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威海的發展歷史

威海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1 16:10:00

A. 威海歷史簡介50字

威海別名威海衛,意為威震海疆。威海是中國大陸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發源地、甲午海戰的發生地,甲午戰爭後被列強侵佔並回歸祖國的「七子」之一。

B. 威海的歷史是什麼

威海市歷史悠久。據境內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境內之遠古歷史,已經難考。《史記·夏本紀》雲:「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漢孔安國曰:「東表之地稱嵎夷。」清胡謂《禹貢錐指》稱:「今登州、萊州二府,皆為禹貢萊夷之地。」據此推斷,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嵎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
春秋時期
境內先後為萊子國地、齊國東萊地。萊子國為姜姓東方夷國。清宣統《山東通志卷二十·封建》雲:「春秋襄公七年,齊晏弱圍萊,萊共公浮柔奔棠。棠,萊邑,晏弱圍棠滅之,遷萊於郳。」齊滅萊後,因萊地位於齊國之東,始稱東萊(一說在歷史上萊與東萊是兩個國家)。《漢書·地理志》不夜縣注曰:「《齊地記》雲:『古有日夜出,見於東萊,故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為名。』」不夜城舊址在今榮成市不夜村。清道光《榮成縣志》謂:「不夜城邊耕夫往往得古刀錢,其文雲『夜昜止保貨』,是不夜又名夜昜矣。」
戰國時期
境內屬齊國東萊地。《國語·齊語》雲:「通齊國之魚鹽於東萊。」自萊歸齊至秦統一六國,今市境一直為齊東萊地。
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今市境先屬齊郡,後屬膠東郡,為腄縣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之罘,立石頌秦德焉」。秦之腄縣,設治於今煙台市福山區境內,以東別無他縣。
西漢時期
境內屬青州東萊郡地。《漢書·地理志》東萊郡注謂:「高帝置。師古曰:故萊子國也。」東萊郡治在今萊州市,領縣十七,今市境內置有不夜縣(設治於今榮成市不夜)、昌陽縣(設治於今文登市宋村東)、育犁縣(設治於今乳山市城陰村南)。是為境內有縣級政區建置之始。
東漢時期
東漢初省並不夜、育犁二縣,境內仍屬青州東萊郡。郡治由今萊州市遷至今龍口市黃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區塔山北麓出土「長貴亭侯」龜鈕銅印,其形制為東漢遺物。亭是縣屬行政單位。可知,東漢時,今市區一帶曾是昌陽縣長貴亭侯的封地。
三國時期
境內屬魏東萊郡地,設昌陽縣。
西晉時期
晉初,省昌陽縣並入長廣縣,屬長廣郡,今市境南部屬之,郡治在今海陽市發城(一說駐不其,在今青島市城陽區城陽村北)。同時改東萊郡為東萊國(都掖縣,今萊州),市境北部屬之,為牟平縣地,縣治在今煙台市福山區古現。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又析長廣縣復置昌陽縣,設治於今萊陽市照旺庄,仍屬長廣郡。自晉至北齊間,昆嵛山以東不再有縣治。
東晉十六國時期
後趙在牟平縣析置東牟郡東牟縣,今市境北部屬之,郡治、縣治均在今煙台市牟平區。境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南北朝時期
劉宋省東牟郡並入東萊郡,省東牟縣並入牟平縣,今市境北部屬之。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北魏皇興四年(公元470年)分青州置光州(治掖縣,今萊州),領東萊、東牟、長廣三郡,今市境北部屬東牟郡,為牟平縣地;南部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東魏興和元年(公元539年),析昌陽縣地置觀陽縣,屬長廣郡,境南部屬之,縣治在今海陽市發城。北部仍屬東牟郡,為牟平縣地。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省東牟郡並入長廣郡,仍屬光州;天統四年(公元568年)由牟平縣、觀陽縣析置文登縣(一說文登置縣於天保七年),今市境盡屬之。
隋代
境內為青州東萊郡(治掖縣,今萊州)地,設文登縣。《隋書·地理志》青州部東萊郡注謂:「舊置光州,開皇五年改曰萊州,統縣九。」在隋代,郡與州相繼存續。開皇初廢長廣郡入萊州,至大業初又廢萊州,置東萊郡。
唐代
境內為河南道登州(治蓬萊)地,設文登縣。唐代,登州幾經置廢。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東萊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如意元年(公元692年)又以萊州之牟平、黃縣、文登復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徙治蓬萊。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又廢,改置東牟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稱東牟郡為登州。 自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析文登縣西境,於東牟故城(今牟平)置牟平縣,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一千餘年間,境西南部一直屬牟平縣,其餘屬文登縣。
五代時期
境內建置與唐代同,先後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北宋
境內為京東東路登州地,設文登縣。宋延唐制,在境內置登州,初屬京東路。熙寧七年(1074年)改屬京東東路。境內置乳山寨,時屬牟平縣,即今乳山市乳山寨村。
金代
境內為山東東路寧海州地,設文登縣。天會六年(1128年)金人攻取京東東路州郡,九年(1131年)以登州之牟平、文登兩縣立寧海軍。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為寧海州,領牟平、文登二縣,州治今牟平。境內置溫水鎮(時屬文登縣,在今環翠區溫泉湯村)、湯泉鎮(時屬牟平縣,在今乳山市湯上村)。
元代
境內為中書省寧海州地,設文登縣。金正大二年(1225年)元兵攻取京東州縣,寧海州隸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年)寧海州直隸中書省部,領牟平、文登二縣。
明代
境內為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寧海州地,設文登縣。《明史·地理志》寧海州下注謂:「洪武初以州治牟平縣省入,屬萊州府,九年改屬」。文登縣下注謂:「洪武初改屬萊州府,九年五月屬登州府,後仍屬州」。明初,境內設辛汪寨、溫泉鎮、斥山鎮、乳山寨四巡檢司。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禦倭寇,在境內設威海、成山、靖海三衛和寧津守御千戶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析辛汪都三里置設威海衛,原為文登縣地,永樂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東海」之義。 「衛治極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於天下,蓋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陽《重請威海衛印記》)。威海之名從此始興。威海即由此而來。宣德二年(1427年)設文登營。成化年間(1465~1487年)又設百尺崖、尋山、海陽三守御千戶所。衛、所皆隸屬山東都指揮使司。
清代
境內為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地,設文登、榮成二縣。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由遼東海道攻入,破寧海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衛置榮成縣,縣治在今榮成市成山衛,屬登州府。同時裁威海、靖海二衛並入文登縣,設威海、靖海二巡檢司。境內還設有石島、鹽灘二巡檢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在租界內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威海衛城裡仍屬文登縣。
中華民國
境內大部分地區先後為山東省膠東道、東海道和膠東區地。民國二年(1913年)裁並府、州,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境內除租界區外,文登、榮成二縣屬山東省膠東道。1925年,分膠東道置東海道,境內屬之。1928年廢道制,實行省、縣二級制,文登、榮成二縣直屬山東省。1930年10月,威海衛收回,置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1942年,國民政府先後將山東省劃為三個行署區,17個行政督察區,文登、榮成二縣屬膠東行署區第七行政督察區。1942年12月,威海衛行政區管理公署被國民政府撤銷。1945年10月,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撤銷了三個行署區,設立六個省政府辦事處,分別領轄17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今境內屬魯東(第六)辦事處第七行政督察區。自1945年8月以後,境內除威海衛市市區北部曾被國民黨軍隊暫時佔領過外,其餘全部已是解放區。
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逐步發展形成了行政管轄區域。從1940年4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先後在榮成、文登和威海衛建立;9月,東海專區成立,威海衛行政辦事處和榮成縣、文登縣抗日民主政府屬之。其後,境內先後又成立文西、文東(文登)、牟海行政公署等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屬東海專區。1942年7月,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東海專區屬之。1945年8月,威海衛解放,奉山東省政府命令,成立威海衛市,與東海專區皆隸屬膠東行政區。1948年3月,威海衛市改屬東海專區。專員公署駐文登。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境內先後屬東海專區、文登專區、萊陽專區、煙台專區和煙台地區、煙台市。1950年5月9日,經政務院批准,撤銷膠東行政區和東海專區,組建文登專區,專員公署駐文登。其時,境內有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五縣。1954年10月,威海市由專區轄市改為省轄市(縣級),由文登專區督導。1956年2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文登專區,所屬縣市並入萊陽專區,專員公署駐萊陽。其時,境內設有文登縣、榮成縣、乳山縣和威海市。1958年10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萊陽專區更名為煙台專區,專員公署遷煙台市。同年,威海市由省轄市(縣級)改為專區轄市,屬煙台專區。1967年2月,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煙台專區改稱煙台地區,今境內屬之。1983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煙台地區,煙台市升為省轄市,威海市仍為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1987年6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行政區域改設為環翠區;同時,將煙台市所轄榮成、文登、乳山三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C. 威海的歷史 字數要少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夷之地,屬青州,有菜夷聚居。 北齊天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 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
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 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台市的榮成、文登、 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D. 威海飲食的發展史

不的不說你作為一名威海人;
能想到的這么些,真是...這覺悟,這品味。回那是相當了得
威海地處山答東東邊。

魯菜的煎炸烹炒等做法,如孔府菜、魯西麵食、膠東菜。

個人感覺威海餐飲文化受影響最大的還是韓餐和海鮮
但是對海鮮的烹調還是距離廣東福建有些差距。

E. 威海的歷史有多久

威海歷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以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漢時,這里曾是一個偏僻的小村,當時稱為「落柑村」,落是落葉的落,柑是柑橘的柑,據後人推測,可能是因為這里遍地布滿了柑橘樹的緣故,到了元代,改為「清泉夼」,從字面就可以看出威海以前就有多處的溫泉,現在仍有一條「寶泉路」,被稱作「溫泉一條街」,到了明朝1398年,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擾,在此設衛屯兵,取威震海疆之意,始稱「威海衛」。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1895年北洋海軍全軍覆滅,1898年威海被英國強租,長達32年之久,1938年又被日本侵佔三年之久,直到1945年獲得解放,設威海衛市,建國後改成威海市。
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縣級)、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現威海地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現威海地屬之。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今環翠區)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國務院以國函〔1987〕105號《國務院關於山東省威海市升為地級市的批復》批准,威海市升為地級市,設立環翠區;將煙台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9月27日地級威海市舉行成立大會,10月1日地級威海市市直機關正式對外辦公。

F. 威海的歷史故事700--3000字

劉公島在威海城區東部,威海灣口中央。據舊志記載,元代名劉島,亦名劉家島。大約在明代始名劉公島。關於劉公島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在數百年以前,有一條來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風,狂風捲起巨浪,無情地撲向商船。船上的人們奮力地與風浪搏鬥,祈望能找到一處可以躲避風浪的地方。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沒有陸地,也不見島嶼,到哪裡去找可以避風的地方呢?人們失望了,紛紛禱告蒼天保佑。但無濟於事,風越來越猛,浪越來越大,船在風浪中顛簸,一會兒被掀到浪峰之上,一會兒又被拋入浪谷之中……就這樣,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幾天幾夜過去了,風浪仍不見停息。船上的桅桿被風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樹葉在海面上漂浮。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沒有了,艄公們筋疲力盡,垂頭喪氣地倚在艙板上,任憑船隻隨波逐流。天色又漸漸地黑了,月亮漸漸升了起來,只見天海間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風浪依舊在夜幕中呼嘯著。
突然,在絕望中,不知是誰驚叫一聲:「看,前面有火光!」眾人忙起身尋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點微小的火光閃爍,在風浪中時隱時現。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眾人頓時精神抖擻,忘記了飢餓和疲勞,拼力將船向著火光劃去。漸漸地,火光近了,隱隱約約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個島嶼,那火光就在島上閃爍。終於船靠岸了,艄公們下船尋著火光走去,不一會兒,看見前面有一棟房屋,窗前亮著燈光。艄公們急忙上前敲門。片刻,門開了,一位老翁出現在門口。眾人一邊打躬作揖,一邊訴說他們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捨一些茶飯。老翁爽快地答應,並呼一位老媼出來與眾人相見。眾人隨老兩口進屋後,發現屋子裡雖不算寬敞,卻十分古樸可親。老翁一面安排眾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媼生火做飯。只見老媼從裡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後倒進鍋里。眾人見了,心裡在嘀咕:「區區一碗米,怎能解眾人之飢?」艄公們雖然飢腸轆轆,卻又難於啟齒。不一會兒,飯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飯。大家隨吃隨盛,飽餐一頓,鍋里的飯卻不見減少。眾人心裡暗暗稱奇,但也不便詢問。
飯後,艄公們感激不盡,向前拜謝道:「救命之恩,永誌不忘。不知此為何地,老丈貴姓?」老翁笑答道:「此為劉家島,老朽姓劉。」說罷,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贈,並送他們回船休息。
次日天明,風息浪小,紅日高照。艄公們又上島取水,尋遍全島,卻不見昨夜的那棟房屋,也不見老翁老媼的身影。但見島上樹木蔥蘢,鳥語花香。眾人這才醒悟,皆曰:「我們大福,遇到神仙了。」
後來,這條船再次經過這里。艄公們又上島尋找,島上依然是樹木蔥蘢,鳥語花香,但仍不見老翁老媼和那棟房屋。為了紀念劉公劉母的救命之恩,眾艄公集資在島上修了一座劉公廟,廟內祀劉公劉母泥塑雙象,以表示紀念之情。劉公廟建成後,來往的艄公船夫們每經此地,必上島進廟祈禱。從此,劉公廟的名聲越來越大,該島也逐漸被稱為劉公島了。

G. 威海的歷史

元朝稱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襲擾設衛,稱威海衛。以威鎮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衛,復歸文登縣。清光緒二十一年(
威海衛租借地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國強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國政府收回。設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年3月又淪為日軍殖民地。1945年收復,設立威海市,屬膠東行署。1948年屬東海專署。1950年撤市設衛海縣。1951年改縣為衛海市,屬文登專區。1958年屬煙台專區。1987年升為地級市。轄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縣。 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為不凍良港,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劉公島扼其前,形成向東、向北兩條航道和進出口,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劉公島兩側,構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勢險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見威海衛之戰)。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H. 威海的歷史故事

威海的歷史故事:

1、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今市境先屬齊郡,後屬膠東郡,為腄縣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之罘,立石頌秦德焉。秦之腄縣,設治於今煙台市福山區境內,以東別無他縣。

2、西漢時期:

境內屬青州東萊郡地。《漢書·地理志》東萊郡注謂高帝置。師古說故萊子國也。東萊郡治在今萊州市,領縣十七,今市境內置有不夜縣、昌陽縣、育犁縣。是為境內有縣級政區建置之始。

3、東漢時期:

東漢初省並不夜、育犁二縣,境內仍屬青州東萊郡。郡治由今萊州市遷至今龍口市黃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區塔山北麓出土長貴亭侯龜鈕銅印,其形制為東漢遺物。亭是縣屬行政單位。可知,東漢時,今市區一帶曾是昌陽縣長貴亭侯的封地。

4、東晉時期:

後趙在牟平縣析置東牟郡東牟縣,今市境北部屬之,郡治、縣治均在今煙台市牟平區。境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5、唐代:

境內為河南道登州地,設文登縣。唐代,登州幾經置廢。武德四年析東萊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貞觀元年廢。

如意元年又以萊州之牟平、黃縣、文登復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龍三年徙治蓬萊。天寶元年又廢,改置東牟郡。

乾元元年,又改稱東牟郡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析文登縣西境,於東牟故城置牟平縣,至清雍正十三年的一千餘年間,境西南部一直屬牟平縣,其餘屬文登縣。

I. 威海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
市境為東夷之地,屬青州,有菜夷聚居。北齊天統四年(568年),設文登縣,
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
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
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
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
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今威海地域屬
之。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
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1987年6月15日,威
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台市的榮成、文登、乳
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
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
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J. 威海什麼時候成立的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嵎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北齊天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台專區;1967年2月,煙台專區更名為煙台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1983年8月,撤銷煙台地區,設煙台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台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台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閱讀全文

與威海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