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展觀後感

歷史文化展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2-22 03:16:37

『壹』 看安定民俗展和歷史文明陳列展觀後感

昂昂溪遺址博物館展覽陳列更新改造後,新的陳列主題為「北方漁獵文明的搖內籃」和「梁思永先生與昂容昂溪文化」,展館共分為序廳、展廳A區、展廳B區和展廳C區。序廳由最初的幕布形式,更新為現在的中間為木質浮雕、兩側是背景布的立體感風格。前言部分的木質基座也以仿舊處理,增添了歷史厚重感。總體來說,昂昂溪遺址博物館展覽陳列是昂昂溪遺址群的縮影與索引。陳列設計堅持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的三者統一,將科學的思想內容、完美的藝術形式、現代的科技手段三方面完美結合,努力拓展陳列主題的深度和廣度,突出中國北方草原古代民族文化特色,展示漁獵經濟生活的特點,選准用足標志性文物,精美細小石器採用同類文物集群式展示,並附以典型細石器的大型照片或放大模型。觀眾在館內參觀後,還可前往周邊遺址現場身臨其境參觀考察,以進一步體味原始時

『貳』 求參觀首都歷史博物館的觀後感(要快)600字左右

從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叄』 觀歷史文物有感的作文

大家必然知道,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孕育了中華古文明,是世界上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物,就是體現古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直觀、瞭然地看到我國的發展歷程;而古代化石,就是回歸遠古時代的一座橋梁,可以令我們直面地回歸到遠古時期的世界。在省博物館就可以了解到這些。 下面請跟我走進省博物館的展廳。
甲骨文和一個頭顱,讓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盛行於殷商時期,就是把字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因為獸骨堅硬,所以多以直折為主,很少圓轉。雖然圖面性強寫法上沒有定型,大小不一隨意性大,但從可識的文字來看,我覺得可像英文字母了。但一個頭顱有什麼好稀奇的呢?因為那是一顆五千年前做過開顱手術的頭顱!且那個人據說還活了一段時間。這說明古代人也做過開顱手術!
玉器石刻也令我印象深刻。考古發掘表明,我國發現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萬年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我國第一個玉器高峰時代,即東漢時袁康所說的「玉兵時代」,他在《越絕書》中說:「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在這個時代人們使用當地所產玉石製成了大量玉器。當時有三個產玉中心:一是南方江浙一帶以良渚為文化中心;一是北方遼寧一帶以紅山文化為中心;一是西北以昆侖山和田玉為中心。據考古學家研究,這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時代。每一塊玉石都雕琢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代人沒有現在那麼好的工具,怎麼能雕出比現在還好的玉刻來呢?看來這跟古代人的辛勤勞動有著很大關系。他們太聰明了,太細心了!
在恐龍化石展廳,各地出土的化石盡收眼底:犀利的象牙,高大威猛的恐龍……各樣化石令人嘆為觀止。中國雲南祿豐縣恐龍山方圓10平方千米的地區,是聞名於世的恐龍之鄉。1938年考古學家在這里首次發現完整的恐龍化石,之後陸續挖掘出數十具恐龍化石。經鑒定,其中有24屬30多種恐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在動物標本展廳,各種標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麗的長尾雞,精緻的鴕鳥蛋……各式標本讓人拍手叫絕。
在藝術石刻展廳,各種的石刻形態各異,細致入微:屹立的佛像,整齊端莊的壁畫……各類石刻使人悠然神往。
這次展覽使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美」;讓我了解了古人的聰明智慧,歷史的偉大; 彷彿讓我回到了史前,與古生物零距了。

『肆』 麗江古城城歷史文化展示管觀後感

展館以互動性、藝術性、趣味性、知識性取代了傳統的單向、說教式的展示方式回,從不同的角度全景、答深度解讀麗江古城,從歷史、建築、規劃、人文故事、風景等多維度,展示了一個你不知道的麗江。」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麗萍在開館儀式上說,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集中體現了麗江古城在發展過程中尊重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以及各級政府為世界遺產保護所做的不懈努力。通過陳列、圖文、聲、光、電、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等形式,採用中、英文雙語,使參觀者能全面了解麗江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自然環保、遺產保護等方面的成果。

『伍』 天津市文化展觀後感400字

今天,晴空萬里,天氣宜人,學校組織我們去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

走近博物館首先映入內眼簾的是幾個容蒼勁有力的大字。進入博物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型塑像,裡面記載著人民解放軍同敵人英勇作戰的場面,繞過塑像,我們走進大廳,大廳里放滿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有紅軍使用過的刀槍,有紅小孩使用過的紅鷹槍,有紅軍使用過的炊具,還有烈士留下的血衣……

『陸』 甲骨文文化展觀後感1000字

重獲新生的甲骨文
在古中國的漢字、古埃及的聖書字、蘇美爾人的楔形字和中美洲的瑪雅文字組成的世界四大自源字體系中,唯獨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延續到如今,甲骨文的傳承能夠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證古澤今」的甲骨文文化展,向遊客展示了190餘件甲骨、青銅、玉石等文物,系統地介紹了商代歷史研究成果。
從1899 年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首先鑒定並開始購藏甲骨算起,甲骨文被發現已達 120 年,但它的歷史卻有3000多年之久。甲骨文的發掘和研究,使得中國的歷史研究邁入了新進程,它的存在有力地證明了商王朝不是神話傳說,而是事實存在的。
甲骨文雖是一項古老文字,但它終究是中國現代漢字的源頭,在被發現具有史料價值之前,殷墟已經出土過許多甲骨文,其中一部分被當作葯材賣掉,造成了「人吞商史」的悲劇,在新時代,我們應該避免甲骨文被遺忘,讓它走進人民的生活,吸引人民的注意力,從而使得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感受到它所代表的古老民族文化。

參觀「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時,博物館工作人員就甲骨文的卜辭文例生動形象地向遊客描繪了商代先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其中一份卜辭的內容大致是商王為自己的狩獵占卜,問此行是否會獵到犀牛。這種生活方式與現代大不相同,如果不是憑借甲骨文的記載,我們也難以想像如今氣候乾燥的河南竟然曾生長著大量犀牛,而這就是先民們真實的生活環境。
在展覽出口處,設有甲骨文表情包下載器,只要用手機輕輕一掃,就可以馬上使用甲骨文字體繪制而成的賣萌表情包,有「大家好」、「謝謝」等常用語,也有「抱大腿」、「吃貨」等流行語,無不是五顏六色、活靈活現,迅速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甲骨文用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除此之外,有的文博機構還相繼推出了紀念幣、文化衫等周邊產品,讓甲骨文「入了手」「上了身」,切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與精神世界,讓歷史攜手現實,讓甲骨文重獲新生。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一種文字的誕生與演變承載著一個民族的記憶,文字史說到底就是民族的生活史、心靈史、文化史、精神史,甲骨文作為中國漢字的古老開端,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接近它,就等於接近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
甲骨文文化展的推出,能夠進一步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對甲骨文等古代文字的興趣,在展覽中,有不少的父母帶著孩子前來參觀,相信將來他們也會為守護好、傳承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從黃帝時代至今,約有5000年的傳承。在光輝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無數燦爛的民族文化,除了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文化,還有四書五經、傳統戲曲、美食佳餚、亭台園林等數不清的各類文化遺產,文化不會因為歷史久遠而消失,它們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只要找到好的傳承辦法,就一定會煥發新的生機。
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其他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也可以借鑒甲骨文轉化表情包的新思路,多為歷史文化注入時代的新血液和時尚化的元素,讓它們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從而釋放出更多的創造力,形成更好的發展格局。

『柒』 中國歷史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

中國歷史博物館觀後感的寫法,可通過以下方式查找相關範文,以供參考:
1、網路文庫;
2、中華教育資源網;
3、中國教育在線網;
4、中學學科網;
5、中國作文網;
6、百分網。

《中國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
從19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擴展閱讀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注意事項: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火燒圓明園》的觀後感,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來源《百分網》。

『捌』 中國有哪些歷史文化古跡,要寫一片觀後感的。給我推薦一個實際點的材料

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古跡,往往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看似平淡無奇的歷史文化古跡,可以追溯城市發展的歷史淵源和時代特質。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為破壞,許多展示廈門滄桑巨變的歷史文化古跡已逐步消失,保護好將軍祠、洪本部、名人故居這些有歷史考究的文化古跡已成為一個非常迫切的話題——— 施琅祠已不見蹤影 將軍祠作為地名,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但為何叫將軍祠,知道的人也許少之又少了。民盟廈門市委郭坤聰委員說,將軍祠的由來,主要來源於兩座祠堂:一座是施琅大將軍祠,一座是清朝道光時曾任福建水師提督的吳英祠。 遺憾的是,將軍祠也許只是留下一個名稱而已,見證廈門歷史的古祠將消失。郭先生稱:因為兩座古祠之一的施琅祠已經找不到蹤跡了,而旁邊的吳英祠現在也只剩下一段古牆頂和門外的兩只石獅子。如果該地段老城區拆遷,不注意保護,古祠的消失將很可惜。 郭坤聰先生告訴記者,吳英是莆田人,當兵出身,英勇善戰,後跟隨施琅東渡,在澎湖參加對劉國軒的戰役,後來當了福建水師提督,被封為「威略將軍」。廈門官紳為表彰他的功績,給吳英建祠堂、石坊表。石坊表刻工精美,比較宏偉,是閩南少見的石構建築。但上世紀80年代修建公路時,石坊表就盪然無存。現在,吳英祠已經變成供人居住的四合院,住著十幾戶人家。古祠門外的石獅旁邊是修自行車的小店。但石獅底部已經埋入水泥路下,另外兩只石獅已經不見蹤影。吳英祠的後院是大觀院,據熟悉情況的人講,大觀院是廈門四大院之一,建於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2年),後幾經變遷,成了某單位職工宿舍。 吳英祠的西面是施琅祠,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施琅祠上建起了將軍祠菜市場,到目前已找不到施琅祠的半點蹤影。 面臨即將消失的吳英祠,郭坤聰先生覺得非常可惜。將軍祠具有見證廈門古代軍事、交通和古建築的價值。如果將軍祠僅以一地名存在,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郭坤聰先生認為,吳英祠不僅有保護價值,同時也有經營價值。他建議兩只石獅重新出土,修復吳英祠前門,立下地名標志,作為一景觀;修復的古祠里可留一些做經營場所,以此作為保護經費來源。 洪本部只剩下石碑 廈門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街,同樣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打鐵街、洪本部街定位於明清歷史文化街區,但現在街區內的明清遺物已經屈指可數。洪本部街一帶,集中了鄭成功遺址、港口城市海岸線變遷的見證。近代碼頭文化的文物遺存,應該是要引起重視的。 打鐵街位於鷺江道旁邊,是一條古老的街道,寬2米左右。打鐵街最出名的就是福壽宮,供奉的是保生大帝。該宮也在多次拆除後,又修復的。但現在面積比較小,10平方米左右。據文獻記載,福壽宮原來挺大的,前面還建有一個精緻的八角亭,但後來都給毀壞了。 福壽宮旁邊就是洪本部,據說洪旭是鄭成功的部將,一塊乾隆年間的石碑《重修洪本部渡頭碑記》鑲在房子旁邊石牆里,由於風雨剝蝕,字跡已經模糊了。在旁邊的昭惠宮記者還發現一古碑:「洪本部路頭告示」。意思是告訴人們此地系軍事重地,不要隨意進出。 打鐵街歷史悠久,地處海口碼頭,福壽宮是昔日華僑遠渡南洋必先朝拜的廟宇,建於明嘉靖2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東南亞一帶具有廣泛的影響。 廈門在明清時期有13個古碼頭,打鐵街和洪本部就連接著其中兩個,是當時廈門與南洋往來的重要碼頭之一。不少移居海外的華僑就是從這些碼頭走出去的。因此,這些古街道在南洋華僑中,有著廣泛的知名度。福壽宮中原來保存著許多古石碑,不少華僑回來都要瞻仰一番,目前已移至廈門博物館。 洪本部街則是因為洪旭在此指揮部隊而聞名,這些街道存有許多國家珍貴文物,像清代乾隆、嘉慶、光緒年間的碑文,對研究古代公共工程建設和管理史、交通史以及古代經濟文化都有重要意義。 由打鐵街、洪本部街等組成的明清歷史街區曾是廈門市最引以為豪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議申報歷史文化街區。但現在街區內明清文物屈指可數,許多文物已經消失。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至,卻失望而歸。因為這些古老街區,臟亂不堪,商販佔道為市。 一些廈門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認為,打鐵街、洪本部街應保留老字型大小、傳統工藝品、傳統小吃,才能與街區整體風貌相稱。應鼓勵開辦具有街區文化內涵的特色餐館、特色旅遊、南音社、閩南說書場、私人博物館等。 古書院書齋成追憶 坐落在玉屏巷的玉屏書院,現在也只是留下一個名稱而已。玉屏書院是明代義學。乾隆十六年(1751年)名為玉屏書院,因堂後巨石如屏而得名。後改為廈門中學堂。民國年間又名省立第十三中學,1952年成為廈門五中。後因舊城改造,玉屏書院已全部不存在了,只是一個遺址。 比較出名的江下堂現在也只剩下祖堂,現在文安小學校內,1918年建成。以前是閩海關。該祠規格比較高,稱為閩南第一宗祠,祠內有紫雲屏、拜堂、宗賢堂、祖堂、後花園、望海堂、宗親會館、江下小學堂等。當時建築有1萬多平方米,但後來僅存200多平方米。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欽點武狀元黃培松御賜建立黃氏宗總祠堂。建築呈八卦狀,外方內圓,意思是族人要團結。 郭坤聰先生說,這些歷代人文景觀也基本遭到破壞,有的只剩下祖祠和古榕樹,經歷著歲月的滄桑。遍布廈門的各種歷代人文景觀,既是一種物質文化,又是推動文化的重要載體。歲月滄桑,如今有的已經永遠消失了,有的尚存還能讓我們去追憶。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我們不能不要歷史。 相關新聞 名人故居亟待修繕 在廈門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眾多名人故居,近年來在人們的視線中也無聲地被毀損,乃至消失。如早期教育家周殿薰故居,企業家黃世金故居,近代歷史名人李禧故居等。而蘇氏宗祠、清道光四川總督蘇廷玉故居早在1978年就被夷為平地。也有一些名人故居現在還住著他們的後人,所以故居不像故居,住房不像住房,有點不倫不類之感。 石壁街因為有大片石壁,牆壁邊有壁井和蚌殼井而聞名於世。石壁街的台灣舉人、著名收藏家王人驥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盡管院內榕冠如蔭,但故居已經很破舊了。在院子里只有一些腐朽的樹木和毀掉的石旗。正廳木門上的雕飾很精美,依稀折射出主人昔日的榮耀。現在住這里的幾位老人都是後代中的長房。 老人還說,原先院內還有一座花壇,後來被改造成住人的平房,家中收藏的名人字畫也毀於「文革」。記者在該故居看到,房屋的木門歷經風雨,已經斑斑剝離,但一些字畫仍然十分清楚,卧室門上「難得糊塗」的字跡還依稀可見。 閩南著名歷史人物蔡復一,為明萬曆二十三年(1598年)進士,曾代總督雲、貴、湖、廣軍務,官至兵部左侍郎等職。相傳「薄餅」是由蔡夫人發明。現存同安區大同鎮的故居,僅存後樓部分,磚瓦結構,二層樓房,有卷棚頂廊道,額坊彩繪,是明代建築。這個被列入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一度竟是危房,在近日才修復。 據了解,目前廈門對外開放的名人故居,由於經營管理方式落伍,大多「門庭冷落」,不能發揮名人故居應有的教育啟迪作用,其文化特徵也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這對今後的保護是極其不利的。 相關鏈接 廈門地名的由來 廈門之「門」,即門戶之意。廈門因為是東南沿海的優良漁港,很多地方以「海」、「港」、「澳」、「頭」、「門」命名。如,鷺江舊海岸附近有海後路、海岸街、海濱路等地名,神前澳、塔頭澳、高崎澳、鼓浪嶼澳、涵前澳,曾在漁港形成時並稱五大澳口,當時有許多簡易碼頭,如大橋頭、太平橋頭、料船頭、打鐵路頭、得勝路頭等,也大多保留下來。 漁業是廈門的一個顯著特徵,現今仍有魚行口街、釣仔路等地名。其他行業性地名,如市仔街、棉襪巷、布袋街、打鐵街、南豬行、賣雞巷等,在當時都是一種行業匯集之所,名副其實,許多到近代還留有遺跡。 廈門地名,反映地形地貌的,如霞溪路、美頭山路,體現歷史人文的,如將軍祠、演武路、曾姑娘巷、菜媽街等。這些地名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滄桑巨變的畫卷

『玖』 觀歷史文明作品展讀後感

文明讀後感
自從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我對禮儀這個名詞有了新的認識。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為規范,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禮儀水平的高低,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一個團體,一個人,禮儀修養都是其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代表著學校形象的中學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學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著文明。衣著整潔、典雅、合群,不但能夠使自己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際交往的好幫手。如果衣著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超時髦,超前衛的著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得體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美德的培養,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應該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句「謝謝」,一聲「對不起」,甚至一個小小的「請」,都是我們禮儀成長的象徵。

因此,我們要從語言文明開始,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
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的氣息彌漫校園;讓文明的觀念駐扎心底;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能夠欣賞和出版熊召政《文明的遠歌》,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幸運。

第一次的幸運發生在1995年,那年我編輯出版了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1995年的春天,整個中國還處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的大改革大開放、全民經商、一切向錢看的懵懂高燒中,全社會都在盤算著現實利益,做著發財的夢想。沒有人想到在歷史中淘金,更沒有人想到能夠在詩意的陶醉中發財。
但幸運的是,我近乎悲壯的追求意外地實現了:精裝本的《文明的碎片》出版後暢銷幾十萬,一舉擊垮了當年風靡全國的港台武俠和言情小說。那在當年是一個驚人的意味深長的數字。以後,余秋雨出版了很多的書,也遭到了很多的批判,我也成了維護余秋雨的極少數堅定的批評家。我始終很疑惑,余秋雨將文化和文明傳播普及到普羅大眾,尤其是將文明的陽光照射到那些黑暗的社會角落,是多麼功德無量的偉業,是作家和牧師應該畢生追求的崇高的使命,為什麼中國的文人要反對和嫉恨呢?開始我以為是嫉妒和不滿。因為文人一向有自己的清高和小圈子。後來,前赴後繼的口水一浪高過一浪,就不僅僅是嫉妒和不滿了。
直到2010年,我看了熊召政先生的散文,看到了兩個同樣偉大的作家,面對同一個歷史遺跡和文物,發出不同的聲音和回響,我忽然找到了余秋雨被口水被批判的原因。原來,對待歷史,對待未知,一直有兩種視角和緯度。一種是秋雨式的,就是站在當代的立場和主觀視角,用今天世俗世界的情感和體溫,去遙想和觸摸過去的世界,用想像去填充歷史的細節和空白,去表達一種人文關懷和詩性的溫暖。
熊氏散文中的境界雖說沒有世俗的、小布爾喬亞的委婉和抒情,但其拙樸和高遠,其儒家的憂患和快樂觀,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血脈當中,是我們的遺傳基因。因此,有傳承基礎和價值。有人開玩笑說,讀余秋雨的散文可以談戀愛,熊召政的散文可以考大學,也可以考公務員。但據高考官員們說,熊氏散文之所以受教育界的青睞和欣賞,讓孩子們朗讀和背誦,主要是符合當前教育界的三個評價標准一個宏觀印象:知識性、典範性和價值健康,總體上「文」「字」美。聽到這樣的評價,便想到熊召政的樣子:敦實、厚重,長國字臉。一部書基本上寫十年。比如《張居正》,比如已經勘察研究了八年還在創作中的《大金王朝》……

『拾』 羅崗歷史文化展廳觀後感

歷史:抄漢語詞語,含義有三:襲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展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