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馬克思主義歷史性意義

馬克思主義歷史性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1 20:21:13

①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偉大意義及現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是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工具

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格局正處在加速演變的進程之中,產生了大量深刻復雜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課題。

我們需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用更加宏大開闊的視野來觀察社會,這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使中華民族在精神上從被動轉人主動。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呈現出光明燦爛的前景。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指導作用和當代價值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明。

馬克思主義是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精神動力。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國家就有力量。

(三)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科學真理

從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視野來看,世界仍然處於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大時代。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聯系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揭示的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依然存在並發生作用。

馬克思主義仍然是當今時代的真理。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文明加速進步,但同時社會面臨著貧困、生態惡化、恐怖主義等尖銳復雜的問題。人類社會怎樣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還是需要到馬克思主義中尋找智慧。

② 簡述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馬克思主義 Western Marxism

現代西方國家中一種反對列寧主義但又自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最初是共產國際內部一種「左」傾思潮,在受到共產國際的批判後,在黨外發展起來。這股思潮在開始時沒有自稱或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1955年,M.梅洛-龐蒂在《辯證法的歷險》一書中,強調西方馬克思主義同列寧主義的對立,並把前者的傳統追溯到G.盧卡奇在1923年發表的《歷史和階級意識》。在這以後,人們就廣泛地用這個概念稱呼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運動中,特別在1968年的法國「五月風暴」中,這一思潮曾被激進的青年學生和工人奉為反對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等級制異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馬克思主義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同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流派結合起來,在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和對社會主義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戰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寧主義相對立的見解。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內,有兩種不同的趨向:①按照黑格爾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存在主義的精神解釋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被稱作黑格爾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②按照新實證主義、結構主義的精神解釋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被稱作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逐漸不適應歷史運動,並對非馬克思主義獲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經常處在不理解工人階級和其他階級的變化發展的經驗的危險之中。為了防止和克服這種危險,西方馬克思主義斷然反對教條主義 ,主張由每一代來重新發現、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在「重新發現」和「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都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某個方面,而指責、否定其另一個方面;都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對立起來,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評恩格斯和列寧闡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一致強調借用資產階級思想的偉大成就,它們或者從現代西方哲學的某些流派那裡系統借用概念、術語和范疇,或者進而用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某些思想去「補充」和「革新」馬克思主義,由此形成馬克思主義同形形色色資產階級哲學流派的混合物。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現象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和問題,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徑,並且批評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於它們脫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沒有能夠為現代西方社會指出一條擺脫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③ 馬克思主義歷史性意義及其當代價值的理解

(1)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自然、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強的解釋力。尤其專是一種分析社會歷史問屬題的科學方法論。

(2)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社會理想)仍然是人類憧憬的美好理想。中國共同理想離不開遠大理想。

(3)中國市場經濟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和指導。

(4)馬克思的主觀精神值得學習。

④ 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誕生的世界歷史性意義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部分對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有肯定方面的評價。例如,「資產回階級在歷史上曾答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本主義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造的所有生產力。資本主義是社會化大生產,生產社會化是從資本主義登上歷史舞台開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原來分散的小規模個體生產轉變為有分工和協作聯系起來的機器大工業。這一變革推翻了幾百年來的工匠手藝,是社會生產關系發生了劇烈的變革,使生產過程越來越具有社會性。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建立起了新的,更適合社會發展的制度,從而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⑤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什麼重大意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沒專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屬命的實踐。實踐證明,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引,我們的實踐就會陷入盲目性,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當代中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時期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堅持與發展的統一。既反對輕視甚至背離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又反對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和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中國的傳承,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動態的科學體系

⑥ 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並沒有

列寧曾說: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並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地卻吸取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⑦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意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成功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國又不斷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進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祖國統一大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紀新階段,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朝著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邁進。實踐證明,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引,我們的實踐就會陷入盲目性,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當代中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意志和願望,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偉大智慧的結晶,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一定歷史條件下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特別是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極大的挑戰,更需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以嶄新的面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時期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堅持與發展的統一,既反對輕視甚至背離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又反對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和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它們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它們的形成和發展,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中國的傳承,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動態的科學體系。它們不但以新的形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且展示了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強大生命力。

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

中 國 共 產 黨人通過理論創新所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 實際上可以作出兩種分類: 一是按照理論的主要創立者來劃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可以分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樣四個大的理論成果; 二是按照理論內容及其主題來劃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可以分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兩個大的理論成果。

改革開放30年來,中 國 共 產 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30年來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毛澤東思想

(一)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

毛澤東思想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

這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展為毛澤東思想形成提供了時代條件、思想理論淵源、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

1.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時代條件

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時代條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在此之前,中國人與馬克思主義基本上是隔絕的,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知道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人還寥寥無幾。俄國的十月革命在馬克思主義的故鄉歐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亞洲國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馬克思主義通過社會主義的俄國開始廣泛地傳入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從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事實中認識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威力。「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國際環境和時代條件的形象描寫。中 國 共 產 黨成立後,把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形成適合中國革命實際的科學指導思想,就成為時代的基本要求。

2.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思想理論基礎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與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准備了思想理論條件。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高揚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給封建的****主義與倫理道德以前所未有的打擊,啟發了人們的民主主義覺悟;並為近代以來西方的各種思想流派傳人中國打開了大門,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後,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逐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根本條件。

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中國社會已經具備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廣泛傳播的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經濟上,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中國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准備了物質基礎;政治上,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廣泛傳播提供了階級基礎;文化上,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准備了思想條件;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引起了中國思想界的巨變。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將眼光轉向俄國,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並初步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重新考慮中國前途問題,最終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正確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3.澤東思想產生的階級基礎

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階級基礎。辛亥革命後,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工人階級隊伍日益壯大,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達200餘萬人。中國無產階級自誕生之日起就不斷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辛亥革命後,工人運動出現了一些新動向:第一,罷工次數明顯增加;第二,由單純的經濟斗爭逐漸轉向有明顯反帝反封建要求的政治斗爭;第三,由分散的自發的斗爭轉向有組織有領導的斗爭。中國工人階級正處於由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過程中。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特別是在五四運動中首次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為馬克思主義的更廣泛傳播和中 國 共 產 黨的建立,也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階級基礎。

4.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實踐基礎

中 國 共 產 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實踐基礎。沒有中 國 共 產 黨的建立及其領導的人 民革命,就不可能有毛澤東思想。中 國 共 產 黨在領導人民革命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毛澤東思想正是對這些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科學總結的思想體系。同時,如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正確判斷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各階級的狀況,科學認識中國革命規律,制定符合中國情況的路線,解決這些馬克思列寧主義沒有給予現成答案的特殊問題。這不僅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提出了迫切的客觀要求,也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

(二)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

這一進程大體上可分為開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繼續發展等多個階段。

1.毛澤東思想的萌芽時期(中 國 共 產 黨創建和國民大革命時期)

在中 國 共 產 黨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馬列主義同中 國 革 命實際開始初步結合。在這一時期,以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瞿秋白等為代表的中 國 共 產 黨人力求以馬列主義為指導考察、分析中國社會,指導中 國 革 命。中 共二大根據列寧提出的《民 族 和 殖 民地問題提綱》,對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和中 國 革 命應分為兩步走等有了初步認識,在近代中 國 革 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中 共四大又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 主 革 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特別是毛澤東發表的《國 民 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於革命前途的影響》、《中國社會各階級級的分析》、《國 民 革 命與農 民 運 動》、《湖 南 農 民 運 動考察報告》等文章,深刻闡述了中 國 革 命 的對象、動力、領導者、前途等問題,提出了新 民 主 主 義 革 命的基本思想,集中體現了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最初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萌芽。這主要表現在:

(1)關於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 國 革 命的任務。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 建 性 質的社會,帝 國 主 義侵略和封 建 軍 閥的統治,是近代中國一切問題的症結所在。因此,中 國 革 命最迫切的任務是:一是推 翻 國 際 帝 國 主 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二是消除內亂,打 倒 軍 閥,建設國內和平;在此基礎上實現中國的統一,建設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也就是中 國 共 產 黨的民 主 革 命綱領。

(2)關於中 國 革 命和世界革命的關系。中 共四大明確指出:中國的國 民 革 命既是資 產 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同時又「含有社會革命的種子」。

(3)關於無 產 階 級領導權和工 農 聯 盟。中 共四大明確指出,中國的民 族 革 命 運 動,必須有最革命的無產階級的有力參加,並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取得勝利。無產階級要實現國 民 革 命的領導權,必須同農民結成鞏固的工 農 聯 盟。

(4)關於資產階級和統一戰線。中 共二大後,在同國 民 黨建立統一戰線開展國 民 革 命的過程中,陳獨秀、瞿秋白等開始了對中國資產階級的研究,瞿秋白還最早地使用了「統一戰線」這個概念。中 共三大強調共 產 黨在同國 民 黨合作時,要保持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中 共四大初步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統一戰線中擴大「左」派、爭取中派、反對右派的思想。此外,周恩來在武 裝 斗 爭問題方面也有精闢的論述。

2.毛澤東思想形成時期(土 地 革 命 戰爭前、中期)

毛澤東思想是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前期同黨內盛行的教條主義的錯誤傾向作斗爭並深刻總結這方面的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927年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則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實踐條件。

(1)土 地 革 命戰爭前、中期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 國 共 產 黨人從國 民 大 革 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出發,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並同黨內盛行著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以鄉村為中心思想的確立和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2)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具體表現。在這期間,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怎樣分析農村階級》等重要文章,著重論述了下列基本問題:①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與條件以及紅色政權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②關於土 地 革 命中的階級路線和土地分配原則和方法;③關於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和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④關於農村與戰爭環境中的無產階級政 黨 建 設;⑤關於根據地的政權建設與經濟文化建設;⑥關於反對本本主義,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

總之,到20世紀30年代初,毛澤東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關於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並解決了與之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問題。1930年初,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實際上確立了以「鄉村工作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論。1930年5月,他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孕育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因子,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基本形成。

⑨ 馬克思主義的意義

1、馬克思來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和指源導意義從一定意義上講,歷史經驗也就是基本規律。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把握基本規律,應是我們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力點。

2、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必須致力於以實現勞動人民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4、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理論結合實踐,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

⑩ 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是什麼水平測試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版國革命、建設和改權革的實際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 1、重要意義 (1)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獲得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面貌,並將長期影響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2)為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柱。 (3)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 第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 求。

閱讀全文

與馬克思主義歷史性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