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

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02:01:49

A. 解放戰爭有什麼重大意義

一、將人民從被剝削、不平等、不自由的半封建主義半殖民主義的經濟地位中解放出來,得到經濟上的自由——有平等參加勞動並得到相應公平報酬的自由,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從而使人身權利得到保障的自由,有人格尊嚴得到尊重的自由,得病有權得到有效治療的自由,有受教育明智知理的自由,總之是經濟上不受掠奪的平等和自由!過幸福的有尊嚴的生活的自由!

二、將人民從獨裁統治、沒有發言權、被強制接受洗腦的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高壓中解放出來,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自願結社和公開發表言論的自由,有參與選舉和被選舉權的自由,選舉和監督各級政府及公務機關並且不受壓制的自由,總之是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當家作主人的自由!

三、將人民從蔣介石一夥專制的、反動的「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主義」的文化桎梏中解放出來,得到思想上的自由——思想上對人民嚴密封鎖、極端壓迫,是封建主義最頑固的特性,是國民黨反動派繼承的傳統統治者的糟粕。思想的解放,才是一個民族最徹底的解放,一個民族只有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爭鳴之後在思想上得到最終的百流歸海,百花向陽,才能民族精神昂揚向上,民族靈魂強健有力。而歷來反動、愚昧、頑固的封建統 治者卻只知道一味壓制,最終結果只能是形成了思想的僵化,並沒有形成思想的統一;所以,解放人民思想,讓人民有思想的自由,也應該是人民解放的最重要的一個成果。

B. 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回答兩點)

1、標志著中國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結束,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
2、.使中國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新生的歷史轉折點

C. 三大戰役勝利的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1、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使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為後面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淮海戰役: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嚴重動搖了國民黨上下的獨裁夢想。同時,我軍的力量大增,士氣高漲,大大增強了解放全中國的信心。此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志著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統治的瓦解。為渡江戰役的勝利展開打好了基礎。

3、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3)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淮海戰役創造了人間軍事奇跡,其勝利不是偶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高超戰略戰術是獲勝的根本依據。

毛主席十分重視了解下情和發揚集體智慧,善於集中下級的正確意見,充分發揮前線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並給他們以臨機處置的權力,使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得到更好的貫徹,這更證明了毛主席的偉大英明。

2、是集體謀略的勝利。

毛澤東十分重視淮海戰役第一線指揮員們的意見,經常同他們反復商議戰役方針,並能認真聽取和考慮他們的判斷和建議。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就是在毛澤東同前線各將領根據實際情況經過反復磋商後確定的。

3、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

淮海戰役能獲得勝利,一個基本原因是民眾的支持,廣大人民群眾不斷以人力物力支援前線。淮海戰役開始後不久,周恩來為中央軍委起草致中原局、華北局、華東局電報,說明前線參戰部隊和民工近百萬人,每月需糧約1億斤,要求各地立即動手籌集並速調糧食供應前線。

那時供應解放軍前線的物資運送,幾乎全靠肩挑背負、小車推送。整個淮海戰役中,共動員民工543萬人次,運送彈葯1460多萬斤,糧食9億6千萬斤。

為此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同國民黨軍隊恰成鮮明的對照,他們屢屢彈盡糧絕,陷入絕境,這也成為國軍多次覆沒的重要原因。

D. 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勝利的歷史意義

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中學課本說的是:

國民黨方面:
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版
2、軍隊厭戰,士氣權低落。
3、統治腐敗,貪官橫行。
4、美援斷絕,蔣桂分裂。
共產黨方面:
1、中共的正確領導。
2、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
3、走經過新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裝,並堅持武裝斗爭。
5、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6、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重大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一場全民族抗禦外來侵略者的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百多年來一盤散沙的中國人開始團結起來,為全民族的利益共同奮鬥了。

E. 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

1、標志著中國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結束,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內會的結束;
2、.使中國開始了由新容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新生的歷史轉折點

對中國來說,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人們期盼已久的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對國際社會而言,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最後,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同時是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第一,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由於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嚴重壓迫,在中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群眾基礎是十分廣泛的。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堅持和發展革命的政治基礎。

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

由於中國沒有資產階級民主,反動統治階級憑借武裝力量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革命只能以長時間的武裝斗爭作為主要形式。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務。

第三,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

在工人階級人數很少而戰鬥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中國,建設一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是極其艱巨的任務。

F. 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

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版束了權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具有偉大而深遠的影響。

G. 解放戰爭勝利的意義是什麼

抗日戰爭勝抄利後,中國仍然面襲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嚴重斗爭。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願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爭取經過和平的道路來建設一個新中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卻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政策,妄圖在中國維持他們的反動統治。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進行了重慶談判,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國民黨蔣介石頑固堅持獨裁和內戰政策,於1946年6月,發動了旨在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內戰。經過3年多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進行了規模空前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等,消滅了國民黨幾百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了除台灣等島嶼外的全國領土。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H. 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從戰爭規模和取得成果來看,三大戰役在中國戰爭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河、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河、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變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三大戰役後,蔣介石國民黨集團賴以維護其反動統治的主要精銳部隊被消滅殆盡,中國革命已處於勝利的前夜。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8)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組織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戰略決戰,使國民黨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不少國外軍事史學者對此反映「很難理解其中奧秘」。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揮人民解放軍,通盤謀劃戰略、縝密部署方案,一環緊扣一環,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善於正確採納前線指揮員的作戰意圖,使戰役能很好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充分調動指揮員的積極性,譜寫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壯麗篇章。

善於聽取意見 不盲目決策

縱觀三大戰役整個過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關系全局勝負問題上所作的重大決策都沒有發生失誤,這是堅持「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領導方法的必然結果。

1948年6月,雖然敵我軍事力量對比起了顯著變化,人民解放軍兵員裝備都有了改善,但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裝備方面還居於很強的優勢,並且有美國的強大援助。

1948年8月國民黨南京軍事會議確定了戰略收縮的方針,准備撤退東北,確保華中。如果國民黨戰略收縮計劃得逞,我軍不僅喪失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而且國民黨軍隊撤至關內或江南,將給我軍之後的作戰增加極大的麻煩。如此,則必然大大推遲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要關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分析認為,盡管存在一定困難和風險,但機不可失,毅然決定趁敵人猶豫不決、尚未決定逃跑之時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每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前,不僅經過各位領導同志集體研究,各種不同意見反復切磋;而且一再征詢前線指揮員的意見,同他們商量。對於前線指揮員的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慎重、認真地加以研究後反復考量,大膽決策。

I. 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詳細

分開的話:
遼沈:遼沈戰役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東北全境,使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為後面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平津: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我軍在付出較小代價的情況下極大減少了國民黨軍的力量,同時對國民黨的士氣是沉重打擊。

淮海: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第一階段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於10月15日打下錦州,殲敵10餘萬,俘敵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截斷了北寧線,封閉了東北與華北的陸上通道。長春守敵動搖,一部起義,一部投誠,長春順利解放。第二階段從10月20日開始至28日,進行了遼西會戰,東北野戰軍全殲了妄圖重占錦州,奪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第三階段從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沈陽和營口,東北全境得以解放。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徐州以東碾庄地區,圍殲敵人黃伯韜兵團,擊斃敵兵團司令黃伯韜。敵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3000人在賈汪、台兒庄地區起義。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主要作戰目標是殲滅由豫南趕來增援而孤軍突擊的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全殲敵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地區,生俘兵團司令黃維。在此期間,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撤離徐州,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合圍在陳官莊一帶,孫元良兵團被殲滅。第三階段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邱清泉,生俘副總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平津戰役第一階段從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對平、津、張實行圍而不打或割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平、津、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任務,使敵人失去南逃或西竄的可能,造成了解放軍從容殲敵的態勢。第二階段從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軍按照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殲滅新保安之敵兩個師,接著殲滅由張家口突圍之敵七個師,並於1月14日總攻天津,全殲守敵13萬人,生俘敵警備司令陳長捷。第三階段從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有力地促進下,經過談判,傅作義率部25萬餘人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整個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軍達52萬人,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J. 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仍然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嚴重斗爭。中國共產專黨代屬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願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爭取經過和平的道路來建設一個新中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卻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政策,妄圖在中國維持他們的反動統治。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進行了重慶談判,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國民黨蔣介石頑固堅持獨裁和內戰政策,於1946年6月,發動了旨在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內戰。經過3年多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進行了規模空前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等,消滅了國民黨幾百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了除台灣等島嶼外的全國領土。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