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美國歷史文化概況

美國歷史文化概況

發布時間:2021-02-22 03:02:09

1. 美國的歷史文化介紹

美國國旗別稱「星條旗」(The Stars and Stripes)、「古老的光榮」(Old Glory)[10]。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旗面左上角為藍色星區,區內共有9排50顆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顆、一排5顆交錯。星區以外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50顆星代表美國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據華盛頓說:紅色條紋象徵英國,白色條紋象徵脫離它而獲得自由。更普遍的說法認為,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自由,藍色則象徵忠誠和正義。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重和對合眾國的熱愛。
印在一美元鈔票上的美國國徽國徽
美國國徽外圍為兩個同心圓,內有一隻白頭海雕(禿鷹)雄踞中央,雙翼展開,其右爪握一束橄欖枝,左爪握13支利箭,尖嘴中叼著一條飄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合眾為一」(E Pluribus Unum)。禿鷹的胸前是一枚盾形紋章,紋章上部是藍色橫紋,下部是紅白相間的豎紋,象徵美國國旗。凸鷹的上方是藍色天空中13顆星,四周光芒萬道,環繞著雲朵組成的圖案。美國禿鷹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統治權;橄欖枝和箭象徵決定和平與戰爭的權力;禿鷹上方的群星圖案象徵著擁有主權的新生共和國。
格言
In God We Trust (英語:我們信仰上帝,1956年—今)(官方格言)
E Pluribus Unum (拉丁語:合眾為一,1776年—今)(傳統格言)
國歌
《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譯《星條旗之歌》,由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詞,美國作曲家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星條旗永不落》於1931年被美國國會正式定為國歌。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城市人口59.18萬(2008年),都會區人口530萬。城市面積177.0平方公里。
最大城市
紐約(City of New York),美國第一大城市(1790年—今)和第一大商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城市人口827.45萬(2007年,美國城市第1名),市區人口1822.36萬,都會區人口1,881.60萬。城市面積1,214.4平方公里,大都會面積17,405平方公里。
語言
無法定官方語言。英語是事實上的國家語言(21,480萬人,82.1%)。其他主要語言有西班牙語(2970萬,10.7%)、漢語(220萬)、法語(140萬)、塔加洛語(130萬)、越南語(110萬)、德語(110萬)。此外,還有其他336種語言在美國被使用,其中176種為本地語言。

2. 美國歷史詳細介紹

美國能發展這么迅速其實也是在情理之間的事情。

這其中的原因,雨田君將其歸納成以下幾點,其一是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其二就是他抓住了發展的契機。

西進運動中和美軍作戰的印第安人

而成為經濟大國之後的美國趁著一二戰期間大發戰爭財,完成了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話事人的轉變,而且美國作為泛移民國家,實際上採取的外交政策——從門羅主義,泛美同盟,到大西洋-太平洋戰略,和美蘇爭霸等都在無形中強化其西方世界主流價值觀帶頭人的作用,因此其發展成為現在超級強國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雨田君說

好的環境,再加上歷代美國總統們的移民政策和外交政策,讓美國的可以成為現在強勢超級大國。

3. 美國歷史文化

在四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3,000萬,其中有大約20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傾銷。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萊剋星頓點燃戰火;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1777年10月,薩拉托加大捷,扭轉了獨立戰爭初期的不利的態勢。此役使美國人民信心大增,並得到了國際上的支援。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1781年,約克城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活。
引起南北戰爭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在戰後的10年間,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據1929年統計,居城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二為新技術的帶動。雖然經濟成長很快,但是基礎不穩。
經濟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經濟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仍舊是不斷膨脹;從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繼續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196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在最早的殖民時期,美國文學主要的題材是贊揚新大陸替殖民者和歐洲母國所帶來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爭議也是題材之一。隨著革命戰爭的爆發和美國的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潘恩等人寫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學和作家如愛倫·坡等人逐漸嶄露頭角。奴隸制度的沖突和接踵而來的內戰也對美國文學有深刻影響,到了19世紀末,由於工業化的進展和國土開拓時期的結束,美國文學脫離了原先的邊境文學,馬克·吐溫成為第一個不在東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開啟美國本土文學之先河。進入了20世紀,工業化帶來的社會轉變使美國文學發展的更為多元和復雜。海明威反映了人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厭惡情緒。1925年費滋傑羅出版《大亨小傳》代表著20年代經濟大恐慌前美國人的夢想。黑人文學、南部文學、以及現代文學也在同時期興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世代、和新的種族、地區、社會特徵都與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學和新興的女性主義文學也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部分了。
電影的發展主要源自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電視技術發展和普及最早的國家之一。英國出生的美國攝影師愛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下了人類史上第一部電影奔跑的馬匹。自從那時開始,美國的電影產業便開始高速發展,加利福尼亞州的好萊塢成為人類電影發展的重鎮,絕大多數電影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都是源於好萊塢,好萊塢電影也成為美國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20年代,美國每年平均產出高達800部正規電影,查理·卓別林的喜劇、依據小說飄改編的《亂世佳人》、創下史無前例票房的《泰坦尼克號》、《超人》、《蝙蝠俠》、《阿凡達》等電影流傳至幾乎每個大陸和國家,成為家喻戶曉的美國象徵。這些電影的出口也使美國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潤。除了電影之外,由迪士尼開創的卡通技術也是源自美國。
元旦(New Year's Day)——1月1日
馬丁·路德·金日(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1月第三個星期一
華盛頓誕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2月第三個星期一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7月4日
勞動節(Labor Day)——9月第一個星期一
哥倫布日(Columbus Day)——10月第二個星期一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11月11日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11月第四個星期四
聖誕節(Christmas Day)——12月25日

4. 美國歷史文化的介紹

《美國歷史來文化》是在內容依源托教學理念指導下,依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託式教學改革研究」推出的系列英語內容依託教材之一,是大連外國語學院和遼寧省兩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並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這套系列教材的推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快速發展,英語專業長期貫徹的「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建設理念及教學理念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專家教師們密切關注的現行英語專業教育大、中、小學英語教學脫節,語言、內容教學割裂,單純語言技能訓練過多,專業內容課程不足,學科內容課程系統性差,高低年級內容課程安排失衡及其導致的學生知識面偏窄、知識結構欠缺、思辨能力偏弱、綜合素質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日益凸顯。

5. 美國歷史發展概況。

17世紀以前, 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 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 這里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 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 這13州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幾經協商與改革, 聯邦體制的美國, 於法國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 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 美國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萬人, 而現在則超過2億.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 新的生存空間, 也跟著不斷開拓, 而方向則由東向西, 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 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 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 並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葯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 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 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 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 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 經濟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 則仍不斷膨脹;從 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 繼續增加, 1970年, 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 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 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 此外, 由於工業的發展, 人口的集中, 60年代後期, 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 70年代初期, 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 是大恐慌以來, 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甦,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 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里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6. 美國文化的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美國的文化概況,內容包括英國的文化歷史沿革、傳世文化大事、民間版民俗傳統、文藝思權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傳統盛事、文物名勝古跡等,可以說是介紹美國文化事業的網路全書,一部了解外部世界、積累文化知識、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良好讀物。
這套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的叢書,不僅對從事外交和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讀者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而且對其他廣大讀者也是一部了解外部世界、積累文化知識、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良好讀物。 這套叢書計劃出版多冊,系統介紹全世界數十個國家的文化概況,是一項大工程。叢書內容包括各國的文化歷史沿革、傳學文化大事、民間民俗傳統、文藝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傳統盛事、文物名勝古跡、重大文化成果、文化發展經驗以及文化組織機構、文化團體設施、文化歷史典故、文化泰斗名人等,可以說是介紹各國文化事業的網路全書。 全面而系統地向中國讀者介紹包含上述內容的外國文化概況,而且涉及這么多的國家,這是首創。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具有久遠文明歷史和博大精深文化傳統的中國人民希望與世界各國交往、了解和汲納外國文化精髓、海納百川、融會萬物的胸襟。

7. 美國歷史簡介

美國歷史概括簡介: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後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繼續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獨立後積極進行領土擴展,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最終是北方領導的資產階級獲勝統一全國。

(7)美國歷史文化概況擴展閱讀:

1、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由於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兩極格局逐漸被一超多強的國際新形勢替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2、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實現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8. 美國的歷史文化

綜述

美國的文化產業非常發達,產值佔GDP的20%左右,其總體競爭力位居世界首位。

20世紀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的基礎和框架;20世紀中期,美國文化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80年代以後,隨著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國憑借經濟、技術和知識等方面的優勢,開始向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產品的傾銷。

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文化產業壁壘不斷被打破,企業兼並重組浪潮洶涌澎湃,在美國出現了一批超級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引領全球文化產業的發展。

語言

由於沒有聯邦地位的官方語言,部分州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但英語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就整個聯邦而言,並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

由於多年來推動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運動,美國50個州中已有31個州通過立法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關議案,不過,面臨的阻力相當大。有3個州承認其他語言與英語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語,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語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語。

文學

美國文學自其殖民地時期初具雛形至2013年已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變得日趨成熟。而作為反映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預示社會發展方向的一面鏡子,美國文學也體現出美國人獨特的哲學觀、價值觀。

美國早期的移民多是從英國或者歐洲來到這片新大陸的,他們想擺脫歐洲舊的封建傳統,追求自由、民主。而這些要求體現在文學方面,個人主義成為貫穿早期美國文學的一個特色。就此而言,美國文學的發展是承前啟後,極具連貫性的。

美國夢

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實現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8)美國歷史文化概況擴展閱讀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 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會議決定國家政府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同時採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機構互相制衡。

1812~1815年,英國再度入侵剛成立的美國,史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後美國各州更加團結。

9. 美國歷史與文化的介紹

《美國歷史與文化》,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10. 美國歷史與文化

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歐洲移民給北美帶去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近代文明,13個殖民地基本上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框架上發展起來的;經過100多年的開發,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英語成為通用語言,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然後1773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1783年戰爭結束,英美在巴黎簽訂合約 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獨立,密西西比河以東為美國領土。
根據第二屆大陸會議在1777年通過的《邦聯條例》,美國獨立後實行邦聯制度。(這種體制使新生的美國政府無力償還在獨立戰爭期間發行的大筆債務,也不能有效的促進國內外貿易)
為了加強國家機器,1787年制定了《合眾國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體制。新的聯邦政府按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則構建。
美國聯邦制度的確立,解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以及聯邦政府各種權力分配問題,使美國以後的政局得以長期保持相對穩定,有利於其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張。
19世紀上半葉,美國藉助移民拓荒,以強占、購買和侵略等手段,最終成為一個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的兩洋國家。在美國領土擴張中,美國政府對土著印第安人採取驅趕和殺戮政策。
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工業革命開始,主要在美國的東北部地區展開。
然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19世紀中葉,南北經濟差距不斷擴大,1861年擅自宣布脫離聯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內戰。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戰役的勝利為南北戰爭的轉折點。1865年4月,南部聯軍投降,南北戰爭以聯邦政府的勝利而結束。
南北戰爭消除了國家分裂的危險,維護了美利堅民族的統一。戰爭期間,美國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決了農民土地問題,並在法律上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此後美國的發展壯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這其中發生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
然後1914年一戰爆發,到1918年戰爭結束,美國和日本崛起!美國因為一戰而成為很多國家的債權國,並且發了大財~
然後1929年到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發展迅速。史稱「柯立芝繁榮」。但浮華背後,社會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嚴重失衡。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交所的股價暴跌。這一天後來被稱為「黑色星期四」。美國的經濟危機隨即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形成了世界性的危機,因為一戰後,世界市場對美國的依賴性極強,而且當時世界經濟正趨向一體化。
危機爆發後,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開始通過國家干預和調控推行反危機措施。美國的改革調整被稱為「羅斯福新政」。從1933年開始推行,1941年結束,使得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
後來二戰爆發,(以後的歷史還沒學到,這些你先湊合著看吧。。。)我好像記得美國開始是保持中立的,後來怎樣就不是很清楚了。。

閱讀全文

與美國歷史文化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