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吉思汗死後是誰即位
是窩闊台。1229年即位,在位13年,窩闊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後,由其四子拖雷監國一年,1229年才由窩闊台即位。1234年,聯合宋朝滅掉金國。又攻南宋,1241年,死時年56歲。
2.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什麼樣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經歷了30年的內部和平(1227-1259),直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敵對時期。然而,帖木兒死後,河中的突厥帝國由於帖木兒的兒子和孫子們之間的爭吵而四分五裂。
帖木兒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家庭。在他臨終時的志願和遺囑中,他給兒子和孫子們每人一份封邑,但是,同時他又企圖保留長子繼承權的原則。他的長子只罕傑兒,正如我們所見,在他之前許多年(約1375年)已去世。因此,征服者選只罕傑兒的長子繼承他為帝國的首領。他就是皮兒•馬黑麻•伊本•只罕傑兒,他29歲,是東阿富汗斯坦(巴里黑、喀布爾和坎大哈)的長官。同時,家族中的其他成員都得到了大塊封邑。結果,原則上是在皮兒•馬黑麻•伊本•只罕傑兒的統治之下,實際上帝國已經分裂。
帖木兒的次子烏馬爾•沙黑也在其父之前去世,是於1391年在迪牙巴克爾戰役中被殺,但是,他的兒子皮兒•馬黑麻、羅思檀、昔干答兒和拜哈拉保留了他的遺產:法爾斯(泄刺只)和伊刺克•阿只迷(哈馬丹和伊斯法罕)。
帖木兒的三子米蘭沙,當時38歲,得到了木乾草原、阿哲兒拜占(桃里寺)和伊刺克阿拉比(報達),但是,因一次從馬上跌落下來腦部受傷,使他變得狂暴和殘酷,以致帖木兒把他置於一種類似家庭會議的監護之下,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米蘭沙之子,22歲的烏馬兒-米爾扎以其父之名統治著上述地區。米蘭沙的其餘兩個兒子阿不巴克爾和哈里勒不久就暴露了他們的野心。
帖木兒的四子沙哈魯,在父親死時是28歲,他接受了呼羅珊。在其家庭中,他是最穩重和唯一有政治頭腦的人。
就在帖木兒去世的第二天,爭吵、政變和宮廷革命就開始了。帖木兒把最高權力留給了他的孫子皮兒•馬黑麻,當時皮兒•馬黑麻在遠離河中之地的坎大哈,未能採取任何行動,他發現他的權力正在受到踐踏。帖木兒的另一個孫子、米蘭沙的四子哈里勒,當時年僅21歲,在塔什干被軍隊擁立為王。他向撒麻耳干進軍,並在那兒登上帝位(1405年3月18日)。皮兒•馬黑麻離開阿富汗地區進入河中,但在內塞弗(即卡爾施)附近被哈里勒擊敗。雖然阿富汗的領地(巴里黑、喀布爾和坎大哈)仍保留給皮兒•馬黑麻所有,但是在六個月之後他被自己的丞相殺害(1406年)。哈里勒一旦穩住了王位,可以想像,他的行為就像任何一個在他那個年齡的人所乾的那樣,大肆揮霍帝國財富,用他的權利盡量滿足他的寵妻、可愛的夏德•穆爾克的各種奇怪念頭。不久,他的行為激起了異密們的反抗,他們廢黜了他(1406,1407年),承認帖木兒的四子沙哈魯為河中之王,當時沙哈魯已經是呼羅珊的統治者。沙哈魯把伊刺克•阿只迷的刺夷劃給年輕的、無所作為的哈里勒,以示撫慰,哈里勒於1411年死於該地。
沙哈魯是帕木兒家族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令人畏懼的帖木兒的這位兒子盡管性情溫和,但是英明的統治者和勇敢的戰士,他仁慈、謙虛,熱愛波斯文學,是一個偉大的建設者,是詩人、藝術家的保護者,是亞洲最傑出的統治者之一。這種發展進程遵循著與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發展一樣的模式。沙哈魯的長期統治(1407-1447年)對於在文化領域內所謂的帖木兒文藝復興、即波斯文學和藝術的黃金時代,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他以赫拉特為都,他的兒子兀魯伯(被指命為河中長官)住在撤麻耳干,赫拉特和撤麻耳干成為帖木兒文藝復興最燦爛的中心。像歷史上常常發生的怪事一樣,摧毀了伊斯法罕和泄刺只的屠殺者的兒子們將成為波斯文化的積極保護者。
沙哈魯的直接統治沒有超過河中和東伊朗。伊斯法罕和法爾斯屬於他的侄兒皮兒•馬黑麻、羅思檀、昔干答兒和拜哈拉。從一開始這些宗王就承認沙哈魯的宗主地位,在不同的時間,他們都請求他仲裁他們中的糾紛。特別是在1415年,他到伊斯法罕,在那裡他廢黜了昔干答兒,留下羅思檀為他的代理入;然後到泄剌只,懲罰了他的侄兒拜哈拉的暴動,將他流放。
帖木兒繼承者之間隨意發生的爭吵和無政府狀態沒有給東伊朗造成混亂局面,因為沙哈魯這位明智、有力的管理者能夠終止它們,進行有效的調解,使之重歸於好。在西波斯、阿哲兒拜占和伊刺克阿拉比情況就不是這樣。正如上面提到的,這些地區按遺囑是分給帖木兒的三子米蘭沙的,但他因腦部受傷而喪失了能力,於是歸他的兩個兒子阿不巴克爾和烏馬兒所有,他們互相忌恨和不停地爭斗。他們之間的不和有利於該地區原統治者們的復辟,他們是曾被帖木兒趕跑了的、一度是報達統治者的蘇丹阿合木•札刺兒和黑羊部土庫曼首領哈拉•玉素甫。前者於1405年又回到報達。後者結束了在埃及的流亡生活後,重返阿哲兒拜占,在納希切萬附近打敗了阿不巴克爾,重占桃里寺城(1406年)。阿不巴克爾和父親米蘭沙企圖重新奪取阿哲兒拜占,但是,哈拉•玉素甫於1408年4月20日使他們遭到了一次決定性的失敗,在戰斗中,米蘭沙被殺。這是東方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它使帖木兒在西方的征服成果盪然無存。四年之後,帖木兒後裔將被趕出西波斯。
現在黑羊部首領哈拉•玉素甫作為阿哲兒拜占的統治者以桃里寺為都建立了牢固的統治,他與報達的蘇丹、他的老盟友阿合木•札刺兒發生沖突。阿合木企圖奪取阿哲兒拜占,但是,於1410年8月30日在桃里寺附近被打敗,並於次日遭到暗殺。報達和伊刺克阿拉比落到哈拉•玉素甫手中,於是,哈拉•玉素甫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從谷兒只邊境到巴士拉的大王國的君主。這個以報達和桃里寺為其都城的黑羊部的土庫曼王國(喀拉-科雍魯)在幾個月之內成了東方的強國之一。1419年,哈拉•玉素甫利用帖木兒朝內部的進一步紛爭佔領蘇丹尼耶和伊刺克•阿只迷的可疾雲〔德黑蘭加茲溫〕。
上述事件引起了沙哈魯的一些憂慮。他決定為其兄米蘭沙報仇,重建帖木兒朝在西波斯的統治。他率領一支強大的軍隊從赫拉特出發,前往阿哲兒拜占。哈拉•玉素甫在敵軍來到前,於1419年12月去世。哈拉•玉素甫之子昔干答兒企圖抵抗,但被沙哈魯打敗。沙哈魯於1421年征服了阿哲兒拜占。如果沙哈魯乘勝追擊的話,那麼,帖木兒復辟王朝可能會長久存在,但是,此後不久他回到了呼羅珊,昔干答兒馬上重占阿哲兒拜占。沙哈魯於1429年又來打敗了昔干答兒,但是,帖木兒軍一走,他又佔領這一地區。
沙哈魯於1434年派出第三支遠征軍到阿哲兒拜占,昔干答兒像以往一樣地輕易地逃走,沙哈魯在阿哲兒拜占不是任命一位帖木兒朝長官,而是將該地的統治委之於昔干答兒的親兄弟只罕沙(1435年)。這就是承認了黑羊王朝土庫曼人對阿哲兒拜占和報達的佔領。沙哈魯死後,只罕沙便剝奪了帖木兒朝的伊刺克•阿只迷(1452年)、伊斯法罕、法爾斯和起兒漫(1458年)。他死時,黑羊王朝不是受到來自帖木兒朝的報復,而是受到扎營在迪牙巴克爾的另一支土庫曼人白羊王朝的沖擊。白羊首領烏宗•哈桑襲擊只罕沙,並於1467年11月11日在穆什地區殺害了他,然後,繼之成為西波斯王。因此,盡管沙哈魯作了種種努力,但是,西波斯永久地逃脫了帖木兒後裔的統治,落入了土庫曼人的統治之下。
至於中國,沙哈魯放棄了帖木兒的征服計劃。他與明朝的永樂皇帝互派了一些使者。例如:1417年,他派阿答乞兒•脫花赤到北京,而在帖木兒時期曾訪問過河中的傅安回訪了撒麻耳乾和沙哈魯宮廷所在地赫拉特。各次出使的目的,部分地是要重建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這種關系是在忽必烈和察合台時期的兩蒙古汗國之間已經存在的。
在其他地區,沙哈魯追隨帖木兒的榜樣,他派出由其子兀魯伯率領的遠征軍隊進攻蒙兀兒斯坦的察合台汗國(1425年)。從《兩幸福之會合》一書得知,兀魯伯打敗了察合台的失兒•馬黑麻。強大的杜格拉特家族首領、喀什和莎車的君主,擁立王者忽歹達,由於伊斯蘭教信仰促使他與兀魯伯聯合,他加入了在伊塞克湖東北、伊犁河南部支流察里恩河以北兀魯伯的軍隊。
沙哈魯死於1447年3月2日,其子兀魯伯繼位。兀魯伯長期擔任河中長官,具有相當高的文化,是一位學者,對天文學特別感興趣,他還是一位詩人,他使在撒麻耳乾的宮廷成為波斯文學燦爛的中心。但是,他完全缺乏統治才幹。烏茲別克人(即昔班部落的蒙古人,他們在西伯利亞-突厥斯坦的阿克糾賓斯克和圖爾蓋建立了統治)襲擊了河中,在這次襲擊中,蹂躪了撒麻耳干,打碎了兀魯伯的著名的瓷塔,毀壞了他的畫廊。兀魯伯十分隨和,結果成了他親屬們的玩物,成了他親生兒子阿不都•刺迪甫的犧牲品,阿不都•剌迪甫在巴里黑反叛。他監禁了自己的父親,並於1449年10月27日派人處死了他。幾個月之後,這位弒父者本人也遭暗殺(1450年5月9日)。
3.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如何建立的元朝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繼續向南、向西、向北擴張,先後攻滅金朝、南回宋、中亞細亞各國和答東歐諸國及俄羅斯等,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並追尊成吉思汗為元太祖。
4.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內部發生了什麼變化沒蒙軍又是怎樣滅了夏與金。拜託了各位 謝謝
成吉思汗死後,蒙哥繼承汗位。繼續進攻西夏和金國。因為金國主力早在成吉思汗時期版已經被消滅。所以金國很權快滅亡。蒙哥派遣忽必烈繞道四川進攻雲南的大理。自己率軍進攻南宋,蒙哥在襄陽受傷致死。忽必烈繼承汗位,平息了弟弟的叛亂。最後在廣東滅亡了南宋最後的勢力。在這個期間,蒙古帝國分裂為五塊,伊利汗國,欽察汗國,闊窩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和中土的元朝。後來經過戰爭,闊窩台汗國又並入元朝。
5. 歷史探索〔7〕:成吉思汗死後葬在哪裡
哈薩克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奧斯科爾科夫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據他考證,成吉思汗死後被葬於哈薩克。
新聞晨報訊,數百年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後安葬的地點一直是個謎。哈薩克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奧斯科爾科夫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據他考證,成吉思汗死後被葬於哈薩克。
他透露,已向有關部門提出前往相關地點進行實地勘探的要求。這給本已撲朔迷離的成吉思汗墓地之謎又增添了一種說法。
由於成吉思汗在死後實行的是「密葬」,所以後人始終無法確定他墓地的位置。
總體來說,普遍比較認同的可能地點有四個:其一、位於中國甘肅和寧夏兩省交界處的六盤山;其二、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其三、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以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其四、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
而據奧斯科爾科夫考證,成吉思汗的墓地位於哈薩克境內的列寧諾戈爾斯克地區(舊稱「里傑爾」)。
奧斯科爾科夫說,成吉思汗在生前曾親自指定阿爾泰山脈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作為自己將來的安葬之地。
據奧斯科爾科夫考證,此地就在哈薩克境內的列寧諾戈爾斯克地區(舊稱「里傑爾」)。考古學家曾在那裡發現了石器時代的人類遺跡,卻沒有發現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人類遺跡。奧斯科爾科夫認為,這很可能是人為所致,即那裡被人為劃定成了禁區。他由此判定,這就是所謂的「成吉思汗墓地禁區」。
6. 成吉思汗死後到底埋在了哪裡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開創了大元帝國的豐功偉績,他將中國的版圖擴大到最大,他的蒙古軍隊創造了一個強盛無敵的神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絢爛璀璨的一筆。關於他本人有一個千古之謎,那就是他死後的葬身之處到底在哪裡?700多年來,一直尋不到他的墓葬所在地。
之所以尋不到他的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是因為元朝的皇家實行的是一種密葬制度,帝王陵墓埋葬的地點是不能公布於天下的,甚至不能有任何有關典籍記錄。因此對於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依舊是一個謎團。
第四種說法是成吉思汗被安葬於內蒙古鄂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墓中,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座衣冠冢,但是如果仔細想想,當時的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有著這樣的信仰: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最終也應該回歸大自然。
7. 成吉思汗去世之後怎樣
「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頌揚他和海洋一樣偉大。,汗是皇帝的意思.
成吉思汗,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後,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游牧。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後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於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並,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傑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里台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蒙古國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劃分和固定在95個千戶中。千戶下設百戶、十戶。千戶那顏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戶內的牧民不能任意離開千戶組織,對那顏有人身隸屬關系。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戶作為領民分給諸弟諸子,形成左右手諸王。又以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戶那顏,即兩個最大的軍事長官。把怯薛(禁衛軍)擴充到1萬人,征調千戶那顏、百戶長、十戶長的子弟充當怯薛,以此控制全國。設札魯忽赤掌管戶籍、詞訟等行政、司法事務。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傳統的草原貴族斡魯朵發展起來的游牧軍事封建國家機器。蒙古國建立後,大批原來的部落人口被分編在不同千戶中,許多部落的界限從而泯滅,開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鄰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兒、哈剌魯等部分別在1207年、1209年、1211年歸附成吉思汗。
勃興的蒙古貴族渴望佔有大量財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軍佔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佔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1218年,滅西遼。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他幾路進兵,分割包圍了各戰略重鎮,各個擊破,採用大規模屠殺、夷平城市、簽發被俘人眾打頭陣等殘酷手段震懾敵人,解除自己後顧之憂。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軍圍攻訛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等城,術赤、窩闊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烏爾根奇),拖雷一軍進入呼羅珊地區。哲別、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窮追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算端,後者逃至裏海孤島病死。哲別、速不台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里木半島。1221年,拖雷佔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1222年,在佔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1223年,還撒麻耳干駐冬,次年起程還國。成吉思汗西征,進行歷史上罕見的大屠殺、大破壞,給中亞各族帶來極大災難。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大皇後孛兒台生子四人:長子術赤,為欽察汗國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為察合台汗國諸汗之祖;第三子窩闊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後人為元代和伊利汗國皇室。忽蘭皇後生一子闊列堅,後裔入元封河間王。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13世紀主要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8. 成吉思汗家族歷史
蒙古族有一個始祖母阿蘭,據記載阿蘭與她丈夫一起生了兩個兒子,在她專丈夫死後又生了屬三個兒子。她的兩個大兒子包括她的親屬對這件事有疑問,阿蘭說這後邊的三個兒子是她與一個金黃色天神的後代,是上天之子,從此之後,這三個兒子的後人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其中,就有成吉思汗所屬的乞顏部孛兒只斤氏,除此之外,還有主兒乞氏、泰赤烏氏等。因為蒙古的大汗都出於乞顏部孛兒只斤氏,所以這個家族就被稱為「黃金家族」。在成吉思汗死後,只有他的直系後裔,即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人的後代才被稱為「黃金家族」,才有資格繼承各汗國的汗位。拖雷之子蒙哥奪得蒙古大汗之位後,這個范圍又進一步縮小為拖雷的後代,其後的元朝皇帝和明朝時的韃靼可汗(如達延汗)均出自這一系。
9. 問成吉思汗死後,四大汗國的誕生,發展及滅亡
1、欽察汗國
簡介
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術赤兀魯思。 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封地,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1236年~1240年,術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里阿耳等部族,並征服了斡羅思,迫使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1243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對於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領地統治
在其他汗國包括元帝國對於自己的領地的統治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金帳汗國長期統治都相對穩定。隸屬於金帳汗國的原本羅斯各公國,出現了一位「王」,即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逐漸發展成一個新的強大的國家--俄羅斯。而與之相反,金帳汗國中央權力卻日漸下降,開始分裂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大帳汗國等小汗國,作為大帳汗國附庸國的俄羅斯從大帳汗國中獨立出來,並滅亡了大帳汗國。
汗國創建
四大汗國中的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次子、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的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
封地及居民
在汗國內,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伯利亞、哈薩克,形成了白帳汗國。蒙古帝國的貴由汗去世後,拔都支持蒙哥奪取大汗位,打擊窩闊台、察合台兩系勢力,乘機佔有河中地區。汗國內居民成分復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佔少數,因此他們逐漸突厥化。
從屬關系
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1257-1266年),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別兒哥因同伊兒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無力東顧,於是河中地區被察合台之孫阿魯忽佔領,別兒哥便支持窩闊台之孫海都對阿魯忽作戰,幫助海都崛起。
軍事與外交
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繼位(1266-1282年),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冊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反抗忽必烈系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1282年,脫脫蒙哥繼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後王篤哇、窩闊台後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投降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寧肅王」。月即伯繼位欽察汗(1313-1341年),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
衰落和瓦解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別兒哥薩萊城,與伊兒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蘭化。14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斗,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分裂成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類似於1991年蘇聯解體,中央部分被俄羅斯聯邦取代。907年唐朝滅亡,中央部分被後梁取代。)
2、察合台汗國
概況
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讓位與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復位,把國都從阿力麻里遷至撒馬爾罕,在河中地區提倡農業,實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則堅持游牧傳統,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里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今新疆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在東察合台汗國統治之下。也先不花為東部汗,怯伯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後,亞洲中部的蒙古貴族各部各自為政,互相攻殺。1348年,統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權臣布拉吉找到一個18歲的貴族禿黑魯帖木兒,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兒子,並在阿克蘇擁立為汗。歷史上把禿黑魯帖木兒統治的地區稱為東察合台汗國。禿黑魯帖術兒是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強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萬蒙古人改信伊斯蘭教。
1363年,禿黑魯帖木兒死,東察合台汗國發生內亂,布拉吉之弟卡瑪魯丁奪取了政權,並殘殺禿黑魯帖木兒的子女及眷屬18人。 1389年,倖存的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汗位,建都於別失八里; 1418年,黑的兒火者之孫歪思汗,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里(今伊寧市),所以東察合台汗國也稱「別失八里國」和「亦力把里國」 。東察合台汗國從1348年建立,歷經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所滅,計立國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將軍鐵木爾奪取了國家政權。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察合台系後王篤哇與窩闊台系後王海都聯合,屢與元朝皇帝軍隊爭戰,終世祖一朝未斷。至公元1303年始與海都子罕八兒歸服。
瓦解
1306年,篤哇敗察八兒,盡收海都生前所佔察合台封地。1310年篤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兒,兼並窩闊台封地。後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復分裂為若干小國,大權旁落。14世紀中葉,禿魯帖木兒即位後,削奪藩鎮權柄,汗權一度有所恢復。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後,諸藩王日益跋扈,徒有虛名。1370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東察合台汗國後王的統治維持到16世紀。
3、窩闊台汗國
建立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
發展與結局
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檯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4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並入元朝。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檯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佔領葉密立,海都佔領海押立(今伊犁西)。 公元1259年阿里不哥稱大汗後,忽必烈篡逆,雙方戰爭反復進行了5年,1264年阿里不哥戰敗。忽必烈稱帝。海都先後聯合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封地並入察合台汗國。
4、伊兒汗國
汗國建立
伊兒汗國,又稱伊爾汗國或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裏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既為歐、亞兩洲文化薈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樞紐。居民民族成分復雜,主要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於帖必力思。境內農業發達,商業和手工業也很繁榮。與元朝關系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的羅姆素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旭烈兀死後,子阿八哈繼襲汗位(1265—1282),政權進一步鞏固,1270年曾率軍擊退了察合台汗八刺對呼羅珊的進攻。
改革與衰落
在合贊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間,地方總督先後擁立八個伊爾汗,在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小王朝:賈拉爾朝(1336-1411年),1340年建立,據有伊拉克、亞塞拜然、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克爾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穆札法爾朝(1313-1393年),1353年建立,據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爾德斯坦,稱臣於開羅;賽爾別達爾國家(1337-1381年),這是由起義農民於1353年建立的政權,據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後,內亂迭起,加上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勢力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伊兒汗國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旭烈兀,他與元朝統治者同為拖雷後裔,關系也較其他汗國更為密切。其疆域東起今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是溝通亞歐兩洲經濟文化的重要樞紐之一。元朝曾經與伊兒汗國雙方互派官員、工匠,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很頻繁。阿八哈汗時(1265-1282年)相繼敗西利亞(今敘利亞),戰埃及王,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合贊汗時(1295-1304年),進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積弊,制定稅率,整治驛站,鼓勵農桑,統一貨幣及度量衡,加強法制,提倡文治,是汗國最盛時期,農牧商業均得到發展,歲入增加。同時合贊汗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蘇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進程。
公元1317年,年僅12歲的不賽因即位後,由於權臣出班專政,二丞相不合,內亂迭起,並遭到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國勢漸衰。公元1334年不賽因死後,諸王爭立,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希望能幫到你。
10. 成吉思汗對中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漫談中國主流蒙元史專家如何巧妙地扭曲歷史、及其嚴重危害
世界上只有在中國,才會在主流歷史學家編制蒙元史教材中,把蒙古帝國建立地元代描寫成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把中國民族融合、疆土遼闊、都歸功於成吉思汗等蒙古帝國統治的貢獻。「經過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不單中華各民族之間密不可分的兄弟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加深了各少數民族對中國這一大家庭的主人翁感情......契丹族與女真族(它是後來滿族先民的近支)在元代被視為漢人,而最終與漢族相融合,回族作為一個新形成的民族出現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所有這些兄弟民族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加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在後來的清王朝時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離開了這些歷史的親和因素和傳統情誼,就不可能有今天親如兄弟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這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認的」[注1].至於鼓吹蒙元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的論文,更是比比皆是。最近還有文章宣揚游牧民族生活保護生態、保護動物,是解決中國生態問題出路。[注2]
然而,大陸以外書籍描寫蒙古入侵其它國家時,講得都是蒙古人當初一貧如洗,野蠻殘暴,每到一處,都屠殺平民民、搶劫、強奸。在很多地方滅絕了當地人口,破壞了當地的文明成果,繁榮景象很久不能恢復。在中國大陸難以見到的書籍中,蒙古帝國軍隊殘暴、邪惡的行為包括把婦女強奸以後殺死,把孕婦的肚子刨開、屠殺尚未出生的嬰兒、把死人的頭擺成金字塔炫耀、取樂[注4],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死。在中亞,成吉思汗發現一個婦女的肚子里有珠寶,就下令軍隊用刀拋開所有百姓人的肚子,檢查有沒有可以獲取的財富[注3],活脫是一群十惡不赦的強盜。
按照蒙古帝國時代阿拉學者伊本-阿-阿特爾(Ibn Al-Athir)的話說,「造成了自以來最大的災難」,[注5]現代的英國歷史學家桑德斯也說:「作為人類種族滅絕屠殺的典型代表,這些蒙古人是自古assyrians以來最惡劣的屠夫。他們把許多國家民族完全斬盡殺絕、或者全部驅趕出家園。在屠殺上令人發指程度,一直到現代的納粹都沒有超越。」[注6]
在前俄國和前蘇聯,更是不乏對蒙古帝國屠殺罪行的強烈譴責。前蘇聯還有專門的紀念蒙古大屠殺博物館。而在中國的蒙元專家把這些描寫一律批判成為「回教地主階級的詛咒」「霸權主義者把弱小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也一一貶低否定,企圖使之甘心屈居殖民他的奴僕地位。」[注1]等等。
為什麼國外對蒙古帝國的評論和中國大陸的描寫差別如此之大?我帶著這個疑問,花了大量業余時間,閱讀了很多(當然遠遠不是全部)中外有關論文,得出結論是:「解放後中國主流的蒙元專家巧妙地隱瞞、扭曲歷史,不斷誤導中國民眾」。而且這種對歷史的扭曲和欺騙不僅僅嚴重阻礙了今天的中國迅速步入世界先進文明行列,而且,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遲早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本文將引用各種所查閱的資料,詳細論述中國控制了蒙元研究的主流職業歷史學家如何隱瞞、扭曲歷史。
他們的做法將產生了什麼危害。本文計劃分幾下幾個方面來談:
第一、中國主流歷史學家在通俗史書上對民眾隱瞞了蒙元殘暴屠殺、種族滅絕的規模和性質、在中國屠殺的人數和占人口的比例
第二、中國蒙元史家刻意隱瞞、貶低宋代發展成就,並把宋代的成就歸功於蒙元統治。把蒙元不斷搶劫造成的南宋財政危機和通貨膨脹,說成事南宋政權的腐朽和蒙元統治的理由。顛倒和野蠻和文明的性質。
第三、中國史家隱瞞了蒙元和其它游牧部落野蠻、落後的本質和對文明地區的寄生關系
第四、中國史家把蒙元沒有破壞干凈的宋代華夏文明成就歸功於蒙元
第五、中國蒙元史家炮製了蒙元統治促進東西方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的神話
第六、中國蒙元史家竭力貶低了南宋軍民抵抗蒙古入侵的偉大意義
第七、中國主流蒙元史家製造錯覺,讓民眾誤以為中國的統一和中國版圖擴張需要游牧民族的屠殺和掠奪
第八、在中國主流蒙元史家扭曲歷史基礎上,中國書籍和國家刊物上開始出現了宣布漢族血統低劣、和學習蒙古帝國「農田變牧場」等極端惡劣的種族主義言論
第九、中國蒙元史專家用政治迫害的方法威脅、恐嚇,阻止不同的學術觀點
第十、中國蒙元史家扭曲歷史對中華民族的危害
第一、中國主流歷史學家在通俗史書上對民眾隱瞞了蒙元殘暴屠殺、種族滅絕的規模和性質、在中國屠殺的人數和占人口的比例
無數古代的原始記載顯示,蒙古帝國並不是只在中亞、阿拉伯、歐洲和印度屠殺和種族滅絕。在中國各地的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的規模和殘暴程度並不遜色。蒙古人僅在中國北方金境內(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山西)屠殺漢、女真等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約90%[注7],其中忽必烈自己估計直接有一千八百萬人(估計這是直接屠殺),焚燒房屋農田造成凍死、惡死,用死屍污染水源造成的疾病沒有人能直接統計。西方國家的估計是三千萬。這在中國專業書籍《元朝史》中也有相應的描述。北方大地被殺的千里無人煙,在加上強奸婦女、綁架奴隸,把平民驅趕填平在防禦溝壕其兇狠、殘暴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種族滅絕行為、包括臭名昭著的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都遠遠不能相比的.
除了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蒙古帝國在四川進行大屠殺造成的災難更是令人怵目驚心。。網上學者愚人先生文章經過自己在各種原始文獻的調查,在「南宋末四川軍民對蒙古的抵抗及其意義」也對四川人口被屠殺作了估計[注8],整個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了1300萬人口,屠殺後竟然不滿80萬人口。現舉一例:
四川四路,包括今陝西所屬的大安軍、興元府、沔州、洋州、金州,甘肅所屬的天水軍、西和州、階州、成州、文州,其估計戶數從戰爭前1175年的258萬(估計數,包含上述陝甘兩省地區),減至戰後1290年的15.5萬(估計數,包含上述陝甘兩省地區),人口減少到1/15。
中國古代各種原始記載盡管經過滿清文字獄時代被有計劃的銷毀,即使在殘留的記載中國,也處處可見蒙古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殺光的各種暴行,表明蒙古人在中國屠殺各族人民和在阿拉伯、中亞、歐洲的行為絲毫沒有分別[注9]。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受害者的人數,被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至少是)1985年版。
然而在中國主流蒙元史專家所控制的大眾通俗作品中上卻根本看不到蒙古帝國殘酷的種族滅絕行為。他們有意識地這種有史以來空前絕後暴行和普通的戰亂混為一談。模糊地說凡是戰爭都有死亡。所以蒙古帝國的殺人行為沒有什麼特別的[注1]。在中國關於蒙元歷史的通俗歷史作品中,充滿了古人如果啟用儒家治國,恢復科舉,救濟難民。在蒙元史論文中,也充滿了元代如何促進科技進步[注10]。難道在半個中國人口被屠殺了90%對中國沒有什麼惡劣影響?
我不能說中國史家舉出的蒙元「貢獻」的例子不是事實。這就象是日本入侵中國除了屠殺等各種罪行以為,還抓勞工修建了鐵路一樣,如果說這種建設行為有什麼積極意義,那也是大規模罪行下的個別例外。如果將來的歷史學家在描寫日本侵佔中國關東,不講他們屠殺平民、強抓勞工、搶走糧食、強迫人吃混合面、造成大批民眾餓死,、抓慰安婦和化學、生物武器實驗,只講他們興辦鐵路、開設學校、醫院、甚至某個日本人救活了中國人的性命,把招募漢奸說成是團結廣大漢、蒙同胞,用這些個別事例來證明日本入侵中國促進了中國的進步,然後再說兩句凡是戰爭都要死人,所以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沒有什麼特別,那麼未來不明真相的的人就肯定會得出錯誤的印象。中國的蒙元史專家就是用這種方式作學問的。
蒙古屠殺造成的是中國和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可是我們在中國有關的通俗歷史書籍上很難發現這樣的結論,包括部分和中國學者關系緊密的外國漢學著作也存在著欺騙和誤導。劍橋中國史引用了最近人口研究結果,既宋代中國人口有至少一億兩千萬、甚至更多。而元代只有5000萬。那一半人口到哪裡去了。劍橋中國史作者裝作百思不得其解[注11]。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蒙元歷史的結論,多出於中國蒙元史家材料,即蒙古人採用儒家治國、救濟難民等等,也基本上不提蒙古人有屠殺的習慣。書籍作者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么好的政權人口下降那麼多了,一定是天災。可是他們對於蒙古帝國空前絕後的種族滅絕隻字不提,自己有找不到發現有大規模的天災疾病記載。所以對人口被消滅的原因就避而不談了。如果不是現代中國主流蒙元史家隱瞞了蒙古人的屠殺行為,這本來根本不成為問題。周良宵在其《忽必烈》一書中對蒙軍殘暴行為做了含糊其辭的定性描述,可是避口不談蒙軍屠殺造成的死亡人數、占人口的比例和人口嚴重下降的事實[注12]。也就是說中國讀者無法同時接觸到蒙古屠殺和人口下降一半以上的信息,也就無法了解其殘暴程度遠遠超過歷史上一般戰亂。而中國蒙元史專家藉此機會把世界上最大的人道災難和一般性戰亂混為一談。也給某族民族主義者理直氣壯的說「哪個朝代沒有血腥、蒙古帝國不比其它政權殘暴」的謊言提供了依據。國外(部分)學者被中國蒙元史家誤導。不僅劍橋中國史作者被誤導,黃仁宇和一些台灣史家也有明顯被誤導的痕跡、和為蒙古帝國罪惡隱瞞的行徑。[注13]
中國有個以蒙元史權威韓儒林(中國網路全書蒙元部分的主編,已去世)為首的學派,堅決主張蒙元促進了中國發展,他們絕大部分的論文和在所有大眾能夠接觸到的通俗作品中,都是竭力為所謂的蒙元貢獻找例子。對公眾,他們根本不提蒙元軍隊殺了多數人,搶劫了多數財產。更有甚者,還批判伊斯蘭史家記載蒙古人在中亞、西亞殘暴的屠殺和搶劫行為,說那是反動統治階級的偏見[注1]。
韓儒林在給同行定調子的發言中說:「元朝的統一,結束了五百多年的民族紛爭和血戰,使全國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中從事生產,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無論如何都是歷史的進步。」[注14]
把造成5千萬以上中國人民死亡的政權說成是「結束了五百多年的民族紛爭和血戰」,是不折不扣的謊言。蒙元的統治也根本沒有提供任何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蒙元政權為了試刀是否鋒利,可以隨便在街上抓人殺掉,他們把成千上萬的漢族人民抓來作為奴隸,多次計劃把漢人殺干凈,把農田變為牧場,這是給「全國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中從事生產」嗎?不是,這是對中國人民進行欺騙和愚弄。
第二、中國蒙元史家刻意隱瞞、貶低宋代發展成就,並把宋代的成就歸功於蒙元統治。把蒙元不斷搶劫造成的南宋財政危機和通貨膨脹,說成事南宋政權的腐朽和蒙元統治的理由。顛倒和野蠻和文明的性質。
近代部分中外歷史學家的研究表明,宋代時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而且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其它文明地區[注31]。中國發展停滯以至於最終落後於西方文明,正是蒙古帝國的大屠殺、野蠻破壞、和殘酷的奴役造成的大量人員、尤其是掌握先進技術的漢民族精英的死亡造成的。蒙元入侵初期,實行的是種族滅絕和徹底破壞的策略。中國北方被毀得千里無人煙。這在《續資治通鑒》里有明確記載的事實,在中國現代史家的通俗讀物里是見不到的。
蒙元政權攻打南宋時,遇到了在世界其它地區難以見到的頑強抵抗,事實上,蒙元軍事力量雖強大,但沒有取勝南宋的的把握,這迫使他們改變了野蠻的滅絕屠殺行為,改用相對文明的方式征戰。征服的城市不再屠殺干凈,也不再焚燒一光。而是啟用當地投降的官員用原來的方式管理。這樣,中國南方(長江流域和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免遭徹底破壞。馬可波羅在中國見到了仍然是世界首富的繁榮,這種繁榮是幾百年來宋代人民創造積累的。蒙元只不過沒有破壞干凈,但他們除了瘋狂搜刮財富,沒有對繁榮有任何貢獻。實際上,中國正在蒙元統治下走向衰退。
然而,在掌握蒙元史編造原則的中國歷史學家筆下,宋代是一個充滿腐朽落後的時代,而蒙元是一個欣欣向榮、生氣勃勃的新時代。馬可波羅見到的繁榮,被他們當所蒙元英明統治的證據。蒙元專家的研究論文,只集中在為兩個觀點找例子,一是宋代皇室的腐敗、軟弱。二是蒙元時代的科學、文化、經濟成就。他們所有舉出蒙元時代的成就,都是漢族人們創造的。但他們都牽強附會歸功於蒙元政權。而蒙元在在四川、中國北方屠刀下千里無人煙的慘劇,對他們的結論沒有什麼影響。最多輕描談寫,一筆帶過說蒙元有部分破壞生產力行為,還不忘了交代一下這是個別現象。為了民族團結,不要在追究這種事。
而宋代在這些中國專家筆下,則是充滿統治階級腐朽落後,階級矛盾減弱的朝代。中國著名史學家範文瀾晚年寫的《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斗爭與融合》這篇遺文中說:「歷史上腐朽國家如北宋、南宋末年,都不過是單純的剝削機器,抵禦外患的作用絲毫也不存在了。雖然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是漢人,但漢族史學工作者不值得為他們呼喊,說是『受了侵略,並且譴責侵略者』。我們應該嚴厲譴責那架剝削機器,贊成有人出來打倒它,女真滅北未,蒙古滅金和宋,都是合乎規律的事情。」[注28]。他的話讓我范描寫想起兩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的腐敗,同理,是不是因為清政府腐敗,那英國、俄國、日本等民族就有權力當中國的主人?否則阻礙歷史發展?按照同樣邏輯,是不是漢民族的管理者被別人找到腐敗現象,任何其他民族都有權力象蒙元政權那樣屠殺、奴役漢民族。事實上,在範文瀾所誇獎的女真-金、蒙元政權中,都發生了大量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事件,大量北方地區被殺得千里無人煙,:「幾千里無復雞犬,井皆積屍,莫可飲」[注32]。這些歷史學家對兇手的贊揚,等於是在為另一次大規模屠殺漢族人民提供借口。
元朝真的帶來社會進步嗎?事實是,蒙元所侵入世界上文明地區(不僅中國),不僅造成了文明發展的大倒退,伊斯蘭和歐洲學者(尤其是俄國學者)詳盡描述了蒙古人在中國以外地區如何造成至今是有史歷來最大的人道災難。幾千萬甚至上億平民百姓被屠殺。這種屠殺,不但沒有促進當地文明發展,反而造成所有被蒙古掠奪過的地區發展的全面停滯[注30]。我所讀過的一本蘇聯歷史書上清楚地論證道,俄國在蒙古人屠殺和佔領後,人民痛苦地倒退到野蠻時代。萬幸俄國受沒有被破壞西方文明影響,逐漸恢復了國力,趕走了蒙古人。如果不是因為南宋人民的英勇抵抗,世界上失去了這唯一的文明源頭。那我們今天也未必比在中世紀生活水平高。造成中國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北方游牧民族兩千年以來不斷的屠殺、破壞、征服、奴役。這其中,蒙元政權是最惡劣例子。中國北方和四川都曾經是世界最發達的地區,經過蒙古帝國種族滅絕行為後,殘破不堪,從此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南方地區,到今天還是如此。這早在錢穆國史大綱一書中,已經用充分的史料指出了[注33]。最近有大陸學者在論文中也進一步證實由於北方游牧部落的屠殺行為引起的中國北方的衰退。可是在由於蒙元歷史界的不斷的政治壓力下,所有大陸研究文章都避免指明造成中國衰退罪魁禍首。
客觀地說,中國明代以後的主流歷史學家對宋的貶斥情有可原。盡管宋代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但是由於宋的軍事軟弱,人民遭受被蒙古人屠殺、搶劫、奴役的巨大痛苦。而宋的繁榮並沒有留給後人。所以明代以後中國史家傾向於研究宋的缺陷,忽略了宋的繁榮。更談不上思考宋的繁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幸運的是,不受中國史學界控制的西方史家則沒有這個偏見,西方國家後來的發展很多受益與宋代的發明創造。對宋的成就多有贊揚。(實際上西方學者受語言文化限制,只了解宋成就的很小部分)。但是,現代中國主流蒙元史家把宋代描寫的一團漆黑,已經很難說是偏見引起。說元代因為蒙古人統治無比繁榮,是彌天大謊。根本不具備任何職業道德。
中國在宋代已經有成熟的文化,高度發達的社會系統和福利制度。許多寶貴的經驗到今天還被中國遺忘,卻在西方國家卻後來居上,從新發明和改善了這些文化傳統。然而中國的主流歷史學家卻刻意隱瞞真相,使得很多這些關鍵的歷史真相,尤其是宋代的輝煌成就,需要經過西方學者、或者向愚人先生這樣有歷史造詣的極少數非職業史家用業余時間通過互聯網才能慢慢揭示。
第三,中國史家隱瞞了蒙元和其它游牧部落野蠻、落後的本質和對文明地區的寄生關系
很多不同來源的歷史原始資料都表明,游牧部落,包括蒙古部落在沒有接觸到文明地區之前,生存手段低下,常常沒有溫飽,經常發生為了爭奪食物,父子、兄弟自相殘殺[注14]。老老幼病殘遭到遺棄[注15]。由於不畜牧,而是游牧,草場快被破壞。游牧民為了生存,爭奪草場,經常大規模自相殘殺[注16]。游牧民族有種族滅絕的習慣,每戰勝一個部落,常常把對方男子全部殺光,把女子和幼兒掠奪為自己的奴隸。由於這種生存方式成活率很低,所以游牧民族經常到人口稠密地區掠奪人口,補充自己的來源。所以盡管蒙古和土耳其同祖同宗,但土耳其在歐洲、西亞、中亞地區掠奪白種人口,最後成為白種人,而蒙古地區游牧民族掠奪中國和朝鮮等文明地區的人口,成為黃種人。阿爾泰民族群體原來的人種,已是難以解開的謎。
游牧部落對人類生命殘殺手段可以和現代社會最凶惡殘忍的歹徒有過之、無不及。尤其是強奸婦女、殘殺嬰兒傳統令人發指。歷史上鮮卑、契丹、回紇、等各個侵入中原的游牧部落,都有把嬰兒挑在長矛上盤舞取樂的記錄。從「(鮮卑)殺掠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注34]「(契丹) 悉殺城中男子,驅其婦女而北,胡人擲嬰孩於空中,舉刃接之以為樂。」[注35]「(回紇)用固攜離,至乃擲其嬰孩」[ 注36] 「(突厥雜胡)家留長安者,誅及嬰孩」 [注37]等記錄來看,對比蒙古帝國軍隊殺人為樂,刨開孕婦的肚子殺害嬰兒、殺害強奸後的婦女等行為,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顯然在各個游牧部落中是千年的傳統。古人把這種行為形容為「人面獸心」一點都不過分。
游牧部落對人類文明社會的尊嚴也絲毫沒有任何尊敬的意識。蒙古帝國從貴族之間的關系不是奴隸主就是奴隸,絲毫沒有人類平等的觀念。蒙古帝國建立的目的就是靠掠奪他人做寄生蟲。根據《蒙古秘史》,在蒙古部落中,一個地位高的人要懲罰任何一個人,就把他們的老婆象動物一樣作為賠償物拿到自己的帳篷里[注38]。中國蒙元史專家總是吹噓游牧社會給中國文明帶來活力,這種野蠻殘忍的文化要是真正影響了中國文化,中國文明是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文明行列的。
遠離農業地區的游牧部落從來沒有什麼成就。而靠近文明地區的游牧部落可以搶劫財富。由於依靠搶劫或者勒索得到的財富比自己靠原始游牧手段得到的財富多得多。使得靠近文明地區的游牧民族把它當作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或者直接搶劫,或者利用搶劫做威脅,用少量物品(主要是馬)強迫文明地區向他們輸送衣物、鐵器、食物、金銀等來維持生活。而文明地區地區打內戰時或者企圖抵抗其它游牧民族搶劫時,經常找游牧民族部落做僱傭軍。事實上這種僱傭和貿易造成了畸形強大的游牧民族。中國除了華夏文化還有其它出色的文化對中國發展有貢獻,比如藏文明、高麗文明和維吾爾族的文明。但除了有些游牧民族偶然保護文明地區不受其它游牧民族搶劫,對文明發展沒有任何貢獻。恰恰相反,在沒有長城保護的維吾爾地區由於長期被游牧民族破壞,使其落後於華夏文明,使中國發展失去了一個借鑒來源。實在是憾事。
參與搶劫文明地區的游牧部落是古代社會的寄生蟲。為了對付游牧部落野蠻搶劫屠殺,文明地區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成為沉重負擔。成為文明地區衰落的原因之一(明代就是被持續不斷的蒙古人搶劫拖垮了)。文明地區一旦衰落,游牧部落就趁虛而入,大肆燒殺掠搶。歷史上也的確有很多游牧民族,受華夏文明熏陶,接受了華夏文明。只有在他們成為為華夏文明一員後,(成為漢族以後),才對中國發展做出貢獻。這些民族融合的動力,是華夏文明創造財富的功勞,不是野蠻部落搶劫的功勞。中國史書卻本末倒置。
盡管游牧民族的野蠻生活方式在國外史書中常見,但在現代中國史書中卻是基本絕跡的。
第四, 中國史家把蒙元沒有破壞干凈的宋代華夏文明成就歸功於蒙元
中國蒙元史家不厭惡其煩地描寫蒙元政權如何興修水利,救濟難民,恢復農業,復興科舉,證明蒙元的英明統治。這真的是游牧民族帶來的嗎?蒙元在入住中國為食物或女人連父子、兄弟都可以殘殺,連成吉思汗父親死後,其孤兒寡母寡婦立刻被拋棄,任其自生子滅。這樣殘酷的習俗,怎麼會一下成為英明的統治階層?
事實上,蒙元政權啟用了漢族官員始於宋代遺留下來的方式管理,才有部分好的表現。蒙古人在中國以外地區沒有這樣做,是因為華夏文明創造的大量財富誘使他們放棄野蠻屠殺破壞。啟用投降的漢族官員治理。這樣他們自己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財富。華夏文明沒有被完全破壞的功勞,不應該歸功於蒙元。而應歸功於創造財富的漢族人民。蒙元興修水利、救濟難民等行為是華夏文明的殘余,而沒有野蠻民族的任何貢獻。中國宋代官府救濟難民的次數規模遠遠高於蒙元,這在中國史家的材料中是無法見到的。沒有蒙元,中國只有更繁榮,被蒙元破壞摧殘後,中國文明倒退到一個低下的起點,而且從此迷失了文明的方向。(本人另有一文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是因為南宋人民的英勇抵抗,才迫使蒙元接受文明的角色,今天中國史家在大肆吹捧鐵木真、忽必烈的同時,取消文天祥等人的英雄稱號,這無疑會迫使中國人民蔑視抵抗異族入侵時的民族英雄,誘導中國人民對自己被屠殺和掠奪同胞的痛苦麻木不仁,在異族殘酷屠殺和種族滅絕時逆來順受,甚至加入異族屠殺自己的同胞,其後果必然危害無窮。
文明發展必須要通過積累才能完善。華夏文明通過無數次經驗教訓,已經懂得興修水利和免除過分徭役都是必要的。只有文明發展到已經深度才能考慮全面。對於蒙元這種從野蠻落後背景出來的政權,就沒有這樣的智慧。他們在搜刮財富時沒有節制。造成創造財富的民族生存困難。即使興修水利,也根本不考慮民工的生命價值,結果引發了紅巾起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紅巾軍沒有什麼先進武器,組織也似一群烏合之眾,卻能夠在蒙古軍隊統治的確橫掃千里如入無人之境,蒙古軍隊卻無力鎮壓。他們所在文明地區的屠殺奴役,使得沒有人能夠再為他們製造先進武器了。這是給那蒙元統治促進武器發展的說法一記耳光。蒙古人在接觸文明地區前連煉鐵都不會。藉助文明地區武器才強大,一旦毀壞了文明地區,自己也就沒有武器了。蒙元統治哪裡象中國蒙元學派說的那麼高明?
第五,中國蒙元史家炮製了蒙元統治促進東西方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的神話
中國蒙元史家經常說沒有蒙元的統一,東西方就不能交流,世界就不能迅速發展。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中國早在蒙元前就與世界文明地區大量交流。從農業品種到胡琴、椅子都是從世界文明地區傳來。阿拉伯商人早在唐代就利用海運,把大量中國物品運送到西亞、歐洲。東西方交流根本不是從蒙元開始。唐宋代早已繁榮了。蒙元學家絞盡腦汁找例子,證實元代某些阿拉伯技術傳入中國,難道沒有蒙元,這些技術就不能傳到中國了?
蒙元真的促進東西方交流了嗎?恰恰相反。蒙古等游牧部落在侵犯文明地區以前,就在絲綢之路上搶劫,結果割斷了陸地絲綢之路。割裂東西方的聯系。蒙元入主中國後,由於不斷的屠殺搶劫,使得陸地絲綢之路各文明地區千里無人煙,連生產也沒有,更談不上什麼交流。有人說蒙元把中國火葯技術傳到西方,這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樣做的結果是造成了象突厥這樣的野蠻部落強大。對阿拉伯、拜占庭等地巨大的破壞,從此落後在西方文明的後面。而火器發明鼻祖中國,也從此喪失了大部分發明創造的活力。
中國主流蒙元史專家為了把東西方交流的功勞歸在蒙元身上,就有意隱瞞和忽略了這樣一些事實:中外海市貿易早兩漢初步建立起來,在唐代得到就有了巨大的規模很大的發展。最遲在公元714年,朝廷在廣州首次設立了市舶司,還建立了專供外商居住的番坊。鼎盛時每年有幾十萬外商來廣州做生意。南宋偏安南方以後,在半壁河山的窘境下,被稱為「天子南庫」的海市貿易為維持南宋的經濟繁榮起了更大的作用。在南宋時期,泉州、廣州都是最著名的對外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