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洪秀全的歷史意義

洪秀全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2 01:36:20

『壹』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太平天國歷時14年,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藉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太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戰爭,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並對亞非人民的反殖民斗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體現了時代新特點。 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是先進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更沒有科學革命綱領的指導,再加上客觀上反動勢力的強大,失敗成為歷史的必然。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為求民族獨立而做出的嘗試,以及當時中國社會政治斗爭的復雜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在當時許多人民受其壓迫。 倡導社會改革---太平天國主張土地公有,財產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會陋習.其倡導的社會改革,對日後的中國有一定的影響. 播下革命種子---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但它所宣揚的反清思想已經廣傳民間,播下了日後反清革命的種子. 漢人勢力抬頭---清廷依靠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平定太平天國,他們都被封為地方總督或巡撫,自此漢人勢力上升,逐漸掌握了地方實權. 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國是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持續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個中國,建立與清廷對歭的政權,一度動搖清朝的統治,使清廷元氣大傷.

『貳』 洪秀全領導的辛亥革命有什麼歷史意義

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孫中山小時候很崇拜洪秀全,自稱洪秀全第二。

『叄』 太平天國有何歷史意義

太平天國運動,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160年前即1851年的1月11日,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在廣西轉戰了近一年半時間。1852年6月,楊秀清率軍沖出蓑衣渡,進入湖南。入湘後的太平軍,如蛟龍入海,立刻翻起巨浪。太平軍所向披靡,連克永明、益陽、岳陽、武昌。從武昌出發進軍金陵,太平軍萬船齊發,又有陸師夾江而行,號稱50萬大軍。太平軍自武昌經安徽、江西,直抵金陵,勢如破竹,清軍無力招架。雖然南京城高牆厚,也只用了十天時間就被攻破。太平軍發展如此之快,戰鬥力如此之強,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有一個堅強廉潔的領導班子。太平軍的領袖們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於一室,得計便行」。良好的作風增強了太平軍的戰鬥力。然而這樣一個領導班子在進城之後就迅速蛻化,最終導致天京政權的敗亡,這其中的原因與教訓是很值得我們深刻總結並引以為戒的。

過早建都喪失銳氣。1853年3月20日,太平軍攻克南京,3月29日,楊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決定建都於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建都問題,歷來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政治問題。太平軍攻佔武昌時,就存在著去向問題,北進河南則威脅清京,東下金陵則有可能形成割據局面。如今太平軍已順利攻佔南京,同樣又存在著去向問題。如果以南京為根據地,然後向北發兵,把戰略重點放在推翻清王朝上,這樣的話,太平軍就應集中精銳部隊及最有權威的將領進入河南、河北、山東,兵鋒直指清廷,這當是太平軍攻佔南京的戰略抉擇之一。如果過早在南京建都,太平軍必然以保衛天京的安全為目的來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進攻階段就會停頓下來,銳氣就會減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實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這卻是出自洪秀全、楊秀清的意願。太平軍離開廣西之後,便有「取金陵為本」之議。楊秀清認為只要佔領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佔領黃河以南。洪秀全則多次稱南京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為奮斗的目標。可見,在建都問題上,洪、楊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恩格斯曾經指出:「在戰爭中,尤其是在革命戰爭中,在沒有獲得任何決定性的勝利之前,迅速行動是一個基本規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8卷第73頁)佔領南京當然不是決定性的勝利。洪秀全、楊秀清們理應略作休整之後,迅速行動起來,率主力部隊越過長江,乘清軍已如驚弓之鳥之際,向江北推進。時值三月,天氣轉暖,士兵生活容易適應,加上皖北、山東飢民甚多,太平軍一到,飢民相率加入太平軍,形勢當會有重大發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還未推翻,革命的歷程正急速地向前發展之時,突然停止了腳步,這就給清廷留下極大的喘息機會。清軍在驚魂稍定之後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紮下了江南大營,使太平軍的作戰部署不得不以護衛天京安全作為主要任務。太平軍戰略上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太平天國的領袖們,由於貪圖安逸而逐漸喪失了革命銳志。

農民階級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革命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用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的話說,當時太平軍將領號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飯」。這和舊式農民起義者的動機是一致的。許多太平軍將士在參加革命隊伍時,就是抱著當將軍、當丞相、當夫人的目的來的。太平軍將領也用這些來鼓動士兵英勇作戰。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圍時,號召「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放膽同殺妖」,因為這樣做了,就能「脫盡凡情頂高天,金磚金屋光煥煥,高天享福極威風,最小最卑盡綢緞,男著龍袍女插花」。這樣的許願在楊秀清發布的布告中也出現過。為了達到這些不太清晰的目標,他們作戰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犧牲。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最終總是歸於失敗,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的局限。

正是因為這樣,歷史上再高明的農民領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國家的軌道行事。洪秀全本來是要建立一個新朝代新國家,但在永安封王時連一個合適的名稱也找不到,只好「姑從凡間歪例」,把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都封王,稱為王爺,並相應地制訂《太平禮制》來規定各級官員的尊卑和特權。洪秀全還在《天父詩》中公開宣揚封建道德中的三綱五常,說什麼「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臣錯無主錯」。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政權形式一經沿著封建政權的軌道走下去,性質就變了,領導人的思想就變了,對革命事業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

神權左右皇權導致核心矛盾。歷代農民起義常有披著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來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如張角以太平道為號召,朱元璋信奉白蓮教等等。但當這些宗教組織演化成農民起義,特別是建立了農民政權,或農民起義領袖稱王稱帝之後,一般都放棄宗教組織,專心進行奪取政權或發展革命勢力的斗爭,如朱元璋稱帝之後,立即取締白蓮教,禁止其活動。而洪秀全則在建都南京之後,仍然依賴拜上帝教,教權就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國的天王。作為教主,他雖然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卻失去替天父、天兄傳言的權利。金田起義前,出於革命斗爭形勢的需要,楊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認。楊秀清作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隨時制約洪秀全。洪秀全作為天王,卻沒有實際權力。這就使楊秀清的權力過大,造成洪秀全權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實,洪秀全並不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假若在金田起義或永安封王時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組織行使職能,楊秀清代天父傳言的資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為天王的權力就能集中。由於王權和神權並行,神權實際上又高於王權,而神權又落在大臣楊秀清手中,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而這兩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天京事變後,由於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蕭朝貴在長沙犧牲,天父代言人楊秀清又在事變中被韋昌輝所殺。所謂天父、天兄人格化本來就是個騙局,楊秀清被殺更是騙局的暴露,太平天國出現了空前的信仰危機。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話就是謊話;宗教一開頭向我們說明某種人的事物的時候,不就把這種事物說成某種超人的、神的事物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648頁)洪秀全向教徒灌輸的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襲殺時並沒有顯示出這些權能,人們自然不會和先前一樣,虔誠地去信所謂的皇上帝了。嚴重的信仰危機,導致分散主義滋生,使太平天國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難有回天之力。

腐敗從根本上動搖了太平天國政權的根基。太平天國的腐敗是和建都天京同時產生的。盡管洪秀全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爾虞我詐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這些從西方基督教教義中撿來的貨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沒有深化,也沒有消化。洪秀全很難把這些平等思想付諸實踐,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即《太平禮制》所規定的等級來規定自己所應該享受的待遇和特權。

洪秀全、楊秀清占據南京以後,便以為可以立國,把享受和特權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兩江總督府為天王府,盡其奢華營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圍十餘里,牆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殿曰金龍殿,苑曰後林苑,雕琢精巧。東王府也是窮極工巧,騁心悅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時,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就大造王府,廣選後妃,洪秀全的後妃竟達88人之多。洪秀全、楊秀清住進王宮,作為農民領袖本是司空見慣的通病。問題是天王府不是當作指揮革命戰爭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權的神聖無比的宮殿。朝天門外大書曰:「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有詔方准進,否則雪中雲。」而在木牌樓上則書有「天子萬年」、「太平一統」。一個「止行」詔,洪秀全就把自己和眾位大臣隔開了。當年同生死共患難的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都不能隨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們,臨朝時,也只好站在朝門外列隊,對洪秀全不能仰視,否則就有殺身之禍。洪秀全儼然已成為「一人垂拱於上,萬民咸歸於下」的封建皇帝。

楊秀清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農民起義領袖,不論是指揮戰爭,還是組織政府,他都有許多建樹,為太平天國立下了不朽功勛。但是建都南京後,楊秀清的封建特權惡性膨脹。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時間,從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裡則為統治一切的全權主宰。所有軍國大事僅與東殿尚書侯謙芳、李壽春等一二人計議,嚴重脫離群眾,加之作風極度張揚,每次出門都盛陳儀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來懲罰洪秀全,最後更是發展到「逼封萬歲」。為了顯示特權,楊秀清還設立各種酷刑,如鞭打、枷杖、斬首、五馬分屍等,連韋昌輝、秦日綱、黃玉昆等一些高級將領都被他杖責過。楊秀清的驕橫,造成他和諸多朝臣的積怨,也導致洪秀全的不滿,終於釀成了一場災難——天京事變:楊秀清及其家屬、部下和太平軍精兵兩萬多人被韋昌輝濫殺。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到天京,受到天京軍民的熱烈歡迎,滿朝同舉石達開提理政務。可洪秀全卻對石達開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牽制「翼王」,並有「陰圖戕害之意」。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率20萬精兵遠離天京。經過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雖經陳玉成、李秀成等後期太平天國名將的努力,軍事上稍有起色,但終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後一步一步走向失敗。

當然,太平天國失敗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互相勾結起來,殘酷鎮壓太平天國等。需要明確的是,太平天國革命雖然失敗了,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它對近代中國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在近代中國,它最早實踐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是中國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義和團、辛亥革命等構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幾個高潮。另外,它主張對外開放、發展本國商業和對外貿易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舊式農民戰爭的局限,客觀上對中國近代化進程起了推動作用。

『肆』 洪秀全的歷史評價

洪秀全原名洪火秀,從十四虛歲的1827年開始參加考試,一考就成為童生。考秀才考了四次,直到1843年已經三十虛歲,還是沒能跨過這道比較低的門檻。就這么一個低級學歷,洪火秀考了十七年還沒有得到。當他開始造反時,就將孔子作為革命對象。一方面固然是宣傳拜上帝的需要,但在深層意識中,有強烈的報復情結。他1837年第三次科場失意後大病四十餘日,死去還魂後「俱講天話」。1843年最後赴考,第四次落榜,導致了他的人生道路根本轉折。失意的老童生洪火秀,就成了激烈的造反領袖洪秀全。他以《勸世良言》為底本,加上隨心所欲的發明創造,創立了掛羊頭賣狗內的宗教,利用迷信造反。洪秀全利用迷信發動和發展起來了一支造反隊伍。洪秀全淺薄、粗鄙、一心享福,才造反不久,縣城還沒佔到一個,就「登極」當了天王(即皇帝),這是古來成大事者所沒有的。才打進一個小城永安(今蒙山縣),就大封幾個同謀為這王那王。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首次攻佔武昌時,就想要在這第一個到手的省城「建都」。放棄被戰爭弄得殘破不堪的武昌之後,經過兩年多征戰的洪秀全,於1853年3月佔領了南京。在這個由朱元璋經營幾十年的古都,江南首屈一指的名城,盡情享受榮華富貴,實現他造反的期望值。一個四次落榜,曾「日事賭博」,最後橫了一條心造反的農村小知識者,打進了這樣令人眼花繚亂的大城市,「定都」登寶座,「萬物皆備於我」,造反的日的已經基本達到。北伐西征,統一全國對他來說是錦上添花的事。當初宣傳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之類好聽的空話,本就沒有多少真心實意,主要是為了鼓動百姓參加造反。天王府里,有「職同指揮」的官員一千六百餘人,宮女一千餘人,都是專供他一人驅使的。他原有妻妾幾十人,到南京後還逐年增加,這是他享樂的重要方面。他強化聖庫制,用以斂聚金銀財寶。聖庫制就是以「天父」名義收繳一切公私物質財富。截止1853年底,總聖庫其它物資不譴,「實有銀二百六十三萬兩,銀首飾一百二十五萬兩,赤金葉、條、錠、餅、首飾實有十八萬四千七百餘兩,錢三百三十五萬五千串」。至於天王府最後有多少金銀珍寶,誰也搞不清。洪秀全兄弟,直至南京十分危急,還死命搜刮,從放出城求生的百姓到軍隊統帥李秀成,都不能倖免。
定都南京後,洪秀全制訂了一套教義、教規、戒律,繼續宣揚自己的一套,想垂之史冊。於是,他在禁絕一切「妖書」「妖言」的同時,要再寫些東西,還想要刪訂古書。他其實並不懂基督教,更不是真要宣傳基督教。英駐滬領事館翻譯富禮賜(R.J.Forrest)說「天王之基督教只是一個狂人對神聖的最大褻瀆而已。「洪秀全的啟蒙牧師羅孝金(I.J.Roberts)也說,他「不是要我來傳布耶穌基督的福音……而是要我來做官,傳布他的教義,並且叫外國人來皈依他自己。」他的教義中,比如「自古君師無異任,祗將正道覺斯民」,「只有臣錯沒有君錯,只有子錯沒有父錯,只有妻錯沒有夫錯」,「妻道在三從,無違爾夫主」,「今上帝聖旨,大員妻不止,無責之人,只娶一妻」等等,都是掛羊頭賣狗內的洪氏教義。這洪氏教義,披基督教外表而販賣了不少傳統思想的渣滓,還有就是吹噓他自己是萬國「獨一真主」。也就是說,他要握有君權和神權,要做國王和教主。對臣民實行從物質到心靈的絕對統治。
洪秀全不但從精神到物質嚴厲地控制著參加造反者,而且斷絕了一切可能的退路。它們的指歸,在於由洪秀全個人佔有天下,建立他個人的「地上天國」。這種洪氏宗教,披著基督教外衣,拿著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國奴隸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條規,對他控制下的軍民實行極其殘酷的剝奪與統治,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義的政治性邪教。洪秀全造反獲得局部的成功,是以中國社會的大動亂、大破壞、大倒退為代價的,是以數以百萬計軍民的生命、鮮血為代價的,是以中國喪失近代化的最後機遇而長期淪為帝國主義刀俎下的魚肉為代價的。尤其可怕的是,這一切還被作為一首英雄史詩,向人們指點通向人間天堂的金光大道。他本質上的缺陷和局限,尤其是晚年的惡性發展,決定了他的所作所為除了失敗,不可能有更好的結局。
洪秀全沒有統一全國,絕非中國的不幸。本質上蒙昧主義、非文化、反人類進步潮流的君權加神權統治,只能對中國走向近代文明造成極端嚴重的阻塞。他不是「匪」,不是「賊」.而是一個造反得逞的農村小知識者,一個極端利己主義、目光短淺、胸襟偏狹、性格固執、有輕度精神病的准皇帝。他因避諱上帝而不稱皇帝。其實他吸收了歷代皇帝的大量病毒,尤其是極端專制統治和極端享樂主義。只不過他沒能佔領全國,而姑且稱之為准皇帝。如果中國皇帝分上、中、下三品,這個准皇帝理所當然歸於下品。然而。幾十年來。頂著連他自己做夢也沒想到的光輪,被美化、被歌頌,以致於不能深入揭示他留下來的教訓,這真是歷史和歷史論著的雙重迷誤。

『伍』 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歷史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14年,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 清廷曾藉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產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征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太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戰爭,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並對亞非人民的反殖民斗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體現了時代新特點。 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是先進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更沒有科學革命綱領的指導,再加上客觀上反動勢力的強大,失敗成為歷史的必然。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為求民族獨立而做出的嘗試,以及當時中國社會政治斗爭的復雜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在當時許多人民受其壓迫。 倡導社會改革---太平天國主張土地公有,財產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會陋習.其倡導的社會改革,對日後的中國有一定的影響. 播下革命種子---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但它所宣揚的反清思想已經廣傳民間,播下了日後反清革命的種子. 漢人勢力抬頭---清廷依靠漢人曾國藩,李鴻章等平定太平天國,他們都被封為地方總督或巡撫,自此漢人勢力上升,逐漸掌握了地方實權. 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國是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持續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個中國,建立與清廷對歭的政權,一度動搖清朝的統治,使清廷元氣大傷.
相關評價
可能出於反滿的需要,孫中山等革命黨是洪秀全等人的崇拜者。湖南的辛亥革命黨人常稱要洗盡湖南人曾國藩給他們帶來的羞恥。不過孫中山也只贊賞太平天國反清的「民族主義」,卻直指太平天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權;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並在《民權主義》第三講中說:「中國的革命思潮是發源於歐美,平等自由的學說是由歐美傳進來的。」他認為太平天國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的領袖還有皇帝,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來同志就要打同志,二來本國人更要打本國人,全國長年相爭相打,人民的禍害便沒有止境。」 辛亥革命及其後一個時期的革命黨人大都推崇太平天國爭取民族解放的勇氣與成就,總體來說對太平天國評價很高,國民政府更就禁止污衊太平天國一事下達過專案。 孫中山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叄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蓋依成敗論豪傑也。(《總理全集》下冊105頁)「本會以異族潛亂,天地慘黷,民不聊生,負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緒不絕,太平之師不熸,則猶漢家天下,政由已出,張弛自易。」(《同盟會宣言》) 「五十年前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後仍不免專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太平天國戰史序》) 蔣介石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太平天國詩文鈔》序)「太平天國之戰爭,為十九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增補曾胡兵語錄注釋》序) 白崇禧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吾國自晉而後,異族代興赤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東北,入主中華二百餘載,其間熱血之士,慨華胄之胥溺、抱恢復之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啟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國。按洪、楊諸子起自田間,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製度,開科舉,建國規模,亦巳粗備。雖勝敗靡常,興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礴,奇材異能之薈萃、革命建設之偉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猶有生意。(《翼王亭記》,1934)
1949年以後中國學者的評價
在中國大陸,太平天國一度成為一門顯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資深的歷史學者大多數都曾涉足這一領域,整理挖掘的文獻資料和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總數上億字,參與太平天國歷史調查、研究、討論的人群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的農民、市民。總的來說,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中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學者對太平天國的主流評價,其基本觀點包括: 第一、太平天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並且提出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如准備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引進西方科學技術,開學校,辦報紙,興士民公會,創行人民推舉鄉官,罷免行政人員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社會的偶像孔子,頒行天歷,提倡「文以紀實」、「一目瞭然」的文體等,要把中國建立成一個與歐美國家「並雄」的新國家。 第二、太平天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具體形勢,順應農民的願望,採取「著佃交糧」政策,和向農民頒發田憑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區自耕農普遍增加,使農村生產關系發生了若干變動。自耕農的增加,是活躍商品經濟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擊,不少人「視田業為畏途」,把部分資金投入工商業,成為民族資本的一個來源。太平天國革命沉重地沖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出現。 第三、太平天國深遠的影響和激動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起了偉大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的作用。太平天國與侵略者和統治者戰斗的業績一直在民間廣泛地傳播,激勵著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英勇的斗爭。 第四、太平天國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太平天國掃盪了清朝的八旗和綠營,清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的支持,維持住它的瀕臨絕境的統治。到太平天國失敗後,全國兵權、財權都分握於曾國藩一系的湘軍和李鴻章一系的淮軍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無權、各省總督巡撫專政的局面。由於太平天國打破了清朝的統治機器,愛新覺羅氏的皇權陷於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堅強的中央政府,從而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力。所以武昌起義,全國響應,太平天國不僅是直接影響了辛亥革命,而且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 第五、太平天國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阻止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的企圖,使他們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他們決不可能直接統治如此英勇堅強的中國人民,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第六、太平天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在十九世紀中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亞洲各國進行侵略的時候,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國革命,則是這次亞洲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洪峰,它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斗爭。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由「解放下層」轉變為「和諧社會」,「精英階層」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過去被推崇的「暴力革命」的評價的口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歌頌下層的反抗、到如今指責太平天國造成破壞、義和團愚昧落後、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和平改革夭折,認為它們都妨礙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之類的言論甚囂塵上,對這一系列針對中國近代史的貶評、翻案思潮,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應了解其政治色彩高於學術色彩的本質。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夏春濤、史式等一批大陸學者一方面繼續主張對以往評太平天國評價中的拔高、美化現象予以揭示、反思,另一方面則反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夏春濤在「批評片面美化太平天國的偏向至今仍隱約可見」的同時指出:「太平天國史研究『內冷外熱』則是令人矚目的另一現象。近年來,一些圈外學者進行客串研究,其論斷雖不無啟迪,但往往流於偏頗,否定太平天國、替曾國藩翻案的觀點被炒得沸沸揚揚,出現了對前期研究中過『左』之處反彈過分的傾向」(《50年來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認為「太平天國宗教「邪教」說在立論上存在著明顯的破綻。論者沒有首先就宗教論宗教,對太平天國宗教缺乏應有的研究和了解,也沒有區分「邪教」一詞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含義,而是避重就輕,片面羅列一些史實,採用以點代面的方式進行推論……論者的本意也並不在於探討太平天國宗教,而是借「邪教」說來全盤否定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邪教」說辨正》),而史式則在以《讓太平天國恢復本來面目》一文揭露了史學界長期以來對洪秀全之流的美化的同時,強調不能「因為洪秀全的倒行逆施就否定太平大國方面所有的人,包括馮雲山、石達開、洪仁玕等人在內」,指出「對於太平大國,籠統的肯定既不對,籠統的否定也不對,對於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分別評論,應該肯定的肯定,應該否定的否定」(《《致爭論太平天國歷史的雙方》)
香港和其他海外學者的評價
簡又文是少數在戰亂時期就對太平天國歷史進行過深入、廣泛學術研究的學者,1949年以後他移居香港,後移居海外,較之台灣和大陸學者而言,立場更為中立。他一方面稱贊太平天國政治先進、愛護民眾、軍紀嚴明,為民族革命史上的光輝一頁,一方面又認為「客觀上」「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其他國家及歐美地區對太平天國歷史也有一定研究,但因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以及多為「隔行論史」者,其成果及影響均有限,在歐美學者中,英國學者柯文楠(C.A.Curwen)堪稱首屈一指的太平天國史專家,他對太平天國歷史的基本看法是,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局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關於李秀成及其《自述》》)

『陸』 太平天國起義的歷史意義

意義如下:

從1851年起共堅持了14年,勢力擴展到17省,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

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斗爭,半個世紀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6)洪秀全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的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

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對日後反清革命有一定影響。

由於它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後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即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

同時太平天國的一些領袖主張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種主張在當時是先進的。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

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制權減弱,軍權、財權下放,朝廷給地方大員招募的親兵以國家軍隊的編制。朝廷權威下放到各軍功大員身上,使權力格局大大改變。

曾國藩、李鴻章等曾藉助歐美外國人鎮壓太平軍,見識過西方的軍事力量,促使了後來的洋務運動。

太平軍在兩廣及江南起事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及香港避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地的發展。

據中國學者王曉秋和日本學者廣澤吉平等人觀點,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殖民化的深入,緩解了倒幕各藩的壓力,促進倒幕運動的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平天國運動

『柒』 歷史上的洪秀全的影響

證明了舊式的農民起義無法拯救中國,因為即使推翻了清朝又會建立另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版權力依然集中權在少數人手中。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和之後洋務運動的失敗促使有識之士放棄靠專制體制加西方技術自強的方法,轉而投身於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王朝

『捌』 洪秀全對歷史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一、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發展有弊的表現:太平天國遲滯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1.太平天國打斷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2、太平天國破壞了富饒地區的生產力,遲滯了這些省份近代化進程,可以參見 http://post..com/f?kz=226496962。3、太平天國實行的政策是社會倒退,更加劇了歷史的沉淪。 二、太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發展有利的體現:1、太平天國運動敲響了大清帝國的喪鍾;2、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明燈與火種;3、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4、太平天國運動導致了廣西省和湖南省的崛起;5、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西化的「催化劑」;6、太平天國運動使世人領略到了華南邊陲的人們的力量,不論是客家人還是壯人,都令世界為之一驚。這些邊緣勢力人群,讓主流人群汗顏;7、太平天國運動改變了世界政治勢力的版圖。大清帝國從此日落西山,古老的東方帝國從此讓位於新興的大國,而日本也剩機崛起。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改變了中國歷史,無論好的方面,還是負面的,都對中國、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說,太平天國運動,不能簡單概括為「利大於弊,或者弊大於利」,只能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玖』 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

2、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版裝斗爭,打破了西方侵略權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比以往的農民戰爭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太平天國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9)洪秀全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拾』 洪秀全的歷史貢獻

邪教頭子…

閱讀全文

與洪秀全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