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延安有什麼民俗文化
延安民俗文化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被民政部、軍委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延安市為國家退耕還林第一市,獲批為第二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2011年,延安全年經濟總量達到1113.35億元,位列陝西省第五位。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孕育了韻味淳厚的黃土風情文化。粗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陝北民歌,古樸精美的民間剪紙,熱烈歡快的陝北大秧歌,無不寄託著延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德國等地進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並編成冀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中第二十九課和蘇教版語文6上語文書中第十四課《安塞腰鼓》。也被選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7年級下冊的第17課。
洛川蹩鼓主要流傳於陝西省洛川縣黃章、永鄉、舊縣等鄉村,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川胸鼓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它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1991年參加省九運會開幕式。1994年參加國慶45周年獻禮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胸鼓之鄉」。2007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安民俗(15張)
陝北說書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
陝北民歌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陝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安塞剪紙流行於陝西省安塞縣的一種民間藝術。造型美觀,剪工精緻,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陝北秧歌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2006年5月20日,陝北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延川布堆畫來源於廣泛流行於民間的撥花,原為枕頭頂、裹肚、鞋面、墊肩、錢包、煙袋包上的裝飾物。其創作材料為棉紡織土布,染以青、赤、黃、白、黑諸色,以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民俗生活、花鳥禽獸為題材,運用純民間的復合造型法,進行貼塊、拼接、鑲花、堆疊、縫合,製作出極具民族特色的圖案
B. 大家知道關於延安的歷史文化嗎
延安歷史文化概術
延安黃土風情文化藝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已成為旅遊的新亮點。安專塞腰鼓、屬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構成延安的「五鼓」藝術,已打遍中華大地,在多次大型文體活動中屢獲大獎,其中安塞腰鼓在亞運會開幕式上,香港、澳門回歸慶典活動中,雄偉宏壯的表演打出了國威,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豪情壯志。延安剪紙、農民畫、布堆畫、毛麻綉和刺綉等民間工藝,絢麗多彩,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中外藝術大師的高度評價,許多作品被法、美等國的藝術博物館收藏,並在國內民間藝術評選中屢獲大獎,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陝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風韻深深地感染了各地民眾,在全國捲起了一股「西北風」熱潮,長久不息。洛川名俗展覽館為陝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陝北民俗的展覽館,延安萬花民俗村被稱為活的陝北窯居博物館,為陝北唯一集游、購、娛和吃、住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實體。
C. 延安的歷史資料,是什麼
延安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軒轅黃帝的陵寢就安卧在延安境內的橋山之專巔,被屬炎黃 子孫尊稱為「人文初祖」。
二十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民族英雄劉志丹、謝子長創立的陝北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紅軍長途征戰的落腳點。從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後方。
D. ▲延安歷史文化概術
延安黃土風情文化藝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已成為旅遊的新亮點。安回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答胸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構成延安的「五鼓」藝術,已打遍中華大地,在多次大型文體活動中屢獲大獎,其中安塞腰鼓在亞運會開幕式上,香港、澳門回歸慶典活動中,雄偉宏壯的表演打出了國威,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豪情壯志。延安剪紙、農民畫、布堆畫、毛麻綉和刺綉等民間工藝,絢麗多彩,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中外藝術大師的高度評價,許多作品被法、美等國的藝術博物館收藏,並在國內民間藝術評選中屢獲大獎,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陝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風韻深深地感染了各地民眾,在全國捲起了一股「西北風」熱潮,長久不息。洛川名俗展覽館為陝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陝北民俗的展覽館,延安萬花民俗村被稱為活的陝北窯居博物館,為陝北唯一集游、購、娛和吃、住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實體。
E. 延安市的歷史資料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於隋。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至今,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葯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餘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穀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
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於唐代的寶塔山等12處古建築,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遊客70萬人次。近年來,大力開發旅遊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准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
F. 延安歷史
延安市地處中國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南部,總面積37028平方公里,轄一區十二縣,總人口206萬人。
延安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薈萃。在這塊黃土地上,有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陵寢地,這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民族聖地。有聞名天下的黃河壺口瀑布,它雄渾壯美的風姿象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魂。1935年到1948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
延安土地遼闊,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全市耕地總面積484萬畝,森地面積2770萬畝,天然草場面積1800萬畝,適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延安蘋果個兒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運、無污染,栽植面積140萬畝,年產量5億公斤,被國家列為外銷基地。延安馬鈴薯種植百萬畝,年產量7億公斤,被國家農學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洋芋之鄉」。地下礦產豐富,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和「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1907年—)所在地,已探明地質儲量4.3億噸,現年開采加工量300萬噸。延安煤炭屬中灰(5.82—15.34%)、低硫(0.47—0.59%)、低麟(0.125%以下)、高發熱量(平均7587卡/克)的優質煤,已探明地質 儲量71億噸,現年開采量近700萬噸,遠銷東南沿海城市和東亞鄰國。延安紫砂陶土儲量5000多萬噸,品位高、易開采,是中國紫砂陶瓷的重要產地,年產陶瓷製品1600多萬件,產品行銷全國,屢獲大獎。遍布全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景點,以窯洞為主的民居瑰寶,以鼓藝、剪紙、美術、民歌為主的民間藝術,以米酒、油饃饃等美不勝收的民間食品,構成了一道絢麗的黃土風情文化。
延安黃土風情文化藝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已成為旅遊的新亮點。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構成延安的「五鼓」藝術,已打遍中華大地,在多次大型文體活動中屢獲大獎,其中安塞腰鼓在亞運會開幕式上,香港、澳門回歸慶典活動中,雄偉宏壯的表演打出了國威,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豪情壯志。延安剪紙、農民畫、布堆畫、毛麻綉和刺綉等民間工藝,絢麗多彩,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中外藝術大師的高度評價,許多作品被法、美等國的藝術博物館收藏,並在國內民間藝術評選中屢獲大獎,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
陝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風韻深深地感染了各地民眾,在全國捲起了一股「西北風」熱潮,長久不息。洛川名俗展覽館為陝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陝北民俗的展覽館,延安萬花民 俗村被稱為活的陝北窯居博物館,為陝北唯一集游、購、娛和吃、住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實體。延安還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勝地。
G. 延安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陝北秧歌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專"、"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屬
年茶飯
不妨到熱情好客的延安人家裡過一個肥年。你坐在燒得滾燙的熱炕頭上,嘗遍他們做好的年茶飯。
年茶飯種類繁多,有茶有飯。
茶食簡單,將黃米壓成面,放沒炒熟,攪進去芝麻、花生、瓜子仁,再將杏仁泡甜炒干,壓成面攪在一起,喝時再煮熟。就著麻花、排叉,一般當早點。而米酒專門為佐餐之用。
H. 延安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樣的啊
歷史名城:延安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鄰,西面與甘肅接壤。
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五千多年前,軒轅黃帝在這里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夏朝,延安屬商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延安先後屬白狄、晉、魏、秦國所有,秦漢屬上郡所轄。魏晉南北朝,延安先後納入前秦、後秦、大夏的版圖。隋朝大業軍間始設延安郡,唐宋為延州,明清為延安府,民國期間屬榆林道。建國前,延安為陝甘寧邊區首府。1935年至1948年,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後方。建國後成立延安地區。1982年延安市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
延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
延安的民間歌舞豐富多彩,著名的有陝北民歌、安塞腰鼓、上元轉九曲等,這些都為陝北農民喜聞樂見。
延安屬於暖溫帶,年平均氣溫為9.3oC,夏季的延安城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這里每天早晚和中午的溫差較大,你不妨准備幾件稍厚些的衣服。每年的7、8、9三個月是旅遊的最佳時間。
毛澤東在延安的讀書生活
我們在參加編寫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和軍隊高級將領傳記的過程中,曾到過一些革命紀念地收集歷史資料,並采訪了一些革命老人和專家學者,獲益匪淺。深感編寫史書和傳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特別是在革命聖地延安采訪到的一些關於毛澤東在延安時期讀書生活的軼事,尤令人敬佩,催人奮進。從鳳凰山到楊家嶺,從棗園到王家坪,毛澤東曾經使用過的書桌、書架、書箱等物品,都擺放在他的故居里。身臨其境,在毛澤東居住過的每一個地方,我們都彷彿能見到他博覽群書、勤奮筆耕的身影。
1937年1月,毛澤東到達延安後,通過各種渠道從國民黨統治區購買了各類書籍和報刊,後來,他的書逐漸多起來了,直到他的書架和床上都擺不下了,只好在離他住處不遠的一間平房裡放了一些書,並由專人替他管理。後因日軍的飛機轟炸延安,他又將存放在平房裡的書轉移到一個比較深的窯洞里,保護起來。毛澤東讀書學習和寫作時非常專心,當時,延安的條件非常艱苦,冬天也很冷,有時他的手腳都凍麻了,便放一盆炭火在桌子底下,炭火經常把他的棉鞋燒壞,他把棉鞋上的火熄滅後,繼續堅持讀書寫作。
在延安棗園毛澤東故居的辦公桌上,還放有一根鐵條,這是在大生產運動中,延安煉出的第一爐鐵的樣品。當時,延安人民懷著喜悅的心情,把這根來之不易的鐵條樣品敬獻給毛澤東,並向他報喜。毛澤東十分珍愛這根鐵條,愛不釋手,並把它擺放在案頭。既作鎮尺用,又用於健身。有時候毛澤東寫作時間長了,手指發酸時,他就拿起這根鐵條握一握,使手指放鬆一下再繼續寫作。
在延安楊家嶺毛澤東的窯洞里,擺放著一張木床、一張桌子、一個書架和一個木箱,還有一些小木凳。毛澤東習慣於晚上通宵的學習和工作。當時延安沒有通電,毛澤東晚上寫文章和批閱文件,都是點著蠟燭照明,昏暗不穩的燭光使眼睛非常疲勞。他感到累了,就用雙手乾洗幾下臉,揉一揉雙眼,再到窯洞外活動活動腰腿,走一走,又回到窯洞繼續寫作,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才睡覺,上午10時起床繼續學習和工作。
據幾位革命老人回憶,每到星期三晚上,毛澤東都約10來個人,在他自己的窯洞里開哲學座談會,當時,參加的有何思敬、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許光達、肖勁光、陳伯鈞和郭化若等人。他們圍在一支蠟燭前,漫談馬列主義哲學。每次都是毛澤東親自主持,並事先指定一個報告人,准備好發言提綱,作中心發言,然後讓大家發表意見。毛澤東對每個人的發言都認真聽,並作筆記。毛澤東酷愛學習馬列主義哲學,引起了許多中高級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興趣,初步形成了黨政軍幹部學習哲學的熱潮。
毛澤東還經常到紅軍大學(後改為抗日軍政大學)去講課,他講哲學深入淺出,講得非常生動、活潑、有趣。他歷來都是把「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兩句成語統一起來,認為教學相長。毛澤東在刻苦學習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還把哲學從哲學家的書本和講堂上解放出來,他竭盡心思不斷地把唯物論辯證法用通俗、易懂、易記的語言傳播出來,創造性地發展了辯證法的許多方面,如「矛盾的特殊性」、「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一分為二」、「要抓主要矛盾」、「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和「總結經驗、提高認識」等等。毛澤東勤奮地刻苦地鑽研馬克思主義哲學,並始終立足於與中國革命的斗爭實踐相結合,對馬列主義理論作出了貢獻。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在延安住了10年,他博覽群書,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當時在他的書架上擺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還有許多線裝的中國史書。在這期間,他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共撰寫了100多篇文章,後來收入到《毛澤東選集》中的就有92篇。《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等許多重要著作,都是在延安時期相當艱苦的條件下寫的。
1947年3月,蔣介石調集了23萬國民黨軍進攻延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及總部從延安撤離的時候,別的東西丟了很多,但是毛澤東的書,大部分都帶著走,特別是他加了批註的那些書,他一直帶著轉戰陝北,經過千辛萬苦,輾轉千里,後來帶到西柏坡,以後又搬到了北京。在撤離延安的時候,毛澤東就說過:寸土必爭,這是對的,但是要看怎樣爭,「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要解放西安,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國,告訴大家,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到延安來的。我們下次在哪裡見面呢?可能不在延安了,也許是南京、上海或者是北平吧?」歷史證實了毛澤東的英明預見。這與他博覽群書、勤奮學習、勇於實踐是分不開的。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孜孜不倦的讀書生活與他的革命生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I. 延安的歷史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猶存。
民國二年(1913年),延安屬榆林道。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0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1996年11月0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9)延安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風景名勝
延安市境內有歷史遺跡5808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革命舊居140多處。
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中國第一號古墓葬——軒轅黃帝陵(5A)、寶塔山景區(4A)、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4A)、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延安國家森林公園、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