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庭院歷史發展

庭院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1 21:55:29

『壹』 江南古典園林的形成歷史過程

中國古典園林分期:
1、生成期(夏、商、秦、漢)
除社會因素外,影響園林向著風景式方向上發展的三個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
1)「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宋儒提出,明代造園家計成提出的「雖由人作,宛白天開」的論點,就是天人諧和思想的承傳和發展。
2)君子比德思想,源於先秦儒家,如孔子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3)神仙思想,產生於周末,盛行於秦漢,如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

2、轉折期(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產生隱士——知識分子群體——寄情山水——山水風景的大開發 和山水藝術的大興盛,其關系為:
1)山水風景的開發是山水藝術興起和發展的直接啟導因素;
2)後者的興盛又反過來促進了前者的開發,形成此後中國歷史上兩者同步發展的密切關 系。

3、全盛期(隋、唐)
1)皇家園林的「皇家氣派」已經完全形成;就園林的性質而言,已經形成大內御苑、行宮御苑、離宮御苑三個類別及其類別特徵。
2)私家園林的藝術性較之上代又有所升華,著意於刻畫園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細致處理。
3)寺觀園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結果,同時也反過來促進了宗教和宗教建築的進一步世俗化。
4)公共園林已更多地見於文獻記載。
5)風景式園林創作技巧和手法的運用,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6)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這三個藝術門類已有互相滲透的跡象。

4、成熟期(宋、元、清初)
1)宋代,與地主小農經濟十分發達的同時,城市商業和手工業亦空前繁榮,資本主義因素 已在封建經濟內部孕育;
2)城鄉經濟高度發展,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
3)宋代重文輕武,文人的社會地位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高。
4)中唐以後,詩詞無論在內容和風格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5)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中,除了傳統的琴、棋、書、畫等藝術活動之外,品茶、古玩鑒賞和花卉觀賞也開始盛行。
綜上所述,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把園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時也促進了造園的繁榮局面,乃屬勢之必然。

5、成熟後期(消中葉到清末)
這個時期的封建文化沿襲宋、明傳統,但已失卻後者的能動、進取的精神。反映在藝術創作 上,一是守成多於創新,二是過分受到市明趣味的浸潤而愈來愈表現為追求纖巧瑣細、形式 主義和程式化的傾向.園林方面,乾隆朝的造園活動之廣泛,造園技藝之精湛,可以說達到 了宋,明以來的最高水平。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的私家園林,同為中國後期園林發展史上的 兩個高峰,同時也開始逐漸暴露其過分拘泥於形式和技巧的消極一面。

『貳』 中國傳統庭院特點

式風來格分好幾種典雅的古源代風格、纖致的中世紀風格、富麗的文藝復興風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一直到龐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風格,在各個時期都有各種精彩的演出,是歐式風格不可或缺的要角。
歐洲風格在建造形態上的特點是 :簡潔 、線條分明 、講究對稱、運用色彩的明暗,鮮淡來對視覺進行沖擊.在意態上則使人感到壅容華貴.典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正因為歐式建築的風格具有另人們感到無限嚮往及產生遐想的力量,所以才能夠促使眾多房產商們趨之若物,紛紛將資金投入到歐式房產開發的浪潮中去,以求獲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最後真正能夠開發出具有正宗歐式風格建築的恐怕卻是為數不多.而將諸多風格容入一體的更是鳳毛麟角.以致與那些喜愛歐式建築的、對生活情趣有較高要求的人們難以尋匿到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歸宿.

『叄』 中國古建築中的"庭院的圍合方式"有三種

中國古建築中的"庭院的圍合方式"有三種:一是在主房與院門之間用牆圍合;二是主房與院門之間用廊圍合,通常稱之為「廊院」;三是主房前兩側東西相對各建廂房一座,前設院牆或院門,通常稱之為「三合院「。

宮殿建築藝術在形象上的特點:即都十分注重渲染建築宏偉壯麗的氣勢。集權政體的最高統治者都想通過建築藝術來顯示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來象徵王權的至尊和永恆。中國宮殿強調的是群體,通過一連串空間和實體的組合與交替,來烘托某一特定的主題。

在中國古建築中,盡管也存在著某一中心的單體建築,但叢整體建築來看,他並不佔壓倒一切的優勢。就好比是故宮的太和殿,如果將他單獨置放在郊外的山水之中,他就並不顯得很大,其藝術感染力與凡爾賽宮是不能相比的。

但是,由於在他的前面建造了五座門樓以及有眾多的庭院空間做鋪墊,因此他的藝術魄力和氣勢得以大大地加強。

中國古代宮殿之所以強調群體氣勢,就是因為群體的序列有助於渲染統治王朝的威嚴,群體的布局有利於體現宗法等級的貴賤尊嚴。在整體建築序列的藝術構思上,中國宮殿的門起著引導和帶領整個主題的任務。有了門與庭院的虛實交替,整個建築序列便出現了某種時間藝術的特徵,一座座造型各異的門就好象在時間上流動跳躍的小主題,他引導著最後中心主題的出現。

有了門與庭院的虛實交替,整個建築序列便出現了某種時間藝術的特徵,一座座造型各異的門就好象在時間上流動跳躍的小主題,他引導著最後中心主題的出現。

從宮殿的平面布置上看,中國宮殿有著嚴格的主次,內外等級。他的外朝和內寢是完全分隔的,「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這一封建禮制思想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最為突出,內寢因是後妃居住,所以呈全封閉狀態,建築密集,安排有各種功能的房屋,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天地。

建築的等級甚至在並列於大台基上的三大殿上也反映出來:太和殿級別最高,用重檐廡殿頂,中和殿是皇帝大朝的准備用房,就只用單檐四角攢尖頂,保和殿是宴請重臣和舉行殿試之外,地位比中和殿重要,於是用了重檐歇山頂。

就故宮宮殿來看,外三朝的公共活動面積十分有限,不存在君臣同樂的可能性,最大的太和殿也只強調了寶座所在的區域,集中渲染了帝王個人的威嚴和至尊。這和中國數千年來一貫是君權至上的封建集權統治的政體有極大關系。

(3)庭院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先秦兩漢的建築風格亦比較側重於陽剛壯美的表現,其形象追求的是「寬大崇高」,其細部追求的是「錯采鏤金」,就是與正規建築互補,理應表現出陰柔秀美的園林,也追求景多景全,園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畢呈。

正像前漢大賦中所描寫的那樣,此時的苑圃花園氣派宏大,包羅萬象,盡量顯示豪華富有,而沒有後世園林的詩情畫意和韻味含蓄,因此,從陰陽合德剛柔相濟的審美觀念來看,此時的建築藝術是稚氣的,過分顯露的,是對外在世界一種較為粗拙的、物質的把握。

歷史發展到魏晉南北朝,動亂的社會政治使大批士人自覺地與現實社會保持著距離,談玄之風興起,並尊《周易》、《老子》、《莊子》為三玄,流風所及,也給兩漢以來較為正統沉悶的藝術理論注入了新的生氣,反映在建築上,樸素,雅潔,寧靜自然的村居園林發展很快,作為對廣殿高樓的補充,它們妥帖地表現了秀麗、自然的陰柔之美。

在布局設計和環境意識上,中國古建築表現了較強的陰陽合德的觀念。「庭院深深深幾許」,南唐詩人馮延巳的這一名句,常常被用來形容中國傳統建築的延綿無盡。

庭院一般是指前後建築與兩邊廊廡或牆相圍成的一塊空間,這里建築的實主陽,庭院為虛,主陰,這一虛一實組合而成的「前庭」和「後院」,按中軸線有序連續的推進,大大增強了傳統建築陰陽合德的藝術魅力。北京的故宮、山東曲阜的孔廟等建築集群之所以會打動千千萬萬個旅遊觀賞者,其主要原因恐怕亦在於此。

要是單個地孤立地去觀賞這些群體中的主要殿堂,它們的基本造型變化不大,不能反映出古建築藝術的絢麗多彩,然而一旦將它們用圍廊、門樓、亭閣、隔牆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虛實相濟的建築群,其感染力便會成倍增長,如在《周易》經文中多次提到的「庭」,就表現出了這一特點。

就是在秦漢時期主要表現陽剛之美的建築中,也不是完全不注意室外空間的組合,像上邊提及的秦阿房宮,也不是實體一塊的建築單體,而是以殿、樓、閣,以及諸多架空間道、復道聯絡組合而成的龐大建築群,在它的陽剛之美中,也透出絲絲的秀美。

陶淵明被鍾嶸《詩品》尊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從這位著名田園派詩人歌頌田園美的詩文中。也透露了當時士人對建築風格追求的轉變。「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歸田園居》)、「倚南窗以寄傲,市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歸去來辭》)。如此小巧拙樸的建築環境,悠閑自在的居住氣氛,集中表現出姻靜、清麗,含而不露的陰柔之美。

『肆』 園林的歷史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珍寶,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武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慾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遊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築,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中國古代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分類法。在中國漢族建築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徵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體的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做,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我傳統的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
2,適宜人居的理想環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營造健良舒適,清新宜人的小氣候條件,由於中國古代生活環境相對惡劣,中國古典園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氣候條件的改善,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環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種植、亭廊的構建等,無不以光影、氣流、溫度等人體舒適性的影響因子為依據,形成舒適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環境。
3,巧於因借的視域邊界
不拘泥於庭院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外面的自然景觀等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無論動觀或者靜觀都能看到美麗的景緻,追求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
4,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並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乾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局部交錯,以形成豐富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
5,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古代造園藝術家們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徵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
6,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人們常常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表達追求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園林中常常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表達景觀的意境,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於內涵和景觀厚度。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一般有三種分類法:
[按園林基址的選擇和開發方式分] 人工山水園 這類園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鎮內居多。在城鎮的建築環境裡面創造模擬天然野趣的小環境,猶如點點綠洲,故也稱之為「城市山林」。 天然山水園 興造天然山水園的關鍵在於選擇基址,如果選址恰當,則能以少量的花費而獲得遠勝於人工山水園的天然風景之真趣。
[ 按佔有者身份、隸屬關系分 ]
1、皇家園林
皇家園林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 古人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統治階級看來,國家的山河都是屬於皇家所用的。所以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 園中建築色彩富麗堂皇,建築體型高大。 現存為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屬於皇帝個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稱為苑、苑囿、宮苑、御苑、御園等。
2、私家園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築小巧玲瓏,表現其淡雅素凈的色彩。現存的私家園林,例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屬於民間的貴族、官僚、縉紳所私有,古籍裡面稱園、園亭、園墅、池館、山池、山莊、別業、草堂等。
[ 按園林所處地理位置分 ]
1、北方類型
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白郡所在,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因而風格粗獷,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洛陽、西安、開封,其中以北京為代表。
2、江南類型
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緻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代表大多集中於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紹興等地,其中尤以以蘇州為代表。
3、嶺南類型
因嶺南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 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築物都較高而寬敞。 現存嶺南類型園林,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禹的余蔭山房等。 除三大主題風格外,還有巴蜀園林、西域園林等各種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對東西方園林的一些共有的設計理念有著自己的處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歷史、人文、地理特點後,也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獨到之處。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觀類型
3、詩情畫意的表現手法
4、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
5、巧於因借的視域擴展
6、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
7、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
中國四大古典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蘇州四大古典名園 (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

『伍』 國內外庭院設計發展史及現狀

庭院經濟的現狀、態勢及其發展的若干建議研究 王東陽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81)
庭院經濟是國內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庭院經濟發展歷史悠久,形式多樣,適應性廣,在傳統農耕社會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農戶或家庭農場為了增加收入,針對市場需求,通過合理開發利用庭院資源,取得了顯著經濟效果,庭院經濟已發展成為市場經濟活動中一個非常有影響、有特色的經濟領域。伴隨著農村工業化、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庭院經濟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沒有衰落、消失,反而呈現出多型態、高活力、自循環的發展態勢。在新的時期,庭院經濟發展的型態和特點有那些?庭院經濟發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如何發揮庭院經濟在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中的作用?這些都是需要在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中加以探索的重要問題。
一、國外庭院經濟的發展
顧名思義,庭院經濟是人們依託所居住的庭院從事的一類經濟活動,它與田園經濟相並列,共同構成了農戶經濟。從歷史上看,人類經過漫長的採集漁獵,逐步過渡到以農耕畜牧為中心的原始農業和以家庭為中心的農耕社會,人們通過勞動,使原始農業生產的物質產品逐步增加,勞動產品開始出現剩餘,這不僅改善了人類自身的生存條件,而且還使產品交換不斷發生並導致私有制的出現,原始的庭院經濟由此產生並向前發展。隨著種養經驗的積累和勞動工具性能的改善,庭院經濟活動也被逐步調整和擴大,農業生產逐漸向自然資源開發縱深領域發展。在古華夏文化、古埃及尼羅河文化、古西亞巴比倫文化、古印度兩河文化以及古希臘愛琴文化中,都能發掘到原始庭院經濟留存的蹤跡。

從發展中國家看,兩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早期的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以庭院為載體的經濟活動成為維系農戶生計的主體,傳統的小農經濟在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低,在生產中主要使用的是鐵器工具和畜力耕作,形成的是由分散的小農來經營、耕織結合的、以種養業為主的「小而全」式的傳統產業。由於技術落後、資本不足,一方面導致傳統農業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人地矛盾日益惡化,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則食不果腹,社會動盪不寧;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積累少,分散的小農經營無力創造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不能為工業及其他部門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向社會提供充裕的農產品,使這些國家在很長時期內都難以擺脫農耕社會的桎梏。

發達國家的庭院經濟是和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相伴相生的。為了追逐利潤,資本主義農場不斷採用農業機械和科學技術成果,通過擴大經營規模來進行擴大再生產,使農場和農業企業間出現日益明顯的社會分工,商品經濟完全代替小農經濟,徹底擺脫了傳統「小而全」的生產結構,轉向為市場專門生產或主要生產某種(或某類)農產品,依託家庭的生產項目或者消失,或者降到從屬地位,由此產生出穀物農場、果樹農場、養豬農場、奶牛農場等專門農場。資本集約化不僅推動了農業經營的規模化和專業化,也推動了庭院經濟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在西歐、北歐等地,家庭農場被視為社會可靠的穩定器、就業者的來源及消除貧困的保障。對經營農業的人們來說,身處鄉村廣袤的空間,與活生生的大自然打交道,帶來的是對自由、獨立的體驗,是人與自然的融合,農業把人與自然緊密地聯系起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歐洲的鄉村地區,許多家庭農場和庄園都推出了集休閑、游樂於一體的生態旅遊,並帶動家庭製作工藝品、傳統食品加工業的發展。
二、我國庭院經濟的演變及發展態勢

長期以來,庭院經濟就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主要活動。據考古發現,在河北磁山、河南裴里崗、浙江河姆渡文化的遺址中,出土的石斧、石鏟、石刀、石鐮以及陶器等物品,適應了當時人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需要。《淮南子·氾論訓》載:「伯余之初作衣也,錟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這是古代曲籍追述的最原始的紡織水平。到戰國時,秦國商鞅提出「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這一時期社會追求的理想是,「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孟子·梁惠王上》)。並且,當時的社會都是以農業為「本業」,以「雕文刻鏤」一類奢侈品的生產與流通為「末業」。戰國後期,「末」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整個工商業,從而形成農本工商末的概念。此後,這種依「宅」據「田」、「前植榆、槐、桐、梓,後種竹,旁冶圃,中庭植果樹」(《補農書》)、「務本抑末」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一直延續下來,經久不衰。

『陸』 德國庭院歷史誰能告訴我啊

位於德國柏林的哈克庭院是一組歐洲最大的院落建築,佔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由庫爾特·貝恩特(Kurt Berndt)和奧古斯特·恩戴爾(August Endell)設計,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二戰後東德期間,哈克庭院被用作汽車修配工場及小型手工工場。1995年至1996年間,哈克庭院在魏思與夥伴建築事務所(Weiβ&Partner)的規劃下得到了全面整修。德國花園有什麼不一樣的風情呢
德國有美麗的歷史、宏偉壯觀的植物園和充滿靈感的現代花園。每處花園都可與其國家的同類花園媲美。德國的歷史名園在地理上呈組團分布,每座花園都和一個偉大的德國君主時代的文化密切相關,因此它們多與歷史古城毗鄰,而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分布與偏遠鄉村。
知曉一些德國歷史將對我們大有禆益,比如七年戰爭帶來的恐怖,拿破崙對世俗宗教的破壞,巴拉丁奈特的選帝猴卡爾.西奧多為何突然成為了巴伐利亞王等。德國人的智慧和力量在歷史名園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德國人喜歡在歷史名園里添加一些非歷史性的裝飾,例如為慶祝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他們在英國這座18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自然風景園中增添了一個日本園。質疑他們對歷史合適性的理解時,他們會迅速為自己辯解:這些添加的裝飾物最具啟發意義,因此增添得恰到好處。
到德國來參觀的旅遊者無不被德國大量優美的植物園及其收集的溫室植物所吸引。大多數植物園都能很好地闡述生物多樣性這一現代社會的正統主題。

『柒』 求中國私家園林發展史

1.私家園林發展概述私家園林在漢代已發其端。但此時它雖然從宮苑系統中離異、分化出來,卻不能歸屬於非宮苑系統,只能構成為宮苑系統中具有一定獨立價值的子系統。因而漢代的私家園林,不但為數極少,而且並不具備後來私家園林的典型特徵。此時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廣漢、劉武的兔園、董仲舒的舍園等。在魏、晉時期,由於隱逸之風和欣賞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會上層,因此建構私家園林是其連鎖反應。石崇在洛陽的金谷園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谷園地形起伏,並且臨河而建。它把金谷澗的水引來形成園中水景,河澗可行遊船,人坐岸邊又可垂釣,岸邊楊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樹木配置。到了南北朝,建園之風大熾。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一是宮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觀園林大量出現。如著名的報恩寺、龍華寺、追聖寺等。三是和宮苑、寺院同步相應的宅園——主要是王侯、貴族的園林更為稠密地出現在北國和江南,它們往往和寺院交錯在一起,但在藝術風格方面卻和宮苑比較接近。在唐代,著名的宅園很多,往往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維輞川別業、裴度的午橋庄、李德裕的平泉山莊等。就輞川別業來說,它是有湖水之勝的天然山地園,它在造園中吸取了詩情畫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構成湖光山色與園林相結合的園林勝景,又有詩人的著力描繪,使得輞川別業處處引人入勝,流連忘返,猶如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卷,淡雅超逸,耐人尋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詩情畫意。王維、李德裕的別墅、山莊均屬中國園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園,它們在規模上還留有園囿的影子。另外,此時還出現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小園,如白居易在廬山構築的「草堂」。自唐代以後,私家園林如雨後春筍般的大量涌現。發展到明清時期,私家園林已遍布全國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也有相當數量的私家園林,與此同時也最終形成了江南、北方、嶺南三大地方風格鼎峙的百花爭艷的局面。2. 私家園林的三大地方風格2.1 江南園林江南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它一般與住宅相連,多呈內向形式,環境閉塞,很難獲得開闊的視野和良好的借景條件,在園林中建築的比重也往往較大,密度常達30%以上,江南園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經過藝術再創造的,滲透了社會倫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人為自然」。江南園林疊山石料的品種很多,以太湖石和黃石兩大類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於土,小型假山幾乎全部疊石而成。能夠模擬山之脈絡氣勢,作出峰巒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磯,或模擬山之一角創為平崗小坂,或作為空間之屏障,或散置,或倚牆而築為壁山等等,手法多樣,技藝高超。江南氣候溫和濕潤,花木生長良好,種類繁多。園林植物以落葉為主,配合若干常綠樹,再輔以藤蘿、竹、芭蕉、草花等構成植物配置的基調,並能夠充分利用花木生長的季節性構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觀賞的主題園林建築常以周圍花木命名。還講究樹木孤植和叢植的畫意經營,尤其注重古樹名木的保護利用。園林建築則以高度發達的江南民間鄉土建築作為創作的源泉,從中汲取精華。蘇州的園林建築為蘇南地區民間建築的提煉。揚州則利用優越的水陸交通條件,兼收並蓄當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築的形式及其多樣豐富。江南園林建築的個體形象玲瓏輕盈,具有一種柔媚的氣質。室內外空間通透,露明木構件修飾為赭黑色,灰磚青瓦,白粉牆垣配以水石花木組成的園林景觀,能顯示一種恬淡雅緻有若水墨渲染畫的藝術格調。木裝修、傢具、各種磚雕、木雕、漏窗、洞門、匾聯、花街鋪地均表現極精緻的工藝水平。園內有各式各樣的園林空間:純山水空間、山石與建築圍合的空間、庭院空間、天井,甚至院角、廊側、牆邊亦作成極小的空間,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構成楚楚動人的小景。由於園林空間多樣而又富於變化,為定觀組景、動觀組景以及對景、框景、透景創造了更多的條件。當然,就園林的總體看來,流於過分瑣碎的情況也是有的,而且不少。江南園林以揚州、無錫、蘇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為主,其中又以蘇州、揚州最為著稱,也最具有代表性。2.1.1 揚州園林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園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聞名,其景物是平處見天真,雖無高山大水,而曲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約輕盈之命名,能於小處見大,簡中寓繁,蘊藉多姿。它的代表作為明代的休園、影園、五畝之園及清代的瘦西湖、個園等。休園 休園在新城流水橋畔,原為宋代朱氏園的舊址,佔地五十畝,是一座大型宅園。休園以山水之景取勝。山水斷續貫穿全園,雖不劃分明確的景區,但景觀變化比較多,尚保存著宋園的簡遠、疏朗的特點。其組景亦如畫法,不余其曠而不幽,不行其疏而不密,不見朴則不文,是按照山水的畫理而以畫入景的。園內建築很少但已開始用游廊串連景點的做法。影園 影園在舊城牆外的護城河——南湖中長島的南端,由當時著名的造園家計成主持設計和施工,造園藝術當屬上乘。影園的面積很小,大約只有五畝左右,選址卻極佳。它以一個水池為中心,成湖(南湖)中有島,島中有池的格局,園內園外之水景渾然一體。靠東面堆築的土石假山作為連綿的主山把城牆障隔開來,北面的客山較小則代替園林的界牆,其餘兩面全部開敞以便收納園外遠近山水之借景。園內樹木花卉繁茂,以植物成景,還引來各種鳥類棲息,建築疏朗而樸素,各有不同的功能。總之,此園之整體恬淡雅緻,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所謂「略成小築,足征大觀。」個園 個園在揚州新城的東關街,清嘉慶二十三年大鹽商黃應泰利用廢園「壽芝圃」的舊址建成。個園佔地大約0.6公頃,緊接與邸宅的後面。從宅旁的「九巷」進入迎面一株老紫藤樹,夏日濃蔭匝地,倍覺清新。往前向左轉經兩層復廊便是園門。門前左右兩旁滿種修竹,竹間散置參差的石筍,象徵著「雨後春筍」的意思。進門繞過小型假山疊石的屏障,即到達園的正廳「桂花廳」。廳之南叢植桂花,廳之北為水池,水池駁岸為湖石孔穴的做法。水池的北面,沿著園的北牆建樓房一幢共七開間。兩端各以游廊連接於樓兩側的大假山,登樓可俯瞰全園之景。樓之西側為太湖石大假山,它的支脈往樓前延伸少許,把樓房的龐大體諒適當加以障隔。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堆疊高約6米。樓之東側為黃石堆疊的大假山,高約7米,主峰居中,兩側峰拱列成朝輯之勢。個園的東南隅建置三開間的「透風漏月」廳,廳側有高大的廣玉蘭一株,東偏為芍葯台。廳前為半封閉的小庭院,院內沿牆堆疊雪石假山。個園以假山堆疊而名重一時,《揚州畫舫錄》所謂 「揚州以園亭勝,園亭以疊石勝」,個園的假山即是例證。個園的立意頗為不凡,它採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創造了象徵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這在古典園林中實為獨一無二的例子。分峰用石又結合於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為石筍與竹子,夏景為太湖石山與松樹,秋景為黃石山與柏樹,冬景的雪石不用植物以象徵荒漠疏寒。它們以三度空間的形象表現了山水《畫論》中所概括的「春山怡淡而如笑,夏天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東山慘淡而如睡」 ,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畫理。這四組假山環繞於園林的四周,從冬山透過牆垣上的牆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於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隆冬雖屆,春天在即,從而為園林創造了一種別開生面的、耐人尋味的意境。2.1.2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在今日保存者為數最多,且亦最為完整。蘇州園林屬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正統的士流園林格調,絕大部分均為宅園而密布於城內,少數建在附近的鄉鎮。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為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它的代表作為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等。拙政園 拙政園在婁齊二門間的東北街,明嘉慶時王獻臣因大宏寺廢地營別墅,是此園的開始。拙政園佔地4.1公頃,是一座大型宅園。拙政園的布局主題是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五分之三,主要建築十之八九皆臨水而築。園中可分中、西、東三部,中部的拙政園系該園主要部分,西部為補園,東部為明王中心——歸田園居。中部遠香堂為該園的主要建築物,亦是全園的主景,它是單檐歇山面闊三間的四面廳,廳外荷香香遠溢清,因此故稱為遠香堂。至遠香堂向北眺望,可見一池碧水中有東西兩島,東島上有待霜亭,輕巧若飛,藏而不露,取唐代詩人韋應物「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意為名。西島上有雪香雲蔚亭和荷風四面亭,雪香雲蔚亭結構質朴大方,端正穩重,周圍遍植楓、柳、松、竹交相輝映。亭上有明代畫家倪元璐所書「山花野鳥之間」的題額,兩旁石柱伴以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一幅;「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悠」。此亭位於島之最高處,又居園之正中,居高臨下,和遠香堂遙相呼應,互為對景。拙政園中除東、西二島外,西園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島,島上有與誰同坐軒,浮翠閣、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園林建築,景緻豐富多彩。拙政園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島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豐富景觀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隨山轉之意境,頗有清幽、開朗、明靜的自然山林風味。總而言之,它是一個以水為主的風景園。網師園 網師園在蘇州城東南闊家頭巷,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當時的園主人為侍郎史正志,園名「漁隱」。後來幾經興廢。到清代乾隆年間歸宋宗元所有,改名「網師園」。網師即漁隱,仍含漁隱的本意,都是標榜隱逸清高的。光緒年間,園主人大官僚又重加修建而成今日之規模。
網師園負廓臨流,樹木叢蔚,頗有半村半廓之趣。它佔地0.4公頃,是一座緊鄰於邸宅西側的中型宅園。邸宅共有四進院落,第一進矯廳和第二進大客廳為外宅,第三進「擷秀樓」和第四進「五峰書屋」為內宅。園門設在第一進的矯廳之後,門額上磚刻「網師小築」四字,外宅由此門入園。另一園門設在內宅西側,供園主人和內眷出入。園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體部分居中,以一個水池為中心,建築物和游覽路線沿著小池四周安排。水池的面積並不大,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駁岸用黃石挑砌或疊為石磯,其上間植灌木和攀援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現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整個園林的空間安排採取主、輔對比的手法,主景區也就是全園林的主體空間,在它的周圍安排若干較小的輔助空間,形成眾星拱月的格局。網師園的規劃設計在尺度處理上也頗有獨到之處。如水池東南水尾的小拱橋,故意縮小尺寸以反襯兩旁假山的氣勢;水池東岸堆疊小巧玲瓏的黃石假山,意在適當減弱其後過於高大的白粉牆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調。網師園的建築高達30%,但置身主景區內,並無囿於建築空間之感,反之,卻能體會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昂然生機。2.2 嶺南園林最早的嶺南園林可上溯到南漢時的「仙湖」,它的一組水石景「葯洲」尚保留至今。清初嶺南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文化水準提高,私家造園活動開始興旺,逐漸影響及於潮汕、福建和台灣等地。到清中葉以後而日趨興旺,在園林的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終於異軍突起而成為與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風格之一。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禺的余蔭山房、佛山的梁園號稱粵中四大名園,它們都完整保存下來,可視為嶺南園林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余蔭山房最為有名。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精巧別致。二門對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是點題之作。余蔭山房的總體布局很有特色,兩個規整形狀的水池並列組成水庭,水池的規整幾何形狀受到西方園林的影響。它的某些園林小品如欄桿、建築等雕飾豐富,尤以木雕、磚雕、灰雕最為精緻。主要廳堂的露明架上均飾以通花木雕,如百獸圖、百子圖、百鳥朝鳳等題材多樣。總的看來,建築體量稍嫌龐大。它的建築極其精美。園中不論花壇、牆壁、台階、地面都有雕刻圖案,精細素雅,玲瓏可品。嶺南園林以宅園為主,多為庭院和庭園的組合。疊山常用姿態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鑲即所謂「塑石」的技法,山體的可塑性強、姿態豐富,具有水雲流暢的形象。在沿海一帶也常見用石蛋和珊瑚礁石疊山的,則又別具一格。小型疊石和小型水體相結合而成的水局,尺度親切而婀娜多姿。少數水池的方整幾何形式,則是受到西方園林的影響。園林建築由於氣候炎熱必需考慮自然通風,故形象上的通透開敞更勝於江南,以裝修、雕塑、細木雕工見長。嶺南地處亞熱帶,觀賞植物品種繁多,園內一年四季都是花團錦簇、綠茵蔥翠,老榕樹大面積覆蓋遮蔽的蔭涼效果尤為宜人。就園林的總體而言,要求通風良好則勢必加大室內高度,因而建築物體量偏大,樓房又較多,故略顯壅塞,深邃幽奧有餘而開朗之感不足。嶺南園林地近澳門、廣州,又是粵海關之所在,接觸西洋文明可謂得風氣之先,園林受到西洋的影響也就會更多一些。不僅某些局部和細部的做法如西洋式的石欄桿、西洋進口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甚至個別園林的規劃布局亦能看到歐洲規整式園林的摹仿跡象。2.3 北方園林北京是北方造園活動的中心,這時期北京私家營園之多,比之明代和清初有過之而無不及。分散於北京內外城的宅園興建於這個時期並具備一定規模的,據有關文獻記載估計約為一百五六十處,保存到五十年代有五六十處,其中尚不包括王府花園和會館花園在內。王府花園是北方私家園林的一個特殊類別,它們的規模一般比宅園大,規制也稍有不同。會館花園的內容與私家園林並無差別。北方氣候寒冷,建築形式比較封閉、厚重,園林建築亦別具一種剛健的美。北京是帝王之都,私家園林多為貴戚官僚所有,布局難免注重儀典性的表現,因而規劃上使用軸線較多,疊山用石以當地所產的青石和北太湖石為主,堆疊技法亦屬渾厚格調。植物栽培受氣候的影響,冬天葉落,水面結冰,很有蕭瑟寒林之感。規則布局的軸線、對景線運用較多,當然也就賦予園林以更為渾厚濃重的氣度。比較著名的有一畝園、清華園、勺園、承德避暑山莊等。清華園 清華園在海淀鎮的北面。園主人為李偉。清華園是一座以水面為主體的水景園,水面為主體的水景園,水面以島、堤分隔為前湖、後湖兩部分。主要建築物大體上按南北中軸線成縱深布置。園內的疊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種的名貴山石材料,其中有產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壑,也有瀑布。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種植的比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負盛名於當時。園林建築有廳、堂、樓、台、亭、閣、榭、廊、橋等,形式多樣,裝飾彩繪雕飾都很富麗堂皇。清華園規模宏偉,風景秀麗。勺園 勺園在清華之東面、下游。大約建成於萬曆年間,稍晚於清華園。園主人為米萬鍾。勺園比清華園小,建築也比較樸素疏朗。勺園雖在規模和富麗方面比不上清華園,但它的造園藝術水平較之後者略勝一籌。勺園的總體規劃著重在園水成景,水是園林的主題。它也是一座水景園。利用堤、橋將水面分隔為許多層次,成堤環水抱的形勢,建築物配置成若干群組,與局部地形和植物配置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許多景區。各景區之間以水道、石徑、曲橋、廊子為之聯絡。建築物外形樸素,很像浙江農村的民居。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位於河北承德五烈河的西岸,佔地約五百六十公頃,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園。園內的平原、湖泊、山嶽成三足鼎立的布列;山嶽峰巒起伏,山形秀美,雖不太高峻卻頗有氣勢;平原摹擬塞北草原;湖區猶如江南水鄉。把塞外和江南的風光,名山大川的勝概匯集於一園之內。園林景觀是以突出自然風致為主,建築布局採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即把絕大部分的建築集中為許多小的群組,再分散配置於全園之內。建築的形象比較樸素雅緻,所謂「無刻桷丹楹之費,有林泉抱素之懷」以便諧調於山莊的風貌特色。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中國園林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逐漸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園林,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和造園手法,從而為當代園林藝術的創造發展提供了歷史借鑒和精神文化意境。

『捌』 了解日本園林的歷史沿革

一、日本古代的苑園
1、《前漢書》載「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全國,歲時來獻見玄」。這是我國關於日本列島的最古的比較可靠的記載。
2、從日本人在第八世紀用文字寫出的包括日本太古傳說、神話和皇室古祭、歷代王名和宮殿所在等的《古事記》(成書於公元112年)、《日本書記》(成書於公元720年)有關歷代皇居中宮苑的零星記載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園的概況。
(1)第3-4世紀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宮、崇神天皇建有磯城瑞籬宮等。
這些皇宮外饒有壕溝、或土城圍繞,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編制的牆籬等。宮苑裡有賞樂性的池泉。
(2)《日本書記》卷七載「宮之池放養鯉魚」;卷七載「穿城起苑,以盛禽獸,而好田獵,走狗試馬,出入不時」;《日本書記》卷十五載「顯宗天皇跳提到仿漢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飲)
總之,猶如中國周代的靈池、靈囿一般。
二、奈良時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
日本文化革新後,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國家的形式已經成型。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從文化革新到奈良時代末期(由於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稱奈良時代)出現了較為發達的文化,史稱奈良時代。其最盛期的年號成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在日本美術史上通常分為「飛鳥時代」、「白風時代」、「白風時代」。相當於我國唐朝的開元、天寶、聖德年間)。
此階段在庭園方面,推古天皇時期((公元593年——618年)因為受佛教影響,在宮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內,布置石造、須彌山,作為庭園主體。
日本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深受漢唐文化的影響,喜作漢詩和漢文,漢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響到日本的文學和造園領域。從史書上了解奈良時代時代後期聖武天皇喜愛自然景物,平城宮內的南苑、西池宮、松林苑、鳥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同時受海洋景觀的影響,池中堆島興起,及瀑布、細流的表現。庭園建築有了發展,如位於湖畔的「濱台/濱樓」為後代「釣殿」建築的雛形。
三、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92年)庭園和造庭秘傳書
1、公元794年遷都平安京,據載恆武天皇時期主要建築都仿唐制,苑園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有模仿漢上林苑「甘泉苑」的「神泉苑」。其遺址現尚存。
2、平安時代前期對庭園中石組細流、草木的經營十分重視,而且要求表現自然,並逐漸形成以池和島為主題的「水石庭」風格。
3、這個時期有日本最古的造庭法秘傳書的寫作,名《前庭秘抄》/《作庭記》。
橘俊綱(1028-1094年)著《作庭記》,是一部關於日本早期園林的造園技術的著作。用漢文體寫作。該書分上下兩卷,主要內容:上卷先論庭院形態、造庭立石方法、自然縮景的表現。題材主為海洋、瀑布、溪流自然景觀,並就海池、河山島瀑布的意匠著論。下卷主要為立石口傳,立石禁忌,一樹事,一泉事、一雜事等;還有寢殿造,庭園意匠輪。
四、鐮倉時代(公元1192年——年)庭園
1、公元十二世紀末,鐮倉幕府建立以後,日本進入封建時代,武士文化有了顯著發展。由於武士出身多為下層,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故在建築方面,武士造住宅時的形式與貴族的華麗樣式不同,樸素而實用。也影響到庭園的觀賞利用。到了鐮倉時代後期,從大宋傳入的禪宗思想對庭園樣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時期的庭園已由從象徵的形式發展到把大地風景在小塊園內「縮景園」的表現形式中。
五、吉野—室町時代庭園和造庭書
1、吉野時代初了日本庭園史上最著名的夢窗國師。他設計了日本許多名園,曾設計構築京都西芳寺(苔寺)、天龍寺、永保寺、吸江寺、瑞泉寺、惠林寺等庭園。他所創造的庭園特色是廣大的水池,池岸線曲折多變,在置石方面中發展了石組的技法和瀧口(瀑布)的構造,猶如南宋山水畫「殘山剩水」的風格。後來這種風格發展成「枯山水庭園」。
(1)夢窗國師/夢窗疏石(1275~1351),又稱「禪僧疏石」、「夢窗國師」等。伊勢人,俗姓源,字夢窗。日本鐮倉時代末期著名佛教臨濟宗僧人,號稱「七朝帝師」,其法系形成「夢窗派」,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造園家,也是日本枯山水式庭園的先驅之一。
(2)京都西芳寺/苔寺:因為這里的青苔最出色,故又名「苔寺」。 苔庭立於苔寺川畔,嵐山與松尾山之麓,地形富於高低自然之變化。園中除枯山水外,其餘皆為池泉式庭園,以心形的「黃金池」為中心,有石徑、小橋及花木竹林。而無論枯山水與池泉,皆沒於厚厚的青苔里。據雲,苔寺之苔種類多達四十餘種。6世紀來,這些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青苔,任其自然衍生,故無論池沼之邊、台級之上、橋畔、徑間,還是石塊上、樹枝上,都蔓衍著青苔,茸茸密密,如氈似錦。苔寺就因這一片片蔥郁的青苔而聞名遐邇。又由於作庭歷史悠久,園中古木參天,花卉豐富,故四季皆可觀。尤其當楓葉轉紅之秋與白雪覆地之冬,景緻最堪欣賞,是遊客最多的時節。
2、室町時代是日本庭園在意匠方面最具特色的時代。造園技術發達,著名的庭園師輩出。
中任和尚受夢窗國師的影響,也築有名園多處。他還創造了一種新型庭園形式即茶庭(茶庭在桃山時代大興)。早在南宋時期,日本禪僧榮西再度來華4年,帶回啜茗習尚,為室町時期(明代)茶道、茶庭樹立了基礎。
3、此時期的造園著作有《山水奔野形圖》和「嵯峨流」(當時造園的一種流派)庭古法秘傳之書等。
「嵯峨流」 庭:中心為心形水池,水池後正面為守護石、水池前左為客人島,水池前右為主人島,池中心為中島,水池前為禮拜石和平濱。
4、此時期的著名的造園實例有鹿苑寺金閣庭園和慈照寺銀閣庭園;
(1)鹿苑寺金閣庭園:因寺院內金箔貼制的舍利殿——金閣非常有名,故被叫作金閣寺。金閣寺是1397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聰明的一休》)作為別墅而修建的,足利義滿死後被改為禪寺「菩提所」。據說以金閣為中心的庭園表示極樂凈土。
5、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作有龍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庭。
(1)枯山水庭園和龍安寺方丈南庭
枯山水庭園源於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點,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徵自然界的各種景觀。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雲霧,石頭則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疊放有致的幾尊石組,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樂、繪畫、文學一樣,可表達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
15世紀建於京都龍安寺方丈南庭是日本枯山水庭園最有名的園林精品。它佔地面積僅330平方米,平面形狀呈矩形,庭園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細卵石鋪地所構成。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據說石組按照5-2-3-2-3排列,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總有一塊看不到,意蘊人生之不完美)。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此物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而砂石的細小與主石的粗獷、植物的「軟」與石的「硬」、卧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等,又往往於對比中顯其呼應。因其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而各方遊客則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佈道者的深刻涵義。
六、桃山—江戶時代庭園
1、公元16世紀,茶庭勃興。茶庭順應自然,面積不大,單設或與庭園其他部分隔開。四周圍以竹籬,有庭門和小徑通到最主要的建築即茶湯儀式的茶屋。茶庭面積雖小,但要表現自然的片斷,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茶的精神協調,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進入茶庭好似遠離塵凡一般。庭中栽植主要為常綠樹,潔凈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長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靜寂」的氛圍。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於對水墨畫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無色表現幽靜、古雅感情方面也有其積極意義。茶庭中對石燈、水缽的布置,尤其是飛石敷石有了進一步發展。
茶庭(tea ceremony)也叫露地或露路。是將茶道禮儀與園林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園林風格。
茶庭是指在進入茶室之前的一段空間里所布置的各種景觀。比較典型的布局是以中門劃分出外庭和內庭的二重露地。園林氛圍是講究茶道的「和、寂、清、靜」。
象徵的手法:中門象徵與塵世的隔離;步石象徵山間小徑;松葉象徵森林;蹲踞象徵山泉;圍籬、石燈籠象徵寺廟的靜穆。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
2、這時期著名的造園家有小掘遠洲(1579——1647年),後來人稱這一流派為「遠洲派」。
高台寺:位於京都東山靈山之麓。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秀吉妻子北政所出家為尼。為悼念丈夫,1606年建高台寺。高台寺庭院為日本著名園藝巨匠小掘遠洲的傳世之作,採用借景、大和疊石法及中華蓬萊山水園藝建築風格,巧奪天工。寺內的主建築開山堂、靈屋、卧龍廊、觀月台全為仿唐建築,和我國寺院建築不同的是他們不在同一條中軸線上,而是象棋子一樣散布開來。
傘亭正式名字為安閑窟,是根據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意匠建造的茶室。原來建在豐臣秀古舊居伏見城內,後遷至高台寺。亭頂竹木傘狀結構,像一把撐起來的傘,故稱傘亭。時雨亭是與傘亭平行相隔不足10米的全日本唯一的二層建築茶室。
數百年來,寺內經歷過多次火災,寺內的佛像、建築大多付之一炬,僅留下開山堂、靈屋、茶室的傘亭與時雨亭等還可以一窺高台寺初建時的建築之美。
3、公元17~19世紀,江戶時代初期日本庭園完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民族形式並且確立起來。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桂離宮庭園。
桂離宮庭園:庭園中心為水池,池心有三島,島間有橋相連,池苑周圍主要苑路環回導引到茶庭窪地以及亭軒院屋建築。全園主要建築是古書院、中書院、新書院相錯落的建築組合。池岸曲折,橋梁、石燈、蹲配等別具意匠,庭石和植物材料種類豐富,配合多彩。
修學院離宮庭園,以能充分利用地形特點,有文人趣味的特徵,與桂離宮並稱為江戶時代初期雙璧。
此時園林不僅集中於幾個大城市,也遍及全國。在意匠上和桂離宮類似的有蓬萊園、小石川後樂園、紀洲公西園/赤坂離宮、大久保侯樂壽園/芝離宮濱御殿等。
4、有關造庭方面的著作有江戶中期相阿彌《築山山水造庭傳》,本書最大特色在於論述了岩石和樹木的配置,不僅列舉了樹種及實際掘運技術而且移植時的實地經驗,還有取石方面關於石燈籠置樣、手洗缽、飛石等的論述,及關於茶庭種種極其築造法的論述。
明治維新後,日本庭園開始歐化。但歐洲的影響只限於城市公園和一些「洋風」住宅的庭園,私家園林仍以傳統風格為主。而且,日本園林作為一種獨特的風格傳播到歐美各地。
總的來說,日本庭園的意匠是再現自然,由於國土被海水環繞,尤愛好海洋島嶼海濱景觀,瀑布和溪流的再現及置石的意匠。
日本庭園的主要形式:築山庭(真山真水;枯山水)、平庭、茶庭。從造園手法上有「真之築」「行之築」、「草之築」三種模式。三者的主要區別是山水處理精緻的程度的不同。「真之築」要求處理最嚴格、最富之;「行之築」比較簡單;「草之築」最簡單。
日本庭園的理水形式主要有瀑布(瀧)、溪、泉和湖池。古代庭園中習慣堆島,有主人島、客人島和中島之分。置石講究位置、形態特點和群組布置。
日本園林植物配置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同一園中的植物品種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種植物作為主景植物,再選用另一二種植物作為點景植物,層次清楚,形式簡潔,但十分美觀。選材以常綠樹木為主,花卉較少,且多有特別的含義,如松樹代表長壽,櫻花代表完美,鳶尾代表純潔等等。

『玖』 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一期。北宋為遼金取代後,遼、金、元三代後先相繼,在燕京一帶興修皇家園林。金代從開封拆運至中都大量的良岳花石,元代在建築藝術中促進了國內各民族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我國各民族豐富奇特的建築形式更添異彩。(如至今還能見到的十三世紀出於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應寺白塔等)。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是個輝煌的時期,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這有我們今天仍能親眼目睹的很多實物實景所證明。這個全盛時期的園林,與過去時代所不同的,育三個方面的特點:(1)功能全,(2)形式多, (3)藝術化。茲為分述如卜: (1)功能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園休發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內容,至明濟後大備,諸如聽政、受賀、宴會、觀戲、居住、園游、讀書、禮佛、觀賞、狩獵、種花等等,應有盡有,甚至為滿足統治者的「雅興」,還建有商業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復的頤和園蘇州街,以及圓明園原來的買賣街.包羅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動,功能的多樣花,自然擴大了園林的建築營造規模,此其一。 (2)形式多。這里指的是作為園林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築而言,無論其為建築群落組合,抑或單體建築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區的地方特點和各民族的民族風格,既有殿堂樓閣,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牆石垣,又有竹籬泥笆,靈活而多變,隨處而點綴,這在『紅樓夢》中大觀園也有非常生動的反映。在園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則吸收r南北園林藝術的精華,因地制宜地加以匯聚,比如圓明三園的諸多景色中就再現了國內蘇杭揚州等地著名園林的特點,謂之「移天縮地」亦不為過。 (3)藝術化。明濟園林中占卞導地位的是園林建築的高度藝術化,其景物、其鳳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動靜相兼等藝術美學理論的運川,已臻成熱,各種建築形式的風景景觀的結合融為體,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築植物的眾從位粉,都起到了立體形象l,甚至在附屬設施的樣式、內部裝修和環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統一的和諧的沒計,體現了中國造園思想的高超境界。

『拾』 四合院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閱讀全文

與庭院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