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京明城牆的歷史意義

南京明城牆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1 15:48:23

『壹』 朱元璋建南京明城牆是為了什麼

當時,元朝大勢已去,當時正是各路英雄爭奪天下的關鍵時期,朱元璋所面對的勁敵有兩個,一個是來自西面,兵強馬壯的陳友諒,另一個是來自東面,富甲一方的張士誠。在激烈較量的關鍵時刻,朱元璋用心四處尋找高人指點,他找到了隱居於石門山的朱子學名家朱升,朱升向他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議,也就是明朝建立過程中很有名的戰略計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接受了朱升的建議,在政治上他謹慎地「緩稱王」,情願暫時繼續臣服小明王,不另樹旗號,以免樹大招風,這樣做有利於減少對手,對自己悄然做大非常重要;在經濟上,他注重「廣積糧」,給民眾以田地,勸民農桑,墾荒屯田,廣儲食糧,為更大的征戰准備糧食,為將來的建國儲存經濟實力;在實施的措施上,他積極地「高築牆」,利用招攬人才,敬師興教,摒除苛政,減少刑罰,輕徭薄賦等,穩固地盤,鞏固力量。
或許是與朱升關於「高築牆」的建議有關,公元1366年到1386年間,朱元璋對南京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在歷時二十多年的時間內,明王朝把南京建成了中國歷史上在江南的最大都城,同時也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牆,據說,當時法國巴黎城的周長是29500米,而明城牆的周長達33676多米,明都城可謂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城。

『貳』 結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牆體現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與北京、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安陽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明代南京城牆經歷600多年的歷史滄桑,仍舊昂然屹立,忠誠的守護著這所城市。它不僅是中國古都中保護最為完好的古代城牆,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牆,據初步估算共耗費了數億塊城磚。大多數城磚留有銘文,少則一字(或一個符號、記號),多則70餘字,這不僅是南京明城牆的一大特點,也是南京明城牆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明城牆的城磚銘文,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南京城磚產地的分布;中國漢字在明初的簡化字與異體字;中國民間的書法、篆刻藝術;中國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變以及明初實行的責任制等,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為我們認識南京城垣的發展和變遷,提供了實物佐證。
南京城牆是一件歷史的藝術品,它已經成為南京的城市名片。作為一件能夠融合現代功用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物,同時也作為一種資源的南京城牆具備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旅遊、美學等價值。
材料二 山東某地採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將秸稈「吃干榨盡」,對秸稈利用進行了有益探索。該地是小麥種植基地,秸稈消化問題是當地的一大難題,一些農戶為圖方便偷偷焚燒秸稈,當地禁燒壓力很大。後來,該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家蘑菇種植企業,蘑菇廠對秸稈的大量需要,讓原本難以處理而成為「包袱」的秸稈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然而,蘑菇廠每年產生的6萬噸菌渣,四處堆積,臭氣難聞,也引來周邊群眾的投訴,由此,該蘑菇廠開始尋找下游菌渣處理企業。山東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後主動前來,並把廠子建在該蘑菇廠旁邊,他們將買來的菌渣加上豬糞,經過發酵,製成了很好的有機復合肥。該公司將生產出來的有機復合肥直接賣給周邊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戶以及大片經濟果林的種植農戶,不僅大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實現了秸稈利用的大循環,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
(1)結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牆體現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10分)
(2)結合材料二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中「巧」在何處?(10分)
(3)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矛盾時,上述事例對你有何啟示?(6分)
答案

(1)①傳統建築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3分)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1分)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1分)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1分)③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1分)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和展現文化的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2分)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3分)⑤旅遊是文化傳播的途徑。(3分)(上述答案,學生答出其中3點即可得滿分)
(2)「巧」在尊重和正確利用客觀規律。(3分)人們的生產生活必須尊重和正確利用客觀規律,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也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2分)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2分)人們通過自覺活動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1分)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2分)
(3)啟示之一:聯系是普遍的。(2分)發展經濟必須與保護環境相協調。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1分)
啟示之二:認識是不斷深化發展的,人類認識自然規律是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2分)規律是客觀的,要按照客觀規律去辦事,違背規律就要受到懲罰。(1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牆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本題並未限定學生答題所用知識的具體范圍,考查的知識面較廣。解答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材料及設問,從中找出關鍵性語句來確定答題的方向。明代城牆屬於我國的傳統建築,也屬於我國的文物古跡,啟示學生可從傳統建築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文化遺產的地位及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等方面去分析說明;本題材料中「南京明城牆的城磚銘文」、「中國漢字在明初的簡化字與異體字」、「中國民間的書法、篆刻藝術」等啟示學生可從漢字在中華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方面去分析說明;題中材料「作為一種資源的南京城牆具備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旅遊、美學等價值」,啟示學生可從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傳播的途徑等方面去分析說明。
(2)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二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說明「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中「巧」在何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首先明確辨證唯物論包括的具體知識點;其次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材料中關於「山東某地發展循環經濟」的表述,以從中獲取答題的信息,找到答題的突破口。本題材料中「該地面對秸稈消化的難題,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家蘑菇種植企業,蘑菇廠對秸稈的大量需要,讓原本難以處理而成為『包袱』的秸稈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啟示學生可從一切從實際出發角度去分析說明;本題材料中「山東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生產出來的有機復合肥直接賣給周邊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戶以及大片經濟果林的種植農戶,不僅大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實現了秸稈利用的大循環,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啟示學生可從既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方面去分析說明。
(3)本題要求學生為依據,從中分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矛盾時的啟示。本題的解答必須以材料及上題的解答為依據。根據材料及上題的解答,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另外材料中的「循環經濟」也啟示我們要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考點:本題考查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傳播的途徑、保護文化遺產、傳統文化的內容、漢字在中華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規律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用普遍聯系與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叄』 南京明城牆給我的啟示

南京明城牆 在我們的家鄉南京的周圍,有一座高大的古城牆,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南京明城牆。 這座古城牆的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國(今湖北江陵)滅了越國(今蘇州),楚威王設置金陵邑。

『肆』 南京明城牆有多少年歷史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全部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歷時達28年。

南京明城牆,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現完整保存25.1公里。

其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是繼中國長城之後的又一宏構。



(4)南京明城牆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南京明城牆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許多的傳說故事。

1、明初建造南京城,所需巨額費用大部分攤派到江南富戶的頭上,其中浙江吳興的大富翁沈萬山單獨認捐了洪武門至水西門的造城費用。

傳說聚寶門建築之初,城牆屢建屢坍。有人獻計要朱元璋使用沈萬山祖傳的聚寶盆,朱元璋用計強行徵用,並把它埋在第一道瓮城東面的牆下,城門果然修成。於是人們將這座城門稱為聚寶門。

2、在南京水西門到中華門之間有段城牆,高度比別處城牆矮得多。傳說原來這段城牆是安徽太平縣人負責修建的。太平縣土地貧瘠,民工缺吃少穿,大家敢怒不敢言,消極怠工。眼看期限已到,城牆還未完工,民工對負責檢查工程的官吏謊稱說:「不知是破了什麼風水,我們這兒的人個個得了黃病,能吃能睡,就是不能做。」

那官吏看到他們臉色蠟黃,就連忙回宮向皇上稟報。實際上民工們是拿荷葉將臉擦黃的。皇上隨後下了一道聖旨:為體恤太平民工,城牆沒完成的就不罰了。不過,既得了黃病就要忌鹽,從此太平縣再也沒有官鹽供應了。對這段城牆,人們稱之為矮城。

3、在金川門和興中門之間,有一段百餘丈長的城牆,傳說這是朱元璋的一位寵臣負責督造的,這位大臣不把造城牆的事放在心上,眼看到最後期限只剩十來天,要備料、派工、挖土、砌牆等等,時間根本來不及了。

這位大臣急壞了,想出一個主意,用大毛竹把這百餘丈地方搭成一個大柵欄,築在城外一道寬闊的河邊上。完工的期限到了,朱元璋帶著文武大臣從聚寶門一路巡查,查到這里,由於河道太寬,他們遠遠觀看,誰都沒有發現問題。

大臣劉基還誇贊道:「皇上,城外挖一道護城河,這個辦法太好了!應該命令城外都挖,與這里連接,出入城門要過橋,豈不更加安全!」朱元璋一時高興,賞賜了那個寵臣。可事隔不久,事情敗露,朱元璋大發雷霆,以欺君之罪殺了那寵臣等一幫人,拆掉了竹柵欄,補築了那段城牆。不過,這柵欄門的地名卻一直傳下來了。

『伍』 南京明城牆的歷史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遠後採納大將馮國用:金陵「龍蟠虎踞」適宜建都的建議。三年後攻下集慶,改名應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議,南京明城牆的建造由此正式拉開序幕。南京明城牆是中國歷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統王朝都城城牆。明南京城在六朝國都建康城的基礎上修建並以此擴大,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北帶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歷代都城於其中,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農歷八月(1366年9月),改築應天府城,並在鍾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宮,即南京故宮,此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吳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二期工程開工,以築新城為主,向北拓寬舊城直至揚子江畔。
明洪武六年(1373年),二期工程完工,第三工程隨即開工。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三期工程完工,「新築後湖城」止,建造聚寶、三山、通濟各主要城門以及後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費二十多年時間,調動全國一部、三衛、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二十餘萬工匠修築城牆,同時在五省燒制城磚,建成面積43平方公里,京城城牆全長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時的建康城和南唐時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寬最窄處2.6米,最寬處19.75米,下寬14.5米左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後,朱元璋與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臨鍾山,觀察南京城的形勝,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對准紫禁城」的潛在擔憂。同時,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對都城防守極為不利。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牆,以彌補京城城牆之缺憾,外郭號稱180里,各段用磚砌的部分加起來約40里,外部土城高度約在8-10米,上寬6-8米。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牆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明城牆首次面臨戰爭損壞危機,燕王朱棣南下進攻南京城。「燕兵至金川門,谷王朱穗與李景隆開門納之,京師失守」。而這次開門降迎,使得明城牆躲過一次大災。
明代時期,南京為「系祖宗根本之地,東南總會之所」,城牆都受到各級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僅《明實錄》中關於城垣大規模維修的記載就達40餘次。特別是在極具修城經驗的豐城侯李賢擔任南京守備期間,南京城牆的修繕進行得相當完備。
16世紀中葉先後3次抵達南京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稱:「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他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記載,當地人講了一個故事:兩個人從城的相反方向騎馬相對而行,花了一整天時間才遇到一起,南京城牆規模之大可以想見。
清代南京作為兩江總督所在地和長江下游政治軍事中心城市,明城牆的保護雖然更趨弱化。不過還處於冷兵器與熱兵器結合使用的時代,南京城牆的維護還是有一定保證的。
清代作家吳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寫道:「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記述了南京城牆的來歷和規模。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南京神策門城門修復城樓,仿淮安府城樓樣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時期的小,分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均用城磚修葺。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當局為交通運輸需要,方便到達秦淮河碼頭。在城西清涼門和定淮門之間,開辟草場門,為單孔拱券結構,城門深約20米,寬約6米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舉辦南洋勸業會,為方便中外來賓游覽玄武湖,決定在靠近勸業會會場的城牆上開辟城門。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調走,次年繼任總督張人駿負責,因張人駿籍貫河北豐潤,故命名為「豐潤門」。
清宣統三年(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徐紹楨帥江浙聯軍由朝陽門攻打南京,朝陽門瓮城遭到破壞。
民國二年(1913年),袁世凱派北洋軍復奪南京城,以重炮攻擊朝陽門等要地,次日,南京城破。
民國十年(1921年),為繁榮下關碼頭岸線,時任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的支持下,在儀鳳門西南的城牆上破牆動工,從城門內八字山取土墊築城門口到江邊碼頭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熱河路),墊成基地2.7萬平方米。新開單孔城門一座,從而縮短了從下關江邊進城的路程。因韓國鈞是泰州人(韓國鈞是海安人,當時海安屬於泰州),泰州古稱「海陵」,這座南京的城門就被命名為「海陵門」。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提出「以新都建設需要,將標賣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毀南京城牆。遭到了文化界的強烈反對及譴責,徐悲鴻等人連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進行批評,城牆終得倖免。
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國民政府為整治首都風氣,下令改將南京城門易名。朝陽門為中山門(紀念孫中山先生功績)、儀鳳門為興中門(喻振興中華之意)、海陵門為挹江門(因城門臨近揚子江)、神策門為和平門(喻世界和平之意)、豐潤門為玄武門(因城門臨近玄武湖)、聚寶門為中華門(喻中華之意)、正陽門為光華門(喻光復中華之意)。
同年,國民政府改建單孔朝陽門為三孔中山門,內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
民國十九年(1930年),張其昀在《首都之地理環境》中分析沒有拆除城牆的原因是「蓋用城磚拆城,工費太巨,得不償失」,事情當然沒有這么簡單。客觀上促使1930年代至解放前南京明城牆得以保存的還是其與生俱來的軍事防禦價值因素。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在中央路筆直向北與明城牆的交點,神策門西側五百米處,破牆開路以便利南京城北交通,並取名中央門。同年為適應南京市的道路現代化建設和改造的需要,在中華門東西兩側開辟中華東門和中華西門,同時滿足向南向北車輛通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開辟漢中路,在城牆上新辟西式牌坊三券城門,將城門命名為漢中門,介於清涼門與漢西門之間。同年,在原在明城牆上的一處豁口,改造興建為一處城門,命名為武定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南京城北開辟城門,位置在金川門西,現新民路西端的護城河西側,新民門修建而成。同時,還採用填土的方法鋪設了護城河中的一段路,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橋面長度約六米,跨度約四米的單孔水泥橋。同年,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提出《關於南京城防建議案》,將明城牆列入城防計劃,南京明城牆得到保護。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南京明城牆基礎上開辟雨花門,用於將南京市內的京市鐵路在養虎巷處與江南鐵路連接,與京粵線貫通。抗戰勝利後,小鐵路逐漸荒廢。
1948年9月,「南京城防城垣暨護城河工事整頓會議」做出9項修復城牆及相關工事的決議。不過,這一次的防禦功能未能獲得實現。
1954年,於北極閣山下的台城靠近「後湖城牆」的位置,方便內外交通,並為防空疏散的需要,開辟解放門,為單券城門,位於玄武門以南、太平門以西,雞鳴寺東北、玄武湖南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後,席捲全國的拆城運動波及南京,同其他古都城牆一樣,修復和保護工作曾經走上曲折的歷程。由於受歷史的局限和「左」傾思潮的影響,南京城牆曾幾度歷經被完全拆除的危險,幸而時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的朱偰先生立即向南京市領導提出緊急建議,下令停止毀城,四處奔走聯合各界人士共同呼籲。同時向中央文化部發電報,呼籲保護明城牆。在朱偰先生等人的再三努力下,部分市民也紛紛寫信到市政府「提出批評和責難」,最終使南京城牆得以倖存。
1984年,南京成立中華門文物保管所和渡江勝利紀念館,以保護固有文物,展現歷史風貌。
1988年,南京明城牆全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南京市政府設立南京市城牆管理處,作為保護、維修、管理南京城牆的專業機構,由此明城牆全段保護開始得到重視。
1991年,南京市政府因城市建設和城內交通需要,通中華路,拓寬集慶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系潘谷西教授設計建設集慶門,城牆具有宋代「過梁式」城門風格,且該城門是南京城牆中首座偶數門,就是說門洞的數為偶數,開南京城牆之先河。
1992年,《南京明城牆保護規劃》正式發布
1993年9月,南京市城牆管理處歸屬南京市文物局領導。
1995~1996年,解放門至玄武門段城牆修繕工程。
1996年4月,江蘇省人大通過南京市為南京明城牆保護制定地方性法規《南京城牆保護管理辦法》。
1997年,在國務院批準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強對明城牆的保護。
1996~1997年,石城門復城城牆修繕工程。
1997~1998年,後標營段城牆排險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門段城牆加固工程,同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與南京市城牆管理處共同承擔南京城牆維修保護的任務,並各有側重。
1998~1999年,九華山西段城牆搶險加固工程。
2000年3月21日,《南京明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行性報告》調研小組成立,標志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式開始。
2000~2001年,集慶門段城牆修繕工程。
2001年,南京挖掘出西華門遺址,僅存三座門券的須彌座和磚石路面,這使得西安門被長期以來被誤傳為西華門的現象徹底被證實。
2002~2003年,石頭城段城牆修繕工程。
2003~2004年,東西干長巷段、紅山土段、神策門瓮城城牆修繕工程。
2004年起,南京頒布《2005—2007年明城牆風光帶保護與建設計劃》。榮獲建設部頒發的「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6年,南京城牆、陝西西安城牆、湖北荊州城牆、遼寧興城城牆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2010年,《南京名城保護規劃》出台,規劃對明城牆一線建築高度作了明確規定。
2015年1月,《南京城牆保護條例》出台,將除南京京城(內城)城牆及皇城、宮城城牆外,總長達60多公里的外郭城牆也納入保護范圍。
2015年8月,南京市規劃局聯合東南大學組織編制《南京城牆沿線城市設計》,已通過南京市政府批復。按照規劃,南京明城牆分為5段打造,成環狀分布,對於沒有牆體的缺失部分,將用綠植牆體補齊。部分城牆和城門今後也將有一定的改動。
2015年9月,南京模範西路的拓寬過程中發現定淮門城牆台基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正根據國家局要求開展考古工作。

『陸』 南京古城牆有哪些歷史

南京古城牆是南京明城牆的一部分,指南京城內的古城牆。

南京明城牆1366年始建,1386年建造完成,歷時21年之久。明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產物和象徵。

南京明城牆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它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區,北帶玄武湖,將歷代都城都囊括其中。

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牆構成。京城牆在南京城內,蜿蜒盤桓達33千米,而外廓城周長超過60千米。

為了建造南京城牆,朱元璋曾下令5個行省、20州、118縣燒制城磚。為了保證質量,每塊磚上都要打上燒制的州、府、縣及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將治罪。

這些城磚長四五十厘米,寬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於10厘米,其總數約為3.5億塊。

南京京城牆依山就水,彎曲盤繞著城池。其中尤以獅子山的一帶最為特別,城牆築到這里,為了將獅子山納入城內,於是城牆繞著山而建,使得城池在這里突出了窄窄的一塊。

南京京城牆垣頂均用磚鋪道,城以花崗石為基,巨磚為牆。城牆所用的石灰岩和花崗岩采自南京附近諸山,磚和磚、磚和石之間連接用的灰漿是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等原料合成。

城牆牆頂用磚砌成「雉堞」。雉堞就是城牆頂部靠外一側的鋸齒狀矮牆,作用是掩護人體。

城牆填層上部,採用桐油、石灰、黃土拌和的灰漿封頂夯實,厚約一兩米,在其上面和沿牆體兩側直至牆根用灰漿砌築5至10層城磚。

城牆牆體頂面設置了石質排水明溝,在其明溝約50米距離設置石質出水槽將水排出牆體。城區的防、排水系統,主要利用城牆底部設置的水關、涵閘來完成。

南京城內的古城牆有城門13座,水關兩座。城牆上有垛口13000多個,窩鋪200座,在城的中央還建有鍾樓和鼓樓。13座城門的上部,都建有高聳的城樓。

城門是城牆的重中之重,在設置時,設計者不拘泥於方位對稱、距離對等的傳統古制,而是從實地和實戰要求出發進行設置的。

在城東設朝陽門,城南設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城西設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城北設了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

清代作家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門,按逆時針方向編成了順口溜:

三山聚寶臨通濟,正陽朝陽定太平,

神策金川近鍾阜,儀鳳定淮清石城。

這13座城門中,在軍事上佔有險要位置的城門都建有數道不等的瓮城。聚寶、通濟、三山三門各有3道,石城門為兩道,神策門為一道。

在13座城門中,聚寶門最為雄偉。聚寶、三山和通濟3座城門各有城牆4道,每兩道之間的空間即為「瓮城」,可作為戰時的防守之用。

聚寶門是這些城門中最堅固的一個,有「藏軍洞」的特殊設施。藏軍洞實際上就是里端封閉的磚券門洞,在戰時可供兵士休息和用來存放軍事物資。

聚寶門共有這種藏軍洞27個,第一道城門左、右各3個,城門上的樓基共設7個,均坐南朝北,以城基中洞為最大,面積達310平方米;東西礓下面各設坐西向東和坐東向西的藏兵洞7個。

這些藏兵洞平時用作儲藏守城器械和軍用物資,戰時藏兵。每洞可容納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達3000人以上。

聚寶門後改為中華門,是南京古城牆中最雄偉、最重要的一個城門,也是與秦淮關系最緊密的一個城門,因與聚寶山相鄰而得名。因形似陶瓮,又稱「瓮城」。

聚寶門是在原南唐都城正南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它前臨外秦淮,後倚內秦淮,兩水夾之。城門前後正中各有古長干橋和鎮淮橋通之,成為古城的要隘。

聚寶門由4扇城門、3座瓮城組成。聚寶門東西寬118米,縱深129米,高達21米,佔地總面積約16500平方米。聚寶門的門洞為拱式門洞,是用岩石砌疊而成的。砌疊整齊,彎曲如虹。

每座城門都有內外兩道門,外面一道是從城頭上放下來的「千斤閘」,具有堅固的防禦作用,裡面一道則是木質再加鐵皮做成的兩扇大門。在平時,行人車馬都從城門洞里通過。

在秦淮河出入口處分別建有東水關和西水關,水關設有閘門3道,前後兩道為木閘門,中間設鐵柵門以防潛水入城之敵。東水關內側還設有33座瓮洞,分為3層,上面兩層為藏兵洞,下層通水,中洞可通船。

此外,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處設有涵閘。閘一般為銅或鐵質,正方形,五孔,邊長約一米,內接銅或鐵質涵管,直徑約一米,閘口還設有銅或鐵質柵欞。這些涵閘只能進水不可進人,設計巧妙、結構合理。

『柒』 關於南京明城牆的歷史典故,越多越好,跪求~~~~~~~~~~~~~~~~~~~~~~~~~~

中華門是南抄京城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內外秦淮河之間,原名「聚寶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堡壘瓮城。聚寶門是南京京城城牆的正南門,坐北朝南,據說明初建築南京城聚寶門時,砌起即塌,屢次修築不成。有人說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獻計,借用沈萬三的「聚寶盆」,填在城坍處,城門才順利建成,因而把此門稱作「聚寶門」。其實,聚寶門一名的由來,是因為城門外有一座聚寶山(今稱雨花台)而得名。

『捌』 南京明城牆的介紹

南京明城牆,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牆,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28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7年,終完成國都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11南京明城牆的營造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形或矩形的舊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礎上,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鍾山為依託;北有後湖為屏障;西納山丘入城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並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2南京明城牆高堅甲於海內,據崗壟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禮教制度與自然相結合的典範,也是古代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其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是繼中國長城之後的又一宏構。南京明城牆現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牆。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全段被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牆(京城城牆)作為「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城市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玖』 南京明城牆的現代文化

南京市市徽
南京市市徽徽章正面的下部,是一座城門,代表南京城,也代表著南京著名的標志性景觀——明城牆,城上六垛女牆,意指六朝古都。 城牆上的世界盃
自2014年6月13日凌晨開始,南京老門東歷史街區內的明城牆上開始投影播放世界盃,成為中國最大最獨特的一塊看球屏幕。城牆的投影利用了現有設備,用16台投影儀組成的組成的設備將城牆從上至下變成一塊超大屏幕。 元旦城牆長跑
元旦長跑運動會是南京全民健身運動的一個傳統項目,2015年已經是第33屆,2015年南京元旦長跑首次登上明城牆。 城牆亮化,城門激光秀
2014年8月10日,南京城牆景觀亮化工程一期正式落成,總長度近14公里的城牆段被點亮。城牆點亮後,四處激光燈表演激光秀:綠色的光線由無線控制,時而變為一根主線,時而分散成七八根細線,在空中揮舞。四條光線還會在玄武湖櫻洲附近上空交匯,形成「四門互動」的夜景。青奧會期間,激光表演還配以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的音樂。 青奧火炬傳遞
2014年8月南京青奧會實體火炬傳遞8日在南京明城牆上舉行,羽毛球著名選手林丹、青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等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們一起手手相傳,傳遞奧林匹克聖火。該條線路名為「共築未來線」,全程在明城牆上傳遞,意在展現南京古城風貌,線路從明城牆東水關遺址公園出發,途徑中華門城堡,最終在集慶門進行收火儀式,全程5200米,共有45棒火炬手。 明城牆上的運動會
2014年5月23日,身著漢服的參賽選手進行比賽。當日,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青奧會,南京明城牆管理部門與南京樓市雜志聯合在解放門台城段明城牆上舉辦「明城牆上的運動會」,根據史料記載復制了擊壤、投壺、步打、木射燈等九項古代運動游戲項目,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前來體驗,感受古代運動項目的樂趣 明城牆熒光跑
2015年6月5日晚,作為今年助力南京明城牆申遺的系列活動之一,「2015如新健康中國行——南京明城牆熒光跑」活動在中華門瓮城拉開帷幕。百名參與者,在火炬手帶領下登上明城牆,由起點中華門至終點東水關,完成全程3.5公里的明城牆「最炫」熒光跑。

閱讀全文

與南京明城牆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