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的三元里抗英與我們想像的有什麼不同
俗話說“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情懷人人有之!而這些愛國情懷都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灌輸的!愛國情懷的宣傳和教育雖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需要我們正視歷史,能夠正視歷史才能做到真正的勿忘國恥!
每個國家都會篡改部分歷史,來維護自己本國的利益,否定自己犯下的過錯!比如:“日本從不承認二戰時對中國犯下的罪孽!並在日本教科書上聲明是為了解放中國,為了中國的更好的發展!”屬實讓人憤憤不平!
在中國歷史上的三元里抗英雖然不是篡改歷史,但是對這段的歷史人們也並沒有正確的認識!可以說三元里抗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謊言!
英軍在此戰中損失人數5到7人,20多人受傷,雖然沒有中國損失的人數,但是在當時這個戰績雖然算不上偉大的勝利但是對中國來說是非常的可觀的! 但是這場戰爭的出發點並不是因為保家衛國,而是因為由私憤爆發的抗英戰爭!
2. 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和感受
1、歷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版外三元里發生的沖權突事件。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財物、強暴婦女,當地人民奮起反抗,打死數名英軍。隨後,三元里附近103個鄉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台,並誘敵至三元里牛欄崗。當時恰逢傾盆大雨,英軍槍炮皆啞,手持刀、矛、鋤頭的民眾乘勢猛攻,人數越聚越多。英軍增援部隊到達後,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恐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處理,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2、感受:
雖然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沒有對戰局產生大的影響,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表明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
請採納
3. 三元里抗英遺址有什麼歷史事件簡答(一句話)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斗爭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里,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卧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31日清晨,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卧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復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
4. 三元里抗英――意義
三元里抄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有力地證明了人民群眾是反侵略的主力軍。三元里人民反英斗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能夠在斗爭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同西方資本主義強盜拼搏的斗爭勇氣。它像一面鮮艷的戰旗,激勵著英雄的中國人民再接再厲,把反侵略斗爭進行到底。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同西方列強拼搏的斗爭勇氣。它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面光輝旗幟。
5. 高一歷史·三元里抗英
回答:(1)根據材料一,簡述詩中反映的主要歷史事件,這首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的什麼精神?
事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精神:打擊了英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表現了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英勇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2)結合所所學知識,分析三元里居民在三元古廟誓師的主要原因。
原因:鴉片戰爭爆發後,並到三元里搶掠;
清政府妥協投降,放任侵略者搶掠;
三元里人民為保家衛國,奮起反抗英軍掠奪。
(3)今天,三元古廟成為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試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述有關三元古廟的歷史事件。
提示:講解內容應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時間、地點、主要過程和重要意義。
具體答案略。
6. 史學界是怎樣看待三元里抗英這一歷史事件的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敢屈服和用於斗爭的英雄氣概。
7. 關於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的感受(簡答)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同西方列強拼搏的斗爭勇氣。它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面光輝旗幟
8. 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 簡短一點,急~
簽訂了巜廣州和約》後,英軍竄攏三元里,三元里的村民多次反抗,最終把英軍擊敗。後來英軍向清軍施壓,圍困才被解除。
9. 關於三元里抗英戰爭
發生時間: 1841年
所屬年代: 清代
發生地點: 廣州三元里
意義: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同西方列強拼搏的斗爭勇氣。它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面光輝旗幟。
直接原因
一 英軍開棺暴骨(停戰後,部分英軍開進城北雙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槨,英軍開棺看屍)
二 英軍劫掠財物
三 英軍強奸 調戲婦女(有名姓記載的:村民韋紹光之妻李喜)
根本原因
因清政府腐敗,導致中國落後,英軍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利而入侵中國。
導火線
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劫,腐朽的清政府無法領導反侵略戰爭,不能也無法阻止有效的反抗。
事件介紹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斗爭。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里,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三元里民眾料到英軍必會報復,所以在三元古廟集合,相約以廟中「三星旗」作為指揮戰斗的令旗,宣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同時,愛國士紳何玉成等出面聯絡附近103個鄉的群眾,會後,他們分頭聯絡附近103鄉的群眾,准備共同戰斗。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卧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印度雇傭兵,英方給他們裝備的是比較落後的燧發槍,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追擊過程中,英軍第三十七團的一個連(60人)被義軍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傭兵被刀砍斃傷。英軍派出兩個水兵連,帶著「雷管槍」(不怕雨天)前來增援。被圍困兩小時之後,英軍撤退至四方炮台。
5 月29 日,一小股英軍又竄到三元里村搶劫姦淫,村民奮起搏鬥,打死英軍數名。5 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鄉群眾數千人,手持鋤頭、鐵鍬、木棍、刀矛、石錘、鳥槍,向英軍盤踞的四方炮台挺進佯攻。英軍司令卧烏古率領侵略軍負隅頑抗。在戰斗中,敵軍少校畢霞緊張恐懼過度,加以天氣炎熱,昏倒在地,幾分鍾內死去了。敵軍亂放槍炮、火箭,群眾按計劃且戰且退。據參與此次戰役的英軍記載說:「我們(英軍自稱)的火箭炮繼續對著他們的隊伍一行一行地推過去,他們仍然沒有什麼畏懼的表現,搖動著旗幟和盾牌,引誘我們向前進。」卧烏古氣急敗壞,命令英軍追擊。農民群眾牽著驕橫愚蠢的敵軍的鼻子到達牛欄岡附近,忽然戰鼓擂響,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裝農民猛沖出來,將敵人團團圍困。此時旌旗蔽野,殺聲震天,婦女兒童也上陣助威,為各鄉的農民戰士送飯,以林福祥為首的五百餘名水勇也聞聲趕來,參加戰斗。各鄉群眾愈來愈多,英軍急忙開槍射擊,但擋不住武裝群眾的洪流。卧烏古指揮部下分兩路突圍,武裝群眾當即從兩翼包圍英軍後路,並趁他們渡河和單列行進的有利時機,沖上前去肉搏。
按國內通行說法,此戰共斃傷英軍少校軍需畢霞(Beecher 一譯比徹)以下近50人,生俘10餘人(一說殲敵二百餘人)。而據卧烏古報告,為戰死5人,受傷23人,畢霞系「疲勞過度而死」(另一說法死7人,傷42人)。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他們用土槍,土炮,矛戈,盾牌,鋤頭,鐮鍬等,與英軍作戰。可謂"刀斧犁頭在手皆成武器兒童婦女喊聲亦助兵威。" 卧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復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人民群眾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三元里之戰,英軍慘敗,6月1日英軍退出了廣州。.
10. 三元里抗英歷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
1840年6月,英國發動對華鴉片戰爭。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到三元里一帶搶劫,侮辱菜農韋紹光的妻子。韋紹光等人忍無可忍與敵力搏,打死幾名英兵。
隨後,三元里附近103鄉人民"義憤同赴",組成反侵略武裝抵禦英軍。5月30日晨,數千名義勇逼近英軍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誘敵至牛欄崗,經過一天激戰,打死英軍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獲全勝。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
雖然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沒有對戰局產生大的影響,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表明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
(10)三元里抗英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三元里抗英的後世紀念:
1950年10月1日在三元里村旁建成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紀念碑,碑上寫著:「一八四一年廣州人民在三元里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斗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為紀念三元里人民這一英雄壯舉,當年三元里人民誓師抗英的三元古廟遺址已於1958年11月辟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陳列館,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紀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園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廟,建於清初。
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廟前商議抗擊英軍,取廟內三星旗作指揮旗,對旗宣誓。三元古廟建築面積446平方米,二進面闊3間磚木結構建築。
館內陳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統地介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史實,有三星旗、繳獲的英軍軍服、大刀長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與資料。
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公園四周綠樹環繞,剛進公園,就可以看見大路兩旁都種滿了樹,前方有樓梯,樓梯上就是紀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公園有許多解說員,有很多學校專門到那裡緬懷革命先烈並進行新少先隊員入隊儀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元里抗英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