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美國大選歷史性意義

美國大選歷史性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03:34:55

『壹』 美國大選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與中國的有關系
普通的中國人不要以為自己會置身在美國大選之外,「地球村」和互聯網已經讓世界密不可分。個人既是國家的公民,也是「地球村」的村民。美國大選盡管是一次國內選舉,是美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是由於中美之間關系的密切,選舉的意義超出了一國范疇,會給「地球村」里的普通中國人切身利益帶來深刻影響。美國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中國就可能颳起陣風。
在美國經濟形勢不穩的大背景下,「中國人是否搶走美國人的飯碗」、「中國是否操縱匯率」等「中國牌」話題,始終成為兩黨候選人爭奪選民的關鍵。這些話題無疑對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和工作會帶來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講,關注美國大選其實就是在關注中國人未來的生活。
普及選舉常識:
選舉對於任何國家的國民而言,都是參與政治生活的最基本表達方式,是這一國國民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手段。選舉除了一些帶有本國特色的內容之外,選舉中的共性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集體智慧結晶,是全人類都可以借鑒和保留的物質與精神財富。這些共性就是選舉的基本政治常識。這些常識貫穿於選舉的全程,比如美國大選完全公開的選舉過程、充分競爭的民主環境、理性而成熟的選舉文化都是一種無形的傳播力,它的受眾會在感受選舉氛圍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與熟識選舉常識,這是提升受眾自身選舉素質的良好途徑。
很多普通中國人對身邊的選舉不熱心、不積極甚至不屑一顧,但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以及民主法治觀念的普及和提升,選舉將在今後社會生活中居於更加重要的地位。如何完善選舉是中國未來必須要面對的政治現實。選舉常識是這個現實中的基本粒子,在實踐中進行選舉常識的學習,遠比灌輸和教化式的學習更有效果和意義。
觀察選舉過程:
美國大選是一出大戲,「節目」鱗次櫛比,各色人等粉墨登場。除了主角的總統候選人的表演之外,競選團隊如何宣傳、組織和安排每場競選活動,甚至候選人的舉手投足、競選場地的背景設置等都有很多「門道」。此外讓民眾如何能感受選舉氣氛、熟悉候選人政策、給候選人捐款、最終成為候選人的「粉絲」等一系列駕輕就熟的技巧,都是鮮活的看點,甚至可以稱之為是一部生動的公共關系教科書。觀察美國的選舉細節,既可以成為普通中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媒體吸引眼球的新聞,更可以體會到選舉的表象下那種駕輕就熟、游刃有餘的政治生態。
思考選舉模式:
關注就要思考。美國雖然年輕,卻是世界上近代以來持續實行選舉政治最久的一個大國之一。自開國至今,美國經歷了諸國內外重大事變,如南北戰爭、一戰和二戰等,其總統選舉均持續不斷,形成了一種比較成熟但又獨特的選舉文化。通過定期選舉更換總統,就是對過去施政中失誤的一次糾正過程,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問題「糾正器」、矛盾「消除劑」的作用。但美國的選舉模式和英國、法國等國的選舉模式卻有著明顯不同。普通的中國人可以了解不同模式的選舉特色,進而引發思考,從不同的選舉中吸取精華,摒棄糟粕。自然帶有現實意義。
借鑒先進經驗:
美國與中國社會制度不同,選舉制度也差別甚大,但就選舉的共性而言,還是有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中國高層在各種官方文件中多次表示,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學習和採用國外一切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為我所用。
美國大選是一種實行了上百年的選舉制度,盡管還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基本的框架、體系、選舉程序等已經成型。拋卻其中帶有意識形態的資本競爭成分,一些技術性的細節和理念對中國特色政治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比如美國的選民登記制度,比如私密投票形式等。如今中國官方、智庫和相關專家探索發展路徑的眼光越來越廣闊,有人已經關注到美國政治中兩黨輪替執政,卻依然保持官民積極高效互動現象的借鑒意義。
總而言之,美國大選對中國人來說並不僅是一次「隔岸觀火」的大戲,中國更應該「洞若觀火」,在看到表面現象的同時,注意到更豐富的信息,為我所用,強我所思。

『貳』 美國大選對中美關系產生哪些影響

大選影響中美關系走向
如果希拉里代表民主黨贏得大選,美國的內外政策將呈現更多的延續性。希拉里是外交經驗豐富的老手,她可能繼續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深挖其「巧實力」外交內涵。同時,美古關系正常化、美伊核協議等奧巴馬政府的外交「遺產」有望被保存下來。憑著對世界事務的深入了解,她不會持極端反全球化立場,可能繼續在經貿上落實「兩洋戰略」,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繼續取得進展。希拉里重視中美關系,兩國互動模式不會經歷劇烈變化。現有的中美高層交往和對話機制有望延續,但雙方在一些熱點問題上的分歧不會消失。
如果特朗普當選美國下任總統,美國外交政策不確定性會增加。他主張讓歐洲、亞洲和中東的盟國承擔更大防務責任,呼籲廢棄伊核協議、嚴厲打擊「伊斯蘭國」,並嘗試與俄羅斯改善關系。這些主張若付諸實施,美國的外交將出現一段混亂期,美國與世界的關系也將重新磨合。不過美國的外交政策精英有基本的共識,也有輔佐總統駕馭復雜世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相信不會導致「火車脫軌」。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不論誰當選,美國國內政治的發展變化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將會上升。大選中暴露出的部分選民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傾向,很可能導致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可能對中美經貿關系造成新沖擊。美國人對世界多極化和實力地位相對下降的不適應,是促使美國政府主動調整心態,變得更加包容,並推動大國合作解決全球性挑戰,還是擺出更強硬的姿態以勢壓人,並樹立一個外部敵人來凝聚國內共識?這將對亞太和中美關系造成不同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大選不僅是美國人自己的事,也是中國和國際社會必須關心的事。

『叄』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和意義(我要英文解釋)

自己翻譯吧!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的意義

22個月:從不相信會有黑人總統到希望奧巴馬當
讓我把時間推回到22個月前,當時我正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收音機里播放一個小時的(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面面俱到」節目(NPR 「everything considered」)。這是我比較喜歡的電台節目。當天的話題是:美國人准備接受一位女性總統嗎?美國人准備接受一位黑人總統嗎?一個小時後,收音機里幾位專家得出的結論是:女性總統還馬馬虎虎,但黑人總統,可能還言之過早。

他們的結論和我的不謀而合。所以,當奧巴馬和希拉里競選時,我認為他會敗下陣來。而當他成為民主黨候選人後,我又和共和黨想到一起去了:民主黨這次輸定了。後來奧巴馬和麥凱恩一路拼下來,我都很少去關心,說實話,由於對美國政治的了解,我並不關心奧巴馬還是麥凱恩當選,這一點我已經反復說過。

也許奧巴馬和麥凱恩在經濟政策上會有所同,然而,那是住在美國的人應該關心的,和我無關。而至於在一些我們中國人更關心的領域,例如國際關系、外交等方面,兩個人誰上台其實都差不多。難道你真以為奧巴馬上台就會立即把美軍從伊拉克撤出來?難道你認為麥凱恩上台就會更關心中國?

一位美國朋友還告訴我,在美國普通選民看來,兩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減稅等經濟政策上,可是實際上,美國專家和政府高層有些人都清楚,兩人現在的所謂減稅計劃都是不切實際的,只是畫餅充飢,用來忽悠選民投自己一票。任何一個候選人上去後,他們都會在第一年裡迅速改變自己的那些「承諾」。

再說,以我的觀察,美國媒體和專家對誰當選的分析早就入木三分,遠非中國的一些媒體上的學者和時評家「隔岸觀火」所能及。所以,我就不班門弄斧了。然而,在離選舉還有72小時、48小時、24小時的關頭,我卻忽然緊張起來,我終於認識到,我其實是很介意誰當選的。

是的,我很緊張這次選舉的結果,以致在選舉48倒數小時時,我想寫一篇文章呼籲我的美國朋友們都去投票——把票投給奧巴馬!

奧巴馬改變不了世界,但世界會因為他的當選而改變!

奧巴馬是誰?我知道多少?其實,我一點也不了解他。22個月以來,我幾乎每天都從電視或者車上的收音機里聽到他的名字,電腦上不停地跳出他的名字,但我甚至沒有去閱讀他的簡歷。在我眼裡,他誰都不是(nobody),他能夠脫穎而出,把一個代表國家的老兵打下去,完全是天時地利。麥凱恩形象死板,打出的競選招牌竟然是「County First」(國家第一),他正好碰上布希總統用「國家」把美國人折騰了七八年,碰上「國家」深陷伊拉克,碰上「國家」陷入經濟危機從而影響了民眾生活,碰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美國人認為「國家」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踽踽獨行……。還是奧巴馬新鮮,以前沒有任何政績,沒有固定的形象,想怎麼裝扮就怎麼裝扮。於是他打出的是:Change, We need(我們需要改變),We Can (我們能夠做到)。

奧巴馬到底能夠做到什麼?他能改變什麼?我想不但台下那幫年輕人糊里糊塗,恐怕奧巴馬也搞不清楚吧。愣頭青奧巴馬在選舉只有48小時時走到哪裡都是那麼幾句激動人心的話:這次選舉不是關於我,而是關於你們的。我們一起,先改變XX州,然後我們就可以改變國家!改變世界!!

奧巴馬真能改變美國?真能改變世界嗎?我真的不想再多說了,只想說,如果麥凱恩改變不了世界,奧巴馬照樣改變不了。奧巴馬上去後,以他的執政經驗,他將會大量使用前期民主黨政府(例如柯林頓政府)的老臣,還會在華盛頓「旋轉門」里挑選一些新面孔。在目前國際環境下和內政外交之下(尤其是經濟危機),奧巴馬上台後,能夠改變華盛頓和美國幾個州的經濟情況,已經算是不錯了——更不用說改變世界。

這一點我很清楚,所以,我不會把希望寄託在美國總統身上,包括對待中國問題上,我也同樣不會把希望寄託在某一位美國總統身上,因為美國從上到下,在對待中國問題上,基本上已經有了共識,左右搖擺不會太大。

可是,為什麼在美國選舉日近的時刻,我突然緊張起來?突然擔心奧巴馬選不上?甚至想以一個非美國公民的身份去為他拉票,「干涉美國內政」呢?

讓我再把鏡頭轉到過去的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里,我有很多時間是在電視機前看大選節目的。我想,即便不在美國生活的人,也能夠從眾多的頻道上看到我所看到的那些內容。你看到和聽到了什麼?經濟政策、減稅、水管工Joe、伊拉克政策、反恐、國家安全、國際關系、貿易、兩位候選人的家庭、工作背景,以及他們的每一句講話,他們的幽默搞笑,他們的孩子、妻子或者丈夫的衣著打扮等等……

CNN,BBC, FOX News,CBS……,我有時一小時內換十幾個台,內容也都大同小異。不過,美國媒體實在厲害,他們可以把奧巴馬和麥凱恩的一切——從個人打扮到施政細節兩相對比,事無巨細地一一展現給觀眾——可是,你覺得少了點什麼沒有?

如果你在美國或者其他西方國家看這些新聞電視和深度分析,你定會像我一樣發現少了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那一樣東西是如此的明顯,可以說一目瞭然吧,可是,所有的新聞媒體,所有的節目,所有的評論員和專家卻都視而不見,或者說,迴避了。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我在說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皮膚——我在說「種族」。

雖然所有的電視台都故意迴避了這個問題(因為政治正確),然而,幾乎所有的美國媒體都承認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將是歷史性的(historic)!

雖然美國人最關心的依然是經濟,想著伊拉克和反恐,可是他們心裡明鏡似的,美國如果出現第一個黑人總統的話,不但對於美國具有歷史意義,而且世界也將悄然不同。

種族歧視:我們心照不宣的秘密

有人可能會質疑我,奧巴馬當選總統怎麼就改變世界了?我們看不出來?你不是說他什麼也不能改變嗎?是的,你不一定看得出來,因為這個改變是從人的內心開始的,而世界的改變往往是由人類內心的改變引發。

作為一名在海外生活了十幾年的中國人,如果你問我,對這個世界最期盼的是什麼,我會順口答道「沒有戰爭和種族歧視」。而且,相比較戰爭而言,種族歧視給人類造成的傷害反而更大,也是引起很多歷史上最邪惡戰爭的根源。

40年前,奧巴馬的先輩馬丁-路德-金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做了「我有一個夢」的演講,那篇演講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講之一,可是,那隻不過是一個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和鄰居(白人)孩子一起上學、玩耍和就業的人類最低等的夢想而已。

然而,如果不是馬丁-路德-金那個最低要求的夢想,40年後的今天,我和我的孩子,又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呢?還有大概兩千多萬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這個數字還會急速增加),又會生活在什麼樣的境況下?

馬丁-路德-金是最偉大的,他的偉大除了他本人的遠見卓識和勇氣,還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最偉大的國家裡。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在美國的所有節假日里,只有馬丁-金博士的生日是這個白人國家裡唯一的一個以個人生日作為國家假日的。

然而,種族歧視真正消除了嗎?或者說徹底消除了?我想不但我的回答支支吾吾,很多人都不敢說他們的答案是正確的。作為一名整天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的大地旅人,我對此的認識也許比其他朋友人更多一些。

這個世界最深的憂慮是什麼?文明的沖突,貧富差距,獨裁和民主、意識形態,南北關系、東西關系……我不否認這些都存在,然而,在我的觀念里,我始終認為種族,才是最大的問題。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和屠殺幾乎都是因為種族引起的,例如二戰時候德國屠殺猶太人和日本侵略者殺害中國人,都和種族歧視和種族仇恨分不開。種族也是貧富差距、意思形態和文明沖突的重要根源。

現在,在美國和澳洲這些發達國家裡,種族歧視不但從法律上完全消除,而且甚至有些政策更傾向於照顧弱勢的種族(例如美國印第安人和澳洲土著),並且白人們再也不會對著你說:黃種人、黑人、棕色人……可是,在內心深處,那種種族的壁壘和歧視,是否還存在?也許,那是一個秘密,一個公開的秘密,一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

正因為有這種秘密存在,所以我和那些白人專家們在22個月前對出現一位黑人總統抱著懷疑的態度。這態度在奧巴馬這匹「黑馬」出來後變得猶豫不決。我不能肯定,美國人真的准備好選擇一位黑人總統?

難道美國人要再一次展示自己的偉大,就像當初他們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一樣,他們又要創造歷史,選舉一位黑人總統來展示這個民主制度的優越性?炫耀這種民主制度甚至可以消除種族隔膜?美國人要用一位黑人總統給族歧視劃上一個句號?也消除我們所有人心中心照不宣的種族歧視的魔障?他們能夠像終結獨裁的歷史一樣消除人類心靈深處最深的痛嗎?

人類面臨的最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種族和政治制度——美國將要在2008年大選中畢其功於一役?

白人、黑人和我的「種族歧視」

美國、澳洲等國家的種族歧視無疑是白人造成的,然而,發展到今天,種族歧視卻存在於每一個種族之中。相比較而言,我發現問題最嚴重的部分反而不是在白人之間。作為白人一直控制的立法和國家機器,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從憲法和法律上徹底消除歧視的歷史變革。至於一些白人心底殘存的歧視,卻不一定能夠在現實中造成既成事實和傷害。反而是另外一種殘存在心底的東西,造成了徹底消除種族歧視。那就是我要說的,殘留在被歧視者心底的陰影,更大的阻礙著社會的和諧和進步。

美國黑人一直是受教育最低和收入最低的族群,這些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如果說在美國黑人受到歧視的話,那麼相比較白人而言,中國人可能是更歧視黑人的。和白人眼中漸漸淡化的顏色(黑色)相比(只是淡化,遠遠沒有消除,過去12小時的民調讓人感到驚恐:美國一些州特別是佛吉利亞等,超三分之二的白人把票投給麥凱恩),你看看這次出現在美國投票站的黑人排隊長龍,發現他們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投票給自己的「同類」——黑人奧巴馬,你會長嘆,這些美國黑人眼中才更有顏色和種族。

和黑人族群正相反,中國人重視教育,勤勞。從這個意義上說,黑人目前的處境不能全歸罪於歷史因素(種族歧視)。雖然很多黑人靠勤奮和教育在美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鮑威爾將軍。但在很多人包括他們自己的眼中,他們仍然是白人政府的點綴。直到2008年突然出現了奧巴馬,以短短22個月的旋風般的速度,登上美國總統寶座。

這一切對於美國黑人、華人和整個世界的族群的沖擊,又豈是什麼經濟和政治政策可以比擬的?我們沒有必要過於關心美國的政治,但卻不能忽視人類的進步。

然而,這種進步卻可能在緊要關頭逆轉,這也就是我心中的魔障,種族歧視的魔障。到選舉前的最後一個星期,這感覺竟然如此強烈。22個月,奧巴馬一直一路領先。如果說,從一開始他就輸給麥凱恩,最後也沒有選上總統的話,美國會無所謂,世界也能夠承受得起。可是,如果他一路領先,只到最後投票的時候,才突然落選的話,那麼他就不是敗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政策,而是敗在一些人心中深處的種族歧視的魔障,那麼整個美國甚至世界又會如何面對?

美國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被稱呼為「布萊德利效應」(Bradley effect)。1982年,洛杉磯黑人市長布萊德利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競選加州州長,投票前民調顯示他大幅領先,投票結果卻是他以微弱劣勢輸給白人競選對手。這種現象就是心照不宣的種族歧視在作怪,很多白人選民在民調時宣稱支持黑人,但在投票時(匿名投票)卻把票投給了和自己膚色相同的「同類」。

也許,選一個州長發生這種情況,大家也就一笑置之,最多社會學家研究幾年。可是如果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發生這種情況的話,我的擔心是,美國漸漸癒合的種族歧視的傷口會被大大的撕裂,從而波及到世界的種族和諧。而兩千多萬旅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這就是為什麼我深深驚恐美國大選的結果會出現逆轉的原因。美國可以承受一個根本沒有出現黑人總統候選人的結果,也可以承受黑人候選人民調一直落後於白人而最終沒有選上的結果,但卻無法承受民調一路領先最後卻因為一些人心中的魔障而落選這個結果!

奧巴馬當選的意義——我有一個夢!

奧巴馬的當選本身改變了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最慘痛的種族歧視的國家,出現了一位黑人總統。馬丁-路德-金博士四十年前「我有一個夢」的理想已經實現了,如果還有人認為沒有實現的話,那是因為他自己的內心的陰影如此厚重,擋住了他的眼睛。

奧巴馬當選首先是給美國少數族裔特別是黑人族群帶來新的希望。長期以來,黑人問題一直是美國的老大難,甚至貫穿在美國的很多問題之中。其中除了有歷史因素作怪(當然主要是白人的問題)以外,也有很多黑人自身的問題,其中就包括內心揮之不去的「屈辱」和「自卑」感,一直嚴重地阻礙他們自身的發展。這一點生活在美國的華人華僑有很深的感觸。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對於生活在美國甚至全世界的華人華僑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要知道,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奴隸和偷渡客的後代,而中國人現在雖然背井離鄉,卻很少是被當奴隸賣出去的。和中國人注重經濟利益有所不同,這些「奴隸」的後代更加註重自己的權益和政治利益。中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這個國家是人家的,我們是旅居在此,這里永遠不會是我們的。這種思想一直鉗制著華人華僑在當地向政治領域進軍,反過來又常常損害了華人華僑的長遠利益。奧巴馬的當選——登上美國最高權力寶座——給所有居住在民主國家的華人華僑帶來新的啟示和巨大的希望。

法律還是那個法律,憲法也還是那個憲法,然而,我們心中的魔障應該消除了,如果我們被自己心中的魔障羈絆,怨天尤人,那能夠怪誰呢?當我們再一次想老調重彈對美國等國家的種族歧視做一番評頭論足的時候,也許我們應該先檢視我們的內心,想一想,我們首先在內心消除了對自己的歧視了沒有?我們為了自己和人家的權利奮力發聲了沒有?我們努力了沒有?我們心中是否曾經有那麼一個夢並一直追求這個夢想?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的意義就在這里了,這比所謂美國未來四年的經濟如何,是否還繼續泥足深陷伊拉克意義要大得多。在美國競選24小時倒數的時候,我很緊張,我眼中看不到經濟和伊拉克戰爭,我看到的是一場心靈之間的南北戰爭。我忍不住給我的一位有投票權的美國朋友打電話。我在電話里說,你應該把票投給奧巴馬,不是因為他的稅收政策,不是因為他要從伊拉克撤軍,不是因為他承諾要對華人怎麼好……你投給他的那一票,是投給一種理念和信念,投給一種希望和理想!美國已經有幾十個清一色的白人男性總統了,但沒有一個總統被選上後,可以像奧巴馬被選上時那樣,全世界都可以自豪的說,世界已經被改變,新的歷史被創造了!

行文至此也應該打住了,可是,有人問,你的題目里說「我有一個夢」那到底是什麼夢呢?其實是什麼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有一個夢,那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你的夢是進城的農民工的孩子能夠和城市孩子一起進同一所學校讀書和玩耍;也許他的夢是不要背井離鄉飄洋過海就能夠投票選擇自己的「總統」;或者你的夢是中國不但國家強大,而且人民也富裕,走到世界各地都不再受到歧視;也許,我的夢是中國每一個少數民族都認為自己也是國家的主人;又或者,海峽兩岸都夢想大陸和台灣的中國人能夠和睦相處,永不戰爭……當然,還有很多夢,例如當我們看到美國黑人奴隸的後代當選總統的時候,我們忍不住夢想,山西黑窯洞的小奴隸們都能夠在母親的身邊喝上沒有奪走他們小生命的牛奶;我們還夢想,十一歲的小女孩在遭到驚嚇後,不再被有權有錢有級別的主人威脅;我們也許都做過或者繼續在做那樣一個夢,在夢中,我們不是二等公民,我們活得有尊嚴……

你看,有什麼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他都有一個夢。奧巴馬能夠一路走到今天,都是沿著40年前馬丁-金博士的那個夢在前行,沒有那個夢,他什麼地方也去不了,更不用說進白宮了。

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當我們都有了一個夢,當我們都有相同的夢想的時候,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

『肆』 從美國大選和十八大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兩者相比,美國大選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選舉的民主性,人人都有選舉內權,在同一程度容上也加強了人民對於國家的權利意識,盡管如此,大尺度的選舉也加強了人民之間,民族之間,黨政之間矛盾,在社交中產生一些不和諧事件,十八大的選舉制度在保證人人都有合法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前提下,也相對緩解了社會中各個階級人民的矛盾,共同建立共產主義新中國。

『伍』 大概是關於美國大選的始末、歷史與現狀!有點掃盲的程度!

總的來說 是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 具體內容往下看

美總統是怎樣產生的?------經民選但非全民普選

美國離2008年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初選也還沒有正式開始,但民主、共和兩黨參選人的競選活動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不過,美國總統不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而是要取決於選舉團的投票結果。

每隔4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美國9千萬以上的選民要投票選舉選舉團(Electoral College)的成員(electors)。根據選舉團制度,每州選民的投票只決定這個州的選舉人,並且實現知道、也就是選舉團的成員投哪一位候選人的票。在一個州的選民投票中得到半數以上選票的候選人獲得這個州全部的選舉人票。選舉人在12月中旬再投票選出美國總統。

*獲半數以上選舉人票即當選總統*

那麼選舉團是如何組成的,共有多少名選舉人呢?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和1804年通過的第那2項憲法修正案,每州的選舉人數目相當於這個州選出的議員的數目。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擁有3位選舉人的名額。目前美國的選舉團共有538名成員。總統候選人獲得的票數如果超過這個數目的一半,也就是獲得270張以上的選舉人票,就能當選。如果候選人中沒有一人獲得的選票達到這個數目,就要由眾議員的投票來決定。

每州的眾議員合在一起只有一張選票,票數超過半數的候選人當選為總統。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只發生過兩次。一次是1801年當選的湯瑪斯.傑佛遜總統,另一次是1825年當選的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選舉人應當根據選民的意志來投票,但是美國憲法並沒有強制他們這樣做。事實上,很少有選舉人倒戈,而且這種「不忠實」的選票也很少能改變選舉的結果。一些州的法律禁止選舉人倒戈。

*普選得票總數落後仍能贏得大選*

那麼,美國歷史上發生過總統候選人普選得票總數落後、卻贏得大選的情況嗎?答案是肯定的。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總共發生過3次。

1876年,美國共有369張選舉人票。在當年的總統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拉瑟弗.德海斯普選得票403萬6千298張,民主黨候選人塞繆爾.蒂爾登普選得票430萬590張。海斯普選得票少於蒂爾登,但獲得的選舉人票卻以185比184超出一張,從而當選總統。

1888年,美國共有選舉人票401張。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本傑明.哈里森普選得票543萬9千853張,同時獲得233張選舉人票。民主黨候選人格羅弗克利夫蘭普選得票554萬309張,但僅獲得168張選舉人票。結果,哈里森贏得大選。

2000年,美國選舉人票為538張。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喬治.W.布希普選得票5千零45萬6千零2張,少於民主黨競選對手阿爾戈爾的5千零99萬9千897張選票,但布希由於贏得271張選舉人票而當選總統。

一旦出現總統候選人普選得票雖少、卻由於贏得多數選舉人票而當選總統的情況,大多數美國選民自然不會感到高興。那麼,美國的開國先賢為什麼要建立這樣一種制度呢?

美國總統選舉法規:怎樣進行美國總統大選初選

2008年1月以後,美國一些州會相繼舉行大選初選。在初選過程中,政黨內部的總統競選人要在各州展開競選,獲得黨內代表票數最多的候選人經黨代表大會提名,將作為本黨唯一的總統候選人,在大選中和競爭黨派的總統候選人進行決戰。

*初選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

初選(Primary)是美國總統大選第一階段的選舉,其目的是在11月的總統大選之前,對政黨內部的總統競選人進行篩選。每個州篩選總統競選人的程序都不同,大多數州採用「個人投票初選」,通過人們各自投票,選出自己喜歡的政黨總統競選人。

目前,美國大多數州都採用這種初選方式,但是,也有少數州採用「基層黨團會議初選」(Caucus),通過黨員集體開會討論,推選出滿意的政黨競選人。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希瑟.格肯(Heather Gerken)解釋了「個人投票初選」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之間的區別。她說:

「『個人投票初選』很像大選,人們要通過投票,在候選人的名單上標出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得票最多的就獲得初選的勝利。『基層黨團會議初選』則更象國會辯論。議員們進行激烈辯論,並尋找妥協方案,它又象市政會議,大家聚集在一起,對某一事務做出決定。」

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納特.佩爾西利(Nate Persily)指出,這兩種形式關鍵區別在於一個是不記名投票,另一個是公開投票。

佩爾西利教授說:「『個人投票初選』是指人們要投票選出一位候選人,沒有人知道是誰投的票以及投了誰的票。但是,『基層黨團會議初選』更類似於集體決定,人們會站起來公開表示投票支持某一位候選人,然後大家再分成不同的小組,哪位候選人在小組中得到的支持票越多,那麼他在舉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的州的某一選區得到的代表票數就越多。」

這樣看來,如果希望更多的人參與投票,而且保持投票的隱私,可以選擇「個人投票初選」,如果希望就某一問題進行公開的和更深入的討論,可以選擇「基層黨團會議初選」,究竟採取哪種方式,由各州自己來定。但是,美國歷史早期,各州一般通過「基層黨團會議初選」選舉政黨總統候選人。

*改革投票程序*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希瑟.格肯指出,由於出現過政黨操縱投票等舞弊問題,各州開始改革投票程序。她說:

「美國歷史上投票一度存在很多舞弊問題,例如1800年代末期和1900年代初期,出現過政黨自己印選票,通過免費提供酒來拉攏選票,以及看著別人投票的作法。為了阻止這種舞弊行為,各州開始參與到投票中來,並且對什麼人可以參加初選進行調控。現在,各州在這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它不是對人們應該投誰的票,而是對投票程序、什麼時候以及如何投票進行控制,同時負責清點選票等。」

*初選不是直接選舉*

南加州大學法學院教授伊麗莎白.加勒特(Elizabeth Garrett)說,無論採取哪種方式,人們都不是直接投總統競選人的票。她說:

「在『個人投票初選』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中,參加投票的人實際上不是直接投票選舉政黨競選人,例如,在初選中,人們不是直接投票支持民主黨的總統競選人本人,而是投票選出參加民主黨黨代表大會的代表,然後再由他們到那裡選出總統候選人。」

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納特.佩爾西利進一步解釋了這個做法。他說:「每個州會根據人口多少被給予一定數目的代表,因此象加州或紐約這樣的大州就比特拉華、新罕布希爾這樣的小州,以及懷俄明這樣以農業為主的州的代表票數多許多。政黨總統競選人要在初選結束之前盡可能多地爭奪代表的票數,誰得票多,誰就是贏家。」

*各州競選法規*

美國聯邦一級有一些法律規定,每位公民,無論種族和性別如何,都有平等的投票權。但是,美國的競選法主要還是在州一級,全美50個州各有各的選舉規定和投票方式,總統大選也不例外。

例如在大選初選問題上,就有數以百計的法律條文和規章。例如有些州為了選出公眾都喜歡的總統候選人,允許跨黨派投票,但是也有一些州只允許本黨成員參加黨內初選,以確保選出真正忠實於這個黨的總統候選人。

南加州大學法學院教授伊麗莎白.加勒特介紹了各州做法上的不同。她說:

「美國有兩種『個人投票初選』。拿民主黨初選為例,有些州採用封閉的『個人投票初選』,因此只有注冊的民主黨成員可以參加投票,其他一些州,例如我所在的加州,採用半封閉的『個人投票初選』,允許民主黨和獨立派人士參加投票。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有所不同,因為人們要聚到在一起進行討論,因此會佔用個人更多的時間,參加這種初選的人一般都是黨內忠實成員。」

*新罕布希爾和愛奧華一馬當先*

另外,各州對什麼時候舉行初選也有自己的法律規定。從傳統上講,第一個舉行「個人投票初選」的州的是新罕布希爾,第一個舉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的州是愛奧華。初選的最初階段非常關鍵,因為選舉結果一般可以反映出政黨候選人的實力如何,而且往往會對後來的選舉產生很大的推動力,因此政黨總統競選人都會努力爭取在最先舉行初選的州獲得勝利。

至於哪個州應該最先舉行初選,完全取決於各州的法律,例如新罕布希爾州通過的法律規定,它的初選必須在其它任何一個州舉行初選的一個星期之前舉行,因此如果有哪個州通過新的法律,把自己的初選時間提前,那麼,新罕布希爾州的初選時間也就自動提前。

南加州大學法學院教授伊麗莎白.加勒特指出:「在應該由哪個州最先舉行初選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爭執,因為沒有一個州願意在競選已經成為定局後才開始舉行初選。共和黨和民主黨長期以來都在新罕布希爾和愛奧華州舉行初選和基層黨團會議初選。

「對於這兩個州是不是最先舉行初選的最佳地點,有很多的爭議,因為它們都不算是美國具有代表性的州,這兩個州都是農業州,而且少數族群也不是很多,因此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州選出的代表可能和它們選出的代表不一樣。」

*州和政黨發生沖突怎麼辦?*

羅約拉法學院教授理查德.哈森(Richard Hasen)指出,政黨內部的競選規定和州競選法有時也會發生沖突。他說:

「各州可以自己定初選時間,但是如果政黨不同意,它可以不接受州選定的日期。例如,如果加州通過法律說,它將在新罕布希爾州之前舉行初選,民主黨可以說,如果這樣,它就不承認加州的初選結果,因為它已經向新罕布希爾做出承諾,讓它首先舉行初選。」

上面,我們介紹了各州大選初選的一些法規,當然各個政黨也有自己的競選規定。如果它們之間發生沖突,美國法律如何判定呢?根據美國法庭的判決,在由誰參加初選以及初選法規的問題上,政黨有最後的決定權,也就是說,州的法律要服從政黨的競選規定,接下來,我要為您介紹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的一起涉及競選法的案子。

*加州法律允許跨黨派初選*

1996年,加州選民通過全民公決,通過了「總括性初選法」。這個法律規定,無論選民個人屬於什麼黨派,他們都可以參加其它黨派的初選,獲得票數最多的政黨候選人將獲得本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加州羅約拉法學院教授理查德.哈森介紹了這個法律的內容。他說:

「加州的法律說,參加初選投票的人,無論他們屬於哪個政治黨派,應該被允許參加初選,例如,如果我是民主黨,我可以參加共和黨的初選,而且可以不受次數限制地變換參加初選,例如在選舉州長時,我可能決定參加共和黨的初選,而在選舉參議員時,我則可能決定參加民主黨的初選。」

*加州競選法引起爭議*

支持「總括性初選」的人士認為,這個體制可以促進更多的人投票,而且能夠選出比較溫和的候選人。但是,傳統上一直禁止非本黨成員參加本黨大選初選的加州民主黨和共和黨均表示,允許非本黨成員參加初選,會使兩黨難以選出更好地代表本黨觀點的候選人。

因此,以民主黨為首的幾個政黨,分別向法庭提出訴訟,控告加州政府,理由是加州的初選法違反了憲法給予他們的結社自由。但是,被起訴方的代表、加州州務卿比爾.瓊斯申辯說,「總括性初選」可以使民意得到更好的體現。

地區和上訴法院的判決以州的利益大於政黨的權利為由,做出有利於加州政府的判決。但是,加州民主黨不服,繼續上訴。

*法庭裁定黨派利益優先*

2000年6月26號,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7比2的多數判決說,加州的初選法違反了政黨的憲法權利,因為美國聯邦憲法確保政黨本身,而不是其它什麼人,選擇本黨候選人的權利。

這項判決一方面否定了加州的初選法,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在競選法的問題上,例如在誰可以被允許參加政黨初選和由哪個州最先舉行初選等問題上,應該由政黨,而不是州做出最後的決定。

*總統候選人提名*

我們一開始提到大選初選結束後獲得代表票數最多的競選人將獲得政黨的提名。但是,羅約拉法學院教授理查德.哈森指出,實際情況是,前幾個州的初選下來,有些候選人看到自己得到的代表票數很少,而且沒有希望出線,因此在初選結束之前就退出競選。

哈森教授說:「近些年來,往往在黨代表大會開始之前,人們就知道誰會被提名為政黨唯一的總統候選人了,因為會有一個候選人得到的票數非常多,以致於黨代表大會上代表投票只不過是履行應盡的義務而已,這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了。」

在各州舉行初選後,各政黨將舉行黨代表大會,再由與會代表投票提名本黨唯一的總統候選人,南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法學院教授伊麗莎白.加勒特指出,代表們在投票問題上比較靈活。她說:

「有些政黨候選人有可能在大選之前就退出競選,因此,那些本來決定投票支持他們的代表,如果在初選中被推選去參加黨代表大會的話,就有了投票支持其他候選人的靈活性。除此之外,還有些所謂的『超級代表』,他們不用經過初選,而是由黨內決定參加黨代表大會。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靈活的體制。但是,一般來說,人們可以通過在初選中被選出的代表,就對誰會在黨代表大會上獲得提名略知一二了。」

一般來說,參加黨代表大會的代表會提名獲得代表票數最多的候選人。如果沒有一位候選人在初選中獲得提名所需要的足夠票數,那麼黨代表大會上還要再次進行投票,代表們也可以投票支持他們在初選中沒有投票支持的候選人。

*大選初選利弊*

對於大選初選,有人支持,有人反對,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納特..佩爾西利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說:

「『大選初選』看上去很民主,因為普通黨員可以更多地參與到這個制度中來,而且還可以避免政黨內部的欺騙行為。但是,我們發現,雖然允許更多的人投票可以使政黨更民主化,但是,實際情況是,往往在愛奧華和新罕布希爾等最初幾個州的初選過後,政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就基本確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到了全美大部份州開始舉行初選時,候選人已經被選出,這意味著,很多選民在選誰作為政黨總統候選人的問題上,不能進行有效的投票。」
參考資料: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51635/archives/2008/715177.shtml

『陸』 請問美國大選中,選舉人的作用

選舉人是各自黨抄推選的,剛開始每黨推選兩名總統候選人,各自拉票一段時間,各黨選擇票高的來與另一黨竟爭,希拉里最後輸給奧巴馬了,奧巴馬就與麥凱恩竟爭,通過自己的竟選口號宣傳,以獲的選民手中寶貴的一票,超半數票就可當選了。

『柒』 美國總統大選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回顧本年度美國大選的進程內涵,當能咀嚼出激勵人們更自信地邁向新的一年的意義。

曠日持久的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從初選到11月4日晚塵埃落定,都昭示並註定要刷新歷史紀錄,成就一樁美國歷史的創舉:不僅僅是年齡族裔性別的區別,還務必具備改革勇氣和時代精神,足以擔當在全球遭遇金融海嘯危機之際至少能夠給予美國人民信心之大任。

這個歷史新紀錄,在上半年初選時便露出端倪。代表女權主義和中老年階層選民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雖先聲奪人,卻後勁欠足,最終失去了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的機會。草根階層出身、尚未染上華盛頓政治圈俗習的新科參議員奧巴馬黑馬揚威,後來居上奪得了代表民主黨進軍白宮的決賽權。

這個歷史新紀錄,在下半年尤其是9月至11月間由於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而面臨選民的大抉擇。資歷經驗堪稱豐富老到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卻未能亮出振興經濟挽救金融市場的錦囊妙計,又被布希八年執政口碑太差乃至共和黨聲譽受損而拖累,在奧巴馬的節節攻勢下,無可奈何地敗退了。

因此,奧巴馬於11月4日大選投票日當晚宣布贏得大選勝利的那一刻,一位體內流淌著非洲裔先人鮮血的年輕美國人問鼎美國最高權力寶座的歷史性創舉,不僅令美國黑人揚眉吐氣,也使得所有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都感到振奮欣慰。這也不僅是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當年家喻戶曉的《我有一個夢》的當代翻版,更昭示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與開端。

奧巴馬參選之初,就提出了一個深得人心的字眼——「變革」(change),隨著大選的深入,「變革」(change)不啻成了奧巴馬揮戈進軍的旗號,甚至成了他演講的標志性口號,隨之也迅即在全美國社會流行為一種代表性「符號」,實質是呼應了最廣大階層的民眾要求改革謀取新生的願望,以至連他的對手陣營也不得不拾人牙慧般喊起了「變革」的口號。奧巴馬在競選進程中不斷強調「變革」進取的迫切性、重要性,他的演講鏗鏘有力,超越政治領域,事實上也成功地把「變革」演化延伸為當代美國和美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吸納了愈來愈多的支持者乃至鐵桿擁躉。

正如12月17日問世的《時代》周刊把奧巴馬選作2008年度風雲人物所作的評語,稱他「在艱困時刻堅持信心,勾勒具有企圖心的未來藍圖,充分展現領導美國迎接挑戰的風范」。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在創造美國歷史的片刻,也肩負起變革和挑戰的大任。

奧巴馬候任期間的組閣步伐也邁得比歷屆當選總統快。其內閣人選既展現了兼容度和多元化色彩,也顯示了張弛有度的強勁實力和政策技術型特點。前者包括聘用希拉里等前政敵對手出任國務卿等要職,延聘多達各種族成員入閣,以及聘請朱棣文等少數族裔精英執掌不同重要部門;後者則是在外交、經濟、國安、科技、教育等領域各有倚重的專才,尤其是多駕馬車組成的經濟管理團隊,拉開了要面對金融海嘯席捲下滿目蒼痍的的美國經濟大動干戈的架勢。

這樣一個堪稱「大腕內閣」、「夢幻內閣」的奧巴馬新政班子,將在2009年運載起那寄託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希望和變革挑戰夢幻前進,能否在全球化的世界外交反恐格局中贏得尊重和信賴?尤其是能否安然越過金融風暴的雷區,扭轉美國經濟困局?實際上也是檢驗奧巴馬變革新政的關鍵,是考驗奧巴馬內閣應變挑戰和處理各種危機能力的關鍵。無論如何,變革與挑戰必然成為當下美國和美國人無可迴避的生活基調,化作美國和美國人收拾舊河山重鑄輝煌的艱難征程。

『捌』 通過美國大選,看中國政治制度有什麼優勢

西方一些人曾懷疑中國的改革乃至政治制度能否持續,但這種態度正發生變化。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多年,並在這個過程中贏得外界越來越多的尊重。懷疑中國政治制度能否延續的聲音越來越不篤定,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的未來發展潛力。
1945年以後,歐美國家開始越來越推崇西方式的民主,尤其是普選權和多黨制,並認為這是政府合法性的唯一來源。這種看法其實膚淺而又缺乏歷史根據。西式民主並不能確保政府在人民的眼中具有足夠合法性,只要看看義大利就能明白:二戰過後,其政府不斷更迭如過江之鯽。議會黨派林立,小黨派眾多,長期需要多黨聯合,甚至無法形成一黨單獨執政的局面。很多義大利人對此頗覺無奈。
反觀中國,走出了一條區別於西方式民主的道路,中國的領導層獲得了高度的合法性認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中國政府享有高度支持,支持率在世界各國中十分靠前。顯然,西方的民主道路並不能幫助解釋這個現象。如同美國學者白魯恂在其《亞洲權力與政治》一書中所指出,很多西方學者在談論政治時,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政治體制要比政治文明重要,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中國就是一個最佳範例。首先,中國嚴格來講應該被稱為一個文明國家,而非西方所普遍定義的那種民族國家。長久以來,占據國家管理者案頭的首要任務就是維護國家的統一,也就是中華文明的統一。中央政府因此獲得高度權威,民眾對此高度認同。國家的概念,在中國百姓心中更如「家」的延續,而非西方社會眼中的統治者謀取利益的工具。
其次,中國更加看重國家產生的整體功效。西方社會關注政府究竟如何選出,而中國卻更關注管理者能否真的勝任。高效的政府帶領中國實現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創造了現代經濟史上的發展奇跡。
實際上,無論是國家制度還是社會形態,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國同西方的差異都非常大,盡管可以互相學習也應該互相學習,但這種差異不可能盡數消弭。
西方一些勢力以前總是信誓旦旦說中國會朝西方國家的方向改革,但實際上,政府的治理危機更有可能發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國。隨著美國和歐洲的衰落,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權威性也日漸下降。而中國,基於其自身實際走出發展和繁榮之路毫不令人意外。
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只要稍微看看一個普通中國家庭30多年來變化有多大,就不難想像整個社會正在經歷怎樣的變遷。當前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法制,都是中國面對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作出的重要抉擇。

『玖』 從美國大選的歷史與現實分析我國民主政治完善的路徑和方式

把題目拆開先 第一 美國大選歷史 第二 美國大選的流程 第三 當下我國選舉方式及缺陷 第四 值得學習的經驗 選舉團制度與人大代表制度的比較

閱讀全文

與美國大選歷史性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