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建水的歷史文化

建水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2 03:30:26

❶ 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的歷史由來有哪些

建水縣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縣之一,該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北岸,面積3789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2010年人口為53.15萬人。2012年建水縣實現生產總值(GDP)89.6億元。1988年建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唐南詔時築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隸屬於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國時期屬秀山郡阿白部。元時設建水州,明代稱臨安府。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

西漢屬牂柯郡毋掇縣。東漢屬益州牂柯郡毋掇縣。三國蜀漢屬益州建寧郡毋掇縣。西晉屬寧州興古郡毋掇縣。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北朝周屬南寧州。隋為南寧州總管府所轄東爨地。唐初屬劍南道戎州;唐元和年間(806~820),南詔在建水築惠歷城(漢譯建水城),隸屬於通海都督府。大理國前期於此設建水郡,為巴甸侯爨判的封地,後期屬秀山郡阿僰部地。

元初設建水千戶,屬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隸臨安路(治通海)。明洪武十五年(1382),臨安路改臨安府,府治遷至建水州,並設臨安衛指揮使司(滇南軍事指揮機關),拓地改建磚城,故有建水城又稱臨安城。清初沿明制,於此置臨安府和臨元鎮總兵官,建水州屬臨安府。清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改建水州為建水縣,仍屬臨安府。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

民國元年(1912)10月,臨安府所在地的建水縣被裁撤,由臨安府府長兼理建水縣行政事務。民國二年(1913),撤銷臨安府,復設縣治於建水,改名為臨安縣;將建水縣北區劃出,設曲江行政委員,屬縣級行政機關,隸蒙自道。民國三年(1914)1月,因與浙江臨安縣重名,仍恢復建水縣舊名。民國七年(1918),撤曲江行政委員,改由建水縣曲江縣佐管理,縣佐由省政府委派。民國十一年(1922),將曲江縣佐地劃出,增設曲溪縣,縣政府駐新街(1929年11月批准)。民國十八年(1929),廢道後建水、曲溪縣由省直轄。民國31年(1942),建水、曲溪縣屬雲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建水、曲溪縣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

1950年,建水、曲溪縣屬蒙自專區。1957年9月6日,國務院決定設置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曲溪縣劃歸紅河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於1957年11月18日成立)。

1958年10月,中共紅河地委決定撤銷曲溪縣。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撤銷曲溪縣,將原曲溪縣的行政區域並歸建水縣。此後建水縣撤銷區鄉建制,建水縣建成普雄、官廳、西庄、南庄、陳官、岔科、渣臘、曲江、利民、蘇租10個公社。

1999年,面甸鄉撤鄉設鎮。年岔科鄉、官廳鄉、青龍鄉、東壩鄉撤鄉設鎮。

2003年,撤銷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設立臨安鎮;撤銷曲江鎮、東山壩鄉設立曲江鎮。

2005年,撤銷曲江鎮、利民鄉和李浩寨鄉,設立新的曲江鎮,鎮政府駐原曲江鎮政府駐地。

❷ 雲南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幾個

國家級的有6個:

1、昆明歷史文化名城

2、大理歷史文化名城

3、麗江歷史文化名城

4、建水歷史文化名城

5、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6、會澤歷史文化名城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9個:

1、騰沖歷史文化名城

2、威信歷史文化名城

3、保山歷史文化名城

4、廣南歷史文化名城

5、石屏歷史文化名城

6、漾濞歷史文化名城

7、香格里拉歷史文化名城

8、劍川歷史文化名城

9、通海歷史文化名城

(2)建水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從1988年開始,省建設廳、省文化廳分別在建水、巍山、騰沖、威信、保山、會澤召開了六次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座談會,及時總結名城保護中的經驗得失,為各名城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

昆明城市規劃委員會由一位分管副省長出任主任,重大建設項目須經規劃委員會論證確定,為保護城鄉文化遺產提供了決策依據;麗江成立了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和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管局,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保護工作;

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紅河、會澤等城市,相繼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制定了名城保護條例,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2002年10月28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

2007年11月29日《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條例》由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2008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這使我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管理有法可依。

❸ 500年歷史的建水文廟,懸掛8位皇帝御賜金匾,為何它如此受皇家青睞

在雲南建水,有著這樣一座700多年的古建築群。它經歷了50多次不同規模的擴建,規模之大在我國歷史上都是少見的,其中主殿懸掛了8位皇帝的御賜金匾。但是知道這個地方的人不是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歷史悠久的建水文廟。

更重要的是我想大家都知道文廟,因為它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孔子和推崇儒家思想的重要禮節性建築,幾乎分布在全國各地。但是因為歷史原因,唯獨有建水文廟保留至今,它的規模和保存程度都是比較好的,這屬於在全國都比較少見的情況。

建水文廟整體布局是在全國僅存的文廟中規模最大的,可謂是鱗次櫛比。所以它深受清代皇帝的喜好,在700多年的歷史中,建水文廟的規模以及位居全國第一。以上說法,僅代表個人觀點。

❹ 建水紫陶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建水紫陶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工藝品。其製作源遠流長,自宋末年間開始生產陶器,至回今已有九百多答年的歷史。歷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說法,紫陶屬傳統的名優產品。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被國家文化部列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安陶(1997年重慶直轄後,改為重慶榮昌)並駕齊名。

❺ 雲南建水古城,有著怎樣的悠久歷史

建水古城,古稱步頭,亦名巴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南部。建水古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築的土城,在1387年(明洪武20年)被礦建為磚城,最後經歷了歷史的演變,在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於它經歷了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仍然保存了50多座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越南捲筒

這里是雲南紅河建水古城。很多人知道建水古城是通過《舌尖上的中國》和《十二道鋒味》了解的。除了特色美食,建水的歷史也值得你去仔細研究。不過,這座1200餘年的歷史古城,終究沒能躲過金錢的誘惑,正在逐步趨向商業化。趁現在,趁它還在走向商業化的路上,抓緊時間去看看吧,還有少許的民風民俗依然保留在這個世上。

❻ 有誰了解建水陶的歷史

復親:建水紫陶,歷史悠久,源制遠流長,是我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水紫陶產生於清代,始於道光年間,是在明代粗陶生產昌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在建水陶瓷發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

❼ 建水紫陶歷史文化

據現有史料和實物考證,建水紫陶始於清末,形成的歷史距今不過百年有餘,源流卻十分久遠。1988年從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遺址出土的陶飾、陶墜、陶片和1982年從建水龍岔河西漢古墓出土的陶片,都向現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建水境內曾經有過的古老陶藝。
在建水古城北郊有一個窯火燒出來的村落——碗窯。碗窯村始於何年已無從考證,後人只知道這個世代以陶瓷為業的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後的紅土坡由東向西綿亘數里沉寂著一大片形跡清晰的古窯遺址和堆積如山的陶瓷殘片。在1980年中央工藝美院與建水工藝美術陶廠首次對建水古陶遺址和陶瓷殘片進行的叩訪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殘片。從此,人們從這種極富靈性的陶瓷語言里,破譯出了古人無意中傳遞出的歷史與文明。
在建水陶瓷發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紫陶是用碗窯村紅、黃、青、紫、白五種不同顏色的泥土,泡水濾漿後成紫紅色的陶泥,用以製成器皿坯胎燒制而成。與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採用無釉磨光,陶器燒成後用鵝卵石精工細磨拋光,使之質地細膩、光亮如鏡,輕輕敲擊有金屬之聲,故而有「體如鐵、明如水、亮如鏡、聲如磬」之說。在發展過程中,上個世紀初,有人創造了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書寫繪畫,或畫梅蘭竹菊山水人物,或寫唐詩宋詞行楷隸篆,以刀作筆再行雕刻,填以白泥刮掃的裝飾手法,取得中國山水畫般的獨特的藝術效果。之後又進一步發展,再創「斷簡殘貼」的藝術手法,使建水紫陶藝術價值和藝術效果大增。
建水紫陶生產之初,主要生產煙斗、茶具、花瓶、筆筒、印盒、燭台等物件;至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生產一種用於燉雞的造型獨特的「楊林鍋」,即新中國成立後曾大量生產的汽鍋。建水紫陶採用無釉磨光,有一定的氣孔率和吸水率,因而有「花瓶裝水不發臭,花盆栽花不爛根,茶壺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餚隔夜不餿」的優點。特別是用建水紫陶汽鍋燉出的雞肉,味道比用別的汽鍋燉出的味道更為鮮美。因而建水紫陶汽鍋深受外商歡迎,遠銷美國、日本及東南亞一帶。
翻開建水紫陶的歷史,我們欣喜地看到早在上個世紀初,其殘貼博古瓶、新玉壺春瓶就被選送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參展。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在近乎苛刻的審評中,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一並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北京人民大會堂雲南廳內陳列的四隻大花缸,就是建水紫陶產品。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曾攜帶建水紫陶汽鍋、花瓶作為禮物贈送外國朋友。
輝煌後的沉寂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建水紫陶曾經的輝煌歷史由於種種原因,漸漸被人們所淡忘。現有生產紫陶的企業主要有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和建水縣興仁建材陶瓷廠兩家企業及陳紹康、袁應德、馬成林、向進興、徐榮紅五戶個體作坊。工藝美術廠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組建的大集體企業,至今仍沿襲著產權不清、職責不明的陳舊體制,而組建於2003年的興仁陶瓷廠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兩家企業都缺乏再生活力。制陶企業各道工序的管理缺乏科學的量化指標,更多的是以計件付酬為主的作坊式管理。無論哪一道工序,其技能幾乎都緣於師傅的口傳手授而沒有明確的量化檢測控制指標。
建水紫陶2004年社會銷售總額約200萬元共70餘萬件。目前,汽鍋、花盆、餐具等產品主要銷往縣外省內市場。文具、茶具、花瓶等工藝品主要在縣內銷售。按現有紫陶市場分析,高品質紫陶產品國內市場年需求量應在20萬件,國際市場年需求量在10萬件3000萬元以上,但是建水紫陶的生產和經營沒有形成規模。

紫陶將再出彩
今年的5月18日,楊子馳在向建水本地人多方打聽後,找到了居住在碗窯村曾被聯合國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對紫陶工藝具有較深造詣的陳紹康師傅。在陳紹康家中,楊子馳和好友們帶著對紫陶工藝的贊賞之情,仔細地鑒賞著陳師傅作品,精心挑選著。他告訴記者:「這是到建水最好的紀念品呀!我要多挑選幾件帶回家,讓孩子們也好好觀賞觀賞。」楊子馳一位朋友說道:「就是陳師傅這里有些難找,我們是問了好久才找到的。」陳紹康告訴這些外鄉人:「縣委、縣政府已籌集11萬元資金,准備幫助我組建『紹康工作室』了。工作室就建在我們村口的路邊。我們碗窯村以後也將建設成集紫陶生產、展銷、游覽為一體的旅遊村。歡迎以後你們能帶上親朋好友來坐坐呀。」
陳紹康說的這些是建水縣委、縣政府提出將紫陶建設成為名牌產品的目標中的一部分。為使建水紫陶產業快速發展起來,2003年州政府在昆交會上爭取了一個展位,展出了興仁陶廠的紫陶產品。昆明的茶馬王集團和龍生集團兩大茶葉經營商當場就簽了訂單,隨後四川、海南、台灣等地客商紛紛打電話訂貨。2004年,州財政局分別給興仁陶廠、工藝美術陶廠補助25萬元和10萬元的紫陶項目開發資金。建水縣以推出名師名品、走精品之路為戰略目標,根據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組織制陶企業研發生產三個不同層次的紫陶產品。此外,縣委宣傳部還出版發行了《建水紫陶》大型畫冊,為把建水紫陶產業再一次推向全國、推向世界打下了宣傳造勢基礎。去年10月12日,由建水縣委宣傳部、文體局、經貿局、旅遊局和縣文聯等部門共同發起的建水紫陶研究會正式掛牌成立。此舉旨在組織聯絡全縣與紫陶生產相關的單位和個人,共同把建水紫陶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字串4
今年5月16日,建水縣委專題研究了建水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其中做強建水紫陶業即為重點之一。建水紫陶研究會提出的建水紫陶產業化開發意見書中提出,發展建水紫陶產業的主體,歸根結底還是企業。產權不清、職權不明的經濟體制,已經成為阻礙建水紫陶產業發展的瓶頸。縣委、縣政府決定由分管工業的副縣長親自抓縣工藝美術陶廠的改制工作。另外按照「前面展銷、後面生產、中間遊客參與」的布局,局部調整北部發展區規劃,將碗窯村建設為紫陶生產、展銷、游覽之旅遊村。隨著建水紫陶文化產業規劃的制定出台、紫陶銷售市場的擴展以及古窯遺址、碗窯陶瓷生態村和現代陶瓷生產製作工藝等建水紫陶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建水紫陶將真正作為一種活著的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❽ 雲南建水傳說故事

建水古城位於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稱步頭,亦名巴甸。漢時屬益州郡母掇縣地,西晉屬寧州興古郡,唐為南寧州都督府東爨烏蠻地。南詔政權於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因為當時每逢夏秋之季,壩子里溪水漲溢如海,漢語譯為建水。元時設建水州,屬臨安路(路治在通海),並在建水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統轄臨安、廣西(今瀘西縣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稱建水州,改路為府,臨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次年復稱建水縣。
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築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擴建為磚城。城周六里三、城牆高二丈五尺,四門有城樓,樓為三層,各高四丈,雄偉壯觀。清順治初年,李定國攻佔臨安城時,南北西三座城樓毀於戰火,康熙四年又復修,後再度毀損。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舊巍然屹立,但已破損不堪。解放後政府又撥款修葺,才煥然一新。
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武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曆年間又建建水州儒學。清代先後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曲江四個行院,境內人才輩出,明代有文進士30人,武進士23人,文舉人288人,武舉人29人。清代有文進士33人,武進士15人,文舉人412人,武舉人355人。當時,有「臨半榜」之稱,即雲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佔了半數左右,堪稱雲南之冠,在全國亦不多見,加上建水文廟規模宏大,建築精緻,故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之美譽。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建水城內外留下了許多充滿深厚文化意韻的建築物,古代寺廟、祠庵和樓台亭閣達50餘處。有建於元代的文廟,清代的雙龍橋,還有燃燈寺、東林寺、玉皇閣等文物古跡。這些歷盡滄桑,古跡斑駁的瑰寶、閃爍著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燦爛光輝。

❾ 雲南建水古城為什麼被譽為「文獻名邦」

雖然國內早已進入了現代化的發展,但是也保留著許多美麗古老的小鎮,很多人在繁華喧囂的大城市中生活久了就想著能夠去一些安閑寧靜的地方散散心,而這些小鎮子就非常適合人們過來散心放鬆,慢節奏的生活能夠讓人的心情都變得緩慢起來,不用擔心太多的俗事,只剩下旅行的愉悅之感。


在建水古城裡面能讓人享受到悠閑的時光,似乎整個人都在這里慢了下來,適合遊客過來度假散心。大家有沒有去過建水古城呢?你們喜歡這座古城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與建水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