度里共存和發展,產生了很多矛盾和沖突,在奴隸、關稅、西部土地和國會代表比例等方面都有突出反映。
在關稅問題上,北部為保護民族工商業,希望提高關稅,反對自由貿易;南部則因其產品大量出口,交換製成品,對本國市場依賴較少,因此與北部的主張恰恰相反。在爭奪西部土地問題上,一方面是由於奴隸種植園經營方式原始落後,種植棉花又非常消耗地力,需要不斷購置新的土地;另一方面在於西部新開發地區以自由州還是以蓄奴州地位加入聯邦,直接關繫到南北雙方在參議院內席位的多少,與爭奪聯邦權力有直接關系,因此西部土地自然成為他們覬覦的對象。關稅、土地和國會代表比例問題是相互交織的,但都是由奴隸制問題派生而來的。這些矛盾沖突發展的結果,必然歸結到一個最敏感的問題上——爭奪聯邦權力。在這種形勢下,奴隸制問題已緊緊地與聯邦制的政治前途連在一起。
當南北雙方發生爭執時,南部屢屢以退出聯邦相威脅;而北部則以聯邦統一的大局為重,一再退讓,力圖保全聯邦。從下面幾次重大的南北交鋒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條矛盾激化並最終導致戰爭的線索:
1823年密蘇里妥協案:美國建國後,由於交替接納自由州和蓄奴州加入聯邦,至1819年亞拉巴馬加入聯邦後,南北雙方各有11個州,在參議院內實力相當,但在以選民人數推選議員的眾議院里,北部有105席,南部僅有81席。南部不甘劣勢,竭力與北部爭奪參議院席位。密蘇里問題的出現為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密蘇里地區是1803年美國從法國購買的路易斯安娜購入地的一部分。1819年,密蘇里地區人口達6.6萬,向國會申請辟為新州,加入聯邦。但是,對於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聯邦政府沒有關於奴隸制存廢問題的明確規定。圍繞密蘇里以何種地位加入聯邦的問題,南北雙方蓄積已久的矛盾迅速激化。最後於1823年通過密蘇里妥協案,規定密蘇里以蓄奴州方式加入聯邦,同時在北部劃出緬因州以自由州地位加入聯邦,以保持南北雙方在參議院人數上的平衡。但是,在其餘的路易斯安娜購入地上,北緯36度30分以北永遠禁止奴隸制存在。這個妥協案是南北兩種社會制度矛盾沖突明朗化、尖銳化,奴隸制問題引起全國關注的第一件大事。當然,密蘇里妥協案並沒有根本解決危機,而只是將危機推遲。此後,南部在與北部爭奪路易斯安娜購入地其他地區的同時,也把目標瞄向北緯36度30分以南的古巴和中美州,試圖建立加勒比海奴隸大帝國。
1850年妥協案:到1848年,南北雙方恰好各有15個州。當時在美墨戰爭中美國獲得的土地上,先後發展起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猶他等幾個領地,要求加入聯邦。南北兩方經過激烈爭奪,最後通過系列性法案,統稱為1850年妥協案。其內容為:1、加利福尼亞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2、新墨西哥和猶他加入聯邦時,由居民自行決定是否廢奴,實施「平民主權」(PopularSovereignty,也可譯為「住民自決」);3、在哥倫比亞特區禁止奴隸制;4、聯邦政府應協助通緝追捕逃奴。可以看出,第一、三條有利於北部,第四條則袒護南部。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民主權」原則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從此,是否存廢奴隸制,可由當地住民決定,而不必通過聯邦立法機構。這樣,一旦新州居民選擇奴隸制,聯邦政府就不能幹預,這等於放任奴隸制從南部的地方性體制搖身一變為全國性體制。
1854年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內布拉斯加領地,位於路易斯安娜購入地北緯36度30分以北,理應建為自由州。但在民主黨參議員道格拉斯提出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中,再次確認了「平民主權」原則。這等於否定了密蘇里妥協案。
內戰前的幾次妥協,延緩了南北之間矛盾的總爆發,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60年代初,矛盾沖突幾乎達到白熱化。南部試圖脫離聯邦的企圖已成公開的秘密,並徵募軍隊,進入內戰的實質性准備階段。在這種形勢下,北部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已不僅僅是奴隸制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南部分裂聯邦的現實威脅。
南部維護州權的實質是否定聯邦的最高權威
南部在與北部攤牌的過程中,每每打出維護州權的旗號。換句話說,州權是南部脫離聯邦、發動內戰的理論依據。
在美國歷史上,州權觀念根深蒂固。州權觀念往往與地方自治互為表裡,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說是在二元制聯邦框架內發揮地方積極性的形式之一。但在南部分離主義者那裡,州權卻成為他們分裂聯邦的護身符。其理論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1787年憲法本身就是州權派與中央集權派妥協的產物,它在聯邦權力與州權的關系和界限等問題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含糊措辭,給日後帶來隱患。早在1798年,就曾有肯塔基和弗吉尼亞兩個州的議會起草了決議案,並由兩個州議會通過,宣布當時的國會無權通過關於「外僑和叛亂法」的四項法律,其內容也是違反美國憲法的,因此它們無效。這其中有一定政見不同的因素,卻開了一個州可以解釋聯邦憲法、用州權來否定聯邦立法的先例。30年後,南卡羅來納州的著名政治家約翰·卡爾霍恩進一步發展了這種理論,正式提出了「聯邦法令廢止權」(Nullification),以抗議國會通過的所謂「可惡稅率」的《1828年關稅法》。他宣稱,任何一州都有權宣布聯邦國會的某項法律法案無效,並禁止在本州內執行,理由是聯邦制下主權在州。對此,當時的傑克遜總統毫不示弱。他恩威並用,一方面布告全國,抨擊南卡羅來納州的作法;另一方面簽署《動用軍隊法》,迫使南卡羅來納州重開代表大會,撤銷了廢止聯邦法律的公告。他在向南卡羅來納州的人民所發出的忠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拙劣伎倆的實質。又過了30年後,還是由南卡羅來納州帶頭,分離主義者們再次祭起州權的旗幟。這三次州權對聯邦憲法的挑戰有內在遞進的繼承關系,同時也有程度和性質上的區別。第一次只是口頭表示聯邦法律違憲;第二次則發展為中止執行違憲的聯邦法律;第三次進一步發展到可以退出聯邦。南卡羅來納分裂主義者的邏輯是,既然州權本身是得到憲法認可的,「分離權」本屬州權的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分離也順理成章地符合憲法。但是,聯邦憲法畢竟是全國的根本大法。聯邦憲法承認各州保留某些權力,並且聯邦政府不能任意干涉這些權力,但這些權力是非主權性的。聯邦從全體人民獲得權力,而非某一州。南部分離主義者重申「聯邦法令廢止權」的主張,把州權擴大為主權加以行使,從根本上違背了聯邦憲法。
今天,在談到南部脫離聯邦的理論依據時,仍有少數學者振振有詞地宣稱,在內戰前,絕大多數美國人都相信獨立宣言中所確認的原則,即:政府的權力來自於被統治者的同意。所以,強迫南部留在聯邦之中就是專制的、不道德的。這實際上是變相地為南部的州權至上原則進行開脫和辯解,以此否定南北戰爭的合法性和正義性。事實上,南部所標榜的州權已發生了質變,變成挑戰聯邦最高權威、發動內戰的工具。
林肯政府把維護聯邦統一作為內戰的首要目標
1860年總統大選是內戰的導火索。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亞伯拉罕·林肯個性溫和但柔中有剛,他的政治態度非常明朗,維護聯邦統一和最高權威的立場毫不含糊。
林肯的當選使南部分裂主義分子如坐針氈。南卡羅來納州首先發難,於1860年12月20日迫不及待地宣布退出聯邦,狂妄地宣稱:「南卡羅來納將恢復它在世界各國的位置。」緊接著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喬治亞、佛羅里達、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薩斯等南部6州也於1861年1月上旬相繼退出,並於2月4日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ConfederateStatesofAmerica,簡稱「南部同盟」,也譯為「美利堅邦聯」),推舉臨時總統和副總統,並通過一部倉促草就的臨時憲法。後來,又有弗吉尼亞、阿肯色、田納西和北卡羅來納4個州在內戰打響後加入。這樣,當時南部的15個州,有11個州脫離聯邦,加入「南部同盟」,與聯邦分庭抗禮,只有位於南北交界的肯塔基、馬里蘭、特拉華、密蘇里(西弗吉尼亞於1863年從弗吉尼亞獨立出來辟為新州)等4個邊界州未脫離聯邦,處於觀望之中。
南部不惜鋌而走險,分裂其前輩和北部同胞共同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聯邦國家,當然是由奴隸制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但同時他們也有一個誤解,以為北部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因為在當時,棉花是南部的主要出口農產品,並且佔全國出口總值的57%。在某種意義上,沒有奴隸制就沒有棉花;沒有棉花,北部紡織工業立即停擺。事實上,林肯政府也確實作了退讓。在就任演說中,林肯就表現了極大的寬容和剋制。但這種態度,被南方視為委曲求全,所以他們悍然於1861年4月12日,對准聯邦在南卡羅來納的薩姆特要塞,打響了內戰的第一炮。
歷史證明,南方分離勢力低估了林肯為維護聯邦完整不惜一戰的決心。面對南北分裂的現實,林肯做出了用戰爭維護聯邦的最後決定。
林肯雖然旗幟鮮明地抨擊奴隸制的道德基礎,但在實際行動中,卻非常謹慎。內戰爆發初期,他一直未採取行動解放黑奴。林肯認為,戰爭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聯邦,而不是消滅奴隸制。奴隸制應予廢除,但應當在憲政的框架內進行。奴隸制只是一種地方性的制度,不應無限制地向聯邦領地和新州擴張。但是,聯邦應當維護南方州奴隸主的私有產權,以民主和法治的手段,對奴隸主實行漸進性的贖買政策,有償地逐步廢除奴隸制。之所以如此,從當時的形勢看,林肯是有所顧忌的:第一,美國憲法嚴禁政府在沒有正當法律程序的條件下剝奪公民財產。對於黑奴這種當時法律定義的南部奴隸主擁有的所謂「財產」,林肯無意也無權干預。北方大規模用兵的初衷,就是維護國家統一,鎮壓南部叛亂,與解放奴隸無關,這是林肯政府反復申明的。其次,盡管北部一些人仇恨不人道的奴隸制,但並未認真考慮解放黑奴、更不情願為之付出很大代價。至於北部有些與南部經濟聯系密切的人,態度就更曖昧了。第三,干預奴隸制會使北方的政治同盟分化。共和黨是北部各種反對奴隸制政治力量的暫時性政治聯盟。雖然這些力量都反對奴隸制的蔓延,但並不要求立即廢除奴隸制。第四,尚未退出聯邦的4個邊界州的態度也很重要,林肯當然不希望它們倒向南部同盟。
但林肯審時度勢,依據國會有權通過一切「必要和適當」(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這一彈性條款,履行憲法中「戰爭權力」的責任,成功地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動員和團結了絕大多數美國人民,使這場正義戰爭得以順利進行,並以北部的勝利而結束。這其中包括以總統戰時措施的形式頒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叛亂州的400萬黑奴,使這場維護聯邦統一的戰爭具有了更高尚的革命性內容和意義。
從當時的形勢和林肯政府的舉措看,美國內戰主要是一場統一與分裂的政治較量,何時以何種方式解決奴隸制問題,是要服從於這一總目標的。1865年5月26日結束的美國內戰,重新確認了聯邦主權的最高權威,刺激了全國經濟的一體化發展。相應地,確立了所有美國公民首先是美國的國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的公民的原則。鬆散的聯邦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而強盛的國家。美國內戰同時解決了自1776年以來一直困擾全國的奴隸制問題。內戰期間解放了黑奴,並於戰後通過憲法第13條修正案從法律上正式廢除了奴隸制。戰後的南部重建,用法律手段確認戰爭期間用刀與劍砍倒的東西,南部各州通過新的州憲法,確認聯邦的最高權威,之後方得以重新被接納,回到聯邦。內戰還考驗了美國聯邦政府在非常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主體制的能力,強化了聯邦政府的權威和影響。
但是,這場歷時4年余的戰爭是空前慘烈的。南北雙方同室操戈,共有62萬人死於疆場,其數量超過美國歷屆戰爭的總和。南部在戰爭中受到重創:四分之一白人青壯年陣亡,家畜死亡五分之二,農業機械、工廠、鐵路損壞一半,財產損失近三分之二,總計50億美元。至於戰爭導致的政治代價和心理代價,就很難准確衡量了。美國南部種植園奴隸主一意孤行所引發的這場分裂聯邦的戰爭,不僅在美國留下了深深的、至今仍難以痊癒的創傷,而且留給全人類的教訓也是深刻的。
『玖』 美國南北戰爭的意義
1、美國南北戰爭又稱為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使美國迅速成為工業化強國。
2、美國南北戰爭中使用大量新式武器,顯示了近代工業的威力,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鐵路和電報發揮了重大作用,是一次現代化型態的戰爭模式。
3、但是美國內戰並沒有徹底消除種族歧視,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南北戰爭 (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給當時的歐羅巴觀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爾·馬克思說,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戰爭。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拾』 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和歷史意義
性質:
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版命戰爭。權
意義: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
黑人在內戰後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